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8645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60.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教案Word格式.docx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要完成一幅手绘效果图首先要完成线稿绘制,线稿是骨架,线稿绘制不好,是没有办法上色的(也就是给骨架上皮肤)。

线稿分两种:

一种是直尺绘制的,一种是徒手绘制。

给学生观看这两类线稿图(直尺绘图和徒手绘图附后),随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出几条观点。

学生的观点是:

1.徒手绘制的线稿更生动。

2.直尺绘制的线稿呆板。

3.徒手绘制应该比直尺绘制快。

4.徒手绘制线稿难。

教师总结:

也就是说徒手画线又快又好,但是难掌握。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

二、讲授新课

提问:

大家知道的线的形状都有哪些?

学生回答:

直线、曲线、波浪线、折线、虚线等。

接着提问:

这些线都具有什么样的情感特征呢?

(学生在学习平面构成时学过的知识)直线代表着刚强,曲线代表着柔美,波浪线代表着自由,折线代表着节奏等。

教师总结我们把线分为两大类:

刚劲、挺拔的直线和柔中带刚的曲线。

一、“线”的性格特征(感情的注入)

1.刚劲、挺拔的直线

欣赏由直线绘制的手绘作品(线稿1附后)

激励学生主动谈谈自己对直线的性格特征的看法,可以延展到由直线组成的面及体的特征。

对于个别学生教师加以引导,在曲线的衬托下让学生体会直线带来的情感。

2.柔中带刚的曲线

欣赏作品(线稿2附后)

引导学生去发现和感受曲线带来的弹性和张力感。

并请一个学生回答曲线的性格特征后,其他学生主动补充此内容。

二、徒手画线知识及训练

让学生欣赏线稿作品(徒手绘图附后),线在应用中有什么变化?

学生的看法是:

有虚实变化、有长短变化、有曲直变化、有前后变化、有水平线与倾斜线及竖线变化等。

部分的学生回答都比较表面化例如:

有长短变化、有前后变化、有水平线、倾斜线及竖线变化等(学生的表达能力有待提高,教师注意多引导)。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线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它可以有粗细、虚实、曲直、疏密等变化,正是这些变化体现着设计的神韵。

这么多变的线是怎么画出来的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相关内容。

1.握笔姿势要正确如图

 

2.身体支撑点的变化会画出不同的效果

如下列表格

方法

效果

支撑点

适合绘制

1

手腕转动

不直

整个小臂

曲线

2

肘部转动

一般直

肘关节

短直线

3

肩部转动

肩胛骨

直线

4

腰部转动

非常直

双腿

长直线

教师示范过程中,让学生跟着做,这样印象会更深,学生自身感受更到位。

教师提示学生在今后画线时要养成良好的握姿和用力部位,关键在支撑点的部位,多去体会应用就会的得当。

3.直线运笔

一根线技巧:

起笔与落笔都有顿笔,中间过程流畅。

教师示范(下图为示范内容)

实训内容:

徒手绘制直线。

实训要点:

握笔姿势要正确,笔与纸要符合上节课教师的要求。

按笔力度不宜过大。

画出两端有顿点中间流畅的直线。

实训效果:

多数学生能画出较流畅的直线,少数学生把握不好,画出的线有毛刺线、钢丝线等。

画线在于对线的把握与熟练,练时心要静,不可浮躁,线画的只要给人的感觉是“直”的就可以了。

切记:

不要盲目的画,不断地停下来总结一下感受,总结画不好的原因,是否与自己使用的笔、纸、坐姿、握笔姿势、身体支点的部位等因素不合理有关。

常见的错误画法:

涂改的习惯;

“顺手”的习惯(倾斜、颠倒画纸);

不确定的习惯(补笔、蓄笔、甩笔、荡笔……)。

4.一组直线训练:

一组水平线、一组竖线、两组组斜线。

教师示范(下图为示范内容):

要求线的长短一致,线与线之间的距离一致。

画的最好的是一组水平线,其次是一组竖线,一组斜线最难掌握。

一组斜线不易掌握,需多练,每根线可从下往上画比较顺手。

教师针对一组线画不整齐的情况补充知识:

通常大家会认为徒手画线主要在手上功夫,其实不然,运用方向、尺度主要在于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

A.平行观察方法:

依据垂直、水平的参照物。

如图①

B.对应观察方法:

有意识有条理地主动制定逻辑规则。

如图②

C.平衡观察方法:

对线进行逐量的视觉分配以求平均。

如图③

D.尺度观察方法:

比例关系的控制,要有尺度概念,如图④

5、曲线训练

画出弯曲度相同和不同的曲线结合。

速度、弧度、方向等方面的把握。

大部分学生把握不准确。

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提醒学生画“曲线”时手腕以及指关节要放松,线条才会变化自然;

用笔一定要果断肯定、有力,要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断气”歪了不要紧,确保线条流畅。

如把握不好,可分着练习,先画弯曲度一致的曲线,再曲度画不同的曲线,最后结合在一起画。

课后可多画些直线曲线相结合的画面。

如图:

鼓励学生:

最初画的时候把握不好,这很正常的,所以才需要多练习。

画得多了,收发自如就可以做到了!

我们以上学习的直线曲线是绘制室内外框架及家具设施的轮廓用线,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有着丰富变化的线,它是画植物以及材料纹理的一些用线。

6、组合线的训练

①齿轮线训练--具有较强的随意性,用笔灵活多变,线条走向也应该蜿蜒曲折,具有一定的不规则形。

(图1为示范内容)

②锯齿线训练--速度略快,要保持平稳,长短不一,讲究自由进退效果,整体保持统一。

(图2为示范内容)

③爆炸线训练--类似锯齿线,整体轮廓是放射性的。

不要出现“套索”现象(图3为示范内容)

④水花线训练--体现用笔的灵活度,以曲线形式为基础,提高对自由曲线和流线的适应。

(图4为示范内容)

波浪线训练--刻意地强调轻重缓急,线条压力要有轻重缓急,呈现较为匀称的效果。

(图5为示范内容)

⑥骨牌线训练--由多条短线排列组成,分为长短不一的组,很有序列感;

其变化主要就是疏密得变化,(图6为示范内容)

稻垛线训练--由多组排列的短线交错叠加,多用于植物或织物的表现。

(图7为示范内容)

⑧弹簧线训练--随意性很大,多用于快速设计表现技法,属于“乱笔”一类。

(图8为示范内容)

临摹学习资料中第2页内容(教师示范的图1至图8的内容)

抓住每组线的特点进行临摹。

(首先分析清楚每类组合线的特点再进行临摹)

整体不够放松,线的特点表现的不够准确。

教师辅导后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辅导:

主要问题有:

组合线没有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感,线的虚实变化也不够。

心态--自信的心态,未动笔之前的整体考虑是十分重要的;

良好的心态,有激情,激发兴趣,多激励自己。

方法--多观察、思考、练习,夯实基础逐步提高。

三、结束新课,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线知识并训练了徒手画线,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一、“线”的性格特征:

刚劲挺拔的直线和柔中带刚的曲线

1.笔姿2.身体支撑点的变化3.直线运笔4.一组线训练5、曲线训练6、组合线的训练

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徒手画线的感受,感受有:

真是看起来容易画起来难;

不敢画,怕画坏;

经常是把握不好,直线画“歪”了,曲线画“断”了;

组合线很难画好,一画就急躁;

临摹组合线时总喜欢眼睛看着临摹稿手里画着,最后画的很糟糕等等。

大家出现的这些问题是很正常的,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多画,多思考,多总结。

大家都知道“熟能生巧”的道理吧!

有了量的积累就能达到质的飞跃。

四、布置作业:

作业内容:

画出一组水行线、一组竖线、一组45度斜线、一组曲线、8种组合线。

作业要求:

质量要求--每条线要流畅,把自己的最高水平表现出来。

纸张要求—画在两张A4复印纸合理安排位置。

个人信息要求--班级、姓名写在纸张的右下角。

交作业时间:

下次课交,要求上课铃声响之前交到讲台上。

五、板书设计

1.笔姿

2.身体支撑点的变化

起笔与落笔都有顿笔,中间过程流畅。

4.一组直线训练

①齿轮线②锯齿线③爆炸线④水花线

波浪线⑥骨牌线

稻垛线⑧弹簧线

三、作业

画出一组水行线、竖线、45度斜线、曲线及8种组合线。

六、后记

本节课可取之处:

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是学生最大程度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教学中注重鼓励学生、激励学生在课后多用时间加强练习。

教师了解学生的感受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针对常见的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和重点强调。

不足之处:

学生实训时间不够充分。

附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