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7801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5.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选择题部分自己文档格式.docx

8.下列对“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D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多选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特征有 

ABCD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 

ABD

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 

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 

ABCD

A.实现经济现代化 

B.实现经济社会化 

C.实现国家工业化 

D.实现经济市场化 

4.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 

A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坚持改革开放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ABC

A.二者对立统一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二者都为了解放生产力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9.实行改革开放是ABD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 

B.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 

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10.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11. 

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12.中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是CD 

A.内容和对象相同 B.手段和形式相同C.根本目的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4.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BC

A.根本任务B.基本目标 

 C.基本政策 

D.总体目标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目标为BC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5.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七章.。

1.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保证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马克思主义

2.“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从A

A.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社会各个方面要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经济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D.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的政治体制的意义上说的

3.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C

A.革命的阶级斗争B.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C.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4.我国实施改革的目的是D

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扬社会主义民主C.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D.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

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格局所呈现的特点是B

A.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B.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C.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D.沿海、周边、内地

6.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C

A.发展B.创新C.不断改善人民生活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对外开放战略是D

A.国内国际两种市场相结合B.自力更生、独立自主

C.全面开放、兼顾内外D.“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

8.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D

A.兴办经济特区B.开放浦东新区C扩大出口D.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指出: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ABCD

A.改革引起社会各方面的深刻变化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

2.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AB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

C.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

3.邓小平明确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是否有利于ABD

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增强社会主义社会国家的吸引力D.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是ABCD

A.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C在自力更生基础上推进对外开放

B.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单选

1.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

4.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 

D)

A.是否有国家入股B.是否有集体入股C.是否有私人入股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私人入股

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 

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 

A)

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

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

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D

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

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

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 

)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DE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

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ABCD 

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ACDE)

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

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E 

A.股份合作制 

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E.租赁、承包制

第九章    单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 

D.依法治国

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D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D)

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 

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

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

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D) 

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我国宪法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 

( 

A 

A.国体 

B.政体C.根本制度 

D.经济基础

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B)

A.共产党的领导 

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人民的权利 

D.民主集中制

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 

(D)

A.共产党一党专政 

B.工农联合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9.我国的政体是( 

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 

C)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多选: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 

ABCE 

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

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E.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 

(ABDE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直接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E.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DE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派之一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 

ACE 

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刻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D.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

E.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5.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上是 

CD 

A..各阶级分掌统治权B.防止国家政权侵犯人民民主和自由C.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

D.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E.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有效机制

第十章单选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

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C 

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

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

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思想建设D.道德建设

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

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A.实现祖国统一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 

B)

A.文化教育工作B.思想政治工作C.改革开放D.经济建设工作

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ABCD)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E.精英文化

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BCDE)

A.有思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E.有理想

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 

D.自强不息E.团结统一

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BCD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E.继承民族传统文化

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

(ACDE)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促进经济发展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

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E.培养“四有”公民

第十一章单选

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C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

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A

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

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 

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

b.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c.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

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D

a.物质基础 

b.政治保证 

c.精神支撑 

d.社会条件

5、提出“和为贵”思想的我国古代思想家是(A)

A.孔子B.墨子C.老子D.孟子

6、毛泽东曾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和其他哪部著作里,明确提出要学会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

(A)

A.《论“十大”关系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D《论人民民主专政》

7、正式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科学概念的是(C)

A.2002年党的十六大B.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C.2004年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D.2006年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

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C)

A.根本任务B.根本原则C.本质属性D.基本要求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是(A)

A.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

C.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D.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A.科学发展观B.改革开放C.以人为本D.民主法治

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A)

A.科学发展B.改革开放C.以人为本D.民主法治

12、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是(B)

A.爱国主义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马克思主义D.思想政治教育

13、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A)

A.公平正义B.和谐文化C.激发社会活力D.制度建设

14、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是(C)

A.中国共产党B.党员和干部C.人民群众D.知识分子

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BC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ABC

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ABC

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

4.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ABCD

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D

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

b.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

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d.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

6.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AB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

c.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

7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BCD

a.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

b.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

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

d.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

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ABCD

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

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9.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