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972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551.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单元6 淳 于 髡Word文档格式.docx

④执法在傍,御史在后

指监视酒政的人。

执行法令、法律。

⑤私情相语

个人情感。

私人的交情。

五、词类活用

(1)名词的活用

①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名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

②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动词的活用

①其说可得闻乎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②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

(3)形容词的活用

①先生少之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②髡窃乐此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六、指出下列句子的文言句式并翻译

①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判断句

译文:

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

②淳于髡说之以隐 状语后置句

淳于髡用隐语来劝谏齐威王。

③侍酒于前 状语后置句

在客人面前侍酒。

④止王之庭 省略句

落(在)大王的庭院里。

⑤赐酒大王之前 省略句

大王当面赐酒(给我)。

1.本文几处写了淳于髡的隐语?

隐语暗含的意思和作用各是什么?

[名师指津] 第二问应先准确点出隐语暗念的意思,再结合文本分析其各自的作用。

[我的理解] 本文共三处写了淳于髡的隐语。

第一处隐语暗含:

齐威王你是一位有大志、有作为的鸿鹄,现在只是沉默观察,会有奋起的一天,从而激励齐威王,使齐国振奋起来,并威行三十六年。

第二处隐语暗含:

你给我的东西太少,赵国会嫌东西少而不会派兵,做大事要花大本钱。

齐威王给了他足够的礼物,淳于髡拿着厚礼,让赵国出兵,救了齐国。

第三处隐语暗含:

做人不能太放纵自己,不然会误国害己,最终使齐威王停止了长夜之饮,淳于髡也成了诸侯主客,受到齐威王的宠爱。

2.从全文来看,淳于髡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名师指津] 概括人物形象要从其言行、着手,力求准确、全面。

[我的理解] 淳于髡“不流世俗,不争势利”,“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机智聪敏,能言善辩,为了国家和百姓的利益,勇敢地仗义执言,善于缘理设喻,察情取譬,巧妙灵活地批评讽谏统治者。

3.从第一段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个怎样的君王?

[名师指津] 从齐威王的报负和对进谏的态度等方面来总结。

[我的理解] 齐威王上任三年,不理政事,左右都不敢谏,最后淳于髡对齐威王说:

“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

王知此鸟何也?

”王曰:

“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齐威王的回答来看,他并不是不理朝政,而是给自己充足的时间来观察了解现实情况,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行动。

最后,齐威王对内赏罚分明,对外精兵出击。

在他的统治下,齐国繁荣了几十年。

可见,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有所作为的君王。

4.在谈到淳于髡的性格时,司马迁用了“承意观色”四个字,该如何理解?

[名师指津] 分析时,要看到淳于髡的“承意观色”多是从“公”出发。

[我的理解] 淳于髡是一个合格称职的下级。

他下工夫“承意观色”、学隐语,就是奢望着有一天能变成统治者肚子里的一条蛔虫。

司马迁以赞扬的口吻写他,是因为他虽然精通下级学说,但所讽喻的事多半还是对国家和人民有利,还算不得弄臣。

淳于髡不是一个纯书斋学者,不是一个坐而论道的辩士,而是一个时时刻刻感受着时代脉搏,与国家命运休戚相关的知识分子。

他总是以自己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智慧、杰出的辩才、风趣的谈吐、诙谐的语调谏君主、说卿相、平诸侯,服务于他的祖国,报效天下人民。

所以淳于髡的“承意观色”是为公不为私。

隐语的智慧

文章中,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

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挺身而出,“冒主威之不测”(钱钟书《管锥编》),讲述“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巧妙地向齐威王进谏。

齐威王听出了淳于髡的弦外之音,终于发愤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威行三十六年”。

淳于髡进谏的成功,取决于三方面的因素。

首先,在整个劝谏过程中,他并未直言相告或声色俱厉地指责齐威王,而是通过隐语旁敲侧击,曲折含蓄地表达意图,既维护了君主的尊严,使齐威王便于接受意见,又达到了劝谏的目的。

其次,他熟知齐威王“时喜隐”,一定能猜透他自己的意图,便投其所好,讲出他自己要讲的话。

“谈言微中”,解决严肃的政治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第三,他讲完隐语,又巧妙地问道:

“王知此鸟何也?

”貌似平和的话语包含着咄咄逼人的豪气,无异于在说:

国家危在旦夕,做为国君的您还能“不飞不鸣”而束手待毙吗?

从而对齐威王果断地弃邪归正起到了极大的激奋作用。

正是这三方面的因素,使齐威王能倾听他的讲述,继而认真思索,接受建议,干出了“一鸣惊人”的壮举。

淳于髡巧言善辩,诙谐机智,令人折服。

司马迁曾高度赞扬他道:

“淳于髡仰天大笑,齐威王横行。

岂不伟哉!

淳于髡是齐之赘婿,齐威王沉溺酒色,荒废朝政,致使外敌入侵,国家危在旦夕。

“在左右莫敢谏”的情况下,淳于髡讲了“大鸟三年不蜚又不鸣”的隐语,使齐威王听出了弦外之音,终于发愤图强,使齐国强盛起来。

齐威王八年,齐王在楚国加大对齐用兵的情况下,派淳于髡到赵请救兵,带的东西很少,淳于髡用向田神祷告者的故事予以暗示,让齐威王增加给赵国的礼品,从而获得赵国的帮助,最后使楚撤兵。

淳于髡还用隐语使齐威王罢“长夜之饮”,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中,表现了他的胆识和才智。

一、积累运用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     祝:

祷告

B.六博投壶,相引为曹引:

邀请

C.饮可八斗而醉二参可:

可以

D.恶能饮一石哉恶:

怎么

解析:

选C。

可:

大约。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B.

C.

D.

C项,连词,那么。

A项,副词,将要;

连词,况且。

B项,介词,用;

连词,来。

D项,动词,到;

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

髡窃乐此

A.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B.先生少之乎

C.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

D.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选B。

B项与例句都是意动用法。

A、C两项都是使动用法,D项是名词作状语。

4.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三年不蜚又不鸣

B.见道傍有禳田者

C.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

D.不过一斗径醉矣

选D。

A项,“蜚”通“飞”。

B项,“傍”通“旁”,旁边。

C项,“溢”通“镒”,古代的重量单位。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

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

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淳于髡说之以隐曰:

”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

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

威行三十六年。

语在《田完世家》中。

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

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

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

王曰:

“先生少之乎?

”髡曰:

“何敢!

“笑岂有说乎?

“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

‘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谷蕃熟,穰穰满家。

’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于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

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数使诸侯         数:

屡次

B.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朝:

朝拜

C.赍金百斤赍:

携带

D.冠缨索绝索:

朝:

使动用法,使……朝拜。

6.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①中的“说”意为“劝说”;

②中的“说”意为“说法”;

③中的“而”表示承接关系;

④中的“而”表示修饰关系。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淳于髡人生得矮小而胸有奇才,以博学、滑稽、善辩著称。

他两次巧谏齐威王,解除了国难。

B.淳于髡寓救国大计于诙谐的谈吐之中,表现了过人的胆识和才智。

C.齐威王善听忠告,勇于改过,奋发有为,这一点也是值得称道的。

D.齐威王善于用人,淳于髡敢于直谏,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

D项“善于用人”“敢于直谏”不准确。

“良臣遇明君,统治才能巩固”文中无此意。

8.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

                                    

(2)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

答案:

(1)各级官吏处理政事懈怠混乱,诸侯各国一起来侵犯,齐国即将危亡就在朝夕之间,(齐王)身边近臣都不敢进谏。

(2)淳于髡辞别动身,到了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重战车。

三、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

“鸟,吾知其能飞;

鱼,吾知其能游;

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

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

“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昂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

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节选自《史记·

老庄申韩列传》)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B.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C.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D.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结合语境,把握该部分大意,可以看出该部分为两层,前半部分陈述对象是“老子”,后半部分陈述对象是“令尹”;

然后具体分析断句情况。

由老子著《道德经》可知,“道德”一词不能分开;

结合语境“久之”应为强调老子在周的时间之长,而不是“久之见周之衰”;

“强”是副词“竭力、尽力”的意思,因此应在“强”的前面断开。

由此可知答案为B。

原文标点为: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

“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18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令尹”是春秋战国时楚国的执政官名,是掌握政治事务,发号施令的最高官,其执掌一国之国柄,身处上位,以率下民。

C.“太史”,西周、春秋时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D.“儒学”起源于东周春秋时期,自汉朝汉武帝时期起,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

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

选A。

应为男20岁取字。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论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重视对社会道义的承担、对自身考虑较少的积极入世的思想与本文中老子对孔子的教导是一致的。

B.老子认为真正生意做得好的商人即使家有万贯看上去也好像什么都没有的样子;

德行非常高尚的君子,表面上看起来却是十分的愚钝。

C.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的虚怀若谷、温良恭俭,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

D.本文记载当时有三位可能是道家的老子,一是李耳(早于孔子),再是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三是太史儋(后于孔子)。

老子认为君子遇到时机就出来做官,赶不上时机就隐居起来,老子这个说法与《论语·

长沮、桀溺耦而耕》篇中孔子勇于担当、积极入世的观点是截然相反的。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2)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3)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1)本题考查两个“其”的用法,“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中的“其”为代词,代指龙;

“其犹龙邪”中的“其”表猜测的语气,大概。

(2)本题主要考查“始”意为“当初”,“合”意为“合并”,“离”意为“分离”,“霸王者”意为“称霸称王的人”。

(3)本题主要考查“绌”意为“贬低”,“相”意为“彼此”,“是”代词,意为“这种情况”。

(1)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龙一样吧!

(2)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3)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

老子说:

“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

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

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

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

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

”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

“鸟,我知道它能飞;

鱼,我知道它能游;

兽,我知道它能跑。

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至于龙,我就不知道它能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

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

“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

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

“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并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

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

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

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昂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

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四、语言表达

13.试从课文中找出一处诙谐幽默的语言描写,进行鉴赏。

答:

(示例)如第三段中淳于髡借饮酒之机巧妙讽谏齐威王戒奢(罢长夜之饮)一事中二人精彩的对话描写。

这一番对话,淳于髡描述各种不同的饮酒的场景,精彩之至,让人听了宛如身临其境,既表现了淳于髡的机智聪明、随机应变,也表现了他的诙谐幽默,举重若轻。

14.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妈妈说的话,要求:

语言表达鲜明、得体。

一个孩子拿着一个橘子,问妈妈:

“为什么橘子不能拿来就吃,而要剥皮呢?

”妈妈答: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不是伸手就能得到,而是要付出相应的劳动。

小孩子又问:

“为什么橘子里的果肉是分成一小瓣一小瓣的,而不是一个完整的呢?

“那是橘子在告诉你,                                    

妈妈是借身边的小事告诉孩子生活的大道理,作答时要围绕此角度进行。

生活的甘甜和幸福,是用来慢慢享用的,是一小瓣一小瓣慢慢品味的。

(或:

你手里的东西,不能独自占有,而要懂得与人分享。

新淳于髡献鹄

人物:

淳于髡、翠花、楚王、结巴(楚王的侍从)

故事概要:

《淳于髡献鹄》出自《史记·

滑稽列传》。

淳于髡其人口才好,受齐王重用,多次出使各国,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献天鹅,在途中,天鹅却飞走了。

淳于髡凭着三寸不烂之舌,不仅为自己脱了罪,还得到比本应得到的多一倍的奖赏。

第一幕

淳于髡、翠花 地点:

送鹅途中

旁白:

“淳于髡献鹄”选自《史记·

淳于髡是齐国赘婿,口才多辩,多次出使各国,未曾屈辱使命。

此次,齐王派淳于髡到楚国献鹄,鹄即是天鹅,却没料到……

(淳于髡,翠花提笼子上)

淳于髡:

(唱)最近我很烦,我很烦,我很烦,齐王他要我送鹄到楚国,我问齐王:

“不去怎么办?

”齐王说:

“这个基本上不可能。

”(说)唉,人生哪!

齐王最近又发癫,让我送只肥鹅给楚王!

老天哪!

(对翠花)翠花,把笼子给我。

(淳于髡提笼子,横眉怒目对天鹅)

(骂)你这肥鹅!

我是不是上辈子欠你的,(鹅叫)别叫,别叫!

不准叫。

别以为你长了几根白毛,就成了天鹅!

(鹅复叫)还叫?

看我不拔你几根癞毛,让你去做天鹅!

(将手伸进笼子,被天鹅咬了一口)

哎哟,你敢咬我!

你爷爷的,小心我用“降鹅十八掌”打死你!

(继续赶路,天气炎热,前方忽现一条小溪)

(望望天上的太阳,对天鹅)想你长途跋涉,烈日炎炎的也不容易,看在齐王的份上给你喝点水,你可别得意。

(提出天鹅,放在水边,将笼子交给翠花,独自坐在大树下)

(不料,天鹅饮完水,拍拍翅膀,飞出几丈远)

快,快,捉住它——(翠花一扑,没有扑到,淳于髡自己上,慢慢靠近天鹅)

(唱)难以忘记,初次见你,一身洁白的羽毛,(停顿)我怕我自己会吓跑你,不敢让自己靠得太近……(猛一扑,扑空,天鹅飞走,一去不复返)

翠花:

(唱)美丽天鹅,你去何方?

前面路太远,前面风太狂,不如飞进我的笼房。

(望着天鹅飞去的方向,唱)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

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

主人,鹄飞走了。

(淳于髡摆造型,绕舞台一周,回到镜头前)

有了,我给自己卜一卦。

(拾起路边一朵野花)

(撕下第一瓣)潜龙勿用!

 (撕下第二瓣)见龙在田!

 (撕下第三瓣)飞龙在天!

 (撕下第四瓣)亢龙有悔!

 ……

(大叫一声)飞龙在天,天助俺也。

(对镜头)凭我三寸不烂之舌,我就不信说服不了楚王。

(对翠花)我们走。

(恢复自信)

第二幕

淳于髡、楚王、结巴 地点:

楚宫之内

淳于髡在楚宫外,求见楚王,楚王侍从从宫内走了出来。

结巴:

大……大王有请——,先……先生晋见——!

随我……来也……!

(对镜头,偷偷地)还没把你给憋死。

(连滚带爬,跪到楚王面前,号啕大哭)大王啊!

罪臣有负重望啊……

楚王:

(正在搓脚,见淳于髡如此,不由一惊)齐国使臣,快快平身。

(哭)罪臣不能完成使命,齐王要臣来献天鹅,经过水上,不忍见其干渴,放之饮水,却一饮不回了……(跪地,用手拼命捶地)(结巴看傻了眼)

(神色大变)你……你……(被淳于髡抢了话)

我,我是该死!

可那是送给大王的礼物,我岂敢怠慢!

这……这……(又被淳于髡抢了话)

这,这是我的错!

(忽然站起来)我干脆用绳绞颈,以刀刺腹算了(声情并茂,对楚王)就怕我死了以后,别人会说大王是暴君,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