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0338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地质预报与TSP隧道地震探测Word格式.docx

3.2隧道隧洞不良地质分析理论与目标

它是隧道隧洞所在地区不良地质宏观预报的依据。

因为:

大多数隧道隧洞不良地质体本身就是区域地层、地质构造或岩溶地质体的一部分。

地层层序和特殊岩层分析,构造体系、构造型式和构造分布规律分析,地应力状态分析,岩浆岩侵入体成因、产状分析,溶洞、暗河、岩溶陷落柱和岩溶淤泥带成生条件和展布规律分析,煤系地层中的煤层、采空区和瓦斯地质分析等等。

4隧道隧洞不良地质宏观预报的方法步骤

一般的方法步骤如下:

(1)收集隧道隧洞所在地区的区域地质资料并进行区域地质分析

(2)地表地质调查取得第一手隧道隧洞地表地质的资料并进行隧道隧洞的洞体不良地质分析

(3)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宏观预报。

5隧道隧洞地质宏观预报的主要内容

一般预报的内容如下:

(1)隧道隧洞的洞体主要不良地质类型,特别是能够引发施工地质灾害的主要不良地质类型;

(2)隧道隧洞的洞体主要不良地质发育特征,特别是发育程度;

(3)隧道隧洞的洞体主要不良地质空间分布规律,特别是分布方位特征;

(4)隧道隧洞主要施工地质灾害,特别是施工地质灾害与主要不良地质的关系。

6隧道隧洞宏观地质预报与TAP探测解译的关系

隧道隧洞宏观地质预报与TSP探测解译关系十分密切,它直接涉及应用TSP进行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

(1)指导系列震源和传感器套管布孔的位置

TSP洞内探测阶段的系列震源和传感器套管布孔的位置十分重要:

传感器套管与隧道隧洞的洞体主要不良地质越近于平行(至少要小角度相交),传感器所能接收的主要不良地质的反射波信号越强烈;

同样,系列震源靠近主要不良地质一侧,传感器所能接收的主要不良地质的反射波信号越好。

隧道隧洞宏观地质预报能解决洞体主要不良地质空间分布规律,特别是分布方位特征,就可以指导系列震源和传感器套管布孔的位置。

(2)指导TSP解译阶段对搜索角和调谐角的正确选择

TSP解译阶段对搜索角和调谐角的正确选择十分重要,特别是搜索角不同,所显示的成果图有很大差别,预报的精度也有很大的差别。

搜索角确定的范围越小,越精确,预报的精度也就越高。

宏观预报可以预测主要不良地质的方位,所以,它可以指导TSP解译阶段对搜索角和调谐角的正确选择。

(3)指导TSP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位置的解译

宏观预报基本预测了隧道隧洞的洞体主要不良地质空间分布规律,与隧道隧洞的空间关系,因此,它可以指导TSP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位置的解译。

(4)指导TSP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规模的解译

宏观预报基本预测了隧道隧洞的洞体主要不良地质的发育程度,所以它可以粗略地指导TSP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规模的解译。

(5)指导TSP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性质的解译

TSP成果图只显示岩石的软硬和部分物理参数,显然,通过宏观预报,在基本已知隧道隧洞不良地质类型的前提下,可以指导TSP对隧道隧洞不良地质性质的解译。

举例

1歌乐山隧道区域地质和隧道地质条件分析

(1)隧道地质构造分析

在区域地质分析和地面地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隧道隧洞地质条件分析是隧道隧洞不良地质宏观预报的前提。

歌乐山隧道构造体系与构造序列

歌乐山隧道地质构造成生机制

歌乐山隧道地质构造与不良地质关系

(2)歌乐山隧道岩溶地质分析

①歌乐山隧道岩溶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

a.沿观音峡背斜褶皱两翼分布的嘉陵江组质纯灰岩、白云岩和雷口坡组顶部的灰岩是溶解性很强的碳酸盐类岩石,隧道穿越这样的强溶性岩段长达1100米,存在大量的可溶性岩石。

b.歌乐山隧道穿越的强溶性岩段,地处观音峡背斜两翼,层间滑动明显,层间滑动断层和与层间滑动断层同生、伴生的节理、裂隙均很发育;

同时,从地质构造角度看,强溶性岩段还可能发育有南北走向的逆冲断层及其同生、伴生的节理和压节理,东西走向的张滑断层及其同生、伴生的节理和张节理、北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剪切平移断层及其同生、伴生的节理和剪节理;

可能发育有北北东走向的小型逆断层及其同生、伴生的节理和压节理、北西西走向的小型正断层及其同生、伴生的节理和张节理、北北西走向和北东东走向的小型平移断层及其同生、伴生的节理和剪节理。

上述断层、节理的存在为地下水的流动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所以,歌乐山隧道穿越的强溶性岩段透水性好。

c.歌乐山隧道所处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18℃,雨量充沛,施工雨季为六个月,年降水量1000~1400mm,地表径流量大,地下水活跃,水交换条件好,水的溶蚀能力强。

所以,歌乐山隧道的地下水具有很强的侵蚀性。

d.歌乐山隧道标高约海拔+250米左右,隧道地表中线标高海拔+500~600米左右。

隧道所处地区有两个侵蚀基准面,其一是山区河流水面形成的局部侵蚀基准面,大约标高+440米左右,位于隧道上方;

其二是长江、嘉陵江水面形成的区域侵蚀基准面,标高大约+200米左右,位于隧道下方。

即隧道位于区域侵蚀基准面以上,水在岩层中能够由高向低流动,从而为岩溶作用的不断进行提供了条件。

②影响歌乐山隧道岩溶发育的主要地质因素

影响岩溶作用的因素有气候因素、生物因素和地质因素。

在地质因素中,主要包括侵蚀基准面、岩石成分、岩石结构和地质构造四个方面,前三者已在歌乐山隧道岩溶发育的基本条件中阐述过,这里不再赘述。

地质构造是影响岩溶发育的重要条件,它特别影响岩溶发育的类型及其发育的定位性和定向性。

在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影响岩溶发育的地质构造有一般断层、层间滑动断层和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强溶岩与弱溶岩接触带。

a.一般断层和断层破碎带

从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的地质构造特征看,可溶岩的岩段内可能出现的南北走向的逆冲断层破碎带、东西走向的张滑断层破碎带、北西走向和北东走向的剪切平移断层破碎带,和可能出现的北北东走向的小型逆断层、北西西走向的小型正断层、北北西走向和北东东走向的小型平移断层等等均是岩溶发育的有利构造部位。

其中,地面地质详细调查中,在嘉陵江组强溶岩中实见的F1平移断层和F2逆断层,均发现了暗河的入口和出口。

b.层间滑动断层:

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可溶性岩地区岩石(嘉陵江组灰岩和雷口坡组顶部灰岩)位于紧闭观音峡背斜的两翼,岩层倾角陡立,层间滑动明显,形成大量层间滑动断层和断层破碎带。

层间滑动断层的存在,岩石破碎,易被地下水溶蚀;

同时,由于断层破碎带的裂隙发育,也为岩溶水的补给、径流和存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歌乐山隧道施工过程中揭露出来的岩溶地质体(溶洞、淤泥带)几乎全部顺层发育,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c.强溶岩或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弱溶岩接触带

强溶岩或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弱溶岩的接触带部位,特别是强溶岩或可溶岩位于不溶岩或弱溶岩的上部条件下,由于一种岩石可溶或强溶,另一种岩石不溶或弱溶,这种被溶蚀能力的差异,必然前者充当溶蚀含水层、后者充当不溶隔水层,并在两者的接触带内形成溶蚀地质体。

歌乐山隧道嘉陵江组质纯灰岩与上覆的雷口坡组泥灰岩之间的接触带和与下伏的飞仙关组页岩之间的接触带,就是隧道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弱溶岩最主要的接触带,并分别在背斜两翼可能形成四个岩溶发育地带,为此,在隧道施工设计中各自设计了40米长的超前帷幕注浆区段。

除此之外,在飞仙关组内部,也存在强溶岩或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弱溶岩的接触带,也是小型岩溶发育的有利部位。

③歌乐山隧道主要岩溶不良地质

依据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岩溶地质分析,特别是影响岩溶地质发育的地质构造分析,判定该区发育的主要岩溶不良地质主要有暗河、岩溶淤泥带、溶洞三种,并以前两者为主。

a.暗河

岩溶地质知识告诉我们:

从基本地质条件看,暗河发育于侵蚀基准面的上部,如果一个地区既有局部侵蚀基准面又有区域侵蚀基准面,那么该区就有发育两层暗河的可能;

从控制暗河形成的地质构造条件看,暗河主要发育于由强溶岩或可溶岩组成的大型、较大型背斜或向斜褶皱的核部,发育于强溶岩或可溶岩内部的断层破碎带,也可发育于强溶岩或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弱溶岩的接触带中。

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既有以山区河流河面为准的局部侵蚀基准面,又有以长江、嘉陵江江面为准的区域侵蚀基准面,所以,该区具有发育两层暗河的基本地质条件。

当然,能否形成下部的第二层暗河,还要综合考虑作为区域侵蚀基准面的长江、嘉陵江的位置远近,和区域内其它岩溶的发育情况。

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的嘉陵江组质纯灰岩、白云岩内部存在一定数量的各类断层破碎带,特别是走向南北的逆冲断层破碎带和走向北东的平移断层破碎带;

还存在四个规模较大的强溶岩或可溶岩与不溶岩或弱溶岩的接触带。

这些有利的构造部位为该区暗河的形成提供了前提。

b.岩溶淤泥带

如前述,岩溶淤泥带是一种特殊的、重要的岩溶地质现象。

它广泛分布在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

是该地区煤矿生产和隧道隧洞等地下工程施工的重要安全隐患。

然而,对于这种岩溶地质现象,国内外工程地质界,特别是铁路、公路和水电行业从事隧道隧洞工程地质研究的工程地质界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尚是一个陌生的概念。

总体上,地下岩溶分为以水为主或无充填物的岩溶洞穴、管道和以泥沙、碎石块石充填物为主的岩溶塌陷两大类型。

前者主要是溶洞、暗河,后者主要包括岩溶陷落柱和岩溶淤泥带。

显然,岩溶淤泥带属于地下岩溶中岩溶塌陷的一种类型。

岩溶淤泥带属于地下岩溶地质现象,同样,必须满足岩溶发育的四个基本条件。

但是,它作为地下岩溶一种类型,有其特殊的成生地质构造环境和形成过程。

(a)溶淤泥带成生的构造环境

强溶岩或可溶岩组成的紧闭背斜褶皱核部的“二次纵张”断层或与背斜轴线垂直的横张断层的断层破碎带;

强溶岩或可溶岩组成的倾没向斜褶皱的翘起端或倾没背斜褶皱的倾没端呈放射状展布的张性正断层的断层破碎带;

与岩层走向一致的、由强溶岩或可溶岩组成的陡倾岩层之层间滑动断层破碎带。

(b岩溶淤泥带的形成过程

强溶岩或可溶岩中的断层、节理,特别是前述的张滑正断层的断层破碎带、

陡倾的层间滑动断层破碎带,在地下水的侵蚀作用下,破碎的岩石越溶越少,裂隙或破碎带越溶越宽,伴随两壁岩块或碎石的坍塌和水流携带大量地表土壤、残坡积泥沙以其填入这种岩溶形成的溶沟,就形成了“溶沟式”岩溶淤泥带。

(c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的岩溶淤泥带

如前述,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具备岩溶淤泥带发育的基本地质条件,特别是局部山区侵蚀基准面和长江、嘉陵江区域侵蚀基准面两个侵蚀基准面的存在,为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同时发育溶洞暗河和岩溶淤泥带提供了有利的内在因素。

即局部山区侵蚀基准面之上发育溶洞暗河(已实见几个暗河出口),长江、嘉陵江区域侵蚀基准面之上发育岩溶淤泥带。

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更具备岩溶淤泥带发育的地质构造条件,即大量的、与岩层走向一致的、赋存于陡倾的嘉陵江组质纯灰岩内的层间滑动断层破碎带,为大量岩溶淤泥带的成生提供了另一个有利的、及其重要的内在因素。

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的嘉陵江组质纯灰岩分布区,在风化、剥蚀的外力地质作用下,地貌上以洼地或封闭洼地出现,地表赋存大量地表水体,如水田、湖沼、浅湖甚至水库,这为岩溶淤泥带的成生提供了有利的外部因素。

c.溶洞

溶洞作为地下岩溶的一种类型,其规模有大有小。

规模较大的溶洞常常与强溶岩、可溶岩中的断层破碎带,特别是与张性断层破碎带和两条或两条以上断层交会所形成的复合断层破碎带密切相关,这种溶洞的规模可以很大,甚至可以形成巨大的岩溶“厅堂”;

某些规模较大溶洞也与强溶岩、可溶岩和弱溶岩、不溶岩之间的接触带有关,这种溶洞的规模一般不会很大。

小溶洞则主要与强溶岩、可溶岩中的节理、小裂隙密切相关。

这些小溶洞可以单独组合,形成小“溶洞群”;

但大多数小溶洞常常与大溶洞、暗河或岩溶淤泥带等等规模较大的岩溶地质体密切伴生,分布其两侧,并成为这些规模较大或很大的岩溶不良地质的前兆。

(3)歌乐山隧道煤系地层及瓦斯地质分析

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的煤系地层主要分布观音峡背斜两翼的是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地层。

①煤系地层分析

须家河组煤系地层位于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泥灰岩、页岩的滨海沉积相之上,基本属于具有海陆交互相性质的、滨海沼泽成因的、近海型煤系地层。

近海型煤系地层具有分布范围广,面积大,岩性、岩相和煤层厚度稳定、变化较小的特点;

一般煤层厚度小或较小,煤层的层数也不多。

在我国南方,这类煤层常常含大量黄铁矿等高硫矿物,形成高硫煤层。

②瓦斯地质分析

区内须家河组煤层薄、煤质差,众多采煤坑道均采用竖井自然通风,均未发生瓦斯溢出和爆炸事故。

根据区内土主镇的一个镇办小煤矿测量,掌子面瓦斯浓度一般为0.2~0.4%。

经测量,歌乐山隧道进口段煤层瓦斯压力0.23Mpa,瓦斯涌出量0.1~0.2m3/min;

隧道出口段煤层瓦斯压力0.519Mpa,瓦斯涌出量0.398m3/min。

③与煤系地层有关的不良地质

从上述分析看出,须家河煤系地层中的煤层,瓦斯含量低、压力小;

煤层瓦斯,虽然属于煤系地层存在的一种不良地质,但不占主要地位。

然而,须家河组煤系地层共含有七层煤,虽然厚度都不大,但小煤窑广布,大多废弃或坍塌,形成大量历史和现代采空区;

并且,小煤窑洞口标高均高于隧道线路。

所以,采空区和老窑积水就成为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与煤系地层有关的最主要不良地质。

2歌乐山隧道洞体不良地质宏观预报

(1)不良地质类型

预报歌乐山隧道洞体主要不良地质类型有:

观音峡背斜核部、断层破碎带,溶洞、暗河、岩溶淤泥带,煤系地层中的采空区或老窑,和断层富水带。

(2)发育程度

由于地面地质调查中发现的一般断层很少,仅见F1、F2和F3三条小断层,却实见了大量、规模很小的层间滑动断层;

所以,预报隧道洞体很少出现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

预报溶洞、暗河、岩溶淤泥带很发育,特别是暗河、岩溶淤泥带将是隧道洞体遇到的最主要不良地质。

预报在煤系地层中的隧道洞体会遇到采空区或老窑,但数量很少。

这是因为,隧道埋深较深,除个别煤层厚度达到1米外,大多数煤层很薄,无论古代或现代开采如此深度、极薄煤层成本不核算。

预报有局部出现断层富水带的可能。

(3)歌乐山隧道洞体不良地质分布规律

不良地质的分布规律,主要是不良地质的定位性和定向性。

a.观音峡背斜核部节理发育带

分布地层倾向转折部位左右的40米范围内。

走向南北。

b.层间滑动断层

主要分布须家河组第六段(T3xj6):

灰白、浅灰色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第二段(T3xj2)浅灰、灰色、灰黄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中,特别是砂岩与泥岩接触带上;

分布嘉陵江组质纯灰岩、白云岩中;

飞仙关组灰岩与泥岩页岩接触带上。

c.暗河

暗河形成的岩溶特征是既有垂直下蚀也有近水平溶蚀,所以:

平面上,主要分布观音峡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质纯灰岩、白云岩中。

因为,这是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唯一的、大面积展布强溶岩、可溶岩的地层;

还因为,只有该地层中发育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层破碎带,即F1、F2断层,并且沿两条断层破碎带已经实见暗河的入口和出口。

剖面上,暗河主要分布在隧道洞体上方、本区第一个侵蚀基准面的之上,基本不与隧道洞体相遇。

这是因为,如前述,本区具有两个侵蚀基准面,即以局部山区河流河面为准的第一个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440米)和以长江、嘉陵江江面为准的第二个侵蚀基准面(海拔标高+200米);

山区河流距离嘉陵江组质纯灰岩、白云岩分布区很近,而长江、嘉陵江距离很远;

“习惯于走捷径”是一个普遍的自然法则,在第一个侵蚀基准面已经提供暗河发育十分充分的条件下,该区暗河一般很难非要舍近求远、舍浅求深在第二个侵蚀基准面之上成生。

当然,也不能绝对排除在第二个侵蚀基准面之上成生第二层暗河的可能性。

(4)岩溶淤泥带

平面上,与本区暗河一样,主要分布观音峡背斜两翼的嘉陵江组质纯灰岩、白云岩中。

同样因为,这是歌乐山隧道所在地区唯一的、大面积展布强溶岩、可溶岩的地层;

还因为,该地层中发育有大量的层间滑动断层。

剖面上,由于岩溶淤泥带的岩溶特征以垂直下蚀为主,并与地表直接相通;

本区的岩溶淤泥带的类型,属于发育于延伸很深的、陡倾的层间滑动断层破碎带之中的一类;

所以,岩溶淤泥带在剖面上的分布可以穿过本区第一个侵蚀基准面,直达第二个侵蚀基准面之上。

岩溶淤泥带的走向为南北向。

e.溶洞

相对较大的溶洞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局部质纯灰岩与泥岩页岩接触带的层间滑动断层破碎带中。

小溶洞或溶洞群主要发育于暗河、岩溶淤泥带和大溶洞的旁侧。

f.采空区和老窑分布规律

只能出现在须家河组的第一、第三、第五岩段。

因为主要煤层集中分布于这三个岩段之中。

g.断层富水带分布规律

主要是须家河组含厚层砂岩的第二、第六岩段中的断层或层间滑动断层;

以及其它地层中,上下盘分别为厚层砂岩和泥岩的断层,例如,F3断层。

(4)歌乐山隧道洞体不良地质特征

a.观音峡背斜核部

由于观音峡背斜核部主要由飞仙关组泥灰岩、泥岩、页岩等中硬岩和软岩(也是不溶岩、弱溶岩)组成;

所以,节理一般不会很发育,对隧道围岩稳定性影响较小,也不会形成岩溶地质体。

b.断层破碎带

一般规模都很小,特别是层间滑动断层规模更小。

c.溶洞、暗河

本区规模稍大的溶洞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地层中。

由于该地层所含的强溶岩地层规模都不大,层数也不多;

所以,预报隧道洞体遇到的、规模稍大的溶洞数量有限。

由于溶洞一般不与地表直接连通,更由于隧道位于本区第二侵蚀基准面上方,埋深较深;

所以,在隧道所在的深度出现的溶洞水,除底部有少量淤泥外,一般应以清水为主。

预测超前钻探时,钻孔涌水一般也以清水为主;

静储量有限,基本无动储量;

初始压力较大,伴随静储量的减少而减小。

如前述,暗河很难成生于本区第二侵蚀基准面之上,即隧道洞体很难遇到暗河。

如果有暗河出现,一般也以较清水为主,可夹有具有分选和磨园的沙粒或小砾石。

预测超前钻探时,钻孔涌水的物质具有同样的表现;

隧道遇到暗河的垂直管道水会有很大的压力,若遇到水平河道水则一般压力很小;

由于暗河水与地表水体连通,既有静储量,也有源源不断的动储量,地下水的涌水量将无变化。

d.岩溶淤泥带

岩溶淤泥带属于岩溶塌陷的一种类型,是一种特殊的岩溶地质现象。

歌乐山隧道的岩溶淤泥带,属于成生于陡倾强溶岩中、顺层发育的岩溶淤泥带。

具有如下特征:

(a产状特征:

与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一致。

(b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呈延伸很长的“溶沟”或断续相连的长扁豆状出现。

剖面形态则为上宽下窄“V”字形或楔形。

总体呈上宽下窄的“溶沟”形态。

所以,这种类型的岩溶淤泥带又成为溶沟式岩溶淤泥带。

(c充填物特征

沟槽内具有大量伴随溶蚀塌陷、由地表物质形成的充填物,主要有大大小小的灰岩或白云岩岩块或碎石、地表土壤或风化残坡积物质和泥水。

在剖面上,其充填物的物质组成具有明显的分带性:

上部以灰岩或白云岩岩块或碎石为主,夹有地表土壤或风化残坡积物质;

中上部为灰岩或白云岩岩块或碎石与地表土壤或风化残坡积物质混杂;

中下部以地表土壤或风化残坡积物质为主,夹有灰岩或白云岩岩块或碎石;

下部则以浑浊的泥水为主,上清下浑,底部还有一定厚度的泥沙和棱角明显的小碎石。

隧道与不同深度的“溶沟式”淤泥带相遇,会有不同的表现。

对于歌乐山隧道来说,由于隧道埋深大多与“溶沟式”淤泥带下部的位置相当,超前钻探的大多数钻孔,开始会喷出具有很大压力的、浑浊的泥水并夹带大量的泥沙和棱角明显的小碎石,然后才逐渐转为仍然具有较大压力的、较清的、黄色的浑水。

(d与地表的关系:

直接连通。

隧道与其相遇:

若出现塌方,又没及时支护,像有些断层破碎带一样,可一直坍塌至地表;

若出现大量漏水,又没及时封堵,可在地表形成沟槽式或串珠状陷坑(图2-15、16、)。

(e地表有水体覆盖时固体充填物为饱水松软湿性。

地表无水体覆盖时,潜水面以上的固体充填物呈干性,潜水面以下为饱水松软湿性。

e.采空区或老窑

预报隧道可能遇到极少量的采空区或老窑基本无水。

这是因为小煤窑的洞口几乎全部位于歌乐山两侧坡度较大的山坡上,不具备沿洞口进水的条件。

f.断层富水带

虽然,断层富水带也可以形成集中涌水,但是,由于断层水的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是砂岩中的基岩裂隙水,很少和集中水源连通;

所以,歌乐山隧道洞体的断层水,一般涌水量不是很大,且多为清水。

3歌乐山隧道洞体地质灾害宏观预报

(1)观音峡背斜核部

节理相对较发育,对围岩稳定性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可出现局部掉块,一般不会出现塌方。

(2)一般断层破碎带

除了发育成岩溶不良地质的断层破碎带外,由于大多数断层破碎带的规模都很小,可有少量掉块外,但对隧道施工不会造成很大影响。

(3)溶洞

主要发育于飞仙关组地层中的规模较大溶洞,可在隧道施工中造成涌水量10~50米3/小时的涌水级别的一般隧道出水,一般很难形成大于100米3/小时的、突水级别的大出水或特大出水事故。

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大量出现的小溶洞或小溶洞群,对隧道施工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

(4)暗河

因为位于隧道上方,对隧道施工不构成威胁。

(5)“溶沟式”岩溶淤泥带

这是对歌乐山隧道施工威胁最大的不良地质。

数量多,广泛发育于嘉陵江组灰岩、白云岩和雷口坡组上部灰岩的、大量层间滑动断层破碎带中;

压力大,内部含有大量的、很大具有很大压力的浑浊泥水部夹杂松软、泥化的岩块、碎石及地表土壤、风化残坡积物质;

空间大,以“溶沟式”岩溶淤泥带出现的岩溶地质体在隧道洞体深度了形成宽20~100厘米、长数十米~数百米的一条或多条溶沟集中带,具有很大的空间;

水量充足,由于“溶沟式”岩溶淤泥带多与地表直接连通,平面上的连通性也好,而隧道地表又有大量水田、浅湖甚至水库等水体覆盖,可以上下左右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储量地下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