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281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 14页.docx

精品文档怎么上传对联实用word文档1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怎么上传对联

篇一:

传承文化教对联

传承文化教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但长期以来,学校忽略了对联的教学,对联几乎从课堂上消失,许多中职学生缺乏对对联基本知识的了解。

因此,笔者把对联引入职教课堂,让学生在品味这些文学盆景艺术微雕的同时,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一、莫做“联盲”——学贴对联

春节贴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习俗,怎样贴,哪个贴在左,哪个贴在右,有很多人是不懂的。

笔者问过学生这个问题,有的说“乱贴”,有的说“不知道”,贴错对联虽然不是什么原则问题,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贴错对联,实在是愧对祖先。

要正确贴对联,首先要辨别上下联。

结尾字是仄声的(也就是普通话的第三声和第四声的)就是上联,结尾字是平声的(也就是普通话的第一声和第二声的)是下联。

如“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海”是仄声,“江”是平声,那么,“生意兴隆通四海”是上联,“财源茂盛达三江”是下联。

其次,看横批的书写顺序。

如果横批是从右向左书写,如“财发喜恭”那么上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贴右,下联“财源茂盛达三江”贴左;如果横批是从左向右书写的,那么上联贴左,下联贴右。

有学生拿出一副对联来问笔者“福星高照平安宅,好景常临康乐家”,这两句尾字都是平音的啊,怎么贴呢?

如果上下联的尾字都是平声,那就选择用方言发声比较短促的为仄声,“宅”就是发声较短促的,因此,“福星高照平安宅”是上联,“好景常临康乐家”是下联。

还有“梅开五福(上联),竹报三多(下联)”,也是如此。

“宅”字“褔”字在普通话里是平声,但在古代这两字是仄声的,而方言保留了部分古音,因此可以用以上方法来判断。

经过学习,学生觉得学到实用的东西了,平时在哪里看到对联都要按老师教的方法认真检查人家贴得对不对,有的还把自家贴错的对联揭下来重新贴。

二、讲读课文——融入对联

在课堂上教对联,只能讲几节课,更多时间是要讲课文的。

因此,在讲课文时融入对联,就可以把对联学习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很好的潜移默化作用。

1.用对联导入课文

如讲《念奴娇·赤壁怀古》时,用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导入课文:

大家知道苏轼是哪里人吗?

这副对联里的三词客和四大家又是谁呢?

学生七嘴八舌议论起来,笔者适时介绍苏轼是四川眉山人,这副对联就是挂在眉山三苏祠的,三苏即父苏洵、弟苏辙、兄苏轼,合称三苏,四大家是韩愈、柳宗

篇二:

怎样写好对联

怎样写好对联

对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我国文苑中别有特色、清香四溢的一朵奇葩。

它既要求对点正确,又要求具有艺术性,必须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相互统一,才能使人获得欣赏的乐趣。

其撰写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要领简介如下:

(一)立意要高

写对联如同写文章,一定要主题突出;思想正确,立意高的对联才能有份量。

如岳阳楼上的一副楹联:

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

此联上联写景,下联写情,情景交融,令人赞叹,为一咏物言志的典范。

即使写闲逸性名胜楹联也要格调与立意必须高超,才能列为上品;如飞来峰的冷泉亭有一副对联:

泉自几时冷起,峰从何处飞来。

构思奇特,意境高远,令人赏心悦目,余味无穷。

(二)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

(三)借代

写对联与写诗一样,常不能直白露俗而失诗意。

所谓“借代”即以物寓物、寓情、寄意。

如:

启功有一副对联:

湛露凝珠滋翰墨,卿雲流彩焕丝纶。

纶(guan)丝纶即诸葛巾,宋苏轼《东坡词念奴娇赤壁怀古》: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所此联面写景、写笔墨、写朋友风采潇洒相聚谈笑。

内寓却是社会生态和谐,文坛云彩纷呈。

又如建国初林学大家林业部长勉励林学学子绿化祖国,建成山清水秀,优美山河的对联:

志愿黄河流碧水,着手赤地变青山。

又如,名家的晚年对联:

桑榆暮景逢盛世,不用扬鞭自奋蹄。

桑榆:

日西落山阳光照在桑榆上,比喻晚年。

这样写,要与用“老年自觉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写法相比,虽意相同,但格调高雅多了。

(四)对仗(即词性相对)

上下联相对应位的词语属性一定要相对(同),这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介词对介词,数词对数词,连词对连词,助词对助词,语气词对语气词。

但偶尔也有词性活用的,宜依立意相宜,需细研究。

下面是对仗举例:

(以上和以下例中,有的词语属于词性活用)。

(1)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2)满园馨香千丛卉,世第流芳万卷书(3)琴棋书画静中养性,吹拉弹唱动里修身

(4)春来喜著青山秀,节到欢吟华夏新

(5)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朝换旧朝

(五)平仄相间,平仄相对

对联中一句中各音步平仄相间,一联中出句与对句中对应位置平仄相对,这样读起来才能有抑扬顿挫的节奏美,字字出口悦耳,余音绕梁,令人一唱三叹,否则便是次品。

所以平仄是对联的精髓。

对联中的平仄相间、平仄相对规则与近体诗格律相同,对联中上联末尾必须用仄声,下联中末尾字必须用平声。

(六)内容必须相关

对联在形式上虽然分上联、下联,但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联系,才能形成一个整体;一般说上下联之间关系分为正对、反对、串对(即流水对)。

1、正对:

系指上下联之间意义相近的对仗,例如:

(1)万水千山凭虎跃,五湖四海任龙游

(2)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早逢春

(3)将相头上堪走马,君子无度不丈夫

2、反对:

是意义相反的对仗,例如:

(1)文明为智者,粗野是愚人

(2)亮眼一度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3、串对:

是指上下联之间意义紧相连的对仗,例如:

(1)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浅波讓反波

(2)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避免合掌、空虚、穿凿和生造词句,避免上下联用字重复及轻重失调和庸俗等毛病,才能渐臻上乘。

(七)写好横额(横批)

一般写春联、婚联、楹联,寿联,堂联之后,都要配一个横联(横批)。

画龙点睛,点出主旨。

(八)书写与张贴

按传统写法,对联必须竖写,上联贴在门首右侧,下联贴在门首左侧,横额贴在门楣。

篇三:

对联大全

1、青山不墨千秋画;流水无弦万古琴。

2、身比闲云,月影溪光堪证性;心同流水,松声竹色共忘机。

3、一经飞红雨;千林散绿荫。

(龙门联)

4、山静水流开画景;鸢飞鱼跃悟天机。

5、五车诗胆;八斗才雄。

6、大块焕文章,白云在天,沧波无际;春风扇淑气,杂树生花,群莺乱飞。

7、问青牛何人骑去;有黄鹤自天飞来。

8、临水开轩,四面云山皆入画;凭栏远眺,万家烟火总关情。

(大光亭)

9、古今奇观属岩壑;往来名士尽风流。

(杨树悬山阴自在亭)

10、云影波光天上下;松涛竹韵水中央。

(止息亭联)

11、雨过林霏清石气;秋将山翠入诗心。

(止息亭联)

12、留此湖山,得此佳趣;召以佳景,假以文章。

(水月观音亭)

13、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刘墉四照亭联)

14、风旌不动真乘义;月印常圆了悟因。

(半山亭联)

15、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

(陈抟老君台联)

16、佛法无边,静里常观自在;慈云广济,空中密见如来。

(观音亭联)

17、笔底江山助磅礴;楼前风月自春秋。

(张广楠苏东坡读书台联)

18、铁石梅花气概;山川香草风流。

19、清风明月自来往;流水高山无古今。

(周延延俊伯牙亭联)

20、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遥山皆有情。

(梁章矩沧浪亭联)

21、月光千里白;秋色一天青。

(君山亭联)

22、几点梅花归笛孔;一湾流水入琴心。

(枕流亭联)

23、开轩敫朗月;对弈趁清风。

(高杨依山亭联)

24、偶呼明月问千古;临对青山思故人。

(捉月台联)

25、睡至二三更时,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后,无少长俱是古人。

26、天上何曾有山水;人间岂不是神仙。

(普深和尚清凉台联)

27、提笔四顾天地窄;长啸一声山月高。

(朱方湖心亭联)

28、瑞气降寰宇;兰香遍大千。

29、云水风度;松柏气节。

30、荡思八荒;游神万古。

3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三雅园联联)

32、每闻乐事先惬;或见奇书手自抄(爱新觉罗弘历园联)

33、人无信不立;天有日方明。

34、水清石出鱼无数;竹密花深鸟自啼。

(哈同花园联)

35、拈花一问,无人会笑;弄石千般,有字可传。

(台湾慎德堂联)

36、清风有意难留我;明月无心自照人。

(王夫之自题诗)

37、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奇书读胜看花。

(王文治自题联)

38、德从宽处积;福向俭中求。

(王时敏自题联)

39、受人以虚,求是以实;能见其长,独为其难。

(王莆常自题联)

40、好书不厌看还读;益友何妨去复来。

(毛怀自题联)41、江山澄气象;冰玉净聪明。

(方声洞自题联)

42、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邓石如自题联)

43、风云三尺剑;花鸟一床书。

(左光斗自题联)

44、发上等愿,亭下等福;从高处立,向宽处行。

(左宗堂自题联)

45、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石韫玉自题联)

46、真理学从五伦做起;大文章自六经分来。

(申涵光自题联)

47、庭有余闲,竹露松风蕉雨;家无长物,茶烟琴韵书声。

(叶元璋自题联)

48、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

(叶恭绰自题联)

49、四面江山来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田家英自题联)

50、尽交天下贤豪长者;常作江山烟月主人。

(包世臣自题联)

51、喜有两眼泪,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奇书。

(包世臣自题联)

52、不除庭草留生意;爱养盆鱼识化机。

(永瑆自题联)

53、阐旧帮以辅新命;极高明而道中庸。

(冯友兰自题联)

54、静坐常思已过;闲谈莫论人非。

55、天地入胸臆;文章生风雷。

(吕留良自题联)

56、东壁图书,西园翰墨;南华秋水,北苑春山。

(刘熙载自题联)

57、读书滋逸气;阅世益豪情。

(祁毓麟自题联)

58、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孙中山自题联)

59、一窗佳景王维画;四壁青山杜甫诗。

(孙星衍自题联)

60、无极原有极;欲仁存至仁。

(于右任自题联)

61、清机发妙理;高步迢常伦(杨法自题联联)

62、苦读千年史;笑吟万家诗。

63、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杨继盛自题联)

64、竹阴在水;兰气随风。

(李育自题联)

65、樵歌一曲众山皆响;松云满目万壑争流。

(李子仙自题联)

66、学浅自知能事少;礼疏常觉慢人多。

(李佐自题联)

67、交懑四海,乐道人善;胸罗万卷,不矜其才。

(李经畦自题联)

68、江山入画;意气凌云。

(关佳舜自题联)

69、好人我自苦中来,莫图便宜;凡事皆缘性里错,且更从容。

(吴大微自题联)

70、学立道通,自然贞素;圆行方止,聊以从容。

(何绍基自题联)

71、竹宜著雨松宜雪;花可参禅酒可仙。

(汪士慎自题联)

72、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

(启功自题联)

73、要求真学问;莫做假文章。

(张杰自题联)

74、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张英自题联)

75、格勤在朝夕;怀抱观古今。

76、略翻书数则;便不愧三餐。

(陈字自题联)

77、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是我师。

(陈元龙自题联)

78、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陈白崖自题联)

79、不要钱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

(林则答卷自题联)

80、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邵飘萍自题联)81、莫对青山谈事世;休将文字占时名。

(郁达夫自题联)

82、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

(郑燮自题联)

83、有容德乃大;无欺心自安。

84、养心莫善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郑成功自题联)

85、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冼星海自题联)

86、体道鱼游进活泼;消闲墨舞呈天真。

(赵金光题联)

87、诗赋于光风霁月;琴操在流水知音。

(赵逢明自题联)

88、一生勤为本;万代诚作基。

89、江流横万里;天柱插三峰。

(陈斌如联)

90、笔下留有余地步;胸中养无限天机。

(姚铁松自题联)

91、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

(袁崇焕自题联)

92、独持偏见;一意孤行。

(徐悲鸿自题联)

93、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翁同苏自题联)

94、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

(高启云自题联)

95、泼墨为山皆有意;看云出岫本无心。

(陶绍原自题联)

96、看花临水心无事;啸志歌怀意自如。

(黄慎自题联)

97、万象函归方丈室;四围环列自家山。

(黄遵宪自题联)

98、斯文在天地;至乐寄山林。

(康有为自题联)

99、清潭三尺竹如意;宴坐一枝松养如。

(梁同书自题联)

100、清风明月不论价;红树青山合有诗。

(梁启超自题联)

篇四:

对联技巧

对联的技巧有许多,但总归一个字"趣",还要掌握丰富的词汇,下面就对技巧做一些解答:

一、嵌字——把某些自成系统的字分别嵌入相关的成分里,使对联意中有意。

季子敢言高,仕未在朝,隐未在山,与吾意见大相左;

藩臣独误国,进不敢攻,退不能守,问他经济有何曾?

这副对联乃曾国藩与左宗堂戏做,上联含左宗堂(字季高),下联含曾国藩。

再如悼秋瑾女侠联:

悲哉,秋之为气;

惨哉,瑾其可怀。

在下所做有两联求下联,也属此类:

1、尔等才疏学浅,形只影单,居然敢称雅士?

(含疏影居士名)

2、金、名、权、色、利,庸人自扰;(含金庸名)

二、谐音——利用同音字,使语带双关。

例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荷”、“藕”、“杏”、“梅”另有谐音,第二层意思是:

因何而得偶;

有幸不须媒。

再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第二层意思是:

怜子心中苦;

离儿腹内酸。

三、切意——使内容与特定的事物或特别的规定相切合。

例如:

有客如擒虎;

无钱请退之。

这副对联系宋时一客人某年除夕为京口韩香所做。

擒虎,指隋朝大将韩擒虎;退之,指唐文学家韩愈(字退之)。

上下联均切韩姓。

再如:

泪滴湘江流满海;

嗟叹嚎啕哽咽喉。

其它如“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塘城”,上下联都以金木水火土五行为偏旁;以及限制在一篇文章或一本碑帖中取字成联,等等,都属此类。

四、回文——对联的上下两句,首尾循环,或单联的首尾循环。

例如:

情亲由得意;

得意由情亲。

再如:

画上荷花和尚画;

书临汉帖翰林书。

在下与疏影居士于电视剧场所做一联也是回文联,

中国藏宝玉,玉宝藏国中;

龙潭蕴活水,水活蕴潭龙。

五、两兼——让一个字既属前词,又可同后面的字直接组词连讲。

例如:

李东阳气暖;

柳下惠风和。

这副对联中,“李东阳”是人名,用他的“阳”字同后面的“气”组成“阳气”(春光),则他的上联的意思是:

李树东边春光暖。

“柳下惠”也是人名,用他的“惠”字同后面的“风”字组成“惠风”(和风),下联的意思就变成了:

柳树下面微风和。

六、拆拼——把字拆开,重新组合。

例如在下送给金庸客栈的门户联:

才门闭卡,上下网友恼版主;

欠食饮泉,白水大虾爱金庸。

上联中“才”和“门”字合在一起组成“闭”字,而“卡”字分开又成“上”、“下”二字,上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斑竹能力有限,兼且前几天斑竹之言行,引起网友极大不满。

下联中“欠”和“食”字合在一起组成“饮”,“泉”字分开成“白”和“水”,下联的另一层意思是指今日武坛人才凋零,大家只能翻来覆去的讨论金庸。

戒烟联也是用的这种技巧,请看:

因火成烟,若不撇开终是苦;

欲心为慾,各宜捺住方成名。

这副对联中,除“烟”和“慾”拆开外,更难的是“若”——“苦”,“各”——“名”,虽只有一撇一捺,却需要有深厚的文学功底。

七、顶针——让前一句末尾一字去做后一句的开头。

例如:

天心阁,阁飞鸽,鸽飞阁未飞;

水陆洲,洲停舟,舟流洲不流。

这副对联中的“阁”、“鸽”、“洲”、“舟”就是顶针式的迭用。

八、串组——把一些本来没有联系的事物串起来,表示一定的意思。

例如:

金钱吊灯笼,老照四方八角;

玉带缠如意,连升一步三台。

这副对联,是由长沙古老的街道名和地名金钱街、灯笼街、老照壁、四方塘、八角亭、玉带街、如意街、连升街、一步两搭桥和凤凰台等串组而成的。

九、阕如——把个别字空起来,使主要的意思寓于联外。

例如: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__风味几番?

这是一副婚联,结婚时前来喝喜酒的人,自然都会感到几番风味。

但是,由于各人的情况不一样,感受可能也不一致,如果说的太具体了,反而不好。

于是,干脆把联中有关的字空起来,让大家自己去体会。

谁觉得是什么风味,就在空处填什么。

填不上来,也说明这种风味是难以表达的。

十、同异(又称转品或趣读)——利用同形字组合成联,通过异读来区别,例如:

长长长长长长长;

行行行行行行行。

这副对联据说是过去写在一个大商人家门上的,乍看不知何意,但如读作“常涨常涨常常涨;航行航行航航行”,就可转出“货利长年有增,商行个个通达”之意。

在下昨天在星光无限上出的一副对联也是用的这种手法。

齐齐齐齐齐齐齐;

乐乐乐乐乐乐乐。

十一、用典——借历史典故或有出处的词语来说明问题。

例如:

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年抬望眼;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是赵朴初先生为岳飞庙题的对联,用了五典。

“老柏”指岳飞墓前精忠柏,传为岳飞忠魂所化。

“抬望眼”、“收拾山河”、“壮志”、“驾长车”都出自岳飞的《满江红》。

《文心雕龙——丽辞》说“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就是指用典。

用典之所以难,是因为文意两方面都不易配合妥当。

赵先生的这副对联用的自然而贴切,即使没有读过《满江红》的,也照样可以理解。

当然,用典冷僻,晦涩难懂,是不宜提倡的。

十二、反复——有层次地反复描写一事一物或强调一个论点,包括意思的反复和用字的反复。

它是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材料反复说明观点,因而不同于一般的重复。

如: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人无忌,我亦无忌。

这是间隔反复,还有一种叠字连珠,例如:

风风雨雨暖暖寒寒处处寻寻觅觅;

莺莺燕燕花花叶叶卿卿暮暮朝朝。

可以看出,凡是上联出现反复、叠字的地方,下联也必须在相应的地方对应,否则就要失对。

十三、互文(或称映衬)——联中前后两句话,只有互相渗在一起,才能正确理解,如:

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日月;

功同山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这副对联是挽周恩来总理的。

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不能机械地理解为生就为国家,死就为人

民,而应理解为生死都为国家为人民,下联同样如此。

互文可使语句错综而精练。

十四、谜语歇后语——两句都用谜语或歇后语组成,例如:

强盗画喜容,贼形难看;

阎王出告示,鬼话连篇。

再如(打两字,“攀”,“乐”):

东生木,西生木,掰开枝丫用手摸,中间安个鹊窝窝;

左绕丝,又绕丝,爬到树尖抬头看,上面躲着白哥哥。

十五、隐喻——一语双关。

如苏小妹新婚之夜难夫联:

闭门推出窗前月;

投石冲开水底天。

既有诗情画意,又语带双关。

上联说:

你要对不出下联就在外面看月亮吧,下联答道:

我已经对出来,可以进来了。

十六、藏头——在对联的第一个字或最后一个字隐藏起来,间接的表达意思。

例如:

一二三四五六七;

孝悌忠信礼义廉。

这副对联是过去骂汉奸的,意思是“王(忘)八无耻”,再如过去有人在家门口贴了一副对联: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横批:

南北

上联表示缺衣

(一),下联表示少食(十),横批表示无东西。

十七、比喻。

过去曾有人写了一联讽刺大堂六部:

刑户吏礼工兵,大堂六部;

马牛羊鸡犬豕,小畜一家。

十八、其它。

对联的艺术技巧千变万化,花样繁多,除上面介绍的几种外,还有同韵叠字、同偏旁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