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006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20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4页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4页
亲,该文档总共6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docx

妇产科学考试重点+名解+简答

第二章女性生殖系统解剖

一名解

1骨盆:

女性骨盆是支持躯干和保护盆腔脏器的重要器官,同时又是胎儿娩出时必经的骨性产道。

2阴道穹隆:

子宫峡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为阴道穹隆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2、子宫峡部:

在宫体与宫颈之间形成最狭窄的部分称子宫峡部,在非孕期长约lcm,其上端因解剖上较狭窄,称解剖学内口;其下端因黏膜组织在此处由官腔内膜转变为宫颈黏膜,称组织学内口。

妊娠期子宫峡部逐渐伸展变长,妊娠末期可达7一lOcm,形成子宫下段。

三大题

1子宫韧带——圆韧带:

起子宫角,止于大阴唇前端。

维持子宫前倾。

阔韧带:

位于子宫两侧呈翼状的双层腹膜皱襞。

内2/3包裹输卵管,外1/3形成骨盆漏斗韧带。

主韧带:

宫颈横韧带,宫颈-----骨盆侧壁。

固定子宫位置,防止子宫脱垂

宫骶韧带:

宫体、宫颈后方,第2、3骶椎前。

维持子宫前倾位置。

2女性生殖道的邻近器官:

尿道、膀胱、输尿管、直肠、阑尾。

(1)尿道:

短而直,接近阴道,易引起泌尿系统感染。

(2).膀胱:

妇科检查及手术前必须排空膀胱。

(3)输尿管:

下行至宫颈外侧2cm处,与子宫动脉交叉绕行入膀胱。

行子宫切除术结扎子宫动脉时,应避免损伤输尿管。

(4)直肠:

妇科手术及分娩处理时应避免损伤肛管、直肠。

(5)阑尾:

孕妇患阑尾炎时也有可能累及子宫附件,应注意鉴别诊断

3女性生殖系统解剖特点

(1)内生殖器开口与外生殖器相通易上行感染。

(2)盆腔血液供应丰富,同名静、动脉伴行,并

(3)有静脉丛,感染易蔓延。

(4)女性生殖器具有丰富的淋巴系统,炎症和癌瘤易传播和转移。

(5)女性生殖器官与盆腔其它器官邻接,血管、淋巴及神经联系密切,容易相互受累。

第三章女性生殖系统生理

一名解

1、第一性征:

即生殖器官的发育。

2、第二性征:

即出现音调变高,乳房发育,出现阴毛及腋毛,骨盆横径发育大于前后径,胸、肩、髋不皮下脂肪增多,形成女性特有体态。

乳房发育是女性第二性征的最初特征,是女性青春期发动的标志。

3、月经初潮:

第一次月经来潮称为月经初潮,为青春期的重要标志。

4、月经:

随卵巢变化,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是生殖功能成熟的标志之一。

月经初潮13~14岁

5、月经周期:

出血的第一日为月经周期的开始,相邻两次月经第一日的间隔时间,称为一个月经周期。

一般21~35天。

6、排卵:

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成为排卵。

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

7、黄体期:

排卵日至月经来潮为黄体期,约为14日。

三大题

1卵巢功能及周期性变化

(一)卵巢功能:

卵巢为女性性腺,其主要功能:

生殖功能:

排卵内分泌功能:

分泌女性激素

(二)卵巢生殖功能的周期性变化:

卵泡的发育及成熟、排卵、黄体形成及退化。

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

(1)始基卵泡:

胎儿期:

700万个

新生儿:

200万个

青春期:

30~50万个

发育成熟:

400--500个

(2)发育成熟的卵泡:

每个月只有一个卵泡成熟。

2、排卵:

指卵细胞被排出的过程。

排卵时间:

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

3、黄体形成及退化:

1)黄体形成:

排卵后(M14)形成黄体;

排卵后7-8日(M21-22)黄体成熟

2)黄体的退化:

排卵后9-10日(M23-24)退化,黄体寿命14天。

4、甾体激素的周期性变化

●雌激素:

月经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达第一高峰,排卵后出现暂时下降,排卵后7~8日黄体成熟时,循环血中形成低于第一高峰的第二高峰,此后黄体萎缩,雌激素水平急剧下降,月经前水平最低。

●孕激素:

孕酮,排卵后开始增加,排卵后7~8日达最高峰,以后下降,月经时回复至排卵前水平。

5、月经周期的调节:

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轴)

子宫内膜的周期变化受卵巢激素影响

卵巢功能受垂体控制

垂体活动受下丘脑调节

下丘脑接受大脑皮层的支配

卵巢激素又影响下丘脑与垂体功能(反馈作用)

三者合称为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POA)

(一)下丘脑生殖调节激素: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十肽结构

(二)垂体生殖激素:

促性腺激素、催乳激素、蛋白类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

(三)卵巢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甾体激素

6、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

(1)增殖期:

M5-14日,在卵泡期雌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增生状态,称增生期。

(2)分泌期:

M15—28日,黄体形成后在孕激素作用下,子宫内膜呈分泌反应,称分泌期。

(3)月经期:

M1-4日,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性、坏死,与血液相混排出,形成月经。

7、卵巢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1)雌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内生殖器官——

①促使子宫肌发育,增加对缩宫素的敏感性

②使子宫内膜增生

③使宫颈口松弛,粘液分泌增加

④促进输卵管发育

⑤使阴道上皮增生角化

⑥促进卵泡发育

对下丘脑——

对下丘脑的正负反馈调节,控制Gn分泌

对乳腺——使乳腺管增生

对全身——促进钠、水潴留;骨钙沉积

(2)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对内生殖器官——

①使子宫肌松弛,降低妊娠子宫对催产素的敏感性。

②使子宫内膜从增生期转化为分泌期,为着床作准备

③使宫颈闭合,粘液减少

④抑制输卵管收缩

⑤使阴道上皮细胞脱落加快

对下丘脑——对下丘脑正、负反馈,影响Gn分泌

对乳腺——促进乳腺腺泡发育

对全身——促进水、钠排泄

体温中枢——升温作用,是排卵的重要指标

8、雌孕激素的协同和拮抗作用

拮抗

雌激素E

孕激素P

子宫肌

肌纤维增大,促进收缩,子宫发育增大

抑制子宫肌应激性,保胎

宫颈

粘液多,稀薄,羊齿叶

粘液少,椭圆体

内膜

促进增殖

增殖转分泌期

阴道

上皮细胞增生、角化

上皮细胞脱落

体温中枢

-

升温作用

协同:

生殖器官发育、乳房发育

第四章妊娠生理

一名解

1、精子获能:

精子顶体表面的糖蛋白被生殖道分泌物中的a、b淀粉酶降解,同时顶体膜结构中胆固醇与磷脂比率和膜电位发生变化,降低顶体膜稳定型,此过程称为精子获能。

2、妊娠:

是胚胎和胎儿在母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

成熟卵子受精是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自母体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3、受精:

男女成熟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的结合过程成为受精。

受精在排卵后12小时。

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

受精过程需24小时。

4、顶体反应:

当精子与卵子相遇,精子头部顶体外膜与精细胞膜顶端破裂,形成小孔释放出顶体酶,溶解卵子外围的放射冠和透明带,称为顶体反应。

5、受精卵着床:

受精后第6~7日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为受精卵着床。

受精卵着床需经过定位、粘附和穿透3个过程。

6透明带反应:

精子穿过放射冠和透明带,精子头部与次级卵母细胞表面接触时,卵子细胞质内的皮质颗粒释放溶酶体酶,引起通明带结构改变,阻止其他精子进入。

7羊水:

充满在羊膜腔内的液体。

早期主要是来自母体血清的透析液;中期以后尿液是羊水的主要来源;晚期胎儿肺参与羊水的生成。

羊水量:

妊娠20周约400ml,38周1000ml。

8胚胎:

受精后8周的人胚。

9胎儿:

受精后9周起,是各器官逐渐发育成熟时期。

三大题

1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受精后第六日受精卵滋养层形成时,开始微量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至8~10周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浓度达到高峰,产后两周内消失。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功能有:

(1)维持月经黄体寿命,使月经黄体增大成为妊娠黄体,增加甾体激素的分泌以维持妊娠

(2)促进雄激素芳香化转化为雌激素,同时刺激孕酮的形成

(3)抑制植物血凝素对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能吸附于滋养细胞表面,以免胚胎滋养层被母体淋巴细胞攻击

(4)刺激胎儿睾丸分泌睾酮,促进男性性分化

(5)能与母体甲状腺细胞TSH受体结合,刺激甲状腺活性。

2受精卵着床三阶段:

定位(apposition)—子宫后壁

黏附(adhesion)--晚期囊胚接触子宫内膜

穿透(penetration)--晚期囊胚被子宫内膜覆盖

着床必备条件:

⏹透明带必须消失;

⏹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必须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囊胚和子宫内膜必须同步发育并相互配合;

⏹孕妇体内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孕酮。

3胎盘功能

1)气体交换(O2、CO2)

2)营养物质供应(葡萄糖、氨基酸、电解质、维生素等)

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尿素、肌酐等)

4)防御功能—分子量小有害药物,病毒进入,胎儿致畸甚至死亡

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需在胎盘部位先形成病灶,破坏绒毛结构后进入胎体

母血免疫抗体(IgG)能通过胎盘使胎儿在生后短时间内获得被动免疫力

5)合成功能(激素HCGHPLEP和酶类细胞因子生长因子)

第五章妊娠诊断

一名解

1胎姿势:

胎儿在子宫内的姿势。

2胎产式:

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包括纵产式(99.75%)、横产式(0.25%)、斜产式。

3胎先露:

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

包括头先露、臀先露、肩先露。

4胎方位:

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枕先露以枕骨、面先露以颏骨、臀先露以骶骨、肩先露以肩胛骨为指示点。

根据指示点与母体骨盆左、右、前、后、横的关系有不同的胎位

第一节早期妊娠的诊断

1、病史、症状

⏹停经:

(最早、最重要的症状)

⏹早孕反应:

6-12周,与HCG↑、胃酸分泌↓、

胃排空时间↑相关

⏹尿频:

(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所致)

⏹乳房的变化:

乳头、乳晕着色加深、

乳晕周围蒙氏结节

⏹妇科检查:

阴道壁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宫颈变软,峡部极软,黑加征(停经6~8时,双合检察子宫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之间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宫体增大变软

第二节中、晚期妊娠的诊断

一、症状:

早孕经过,腹部增大,感觉胎动

二、体征

⏹子宫增大:

手、尺测宫高粗判孕周

⏹胎动:

妊娠18-20周(自觉、视、触)

⏹胎体

⏹胎心:

120-160次/分钟

三、辅助检查:

超声、胎儿心电图

第六章产前保健

1围生期的定义和分法

–我国现阶段采用的是围生期是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1周

2首次产前检查包括询问病史,进行各系统的全身检查、产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

–推算预产期(expecteddateofconfinement,EDC)

–产科检查包括腹部检查、产道检查和肛门指诊

3、评估胎儿健康技术

胎心率基线

摆动幅度和摆动频率

胎心率一过性变化

加速

减速:

早期,晚期,变异减速

无应激实验

反映胎儿情况的实验,正常20分钟至少有3次以上胎动伴胎心率加速>15bpm,持续时间>15秒,为反应型

缩宫素激惹实验

检测子宫胎盘功能,正常为20分钟内宫缩时,没有晚期减速和显著的变异减速,是阴性

胎儿生物物理监测

评分法

4、胎儿成熟度检查

•胎龄

•BPH>8.5cm

•胎儿体重=宫高cm×腹围cm+200g

•卵磷脂/鞘磷脂比值,磷脂酰甘油

•泡沫试验或震荡试验

5、妊娠药物危险性分级:

•FDA的5个级别,在妊娠前12周,以不用C、D、X级药物为好

6、孕期常见症状

•便秘,痔疮,恶心,呕吐,胃灼热,腰背痛,静脉曲张

第七章正常分娩

1、正常分娩定义与分类

•定义:

妊娠满28周(196天)及以上,胎儿及其附属物从临产开始到全部从母体娩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分类

–早产:

28~36周末

–足月产:

37周~41周末

–过期产:

满42周及以上

2、决定分娩的因素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产道:

胎儿娩出的通道

•胎儿:

胎儿大小、胎位及有无畸形

•精神心理因素:

分娩是持续而强烈的应激

产力

•产力:

将胎儿及其附属物从宫腔内逼出的力量

•子宫收缩力:

临产后的主要产力,贯穿于分娩全过程,特点为:

节律性:

对称性:

极性:

缩复作用:

•腹壁肌及膈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重要辅助力量,第三产程可迫使已剥离的胎盘娩出

•肛提肌收缩力:

第二产程协助胎头内旋转、仰伸及娩出,第三产程协助胎盘娩出

产道

•产道是胎儿娩出的通道,分为

–骨产道(真骨盆)、软产道两部分

骨产道的大小、形态和分娩直接相关,分娩过程中几乎无变化,重要标志包括:

–骨盆入口平面

–中骨盆平面

–骨盆出口平面

–骨盆轴与骨盆倾斜度

•软产道是子宫下段、宫颈、阴道和盆底软组织构成的弯曲通道

3、胎头径线

•双顶径:

两侧顶骨隆突间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3cm

•枕额径:

鼻根上方至枕骨隆突间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约11.3cm

•枕下前囟径:

前囟中央至枕骨隆突下方相连处之间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约9.5cm

•枕颏径:

颏骨下方中央至后囟顶部间距离,妊娠足月时平均约12.5cm

4、分娩机制

•胎儿先露部随骨盆各平面的不同形态,被动进行的一连串适应性转动,以其最小径线通过产道的全过程

5、枕先露分娩机制

•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复位及外旋转胎儿娩出

6、先兆临产

•出现预示不久将临产的症状……假临产胎儿下降感见红

7、临产的诊断

•规律且逐渐增强的子宫收缩,持续30秒或以上,间歇5~6分钟

•同时伴进行性宫颈管消失,宫口扩张和胎先露部下降

8、总产程及产程分期

•总产程即分娩全过程。

•第一产程:

宫颈扩张期。

初产妇11~12小时,经产妇6~8小时。

•第二产程:

胎儿娩出期。

初产妇不超过2小时,经产妇不超过1小时。

•第三产程:

胎盘娩出期。

不超过30分钟。

9、第一产程临床表现

•规律宫缩:

产程开始时,出现伴有疼痛的子宫收缩,习称“阵痛”

•宫口扩张:

临产后规律宫缩的结果

•胎头下降程度:

决定能否经阴道分娩的重要观察项目

•胎膜破裂:

羊膜腔内压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前羊水囊胎膜自然破裂,多发生在宫口近开全时

10、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

•宫口扩张曲线(将第一产程分为潜伏期和活跃期):

–潜伏期:

出现规律宫缩至宫口扩张3cm。

平均8小时,最大时限16小时

–活跃期:

宫口扩张3cm~10cm。

需4小时,最大时限为8小时。

–活跃期又分为3期:

•加速期:

宫口扩张3cm至4cm,约需1小时30分钟;

•最大加速期:

宫口扩张4cm至9cm,约需2小时;

•减速期:

宫口扩张9cm至10cm,约需30分钟。

•胎头下降曲线:

–以胎头颅骨最低点与坐骨棘平面关系标明胎头下降程度

11、第二产程临床表现

•未破膜者人工破膜

•产妇有排便感,不自主地向下屏气

•胎头拨露

•胎头着冠

•胎头、肩和胎体相继娩出

12、脐带绕颈

•若脐带绕颈过紧或绕颈2周及以上,应快速松解脐带

13、第三产程临床表现

•胎盘剥离征象:

–宫体变硬呈球形,宫底升高达脐上

–阴道口外露的脐带自行延长

–阴道少量流血

–接产者用手掌尺侧在产妇耻骨联合上方轻压子宫下段时,宫体上升而外露的脐带不再回缩

•根据剥离开始部位及排出方式分两种:

–胎儿面娩出式:

多见,胎盘胎儿面先排出,随后见少量阴道流血。

母体面娩出式:

少见,胎盘母体面先排出,胎盘排出前先有较多量阴道流血。

14、新生儿阿普加评分

体征

0分

1分

2分

每分钟心率

呼吸

肌张力

喉反射

皮肤颜色

0

0

松弛

无反射

全身苍白

<100次

浅慢,不规则

四肢稍屈曲

有些动作

躯干红,四肢青紫

≥100次

四肢屈曲,活动好

咳嗽,恶心

全身粉红

以出生后一分钟内的心率、呼吸、肌张力、喉反射及皮肤颜色5项体征为依据,每项为0~2分。

8~10分属正常新生儿;4~7分为轻度窒息(青紫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苍白窒息),缺氧严重需紧急抢救。

对缺氧较严重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5分钟、10分钟时再次评分,直至连续两次评分均≥8分。

第九章妊娠时限异常

一名解

1、流产:

妊娠不足28周,胎儿体重不足1000g而终止者,称为流产。

妊娠12周前终止者,

称为早期流产,妊娠12周至不足28周终止者,称为晚期流产。

2、稽留流产:

又称过期流产。

指胚胎或胎儿已死亡滞留宫腔内未能及时自然排出者。

典型

表现为早孕反应消失,可无任何症状,子宫不增大反而缩小。

3、习惯性流产:

指连续自然流产3次级3次以上者。

4、过期妊娠:

平时月经规则,妊娠达到或超过42周(≥294日)尚未分娩者,称为过期妊娠。

三大题

1、流产的临床表现。

答:

主要为停经、阴道流血、腹痛

(1)早期流产:

绒毛蜕膜分离→血窦开放→出血,胎盘分离及血块引起宫缩→腹痛

(2)晚期流产:

阵发性子宫收缩→腹痛→胎儿娩出,阴道流血→胎盘娩出

2、临床诊断

(1)病史:

停经史早孕反应反复流产史阴道流血(量,持续时间,是否混有排出物)腹痛(部位,性质,程度)阴道排液

(2)查体:

贫血貌,生命体征消毒条件下妇科检查,疑为先兆流产,动作应轻柔宫颈口是否扩张,有无堵塞物,子宫大小,有无压痛。

(3)B超检查:

根据妊娠囊的形态和有无胎心搏动,确定胚胎或胎儿是否存活。

(4)妊娠试验:

48消失血hCG增长速度小于66%,提示妊娠预后不良。

3、自然流产的处理原则

答:

根据自然流产的不同类型进行相应处理。

1)先兆流产

①卧床休息,禁性生活,必要时给予对胎儿危害小的镇静剂,使其情绪安定,增强信心

②黄体功能不足可肌注黄体酮,口服维生素E

③甲减可口服小剂量甲状腺片

④治疗2周,若阴道流血停止,B超示胚胎存活,可继续妊娠

⑤若临床症状加重,B超发现胚胎发育不良,HCG持续不升或下降,应终止妊娠。

2)难免流产

①一旦确诊,尽早使胚胎及胎盘组织完全排出

②早期流产及时行刮宫术

③晚期流产,子宫较大,出血多,可用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

3)不全流产

①尽快行刮宫术或钳刮术

②阴道大量流血伴休克,同时输血输液,并抗生素预防感染

1)完全流产

流产症状消失,B超检查证实宫腔内无残留物,若无感染征象,不需特别处理

2)稽留流产:

处理比较困难。

胎盘组织机化,与子宫壁粘连,刮宫困难;凝血功能遗产,DIC,严重出血。

①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并做输血准备。

②凝血功能正常<12周刮宫术;>12周引产术

③凝血功能异常先治疗

3)习惯性流产

①查原因

②黄体酮治疗

③宫颈内口环扎术

4)流产合并感染:

积极控制感染

①流血少,先抗炎治疗,再刮宫。

②流血多,抗炎输血同时,卵圆钳将宫腔内残留组织夹出。

不可全面刮宫,以免炎症扩散,术后继续抗炎治疗。

4、判断胎盘功能*

1、胎动计数:

对妊娠超过40周的孕妇尤为重要。

胎动计数>30次/12h为正常,<10次/12h或逐日下降超过50%,应视为胎盘功能减退,提示胎儿宫内缺氧;

2、胎儿电子监护仪检测:

无应激实验NST每周两次,若NST无反应需做缩宫素激惹试验OCT,若多次反复出现胎心晚期减速提示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明显缺氧。

NST需结合B超检查估计胎儿安危;

3、B超:

观察胎动、胎儿肌张力、胎儿呼吸运动及羊水量。

羊水暗区<3cm提示胎盘功能减退,<2cm提示胎儿宫内明显缺氧。

脐血流仪检查胎儿脐动脉血流S/D比值,协助判断胎盘功能与胎儿安危;

4、尿雌激素与肌酐(E/C)比值:

单次E/C比值<10提示胎盘功能减退;

5、羊膜镜检查:

观察羊水颜色,若膜已破,可直接观察流出的羊水有无感染。

5、终止妊娠的指征。

(2)宫颈条件成熟;

(3)胎儿体重≥4000g或胎儿生长受限;

(4)12小时内胎动<10次/分或NST为无反应型,OCT阳性或可疑;

(5)尿E/C比值持续低值;

(6)羊水过少(羊水暗区<3cm)和(或)羊水粪染;

(7)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或子痫。

第十章妊娠特有疾病

大题

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1)妊娠期高血压

(2)子痫前期

(3)子痫

(4)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

(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

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原则。

答:

治疗目的和原则:

争取母体完全恢复健康,胎儿生后存活,采取对母儿影响最小的方式

终止妊娠。

妊娠期高血压:

休息;镇静;密切监护母儿状态;间断吸氧;饮食

子痫前期:

休息;镇静;解痉;降压;合理扩容;必要时利尿;密切监测母胎状态;

适时终止妊娠

子痫:

控制抽搐;纠正缺氧和酸中毒;控制血压;抽搐控制后终止妊娠;加强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子痫前期硫酸镁解痉用药前及用药中应注意的事项。

①膝反射必须存在

②呼吸每分钟不少于16次,

③尿量每小时不少于25ml,≥600ml/24h。

④治疗时须备钙剂作为解毒剂。

10%葡萄糖酸钙10ml静脉注射

⑤肾功不全时应减量或停用;有条件时监测血镁浓度;产后24-48小时停药。

4、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指征

①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h无明显好转

②子痫前期患者孕周超过34周

③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者

④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未成熟者,用地塞米松促肺成熟后

⑤子痫控制后2小时的孕妇

第十一章异位妊娠

一名解

1、异位妊娠:

习称宫外孕。

指受精卵在子宫体腔意外着床称为异位妊娠。

是妇产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包括输卵管妊娠、卵巢妊娠、腹腔妊娠、阔韧带妊娠、宫颈妊娠。

三大题

1、输卵管妊娠的临床表现。

2、输卵管妊娠诊断

(1)症状:

停经、腹痛、阴道出血、晕厥与休克、腹部包块。

(2)体征:

(3)一般情况:

血压、脉搏

(4)腹部检查:

下腹有压痛、反跳痛、腹肌稍紧张、移动性浊音.

①胀痛—胚胎在输卵管生长

②撕裂样疼痛----输卵管妊娠破裂

③肛门坠胀痛----血液聚积在子宫直肠陷凹

④全腹疼痛----血液流向全腹

⑤肩部放射痛----血液刺激膈肌

妇科检查:

后穹窿饱满、触痛;宫颈举摆痛;子宫稍大而软;附件区包块。

(5)辅助检查:

1尿、血β-HCG测定:

诊断早期异位妊娠

2超声诊断:

诊断早期异位妊娠

3阴道后穹窿穿刺:

疑有腹腔出血时是一种简单而可靠的诊断

4腹腔镜检查:

目前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

5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3、异位妊娠治疗

答:

包括期待疗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十二章妊娠晚期出血、十五章胎儿发育异常及死胎

一名解

1、胎盘早剥:

妊娠20周以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盘在胎儿娩出前部分或全部从子宫壁剥离,称为胎盘早剥。

2、前置胎盘:

妊娠28周后,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甚至胎盘下缘达到或覆盖子宫内口,其位置低于胎心路部,称为前置胎盘。

3、胎儿生长受限:

胎儿受各种不利因素影响,未能达到其潜在所应有的生长速率。

表现为足月胎儿出生体重<2500g,或胎儿体重低于同孕龄平均体重的两个标准差,或低于同孕龄正常体重的第10百分位数。

三大题

1胎盘早剥临床分度

一度:

胎盘剥离面积小,腹痛轻微,腹部检查见子宫软,胎心率正常

二度:

胎盘剥离面积为胎盘面积的1\3左右。

主要症状为:

突然发生持续性腹痛,腰酸及腰背痛,贫血程度与阴道流血量不符,腹部检查见子宫大于妊娠周数,胎盘附着处压痛明显,宫缩有间歇,胎儿存活。

三度:

胎盘剥离面积为胎盘面积的1\2,休克症状与阴道流血量成正比,腹部检查见子宫硬如板状,宫缩间歇不能松弛,胎心消失。

2前置胎盘临床表现:

妊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