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042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656.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docx

高考生物知识归纳细胞结构

§1—2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的类型(Ⅰ)

(一)细胞学说

1.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

科学家

时间

贡献

胡克(英)

1665年

用显微镜观察软木片,发现并命名了细胞(实际看到的是死细胞的细胞壁)

施莱登(德)

1838年

发现所用的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植物各种功能的基础

施万(德)

1839年

发现所有动物也是由细胞组成的

菲尔肖(德)

1858年

所有的细胞必定来自已存在的活细胞

2.细胞学说:

①所有的生物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②细胞是所有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单位;③所有细胞必定由已存在的活细胞产生。

3.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①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细胞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②揭示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

(二)细胞的种类

根据细胞结构中是否具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比较项目

原核细胞

真核细胞

大小,结构

较小,简单

较大,复杂

本质区别

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无成形的细胞核)

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遗传物质

环状DNA分子

染色体(线状DNA分子+蛋白质)

DNA存在形式

核物质集中在拟核区(大型环状DNA)质粒(小型环状DNA),无核被摸、核仁,DNA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胞核:

和蛋白质形成染色质,有核被摸和核仁

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裸露存在

转录和

翻译

出现在同一时间和地点

转录在细胞核内,翻译在细胞质中(核糖体)

细胞器

只有核糖体

有各种细胞器

细胞壁

肽聚糖(支原体无细胞壁)

植物细胞:

纤维素、果胶

真菌:

几丁质(壳多糖)

动物细胞无细胞壁

遗传规律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变异类型

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

分裂方式

二分裂

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减数分裂

常见生物

细菌(杆菌,球菌,螺旋菌,弧菌),蓝藻(念球藻,发菜,鱼腥藻),放线菌(链霉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菌(酵母菌,青霉菌,根霉,曲霉),动植物,衣藻,轮藻,黑藻,水绵,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

相似点

均有细胞膜,细胞质,均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三)细胞模式图

1、蓝藻细胞模式图

 

1.DNA  2.核糖体  

3.细胞壁  4.细胞膜

 

2、细菌细胞模式图

 

3、动物细胞模式图

 

1细胞膜2细胞质3高尔基体

4核基质5染色质6核仁

7核膜8内质网9线粒体

10核孔11附着核糖体

12游离核糖体13中心体

14溶酶体

 

4、植物细胞模式图

1细胞膜2细胞壁3细胞质4叶绿体5高尔基体

6核仁7核基质8核膜9染色质10核孔

11线粒体12内质网13游离核糖体14液泡

15附着核糖体

 

二、膜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一)细胞膜

1.组成成分

成分

种类与含量

位置与功能

脂质

磷脂、胆固醇

约占50%

磷脂分子:

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胆固醇:

与磷脂尾部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维持膜的刚性

蛋白质

约占40%

镶嵌或贯穿于脂双层,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的种类与数量越多

糖类

约占2%—10%

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完成细胞间信息传递

部分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注:

细胞癌变过程中,细胞膜成分改变,产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常用于检测体内是否产生癌细胞。

膜蛋白种类及功能总结:

运输蛋白

(被动转运)

通道蛋白

允许水溶性分子或离子通过

载体蛋白

与物质分子结合→蛋白质改变形状→运送分子进出细胞

运输蛋白

(主动转运)

载体蛋白

与物质分子结合→蛋白质改变形状→运送分子进出细胞

(消耗能量)

受体蛋白

激素受体

激素受体蛋白质+激素→引发生理反应

神经上的受体

(类似通道蛋白)开启时允许离子通过

辨识蛋白

糖蛋白

可作为辨认的标志(细胞标志物)和细胞附着位(结合位),如免疫系统可识别外来入侵者的糖蛋白

酶蛋白

如ATP合成酶

具有酶功能,活化位朝向细胞内液体中,催化细胞内化学反应。

2.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不是静止的。

磷脂双分子层是轻油般的流体,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大多数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细胞膜具有不对称性,有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外表面,无糖蛋白的一侧为细胞内表面。

特点:

(1)具有极性头部和非极性尾部的磷脂分子在水相中具有自发形成封闭的膜系统的性质,以疏水性的尾部相对,极性头部朝向水相的磷脂双分子层是组成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成分,尚未发现在细胞膜结构中起组织作用的蛋白。

(2)蛋白分子以不同的方式镶嵌在脂双层分子中或结合在其表面,蛋白的类型,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其与脂分子的协同作用赋予生物膜具有各自的特性和功能。

(3)细胞膜可看成是蛋白质在双层脂分子中的二维溶液。

然而膜蛋白与膜脂之间及其于膜两侧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在不同程度上限制了膜蛋白和膜脂的流动性。

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和功能特点

项目

特点

原因

实例

影响因素

结构特点

一定的流动性

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不是静止的,而是可以运动的

变形虫的变形运动,细胞融合,胞吞、胞吐,主动运输

质膜流动性受温度影响。

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流动性增强,进而影响选择透过性。

温度过高会使膜结构破坏

功能特性

选择透过性

遗传特性决定载体的种类和数量,从而决定选择透过性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的吸收的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内因:

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

外因:

温度、pH,氧气等影响呼吸作用的阴虚(主动运输)

联系

流动性是选择透性的基础(只有膜具有流动性,才能表现出选择透性)

4.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分隔开,保证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对于原始生命,膜的出现是生命起源过程中至关重要的阶段,它将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分隔开,使其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

对于原生生物,如草履虫,属于单细胞生物,它与外界环境的分界面是细胞膜,由于细胞膜的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行使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物质主要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可“进”的物质:

营养物质

不易“进”的物质: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可“出”的物质:

抗体,激素,细胞产生的废物

不可“出”的物质:

细胞内重要成分,如DNA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实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信息交流的类型

①信号传导

信号分子(如激素、递质)→靶细胞膜受体(糖蛋白等)→胞内信号传导分子沿信号通路传递→细胞产生特定的生物学效应

②胞间连接于通讯

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间通过细胞膜进行相互作用是胞间通讯的结构基础,如动物细胞的间隙连接,在相邻细胞间形成孔道结构;植物细胞间则借胞间连丝实现细胞间物质转运和信息交流。

③胞间识别

识别是指细胞对同种或异种细胞,同源或异源细胞以及自己或非己分子的认识和鉴别,是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分子发生选择性相互作用,从而引起细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的变化,最终使细胞表现出相应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如器官移植时的免疫排斥反应。

·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方式

i一些细胞如分泌细胞分泌一些物质如激素,通过血液的传递运送到作用部位的细胞(靶细胞),被靶细胞的细胞膜上的受体(糖蛋白)识别,引起靶细胞的生理反应。

ii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直接接触,通过糖蛋白识别,将信息从一细胞传递给另一细胞

如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植物细胞间的识别主要通过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来实现

5.细胞膜成分的探究及结构功能特性的实验验证。

(1)细胞膜成分的探究实验

①用溶脂剂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说明细胞膜含有脂质成分。

②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2)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的探究思路

大量同种生物和亲缘关系较远的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混合在一起,发现只有同种生物的精子和卵细胞才能结合

(3)细胞膜结构特点的实验验证

由于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故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与人细胞融合证明了这一点。

(4)细胞膜的功能特性及实验验证

由于不同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细胞所能选择吸收的物质亦不相同,所以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实验验证思路如下:

 

含不同无机盐离子的溶液(如Ca2+,Mg2+,SiO32-)+不同植物(如番茄和水稻)

测定培养液中各离子的初始浓度

↓(培养一段时间)

测定实验结束时各离子浓度

比较同一植物吸收不同离子及不同植物吸收同一离子的情况。

6.制备生物膜的原理和方法

(1)实验原理:

细胞内的物质有一定的浓度,将细胞放到蒸馏水中,细胞就会吸水涨破,细胞内的物质就会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2)试验中选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

①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壁,无各种细胞器,无细胞核,可提取到纯净的细胞膜

②红细胞单个存在,便于制成悬浮液

(3)红细胞稀释液的制备:

将少量新鲜血液注入生理盐水中,摇匀

(4)实验步骤

①选材:

猪(或牛、羊、人)的新鲜的红细胞稀释液

②制作装片:

用滴管取一滴红细胞稀释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③观察:

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形态(低倍镜—高倍镜)

④滴蒸馏水: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⑤观察:

持续观察细胞的变化

⑥结果:

凹陷消失,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破裂,内容物流出,获得细胞膜。

(二)膜系统

1.生物膜系统:

细胞中各种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

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种类上基本相同,都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

②各种细胞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③差异性:

各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的含量上有显著差异,这与不同的生物膜的功能的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中,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结构上的联系

①内质网膜在细胞内是一个庞大的网状膜结构,真核细胞的生物膜中最多的是内质网膜,在各生物膜结构的联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是细胞内物质运输的通道。

内质网膜向外与细胞膜相连,向内与核膜相连,有时也与线粒体外膜直接相连。

内质网膜可以通过囊泡(囊泡膜)与高尔基体间接相连。

②相互转化关系

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转移到高尔基体,再转移到细胞膜。

(3)功能上的联系

(以分泌蛋白的形成为例)

3.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2)细胞中许多重要的反应豆子啊生物膜上进行,广阔的膜面积为酶的附着提供了大量的位点。

(3)细胞膜把细胞分隔成小的区室,如各种细胞器,这样使细胞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不互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4.生物膜系统的应用

(1)工业:

人工模拟生物膜选择透过性,可滤去海水中盐分,从而对海水淡化处理,也可阻挡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净化污水

(2)农业:

从膜结构的角度研究农作物抗旱、抗旱、耐盐的机理,改善农作物品质。

(3)医学:

人工膜材料代替人体病变器官形式正常的生理功能,如血液透析膜,能代替肾脏把病人血液中的代谢废物透析掉。

根据生物膜的特性,将磷脂制成很小的小球,让小球包裹着药物运输的患病部位,通过小球膜和细胞膜融合,将药物送入细胞。

总结:

 

三、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一)细胞质

1.细胞质:

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细胞质,主要包括细胞溶胶和细胞器

2.细胞溶胶:

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

主要成分:

水、无机盐、脂质、糖类、氨基酸、核苷酸、各种酶等

主要功能:

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提供必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3.细胞器:

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叶细胞结构的总称。

(二)细胞器

1.从细胞中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

先将细胞膜破坏后,获得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再用差速离心的方法获得各种细胞器。

2.细胞器总结

数量,分布

形态

结构

成分

功能

线粒体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

呈颗粒状或短杆状

双层膜结构,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扩大内膜表面积

蛋白质、磷脂,需氧呼吸酶,少量DNA和RNA(含核糖体)

需要呼吸的主要场所,细胞呼吸和能量代谢的中心,化学能转化器

叶绿体

叶肉细胞核幼茎皮层细胞(根细胞、洋葱鳞片叶细胞不存在)

球形椭球形,含叶绿素显绿色

双层膜结构,内含基粒(由类囊体膜叠合而成,扩大了膜面积,组成类囊体的膜称为光合膜,上面分布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和液态的基质(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DNA,RNA,核糖体)

蛋白质、磷脂、光合作用酶,色素,少量DNA,RNA

光合作用的场所,光能转化器

内质网

绝大多数动植物细胞

网状

由单层单位膜构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按表面是否附着有核糖体分为粗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

蛋白质、磷脂等

增大了细胞内的膜面积,膜上附着许多酶,为细胞内各种化学反应提供有利条件。

粗面内质网:

与分泌蛋白、膜蛋白的合成转运有关,是蛋白质糖基化的场所(蛋白质空间结构加工,不合成)

光面内质网:

脂质合成的重要场所

高尔基体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

囊状

由单层单位膜构成的扁平小囊和小囊产生的小泡组成

蛋白质、磷脂等

动物细胞:

与分泌物形成有关,蛋白质分拣加工运送,与溶酶体形成有关

植物细胞:

合成纤维素、果胶,与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数量,分布

形态

结构

成分

功能

核糖体

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

椭球形颗粒状小体

没有膜包被,分为附着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分布在细胞溶胶中)

蛋白质,rRNA

蛋白质合成场所

附着核糖体:

合成分泌蛋白和膜蛋白

游离核糖体:

合成留在细胞质中的蛋白质

中心体

动物细胞、低等植物细胞,(高等植物细胞中没有)

“+”字形

有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构成,每个中心粒由一组微管排列成的筒状结构,无膜结构。

微管蛋白

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有关。

有丝分裂前期,位于细胞两极的两个中心体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液泡

植物细胞中(成熟植物细胞中有中央大液泡,幼嫩植物细胞中只有分散的小液泡)

泡状

液泡膜(单层膜),细胞液

蛋白质、磷脂、水、无机盐、有机酸、糖类、氨基酸、色素、植物碱

储存水、无机盐、糖类、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与植物叶片、花、果实颜色有关。

调节细胞的内环境,使细胞保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膨胀状态,与渗透作用有关。

溶酶体

动物细胞、真菌、某些植物细胞中

囊状

单层膜

“酶仓库”“消化车间”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如蝌蚪尾巴消失)

注:

进行需要呼吸的细胞不一定有线粒体,如好氧细菌,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如蓝藻。

(三)细胞核:

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细胞的控制中心。

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特点

功能

核膜

双层膜,外层核膜与内质网相连,内膜与染色质纤丝相连。

核被膜不是完全连续的,有许多部位核被膜内外两层相连,形成核孔复合体。

核膜是真核细胞所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没有核膜。

外层核膜外侧附着有核糖体。

将细胞核与细胞质分隔开,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核被膜上有多种酶,利于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小分子、离子从核膜进出细胞核。

核被膜在细胞周期过程中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核仁

折光性较强,由RNA和蛋白质组成。

蛋白质合成旺盛的细胞中,核仁体积相对较大。

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场所,在有丝分裂期间表现出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核孔

核膜上的一种孔道结构,细胞类型的不同和细胞生长阶段的不同,核孔的数目和大小都有差异。

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复合体数目多。

能选择性地转运核内物质,是某些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RNA和蛋白质),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染色质

成分:

主要为蛋白质和DNA

特性:

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存在:

间期—染色质,分裂期—染色体

形态:

染色质为丝状物,染色体为棒状小体。

染色质是真核细胞遗传物质,DNA的主要载体

核基质

细胞核内的液体

构成核内的水环境

2.细胞核的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DNA)储存和复制的场所,DNA携带遗传信息,并通过复制由亲代传给子代,保证了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2)细胞核控制着物质合成、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是生物体能够进行正常的细胞代谢。

DNA可控制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决定生物的性状。

3.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比较

染色质

染色体

同种

物质

成分相同

主要是DNA和蛋白质

特性相同

易被龙胆紫、醋酸洋红、苏木精等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功能相同

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细胞分裂不同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两种形态

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

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形成

关系

同一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所呈现的不同形态,染色质高度螺旋化、缩短变粗成染色体,染色体解螺旋、成细丝状成染色质(末期)

4.细胞核功能的实验验证

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两种美西螈细胞核移植

将黑色美西螈细胞核一直到白色美西螈去核卵细胞

发育成德都是黑的

美西螈皮肤颜色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横缢蝾螈受精卵

用头发横缢蝾螈受精卵,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有核的一半能分裂、分化,无核的一半则不能

蝾螈的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将变形虫切成两半

切成一半有核,一半无核

有核的一半能生长分裂、再生,具有应激性,无核的一半只能消化食物

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再生和应激性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

将两种伞藻的帽、柄、假根分开后,相互嫁接与核移植

帽的形状与具有细胞核的假根部分一致

伞藻帽的形状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以上实验共同说明了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四)细胞分类比较

分布

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叶绿体、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

中心体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

核糖体

成分

含DN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含RN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含色素

液泡、叶绿体(有色体)

结构

不具膜结构

核糖体、中心体

具单层膜结构

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

具双层膜结构的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细胞器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液泡

功能

能产生水的

核糖体、细胞核、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

能产生ATP的

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胶

能自主复制的细胞器

线粒体、叶绿体

能合成有机物的细胞器

细胞核、核糖体、叶绿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与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

中心体,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

与蛋白质合成、分泌有关的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提供ATP)

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

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叶绿体

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

线粒体(功能)核糖体(合成载体蛋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