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127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交巡警化解执法矛盾方法技巧30问文档格式.docx

14、交巡民警在查处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中,当事人以打电话、上厕所等借

口故意拖延测试时间或逃离现场时,应该怎么办?

拒不配合型】

15、交巡民警在执勤中遇违法机动车驾驶人拒不出示驾驶证时,应该怎么

办?

16、交巡民警遇当事人拒不承认自己的交通违法行为,或在交通违法后逃跑时,应该怎么办?

17、交巡民警在查处行人、非机动车交通违法行为过程中,遇当事人不接受处罚或强行离开现场时,应该怎么办?

18、交巡民警遇交通违法车辆驾驶人不服从管理拒不停车逃跑时,应该怎么办?

19、当事人交通违法后将车停靠路边,锁死车门不理民警或自行离开现场时,应该怎么办?

暴力袭警型】

20、交巡民警在执法中遇到突然袭警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办?

21、交巡民警在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遭到当事人辱骂、推搡、吐唾液等情况时,应该怎么办?

22、交巡民警遇到驾驶人拒不停车、强行闯关或故意冲撞民警时,应该怎么办?

23、交巡民警在处理交通事故中,遇袭警事件影响民警正常执勤执法时,应该怎么办?

媒体介入型】

24、交巡民警在处臵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或涉警事件中,遇有新闻媒体现场采访报道时,应该怎么办?

25、交巡民警遇到交通违法当事人当场摄像、照相时,应该怎么办?

情况特殊型】

26、交巡民警遇有违法当事人不要处罚决定书、罚款收据或行政强制措施凭证时,应该怎么办?

27、交巡民警查处交通违法行为时,遇驾驶人称车上有病人或有急事时,应该怎么办?

28、交巡民警遇交通违法当事人谩骂或殴打交通协管员时,应该怎么办?

29、交巡民警遇挂有军车等特种号牌的车辆驾驶人不服从管理时,应该怎么办?

30、由于交巡民警自身疏忽遗失被暂扣证件造成群众有意见时,应该怎么

(1)如果确实存在态度不好等问题,应立即道歉。

如:

“谢谢您对我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出批评,我现在就改正并向您敬礼,表示歉意。

(2)如果是交通违法当事人故意刁难,民警应坚持依法纠违,使用合适用语:

“欢迎您对我的工作进行监督,您如果认为我态度不好,可以在交通违法行为处理结束后向我的上级部门反映或投诉,我的警号是••…。

(3)在处理完毕后,如有目击者,可请现场目击者留下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以便调查核实情况。

(1)民警应向当事人指出闯信号等交通违法事实和严重后果,从维护交通

安全的角度做好宣传教育,消除其抵触情绪,坚持依法处理。

(2)在执法中不要被当事人语言误导或激怒而与其争论不休,避免与当事人发生冲突,以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配合。

(3)对拒收执

法单据的,民警应在执法中做好录音或取证,履行告知义务,并向单位领导报告。

(1)当遇到较多群众围观说情,且当事人属轻微违法行为,没有严重危害后果的情况时,民警可在当事人承认违法事实后给予批评教育或警告处理;

如当事人违法行为严重,民警可在依法处罚的同时,对围观群众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取得理解和支持,不要因言行不当使群众产生对立情绪。

(2)当民警遇较多围观群众指责的情况时,要反省自己是否存在执法不规范等问题。

如确实存在失当问题,要灵活处理,因势利导,化被动为主动,不要为了“争面子”而简单执法,导致事态扩大。

要注意控制现场局面和掌握处理尺度,必要时当事民警可先离开第一现场,协调其他民警处理后续工作。

(3)当民警在执法过程中遇当事人纠集他人围攻时,要义正词严地告知:

“我正在依法执行公务,你们要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同时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及时向指挥中心或单位领导报告请求支援。

在处臵过程中,民警要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激化矛盾,便于后期处理。

(1)口头告知,如:

“同志,我正在处理您的交通违法行为,结束后才能去查处别的违法行为。

否则不仅显得对您不尊重,而且还可能延误您的时间。

您认为别的违法行为应该去纠正,这是对的,所以请您配合我尽快处理好您的违法行为。

(2)向当事人耐心解释对任何交通违法行为交巡警部门都一视同仁,无任何偏见,更不可能无视放纵交通违法行为。

切忌态度生硬、呵斥或讽刺当事人,避免肢体冲突。

(3)如果是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处罚,可以依法扣留其非机动车;

如果是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处罚,不可扣留其证件、车辆,鉴于其行为已构成阻碍执行公务,要注意收集固定证据,告知驾驶人其行为的性质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并请求增援,形成震慑,软化对方抗拒心理,促其转变态度。

(1)严格实施执法告知,耐心倾听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当发现当事人对民警执法不理解时,向其耐心解释相关法律规定,争取赢得当事人对民警执法的配合。

(2)对当事人情绪激动、有行为过激倾向时,要沉着冷静,注意自己的言行,并采取稳妥的防备措施。

遇到当事人发生自伤等过激行为时,应及时运用平缓的语气稳住局面,争取现场群众配合,并请求增援警力,待条件成熟时果断行动,及时制止当事人的过激行为。

(3)待当事人情绪稳定后,民警要对当事人过激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耐心劝说,教育感化当事人,体现执法人性化,同时宣传教育围观群众,取得群众支持。

(1)当事人如采取言语挑衅等不理智行为时,民警应保持清醒头脑,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切忌冲动失态,避免与当事人发生肢体接触,并对其进行口头警告,同时坚持使用警务通录音,做好取证工作。

(2)民警在现场可采取“冷处理”方法,耐心听取当事人陈述和申辩,对拒不接受处罚、态度蛮横的当事人,只要其尚未严重阻碍执行公务,应把握节奏,保持克制,让当事人自行“降温”。

如当事人情绪激动一时难以控制,民警可请求增援,将其带离现场处理,尽量避免在现场形成僵持的局面。

(3)民警在处理中应注意工作方式方法,讲明利害关系和后果,可引导围观人员协助对当事人进行宣传教育,缓解当事人的抵触情绪,使其认识错误,接受处理。

(1)民警要态度热情,以礼相待。

请当事人简要说明事由,不能因为群众情绪激动或表达能力差,表述不清事由,而表现出不耐烦。

(2)在没有完全了解事情全面情况,不要只听其中一点,就擅自打断群众讲话,引起群众不满。

(3)在接待过程中,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对属于本单位管辖范围内的事项要实行首问负责制,及时调查处理;

对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但不属于本单位管辖的,应当在受理后的24小时内移送有关单位处理,并告知当事人;

对不属于公安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事项,告知当事人向其他有关主管机关反映。

(1)民警应主动与其沟通,稳定其情绪,中止其过激行为;

对行为明显失控、情节恶劣的应请求支援,对其使用警械及约束措施带离现场,防止发生严重后果。

(2)对当事人实施破坏行为已造成损失的,民警应发动组织现场人员,及

时采取积极的施救措施,将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并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情

况,必要时可通知消防和派出所等部门到场处理;

对情节恶劣、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当事人移交相关部门处理。

(3)在事件处理过程中,要保护好现场,通过摄像、监控、照相、录音等手段收集固定证据,并寻访现场目击证人,保留联系方式或相关证据,并注意自身安全防范。

【诬陷挑衅型】

(1)民警在查处此类交通违法行为时,一定要与其保持距离,避免任何肢体接触,不让其有诬陷的想法和机会。

(2)面对当事人的无理纠缠,民警不要受其情绪影响,切忌激动,可耐心等待,交流时就事论事。

待当事人情绪缓和后,再指出其违法行为,告之处罚依据及相关权利,请其主动配合,接受处理。

如当事人接受处理后仍在现场纠缠,民警可不予理会,让其自感无趣而离开。

(3)如发生当事人辱骂甚至攻击民警的情况,民警应争取现场中、老年或女性群众的配合,教育、控制当事人,同时寻访目击证人,利用警务通、录音笔等现场取证。

对当事人行为情节恶劣,已产生一定后果或造成较大影响的,民警应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请求增援,待增援警力到场后妥善处臵。

(1)“飙车族”驾驶人往往个性争强好胜,民警一定要控制情绪,无论当事人如何挑衅,都要保持克制冷静,做到有礼有节,严格依法处臵。

(2)“飙车族”大多法律法规意识淡薄,民警应向当事人讲清法律法规的具体规定。

如当事人系驾驶摩托车,要考虑其可能是无证驾驶,应请其出示驾驶证和行驶证,如确系无证驾驶应明确告知法律后果,提高对当事人的震慑力。

(3)飙车地点一般是路面宽阔、交通流量较小的道路,民警要加强自我安全防范,不要强行拦车或追截,可用电台通知其他民警在周边岗点设卡拦截,防止驾驶人驾车逃离或发生意外,同时给驾驶人产生周边有许多民警执勤、随时增援的感觉,从而不敢继续挑衅。

如果飙车地点是在大型场地内,可以观察

周围有无派出所警务室、保安人员,及时联系他们,封锁通道,用“瓮中捉鳖”的方法查处违法车辆。

(4)通知监控值守人员抓拍违法车辆和人员,并及时报告单位领导,要求现场摄录相关人员和车辆,作为违法证据,让其不敢继续挑衅,主动接受处理。

(1)民警一定要保持冷静,注意方式方法,与当事人保持适当距离,避免

与对方发生肢体接触,以便掌握现场处臵的主动权。

(2)需要采取强制措施的,应先行警告,并注意周围群众反应,做好解释工作,争取群众支持。

有条件的,应采取全程录音、录像等方式现场取证,使对方明白无理取闹的后果。

同时立即上报情况,必要时请求单位调集现场周边警力增援处臵。

(3)如脱衣人为女性,民警应在现场寻找女同志,请其配合制止当事人行为。

并向当事人指出无理取闹,不仅不能改变对其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理,还会因违反其它法律法规受到更严厉的处罚,打消其“以闹免罚”的侥幸心理。

(1)闹事情节轻微,不足以依法追究责任的,注意发现家属中起主要作用的人员(下称“主角”),并尽力做好其思想工作,讲明利害关系。

通过该“主角”去做其他家属的工作。

(2)通过“主角”做工作无效的,可以通过其所在街道、乡镇、居(村)委会和派出所有关领导进行劝阻,平息事态。

(3)如果闹事行为发展成摔砸物品、殴打、围攻民警或另一方当事人等严重情况时,应及时取证并上报指挥中心调集警力,对组织者采取强制措施,防止过激行为蔓延和事态扩大。

(1)民警和协勤人员要加强配合,注意自身执法的文明、规范,避免因言行不当激化矛盾,造成被动,做好现场查处的全程摄像、录音等取证工作。

(2)坚持宣传教育,耐心解释政策法规,消除当事人抵触和对立情绪,争取其主动配合工作。

同时注意做好围观人群的宣传引导工作,争取舆论配合,防止事态扩大。

(3)上报情况,请求增援。

增援警力到位后,由带队民警根据现场情况,采取适当措施,稳妥处理。

必要时可请政府相关部门(民政、残联等)配合协调处理。

(1)要坚持规范执法,在当事人流露出抵触情绪或言行失态时,要控制好

情绪,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肢体冲突,按照程序规定稳妥处理。

(2)在当事人拒绝进行酒精测试时,民警应当明确告知其相关法律规定和措施,使当事人了解和认识自身错误的严重性和相应的法律后果,从而转变态度,配合民警执法。

(3)民警也可以先从查处其它交通违法行为(如未系安全带)入手,通过与驾驶人的语言交流、沟通,有效辨别其是否酒后驾驶,从而进一步确认驾驶人酒后驾驶的违法事实。

(4)按照规范程序,做好快速测试、打印和当事人签字确认等执法取证工作,并对当事人涉酒驾车的证据材料进行及时固定。

对于涉嫌严重交通违法的,民警应当采取措施将其控制,不让其离开现场。

【拒不配合型】

(1)要耐心做好说服劝解工作,如:

“法律法规赋予交通巡逻警察查验机动车驾驶证、行驶证的权力,希望您能主动配合、接受检查;

如果您不出示驾驶证,我们将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扣留机动车”。

(2)如果经过教育,驾驶人仍拒不出示的,可依法扣留机动车,并当着驾

驶人的面通过电台通知清障车前来拖离,并视情要求警力增援。

(3)保持冷静克制的情绪,切忌发生强行到驾驶人的衣袋或包中去找驾驶证等行为。

(1)耐心解释。

“同志,您开车(骑车)有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违法了,而我的工作职责主要是注意发现和查处交通违法行为。

如果您对我的处罚决定有异议,可以到我单位或上级部门反映,也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诉讼。

(2)寻找见证人,调取监控录像或图像,以事实证明其违法,并制作询问记录,按照程序依法处理,并在存根上注明相关情况。

(3)对交通违法事实确有争议,且情节轻微或没有证据的,可以教育后放行。

(4)对交通违法后逃跑的,一是记下车号,将违法地点、时间记录在案,有见证人的请见证人签字证明,事后处理。

二是通知前方执勤民警设卡拦截,切忌驾车追赶或站在车前拦截。

(1)遇不接受处罚的情况,不能急躁或态度生硬,要耐心说明为什么要处罚和处罚的必要性,教育其主动接受处罚。

也可主动询问其不愿接受处罚的原因和理由,有针对性地开展说服教育。

同时注意当事人的反应,寻找有效的切入点,劝导对方从对抗转向配合。

(2)有效发动周围群众,指明其违法行为的危害性,抓住群众中有利的“呼声”,因势利导,实施处罚。

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局面,不急不躁,避免因围观群众语言过激而激化矛盾,造成僵局。

(3)对一时难以解决的,也可采取“冷处理”方式,暂时让其在一边观看,通过我们的规范管理及对其它交通违法的处理,引导其观察违法行为对交通安全和秩序的影响,化解其对抗心理,促使其态度转变。

(4)对不接受处罚并强行离开现场等行为的,应及时报告指挥中心或单位领导,请派出所或治安部门以阻碍执行公务进行查处。

同时坚持依法处理其交通违法行为。

对一些社会弱势层面的违法人,民警可采取警告、教育放行等方式处理。

18、交巡民警遇交通违法车辆驾驶人不服从管理拒不停车逃跑时,应该怎么办?

(1)除交通违法行为人驾车逃跑后可能对公共安全和他人生命财产安全有

严重威胁外,执勤民警不得驾驶机动车追截。

(2)民警可记下车号、违法地点、时间、见证人姓名等,以便进行事后处理。

也可通知违法车辆行驶方向执勤民警设卡拦截,切忌强行拦车、拦拽当事人等,以免发生意外。

(1)民警应及时劝阻其行为,告知当事人违法事实及处罚依据,并对其进

行教育,讲清利害关系,尽量使其消除抵触情绪,主动配合民警接受处理。

(2)民警遇此类情况,要保持冷静与克制,不要与当事人发生言语冲突,

可对违法车辆进行照相、摄像,争取现场目击证人的配合固定证据。

(3)如当事人拒不接受处理自行离开的,民警可向单位领导报告,并通知清障车将违法车辆拖离现场,交

(1)民警在执法活动中,要增强自我防范意识,遇有袭警迹象时,要对当事人的状况迅速作出判断,如有脾气暴躁、言行过激等情况,民警要及时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有针对性的进行警示教育;

如有精神不正常等情况,要尽量稳住对方,争取周围群众配合将其控制。

(2)经宣传教育后,当事人仍然情绪激动,言行失控,拒不配合执法或无理取闹的,民警要与当事人保持一定的距离,防止当事人突然攻击。

(3)如对方实施袭警,民警要采取对应措施将其制服和控制,防止事态扩

大。

同时立即向指挥中心或单位领导报告,请求警力支援配合处理。

(1)遇到此类交通违法行为人时,民警应保持头脑冷静,控制好情绪,与当事人保持距离,注意言行举止,争取周围群众的支持,避免与违法当事人发生言行冲突。

(2)对违法当事人提出严正警告,明确告之不得妨碍民警执法,否则将依

法追究法律责任,并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现场情况。

(3)通过摄像、录音等手段收集证据,请现场目击人留下联系方式,为后期处理做好取证工作。

(1)民警在查处此类交通违法行为时,要注意观察判断交通违法车辆的行

驶方向、速度,与车辆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能站在车辆正前方实施拦截。

(2)

如当事人强行闯关或故意冲撞民警,民警要及时避让,避免受到伤害,同时要迅速记下机动车号牌,用电台通知违法车辆行驶方向的民警设卡拦截,并立即向单位领导报告,切忌强行拦车或驾车追截。

(3)做好现场取证,以便事后查询机动车所有人的联系方式,电话告知其

违法行为的严重性,通知其在规定期限内到公安机关接受处理。

(1)根据事故处理程序规范操作,冷静面对当事人无理纠缠,请现场围观群众作为证人,利用摄像、照相等固定执法过程,取得维护民警合法权益的有效证据。

(2)及时对现场局面作出判断,在事态难以处理或控制时应及时向指挥中心报告请求增援,由增援民警将当事人带回单位或派出所处理,避免事态扩大。

(3)民警在处臵此类案(事)件时,要切实提高警惕,加强自身防范,不

要“孤军作战”,并保持与本单位或指挥中心的联系。

(1)在案(事)件现场发现记者之后,应立即报告单位领导和新闻舆论引导主管部门,请求安排本单位新闻联络员与记者沟通,并告知媒体记者到指定地点(重大突发事件应划定警戒线并设采访区)等待专人通报情况。

新闻联络员到达现场后,应了解记者身份及所属媒体和采访意图。

对现场已处理完毕的,可按规定提供新闻通稿;

对内容敏感、不易公开报道的,要向记者说明理由。

如记者执意要采访,可告之其应与本级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办公室联系,并提供联系方式,严禁民警随意接受采访。

(2)要理解记者赶到案(事)件现场采访是他们的职责,对其保持友好态

度,以朋友语气与记者沟通,赢得对方好感,为争取理解支持打下基础。

(3)如果现场情形许可,在征得本级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同意后,按批准的口径向记者适当提供有新闻价值的材料,帮助记者完成任务。

(4)如果现场出现一些不利于我方的情况,尽量不要让记者接触和涉及;

如果记者穷追不舍,要以保护记者安全和不能妨碍现场处理等为由,礼请记者离开现场,想方设法淡化处理,转移记者的关注点;

如果察觉到记者执意要报

道涉警负面新闻,要立即报告本级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以利于相关部门及时采取协调措施。

(5)对记者采访交巡警违法违纪或违规执法问题的,执勤民警要及时报告本级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办公室,通知本单位新闻联络员前来接待处理。

对采访记者已离去的,要立即向本级公安机关新闻发言人办公室报告相关情况。

25、交巡民警遇到交通违法当事人当场摄像、照相时,应该怎么办?

(1)民警在执法过程中,注意语言文明、程序规范、态度和蔼,保持良好形象,不要因出现执法“瑕疵”而给对方提供“素材”。

(2)如当事人进行摄像、照相时,民警要设法了解当事人现场摄像或照相的意图,及时向单位领导报告,一般不要强行阻拦,更不要没收或扣留相关物品。

(3)如民警在工作中确有不妥之处,要勇于承认,主动与当事人解释沟通,取得谅解,打消其做负面报道的念头。

(1)如出现违法行为人承认自己违法行为事实,并在民警告知处罚决定书上签了字,愿意接受处罚或其他行政强制措施,但为了赶时间、图省事又不要这些法律文书和单据的情况,应向当事人讲明执法程序,将相关执法单据一并交给当事人。

(2)如出现违法行为人虽然接受了处罚,但感觉处罚太重,心理不平衡,拒绝接受处罚决定书或罚款收据、行政强制措施凭证的情况时,应在处罚决定书或罚款收据上注明情况,视为送达。

也可请见证人签字证明,并留下联系方式,事后及时将法律文书在法定期限内报所属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

(1)如驾驶人反映情况属实,如:

车上有危急病人、赶乘飞机、火车或赶赴考场等,民警不宜当场处罚,可在指出其交通违法行为、提醒注意交通安全后放行。

如车上危重病人情况紧急,必要时民警可在向单位报告后驾驶警车开道,争取救治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