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359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3.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绿化常用树种Word下载.docx

常绿乔木类

形态特征:

常绿小乔木,高可达4-6m,树冠球形,干皮块状剥落。

幼枝绿色或灰褐色,光滑;

单叶互生,厚革质,长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长9-22cm,宽3-6.5cm,先端突渐尖,基部圆或楔形,边缘疏生具腺细锯齿,叶脉羽状,侧脉25-30对,叶表面绿色,幼叶红色,中脉微具毛,叶柄粗壮,长2-4cm。

顶生复伞房花序,花两性,花部无毛,花白色,冠径6-8mm,雄蕊20枚,内外两轮,与花瓣近等长。

梨果,球形,径5-6mm,熟时红色,后变紫红,光亮,萼宿存,种皮会自裂。

花期4-5月,果熟10月。

枝细长,横卧地面。

叶子肉质,有光泽。

开白色或米色花。

叶子入药。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抗寒力不强,喜光也耐荫,对土壤要求不严,以肥沃湿润的砂质土壤最为适宜,萌芽力强,耐修剪,对烟尘和有毒气体有一定的抗性。

主产长江流域及秦岭以南地区,华北地区有少量栽培,多呈灌木状,山东徂徕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有高达5-6米者,生长良好。

 在朝鲜北、中部的高山地带生长,在冰雪地也能开花。

繁殖培育:

繁殖以播种为主,亦可用扦插、压条繁殖。

播种于11月采种,将果实堆放捣烂漂洗,取籽晾干,层积沙藏,至翌春播种,注意浇水、遮荫管理,出苗率高。

扦插于梅雨季节剪取当年健壮半熟嫩枝为插穗,长10—12厘米,基部带踵,上部留2—3叶片,每叶剪去2/3,插后及时遮荫,勤浇水,保持床土湿润,极易生根。

南方以石楠为绿篱,常直接插条营成。

树冠圆整,叶片光绿,初春嫩叶紫红,春末白花点点,秋日红果累累,极富观赏价值,是著名的庭院绿化树种,抗烟尘和有毒气体,且具隔音功能。

叶根可入药。

南方地区常用作嫁接枇杷的砧木。

同属常见种:

  

1.光叶石楠  2.毛叶石楠野生。

3.红叶石楠

滇润楠

科属:

Lauraceae樟科润楠属

乔木,高达30米,胸径达80厘米。

枝条圆柱形,具纵向条纹,幼时绿色,老时灰褐色,无毛。

叶互生,疏离,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间或椭圆形,长(5)7—9(12)厘米,宽

(2)3.5—4(5)厘米,先端短渐尖,尖头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两侧有时不对称,革质,上面绿色或黄绿色,光亮,下面淡绿或粉绿色,干时常带浅棕色,两面完全无毛,边缘软骨质而背卷,中脉在上面下部略凹陷上部近于平坦,下面明显凸起,侧脉每边约7—9条,有时分叉,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且网结,两面凸起,横脉及小脉网状,两面明显构成蜂窠状小窝穴;

叶柄长1—1.75厘米,腹面具槽,背面圆形,无毛。

圆锥花序由1—3花聚伞花序组成,有时圆锥花序上部或全部的聚伞花序仅具1花,后种情况花序呈假总状花序,花序长

(2)3.5—7(9)厘米,多数,生于短枝下部,总梗长

(1)1.5—3(3.5)厘米,与各级序轴及花梗无毛;

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长5—8毫米,外层苞片较小,外面密被锈色柔毛,内面近无毛,小苞片线形,长达4毫米,宽仅0.3毫米,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

花淡绿、黄绿或黄至白色,长4—5毫米,花梗长4—10毫米;

花被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片6,长圆形,先端急尖,近等大,外轮稍短,长3.5—4毫米,内轮长4—4.5毫米,宽均不及2毫米;

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基部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与外轮花被片近等长,花丝无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长1.3毫米,先端钝,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腺体柄长达花丝长之半,退化雄蕊连柄长1.8毫米,先端卵状正三角形,柄基部被柔毛;

子房卵球形,长1.5毫米,无毛,花柱丝状,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小,头状。

果卵球形,长达1.4厘米,宽1厘米,先端具小尖头,熟时黑蓝色,具白粉,无毛;

宿存花被片不增大,反折;

果梗不增粗,顶端粗约1.2毫米。

花期4—5月,果期6—10月。

  分布及生境:

产中部、西部至西北部;

生于山地的常绿阔叶林中,海拔1650—2000米。

四川西南部也有。

  植物的用途及功能:

木材供建筑、家具用材。

叶和果可提芳香油。

树皮粉可作各种熏香和蚊香的调合剂。

 

红花木莲

拉丁名Manglietiainsignis(Wall.)Bl.

 中文科名木兰科

 保护级别3

 分布:

湖南、贵州、广东、、广西云南、四川(米易)、西藏(墨脱)

 现状:

渐危种。

分布区域虽然较广,但分布零星,数量较少,由于不断采伐利用,有灭绝的危险。

常绿乔木,高达30米,胸径40-60厘米;

树皮灰色,平滑;

小枝灰褐色,有明显的托叶环状纹和皮孔,幼枝被锈色或黄褐色柔毛,后变无毛。

叶革质,倒披针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10-26厘米,宽3一10厘米,先端渐尖或尾状渐尖,基部楔形,全缘,稍反卷,上面绿色,无毛,下面苍绿色,中脉具柔毛,侧脉12-24对;

叶柄长2-5厘米;

托叶痕为叶柄长的1/3至1/4。

花清香,单生枝顶;

花被片9一12,外轮3片倒卵状长圆形,长约7厘米,黄绿色,腹面带红色,中内轮淡红或黄白色,倒卵状匙形,长5-7厘米;

雄蕊长1一1.8厘米,花丝与药隔近等长;

雌蕊群圆柱形,子房无毛,花梗长1.5一2厘米。

聚合果卵状长圆形,长5一10厘米,直径3-4厘米;

蓇葖成熟时深紫红色,外面有瘤状凸起,顶端有短椽;

种子有肉质红色外种皮,内种皮黑色,骨质,有光泽。

  特性:

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向南可伸至南亚热带和北热带,气候温凉湿润,雨量充沛,日照较少,云雾多,湿度大,年平均温约13℃,年降水量1500毫米以上,土壤为黄壤或黄棕壤,pH值4.5—6.0;

大多零星混杂在常绿阔叶林或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

在云南常与鹿角栲CastanopsislamontiiHance、亮叶含笑MicheliafulgensDandy.、木莲ManglietiafordianaOliv.、木瓜红RehderodendronmacrocarpumHu、瑞丽山龙眼HeliciashweliensisW.W.Smith.等混生成林。

一般春末换叶,结实有大小年,种子靠鸟类传播。

果实成熟后,蓇葖沿背缝开裂,种子成熟时悬挂于白色丝状珠柄上,招引鸟类啄食。

花期5-6月,果期8-9月。

  栽培要点:

于9月份蓇葖微开裂时即宜采收聚合果,置室内通风处阴干,俟蓇葖开裂筛出种子,除去红色外种皮,洗净凉干,防止发霉,以免影响活力。

用层积法贮存至早春播种。

经1-2个月可发芽出苗,宜架搭荫棚。

当年苗高达20-30厘米即可出圃定植。

造林地选山谷山腰阴坡湿润地为宜。

栾树

学名KoelreuteriapaniculataLaxm

无患子科栾树属

  形态:

落叶乔木。

高达15m;

树冠近圆球形。

树皮灰褐色,细纵裂;

小枝稍有圆棱,无顶芽,皮孔明显。

奇数羽状复叶。

小花金黄色。

蒴果三角状卵形,成熟时桔红色或红褐色。

花期6-7月,果期9月。

落叶乔木,高达20m,树冠近圆球形,树皮灰褐色,细纵裂;

小枝稍有棱,无顶芽,皮孔明显,奇数羽状复叶,有时部分小叶深裂而为不完全的二回羽状复叶,长达40cm,小叶7-15cm,卵形或长卵形,边缘具锯齿或裂片,背面沿脉有短柔毛。

顶生大型圆锥花序,花小金黄色。

蒴果三角状卵形,顶端尖,红褐色或桔红色。

花期6-7月,果期9-10月。

 产地及习性:

原产于我国北部及中部。

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栾树是一种喜光,稍耐半荫的植物;

耐寒;

耐干旱和瘠薄,喜欢生长于石灰质土壤中。

喜光,耐半阴,耐寒,耐干旱、瘠薄。

适应性强,喜生于石灰质土壤,耐盐渍及短期水涝。

深根性,萌蘖力强,生长速度中等,幼树生长较慢,以后渐快,有较强抗烟尘能力。

  繁殖:

以播种繁殖为主,分蘖或根插亦可,秋季果熟时采收,及时晾晒去壳。

因种皮坚硬不易透水,如不经处理第2年春播常不发芽,故秋季去壳播种,可用湿沙层积处理后春播。

一般采用垄播,垅距60-70cm,因种子出苗率低,故用种量大,播种量30-40kg/亩。

分蘖、根插亦可

  应用:

树形端正,枝叶茂密而秀丽,是很好的庭荫树和行道树种;

春季嫩叶多为红色,而入秋叶变黄色,是理想的观赏树木。

同时栾树也是很好的水土保持及荒山造林树种.

  栽培管理栾树栽培管理较为简单,移植时适当剪短主根及粗侧根,这样可以促进多发须根,容易成活。

  适生范围全国多有分布,而以华北较为常见,多分布在海拔1500m以下的低山及平原,最高可达海拔2600m。

云南拟单性木兰

拉丁名:

ParakmeriayunnanensisHu

 中文科名:

木兰科

现状:

濒危种。

云南拟单性木兰分布于云南东南部、广西北部及贵州东南部的局部地区。

由于天然林遭到乱砍滥伐,残存的大树已不多见;

又因雄花及两性花异株,两性花植株较少,有些产地仅见雄株,幼树、幼苗极为罕见,若继续滥伐,将有可能灭绝。

常绿乔木,高达40米,全株各部无毛;

小枝鲜绿色,托叶环痕明显,节间短而密,呈竹节状。

叶薄革质,卵状长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5一15厘米,宽25厘米,先端短渐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或楔形,上面鲜绿色,有光泽,侧脉(7一)12一16对,在两面均隆起;

叶柄长1-2.5厘米,无托叶痕。

雄花及两性花异株,白色,芳香;

雄花的花被片12,外轮3,倒卵形,顶端圆钝,基部渐窄,长约4厘米,内3轮肉质,窄倒卵形或匙形,长3.5一3厘米,基部渐窄,雄蕊约30枚,长约2.5厘米,花药内向开裂,花丝鲜红色;

两性花的花被片及雄蕊与雄花相同,雌蕊群绿色,窄椭圆状卵圆形,长2.5厘米,具短柄,心皮10-20。

聚合果长圆状卵圆形,长约6厘米;

菱形,成熟前相愈合,熟时背缝开裂;

种子扁,长6一7毫米,宽约10毫米

特性:

分布区跨亚热带及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

气候温暖、湿润,多雨,雾日多,年平均温15.8--22℃,年降水量1250--1750毫米,干雨季明显,雨季多集中在5--10月,相对湿度80%以上。

土壤多为山地黄壤或黄红壤,石灰岩山地亦能生长。

在土壤潮湿、肥沃、枯枝落叶腐殖质层较厚(10--15厘米),有机质含量10%以上的酸性土壤(pH值4.5--6.5)上生长良好。

阳性树种,其幼苗、幼树多生于半荫蔽的东南坡或东北坡的林缘,过于荫蔽的林下很少有幼苗生长。

常与大叶木莲ManglietiamegaphyllaHuetCheng、大叶新木姜子NeolitsealevineiMerr.、滇粤山胡椒LinderametcalffianaAllen、水青冈FaguslongipetiolataSeem.、伯乐树BretschneiderasinensisHemsl.及五加科、安息香料、山矾科、金缕梅科等植物构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群落。

花期5月,果期9--10月。

  云南山茶

  别名:

滇山茶,野花茶,滇茶花,大茶花,南山茶,油茶树

  科名:

山茶科

  拉丁名:

CamelliareticulataLindl.

喜半阴,忌日晒、干燥,气温18~24℃、相对湿度60%~80%为最适宜气候。

喜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酸性(pH4~5)土壤。

不耐盐碱,根系浅,忌强风,不耐修剪。

长寿树种,树龄可达数百年。

  形态特征:

高可达18m,胸径57cm。

小枝黄褐色,嫩枝无毛。

叶互生,具细锯齿,先端钝至渐尖;

叶表深绿,背面淡绿,革质。

花单生或2~3朵簇生叶腋或枝顶,径6~8cm,无花梗,花瓣5~7枚,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联合。

花有单瓣、复瓣、重瓣各类型;

花色有粉红、大红、紫红、银红以及红百相间各种。

  园林用途:

可孤植、群植于公园、庭院及风景区,是优良的观赏树种。

  繁殖培育:

用种子繁殖和靠接法。

秋季采果,荫处晾干,种子多水,有油质,寿命短,取出后应随即插于山间造林地,株行距1×

1米,每穴插入种子2-3粒,至来年春季发芽,加强培育管理。

或将种子用湿沙贮存,至翌年早春播于苗床,约20天发芽,至苗高20-30厘米时,于5-6月雨季移植上山。

造接法系于4-5月间,用山茶花作砧木,与云南山茶花靠接,约100天可愈合,即可将云南山茶花接穗下端从母树上剪下,即成新株。

用扦插法也可成活,但成活率低。

也可试用组织培养法繁殖优良无性系。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特有种。

叶光亮革质,花大而艳丽,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种有用的种质资源。

而古老的云南山茶花大树反映我国的古老文明,应加以保护。

云南山茶花的古老大树无论栽植或野生,均应从速采取保护措施,严禁采摘破坏。

各产地的野生居群亦应采取保护措施。

西南地区各植物学及园林机构应积极加以扩大繁殖。

天竺桂

  【类别】:

  【别名】:

浙江樟

  【科名】:

樟科

【拉丁名】:

CinnamomumjaponicumSieb.var.chekiangense(Nakai)M.P.TangetYao

产地分布

产溧阳,南京有栽培,生于山坡、谷地较阴湿的杂木林中;

分布于浙江、安徽等省。

生态习性

  中性树种。

幼年期耐阴。

喜温暖湿润气候,在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上生长最好,中性土壤亦能适应。

平原引种应注意幼年期庇荫和防寒,在排水不良之处不宜种植。

移植时必须带土球,还需适当修剪枝叶。

对二氧化里抗性强。

  适应地区:

中国东南部(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

  主要城市:

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都江堰、绵阳、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形态特征  与樟树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卵形、卵状披针形,背面有白粉,有毛,离基3出脉,在表面显著隆起。

花期4—5月,果期9—10月。

枫香

  学名:

LiquidambaformosanaHance

  科属:

金缕梅科枫香属

  分布:

产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西至四川、贵州、南至广东,东到台湾;

日本亦有分布。

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1500m以下之丘陵及平原。

乔木,高可达40m,胸径1.5m;

树冠广卵形或略扁平。

树皮灰色,浅纵裂,老时不规则深裂。

叶常为掌状3裂(萌芽枝的叶常为5-7裂0,长6-12cm,基部心形或截形,裂片先端尖,缘有锯齿;

幼叶有毛,后渐脱落。

果序较大,径3-4cm,宿存花柱长达1.5cm;

刺状萼片宿存。

花期3-4月;

果10月成熟。

性喜光,幼树稍耐阴,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涝。

在湿润。

肥沃而深厚的红黄壤土上生长良好。

深根性,主根粗长,抗风力强,不耐移植及修剪。

观赏特性及园林用途:

枫香树高干直,树冠宽阔,气势雄伟,深秋叶色红艳,美丽壮观,是南方著名的秋色叶树种。

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营造风景林很合适。

亦可在园林中栽作庭荫树,可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

倘与常绿树丛配合种植,秋季红绿相衬,会显得格外美丽。

陆游即有“数树丹枫映苍桧”的诗句。

又因枫香具有较强的耐火性和对有毒气体的抗性,可用于厂矿区绿化。

但因不耐修剪,大树移植又较困难,故一般不宜用作行道树。

果实药用,名路路通,为镇痛及通经利尿药;

树脂能活血、解毒,又可代“苏合香”作祛痰剂;

树皮可制栲胶;

本种耐火力强,入秋叶变红色,为林区防火及绿化观赏树种;

木材通常用作家具及建筑用材。

树脂含桂皮醇、桂皮酸、左旋龙脑等。

云南樱花

学名:

(Prunuscerasoides(D.Don)Sok..)

蔷薇科

  落叶乔木,高3~10米。

枝幼绿色,被短柔毛,不久脱落,老枝灰黑色。

叶互生,叶片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长圆状长4~12厘米,宽2.2~4.8厘米,先端长渐尖,基部圆钝,叶边有细锐重锯齿齿端有小腺体,侧脉10~15对,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无毛,网脉细密;

叶柄长1.2~2厘米,先端有2~4个腺体;

托叶线形,基部羽裂,并有腺齿。

总苞片大型,先端深裂、花后凋落,长1~1.2厘米;

花梗长1~1.5厘米,无毛。

伞形花序,有花1~3朵,与叶同时开放;

苞片近圆形,边有腺齿,革质;

萼筒钟状,红色;

萼片三角形,先端急尖,长4~5.5毫米,全缘,常带红色;

花瓣卵圆形,先端圆钝或微凹,花粉红色至深红色;

雄蕊32~34,短于花瓣;

花柱与雄蕊等长、无毛。

柱头盘状。

核果卵圆形,长12~15毫米,直径8~12毫米,熟时紫黑色。

花期2~3月。

原产西藏东南部、云南西北部、福建武夷山。

生于海拔2000~3700米山坡、疏林、灌丛中。

种子繁殖。

云南樱花花色艳丽,适宜引入园林中栽培观赏。

冬樱花

 科属:

蔷薇科 

别 名:

高盆樱、冬海棠

拉丁名:

Cerasus?

cerasoides

  产地分布:

广泛分布于我国云南、西藏等地,尼泊尔、缅甸也有分布,其中以云南为主要分布区。

冬樱花是落叶乔木,高达3-10米。

单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形,边缘具有细锐重锯齿。

伞形总状花序,1-9多花簇生,粉红色。

苞片圆形,边有腺齿。

  生长习性:

既能忍耐荫庇的环境,而生长、发育时又需要充足的光照。

喜温暖,胃严寒。

冬樱花对土质不甚选择,以排水良好的肥沃土壤为佳。

在园林中,常将体形高大、姿态优美的冬樱花孤植或数株丛植;

在公园及名胜地可大片群植,景色更加宜人;

也可列植作行道树栽培,冬天花开,胜似花廊;

如植于常绿树前,则红绿间映,相得益彰;

而栽于水滨、溪流之畔及湖边,又可造成“落花流水”,充满诗意的境界。

  繁殖培育:

一般采用嫁接法繁殖

  花历:

11月2日

  花语:

悸动(Throb)

  冬樱花是日本夏季的应景花,在欧洲则多被用来食用。

当然这不是因为它的的味道可口,而是它可爱的姿态散发着令人回味的魅力。

因此,它的花语为-悸动。

黄连木

 拉丁名:

Pistaciachinensis

[漆树科] [黄连木属][落叶乔木]

 因其木材色黄而味苦,故名“黄连木”或“黄连树”。

 

原产中国,分布很广,北自黄河流域,南至两广及西南各省均有;

常散生于低山丘陵及平原,其中以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省最多.

雌雄异株落叶乔木,高达30m,胸径2m,树冠近圆球形;

树皮薄片状剥落。

通常为偶数羽状复叶,小叶10~14,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9cm,先端渐尖,基部偏斜,全缘。

雌雄异株,圆锥花序,雄花序淡绿色,雌花序紫红色。

核果径约6mm,初为黄白色,后变红色至蓝紫色,若红而不紫多为空粒。

花期3~4月,先叶开放;

果9~11月成熟。

喜光,幼时稍耐荫;

喜温暖,畏严寒;

耐干旱瘠薄,对土壤要求不严,微酸性、中性和微碱性的沙质、粘质土均能适应,而以在肥沃、湿润而排水良好的石灰岩山地生长最好。

深根性,主根发达,抗风力强;

萌芽力强。

生长较慢,寿命可长达300年以上。

对二氧化硫、氯化氢和煤烟的抗性较强。

  园林用途;

黄连木寿命长达几百年,是城市及风景区的优良绿化树种。

树冠浑圆,枝叶繁茂而秀丽,早春嫩叶红色,入秋叶又变成深红或橙黄色,红色的雌花序也极美观。

宜作庭荫树、行道树及山林风景树,也常作“四旁”绿化及低山区造林树种。

在园林中植于草坪、坡地、山谷或于山石、亭阁之旁配植无不相宜。

若要构成大片秋色红叶林,可与槭类、枫香等混植,效果更好。

据《云南名树古木》记载,兰坪县石登乡仁甸河村一棵黄连木高23m,胸径320cm,树龄高达1500年,被当地群众视为“神树”“龙树”。

另外,黄连木材质优良耐腐性强,是名贵的雕刻、装饰及家具用材。

播种育苗春播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中旬。

挖条状沟,沟距30厘米,深3厘米。

播前灌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每亩用种量4至5公斤,覆土2至3厘米,轻轻压实,上盖地膜。

苗期管理种子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一般20至25天左右出苗。

为提高成活率,要早间苗,第一次间苗在苗高3至4厘米时进行,去弱留强。

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间苗1至2次,最后一次间苗应在苗高15厘米时进行。

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施肥,幼苗生长期以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以钾肥为主,停施氮肥。

及时松土除草,多在灌溉后或雨后进行,行内松土深度要浅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可适当加深。

一般一年生苗高60至80厘米,每亩产苗2.5万株。

黄连木育苗技术:

1、采种:

黄连木3至4月开花,9至10月果熟。

当果实从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及时采果,否则10天后自行脱落,铜绿色果实是成熟饱满的种子,红色、淡红色果多为空粒。

采种选择20~40年生长健壮的母树上采集,当果实由红色变为铜锈色时即成熟,熟后10天左右收获。

及时将采收的果实放入40℃至50℃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至3天,搓烂果肉,除去蜡质,用清水将种子冲洗干净,阴干后贮藏。

  2、种子处理:

将采收的种子浸入40℃~50℃的草木灰温水中浸泡2~3天,或用5%的石灰水浸泡2~3天,搓烂果肉,除去种皮蜡质,捞出沉在水干后储藏。

秋季育苗,随采随播,种子不进行处理,于晚秋土壤封冻前播下。

  3、层积贮藏:

第二年春季育苗,当年冬季种子需要贮藏。

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挖深、宽各一米的坑,将种子与湿沙按1:

3的比例混合均匀,倒入坑中,距地面15厘米处填入河沙,做成土堆,在坑内竖一通气草把。

来年2~3月,取出育苗。

  4、圃地选择:

黄连木喜光,圃地应选排水良好,土壤深厚肥沃的沙壤土每亩施入2000公斤基肥。

  5、播种育苗:

春播一般在2月下到3月中旬。

采用开沟条播,行距20~30cm,播幅为5~6cm,播种深3cm,播前灌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撤入沟内,播种量为每亩10kg左右,播后覆土2~3cm,轻轻压实后覆草,保持湿润。

出苗时分次揭去覆草,1个月后苗可出齐,发芽率50%~60%。

  6、苗期管理:

种子出苗前,要保持土壤湿润。

为提高成活率,要及早间苗,第一次间苗在苗高3~4cm时进行,去弱留强,以后根据幼苗生长发育间苗1~2次。

幼苗生长期间,每隔10~20天除草松土1次,多在灌溉后或雨后进行,行内松土厚度要浅于覆土厚度,行间松土可适当加深。

苗高10cm时即可定苗,苗距5~10cm。

后期根据幼苗的生长情况追肥灌水2次,幼苗生长期以氮肥、磷肥为主,速生期以氮肥、磷肥、钾肥混合,苗木硬化期钾肥为主,停施氮肥。

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