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949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1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 遗传的细胞基础.docx

青岛二中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遗传的细胞基础

2021届人教版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考点集训——遗传的细胞基础

 

高频考点

1.减数分裂的过程和图像分析;2.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3.细胞分裂过程中变异类型的判断。

命题特征

结合分裂图像和曲线图考查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比较、染色体与DNA的数量变化等。

备考启示

1.重点关注细胞分裂图像的识别以及变异类型的判定。

2.掌握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数量的变化。

1.若将果蝇精巢中某个细胞的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然后该细胞在非同位素标记的环境中进行了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则该细胞(染色体正常分配)进行的分裂方式及形成该现象的原因是(  )。

A.有丝分裂,在分裂间期发生了基因突变

B.有丝分裂,在细胞分裂前期由细胞两极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C.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同源染色体分离

D.减数分裂,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

【解析】将一条染色体的DNA进行同位素标记,若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有的无放射性,表明该细胞并非有丝分裂所产生,而是经过了减数分裂,因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子细胞中具有无放射性标记的染色体。

【答案】C

2.下列关于细胞的分裂、分化和癌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的时间未发生改变

B.分化后的细胞,核酸不变,但蛋白质发生改变

C.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

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某细胞中共有8个DNA分子,则性原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产生4个四分体

【解析】细胞癌变后细胞周期一般变短,A错误;分化后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不变,但R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B错误;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均可发生基因突变与染色体变异,C正确;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某细胞中共有8个DNA分子(包括核DNA和质DNA),则性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小于8条,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对数小于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产生的四分体个数小于4,D错误。

【答案】C

3.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加倍

B.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相等

C.在减数分裂的两次连续分裂过程中都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

D.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

【解析】在有丝分裂间期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经复制后数目不变,但DNA分子数目加倍,A错误;人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和2,不相等,B错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过程中出现了同源染色体分离的现象,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错误;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能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去,离不开星射线的牵引,而星射线是由组成中心体的中心粒发出的,所以与中心体的功能有关,D正确。

【答案】D

4.下图为某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简图(图中只表示某一对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配子①②的产生是因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

B.图甲中配子③与一个正常配子结合可能产生猫叫综合征患者

C.图乙中A与a、B与b会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D.图乙若表示一个卵原细胞,则形成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

【解析】图甲中配子①②内的染色体属于同源染色体,由此可推知配子①②的产生是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同源染色体未分离),A错误;猫叫综合征是由第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5p缺失)所引起的染色体缺失综合征,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而图甲中配子③内缺少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图乙中A与a、B与b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所以不能发生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C错误;图乙若表示一个卵原细胞,且在四分体时期在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则形成的一个卵细胞的基因型可能为AB,D正确。

【答案】D

5.某动物是二倍体生物,体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对其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根据细胞中观察到的染色体数目进行分类统计,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分类

甲组

乙组

丙组

染色体数(条)

16

8

4

所占比例(%)

14

60

26

A.甲组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

C.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都为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

D.丙组细胞的染色体都不含姐妹染色单体

【解析】甲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可推知甲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应该含有4个染色体组,A错误;乙组细胞占的比例大,且染色体数与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相等,所以乙组细胞可能处于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中、后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等时期,而四分体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后出现的,因此观察到含有四分体的细胞应统计在乙组中,B正确、C错误;丙组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已经减半,包括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以及经减数分裂结束形成的精细胞,而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细胞内都含有染色单体,D错误。

【答案】B

6.下图①~⑤是用某种方法在显微镜(不用染色)下拍到的二倍体百合(2n=24)某个细胞的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分裂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B.图①细胞内DNA和染色体数目加倍

C.图②③细胞中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图②③⑤细胞中均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解析】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可判断,①~⑤分别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减Ⅰ后期、减Ⅰ前期、减Ⅱ末期、减Ⅱ后期,其细胞分裂顺序是①→③→②→⑤→④,A正确;图①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进行的是染色体的复制,但染色体数目保持不变,B错误;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自由组合型,发生在减Ⅰ后期(②),另一种是交叉互换型,发生在减Ⅰ前期(③),C正确;图②③⑤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都含有两个染色体组,D正确。

【答案】B

7.下列有关百合(2n=24)的花粉母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两个子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B.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

C.着丝点未分裂,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D.两个子细胞中各含有6对染色体

【解析】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分离,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遗传信息不同,A错误;同源染色体分离,染色体数减半,B正确;着丝点未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C错误;两个子细胞中各含有12条染色体,但是不能成对,D错误。

【答案】B

8.下列有关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联会不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

B.初级卵母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

C.同种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

D.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均有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有利于保持亲子代遗传信息的稳定性

【解析】联会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着丝点分裂可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A错误;卵原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以增加自身数量,又可进行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初级卵母细胞只能进行减数分裂,B错误;同种生物的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均与体细胞相同,每条染色体均含有2个DNA分子,所以染色体数目、核DNA数目都相同,C正确;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会导致基因重组,增加了同一双亲后代的多样性,而受精作用过程中不发生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

【答案】C

9.以下是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个体发育过程示意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Ⅲ是在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基础上进行的

B.Ⅰ过程中遗传物质的分配不一定均等

C.在地球出现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以后,生物进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

D.新个体细胞中线粒体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

【解析】新个体细胞中线粒体的遗传物质来自受精卵,线粒体存在于细胞质中,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答案】D

10.某二倍体动物的一个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核DNA分子,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  )。

A.同源染色体配对

B.基因的自由组合

C.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D.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

【解析】同源染色体配对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细胞膜不会向内凹陷,A错误;由于细胞内含10条染色体,20个核DNA分子,说明细胞中有染色单体,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该细胞开始缢裂,则该细胞可能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正确、C错误;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D错误。

【答案】B

11.减数分裂与生物变异具有密切的联系。

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减数分裂过程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均可能发生

B.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一个基因型为Bb的男子产生基因型为bb的精子的原因可能是有关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两条染色体没有分开

C.基因重组只能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

D.生物发生变异后,细胞核中的基因不再遵循遗传规律

【解析】减数分裂过程中三种可遗传的变异均可能发生,A正确。

基因型为bb的异常精子生成的原因是基因型为bb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时含基因b的两条染色单体没有正常分开,与减数第一次分裂无关,B错误。

除基因工程外,基因重组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另一种类型是在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的交叉互换,C错误。

无论是否发生变异,细胞核中的基因都要遵循遗传规律,D错误。

【答案】A

12.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均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

B.减数分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

C.有丝分裂对于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作用

D.细胞增殖过程中,一定有三个方向的遗传信息流

【解析】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行增殖,A错误;减数分裂能发生基因重组,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原材料,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遗传物质复制后平均分配,对于生物性状的稳定遗传具有重要作用,C正确;细胞增殖过程中,有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一定有三个方向(DNA→DNA,DNA→RNA,RNA→蛋白质)的遗传信息流,D正确。

【答案】A

13.下面是有关细胞分裂的图像,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上一时期为四分体时期

B.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则图示阶段会形成细胞板

C.若图乙属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则图示阶段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

D.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则a组细胞一定发生了着丝点分裂

【解析】分析图像可知,若图甲为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则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其上一时期为有丝分裂中期,A错误;若图乙属于有丝分裂,由于染色体数∶核DNA数∶染色单体数=1∶2∶2,则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植物细胞形成细胞板是在末期,B错误;若图乙属于二倍体生物减数分裂,由于染色体数∶DNA数∶染色单体数=1∶2∶2,则该图示细胞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或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中期,细胞中可能含有同源染色体,C正确;若图丙为果蝇精巢内的细胞,由于a组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为n,则a组细胞一定没发生着丝点分裂,D错误。

【答案】C

14.下图甲表示某二倍体昆虫(AaBBDd)细胞分裂某时期图像,图乙表示其细胞分裂过程中mRNA含量和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的变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细胞的变异可能发生在图乙中的b或d时期

B.图甲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处于图乙e时期

C.图乙c时期最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分裂前期

D.等位基因的分离一定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解析】因昆虫的基因型是BB,图甲中染色体上出现基因b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对应于图乙中的b时期(间期DNA复制),A错误;甲图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乙的e时期,B正确;图乙中c时期转录合成较多的mRNA,最可能是间期的G2期,C错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错误。

【答案】B

15.下图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为2n)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每个细胞核DNA、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数量关系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丙和戊→丁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

B.丙可以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只能代表精子或卵细胞

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

D.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

【解析】乙→丙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戊→丁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所发生的主要变化均为着丝点分裂,A正确;丙可以表示体细胞有丝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甲可以代表精子、卵细胞或极体,B错误;戊可以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基因重组可发生在戊时期,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丙→戊过程中,C正确;丁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戊时期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中期或后期,故处于丁和戊时期的细胞一定存在同源染色体,D正确。

【答案】B

16.下图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AB段酵母菌呼吸作用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B.曲线BC段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中出现无氧呼吸

C.乙醇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AB段没有产生乙醇,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正确;从B点后开始产生乙醇,故BC段出现无氧呼吸,B正确;乙醇含量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代谢活动,从而使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C正确;T1~T2时间段酵母菌数量在增加,说明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因此这段时间内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存,D错误。

【答案】D

17.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图像;图2表示该动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染色体数与核DNA数比值的变化关系。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图1中细胞之间为亲子代关系,则其分裂顺序为①→②→⑤→③→④

B.图1中细胞②可发生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及染色体变异三种可遗传的变异

C.BC段形成的原因是DNA复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图2的DE段

D.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则发生分裂异常的时段应为图2的CD段

【解析】图1中①~⑤分裂时期分别为有丝分裂中期、减Ⅱ后期、有丝分裂后期、减Ⅱ中期和减Ⅰ中期。

若图1中细胞之间为亲子代关系,则细胞分裂顺序应为①→③→⑤→④→②,A错误;基因重组只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B错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发生在减Ⅰ后期,对应于图2的CD段,C错误;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的情况下,若该动物产生一个Aab的配子,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A、a所在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D正确。

【答案】D

18.下列实验中,细胞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的是(  )。

①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提取细胞膜的实验 ②利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的实验 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④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A.①②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①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提取细胞膜的实验,要将细胞放在清水中使其破裂,获取细胞膜,所以该实验细胞的完整性遭到破坏;②利用口腔上皮细胞观察线粒体的实验要利用健那绿进行活体染色,所以该实验细胞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③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需要将细胞碾碎,所以该实验细胞的完整性遭到破坏;④利用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需要活细胞才能完成,所以该实验细胞的完整性未遭到破坏,②④符合题意,B正确。

【答案】B

19.下列有关配子基因型异常发生时期的判断,正确的是(  )。

选项

个体基因型

配子基因型

异常发生时期

A

DD

D、d

有丝分裂前期

B

AaBb

AaB、AaB、b、b

减数第二次分裂

C

XaY

XaY、XaY

减数第一次分裂

D

AaXBXb

AAXBXb、XBXb、a、a

减数第二次分裂

【解析】基因型为DD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D、d,说明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进行染色体复制时,基因发生了突变,A错误。

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B、AaB、b、b,说明等位基因A、a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时,含A与a的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B错误。

基因型为XaY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XaY、XaY,说明X、Y染色体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

基因型为AaXBXb的个体,产生的配子为AAXBXb、XBXb、a、a,说明XB、Xb没有分离,则发生异常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因为A、A没有分离,则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含有A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D错误。

【答案】C

20.苎麻俗称“中国草”,大竹县被誉为“中国苎麻之乡”。

苎麻纤维所制的纺织品具有挺括凉爽、易洗快干、牢固舒适等特点,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光照、CO2浓度等条件下,苎麻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曲线。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的NADPH和ATP用于暗反应中        过程。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都受温度的影响,其中与    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2)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对应的温度是    ℃。

在温度为40℃的条件下,该苎麻叶肉细胞叶绿体利用的CO2来源是               。

 

(3)若温度保持在20℃的条件下,长时间每天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该苎麻能否正常生长?

    (填“能”或“不能”)。

原因是                          。

 

【解析】光反应产生的NADPH和ATP能够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

由图可知,30℃时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42.5℃时呼吸作用速率最大,因此,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的最适温度更高。

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净光合作用速率等于0,由图可知此时的温度为40℃。

温度在20℃的条件下,12h光照时积累的有机物的量与12h黑暗时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故一天内没有有机物的积累,长时间下苎麻不能正常生长。

【答案】

(1)C3的还原(或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呼吸

(2)40 自身呼吸作用产生和从细胞外吸收 (3)不能 该植株24h内净积累的有机物为0

21.根据每个细胞中核DNA相对含量的不同,将某高等哺乳动物精巢中连续增殖的精原细胞分为A、B、C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1所示;将精巢中参与配子形成过程的细胞分为D、E、F三组,每组细胞数目如图2所示;根据精巢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绘制曲线,如图3所示。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精原细胞有丝分裂间期又可以分为G1期(DNA复制准备期)、S期(DNA复制期)、G2期(从DNA复制完成到分裂前期的过渡期)。

全部S期细胞包含在图1的    (填字母)组细胞中;A组中有部分细胞的RNA合成较旺盛,原因是               ;C组中有部分细胞几乎不能合成RNA,原因是                   。

 

(2)基因重组发生在图2的    (填字母)组细胞中,该细胞被称为         ;在正常细胞分裂中,含有两条Y染色体的细胞应包含在图2的    (填字母)组细胞中。

 

(3)图3的乙~丙段细胞分别包含在图1和图2的    (填字母)组细胞中。

 

【解析】

(1)S期细胞中正在进行DNA的复制,包含在图1的B组中,A组包括G1期和有丝分裂末期刚结束的细胞,其中G1期细胞要加强有关蛋白质(或有关酶)的合成,为S期做准备,因此此时细胞中RNA合成较旺盛;C组表示G2期、分裂期,其中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和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双链难以打开,影响转录,因此几乎不能合成RNA。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即F组细胞中;由于该动物为雄性动物,因此减数第一次分裂细胞被称为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2条Y染色体的细胞出现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包含在图2的E组细胞中。

(3)图3的乙~丙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分别包含在图1和图2的C和E、F组细胞中。

【答案】

(1)B 加强有关蛋白质(或有关酶)的合成,为S期做准备 染色体高度螺旋化,DNA双链难以打开,影响转录

(2)F 初级精母细胞 E (3)C和E、F

22.有研究者对基因型为EeXFY的某动物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图1中三幅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数量关系而划分的。

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甲的名称是        。

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则另外三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这种变异属于    变异。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    。

 

(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    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    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     、     。

(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述) 

【解析】

(1)图1细胞甲中没有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甲细胞为次级精母细胞;若细胞乙产生的一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E,不含性染色体,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染色体未分离,移向同一极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这样经减数第二次分裂后,形成的4个子细胞分别是E、E、eXFY、eXFY,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

(2)图2中类型b的细胞对应图1中的细胞有乙和丙。

(3)图2中类型c的细胞含2个染色体组,可能含有0或n对同源染色体。

(4)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中染色体数加倍,但核DNA数没变,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发生的细胞类型转变为图2中的b→a和d→c。

【答案】

(1)次级精母细胞 E、eXFY、eXFY 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 

(2)乙和丙 (3)2 0或n (4)b→a d→c

23.研究表明,雌性动物繁殖率下降与减数分裂异常密切相关。

为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的调控机制,研究人员展开了系列实验。

(1)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可分为下图1所示5个亚时期,其中偶线期和粗线期可见同源染色体发生    并形成四分体。

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     及同源染色体上          之间的交叉互换会导致配子基因组合的多样性。

 

(2)小鼠卵原细胞在胚胎期就开始了减数第一次分裂,但在出生前后被阻滞在双线期之后、浓缩期之前的一个漫长的静止阶段(称为核网期)。

研究发现,在此过程中,细胞中的环腺苷酸(简称cAMP)含量逐渐上升,达到峰值后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雌性小鼠性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