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11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38.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土壤肥料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docx

《土壤肥料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docx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2015

土壤:

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成土母质:

地表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所产生的疏松物质

肥料:

直接或间接供给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功能物质

化肥:

用物理或化学工业方法制成,标明养分主要为无机盐形式的肥料

土壤肥力:

具有供应与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自然肥力:

土壤在五大成土因素(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人为肥力:

土壤在耕、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作用下发育而来的肥力

有效肥力:

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映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肥力。

潜在肥力:

受环境条件和科技水平限制暂不能被植物利用的那部分肥力

土壤矿物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无机物的总和

土壤原生矿物:

在风化过程中化学结构和成分未改变的矿物

土壤次生矿物:

由原生矿物在风化或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分解、破坏而形成的矿物

土壤粒级:

根据土粒直径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

土壤有机质:

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

土壤生产力:

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矿质化过程:

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及其酶的作用下,分解成简单的无机化合物并释放出矿质营养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

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形成新的、较稳定的有机化合物,使有机质及其养分保蓄起来的过程

土壤孔隙性(孔性):

土壤孔隙度、大小孔隙搭配比例及其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土壤容重:

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的干质量。

单位为:

g/cm3

热容量:

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耕性:

指土壤在耕作时反映出来的一系列物理性和机械性的总称

土壤宜耕期:

保持适宜耕作的土壤含水量的时间

土壤质地:

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大类

土壤水:

存在于土壤的表面和土粒间空隙的一种稀薄的溶液

吸湿水(紧束缚水):

干土从空气中吸着水汽所保持的水,属于无效水分

膜状水(薄膜水):

指由土壤颗粒表面吸附所保持的水层

毛管水:

靠土壤中毛管孔隙所产生的毛管引力所保持的水分

重力水:

是指土壤中充滞于充气孔隙中的水分

土壤水势:

土壤水分在各种力作用下自由能的降低。

包括若干分势:

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的土壤含水量

凋萎系数(萎蔫含水量):

指植物因缺水凋萎并不能复原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有效含水量:

能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土壤水的含量(土壤有效水的最大含量为田间持水量和土壤萎蔫系数之间的差值)

土壤胶体:

土壤中颗粒直径大小在1-100nm之间的土壤固体颗粒

永久负电荷:

土壤中矿质胶体(2:

1型的)发生同晶异质替代,从而产生的电荷

可变电荷:

数量、性质都随介质pH改变而改变的一类电荷

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胶体吸附的阳离子与溶液中的另一种阳离子进行交换的过程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单位重量的土壤所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数量的总和。

  

土壤盐基饱和度:

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反映了土壤中致酸离子的含量,即土壤pH的高低。

是土壤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土壤潜性酸:

由土壤胶体上吸附的H+和Al3+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活性酸:

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离子所引起的酸度 

土壤缓冲性:

土壤抗衡酸、碱物质,减缓pH变化的能力

植物营养:

植物体从外界环境中吸取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用以维持其生命活动的过程

营养元素:

植物用于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完成生命周期所需的化学元素

植物营养诊断:

以植物形态、生理、生化等指标作为根据,判断植物的营养状况

必需营养元素:

对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缺乏该元素后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的元素(17)

有益元素:

不是必需元素,但对植物生长具有促进或刺激作用的一类矿质元素的总称(Si是水稻必需的元素,Co是豆科作物共生固氮时必需的元素,Na是甜菜必需的元素等,Se对其它作物有毒,而对黄芪有益)

大量营养元素:

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的必需营养元素

微量营养元素:

植物体内占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下的必需营养元素

最小养分:

环境中相对于作物需求而言最缺少的养分

生理碱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碱的肥料

生理酸性肥料:

施入土壤后,由于植物选择性吸收导致土壤变酸的肥料

截获:

是指根直接从所接触的土壤中获取养分而不经过运输

质流:

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系吸水造成根表土壤与土体之间出现明显的水势差,土壤水分由土体向根表流动,土壤溶液中的养分随着水流向根表迁移(植物蒸腾作用、养分迁移的距离长)

扩散:

是指由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离子的吸收,导致根表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形成土体-根表之间的浓度梯度,使养分离子从浓度高的土体向浓度低的根表迁移的过程(有速度慢、距离短的特点)

营养失调:

作物体内的某些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导致体内代谢紊乱和出现生理障碍的现象

根际:

受植物根吸收与分泌作用共同影响的土壤微域范围。

是植物与土壤相互作用的场所

养分归还学说:

为恢复地力和提高作物单产,通过施肥把作物从土壤中摄取并随收获物而移走的那些养分应归还给土壤的论点

最小养分律:

植物的产量或生长量受环境中最缺少养分的制约,并随之增减而增减。

养分临界值:

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的范围下限

作物营养临界期:

作物对养分供应不足或过多最为敏感的时期

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

某种养分能发挥其最大增效能的时期

养分胁迫:

土壤中养分供应不足或过量而产生限制植物生长的现象

离子拮抗作用:

介质中某种离子的存在能抑制植物对另—种离子吸收或运转的作用

协同作用:

一种养分离子促进另一种或多种养分离子吸收的现象

交互作用:

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养元素的结合生理效应大于它们各自生理效应之和的现象

被动吸收:

养分离子移入植物根内是沿电化学势梯度扩散和道南平衡的结果。

它不需直接供应生物代谢能量

主动吸收:

溶质分子或离子有选择性地逆浓度差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进入细胞质膜的过程

激发效应:

施入氮肥使土壤氮矿化作用增强的现象

复合肥料:

同时含有N、P、K肥料三要素中的两种或三种营养元素的化学肥料

过磷酸钙的异成分溶解:

过磷酸钙在溶解过程中,溶液中的Ca/P比不断变化的现象

基肥:

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施用的肥料

追肥:

植物生长期间为调节植物营养而施用的肥料

种肥:

播种和定植时施于种子附近或与种子同播或用来进行种子处理的肥料

根外追肥:

将肥料配成一定浓度的营养液借助雾器械喷洒于作物地上部的一种施肥方法

灰分元素:

样品经高温灼烧后剩下的不能再氧化的残渣(灰分)中所含的元素。

缓效钾(非交换性钾):

被2:

1型层状黏土矿物所固定的钾离子以及黑云母和部分水云母中的钾。

反映土壤钾潜力的主要指标。

速效钾:

通常指土壤中水溶性钾与交换性钾的总和。

硝化作用:

土壤中的铵在通气良好的条件下转化为硝酸根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

土壤中的硝酸根在通气不良时转化为气态氮损失的过程

枸溶性磷肥:

养分标明量主要属弱酸溶性磷的磷肥

 1.土壤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相组成的,固相约占土壤总体积的________,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2.土壤矿物质来自________,其矿物组成按其成因可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3.土粒根据其大小和性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级,其中________、________主要是由原生矿物组成。

  4.土壤胶体是按其成分和来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5.土壤热量主要来源是________,同一地区的不同土壤,土壤温度差异较大除了与土壤热量平衡有关外,还与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等热特性有关。

1.高等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________种,按其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可分为________元素、________元素及________元素。

通常把________称为肥料的三要素。

  2.所谓C/N转折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在施用新鲜的作物秸杆时,因分解前的C/N大于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而影响作物的生长。

  3.土壤钾按其活动性可分为四组,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通常将________称为速效钾。

  4.与单元肥料相比,复合肥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其主要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

  5.玉米缺锌易发生________病,苹果缺锌易发生________病。

  1.土壤孔性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

土壤孔性的数量一般用________表示,一般是通过土壤________和________来计算。

  2.根据结构体的大小、外形以及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常见的结构体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以________结构最为理想。

  3.土壤耕性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耕性的内容一般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________,一是________。

这两个过程的进行均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等因素的影响。

1.肥料发展的趋势主要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根际pH的改变主要是由根吸收________不平衡引起的。

根际养分的丰缺状况则取决于根吸收________能力与吸收________能力的相对强弱。

  3.在0<边际产量<价比的情况下,继续增施肥料将会导致作物产量________,经济效益________。

  4.养分离子间的交互作用可分为两种类型,即:

________、________。

  5.微量元素肥料的施用方法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类,其中的________方法,具有用量少和见效快的特点,因而被认为是微量元素肥料最经济有效的施用方法。

  6.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法和________法两类。

在其它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用这两类方法测定的利用率存在差异,导致该差异的原因目前认为主要是________。

  7.按溶解性能,化学磷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类。

  1.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2.土壤胶体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因而可对土壤中的阳离子产生________吸附,其特点是________和________。

  3.土壤酸性主要与土壤胶体吸附的致酸离子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根据致酸离子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可以将土壤酸度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4.土壤导热率的变化主要受________及________的影响。

湿土比干土导热________(快、慢),低湿度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成________(正、反)关系。

  5.土粒或团聚体之间以及团聚体内部的空隙叫________,通常将其分为三级,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施用高C/N比有机肥料(如秸杆直接还田)时,在分解前期往往会发生________现象,微生物与作物争夺土壤中原有的________,从而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是________。

  2.施肥包括基肥、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四个基本环节。

  3.根外追肥时,养分主要通过________及________进入叶片。

双子叶植物根外追肥效果一般好于单子叶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1分)。

  4.化学氮肥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长效氮肥等几种类型,其中尿素属于________,是目前世界上含氮量最高的________。

  5.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

在一定范围内随土壤pH升高,________的有效性下降,而________的有效性提高。

  6.复合肥料的主要缺陷在于:

________和________。

1.腐殖质是高分子含氮化合物,其主体是________与金属离子的结合的盐类,其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等。

  2.阳离子交换量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3.土壤耕性的好坏,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方面来判断,它与土壤________性质密切相关。

  4.假设某土壤只有K、Ca、Mg、H、Al五种阳离子,其含量均为5cmol/kg,则此土壤的CEC为________,盐基饱和度为________,Ca离子的饱和度为________。

  5.某地耕层土壤含水量为21%(重量%),土壤容重为1.33g/kg,土壤总孔隙度为________,则土壤的含水量(容积%)为________,土壤固相:

液相:

气相为________。

(土壤比重为2.65)

  6.某土壤CEC为12cmol/kg,盐基饱和度为60%,则每亩耕层土壤潜性酸的总量为________厘摩尔,需要用________公斤CaO来中和酸性(每亩耕层土重15万斤)。

1.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作物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时,缺素症状最早出现的部位与该元素在作物体内的________有关。

作物缺铁时,症状一般最早出现于________,主要表现为________。

  3.土壤中难溶性磷化合物在酸性土壤中以________为主,而碱性土壤中以________为主。

  4.磷矿粉在___酸性_____土壤上施用效果好。

  5.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由于缺__B______所引起的。

  6.土壤养分由根外移至根表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其中作物通过________所获得的养分是很少的。

不同养分向根表移动的方式可能不同,一般情况下,土壤中的Ca、Mg以________移动为主,而P、K则以________为主。

  7.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效性与土壤条件关系密切。

在一定范围内,当土壤pH升高时,________元素的有效性提高;有机质含量过高,可能会诱发作物缺________;施磷过量则可导致缺________。

  8.目前商品钾肥的主要品种是________,其制造方法有___溶解结晶_____及_____浮选法___两种。

1.土壤有机质中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大致可将其分为二大类:

一是________,主要是动植物和微生物体内的有机化合物成分,约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________;二是________,在矿质土壤中占有机质总量的________。

  2.整个土壤胶体分散系可分为_____胶核___、_____双电层___、____胶团间溶液____三大部分,其中胶核的成分由_腐殖质_______、_____无定型的二氧化硅___、___蛋白质分子_____等的分子团组成。

  5.一亩(即667m2)土地耕层厚度0.2m,容重为1.15t/m3,则它的耕层土总重量为________吨,现有土壤含水量为5%,要求灌水后达25%,则每亩灌水定额为________吨。

  1.硝态氮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磷、钾向根表迁移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

  2.对大多数作物来讲,氮、磷、钾营养最大效率期在________生育阶段。

  3.容易发生植物缺铁的土壤是_碱性土壤_______。

  4.根系吸收________、________不平衡可引起根际pH的改变,当根系吸收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时,根际pH________,而阴离子的吸收量大于阳离子吸收量时,根际pH就________。

  5.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较大,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________的有效性相应降低,而________的有效性则提高。

土壤还原性增强,则________的有效性提高。

  6.测定土壤有效性氮含量常用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

中性、石灰性土壤速效磷测定的提取剂是________。

  7.高等植物的必需营养元素包括________种,其中________为大量元素。

8.复合肥料的优点主要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1.N素主要促进________器官及部位的生长,而对________器官及部位作用很小,甚至无效,这一规律是确定N肥施用时期的重要依据。

  2.按土壤条件及作物需求把下列肥料填入表格,每一空格只能填一种肥料(肥料品种为:

碳铵、硫铵、硫酸钙、尿素)。

    土壤   作物  肥料品种

    盐碱土 马铃薯  ______

    棉花  ______

    酸性土  甜菜  ______

    水稻  ______

  3.土壤中的NO3--N主要存在于________中,而NH4+-N则有三种存在方式,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谓的土壤速效氮是指________。

  4.“早发型”土壤,一般作物生长前期土壤供N________较大,而供N________较小,N肥施用上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5.基肥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因此,常用________肥料作基肥。

  6.测定旱地土壤水解性氮时,需加入一定量的硫酸亚铁,其作用是________,土壤中的速效钾一般采用________提取。

1.常用化学氮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一般情况下,酸性土壤较易缺________等元素,而石灰性土壤则易缺________等元素,在有机质含量较多或一次性大量施用有机肥的土壤易诱发缺________等元素。

  3.碳酸氢铵是一种化学性质碱性、极易分解挥发的肥料,施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1分)。

 1.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进入土壤中的有机质以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状态存在。

  3.水分特征曲线表达了土壤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关系。

  4.盐基饱和度的计算应知道土壤的__________和土壤的__________含量。

  6.当土壤有机质中C/N小于__________时,才有细菌利用多余的NH3供硝化过程的进行或供植物直接利用。

  7.一般水稻适宜在__________氧化还原的条件下生长。

  8.补偿离子和决定电位离子组成__________。

  13.植物缺乏微量元素的诊断方法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

  14.导致根际pH发生改变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当__________时,根际pH下降。

 

1.土壤水分类型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是反映土壤氧化或还原程度的重要指标,称为__________。

  10.土壤中铵离子的存在方式有:

水溶性铵离子、_______及_______。

 

 1.土壤的本质特性和基本特性是具有()

    A.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

    C.土壤肥力D.土壤胶体

  2.当土壤含水量较低时,导热率与土壤容重的关系是()

    A.成正比B.成反比

    C.无关D.不确定

  3.不同质地的土壤田间持水量不同,田间持水量最大的土壤是()

    A.砂土B.壤土

    C.粘土D.不能确定

  4.土壤比重(密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下列因素中的()

    A.土壤质地B.土壤矿物组成

    C.土壤容重D.孔隙状况

  5.下列几种土壤中最不理想的一种是()

    A.上为砂土(20cm),下为粘土(60cm)B.粘质土壤(地下水位高)

    C.粘质土壤(地下水位低)D.壤土

  1.在稻、麦轮作时,磷肥的最佳施用时间是()

    A.麦生长前期B.麦生长后期

    C.稻生长前期D.稻生长后期

  2.肥料混合的最基本原则是()

    A.避免混合后理化性质恶化B.保证各种养分齐备

    C.混合要均匀D.降低成本

  3.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很可能是因为缺乏()

    A.铁B.硼

    C.磷D.钾

  4.市场上的“红色钾肥”是()

    A.硫酸钾B.碳酸钾

    C.磷酸二氢钾D.氯化钾

  5.粪尿类有机肥料一般含()较多,同时也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

    A.氮、钾B.磷、钾

    C.氮、磷D.钙、镁

1.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是()

    A.先分解,后合成

    B.先合成,后分解

    C.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

    D.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

  2.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

    A.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

    B.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

    C.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

    D.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3.不同质地的土壤,其对酸碱缓冲性次序是()

    A.粘土〉壤土〉砂土B.砂土〉壤土〉粘土

    C.壤土〉粘土〉砂土D.壤土〉砂土〉粘土

  4.在高雨量条件下形成的土壤一般比在低雨量条件下形成的土壤pH值()

    A.高B.低

    C.相同D.不确定

  5.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