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52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口腔粘膜病教学大纲文档格式.docx

第二章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口腔单纯性疱疹

一、病因:

单纯疱疹病毒的结构特点;

单纯疱疹病毒两个亚型的差异。

二、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一)原发性疱疹性口炎的好发年龄及原因;

病程及病损特点

(二)复发性疱疹性口炎的特征;

诱因

四、病理

五、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了解口腔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辅助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与口炎型口疮、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多形红斑鉴别*。

七、治疗:

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利巴韦林、干扰素和聚肌胞、疫苗和免疫球蛋白);

免疫调节剂;

局部用药;

对症和支持疗法;

中医中药治疗(口炎颗粒剂)

第二节带状疱疹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感染的特点

二、临床表现:

损害不超过中线;

病损部位与受累神经分支的关系;

Ramsay-Hunt综合征*

三、治疗:

抗病毒治疗;

免疫增强治疗;

抗菌、消炎、镇痛治疗;

局部治疗

第三节手-足-口病

由柯萨奇A-16型病毒或肠道病毒71型引起。

二、流行病学:

主要流行场所;

好发人群

手足等部位的皮疹或水疱;

口内粘膜散在的红斑及小疱疹

四、治疗:

类似口腔单纯性疱疹的治疗

第四节口腔念珠菌病

白色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

二、发病机制:

白色念珠菌的毒力、宿主的防御功能、医源性方面的因素

念珠菌性口炎(急性假膜型、急性红斑型、慢性肥厚型、慢性红斑型)*;

念珠菌性唇炎;

念珠菌性口角炎;

了解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

依靠病史和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测方法

球菌性口炎

局部药物治疗;

全身抗真菌药物治疗;

增强机体免疫力

八、预防

第五节口腔结核

结核性溃疡的临床表现和鉴别诊断

第六节球菌性口炎

球菌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七节坏疽性口炎

了解主要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八节深部真菌病

 

第三章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

了解各型变态反应的定义、发病机制、特点等。

第二节药物过敏性口炎

各类药物

急性病程,口腔粘膜出现疱性损害及糜烂出血,皮肤表现为红斑、丘疹、大疱等。

固定型药疹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三、病理:

四、诊断:

根据明确的用药史和典型的临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治疗:

立刻停用可疑致敏药物,根据病情全身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抗组胺药、肾上腺素等,同时配合支持治疗、中医辩证施治,局部以对症治疗及预防继发感染为主。

第三节过敏性接触性口炎

各类与口腔粘膜直接接触的抗原

与药物性口炎相似。

根据临床表现和过敏病史即可诊断。

立刻去除过敏因素

第四节血管神经性水肿

了解病因、临床特征

第五节多形性红斑

不明确

急性病程,口腔粘膜出现疱性损害及糜烂出血,皮肤出现多形性红斑如虹膜状红斑、靶形红斑、疱性红斑等。

斯-约综合征

根据口腔粘膜和皮肤的损害特点即可诊断,特别注意须具有皮肤损害才能作出多形性红斑的诊断。

需与疱疹性口炎、寻常性天疱疮相鉴别。

去除可能的诱因,抗过敏治疗,同时配合支持治疗、中药治疗,局部治疗与药物性口炎相似。

第四章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

第一节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系统性疾病、其他因素

三型阿弗他溃疡的损害特点及比较。

三、病理

根据复发性自限性病史规律和临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

重型阿弗他溃疡与癌性溃疡、结核性溃疡、创伤性溃疡、坏死性涎腺化生鉴别,疱疹样阿弗他溃疡与急性疱疹性龈口炎鉴别。

六、治疗*:

局部用药原则:

消炎、止痛、防止继发感染、促进愈合;

全身用药原则:

对因治疗、减少复发、促进愈合。

全身用药:

肾上腺皮质激素、细胞毒类药物、具有糖皮质激素类作用的中成药、免疫增强剂、沙立度安、中医辨证施治等。

七、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疗效评价试行标准。

第二节白塞病

免疫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其他因素

常见症状和体征(口腔、生殖器、皮肤、眼);

少见症状和体征。

临床症状和体征为主要诊断依据。

诊断标准。

了解实验室辅助检查。

了解白塞病与克罗恩病、斯-约综合征、Reiter综合征的鉴别要点。

六、治疗:

针对多部位、多系统损害用药;

参见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七、预后及预防

第三节创伤性血疱及溃疡

机械性刺激、化学性刺激、温度刺激等

1)血疱:

发生迅速、大小不等的紫红色薄壁疱性损害;

2)溃疡:

多数溃疡损害的部位和形态与刺激因子相吻合。

根据明确的病史和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创伤性血疱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鉴别。

创伤性溃疡与腺周口疮、结核性溃疡、恶性溃疡鉴别。

首要措施是尽快去除刺激因素。

七、预防

第四节放射性口炎

放射线

急性放射线口炎;

慢性放射线口炎

根据放射线接触史及损害特点即可诊断。

五、鉴别诊断

对症治疗为主。

第五节莱特尔综合征

自学了解

第六节口腔粘膜嗜酸性溃疡

第五章口腔粘膜大疱性疾病

第一节天疱疮

一.天疱疮概述:

属一种严重的、慢性的皮肤粘膜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不易愈合的大疱性损害。

发病率约为0.5/10万,分四种临床类型。

二.病因:

抗棘细胞层间粘合物质的自身抗体,发病机制。

三.病理:

上皮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天疱疮细胞

四.临床表现:

(一)口腔:

好发部位,早发部位,不易愈合的糜烂面,探诊检查阳性。

皮肤:

病损易发于头皮、躯干、腋窝、腹股沟,松弛性大疱,Nikolsky’ssign阳性。

其他部位粘膜损害:

鼻腔,眼,外生殖器,肛门粘膜

(二)实验室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直接免疫荧光法),血清学

五.诊断:

临床损害特征,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六.鉴别诊断:

瘢痕性类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多形红斑,糜烂型扁平苔藓

七.治疗:

天疱疮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医师一方面应注意药物的疗效,同时也要注意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及时处理。

(一)全身治疗:

支持治疗,皮质类固醇治疗,其他免疫抑制剂治疗,并发症治疗。

(二)局部治疗:

避免创伤,保持清洁,消炎止痛,促进愈合。

(三)中医中药治疗:

扶持正气,补益脾胃气血。

第二节瘢痕性类天疱疮

了解组织病理特点和临床损害特征

第三节大疱性类天疱疮

第六章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

第一节口腔扁平苔癣

一、病因

精神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感染因素、微循环障碍因素、遗传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口腔粘膜病损、皮肤病损、指(趾)甲病损

光镜观察、电镜观察、免疫病理

四、诊断

根据好发年龄、好发部位、病损对称性、病损特征进行诊断;

活检

盘状红斑狼疮、白斑、口腔红斑、粘膜天疱疮、类天疱疮、剥脱性龈炎、苔藓样反应、多形性红斑、迷脂症

六、治疗

局部治疗;

全身治疗;

中医中药治疗

第二节口腔白角化病

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

二、病理

三、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有刺激因素及去除刺激因素后能消退等特点进行诊断

四、鉴别诊断

白色水肿、颊白线、灼伤

五、治疗

去除刺激因素;

维A酸制剂

第三节口腔白斑病

一、定义

二、病因

吸烟等理化刺激、念珠菌感染、全身因素

三、临床表现

分类及各型的色形质特点;

癌前病变

上皮增生等,伴有或不伴有不同程度异常增生

五、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和病理检查

六、癌变倾向问题

年龄、性别、吸烟、部位、类型、病理、时间、症状*

七、鉴别诊断

白色角化病、白色水肿、迷脂症、扁平苔藓、粘膜下纤维化、梅毒粘膜斑

八、防治

卫生宣教、去除刺激因素、维A酸制剂、有癌变倾向者定期严密复查、中医中药治疗等

第四节口腔红斑病

上皮增生、上皮萎缩、上皮异常增生

根据临床表现和组织病理检查;

手术切除

第五节盘状红斑狼疮

一、盘状红斑狼疮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关系

自身免疫性疾病

唇红部粘膜病损、典型皮肤病损、癌变倾向

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组织病理检查

慢性唇炎、扁平苔藓

六、防治

避免和减少日光照射、局部治疗、全身治疗(氯喹等)、中医中药治疗

第六节白色海绵状痣

了解

第七节口腔粘膜下纤维化

一、流行病学

高发地区

咀嚼槟榔、刺激性食物、其他全身因素

条索样损害、症状;

癌变倾向

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变性

高发地区、生活习惯、临床表现、症状

六、鉴别诊断

白斑、扁平苔藓、白色角化病

七、治疗

第八节先天性角化病

第七章口腔粘膜肉芽肿性疾病

第八章唇舌疾病

第一节唇炎

一、慢性非特异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二、腺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三、良性淋巴组织增生性唇炎

四、浆细胞性唇炎

五、肉芽肿性唇炎

六、梅-罗综合征

七、光化性唇炎

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癌变倾向)、诊断、鉴别诊断*、治疗(

八、变态反应性唇炎(见第三章)

第二节口角炎

一、营养不良性口角炎

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

二、感染性口角炎

三、接触性口角炎(见第三章)

四、创伤性口角炎

第三节舌疾病

一、地图舌

二、沟纹舌

三、舌乳头炎

四、毛舌

五、正中菱形舌炎

六、舌扁桃体肥大

七、舌淀粉样变*

八、萎缩性舌炎

第四节灼口综合征

一、定义

二、病因

局部因素、系统因素、精神因素

三、病理

无异常改变

四、临床表现

五、诊断

六、鉴别诊断

七、治疗*

第五节味觉异常

自学了解

第六节舌质与舌苔

第九章性传播疾病的口腔表征

性传播疾病(sexuallytransmitteddiseases,STD)的定义:

通过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而导致原发感染的任何疾病,如:

淋病,梅毒,尖锐湿疣…,性病属传染性疾病。

性病的病原体,性病的发病状况,性病与艾滋病的关系

第一节梅毒

苍白螺旋体

二、传染途径:

性接触传染胎传(垂直传染)非性接触传染输血传染

(一)获得性梅毒

一期梅毒:

硬下疳,唇、舌多见

二期梅毒:

梅毒粘膜斑

三期梅毒:

树胶肿,梅毒性舌炎及舌白斑

(二)先天性梅毒

四、实验室检查:

梅毒螺旋体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

遵循及时治疗,剂量足够,疗程规则,追踪观察,对传染源及性接触者应同时进行检查和治疗的原则。

首选青霉素(过敏者除外)。

第二节淋病

了解致病菌和临床表现

第三节尖锐湿疣

了解致病原和临床表现

第十章艾滋病

一概述

二病因: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HIV-1,HIV-2

三传染途径:

性接触传染、血液传染、母婴传播、其他

四高危人群:

五发病机制:

HIV对CD4细胞(主要为THcell)的破坏造成此类细胞的缺陷,导致CD4细胞调节的各种免疫反应处于失控状态,随着免疫功能的不断下降诱发顽固的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六艾滋病的口腔表征:

口腔念珠菌病、毛状白斑、Kaposi肉瘤、口腔疱疹、AIDS相关性牙周病变等

七实验室检查:

HIV抗体检测、CD4细胞数检测、其他

八诊断

九治疗:

抗病毒治疗、免疫治疗、抗感染和肿瘤治疗、支持对症治疗、心理治疗

十预防: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口腔医护人员的防护。

第十一章系统疾病的口腔表征

第一节造血系统疾病

一、贫血:

了解贫血种类、口腔损害特点、血细胞形态学特点、治疗原则。

二、血细胞异常:

了解白血病的全身表现和口腔损害特点、治疗原则。

三、出血性疾病:

自学

第二节维生素缺乏症

一、维生素B2缺乏症:

了解全身表现和口腔损害特点、治疗原则。

二、烟酸缺乏症:

三、维生素C缺乏症:

第三节内分泌及代谢疾病

一、垂体病:

二、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病:

三、肾上腺皮质病:

四、卵巢疾病:

五、糖尿病:

第四节传染性疾病

一、猩红热:

二、白喉:

三、麻疹:

第五节重金属及非金属中毒

第十二章口腔粘膜色素异常

(二)、教学时数分配(参考)

五年制口腔粘膜病学总学时16学时,各章节讲授课时数见表,具体教学进度根据每学期安排为准。

授课内容学时数

绪论2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2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疾病2

口腔粘膜溃疡性疾病2

口腔大疱性疾病2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2

唇舌疾病2

性传播疾病和系统疾病的2

口腔表征

合计16

四、教材

李秉琦主编:

《口腔粘膜病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五、主要参考资料

1.李秉琦主编:

《实用口腔粘膜病学》第一版1987

2.林梅主编:

《口腔感染性疾病诊疗常规》第一版2004

3.陈谦明主编:

《口腔粘膜病学纲要》第一版1998

4.周红梅主编:

《口腔科常见病用药指南》第一版1998

5.郑际烈主编:

《口腔粘膜病诊断学---彩色图谱》第一版2002

6.徐治鸿主编:

《实用中医口腔病学》第一版1991

六、成绩评定

理论考核占总成绩70%,实践考核占总成绩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