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0444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3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docx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附件三: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一、总则68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68

(一)学校设置68

(二)学校规模69

(三)校园规划设计69

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70

(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70

1.建设用地70

2.体育用地70

3.绿化用地71

(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71

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71

(一)校舍建筑组成71

(二)校舍建筑面积71

(三)校舍用房面积72

(四)校舍建筑标准72

(五)校舍安全标准72

五、学校装备条件标准72

(一)通用教学设备72

(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74

1.文科专用教学设备74

2.理科专用教学设备74

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75

4.体育科专用教学设备75

5.卫生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75

6.通用技术教学专用设备75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76

(四)图书馆藏书及设备配备76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76

六、师资配备标准78

七、公用经费标准78

附件:

1.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79

2.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文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82

3.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84

4.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体育科专用设备配备标准86

5.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卫生与健康教育专用设备配备标准89

6.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图书馆(室)配备标准91

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

(试行)

一、总则

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适应教育现代化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满足新课程实施对校园建设、师资、设施配备等办学条件的要求,创造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环境,推动普通高中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科学化、规范化建设,高水平、高质量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江西省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规划,特制定《江西省普通高级中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

本《标准》是各级政府规划、设置和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学校办学条件的标准。

《标准》规定的各项办学条件是本省举办普通高级中学应当执行的基本标准,在达到《标准》的基础上,应逐步提高相关办学条件指标,以充分满足教育教学及学校发展的需要。

本《标准》适用于江西省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级中学。

新建学校土地规划和校舍建筑应不低于《标准》要求,其他学校应参照《标准》逐步改建和扩建。

本《标准》的实施应遵循分级负责、分类推进、分步实施原则。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统筹协调和监督、指导《标准》的实施;各市、县(市、区)政府负责《标准》的组织实施工作。

二、学校设置与规划

(一)学校设置

1.普通高级中学设置与布局,要立足本地实际,根据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人口密度和分布、变化状况,尤其是初中毕业生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需求。

综合考虑交通、环境等因素,实事求是、科学合理设置或调整学校布点,使学校适应现代教学特点,具有适宜规模和可持续发展空间。

普通高级中学设置与布局应适度集中,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

对招生范围较大或生源相对较分散的学校,应根据需要为学校增加必要的学生食宿条件或设置寄宿制学校,方便学生就学。

2.布局不合理或城市市区内办学空间过于狭小的学校,以及农村办学条件简陋、规模偏小、生源不足的学校,可与城市或县镇改造建设相结合,进行调整或改建、扩建。

3.新建学校应选在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应避开高层建筑的阴影区、低洼地、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

学校尽量不安排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干道旁,避免城市交通的噪音干扰。

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不得穿越校区。

4.学校不应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气源调压站、高压变配电所、易燃易爆危险品仓库、噪音较大的工厂(场)、养殖场、铁路、垃圾站、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

5.普通高级中学应独立设置。

(二)学校规模

为保证学校教育质量、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学校规模(班数规模、在校学生规模、用地及建设规模)应控制在一定范围以内。

学校适宜办学规模为24至48个班,班额不超过50人。

原则上不再设立24个班以下的高级中学和规模过大的学校。

(三)校园规划设计

1.校园规划与设计应严格执行国家现行学校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有关建设标准和建筑设计规范。

新建、改建、扩建学校,都必须先规划后建设,履行报批手续。

2.校园的总体规划设计应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根据需要适当预留发展用地。

教工住宅应纳入本辖区建设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有条件时尽量与校园毗邻。

3.校园总平面设计宜按教学、体育运动、生活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合理布局。

各区之间要联系方便、互不干扰。

教学楼应布置在校园的静区,并保证良好的建筑朝向。

音乐教室、琴房、舞蹈教室的布置应尽可能减少对其他教学用房的干扰。

校园内各建筑之间、校内建筑与校外相邻建筑之间的间距应符合城市规划、卫生防护、日照、防火等有关规定。

4.校园建筑应合理组合、集中紧凑,建筑形式、建筑风格、室内布局等要力求体现学校文化的内涵和时代特色,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校园绿化美化应结合建筑景观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统一规划设计,以形成优美、人文、和谐的校园环境,充分发挥环境的育人作用。

5.体育活动场地与教学用房应有合理的间隔,联系便利。

设有环形跑道的田径场地、球类场地,其长轴宜为南北方向。

6.校园内的主要交通道路应根据学校人流、车流、消防要求布置。

路线要通畅便捷,道路的高差处宜设坡道。

路上的地下管线井盖,应与路面标高一致。

7.学校水、电、暖设施在设计中应科学合理,充分体现安全、节能要求。

室外水、电、煤气、热力、弱电系统等地下管线设置,应根据校园总体规划的要求合理布置,必须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按防火规范要求在适当位置设置室外消防栓供水接口。

配变电系统应独立设置,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当留有余量。

室外多种管线的敷设应用地下管沟暗设。

8.学校主要出入口不宜紧靠城市主干道,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设置警示标志。

有条件的学校应考虑设置一定规模的机动车临时停车场。

9.旗杆、旗台应设置在校园中心广场或主要运动场区等显要位置。

三、学校建设用地标准

(一)学校建设用地组成

学校建设用地由建筑用地、体育用地和绿化用地等组成。

学校的建设用地,应根据所在区域的实际情况,按照节约和集约用地以及资源共享的原则合理进行规划配置。

1.建筑用地。

学校建筑用地包括建筑物、构筑物占地面积,建筑物周围道路,房前屋后零星绿地及建筑群组之间的小片活动场地。

建筑用地应按相应学校规模,满足教学用房、办公用房、生活用房等建筑所需用地。

学校建筑用地按建筑容积率(学校总建筑面积与学校建筑用地面积之比)计算。

2.体育用地。

体育用地应满足相应学校所需田径、篮(排)球、乒乓球、体育器械等教学场地以及课间操和课外体育活动所需用地。

各类体育场地的设置与用地面积应达到表3-1标准。

江西省普通高中体育场地配备标准

表3-1单位:

平方米

运动场地

类别

学校规模

18班

24班

30班

36班

42班

54班

66班

环形跑道

(含100米直跑道)

(㎡/片)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10152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10152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16089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16089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22525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22525

300米环形

(100米直道)

22525

篮球场

(片×㎡/片)

2×608

3×608

3×608

4×608

4×608

5×608

6×608

排球场

(片×㎡/片)

2×286

3×286

3×286

4×286

4×286

5×286

6×286

室外乒乓球区

(台×㎡/台)

8×16

10×16

10×16

12×16

12×16

14×16

14×16

器械体操区

(平方米)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面积总计

(平方米)

12268

13244

19231

20207

26693

27669

38613

注:

1、300米以上的环形田径场应设100米的直跑道,250米以下的环形田径场最好能设100米直跑道,最少设60米直跑道。

2、田径场周边应设1—2个沙坑(长5—6米、宽—4米、助跑道长30—45米)。

3、器械体操区学校可根据实际条件进行集中或分散配备。

3.绿化用地。

学校绿化用地包括集中绿化地和室外自然科学园地等。

新建学校必须留足绿化用地,绿化用地率不得低于35%。

(二)学校建设用地面积

学校建设用地面积标准见表3-2。

普通高级中学建设用地面积标准

表3-2

类别名称

建设规模

(班级数)

人均建筑用地

人均体育用地

人均绿化用地

人均校园用地总面积

(平方米/人)

亩/

百人

(平方米/人)

亩/

百人

(平方米/人)

亩/

百人

(平方米/人)

亩/

百人

普通高中

≥42

25

30—42

29

<30

30

寄宿制高中

≥42

34

30—42

39

<30

39

四、学校校舍建设标准

(一)校舍建筑组成

学校校舍由教学用房(含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和生活用房三部分组成。

1.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指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和公共教学用房等。

其中专用教室包括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地理教室、多媒体计算机教室、语言教室及其辅助教室;公共教学用房包括多功能电教室、图书馆(室)、体育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辅助用房。

2.办公用房包括办公室、会议室、文印室、档案室、卫生保健室、总务后勤用房等。

3.生活用房包括学校食堂、学生宿舍、管理员值班室、浴室、开水房及厕所等用房。

(二)校舍建筑面积

普通高中校舍建筑面积标准见表4-1。

普通高中生均建筑面积标准

表4-1单位:

平方米

房间名称

平面利用系数

18班900人

24班1200人

30班1500人

36班1800人

使用面积

建筑

面积

使用面积

建筑

面积

使用面积

建筑

面积

使用

面积

建筑

面积

面积合计

8910

14850

11037

18395

13163

21938

15589

25982

生均标准

房间名称

平面利用系数

42班2100人

54班2700人

66班3300人

使用

面积

建筑

面积

使用

面积

建筑

面积

使用

面积

建筑

面积

面积合计

18608

31013

24006

40010

29173

48622

生均标准

(三)校舍用房面积

普通高中各类校舍用房使用面积标准详见附件。

(四)校舍建筑标准

校舍建筑及附属设施建设要严格按照《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及2008年国家教育部、住建部和发改委联合发布的《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学校规划建筑设计导则》等标准执行,符合国家的建筑设计规范、环保规范、安全规范、节能等标准的要求。

(五)校舍安全标准

在全省中小学校开展抗震加固和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台风、火灾、雷击等自然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五、装备条件标准

学校教学、办公和生活设备配置应当以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满足学校教学的基本需求和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课余活动的实际需要,考虑到教育教学设备的功能、特点及更新周期,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充分运用和学校建筑设施的特点以及利用效率等因素,本着经济、实用、便利、安全、规范的要求,合理配备通用教学设备、学科专用教学设备、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图书资料和学校办公生活设备。

(一)通用教学设备

通用教学设备是指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学生使用的通用教学设备,其配置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的一般性常规需要。

课桌椅、多功能橱柜、计算机等学生通用设备的配置,应安全、规范、耐用,能满足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与心理需求。

课桌椅应符合《学校课桌椅功能尺寸》(GB/T3976-2002)标准。

黑板、板书工具、多媒体电教设备、计算机等教师使用的常规教学设备的配置要适应各科教学的实际需要和进行创新性教育教学活动的要求。

温度调节、湿度调节、照明、通风换气、防火、隔音等教学、办公、生活环境与安全设备的配置要能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安全、舒适、健康的教育条件和环境。

1.教室

(1)普通教室人均使用面积不低于1.12平方米。

(2)教室前排课桌前缘与黑板应有2米以上距离。

(3)教室内各列课桌间应有不小于0.6米宽的纵向走道,教室后应设置不小于0.6米的横行走道。

后排课桌后缘距黑板不超过9米。

  2.课桌椅

 

(1)教室内在座学生应每人一席。

 

(2)每间教室内至少应设有2种不同高低型号的课桌椅。

  3.黑板

 

(1)黑板应完整无破损、无眩光,挂笔性能好,便于擦拭。

 

(2)黑板下缘与讲台地面的垂直距离为1~1.1米,讲台桌面距教室地面的高度一般为1.2米。

4.教室采光

(1)单侧采光的教室光线应从学生座位左侧射入,双侧采光的教室主采光窗应设在左侧。

 

(2)教室墙壁和顶棚为白色或浅色,窗户应采用无色透明玻璃。

(3)教室采光玻地比(窗的透光面积与室内地面面积之比)不得低于1:

6。

5.教室照明

  

(1)课桌面和黑板照度应分别不低于150LX和200LX,照度分布均匀。

自然采光不足时应辅以人工照明。

 

(2)教室照明应配备40瓦荧光灯9盏以上,并符合节能环保要求。

灯管宜垂直于黑板布置。

教室照明应采用配有灯罩的灯具,不宜用裸灯,灯具距桌面的悬挂高度为-1.9米。

(3)黑板照明应设2盏40瓦荧光灯,并配有灯罩。

6.教室微小气候

 

(1)教室应设通气窗,寒冷地区应有采暖设备。

  

(2)新装修完的教室应进行室内空气检测,符合《室内空气质量标准》的可投入使用,并保持通风换气。

(二)学科专用教学设备

1.文科教学专用设备。

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文科专用教学设备,应能适应文科教学的人文性、历史性、多样性、感悟性等特点,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以及师生互动。

应配置能够满足中学进行思想政治、语文、外语、历史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同时能适应正常教学安排的挂图、模型、卡片、用表、视听资料、教学软件等设备。

江西省普通高中文科教学专用设备配置标准见附件2。

标准是按语文、英语、历史、思想政治四科分学科编制的,分为“基本”和“选配”两种配备要求。

“配备数量”栏目中不加括号的数字为“基本”要求,加括号的数字为“选配”要求。

“基本”要求规定了高中完成上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教学任务应具备的常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材料和工具,所有开设高中文科课程的学校均应达到该栏目的配备要求。

有条件的学校在达到“必配”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选用的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仪器的多种类等实际情况,选择配备列为“选配”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理科教学专用设备。

学校必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理科教学专用设备,应能适应理科教学的科学性、准确性、客观性、操作性等特点,便于学生参与知识产生过程,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以及便于师生互动。

应配置能够满足高中学校进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课程教学实际需要的仪器设备、教学软件、药品、材料、工具和必要的安全器材。

理科实验室的固定设施设备建设要求,按《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要求执行。

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实验仪器、器材,按《江西省高中理科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赣教基字〔2010〕41号)进行配备。

配备标准中的“必修”栏目中的“必配”要求,是普通高中学校完成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教学内容所必须的基本仪器设备,“选修”栏目中的“必配”仪器设备,是完成该选修模块教学内容所必须的基本仪器设备,鼓励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在达到“必配”要求的基础上可根据选用的教材、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仪器的多种类等实际情况,选择配备列为“选配”的仪器设备,以满足教学和实施特色化办学的需要。

3、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

学校应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艺术科教学专用设备,应能适应音乐、美术的教学特点,便于学生操作、体验与感悟,满足教师多种形式教学和学生多种艺术学习活动的需要。

(1)音乐教学器材设备。

音乐教学器材设备的配置,在满足师生音乐教学及音乐活动的需求基础上,学校还应兼顾师生开展舞蹈、戏剧表演等其它艺术活动以及特长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艺术示范校和特色学校可根据自身要求,配备相应器材设备。

高级中学音乐舞蹈教学器材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参照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2002〕17号),及时配备能满足所选用现行教材所需的音乐器材。

(2)美术教学器材设备。

美术教学器材设备的配置,在满足师生美术教学的需求基础上,学校还应兼顾师生美术活动及特长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

艺术示范校和特色学校可根据自身要求,配备相应器材设备。

高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应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参照教育部《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教体艺〔2002〕17号)要求,及时配备能满足现行教材所需的美术器材。

普通高中阶段艺术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见附件3。

4、体育科专用教学设备。

配置体育教学专用设备,应本着规范、安全、耐用的原则合理配备,并及时补充。

其主要设备包括能满足体操、田径、球类等课程教学所需要的运动器械,测量、计时工具和挂图、教学软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试点学校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可根据需要适当增加相关器材配备。

普通高中阶段体育科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见附件4。

5.卫生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

寄宿制学校必须设立卫生室,非寄宿制学校可视学校规模设立卫生室或保健室。

卫生室须按相关规定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卫生与健康教育设备主要包括学校卫生(保健)室开展学生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监测、常见病和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教学卫生监督、简单医疗服务等工作所需要的卫生器材、仪器设备及辅助材料等。

普通高中卫生与健康教育专用教学设备配备标准见附件5。

6.通用技术教学专用设备。

学校须按照教育行政部门颁布的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要求配置通用技术教学设备,应能满足高中学校开展通用技术教学的需要,便于教师灵活组织教学和学生有效学习。

通用技术教学设备主要包括教学活动所需要的教具、实践工具、模型、软件等。

通用技术教学设备按《江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必修)试验室建设规范(试行)》和《江西省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学仪器配备标准(试行)》(赣教基字〔2009〕51号)进行配备。

配备标准中的必修器材为开设必修课程《技术与设计》(1、2)所需器材。

选修1~选修7器材分别为开设选修课程所需器材,学校可以根据选修课模块情况配备器材。

通用技术试验室建设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行业标准(JY/T0358-2006)《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相关要求。

(三)现代教育技术设备及软件配备标准

高中应当根据现代教学技术发展的实际,配备以高速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和其他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教学资源软件,推动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满足信息技术课教学、学生网络学习、教师教学研究和网络备课,以及学校现代化网络办公的需要。

高中建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功能教室、卫星接收系统工作室、建立校园网络,终端接口连到每间教室,实现“班班通”(利用多媒体设备及网络使每个班级能共享教育教学资源),计算机配置生机比达到10:

1;1000人以上的学校还须建立电子备课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闭路电视和广播系统。

高中应按年级配备符合课程标准、紧扣教材、服务教学的教学资源。

还应配置满足教学需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社会主义公德教育、生理卫生、健康教育等专题教育资源。

(四)图书馆藏书及设备配备

学校图书馆应设藏书室、学生阅览室、教师阅览室等,有条件的学校应建设独立的图书馆楼。

图书馆应以全开架借阅和半开架借阅为主。

学校图书馆(室)装备应按教育部《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修订)》(教基[2003]5号)规定,配备书架、阅览桌椅、出纳台、报刊架、文件柜、陈列柜、办公桌椅、装订设备、安全设备等必要的设施、设备。

有条件的学校可增设电子阅览室,增加电子图书、数字图书、音像视听资料的配备,并有计划逐步配备扫描仪、复印机、打印机、抽湿机等设备,实行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与校园网相结合,实现电子图书资源共享。

馆藏图书内容应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图书及教师使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及工具书为主。

各种馆藏图书、期刊、电子出版物等必须是国家合法出版物。

馆藏图书应按规定及时剔旧、更新,一般每年按照生均一册递增或更新。

图书、报刊资料的配备标准、藏书分类比例标准见附件7。

(五)办公及生活设备

学校应根据学校规模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配备办公设备和生活服务设备。

办公设备包括用于办公的桌椅、资料柜、作业柜、储物柜、计算机、打印机、电话、复印机、传真机、一体化速印机等必要设备。

生活设备包括卫生用具、饮用水设施、食堂餐厅设备、学生及单身教职工宿舍设施、锅炉房设备等各种必要的生活服务设备。

办公及生活设备由学校本着安全、规范、耐用,能满足办公、生活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的原则配置。

  1.学生宿舍

 

(1)学生宿舍不应与教学用房合建。

男、女生宿舍应分区或分单元布置。

一层出入口及门窗,应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2)学生宿舍的居室,人均使用面积不应低于3.0平方米。

 (3)应保证学生一人一床,上铺应设有符合安全要求的防护栏。

 (4)宿舍应保证通风良好,寒冷地区宿舍应设有换气窗。

(5)学生宿舍应设有厕所、盥洗设施。

宿舍设室外厕所的,厕所距离宿舍不超过30米,并应设有路灯。

2.学校集体食堂

 

(1)学校食堂应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

食堂从业人员应取得健康证明后方可上岗。

  

(2)食堂应距污染源25米以上。

  (3)食堂应有相对独立的食品原料存放间、食品加工操作间、食品出售场所。

(4)食堂加工操作间最小使用面积不得小于8平方米;墙壁应有1.5米以上的瓷砖或其他防水、防潮、可清洗的材料装修的墙裙;地面应由防水、防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