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636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我的母亲教案邹韬奋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有人说过:

“父母对子女的爱,尤其是母爱,是人类最高尚纯洁的、美好的感情。

”同样是至爱亲情,朱自清的《背影》是写父爱,而课文是写母爱。

让我们来欣赏作者如何写一位普通而伟大的母亲形象吧。

2、作者简介

邹韬奋,新闻记者、政治家和出版家。

名恩润,祖籍江西余江,生于福建永安。

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自1926年在上海主编《生活》周刊起,毕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

1932年创办生活书店。

1936年与沈钧儒、李公朴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

先后在上海、汉口、重庆主编《抗战》、《本民抗战》等刊物,积极宣传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

著作编有《韬

奋全集》《韬奋文集》等。

邹韬奋也是一位散文家。

著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散文作品。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三、理清文章思路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交代母亲的姓氏和早逝。

第二部分(3—6),回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表现母亲的慈爱、善良、能干和奉献精神。

第三部分(7—8),以无限痛惜的心情交代母亲去世时还年轻,概括母亲的良好品质。

四、探究

作者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哪些话语、哪些事情、哪些细节最让你动情?

你还记得自己的母亲给你留下的深刻印象吗?

学生概括关于母亲的四个片段。

四个片段:

1、元宵夜的“巡阅”2、涌流的泪珠3、丰富的内心世界4、劳碌的身影第一个片段中最感人的话语是:

“我由现在追想当时伏在她的背上睡眼惺忪所见着她的容态,还感觉到她的活泼的、欢悦的、柔和的、青春的美。

“这是从幼儿的感觉中写出母亲可爱的形象,笔墨不多,但母亲的形象栩栩如生。

第二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

“往往讲到孤女患难,或义妇含冤的凄惨的情形,她两人便都热泪盈眶,泪珠尽往颊上涌流着。

”这个细节真实而传神,表现了母亲感情丰富,对患难女性有着深切的同情心。

第三个片段中最感人的细节是:

“我自己呜咽着,同时听得见坐在旁边缝纫着的母亲也唏唏嘘嘘地泪如泉涌地哭着。

”这个细节描写表现母亲对子女无限怜惜和疼爱之情。

第四个片段中最感人的地方是:

“我眼巴巴地望着她额上的汗珠往下流,手上一针不停地做着布鞋——做给我穿的。

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得嘀嗒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

”这段文字有人物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环境描写,以寂静的环境衬托母亲的劳苦。

这段文字是从我的视觉、听觉、感觉中写出来的,颇为真挚动人。

五、小结

本文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六、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四。

第二教时

一、复习旧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细腻、真挚、深沉。

可以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句子加以评说。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

2、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留下了三男三女。

3、当时一肚子里充满着这些心事,都不敢对母亲说出一句。

句子中加点的词不能去掉。

第1、2句中的“就”和“才”,表现了对母亲不幸早逝的无限的痛惜之情。

第3句中的“敢”如果删去,就成了“不对母亲说出一句”,和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

“不敢”是心里想说,但又怕说出来后母亲不允许“我”再陪下去,越是“不敢说出”,

就越是显得真诚、执著。

如果改成“不说出来”,就无法把这种矛盾的真实的“心理状态”表达出来了。

三、比较阅读

朱自清《背影》与邹韬奋《我的母亲》,让学生讨论两文的异同点,互相交流。

《背影》《我的母亲》都表达“至爱亲情”的主题,都是回忆性的叙事纪实散文。

《背影》是截取人物状态中最鲜明、最动人的瞬间——背影来构建文章的;

而《我的母亲》是截取人物表现中最典型的经历——四个片段,来表现人物的。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一个细胞。

读了课文后,你认为邹韬奋成长的家庭环境哪些方面是好的,哪些方面是不可取的?

邹韬奋成长的家庭仍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

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

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不可能有一个完美的家庭。

邹韬奋成长的这个家庭环境重教育,重文化,对子女要求严格,这是好的;

有母爱的温暖,有母亲努力劳作的榜样,有文学熏陶,这些也是好的,但是体罚是不可取的。

本文深情地回忆了关于母亲的几个片段,表现了母亲的可爱性格和能干才具,表现了对旧社会被压抑和埋没的妇女命运的深切同情和深刻思考。

课后练习二

一、积累整合

1.判断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去世了。

()

2)我的母亲只是一个平凡的母亲,但是我觉得她们可爱的性格,她努力的精神,她的能干的才具,都埋没在封建社会的一个家庭里,都葬送在没有意义的事务上。

3)突然,一串亮晶晶的光点从黑黝黝的屋脊上飞起来,像一群冲天的萤火虫,在黑暗中划出一道道工的光线()

3.下面是五楠写给自己好友的一则联络友情的短信,写到一半写不下去了,请根据他的写作意图与风格,帮助他把短信写完

一家_________________,一年___________________一生,______________一世平平安安。

天天精神百倍,月月_______________,年年_________________。

新春快乐。

二、课外拓展

月光下的蛙鸣

十几年前的夏天,我枕戈待旦地准备参加这一年的高考。

在那样一个年代,高考直接决定着一个青年一生的命运。

而我的情况更特殊,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我带大。

苦难中的母亲,眼巴巴地盼着我能高考得中。

我也想,如果能在这一年如愿以偿,正是对母亲最好的报答,能减轻母亲经济上和精神上的压力。

但竞争是残酷的,同学们悬梁刺股、焚膏继晷地苦战,在学习成绩上你追我赶。

高考一个月前的预考中,我意外地遭到惨败。

我很清楚,巨大的精神压力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

亲见我面容憔悴,很心疼。

我家离校不远,她就跟老师说情,说寝室里吵闹,让我回家住宿,好早晚料理我的生活,给我增加营养。

那段时间里,她杀光了家中三十几只仔鸡,想尽一切办法,想让我恢复以前的体质。

然而,母亲的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我还是日复一日地消瘦下去。

房间的后窗正对着屋后的一方池塘,时值燥热的六月夜晚,一池塘的青蛙,唧唧呱呱,呼朋引伴,发音格外响亮悠远。

一池的蛙声就这样紧紧缠住我一双不幸的耳朵,此伏彼起地一次又一次将我惊醒。

母亲去了一趟学校。

回来后,高兴地告诉我,即使考不上,班主任已答应让我复读一年。

老师说,第二年,他保证我能考上。

渐渐地,蛙声不再吵闹了,每夜都有香甜的梦。

但是,母亲却变了,日日坐在椅子上打盹。

一天,隔壁的大妈偷偷地拉住我,跟我说,你母亲为了让你睡好觉,夜夜替你赶青蛙呢。

我将信将疑。

但是,第二天夜里,月光下塘埂上,我真的看见了我的母亲。

母亲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竿。

她用竹竿轻轻地敲打池塘边的每一处草丛,做得认真又虔诚。

她绕着池塘一圈圈小心地走着,一遍遍用竹竿仔细地敲打着每一处草丛。

有时她停下来,站一会儿,轻轻地咳嗽几声,用手捶捶背。

月光把她的白发漂得很白。

“母亲!

母亲!

”我大声喊。

母亲听不见。

她全神贯注于手中的竹竿,生怕遗漏一处蛙声?

?

一直到现在,我仍然坚信,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

这一年高考,我以高分被大学录取了。

很多年已经过去,蛙声也一点点远逝。

可是,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一声声,像不倦的提醒和教诲,给我许多的人生激励。

1.文章写了好几件母亲关爱我的事件,为什么却以“月光下的蛙鸣”为题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在写“蛙鸣”之前,写了“我预考失败”“母亲接我回家居住”“母

亲杀光仔鸡”,其作用是什么?

3.文章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请找出一处议论的句子,并说明它在文中的作

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设置了明暗两条线索,明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第10段是本文的详写段落,使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结尾处,作者为什么说“很多年过去了,蛙声也一点点远逝。

可是,

我又觉得它时时都在我的枕边”?

答案:

第13课我的母亲

一、1、略

2、记叙议论描写

3、和和睦睦、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喜气洋洋、财源广进

二、1、五件事。

母亲元宵节背我“巡阅”;

母亲在家带孩子等妹仔来;

母亲给妹仔讲小说;

我背书挨打,母亲陪着流泪,母亲熬夜为我做布鞋。

母亲是一个善良、慈爱、勤劳能干、任劳任怨的人。

2、邹韬奋成长的家庭是一个封建家庭,妇女在家庭里没有地位,母亲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母亲早逝也说明当时生活条件和医疗条件极差。

3、略

三、1、因为文章是写母亲为我赶青蛙这件事的,这件事最能体现出母亲对我深切的关爱。

2、为下文母亲为我赶青蛙一事作辅垫。

3、“有一种爱,能唤起一个人内心潜在的力量,帮助你去战胜一切困难。

在记叙文中使用适当的议论,更容易提示文章的主旨。

本句议论是对母亲对我关爱的总结,也是本文的主旨。

4、我的高考经历,母亲对我的关爱。

5、细节描写;

让母亲的形象更清晰,更高大,使母亲形象更感人。

6、由于母亲为“我”赶蛙的细节在“我”脑海里太深刻了,所以对那时的蛙声的记忆也非常深刻。

想起蛙声,事实上是想起母亲的关爱。

【篇二:

我的母亲完整教案】

我的母亲

胡适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品味语句,能通过典型事例概括母亲的优秀品格

2、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

3、感受母子之间的深情,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形成对母爱的正确认识。

重点难点

重点:

分析母亲形象,理解母亲对“我”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

难点:

通过文本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感悟母爱,形成对母爱的正确认识。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文章的生字生词,准确的概括文章事件。

2、通过合作探究,准确把握人物性格特点。

3、感受文章所表现的母子情深,结合实际,感悟母爱。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高尔基曾经说过: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在怀念他的母亲时曾说“我从私塾到小学,到初中,起码经历过上百位老师吧,可是我真正的老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老舍先生的高尚品质中就渗透这母亲对他的影响,那么一代大师胡适先生的性格品质和待人接物中又受到了母亲什么样的影响呢?

今天咱们就跟随胡适先生一起,走进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深沉真挚的爱子之情。

二、资料助读,介绍人物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著名学者。

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

安徽绩溪人。

(详细内容见附件)

胡适母亲冯顺弟(1873—1918),绩溪县中屯人。

三、初读课文,分析人物

1、读一读,写一写

文绉绉绰号庶祖母吹笙摹画眼翳舔去气量

2、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第一个问题:

文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4)回忆童年,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追念和惋惜。

第二部分(5~12)回忆母亲,表现了母亲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第三部分(13)深刻影响,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之情。

)第二个问题:

母亲在我生命中扮演什么角色?

把重点字词圈出来。

(严父、慈母、恩师)

第三个问题:

母亲是一个的人,她的为人处世对我有何影响?

(答案较为宽泛,只要符合课文内容即可)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1、文章的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正是这一部分交代了母亲在我生命中扮演的几种角色,现在大家就来仔细阅读这一部分,概括出主要事件、分别表现了母亲什么样的性格品质。

①母亲对我严格管教,催我上学。

表现了母亲对我管教严厉,重视教育。

(介绍胡适母亲重视教育的资料,详情见附件)

②母亲用独特的方式教育儿子。

表现了母亲教子有方。

③罚跪和舔病眼,表现了母亲教之严爱之慈。

④母亲对待败子大哥不露怒色。

表现了母亲的仁慈隐忍。

⑤母亲用“忍、躲、哭”化解家庭矛盾,表现了母亲在尴尬处中的温和宽容。

(介绍胡适母亲的后母后婆身份和尴尬的家庭关系,资料见附件)

⑥对待浪人五叔的人格侮辱,不失刚气。

表现了母亲的正直刚烈。

2、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这样的写法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这一主旨,其实不然。

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教导”上,而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么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

因此,可以说,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

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传”,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同时,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丰满。

3、文章最后一段连用三个“如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分析该段语言特点。

连用三个如果是谦虚的说法。

“如果”表示假设关系;

用“如果”做关联词的复句叫假设复句。

“如果”说明后面的“好脾气”之类只是一种假设,而不是自己已经具备了这些品德,体现了作者谦虚、不溢美、不自夸的美德。

“一丝一毫”“一点点”也体现作者的谦虚美德。

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和气”“宽恕人”“体谅人”有口皆碑。

同样,前文中的“混”字也表现了作者的谦虚美德。

4、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话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都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了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

出了儿童好玩的天性;

既写出了童年生活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所起的奠基作用。

总的来说,作者在前三段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除了读书写字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是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

不仅为写我的母亲做了铺垫,同时也照应了文末。

另一个原因,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所以开头写了较多的童年经历。

五、拓展延伸,母爱无疆

胡适的母亲有三重角色,你的妈妈是否也同时兼任着严父或严师的角色?

(学生在回答时,要举出恰当的事例来说明)

六、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1、复习本节课的生字生词。

2、阅读老舍先生和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体会这三篇文章的不同之处和相通之处。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1、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掌握文章的写作技巧。

2、学会用对比的手法描写刻画人物。

一、回顾复习,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学习,我们了解了一位慈祥而又严厉,教子有方,待人善良宽容,忍辱负重又不乏刚气的母亲。

文章通过写母亲对我的管教、和家人相处给我留下了深刻影响。

现在咱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回顾概括文章围绕母亲所写的主要事件,以及所表现出的母亲的优秀品质)上节课我们被作者母亲的优秀品质所感动,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的感激爱戴之情感动。

这节课呢咱们就来感受一下,他是如何表达他的感情,如何刻画人物形象的。

二、合作探究,解答疑难

1、现在请同学们认真地读课文,每人至少找到一处饱含感情的句子,勾画出来,谈谈你的体会。

(只要分析合理即可)根据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咱们都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感激敬爱之情,但是这些句子并没有直接抒情的句子,那么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感情的呢?

大体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自然流畅的结构

和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例如:

“听说眼翳病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这一句话就表现了母亲的爱之心切。

“母亲23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苦痛,我的笨笔写不出万分之一二。

”表现作者最母亲的敬爱和同情。

第二,作者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童年往事,毫无成人姿态,亦无学者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全文自然而然的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注重选择典型事例,这就使得人物性格特点鲜明。

作者又通过对比的手法使得人物形象立体丰满。

同学们相互讨论,找对文中的对比之处,大家一起交流.

①对我要求极严,对其他人又及其宽容

②对我的体罚极严,但生病后有极为关照

(这里用一件具体的事例来写母亲对我的体罚极严。

因为我说了轻薄的话“凉(娘)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母亲为什么听到这句话后重罚我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的父亲已经去世了,我的父亲都管不了我了你和我说母亲有什么用呢?

③对大哥嫂子极为隐忍,但对五叔的侮辱又表现的极为刚气。

(这里母亲的两次哭也形成对比,为什么前面是轻轻地哭,这里却被气的大哭?

因为哥哥嫂子们虽然不懂事,但她们毕竟是晚辈,母亲作为长辈,自然不能跟他们吵闹打架,而两个嫂子的性格特点与母亲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受到浪人五叔的人格侮辱时她气的大哭,因为在那个社会,一个女人的名节是非常重要的,更何况她是一个年轻的敬爱逝去的丈夫的寡妇,她能忍受别人给她的生活带来麻烦和痛苦,但她不能忍受别人玷污她的名节和人格)

④母亲和两位嫂子教育孩子的方式和目的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总结归纳,拓展延伸

本文刻画了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形象,通过(事)表现了母亲的性格特点,通过母亲的言传身教,给我留下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请你就母亲的教育方式发表一点评论。

四、课后作业,巩固提高

1、复习课文内容,做本课的优+学案

2、写作:

学习本文利用对比手法和选择典型事例的写作技巧,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小作文。

不少于300字。

附件

胡适资料:

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著名学者。

1910年赴美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师从杜威,深受影响。

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和李大钊陈独秀主办《新青年》,宣传新文化、新思想,影响极大。

1917年发表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论文《文学改良刍议》;

1918他第一个用白话写作独幕剧《终身大事》,确立了现代话剧的新形式;

1920年出版中国新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尝试集》,产生了广泛而强烈的反响。

胡适母亲:

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绩溪县中屯人。

家中长女,她上待父母,下扶弟妹,手脚勤快,为人也贤惠,最得父母钟爱。

顺弟16岁时经媒人介绍嫁给了48岁的“三先生”胡传。

婚后的第二年,胡传便把冯顺弟接到上海同住。

第三年冬天,生下一个男孩,这便是小胡适。

他是胡传最小的儿子,顺弟惟一的骨血。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第二年,胡适母子离开台湾回到绩溪故乡不久,就传来了他父亲胡传病死在厦门的噩耗。

这家庭的巨变和不幸,在胡适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最初的记忆。

也使得顺弟青年守寡,独自支撑一家重担。

六年三个月的婚姻生活成为她一生中最美好的记忆。

重金求学: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

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

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

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

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

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

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

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

选自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

后母后婆的尴尬地位:

我父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

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

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

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