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098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9.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言语理解练习60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这些“指纹印记”是一系列黑白相间、疏密不同的竖线条,看上去极像自选商品上的条形码。

杰弗里说:

“没有哪两个人的线条是以完全相同的模式排列的,除非是同卵双胞胎。

打从《自然》杂志发表了杰弗里的研究论文之后,他立即声誉鹊起,英国移民局也来向他求教。

原来,有一名从加纳来的男孩在伦敦希思罗国际机场被拒绝入境,这名男孩宣称自己是在英国出生的,后来随父亲返回非洲,现在要到英国来和母亲团聚,移民局官员怀疑他不是当初出境的那个男孩。

后来,杰弗里根据男孩和他母亲以及母亲的其他儿女的DNA特征,证明了他们是一家人。

结果,移民局接受了这种生物学上无可辩驳的证据,批准这个男孩在英国居留。

前些日子,巴西验尸官在对一名淹死河中的尸体进行检验后确认,这具尸体就是人们长期追捕的纳粹余孽门格尔。

这个家伙当年曾在奥斯威辛集中营里屠杀了数以万计的老弱妇孺,被称为“死亡天使”。

战后,他乔装潜逃,不知去向。

巴西方面宣布这一结果后,当时的西德有关方面曾对照验尸报告,检查了门格尔生前的医疗和牙科记录,但仍然无法百分之百地肯定。

后来,英国科学家采取了最先进的DNA检测法,将取自尸首的DNA同门格尔儿子的DNA作了对比检查,最后确认那名淹死者就是门格尔本人无疑。

英国牛津大学的黑格尔伯格等专家从遗骨中回收DNA,通过聚合酶连锁反应将线粒体DNA加以放大,进行分析,他们声称,目前已可从5500年以前(相当于我国传说中“三皇五帝”的时代)的遗骸中回收DNA。

这种遗骨DNA鉴定法已经引起生物学家、遗传学家、进化论者、历史学家和种族学家等的普遍关注与极大兴趣。

美国的专家认为,我们人类的基因是一份真正的“日记”,是历史与家谱的实录,由此上溯,可以查阅到人类的起源、进化和人种差异等一系列答案。

为此,他们建议收集南非的布许曼人、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巴布亚人、日本的阿伊努人等土著的DNA,因为“每个种族都是通向遥远古代的窗口”。

有人已经预言,达尔文的进化论可能将因此作出重大修正。

用最现代化的技术收集、分析和保存一些土著人种的DNA,通过数学手段分析它们之间的微细差别,将有可能绘制出古老部族的迁徙图,完成全世界各主要人种的进化谱系,从而揭开中、外历史上的许许多多的“千古之谜”。

人的条形码的这种功能,其价值将比商品条形码高出千百倍!

5.根据原文,DNA遗传指纹是

A.把人的体液和组织结构中特有的成分离析出来,用特殊的放射性指针照射而显示出的指纹印记。

B.通过强光照射人的血液而显示出来的指纹印记。

C.通过放大,可以在人的头发丝中看到的黑白相同、疏密不同的竖线条。

D.用特殊的探针离析出来的人的体液和组织结构的基本成份。

6.对“人类基因是历史与家谱的实录”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通过基因,可以查阅到人类的起源、进化和人种差异等一系列问题的答案。

B.每个种族都可以通过基因追溯到遥远的古代。

C.收集、分析和保存一些土著人种的DNA,有可能完成世界各主要人种的进化谱系。

D.通过数学手段分析土著人种之间的DNA差别,有可能绘制出古者部族的迁徙图。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7"

11题。

(三)

作为一名教师,总是以自身的言行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学生、教育学生,这是客观存在。

从这个意义上说,纯粹的教书匠是不存在的。

要教好书、育好人,首先要有高尚的师德,这里既包括为人师表,用自己的行动体现良好的教育思想,又包括对学生满怀深厚的情感和爱。

“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事实证明,抓住孩子们积极向上的心理,多以温和热忱的方式对待他们,常常比过多的、一味的指责、否定,效果好得多。

我觉得:

教师应该具有四重身份:

是教师又是学生,是父母又是朋友。

在教师这四重身份中,受益的是学生,也是教师自己。

“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会油然而生。

良好的教与学的心境也会油然而起。

师生的关系是和谐的,学生的发展也是和谐的。

师生都会为此而有一种愉悦的体验。

我博得了学生爱戴,并且这种爱变成了一种动力,使学生产生了一种肯定的情感使我颇觉得不好意思。

沈悦同学这样写道:

“在我的眼中,您是尊敬的老师;

在我的心中您是知心的朋友;

在我梦中,您是神圣的女神。

”不少已经升入初中、高中、大学以至在国外学习或工作的学生来信写道:

“我喜欢上您的数学课,有时舍不得下课”;

“您每讲一句话都面带微笑,生动有趣,深深吸引着我,使我觉得40分钟是那么的短暂”;

“听您的课,确实是如同欣赏一件艺术珍品般令人陶醉”;

“真希望有一天您能给我们再上一节课”……

说过了,孩子们说得太过了;

然而,作为一个老师,还有什么比看到这些信更令人快慰的呢?

7.“纯粹的教书匠”在本文中是指什么样的人()?

A.以教书为职业的人

B.只传授知识的老师

C.能以自身的言行影响、教育学生的老师

D.用知识和人格的力量打动学生的老师

8.“亲其师,信其道”中的两个“其”分别指()

A.老师、学生B.学生、老师C.老师、老师D.老师、家长

9.本文应该是:

()

A.一位教师的自述B.别人对一位教师的介绍

C.一位小学教师的自述D.学生们对一位教师的评价

10.“数子十过,不如夸子一长”的意思是()

A.孩子有十个过失,不如一个长处

B.数落孩子的十过,不如奖励孩子的一个长处

C.对孩子应该以表扬、鼓励为主

D.很多个孩子有很多过失,不如一个孩子的一个长处

11.对于“说过了,孩子们说得太过了”中的“孩子”这个称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说这些话的都是小学生

B.“我”比他们的年龄还是大的

C.饱含了“我”对学生们的呵护和亲切之情

D.他们这样夸“我”,真是太幼稚了

1.A2.A3.D4.B5.A6.A7.B8.B

9.C10.C11.C

 

读以下文字,完成12"

15题。

(四)

微晶玻璃是一种我国刚刚开发的新型的建筑材料,它的学名叫做玻璃陶瓷。

微晶玻璃和我们常见的玻璃看起来不大相同。

它具有玻璃和陶瓷的双重特性,普通玻璃内部的原子排列是没有规则的,这也是玻璃易碎的原因之一。

而微晶玻璃像陶瓷一样,由晶体组成,也就是说,它的原子排列是有规律的。

所以,微晶玻璃比陶瓷的亮度高,比玻璃韧性强。

现在,我们做一个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的对比实验。

我们把墨水分别倒在大理石和微晶玻璃上,稍等片刻,微晶玻璃上的墨汁可以轻易地擦掉,而大理石上的墨迹却留了下来。

这是为什么呢?

大理石、花岗岩等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可以藏污纳垢,微晶玻璃就没有这种问题。

大家都知道,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它做成建筑物,很容易与空气中的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这就是大理石建筑物日久变色的原因,而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常新。

专家介绍说,这项发明的突破点主要有两个,分别是原料的配比和工艺的设计。

其中,工艺的设计是技术的关键。

置备微晶玻璃首先要把原材料按照比例配好,放到窑炉里烧熔,等全部熔化之后,把溶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这叫做淬火。

淬火之后,原料已经变成一块晶莹的玻璃,这一步是烧结的过程。

现在,我们把玻璃捣碎,装入模具,抹平,再次放入窑炉,这次煅烧使它的原子排列规则化,是从普通玻璃到微晶玻璃的过程。

一般的废渣土中都含有制作微晶玻璃的大多数成分,我们通过电脑检测,确定现有原料的化学组成,添加所缺部分,大大降低了成本。

微晶玻璃利用废渣、废土做原料,有利于环境治理,可以变废为宝,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步进行。

12.下列不属于微晶玻璃同普通玻璃区别的一项是()。

A.微晶玻璃是由晶体组成的,原子排列更有规则

B.微晶玻璃要比普通玻璃更有韧性

C.微晶玻璃比普通玻璃亮度更高

D.微晶玻璃要比普通玻璃多出一重陶瓷的特性

13.微晶玻璃与天然石材对比实验所得出的结论是()。

A.天然石材表面粗糙,容易藏污纳垢

B.微晶玻璃光滑,不容易藏污纳垢

C.大理石容易与水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因此日久变色

D.微晶玻璃几乎不与空气发生反应,所以可以历久常新

14.下列不属于工艺设计的一项是()

A.把原料按比例配好

B.将溶液倒在冰冷的铁板上

C.把玻璃装入模具,抹平

D.把捣碎的烧结后的玻璃再次放入窑炉中进行煅烧

1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微晶玻璃和普通玻璃在表面上相差不多,因此不易分辨

B.微晶玻璃作为建筑材料要比天然石料优越得多

C.这项发明需要突破两方面,而技术的关键是工艺的设计

D.微晶玻璃可以变废为宝,有利于环境的治理,因此可与各地环保工作同时进行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16"

19题。

(五)

按中国的传统计九不计十的算法,赵朴初先生今年适逢90华诞。

但他还要争取多活,为人民大众多做一些贡献。

他提到几年前,前苏联有个和平代表团访问北京,65岁的团长跟朴老聊天时说,准备活到150岁。

当时已逾85岁的朴老马上表示乐于奉陪。

朴老是在大学念书时,受到一位信佛的老师的教导,开始研习佛法,治求佛道的。

当时他只有20多岁,一吃素就是70年。

始终从事着佛教方面的工作。

朴老觉得对生活中的人的思想品行,重要的还在于身教和言教。

一个人的自私的思想减少一分,自由就会多一分。

人往往是被自己捆住的。

无论在家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此有固彼有,此无固彼无,此生固彼生,此灭固彼灭。

”一棵树,除了要有种、有根、有枝、有叶外,还得有土壤、阳光、雨露和人工的栽培等条件,它才能生存。

没有这些条件,也就没有了生命。

在家庭,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成员,会破坏家庭的和睦与安宁。

在社会里,一个什么都以自己为中心的人,就会对旁人构成损害,自身迟早也会受到损害。

朴老晚年生活安排得很有规律,晨起在庭院里散步,自我按摩保健;

诵佛经,在书房读书,磨墨展纸,挥毫作诗。

无欲无求。

他说自己虽然90岁了,还总想不断提高自己。

朴老今年初大病一场,家里人都难过得落泪,以为没救了。

朴老却以豁达的生命境界和顽强的生命力度过了生死关。

他在养病期间还做了好几首诗,并兴致颇高地在宣纸上给我题了一首诗:

好花日日来/光彩照吾室/幽赏未及已/未有新好至。

16.“身教”的意思是什么()

A.身体教学B.用身体动作教人

C.用自己的行动作榜样D.身体教学比言语教学重要

17.朴老认为一个人最应该重视的是()

A.身教B.言教C.减少一分自私D.增加一分自由

18.文中加点部分要表明的是()

A.有与无、生与灭B.有生与无灭

C.一种哲理D.轮回关系

19.“度过了生死关”在文中是指()

A.度过了生死关头B.度过了生死关口

C.战胜了死亡D.战胜了生死

阅读以下文字,完成20"

23题。

(六)

很多人喜欢为居室增添舒适感和美的享受,但有时却事与愿违,住了有色彩的房间后,反而觉得疲劳、厌倦或出现神经质,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居室内的色彩对人的心理、情绪、情感和健康都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证明,当人们看到温和的颜色(例如红黄)后,大脑就会活动起来、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而蓝色的作用恰恰相反,它会使人的活动缓慢下来。

(三)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

治疗细菌性疾病,人们往往借助于各种抗生素。

如果药物治疗不彻底,病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但并未死亡,此时症状虽有所缓解,但痛根未除,这样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细胞外壁缺损在医学上称为缺壁型或L型菌,称L型是由于该型菌最早发现于Lister研究所。

以青霉素治疗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在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时,葡萄球菌因其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终至不能繁殖而死亡;

若抗生素剂量不足或疗程太短,葡萄球菌中可有部分耐力强者,以胞壁缺损形式保存下来,这种细胞称为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

这些“体无完肤”的病茵依然可以繁衍后代,而且迟早还会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事实上,凡是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出现L型,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因子有抗生素、溶菌酶、补体、抗体、胆汥等。

各种病菌均可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近几年研究发现,过去所谓“病因不明”的疾患,有一部分正是由于各种细菌的L型引起的。

这是由于细菌一旦形成L型后,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若仍用常规的培养技术,常因生长不良或存活时间不长而作无细菌生长论处,导致临床上病原不明。

防治细菌L型疾患也值得注意,因该菌缺损细胞壁,使作用于菌胞壁而起抑杀作用的抗生素类药物无用武之地,只有那些作用于细胞浆质及核酸合成的抗生素和药物才能达到功效。

但为全面起见,医学专家建议,最好将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两类抗生素联合应用,以期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对文中“体无完肤”的含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病菌表皮受损

B.病菌胞壁受损

C.病菌失去表皮

D.病菌失去胞壁

2.下列说法,能作为“L型菌会导致一些疾患病因不明”的根据的一项是()

A.细菌表层细胞壁受损缺失导致L型菌出现。

B.L型菌生命力顽强,可以修复成原先的病菌。

C.L型菌需要在含有血浆和高浓度盐分的培养基中生长。

D.各种妨碍细胞合成的因子,均可导致病菌以L型形式残存下来。

3.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不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B.细胞壁合成严重受阻将导致多数细菌死亡。

C.L型菌会造成疾病的慢性迁延或反复发作。

D.本文介绍了L型菌的成因,特性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方法。

4.根据全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抗生素既可以治疗细菌性疾病,又可能引发细菌L型疾患。

B.只要抗生素剂量充足,作用时间充分,即可彻底杀灭L型菌。

C.抗生素扼制病菌繁殖,有破坏细胞壁和破坏细胞质两种形式。

D.鉴于L型菌有不易诊断等特性,所以要慎用抗生素类药物。

答案:

1.B(A:

不是表皮而是胞壁,C:

不是失去表皮,而是胞壁受损;

D:

不是失去胞壁,而是胞壁受损。

2.C(A:

L型菌出现的原因,B:

L型菌可以修复,D:

L型菌的成因)

3.A(没有形成L型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能耐受外界低渗环境。

4.B(彻底杀灭还要根据病因选用合适类型的抗生素)

二、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5—8题。

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们制造出了一种分子扩大了的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

这种大分子DNA不仅耐热性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这一特性可能对检查人体基因缺陷十分有用。

DNA的典型形态是双螺旋结构——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在一起。

每一节梯子都由两个互补的碱基组成,它们组合在一起成为碱基对。

自然界只有4种天然碱基,它们是:

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

由于4种碱基各自独特的形态和大小,T常常与A配对,G常常与C配对。

其它的配对形式(如A配C,G配T)都会因为太宽或太窄而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人类DNA由约30个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

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出错,基因密码就会出现混乱,从而导致婴儿在出生时会出现可怕的畸形或导致像癌症和镰状细胞贫血症这样的疾病。

加利福利亚理工学院的化学家纳尔逊•伦纳德在20世纪70年代做过一个实验,他将一个苯环嵌入碱基A,得到了一个大碱基xA,xA比普通碱基A宽了约33%。

斯坦福大学的科尔和他的同事们继续了伦纳德的实验。

斯坦福大学的这个研究组使用与伦纳德相似的方法得到了xT——一种大小为自然T两倍的合成碱基。

接下来的挑战是将这些大碱基嵌入双螺旋结构。

他们通过将xA与自然T组合,xT与自然A组盒,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一种比自然DNA宽了约20%的新的稳定的DNA形态诞生了,研究人员将它命名为“扩展DNA”或xDNA。

研究人员发现xDNA有几个比自然DNA更加优良的特点。

比如说,xDNA比自然DNA的耐热性好。

在实验室环境下,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在55.6摄氏度时还依然保持完整。

科尔说:

“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DNA也不例外。

他补充说,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这也许能解释为什么自然DNA不发光,而xDNA却发出一种紫色光,使它在显微镜下被看得很清楚。

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

科尔正在研究xDNA是否也有这种功能。

不过他警告说:

“这种新的DNA不太可能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因为它太大了。

不过,我们希望,有一天它会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的一种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这样当我们往其它星球上派探测机器人时,我们就会知道要在冰层下寻找什么样的生命形态。

(选自2003年11月3日《参考消息》)

5.下列关于xDNA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xDNA是一种人造DNA,其双螺旋结构比自然界已发现的任何一种DNA都要宽,是一种大分子DNA。

B.xDNA是美国科学家们连续研究的成果,它是由科学家们先合成一些大碱基,而后将其嵌入双螺旋结构而成。

C.xDNA与自然相比,耐热性更好,而且还能在黑暗中发光。

D.xDNA的诞生可能为人类诊断自身基因缺陷带来帮助。

6.下面对“双螺旋结构”和“碱基对”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双螺旋结构是DNA的典型形态,它由两组平行的基因信息像一根长长的盘旋的梯子一样联结而成,故名“双螺旋”。

B.碱基对是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单元,它由两个功能互补的碱基组成。

C.碱基的配对受形态和大小的限制,有较稳定的配对形式,太宽或太窄的配对形式都不能形成双螺旋结构。

D.人类DNA由约30亿个碱基对按特定顺序排列组成,它们将人类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因信息拼写出来。

7.下列表述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基因排序对人类健康至关重要,只要一两对碱基对的排序出错,就会导致婴儿畸形或其它的一些疾病。

B.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好,自然DNA的分解温度是21.3摄氏度,而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

C.在自然界,DNA携带了所有的遗传信息并传给后代,xDNA是否具有这种功能尚在研究之中。

D.xA和xT是两种人工合成的大碱基,科学家将它们分别与自然T、自然A结合,从而合成了完美的双螺旋结构。

8.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般说来,体积大的物体比体积小的物体耐热性好,这一规律可以解释xDNA比自然DNA耐热性更好的现象。

B.大一些的分子一般会发出荧光,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xDNA与自然DNA在发光问题上的差异。

C.因为xDNA太大了,科尔认为它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中发挥功能的可能性不大。

D.如果xDNA将来能成为地球上或是其它星球上新的生命形式的基因物质,它就会为我们的太空生命探索提供指导。

5.D(“诊治”错应是“检查”)

6.B(“功能互补”错,应是“形态和大小互补”。

7.B(xDNA的分解温度是55.6摄氏度错,55.6摄氏度时xDNA还依然保持完整。

8.B(“DNA也不例外,这就可用来解释……”错,原文是“也许能”的猜测语气。

三、阅读下面短文,回答9一12题。

古人比较重视步行,无论是走路的速度,还是步形、体态都有较为明确的划定和区别。

步行须制合礼是古代礼法的一个重要内容。

古代以右、前为尊。

道路之上,男居右行,女居左行;

与父辈外出,小辈随后相从,不得逾前;

与兄弟朋友外出,须并行,有如雁阵,不得超速领先。

否则为越位,越位即越礼,要受到非议。

在古人看来,走路的速度、方式须在不同的场合有所区别。

《尔雅》说:

“堂上谓之行,堂下谓之步,门外谓之趋,中庭谓之走,大路谓之奔。

”东汉人解释,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奔”即后人所说的奔跑,如果不遵此行走,无疑既不合礼,又不合理。

汉代还明文规定在帝王面前要“疾趋”。

对朝廷有特殊贡献的人或皇上特别亲近的人,可以免去此礼,当然那是独沐皇恩、荣耀无比的事了。

在官场之中,则有“趋礼”之说。

对趋礼的要求也非常严格。

如若行走迟缓则要遭到斥责,甚至有降职免官的危险。

县令拜谒知府若行步迟缓,知府的守门人便可斥责县令。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在不背道逾礼的情况下,古人也十分讲究步行美,以此体现人的性格情趣和风度教养。

先秦君子步行鸣佩玉,既喻示着君子言行举止要符合德行的要求,而佩玉之声伴随着步行的节奏,又显示出一种庄重和谐的美。

对待步行,儒道两家态度素不相同。

儒家容美于善,道家容美于真。

因此,庄子曾尖刻地批评了学行于邯郸的寿陵余子和亦步亦趋效仿孔子走路的颜回,借此嘲讽了儒士们拘守礼义、失去故我的荒唐。

但同时,寿陵余子和颜回的行为又侧面反映了一种时尚。

寿陵余子认为首都邯郸人的步法独特优美,有节有度,有仪有威,是有许多可学之处的。

颜回步、趋、驰、奔处处要学孔子,除了他遵守纪律外,起码在他的眼里。

这些是非学到手不可的特技,是他人无法企及的极美的东西。

汉末至魏晋时代,随着儒学的日益衰落和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美的崇尚与追求更为显著,因此节度迟缓不迫、举止舒泰优雅的步行,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修养、气质和风度的重要标准,常为品评者称誉。

乐府民歌《陌上桑》载秦罗敷在拒绝使君求婚时,就夸说自己的丈夫: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古人还把与步行有关的词语用来表情达意。

如常见的徘徊、彷惶、踟躇、容与等,就被演化为举步不定、犹豫不决的意思。

“徒跣”一词,原义是脱掉鞋子赤脚走路,后演化为表示发怒、着急、匆忙和痛苦的情感。

徒跣又如倒屣,碰到身份特殊的人或情状特殊的事,需急遽迎接或前往以示重视时常用此词。

刘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