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019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 金属与金属材料单元练习题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6.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金属回收利用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

C.喷漆可以防止铁制品生锈

D.铜做导线利用了其良好的导电性

7.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越多越好

B.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废旧电池深埋处理,以消除污染

D.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要进行尾气处理

8.光亮的铁钉在下列几种情况中,最容易生锈的是(  )

A.

B.

C.

D.

9.炼铁高炉中发生了下列反应:

①高温下一氧化碳将铁矿石还原为铁 ②高温煅烧石灰石 ③灼热的焦炭和二氧化碳反应 ④焦炭充分燃烧。

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④

10.为验证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则甲、乙、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的是(  )

A.甲>

乙>

B.乙>

甲>

C.甲>

丙>

D.丙>

11.以下是四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不同的圆圈代表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置换反应的是(  )

12.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很大——切割玻璃

B.氧气具有助燃性——用于炼钢

C.氢气具有可燃性——做燃料

D.铜具有导热性——做电线

13.金属R与CuCl2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CuCl2===RCl2+Cu,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B.金属R可能是铝

C.金属R活动性比Cu强

D.该反应前后R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

14.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木柴燃烧时,架空木柴

B.油锅着火时,用水灭火

C.用铅笔笔芯可打开生锈的锁头

D.用过的菜刀要涂食用油防锈

15.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是FeCl3溶液。

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

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

C.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

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

二、填空题

16.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关注物质变化过程,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很有必要。

某化学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

A探究燃烧的条件

B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是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写出防止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现有M、N、X、Y四种金属,将它们分别投入盐酸中,只有X、Y发生反应并产生气泡;

将Y投入X的化合物溶液中,有金属X析出;

将M投入N的化合物溶液中无任何变化。

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1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中,金属X是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实验开放周”期间,小海为大家演示了一个实验。

如下图所示,用两块金属互相刻画,在A金属的表面出现了较深的刻痕,通过小海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金属B的硬度比金属A的硬度______(填“大”或“小”);

紧接着,小海又把A金属放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观察到在A的表面有B析出,由此你能得出A比B的金属活动性______(填“强”或“弱”)。

20.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请用“>”“=”“<”“≥”“≤”填空:

(1)熔点:

硬铝________铝;

(2)含碳量:

生铁________钢;

(3)质子数:

氧原子________氧离子;

(4)amL酒精中加入bmL水,混合后的体积为cmL,则a+b________c;

(5)xg镁与yg氧气充分反应,得到zg氧化镁,则x+y________z。

21.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实验室收集到一桶含有硫酸亚铁、硫酸铜的废液,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2)步骤②中,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写出下列金属元素的元素符号:

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为________;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为________;

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为________;

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为________;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为________。

23.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的利用比铜、铁晚是因为金属大规模开发和利用的先后顺序与________(填字母)有关。

A.金属的活动性

B.金属的导电性

C.金属在底壳中的含量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学新材料的应用,使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如图是不同年代常用的水管。

①图示所有水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②每年全世界钢铁的产量很高,但钢铁的锈蚀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____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提出一种防止铁制品锈蚀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却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4)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性”为与FeCl3溶液反应,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①Cu+2FeCl3===2FeCl2+CuCl2;

②Fe+2FeCl3===3X。

则②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

24.姜蒙蒙同学在学习“金属材料”一课后,在家里搜集了一些金属材料,其中有①铁片、生铁片 ②黄铜片、纯铜片 ③纯铝片、铝合金片等。

(1)她将上述三组金属每组内两两相互刻划:

①她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从该现象中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经查阅资料,她还获得了一下信息:

①分析表格中有关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说出上表中武德合金的一种重要的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对探究活动结果加以分析,姜蒙蒙发现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在许多方面合金的性能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要________(填“好”或“差”),因此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________(填“纯金属”或“合金”)。

三、实验与探究

25.小金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甲、乙对比实验,探究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的影响(固定装置略)。

(1)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图示装置还应采取的改进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全反应后,两组的生成物均为黑色粉末(纯净物),分别用两组生成物进行以下实验:

①甲组的黑色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金查阅资料后发现Fe3O4在常温下不与稀盐酸、CuSO4溶液反应,故猜想乙组的生成物为Fe3O4。

他又发现m2恰好为________g,这可成为支持上述猜想的新证据。

(3)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________(填写化学性质)。

26.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

设计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实验。

(1)上述实验中,有气泡生成的是________(填写装置序号)。

(2)试管F中出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能否证明镁、锌、铁、铜、银五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__________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国古代“湿法炼铜”就是利用了试管D中的反应原理,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四、计算题

27.欲测定Cu—Zn合金及Cu—Ag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实验室只提供一瓶未标明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和必要的仪器。

(1)你认为能测出铜的质量分数的是__________合金。

(2)取该合金的粉末26g加入该硫酸充分反应,所加稀硫酸与生成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①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__g。

②请计算该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大力发展新资源,应该合理使用化石燃料。

故选C。

2.【答案】C

【解析】A项,炼铁的过程是利用还原剂把氧化铁中的铁元素还原成铁单质,故选项错误;

B项,钢的主要成分是铁,还含有碳等物质,不是纯净的铁,故选项错误;

C项,生铁是含少量碳的铁合金,故选项正确;

D项,铁制品属于可回收物品,故选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根据镁、铜分别与氧气反应的质量比可知,等质量的镁消耗氧气质量多、生成的氧化物质量大,因此B说法正确。

根据图像可知,此图反映的是氧化物随金属质量变化的关系图,氧化物质量的多少与金属的质量、参加反应氧气的质量有关,与密度、是否充分加热无关,更非实验误差造成。

选B。

4.【答案】B

【解析】镍钛合金具有形状记忆功能,天线能够自展,说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合金具有金属特性,说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而从提供的信息中看不出镍钛合金具有极低的熔点,事实上,镍钛合金的熔点也不是极低。

故选B。

5.【答案】C

【解析】观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在该反应中,反应物二氧化硅失氧,发生还原反应,碳得氧,发生氧化反应;

还可知这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故选C。

6.【答案】A

【解析】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故选A。

7.【答案】D

【解析】A项,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要遵循节约原则;

B项,实验后的废液要倒入指定容器;

C项,废旧电池深埋处理,会污染土壤;

D项,实验室模拟工业炼铁要进行尾气处理。

故选D。

8.【答案】A

【解析】钢铁的锈蚀是由于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同时接触,发生化学变化的结果,而环境的温度、湿度、溶液的酸碱性都会加速钢铁的锈蚀。

9.【答案】C

【解析】化合反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变化。

其特征是“多变一”。

①的生成物中有铁和二氧化碳两种,不符合条件;

②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分解反应;

③生成一氧化碳,是化合反应;

④生成二氧化碳,是化合反应。

10.【答案】C

【解析】把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乙表面无明显变化,说明乙的活动性最弱;

把甲放入丙的硝酸盐溶液中,甲的表面有丙析出,说明活动性甲>

丙。

11.【答案】B

【解析】置换反应是单质与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化学变化。

观察图示,可知A是分解反应;

B是置换反应;

C是化合反应;

D是复分解反应。

12.【答案】D

【解析】A项,金刚石的硬度大,常做钻头,用于切割玻璃,正确;

B项,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于炼钢,正确;

C项,氢气具有可燃性,可做燃料,正确;

D项,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电线,错误。

13.【答案】B

【解析】A项,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观察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可判断出这就是置换反应。

B项,观察R的化合物的化学式RCl2可知,R显+2价,而铝在化合物中显+3价,所以R不可能是铝。

C项,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排在前边的金属能把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R与CuCl2能发生反应,说明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R>

Cu。

D项,反应前R以单质的形式存在,显0价,反应后R以RCl2的形式存在,R显+2价,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14.【答案】B

【解析】A项,木柴燃烧时,架空木柴,能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B项,油锅着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且水油不互溶,倒入水后,油会因密度小而溅出油花;

C项,用铅笔笔芯可打开生锈的锁头,笔芯的主要成分是石墨,有润滑作用;

D项,用过的菜刀要涂食用油防锈,可以隔绝空气,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

由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故还有铁和生成的CuCl2的反应,即③Fe+CuCl2===FeCl2+Cu。

由于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

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

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C、D错;

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A错;

而CuCl2可能被铁完全置换,也可能有剩余,故选B。

16.【答案】

(1)可燃物是否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可燃物是否达到燃烧所需的温度 4P+5O2

2P2O5

(2)探究铁钉在隔绝空气(氧气)的条件下是否生锈

(3)铁制品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 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覆盖油漆或在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等

【解析】

(1)实验A是探究磷的燃烧条件,利用对比实验的方式,通过控制是否与氧接触和控制温度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2)实验B是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也是利用对比实验,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隔绝氧气,探究铁钉在隔绝空气(氧气)的条件下是否生锈。

(3)铁制品生锈的条件是同时与空气和水直接接触,所以在铁制品表面涂油、覆盖油漆或在表面镀一层抗腐蚀的金属等,都可以取得防锈的作用。

17.【答案】Y>X>N>M

【解析】由于X、Y由盐酸反应产生气泡,所以X、Y排在H前面,又由于Y可置换出X,所以Y排在X的前面,将M投入N的化合物溶液中无任何变化,说明N排在M前面。

因此本题答案为Y>X>N>M。

18.【答案】

(1)铁 Fe+CuSO4===Cu+FeSO4 

(2)除去铜中混有的铁

(1)在不引入新杂质的前提下,要想回收金属铜,需要加入的过量金属铁,发生的反应是Fe+CuSO4===Cu+FeSO4。

(2)由于加入的铁是过量的,所以得到的金属混合物中有铜和铁,加入过量稀硫酸的目的是除去这些铁。

19.【答案】大 强

【解析】用两块金属互相刻画,A金属的表面有较深的刻痕说明金属A较软,B较硬;

而将A放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A的表面有B析出,说明A的活动性比B的活动性强。

20.【答案】

(1)<

 

(2)>

 (3)= (4)>

 (5)≥

(1)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纯金属的熔点,所以硬铝<

铝;

(2)生铁和钢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生铁>

钢;

(3)原子得失电子变为离子,变化的只是最外层电子数,氧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变为阳离子,质子数不变,所以氧原子=氧离子;

(4)分子之间有间隔,所以酒精与水混合后,体积会小于原二者体积之和,所以a+b>

c;

(5)当xg镁与yg氧气恰好完全反应时,x+y=z;

xg镁与yg氧气不能恰好反应时,即有一种反应物有剩余,x+y>

z。

21.【答案】

22.【答案】Ag Al Mg Hg Ag

【解析】热水瓶内胆上镀的金属是银,符号Ag;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是铝,符号Al;

闪光灯中使用的金属是镁,符号Mg;

水银温度计里的金属是汞,符号Hg;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是银,符号Ag。

23.【答案】

(1)A 

(2)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①Fe、Zn ②氧气(或空气)和水 6HCl+Fe2O3===2FeCl3+3H2O 在铁制品表面涂漆 ③3Fe+2O2

Fe3O4

(4)FeCl2

(1)地壳里含量最高的是金属铝,但铝开发利用的时间在铜和铁之后,说明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先后顺序与地壳里金属含量无关,与金属的导电性也无关。

金属大规模开发利用主要和金属的活动性有关,活动性弱的金属容易以单质形式存在,易被开发和利用;

活动性强的金属一般以化合物形式存在,有的还比较难冶炼。

(2)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原因是铝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3)①在水管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有Fe、Zn;

②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氧气(或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上常用稀盐酸来除铁锈(Fe2O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6HCl+Fe2O3===2FeCl3+3H2O;

由铁生锈的条件可知防止铁生锈的措施有:

在铁制品表面涂漆,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干燥等;

③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了四氧化三铁,反应的方程式是3Fe+2O2===Fe3O4。

(4)在Fe+2FeCl3===3X的左边有铁原子3个,氯原子6个,由于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则每个X中含有一个铁原子和2个氯原子,所以化学式是FeCl2。

24.【答案】

(1)①比较纯金属和合金的硬度 ②纯金属有划痕 合金的硬度比他们的纯金属的大 

(2)①合金的熔点低 ②电路保险丝 (3)好 合金

(1)纯金属和合金片相互刻划后,在纯金属片上有明显的划痕,说明合金的硬度比纯金属的硬度大;

①她这样做的目的是比较纯金属和他们的合金的硬度;

②她观察到的现象是纯①由表中信息可知:

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的熔点低;

②合金的用途很广,根据合金的熔点低的特点,常用作电路保险丝;

(3)合金的硬度比他们的纯金属的大,合金的熔点比它的各成分的熔点低,因此合金的性能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不同,在许多方面合金的性能比组成他们的纯金属要好,因此日常使用的金属材料,大多数属于合金。

25.【答案】

(1)在装置末端尖嘴导管处,放置一盏燃着的酒精灯

(2)①Fe+2HCl===FeCl2+H2↑ ②4.64

(3)还原性

(1)从安全角度考虑,一氧化碳有毒,所以要采取的改进措施是补充尾气处理装置。

(2)①甲组黑色粉末能被磁铁吸引,全部溶于盐酸,可判断出是铁粉,铁粉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2HCl===FeCl2+H2↑;

②根据实验现象可判断出乙组黑色粉末全为四氧化三铁,利用铁元素质量守恒,4.8g氧化铁中有铁4.8g×

(112/160)=3.36g,再算出四氧化三铁的质量3.36g/(168/232)=4.64g。

(4)甲、乙两组实验说明温度对CO和Fe2O3反应有影响,且均体现出CO的还原性。

26.【答案】

(1)A和C

(2)铜表面有银白色固体析出,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3)不能判断 只能判断出镁>

铁>

铜>

银,锌>

铜,而无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