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0203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57.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爱尔克的灯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

“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

”李尧棠爽快一点头:

“好,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

”随之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编辑本段赏析

  从内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

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回到18年前的故居,在门外徘徊时的所思所感。

当作者看到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嵌在那里时,不禁感慨万千,回想起18年前的往事。

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爱尔克的灯光》是巴金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41年3月。

以小说家著名的巴金同时又是一位散文家。

曾先后出版了散文集《海行杂记》、《旅途随笔》、《点滴》、《生之忏悔》、《忆》、《短简》、《控诉》、《梦与醉》、《感想》、《黑土》、《无题》、《龙•虎•狗》、《废园外》、《旅途杂记》、《怀念》、《静夜的悲剧》等。

巴金是一位重感情的人,他的散文总是写得感情色彩浓郁。

无论是写人、记叙、漫谈人生哲理,或是写景,巴金总是能将描写、叙事、议论与抒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另外,他的散文语言纯朴、流畅,艺术境界清新。

1923年,巴金冲破家庭樊篱,走向新生活。

以后,他浪迹四方,直到1941年初再次回到故乡成都时,他已经是一个37岁的中年人了。

这年初,巴金本是怀着希望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情回到故乡探望的,但在故乡住了50天后,他失望了。

他发现,那里和他18年前出走的情况几乎差不多。

他思绪万千,最终再次离开家乡。

《爱尔克的灯光》这篇文章便记录了作者此次重返家乡的心情。

从内容上看,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从第五自然段到第七自然段。

这一部分,作者集中笔墨写了自己对一位被旧制度吞噬掉生命的姐姐的深切怀念,指出:

生活在这个封建家庭中的子孙,只能是“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第三部分,从第八自然段到第九自然段。

这一部分,作者满怀激愤之情,抨击了旧社会、旧制度摧残人才、浪费生命的罪恶。

第四部分,从第十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

这一部分,作者批判了“长宜子孙”对子孙们的迫害,并指出:

“爱尔克的灯光不会把我引到这里来的。

第五部分,从第十三自然段至文章结束。

这一部分主要写作者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在“心灵的灯”的指引下,走向广大的世界。

从内容看,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是相当深刻丰富的。

全文以故居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为中心,通过自由联想,抒写了对被旧制度吞噬了生命的姐姐的怀念,抨击了旧社会、旧家庭摧残生命的罪恶,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宣扬的“长宜子孙”的思想。

从而再次肯定了对封建家庭的背叛,表达了对光明世界不懈追求的坚定信念。

18年前,作者离开家乡后一直没有再回去,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对家乡没有一丝留恋。

1937年,巴金在小说《家》的“十版代序”中曾这样写道:

对自己的家虽然是充满愤怒的,然而“那些人物,那些地方,那些事情,已经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任是怎样磨洗,也会留下一点痕迹。

我想忘掉他们,我觉得应该忘掉他们,事实上却又不能够。

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不能说没有一点留恋”。

正是这种留恋,18年后,作者终于重新踏上故乡的土地。

但是,18年过去了,作者故地重归又见到了什么呢?

傍晚,当作者“靠着逐渐黯淡的最后的阳光指引”,伫立在18年前分手的“旧友”--故居面前时,尽管故居的面貌已有些改变,但最终没有变的,是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大字。

作品写道:

“大门开着,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长宜子孙”是作者祖父留下的遗训。

祖父曾辛辛苦苦修建了房屋,搜集了书画,建起了家业,本是想让儿孙们过上舒适安逸的生活。

如今,祖父的“遗训”还在,祖父辛辛苦苦修建的房屋也还在,但这所居舍的后代们又生活得怎样呢?

望着“长宜子孙”四个字,作者“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作者的思绪一下子飞向了“18年以前的遥远的旧梦”。

接着,作者由“长宜子孙”四个字,联想到欧洲古老的传说“爱尔克的灯光”,忆起了被这个旧家吞噬掉生命的姐姐。

在古老的欧洲哈立希岛上,曾经有一束明亮的灯光,那是一位叫爱尔克的善良的姐姐点燃的。

为了使远去航海的兄弟不迷失方向,这位细心的姐姐“每夜每夜灯光亮在她的窗前,她一直到死都在等待那个出远门的兄弟回来”,但是,“最后她带着失望进入坟墓”。

18年前一个春天的早晨,当作者离开这座城市、这条街的时候,他曾许下诺言:

有那么一天,他要回来看望他的姐姐,并跟她谈一些外面的事情。

他也确信:

他的姐姐会等他回来。

那时,他姐姐“还是一个出阁才只一个多月的新嫁娘,都说她有一个性情温良的丈夫,因此也会有长久的幸福岁月”。

然而,也就是在作者离开家只不过一年半的光景,他便接到了“哥哥用颤抖的哭诉的笔”写来的信。

哥哥在信中含泪讲述了这位从小就以《烈女传》里的节烈女性为人生榜样的姐姐,是怎样寂寞地死去的消息。

这位善良的女性,生前没有得到过丈夫真正的爱;

死后,她的丈夫“也不曾做过一样纪念她的事,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善良的姐姐永远地离去了,“死带走了她的一切”。

她的悲剧正是这罪恶的家造成的。

那么,18年来,这个家中的其他人又怎样呢?

1932年,当作者的长篇小说《家》刚在报上发表以后,家中又传来了噩耗:

作者的大哥在悲痛中自杀了。

18年来,这个家中的人有的死去了;

活着的,有的堕落了,有的也只能“摘吃自己栽种的树上的苦果”。

正因为这样,作者悲愤地说:

十几年,“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变化了的是“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

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

没有改变的是“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还是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

也正因为这样,作者在痛苦中清醒地意识到;

“长宜子孙”只能是先辈们的一个梦想。

一个富裕的家庭,即使有万贯家财,也不能拯救其中一代代人被毁灭的命运。

“财富并不‘长宜子孙’,倘使不给他们一个生活技能,不向他们指出一条生活道路,‘家’这个小圈子只能摧毁年轻心灵的发育成长;

倘使不同时让他们睁起眼睛去看广大世界,财富只能毁灭崇高的理想和善良的气质,要是它只消耗在个人的利益上面”。

由此,作者将对“长宜子孙”这一封建家族遗训的批判,拓展到了对封建道德,以及整个封建没落制度的批判。

当然,作者在否定旧道德、旧思想的同时,还进一步坚定了自己“走向广大世界”,追求光明的信念。

文章最后说:

“这不是我应该来的地方”,“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这篇散文篇幅虽然不算长,但在艺术方面却有许多成功之处。

第一,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构思精巧。

全文以“灯光”为标题,又以“灯光”为线索,“形散神不散”,集中笔墨抒发了感情,表达了深刻的主题。

故居大门内亮起的灯光,使作者“仿佛看见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想到了“在寂寞中死去”的姐姐。

由此,作者清醒地看到:

祖上的遗训是荒唐的,“长宜子孙”无法改变封建家族的堕落。

作者在批判了封建家庭的遗训后,告诉人们:

”文章最后,当作者再一次离开狭小的家,又投身于广大的世界中去时,作者说他仿佛又看见了灯光,那是作者常见的灯光,是永远指引他前进的“心灵的灯光”。

文章始终以灯光为线索,最后又以灯光作结,结构严谨,笔墨集中,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

第二,抒情色彩浓郁,语言平易流畅。

巴金在《谈我的短篇小说》一文中曾这样谈自己的创作:

“我写小说不论长短,都是在讲自己想说的话,倾吐自己的感情”,“我只是用自己的感情去打动读者的心”。

确实,巴金是一位擅长抒情的作家。

其实,抒情色彩浓郁,不仅是巴金小说创作的一大特点,也是巴金散文创作的一大特点。

本文抒情笔调真挚、浓郁。

当作者望见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时,他“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当忆起可怜的姐姐忆起在这年中“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时,作者的情感由悲转怒——“‘长宜子孙’,我恨不能削去这四个字。

”文章结尾处,当作者决意再次离开狭小的家庭,去拥抱广大的世界时,笔调又由怒转喜“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表达了对新生活、对大世界的热爱。

在短短的篇幅中,作者抒写情感一波三折,时而哀,时而怒,时而喜,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抒情色彩。

另外,文章无论叙事、抒情,还是议论,都不事雕琢,作者总是以平易流畅的语言,向读者倾诉内心的情感,字字写得真诚,句句语意真切,具有平易中见真情,朴实中见深刻的魅力。

 

教学目标:

一、通过给学生讲解巴金的家的背景及人生经历,理解作者的人生态度及对封建家庭的深刻批判和复杂情感。

二、,通过对“灯光”的分析,把握本文的结构线索,学习使用象征手法表现中心的写法。

三、在精读课文的基础上,学会运用朗读技巧,恰当地表现本文内容、情感。

四、在思考与讨论中,理解长宜子孙并联系现实进行思考。

教学重点:

理解灯光的象征性意义以及作者的情感变化,联系现实思考长宜子孙的意义。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讲解式与探讨式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语(一、作者介绍):

同学们,我们已经有没有学过巴金的课文?

《鸣凤之死》。

那我们对巴金有多少了解呢?

巴金(1904-2005)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巴金是他在写小说《死亡》时起用的笔名,之后一直延用。

巴金的代表作有被称为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以及被称为爱情三部曲的(《雾》《雨》《电》)。

巴金的代表小说还有《灭亡》《寒夜》《憩园》;

代表散文有其晚年写的被称为“中国知识分子的忏悔录”的《随想录》和《海行杂记》。

巴金被人们称为一个敢说真话的作家。

亦被鲁迅称为"

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在屈指可数的好作家之列的作家"

板书:

一、巴金(1904-2005)李尧棠,字芾甘。

“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随想录》“真话的大书”

二、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41年。

当时全国各地燃烧着抗日的烽火,而在成都巴金的老家却像一个闭塞的孤岛。

那些生活在封建大家庭里的青年,受着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的禁锢,他们虽然不满现实处境,但没有勇气冲出“甜蜜的家”,也看不到广大的世界。

作者在远离家乡的18年中之久后,带着家乡有所改变的愿望回到故乡。

但当这个旧家庭的叛逆者真正站到故居面前时,却看到人、事、物依旧,禁不住感慨万千,并在家乡住了50天之后再次离开了旧家庭。

这篇文章就是记录巴金回家这段时间的一些思考。

三、题解

“爱尔克的灯光”是一个欧洲古老传说,是巴金在法国留学时从一本教科书上读到的。

在哈立希岛上,姐姐爱尔克每晚在窗前点一盏灯,等候出海的弟弟归来,最后带着失望进入了坟墓。

爱尔克虽然没有等到弟弟,但那盏灯却帮助了许多航海的人。

这个传说讴歌了姐弟深情、表现游子归乡情思,恰好与作者返乡之情契合。

更重要的是,巴金曾经也有一个在黑暗中殷殷期待着他的姐姐,他姐姐也是没有等到与弟弟相见的那一天就死去。

这种姐弟之情与那个欧洲传说相似。

他在这篇散文中就引用了这个传说,并以此作标题,以寄托对姐姐、对亲人、对故乡的怀念。

四、学生三分钟时间阅读课文(试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找出文章的线索)

全文共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4段)回到故乡、所见所思。

第二部分:

(5~9段)回忆姐姐,批判封建思想。

第三部分:

(10~12段)批判“长宜子孙”。

第四部分:

(13~15段)再次离开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

学生回答:

线索是灯光。

然后给学生一分钟的时间让他们找出文章中出现了哪几次灯光。

我们今天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就是要理解文章出现的这三种灯光,以及作者的感情变化。

五、课文分析

一)首先看到第一部分,作者回到故居。

(1)我们知道,作者回到故乡探望,此时已是离家十八年之后了,巴金当初为何离家出走?

他这十八年做了什么?

我们看到课文中的注释1中写到,巴金生长在一个封建官僚的大家庭里巴金的家叫李公馆,是一个世代做官、数世同堂的大家庭。

小说《家》也就是以他生活过的这个封建家庭为素材而写的。

据他回忆,这个家有将近二十个长辈,有三十个以上的兄弟姐妹,有四五十个男女仆人。

在这个百口人的小社会里,最高的家长就是巴金的祖父李镛,他做过多年的县官,精明能干,广置田产,李家达到了鼎盛时期。

《家》中的高老太爷就是以巴金的祖父为原型而创作的。

我们昨晚看了电影《家》也了解了高老太爷这个人的性格。

这个家庭的最高统治者主宰全家人的命运,不允许任何人破坏他的权威,他守旧又顽固,竭力维护固有的封建秩序,让家庭一代一代兴旺发达下去。

在这个封建大家庭中,巴金的母亲却教他爱一切人,不管他们贫或富她教我帮助那些在困苦中需要扶持的人”。

巴金在这个典型的封建家庭,巴金亲眼目睹家对年轻生命的囚禁和摧残,看到了在家中的黑暗、腐朽和罪恶。

这一切都激起了幼年巴金对封建制度和封建家庭的不满和憎恨,于是在五四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他决心冲出这个封建家庭的牢笼,离开这个家,到外面的世界追求光明和自由。

对于巴金的离家,我们也可以从《家》中高觉慧不顾祖父阻挠,积极参加社会斗争、支持觉民抗婚行动的行为和他想摆脱家庭牢笼,摔掉旧的思想镣铐的意义上加以理解。

1923年19岁的巴金离开故居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之后留学法国,创作了一系列小说。

巴金的早期作品都有一个主题就是反封建。

1941年离家十八年之久的巴金重踏故乡就块土地,我们看作者看到了什么,作者感情是怎样的?

1.学生齐读第1自然段,初步了解“故居”

(1)回到第1自然段,作者回到故居时看到的故居的面貌是怎样的?

教师总结:

改变的(巍峨的门墙代替了太平缸和石狮子);

没变的(那样宽的街,宽的房屋;

照壁上‘长宜子孙’四个字却是原样地嵌在那里,似乎连颜色也不曾被风雨剥蚀)

高兴——“像在躲避一个久别的旧友。

”“但是它们改变了的面貌于我还是十分亲切”(第1自然段),作者是满怀希望回到故居,看到故居的面貌他觉得亲切,此时他的心情应该是高兴的。

2、请同学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在这里出现了第一种灯光旧居的灯光。

其他的同学思考一下:

灯光是怎样的,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1)灯光是什么样灯光,为什么“灯光并不曾照亮什么,反而增加了我心头的黑暗”,灯光代表着什么?

旧居的灯光封建旧家庭大门内所亮起的灯光,它照亮的是照壁上的“长宜子孙”四个字,是这种封建思想。

灯光是“阴暗中一线微光”;

一线微光则说明灯光非常的微弱,即将熄灭,代表着衰亡与没落。

灯光代表着作者的旧居,象征那个狭小的家,象征着旧家庭、旧礼教的没落与衰亡。

(2)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文章中有几句话描写了作者的感情:

“我只得失望地走了。

”“我好像看见一个盛满希望的水碗一下子就落在地上打碎了一般,我痛苦地在心里叫起来。

(这里运用了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作者为什么说他是失望与痛苦的呢?

作者原本是带着家乡有所改变的心情回到故居,但看到故居还是十八年前的样子,旧家庭、旧制度的尚未改变使作者的希望破灭。

于是他用失望和痛苦这两个词来描绘他当时的感情。

这样子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说“我被一种奇异的感情抓住了”:

这种奇异的感情是对长宜子孙这种封建思想十八之年之久都不曾改变的惊叹。

是一种希望与失望交夹的感情。

二)第二层次分析

过渡:

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写到:

仿佛看到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

作者由旧居的灯光想到了哈立希岛上的灯光,也就是爱尔克的灯光。

再想到了“自己的事情”——姐姐(讲述巴金的姐姐)

1.简单介绍巴金的姐姐的命运(课文的第六自然段)并解释其原因。

(1)巴金在文中提到的姐姐是作者的三姐李尧彩。

巴金离家前一个月,她还是一个刚出阁的新娘,。

她是给人家做填房,上轿的时候,挣扎痛哭的情景曾给巴金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是一年后,她饱受公婆的折磨,丈夫也堕落成鸦片鬼,最后她就寂寞地死在医院里,尸骨未寒,丈夫竟第三次做新郎了。

(2)课文第九自然段用一句话简单而精炼地概括了姐姐这种封建旧式女子的命运——“她寂寞地活着,寂寞地死去。

”姐姐是个善良年青的女性,本该有长久的幸福,然而她却悲惨的、早逝,甚至死后还受到冷遇。

姐姐的悲剧命运就是封建家庭中那些女子的命运。

那些旧式女子出嫁,并不知道对方是什么样的人,将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长辈们要为她们安排人生,不容她们拒绝和反抗。

这些年轻善良的人,他们的命运就是罪恶的家造成的。

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了青年、摧残了青春、也摧残了生命。

(3).姐姐的悲剧是罪恶的家造成的,那么这十八年来,这个家中的其他人又怎么样了呢?

我们看到小说《家》中,鸣凤、瑞珏、梅表姐最终过还是逃不过像姐姐这样的旧式女子的命运而一一寂寞地死去。

还有巴金的大哥李尧枚,父母逝世后,大哥就挑起了掌管全部家务的重担。

巴金的《家》刚在报上连载的第二天,他就听到大哥服毒自杀的噩耗,悲痛之余,巴金毅然决定调整小说的构思,让大哥成为《家》中高觉新的原型。

读过《家》,我们知道觉新作为长房子孙,长期受着封建礼教的熏陶,养成了温和和百依百顺的性格,面对家庭把他与深爱的梅表姐分开,面对妻子瑞珏为了避所谓的“血光之灾”,而被长辈逼迫城外分娩等等事情,他都只是屈服、照办。

面对黑暗的封建势力,他不敢反抗,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4)这就像作者在第九自然段提到的:

“似乎一切全变了,又似乎都没有改变”。

请一个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九自然段,看一下哪些

“似乎一切全变了”——变化了的是“死了许多人,毁了许多家,许多可爱的生命葬入黄土”,“这许多年中间所改变的就只有装束和名词”,指旧家庭人和物的外在变化;

“似乎都没有改变”——没有改变的是“又有许多新的人继续扮演不必要的悲剧”,还是有那么多“不必要的浪费——生命,精力,感情,财富,甚至欢笑和眼泪”,指旧家庭影响下人的思想和命运都没有改变。

第二种灯光:

爱尔克的灯光

2.请同学朗读第七自然段解释爱尔克灯光的意义。

灯光在呼唤我,我恨不得腋下生出翅膀,即刻飞到那边去。

“作者想回到家,去看看自己的亲人,但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到自己的故乡。

这是文中出现的第二种灯光,哈里希岛上的灯光就是爱尔克的灯光。

旧家庭微暗的灯光,使作者联想到了哈里希岛上的灯光。

(请同学看注释②)爱尔克的灯光是姐姐为弟弟点的灯,为的是给弟弟指出一条回家的路,这是姐姐对弟弟的爱,这孤灯虽不曾唤回那位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的人都能得到它的帮助,这也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助相爱,因此这灯光是照路的灯也是爱与温情的灯。

姐姐愿意用一生守侯弟弟,只要姐姐还在,灯就不会灭,希望也就还在,因此,这灯光也象征着一种希望。

3.作者的感情:

愤怒——由爱尔克的灯光,作者想到了姐姐的悲剧命运,他认为姐姐的命运就是罪恶的家造成的,由此作者对封建家庭、封建礼教做出强烈的批判,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

作者此时的情感是十分愤怒的。

三)第三层次分析(第二课时再讲)

四)第四层次分析

作者在爱尔克的灯光的指引下,想起了自己的姐姐,批判了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人才、摧残青年、浪费生命罪恶。

我们在爱尔克的灯光的指引下,继续寻找作者写的第三种灯光。

第三种灯光:

心灵的灯

1.请同学们全部第13—15自然段,理解心灵的灯的含义。

作者说:

“忽然在前面田野里一片绿的蚕豆和黄的菜花中间,我仿佛又看到一线光,一个亮,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

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它永远指示我应该走的路。

心灵的灯是作者提到的第三种灯光,他说:

“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光,它永远给我指示我该走的路。

”那灯光只是作者的感觉,是他“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的欣慰与追求光明、理想的信念,并且,作者认为这一“心灵的灯光”,将“永远给我指示着我应该走的路。

”应该说“心灵的灯光”与“旧居的灯光”、“爱尔克的灯光”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这“心灵的灯”是作者心目中认定的人生道路,是他对坚定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的象征。

2.作者的感情是喜悦——“清晨的微风,路上的尘土,马达的吼叫,车轮的滚动,和广大田野里一片盛开的菜子花,这一切驱散了我的离愁”(第14自然段),拟人的手法写“微风”、“尘土”、“马达”、“车轮”、“菜子花”驱散了“我”的离愁,写出了作者又走出小家,来到“广大的世界”的快乐心情,对新生活充满了信心。

3.十八年前,作者就是带着对封建家族的深深失望,带着对新生活的热望和憧憬离开家的。

当这次故乡之行,旧家族的噩梦再次击碎他的幻想时,作者忽又感到了一种轻松和振奋,他说“我很高兴,自己又一次离开了狭小的家,走向广大的世界中去”,“我仿佛又看见了一线光、一个亮,这还是我常常看见的灯光,这一定是我心灵的灯。

”这灯光就像是一种指引,贯穿着巴金一生对光明、公平、正义、良知的呼唤和对黑暗、不公、虚伪的鞭挞,正是这种追求光明的精神和信念支撑着巴金,使他在他的作品中,在他的人格中都同样闪烁着理想的光辉。

他在《激流三部曲》中,通过封建家庭里青年一代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控诉着那些年轻生命的被摧残;

在《爱情三部曲》中,他表现着有为知识青年的理想和反抗;

在《寒夜》中,他哀悼着善良人们命运的渺小和无力,试图通过这些悲剧性的描写,唤起人们对黑暗不公的憎恨和记忆,和对于光明的渴望。

也正是因为始终对未来抱有希望,这些作品才能在当时不仅仅唤起广大读者的悲哀、痛苦和同情,而且更能使他们惊醒和感奋起来,清楚地认识自己的时代和环境,选择一条改变命运的道路。

早期的作品如此,晚年的《随想录》更是以深刻的反思精神撼人心灵,赢得了世人对巴金的尊敬。

《随想录》是巴金晚年抱病完成的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