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542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文档格式.docx

  (6)要改变吸收剂温度来研究其对吸收过程的影响,则打开液体加热电子调节器,温度t3  (7)各仪表读数恒定5min以后,既可记录或取样分析有关数据,再按预先设计的试验方案调节有关参数。

(8)A1为取样测y1;

A2为取样测y2;

  (9)阀V10为控制塔底液面高度,以保证有液封。

  四、实验记录

  测试方案:

  1.固定气体流量,改变液体流量;

固定CO2的流量,改变H2O的流量:

  2.固定液体流量,改变气体流量。

  五、数据整理:

  CO2吸收率=(流入的CO2-流出的CO2)/流入的CO21.固定CO2的流量,改变H2O的流量:

  2.固定液体流量,改变气体流量:

  六、结论

  由以上实验数据及图象可知:

  固定CO2的流量,改变H2O的流量和固定H2O流量,改变CO2流量对CO2的吸收率的影响完全不一样。

固定CO2的流量,改变H2O的流量,对CO2的吸收率的影响是:

随着CO2的流量的增加,CO2的吸收率逐渐减小,且减小的幅度越来越小;

而固定H2O流量,改变CO2流量对CO2的吸收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没有正比例

  或者反比例的关系。

  所以,要想定向的加大或者减小对CO2的吸收率,最好的办法就是固定CO2的流量,改变H2O的流量,以此达到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

  七、思考题

  1.质面比常数K值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为什么?

  答:

任意温度任意压力下,质面比常数k均不变。

所以不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2.填料吸收塔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

填料塔反应器具有结构简单,压力降小,易于适应各种腐蚀介质和不易造成溶液起泡的优点。

填料反应器也有不少缺点:

首先,它无法从塔体中直接移去热量,当反应热较高时必须借助增加液体喷淋量以显热形式带出热量;

其次,由于存在最低润湿率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需采用自身循环才能保证填料的基本润湿,但这种自身循环破坏了逆流的原则。

篇二:

填料塔吸收实验

  化

  工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填料吸收传质系数测定

  学院: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班级:

化工09-3班

  姓名:

曾学礼学号0940XX337

  同组者姓名:

周锃刘翰卿

  指导教师:

  日期:

XX

  年9月20日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填料塔的构造与操作。

  2.观察填料塔流体力学状况,测定压降与气速的关系曲线。

  3.掌握总传质系数Kxa的测定方法并分析影响因素。

  4.学习气液连续接触式填料塔,利用传质速率方程处理传质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本装置先用吸收柱将水吸收纯氧形成富氧水后(并流操作),送入解吸塔顶再用空气进行解吸,实验需测定不同液量和气量下的解吸总传质系数Kxa,并进行关联,得到Kxa=ALa·

Vb的关联式,同时对四种不同填料的传质效果及流体力学性能进行比较。

本实验引入了计算机在线数据采集技术,加快了数据记录与处理的速度。

  1.填料塔流体力学特性

  气体通过干填料层时,流体流动引起的压降和湍流流动引起的压降规律相一致。

在双对数坐标系中△P/Z对G'作图得到一条斜率为1.8~2的直线(图1中的aa线)。

而有喷淋量时,在低气速时(c点以前)压降也比例于气速的1.8~2次幂,但大于同一气速下干填料的压降(图中bc段)。

随气速增加,出现载点(图中c点),持液量开始增大。

  图中不难看出载点的位置不是十分明确,说明汽液两相流动的相互影

  响开始出现。

压降~气速线向上弯曲,斜率变徒(图中cd段)。

  气体增至液泛点(图中d点,实验中可以目测出)后在几乎不变的气

  速下,压降急剧上升。

  图1填料层压降–空塔气速关系示意图

  2、传质实验

  填料塔与板式塔气液两相接触情况不同。

在填料塔中,两相传质

  主要是在填料有效湿表面上进行,需要计算完成一定吸收任务所需填料高度,其计算方法有:

传质系数法、传质单元法和等板高度法。

  本实验是对富氧水进行解吸。

由于富氧水浓度很小,可认为气液两相的平衡关系服从亨利定律,即平衡线为直线,操作线也是直线,因此可以用对数平均浓度差计算填料层传质平均推动力。

整理得到相应的传质速率方式为:

  GA?

Kxa?

Vp?

?

xm

  Kxa?

GAp?

  ?

xm?

(x1?

xe1)?

(x2?

xe2)

  x?

xe1ln1

  x2?

xe2其中

L?

x1?

x2?

Vp?

Z?

  5.相关的填料层高度的基本计算式为:

  x1LdxZ?

HOL?

NOLKxa?

x2xe?

x即HOL?

Z/NOL

  其中

  式中:

NOL?

x1x2x?

x2dxL?

1HOL?

xe?

x?

xm,Kxa?

  三、实验装置流程

  图6-2填料吸收塔实验装置流程图

  1-风机、2-空气流量调节阀、3-空气转子流量计、4-空气温度、5-液封管、6-吸收液取样口、7-填料吸收塔、8-氧气瓶阀门、9-氨转子流量计、10-氧气流量调节阀、11-水转子流量计、12-水流量调节阀、13-U型管压差计、14-吸收瓶、15-量气管、16-水准瓶、17-氧气瓶、18-氧气温度、20-吸收液温度、21-空气进入流量计处压力

  实验流程示意图见图一,空气由鼓风机1送入空气转子流量计3计量,空气通过流量计处的温度由温度计4测量,空气流量由放空阀2调节,氧气由氧气瓶送出,?

经过氧气瓶总阀8进入氧气转子流量计9计量,氧气通过转子流量计处温度由实验时大气温度代替。

其流量由阀10调节5,然后进入空气管道与空气混合后进入吸收塔7的底部,水由自来水管经水转子流量计11,水的流量由阀12调节,然后进入塔顶。

分析塔顶尾气浓度时靠降低水准瓶16的位置,将塔顶尾气吸入吸收瓶14和量气管15。

在吸入塔顶尾气之前,予先在吸收瓶14内放入5mL已知浓度的硫酸作为吸收尾气中氨之用。

吸收液的取样可用塔底6取样口进行。

填料层压降用∪形管压差计13测定。

  四、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1、测量干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先全开调节阀2,后启动鼓风机,用阀2调节进塔的空气流量,按空气流量从小到大的顺序读取填料层压降△P,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空气温度,测量12~15组数据?

然后在双对数坐标纸上以空塔气速u为横坐标,以单位高度的压降△P/Z为纵坐标,标绘干

  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2、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用水喷淋量为30L/h时,用上面相同方法读取填料层压降△P,?

转子流量计读数和流量计处空气温度并注意观察塔内的操作现象,?

一旦看到液泛现象时记下对应的空气转子流量计读数。

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30L/h下(△P/z)─u?

关系曲线,确定液泛气速并与观察的液泛气速相比较。

  3、测量某喷淋量下填料层(△P/Z)─u关系曲线:

  用水喷淋量为50L/h时,用上面相同方法读取填料层压降△P,?

在对数坐标纸上标出液体喷淋量为50L/h下(△P/z)─u?

  4、实验完毕后,关闭空压机、真空泵、进水阀门、等仪器设备的电源,并将所有仪器复原。

  五、原始实验数据(附页)

  六、数据处理

  测流体力学特性实验数据

  传质实验数据

篇三:

浙江大学化工原理实验---填料塔吸收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过程工程原理实验(乙)指导老师:

叶向群成绩:

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

吸收实验实验类型:

工程实验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

  填料塔吸收操作及体积吸收系数测定

  1实验目的:

  1.1了解填料吸收塔的构造并熟悉吸收塔的操作;

1.2观察填料塔的液泛现象,测定泛点空气塔气速;

1.3测定填料层压降ΔP与空塔气速u的关系曲线;

1.4测定含氨空气—水系统的体积吸收系数Kya。

  2实验装置:

  2.1本实验的装置流程图如图1:

  2.2物系:

水—空气—氨气。

惰性气体由漩涡气泵提供,氨气由液氮钢瓶提供,吸收剂水采用自来水,他们的流量分别通过转子流量计。

水从塔顶喷淋至调料层与自下而上的含氮空气进行吸收过程,溶液由塔底经过液封管流出塔外,塔底有液相取样口,经吸收后的尾气由塔顶排至室外,自塔顶引出适量尾气,用化学分析法对其进行组成分析。

  3基本原理:

  实验中气体流量由转子流量计测量。

但由于实验测量条件与转子流量计标定条件不一定相同,故转子流量计的读数值必须进行校正。

校正方法如下:

  3.2体积吸收系数的测定

  对相平衡关系遵循亨利定律的物系(一般指低浓度气体),气液平衡关系为:

  相平衡常数m与系统总压P和亨利系数E的关系如下:

E—亨利系数,Pa

  P—系统总压(实验中取塔内平均压力),Pa亨利系数E与温度T的关系为:

  lgE=11.468-1922/T式中:

T—液相温度(实验中取塔底液相温度),K。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顶表压及塔顶塔底压差△p,即可求得塔内平均压力P。

根据实验中所测的塔底液相温度T,利用式(4)、(5)便可求得相平衡常数m。

3.2.2体积吸收常数

  体积吸收常数是反映填料塔性能的主要参数之一,其值也是设计填料塔的重要依据。

本实验属于低浓气体吸收,近似取Y≈y、X≈x。

  ,可由物料衡算

  (X1-X2)式中:

V—惰性气体空气的流量,kmol/h;

  —进塔气相的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kmol(B);

  —出塔气相(尾气)的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kmol(B);

X1—出塔液相组成,比摩尔分率,kmol(A)/kmol(B);

X2=0;

  L—吸收剂水的流量,kmol/h。

进塔气相浓度的确定

—氨气的流量,kmol/h。

  根据转子流量计测取得空气和氨气的体积流量和实际测量状态(压力、温度)。

应对其刻度流量进行校正而得到实际体积流量,再由气体状态方程得到空气和氨气的摩尔流量,并由式(8)即可求取进塔气相浓度。

  出(本文来自:

小草范文网:

填料吸收塔实验报告)塔气相(尾气)的组成的确定

  用移液管移取体积为Vaml、浓度为Mamol/l的标准硫酸溶液置于吸收瓶中,加入适量的水及2-3滴百里酚兰(指示剂),将吸收瓶连接在抽样尾气管线上(如装置图)。

当吸收塔操作稳定时,尾气通过吸收瓶后尾气中的氨气被硫酸吸收,其余空气通过湿式流量计计量。

为使所取尾气能反映塔内实际情况,在取样分析前应使取样管尾气保持畅通,然后改变三通旋塞流动方向,使尾气通过吸收瓶。

—氨气的摩尔数,mol;

—空气的摩尔数,mol。

  尾气样品中氨的摩尔数可用下列方式之一测得:

  (i)若尾气通入吸收瓶吸收至终点(瓶内溶液颜色由黄棕色变至黄绿色),则

  10-3mol

  (ii)若通入吸收瓶中的尾气已过量(瓶中溶液颜色呈蓝色),可用同样标准硫酸溶液滴定至终点(瓶中溶液呈黄绿色)。

若耗去酸量为ml,则

  10-3mol尾气样品中空气摩尔数的求取

  尾气样品中的空气量由湿式流量计读取,并测定温度

  mol式中:

—尾气通过湿式流量计时的压力(由室内大气压代替),Pa;

—通过湿式流量计的空气量,l;

—通过湿式流量计的空气温度,K;

  R—气体常数,R=8314N·

m/(mol·

K)。

  由式(10)(11)可求得和,代人(9)即可得到,根据得到的和,由(7)即可得到。

  4实验步骤:

  4.1先开启吸收剂(水)调节阀,当填料充分润湿后,调节阀门使水流量控制在适当的数值,维持恒定;

4.2启动风机,调节风量由小到大,观察填料塔内的流体力学状况,并测取数据,根据液泛时空气转子流

  量计的读数,来选择合适的空气流量,本实验要求在两至三个不同气体流量下测定;

  4.3为使进塔气相浓度约为5%,须根据空气的流量来估算氨气的流量,然后打开氨气钢瓶,调节阀门,使氨气流量满足要求;

  4.4水吸收氨,在很短时间内操作过程便达到稳定,故应在通氨气之前将一切准备工作做好,在操作稳定之后,开启三通阀,使尾气通入吸收瓶进行尾气组成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尤其是测量时,要确保空气、氨气和水流量的稳定;

  4.5改变气体流量或吸收剂(水)流量重复实验:

本次实验,控制空气流量分别为8-8-9.6m3/h,水流量则相对应为30-36-30l/h;

  4.6实验完毕,关闭氨气钢瓶阀门、水调节阀,切断风机电源,洗净分析仪器等。

  5实验数据处理:

  5.1大气压102400Pa室温11.5填料层高度40.5cm塔径70mm硫酸10ml浓度0.03mol/l液泛气速11-12m3/h

  5.3数据处理:

塔截面积Ω=π2

  D=0.00385m2P=P0+P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