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96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1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5页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可研报告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建设生产性基础设施2850平方米,其中仓库1700平方米、晒场1000平方米、穗选挂藏室100平方米、考种室50平方米;

钢板筒仓4000立方米;

(2)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9000亩,土壤改良9000亩,修建排灌渠系4公里,打机井(含配套设施)6眼,修建田间道路4公里,建设防护林20亩;

(3)农机设备。

购置康拜因、小型拖拉机等农机共12台。

通过实施本项目,在伊犁河谷建成1.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使该区域小麦良种繁育水平和扩繁能力进一步提高,并提高适应本区域土壤气候环境的小麦新品种驯化和老品种更新能力,加速良种繁育、示范和推广使用,不断满足伊犁河谷小麦生产对优质高产小麦良种的需要,为伊犁州优势小麦产业带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

1.1.8项目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品种为冬小麦伊农18号、伊农20号。

项目建成后,年生产原种320吨,其中,伊农18号、伊农20号各160吨;

生产良种6000吨,其中,伊农18号、伊农20号各3000吨。

1.1.9项目建设投资和资金筹措:

本项目建设投资估算为700.00万元。

其中,工程费用660.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94.29%;

工程建设其它费25.00万元、占3.57%;

基本预备费15.00万元、占2.14%;

其中,土建工程费278.5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39.79%;

田间工程费329.30万元,占47.04%;

农机购置费52.20万元、占7.46%;

其它费用40万元、占5.71%。

本项目建设总投资700万元,其中,申请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63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90.00%;

霍城县自筹70万元、占10.00%。

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详见下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生产性基础设施

(一)

仓库

1700

1

原种库

平方米

400

2

良种库

1000

3

农机库(带维修)

300

(二)

晒场

(三)

穗选挂藏室

100

(四)

考种室

50

(五)

钢板筒仓(包括提升机、传输带等辅助设备)

立方米

4000

田间工程

土地平整

9000

土壤改良

排灌渠系

公里

4

机井(含配套设施)

6

田间道路

(六)

防护林

20

农机

康拜因

1

小型拖拉机

复式谷物清选机

2

液压翻转双向犁

驱动耙

联合整地机

(七)

小麦施肥播种机

项目建设期

2009~2010年

项目建设投资

万元

700.00

土建工程费

278.50

田间工程费

329.30

设备购置费

52.20

其它费用

40.00

资金筹措

申请中央预算内补助资金

630.00

地方自筹配套资金

70.00

1.3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改通过);

(2)《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

(3)《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农业部令第39号);

(4)《农业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农计发[2004]10号);

(5)《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管理规定》(农计发[2004]10号);

(6)《农业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办法》(农财发[2003]38号);

(7)《农业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农计发[2004]10号);

(8)《关于进一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有关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5]196号);

(9)《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2006年11月2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通过);

(10)农业部《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06年~2010年)》;

(11)农业部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

1.4运行管理与效益分析

1.4.1运行管理及费用

(1)运行管理。

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由霍城县种子管理站承担,并负责建成后的运行和管理。

小麦良种繁育生产,采取与农户签订生产、收购合同(即订单农业方式),由霍城县种子站牵头,伊犁伊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新疆小麦育种家基地、霍城县良种繁育中心和三道河乡三个专业村农民进行合作繁育生产。

项目承担单位、协作单位、技术依托单位常年派技术人员对良种繁育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良种繁育农民负责种植和日常田间管理。

农户生产的小麦良种由伊犁伊丰种子有限责任公司负责统一收购、加工和销售。

(2)运行费用。

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成后,每年运行费用预计为20万元,主要用于新品种引进、良种开发与示范推广、种子专业村和专业户技术工培训。

资金来源主要由协作单位从种子经销利润中支付。

1.4.2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技术优势,提高种子质量和良种供种率,推动伊犁河谷小麦产业发展,带动种子繁育专业村农户快速致富,实现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协作单位增效,建设单位技术实力提高,当地粮食产品市场竟争力增强。

初步预计,项目建成后进入正常生产年,1.5万亩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年产优质小麦良种6000吨,可满足30万亩小麦生产用种,可新增小麦产量900吨以上,新增产值144万元以上,亩均增收96元以上,种子种植农户新增收入194.5万元,可使种子专业村2166户农民每户新增849元。

良种推广使用,可拉动种植区农民增收144万元以上。

协作单位繁育、加工、销售小麦良种可获利186万元,可解决1083名农民就业岗位。

1.5结论

生产优质小麦良种是小麦增产、农民增收的基础,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不仅从源头上解决目前伊犁河谷小麦种子品种多、乱、杂,品种特性退化,以粮代种等问题,真正意义上做到良种提高品质,良种促生产,良种增效益,良种促增收,而且能加快小麦良种推广普及速度,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推进自治区小麦优势区域的发展,促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建设,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自治区的政策支持方向和农业发展方针,切合伊犁河谷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是提高粮食单产,促进粮食优质、高效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性、根本性需要。

同时本项目投资额度适中,投资结构合理,项目建设内容可操作性强,符合项目建设管理与申报的要求和目的。

项目建成后对伊犁河谷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小麦生产发展,农民收入提高有很强的促进作用,具有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不仅必要而且可行。

第二章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我国十分重视种子工程建设,把实施“种子工程”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措施,安排专项资金,组织专门力量,确保种子工程顺利实施。

种子工程的实施,使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供应能力明显增强,种子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种子产业综合实力显著提升。

《国务院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2006年5月19日)指出“种子管理是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责,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特别要强化省、县级种子管理机构建设。

要加强种子管理技术支持和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种子质量检验体系、品种区域试验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

各级种子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种子市场和种子质量的监管。

”种子是粮食生产源头,良种的每一次重大更新换代,都会使产量和效益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种子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为3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产量分别占粮食总量的25%和22%左右,全国商品小麦的常年收购、销售和库存量均占粮食总量的1/3左右。

新疆城乡居民口粮以小麦面粉为主,保证粮食安全,实现粮食总量平衡、自给有余,重点是保证小麦生产与需求平衡。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我区粮食问题,为加强我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特别提出要加强良种繁育工作,恢复了小麦三圃田制度,开展提纯复壮,保证良种供应。

大力实施粮食“种子工程”建设,重点是抓好小麦良种繁育体系和种子田建设,建设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高效、多抗的小麦新品种,建立稳定的良种繁育制度和良种繁育基地,有力地促进我区粮食生产发展。

2007年,全疆各地良种推广面积4022万亩,覆盖率达92%以上,其中小麦良种推广面积726万亩,占小麦总面积的91.56%。

伊犁河谷是新疆小麦、玉米及大豆种植最大的区域之一。

霍城县是伊犁州的农业生产大县,2008年,霍城县小麦冬播面积16.95万亩,比上年增加2.91万亩,增幅26.45%;

小麦平均亩产343.10公斤,比上年减少23.9公斤,减幅6.96%。

减产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小麦良种质量和数量问题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

霍城县年需冬小麦良种约3000吨,大量的用种量需要有足够的良种繁育能力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至目前,作为霍城县种子质量检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霍城县种子管理站,在2001年进行公益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离时,种子检验仪器设备均划分给了种子公司,使其长期不能规范地开展种子检验工作,是霍城县小麦良种繁育和粮食生产的薄弱环节。

由于伊犁河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条件,决定其小麦生产的区域特殊性,其他区域培育和生产的小麦良种不适合该地区种植。

目前伊犁河谷小麦平均亩产只335公斤,比全自治区小麦平均亩产低5公斤。

自治区和国家都已把伊犁河谷确定为我区乃至我国重要的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本项目的提出,是促进伊犁河谷建成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伊犁河谷粮食安全生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2.2.1是推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和自治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的需要

粮食安全与能源安全、金融安全并称为当今世界三大经济安全。

粮食安全,是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始终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我国农业政策的两大基本目标之一。

我国十分重视粮食安全,自2004年以来的历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反复强调粮食安全问题,把粮食安全摆在重中之重。

近年来,新疆各地认真贯彻中央文件精神,狠抓粮食生产,大力推广粮食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确保粮食安全。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抓紧实施粮食战略工程,推进国家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加快落实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

加强粮食核心产区和后备产区建设是完善我国农业生产力布局的重大举措,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基础工程。

新疆被国家确定为粮食供求平衡区,新疆在粮食生产方面具有独特的自然禀赋和丰富的光热水资源都十分有利于小麦生长,蕴藏着巨大的粮食生产潜力。

新疆粮食生产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生产供需均衡,关系到边疆的稳定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伊犁河谷是新疆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

2008年,伊犁河谷(包括8县1市)小麦播种面积134.50万亩,占自治区小麦播种面积的10.40%,小麦总产为45.06万吨,占自治区总量的10.26%,是自治区商品粮的主调区。

河谷西部以种植冬小麦为主,2008年霍城县、伊宁县、伊宁市冬小麦种植面积55万亩。

本项目的建设是自治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建设,确保粮食安全,起着积极作用。

2.2.2是提高种粮效益,促进农民增收、稳定边疆的需要

2008年,霍城县小麦种植面积16.95万亩,比上年增加2.91万亩,增幅26.45%,而小麦平均亩产却比上年减少了23.9公斤,减幅6.96%。

由于种植小麦的比较效益低,平均每吨利润在88~190元/亩之间,与玉米、甜菜等经济作物相比,收益相差百元以上。

主要原因:

一是小麦品种多、乱、杂,品种丰产性能退化,以粮代种现象较普遍,造成单产下降;

二是小麦生产成本升高,亩均生产总成本495.15元。

比较效益低,直接影响到农民的种粮积极性,普遍存在不愿多种小麦,不愿加大投入,不注重科技应用等现象。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培育生产优质小麦良种,从源头上解决小麦种子质量问题,进而提高小麦单产,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

在种植面积等其它因素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小麦良种质量,可使伊犁河谷西部30万亩用良种小麦产量提高3%以上,亩均增收96元以上。

霍城县地处祖国西北边陲,位于新疆天山西段,伊犁河谷西北部的开阔地带。

北依天山,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博乐市毗连;

南濒伊犁河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隔河相望;

东与伊宁市、伊宁县为邻;

西以霍尔果斯河为界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界线长达165公里,是祖国的西大门。

本项目建设和实施,小麦的种植效益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对有效辐射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维护边疆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2.3是促进优粮工程,加速推广优质小麦良种的需要

伊犁河谷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十分有利于小麦生长,所生产的小麦容重高,面筋值高,品质好,深受全疆人民青睐。

霍城县是国家“九五”、“十五”计划商品粮基地县。

引进示范、推广冬小麦优良新品种,提高小麦优良品种的覆盖率,有利于加快优势农作物主产区品种更新换代,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冬小麦新品种示范推广工作,促进广大农户和种子生产经营单位择优选种。

同时引导农民良种良法配套,力争在3~5年内涌现一批具有明显生产优势,形成规模种植的新品种,为创建优势农产品的知名品牌打好品种基础。

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农民自愿相结合,技术上坚持因地之宜,良种良法配套,切实加快新品种推广步伐,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和粮食生产对优良品种的需求是全面提高冬小麦质量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促进粮食生产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因此,建立伊犁河谷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对推动小麦优粮工程发展至关重要,它不仅从源头上解决优质良种问题,真正意义上做到良种促优质,良种促生产,良种增效益,而且能加快小麦良种推广普及速度,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促进自治区小麦优势区域的发展。

2.3项目建设可行性

2.3.1政策优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办法》(2006年11月24日通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种子管理体制改革,加强市场监管的意见》(国办发[2006]40号)、农业部《种子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008]1号)、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等政策、规划文件都提出了要加强种子工程建设,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

本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政策优势。

2.3.2地方党政强力支持

伊犁州委、州政府一直高度重视小麦生产,层层落实小麦生产责任制。

各级农业部门也认真研究解决粮食生产特别是小麦生产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促进伊犁河谷小麦生产稳步发展。

伊犁州和霍城县都把大力推进小麦种子工程建设摆在了重要位置。

本项目建设从土地利用、资金配套、技术支持、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都得到了伊犁州、霍城县政府及各部门的切实支持。

2.3.3项目区自然生态环境和水土光热资源条件优良

项目实施地霍城县地处伊犁河谷,伊犁河谷是新疆真正意义上的绿洲和湿地,被誉为塞外江南,土壤植被丰茂,有耕地面积150万亩(含兵团),四季草场467万亩,林木覆盖率7%,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无污染,气象灾害少,气候温和湿润,水资源丰沛,光热资源充足,无霜期160~180天,年日照时数4442小时。

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独特的水土光热资源条件为伊犁河谷农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保证,有利于小麦良种的培育和提纯复壮,保持种子品质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伊犁河谷既是自治区的粮仓,也是自治区发展无公害有机农业的重要区域。

霍城县三道河乡具有种植两季农作物的气候条件。

2.3.4项目区优质小麦良种繁育技术力量雄厚

伊犁州与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

在这个框架下,大力开展全面技术合作。

伊犁州农科所根据伊犁州直实际情况和特点,以发展研究为主,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及栽培技术研究,已初步形成了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繁、推一条龙科研转化体系,其中自育冬小麦品种15个、春小麦品种5个。

2006年9月,新疆小麦育种家(伊犁)基地项目立项以来,在自治区农业厅、伊犁州农业局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关心下,新疆小麦育种家(伊犁)基地种子加工厂建设项目于2007年10月竣工开始运作。

雄厚的专业技术和过硬的种子质量为优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同时,项目区农民有着长期种植小麦的传统,积累了丰富的小麦种植经验,种植小麦技术熟练,这都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三章市场供求分析及预测

3.1发展现状与市场前景分析

小麦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有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增加,小麦的需求量呈增长趋势。

2008年,世界小麦总需求达到6亿吨左右,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中长期预测,到2015年、2020年和2030年,全球小麦总需求将分别达到7.48亿吨、7.75亿吨和8.58亿吨,分别比目前增加1.48亿吨、1.75亿吨和2.58亿吨。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2008年,中国小麦播种面积3.59亿亩,较2007年的3.56亿亩增长0.76%,预计2008年小麦产量达1.12亿吨,较2007年的1.09亿吨增长320万吨,增幅2.93%。

小麦在我国的地位仅次于水稻,种植遍及全国,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宗粮食品种,事关国家粮食安全。

近十年来,我国小麦产量变动很大,从1997年的1.26亿吨降至2003年的0.85亿吨。

由于2000年以后产量下降,我国从此小麦供需出现缺口,并在2003年创出年度结余的新低,在供不应求的这几年期末结余累计达到-5817.4万吨,换句话说,这个缺口接近全国一年的制粉小麦消费量。

从2004年开始我国小麦产量停止下滑,出现了恢复性增长,2007年是我国小麦连续第四年增产,在全球产量普遍下跌的情况下,我国本年度的总产达到1.09亿吨,较上一年度的0.97亿吨增加0.12亿吨,增幅达11%,这主要得益于这几年播种面积的逐年增长。

虽然在国家农业政策的扶持推动下,我国小麦连年丰收,扭转了产量下降的趋势,但2007年度国内小麦产量1.09亿吨、进口400万吨,全年消费1.5亿吨,当年需动用库存。

据国家粮食局资料显示,随着居民膳食结构的改变,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小麦的需求主要向优质化、专用化方向发展,优质小麦的消费比重将逐步增加,从这些情况看,优质小麦供需缺口依然存在,国内小麦产不足需的基本状况没有改变,缺口较大。

2008年,我区小麦播种面积1200万亩,预计总产量439万吨。

据有关调查分析,我区小麦口粮年消费人均约150多公斤,需求总量约320万吨,加上种子消费约25万吨,其他消费约25万吨,全年小麦需求量约370万吨。

总体上,我区粮食供需平衡,略有节余。

伊犁河谷是国家级的商品粮基地,素有自治区粮仓之美称,有自治区粮食生产重点县3个,分别是霍城县、伊宁县、查布察尔县。

伊犁州党委、政府积极逐条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制定的一系列扶持粮食生产的方针政策,层层落实责任状,切实抓好粮食生产,保证粮农利益,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小麦单产水平,建立小麦生产的长效机制,发挥小麦主产区优势,推进建设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后备基地。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积极推进扶持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

由于长期以来伊犁河谷一直未形成规模化小麦良种选育、扩繁基地,优良种子更新速度较慢,加之农民自留种、以粮代种现象严重,致使小麦统一供种率目前不到30%。

根据自治区和伊犁州的发展规划,预计2010年伊犁河谷西部小麦种植面积将达到60万亩,届时将需要优质小麦良种1.2万吨,项目建成投产后年繁育优质小麦良种约6000吨,能够满足50.00%~54.50%的冬小麦生产用种需求。

小麦良种供需缺口依然非常大,本项目市场前景看好。

3.2现有生产能力分析

本项目协作单位霍城县良种繁育中心是一个以良种繁育基地为主的全额事业单位,隶属霍城县农业局,总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8383亩,占总面积38.2%,辖区共有5个农业队,一个牧业队,且公有服务型商业网点19个,1个集贸商场,年成交额200多万元。

近三年来(2006~2008),良种繁育中心累计建立小麦原种田1965亩,总产达到727.19吨,其中穗行圃85亩,总产25.09吨;

生产原种“伊农16号”530亩,总产179.30吨;

生产原种“伊农18号”350亩,总产132.80吨;

生产一级原种“伊农16号”1000亩,总产390吨。

3.3市场需求预测

项目建成进入生产期后,每年可生产良种6000吨,可满足伊犁河谷西部(霍城县、伊宁县、伊宁市)30多万亩冬小麦生产用种。

2008年,伊犁河谷西部冬小麦种植面积55万亩,2009年种植冬小麦58万亩,2010年规划小麦种植面积60万亩,需要良种1.2万吨。

项目建成后,生产的优质小麦良种可满足伊犁河谷西部县(市)冬小麦种子市场50.00%~54.50%的需求。

伊犁河谷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区位条件,对小麦良种提出特殊的要求,一是其他区域的小麦良种不适合该地区播种,即使种了效益也很低;

二是因为“小麦一号病”,伊犁河谷小麦良种不能调运其他地方种植。

因此,本项目的目标市场主要以伊犁河谷小麦生产对良种的需求为目的。

第四章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4.1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