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459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docx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

 

纳米颗粒的超临界干燥法制备及用于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检测

(作者:

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作者:

王亚丽曹小安刘永慧彭燕【摘要】  利用乙醇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SCFD)(280℃×7.0MPa×30min)制备了纳米MgO及Y2O3颗粒,发现其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催化发光强度远高于普通干燥技术制备的纳米MgO及Y2O3。

设计了一种以SCFD技术合成的纳米MgO为敏感材料,催化发光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传感器。

此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及优异的选择性,在温度279℃、波长425nm、空气流速为160mL/min的最佳条件下,催化发光强度与醋酸乙烯蒸气浓度在1.8~1800mg/m3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mg/m3。

当浓度相同的丙酮、乙醛、乙酸乙酯、乙酸、甲醛、氨水、乙醇、苯和甲醇蒸气通过此传感器时,除乙醇引起3.56%的干扰外,其它气体基本不干扰醋酸乙烯的测定。

应用本方法可快速测定车间空气中的醋酸乙烯。

【关键词】催化发光;MgO纳米材料;醋酸乙烯;超临界流体干燥;气体传感器  AbstractMgOandY2O3nanoparticleswerepreparedbysupercriticalfluiddrying(SCFD)method(280℃×7.0MPa×30min).Itwasfoundthatthecataluminescence(CTL)intensitiesofsomeharmfulgasesonMgOSCFDandY2O3SCFDnanoparticlesweremuchhigherthanthoseonnanoparticlespreparedbycommondrying(CD)method.ACTLsensorusingMgOSCFDasthesensingmaterialwasdevelopedforthedetectionofvinylacetatevapor.Theproposedsensorshowedhighsensitivityandselectivitytovinylacetateundertheoptimalconditionsoftemperatureof279℃,wavelengthof425nmandflowrateof160mL/min.ThelinearrangeofCTLintensityversusconcentrationofvinylacetatevaporwas1.8-1800mg/m3,withdetectionlimitof0.7mg/m3.Undertheoptimizedconditions,Noneoronlyverylowlevelsofsignificantinterferencewereobservedwhiletheforeignsubstancessuchasacetone,acetaldehyde,ethylacetate,aceticacid,formaldehyde,ammonia,ethanol,benzeneandmethanolwerepassingthroughthesensor.Thismethodallowsrapiddeterminationofvinylacetateinairatworkshop.  KeywordsCataluminescence;Magnesiumoxidenanoparticles;Vinylacetate;Supercriticalfluiddrying;Gassensor  1引言醋酸乙烯是一种应用广泛的工业化学品,主要用于生产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工业涂料及粘合剂等。

醋酸乙烯是一种无色易燃有刺激性液体,若其蒸气泄漏到空气中,可以通过与大气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羟自由基而降解[1],但这一反应的半衰期大约是14.5h。

吸入醋酸乙烯蒸气可能影响免疫系统及神经系统功能。

而暴露于含有醋酸乙烯蒸气的环境中,轻则刺激上呼吸道、眼睛和皮肤,重则引起心脏肌肉衰竭、心率失常、昏晕、心绞痛等症状[2]。

美国环境保护局将醋酸乙烯列入有害空气污染物名单[3];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将其确定为潜在的人类致癌物质[4]。

我国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12007)规定:

工作场所中醋酸乙烯酯蒸气8h时间加权平均允许浓度不超过10mg/m3。

通常空气中测定低浓度醋酸乙烯蒸气的分析方法主要有气相色谱法(GC)[5]、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6]。

这些方法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及灵敏度,但仪器体积庞大,操作复杂,耗时,不能即时检测。

气体传感器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和响应快速等优点,很适合气体的实时、连续、在线监测。

而目前专门用于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传感器极少。

最近Cao等[7]报道了专门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传感器,但其在灵敏度和选择性方面尚不尽人意。

因此,发展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醋酸乙烯传感器很有必要。

  1976年,Breysse等在ThO2表面CO的催化氧化过程中首先观察到了催化发光(Cataluminescence,CTL)现象[8],它属于一种化学发光现象。

20世纪90年代,Nakagawa等[9,10]报道了一些气体在固体材料γAl2O3表面产生催化发光现象,并据此设计了乙醇和丙酮几种传感器。

Zhu等[11]发现纳米材料可以显著增加气固表面的催化发光,并对乙醇[12]、甲醛[13]等气体在不同纳米材料上进行了识别和测定研究。

曹小安等[14,15]报道了乙醚、二氯乙烷等传感器。

二硫化碳、丙酮等气体传感器也有报道[16,17]。

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应用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Supercriticalfluiddrying,SCFD)可制得分散性较好、比表面积较高、粒径较小且分布均匀的纳米材料[18,19],从而提高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增强催化发光强度,同时也可能提高对气体的选择性[20,21]。

  本研究分别用乙醇SCFD技术和普通干燥(CD)技术制备了纳米MgO和Y2O3,并比较了纳米MgOSCFD和MgOCD、纳米Y2O3SCFD和Y2O3CD对一些有害气体的催化发光性能。

实验发现,应用SCFD技术制备的纳米MgO及Y2O3,其检测气体的催化发光强度远远高于CD技术制备的纳米MgO及Y2O3,这说明SCFD技术可制备出高催化活性的纳米材料。

本研究利用SCFD技术制备的MgO纳米颗粒设计了一种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传感器,其在灵敏度和选择性方面均优于Cao等[7]报道的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传感器,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2实验部分  2.1催化发光材料的制备  2.1.1乙醇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SCFD)合成纳米MgO颗粒  将(CH3COO)2Mg·4H2O配制成0.2mol/L水溶液,然后加入3gPEG4000,室温下充分搅拌0.5~1h,缓慢滴加0.4mol/LNaOH溶液至pH9.5,再继续搅拌直至溶胶产生,胶体体系在低温下陈化24h。

然后离心分离除去上清液,并用去离子水洗涤3~5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5次,得到醇凝胶。

  将得到的半透明状醇凝胶置于100mL高压釜内,再加入40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以形成乙醇溶胶混合液。

用N2吹扫高压釜3次以驱除反应釜中的空气,封釜搅拌并升温,使釜内温度,压力高于乙醇的临界点(温度为243℃,压力为6.7MPa)以上,达到280℃,7.0MPa后维持30min,缓慢释放流体,最终回到常压,再通入N2吹扫3次以携带出残余的乙醇蒸气,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干凝胶。

最后将干凝胶放于马弗炉中600℃煅烧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MgOSCFD纳米颗粒。

  2.1.2普通干燥(CD)合成纳米MgO颗粒  称取1.5g(CH3COO)2Mg·4H2O和0.15g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于150mL去离子水中,以30mL/min速度将稀氨水加至上述溶液至pH10。

超声90min后静置1h,离心分离后80℃真空干燥5h,在550℃煅烧2h后取出,得到纳米MgOCD材料。

  2.1.3乙醇超临界流体干燥技术(SCFD)合成纳米Y2O3颗粒  将纯度为99.99%Y2O3粉末溶于分析纯的浓HNO3,加去离子水配制成浓度为0.1mol/LY(NO3)3溶液,称取少量分析纯的(NH4)2SO4和PEG4000添加到上述Y(NO3)3溶液中,强力搅拌10min后,往溶液缓慢滴加25%氨水,滴定氨水时将反应体系置于低温下进行。

当反应体系的pH为9时,停止滴加氨水。

继续搅拌溶液4h后,得到前驱物溶胶。

将溶胶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再用无水乙醇洗涤3次,即获得前驱物凝胶。

  将得到的半透明状醇凝胶置于100mL高压釜内,再加入30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形成乙醇溶胶混合液。

用N2吹扫高压釜5次,以驱除反应釜中的空气,封釜搅拌并升温,使釜内温度、压力高于乙醇的临界点(温度为243℃,压力为6.7MPa)以上,达到280℃,6.8MPa后,维持30min,缓慢释放流体,最终回到常压。

再通入N2吹扫3次,以携带出残余的乙醇蒸气,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Y2O3干凝胶。

最后将干凝胶置于马弗炉中650℃煅烧3h后自然冷却至室温,得到纳米材料Y2O3SCFD。

  2.1.4普通干燥(CD)合成纳米Y2O3颗粒  将1.0mmolY(NO3)3·6H2O,0.5gPEG6000和20mL去离子水混合,在室温下搅拌30min,使PEG6000充分溶解,这样将会得到一个较分散的体系。

然后利用10%NaOH溶液调节溶液至pH为12.5,继续搅拌30min后,将反应产物倒入具有聚四氟乙烯水热反应釜中。

控制温度在140℃反应24h,然后冷却到室温。

产物收集后用水洗净,在60℃下干燥4h。

将干燥后的Y(OH)3白色粉末于500℃下煅烧2h,得到纳米材料Y2O3CD。

  2.2催化发光材料的表征用XD3型X射线衍射仪(XRD,北京普析通用仪器)在CuKα射线、管压36kV、管流20mA条件下,对合成的纳米材料进行了物相分析。

如图1所示,纳米MgO和Y2O3的衍射谱图均为纯相,无杂相存在。

JEM2010HR型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OL公司)观察了纳米颗粒的形貌及尺寸,见图2。

  2.3实验装置仪器装置如图3所示,它包括4个系统:

(1)反应器:

由表面均匀涂上一层纳米级MgO颗粒材料的陶瓷加热管及石英管(有气体进出口)组成。

蒸气样品与催化剂在石英管内能充分接触产生发光信号;

(2)程序升温系统:

在100~500℃范围内控制和调节反应器的温度;(3)单色器系统:

采用10种滤波片,波长分布为400~640nm,用于选择检测波长和消除背景干扰;(4)光电检测及数据处理系统:

微弱发光检测仪(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产)用于检测和处理微弱化学发光信号。

  2.4检测方法从反应器入口处以160mL/min的稳定流速将空气经样品瓶流过反应室,选定425nm的滤波片,测量时将反应室温度控制在279℃,用注射器取适量被检测蒸气注入样品瓶,经空气载带进入反应室,与催化材料相接触,产生的化学发光信号通过光电检测及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检测和处理。

  3结果与讨论  3.1SCFD和CD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的催化发光性能比较  分别以纳米MgOSCFD和MgOCD颗粒作为催化发光敏感材料,将500mg/L的丙酮、乙醛、乙酸乙酯、醋酸乙烯、甲醛、乙醇和甲醇蒸气以稳定的气流通入反应器,将它们在两种催化材料表面产生的催化发光强度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

同样将纳米Y2O3SCFD和Y2O3CD颗粒作为催化发光敏感材料,测得各种气体的结果见表2。

结果显示,当这些蒸气通过催化剂表面时,均可产生一定的催化发光现象。

纳米MgOSCFD和Y2O3SCFD作为敏感材料时,其对有机蒸气的催化发光强度均远远高于纳米MgOCD和Y2O3CD作为敏感材料时的发光强度。

由表1可知,两种纳米MgO颗粒对醋酸乙烯均具有很高的催化活性,这与文献[7]报道是一致的。

但纳米MgOSCFD颗粒对醋酸乙烯的催化发光强度是MgOCD纳米材料的6倍,选择性也增强了;由表2也可看出,纳米Y2O3SCFD对乙酸乙酯的催化发光强度较Y2O3CD也提高了3倍多。

两个体系均说明应用SCFD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较CD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

材料的表征结果表明,这两种材料催化发光性能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由SCFD和CD两种干燥工艺机理不同而导致纳米材料的聚集状态以及形貌尺寸不同所引起的。

如纳米颗粒的TEM图(图2)所示,SCFD技术制备的纳米颗粒较小,分散性较好,比表面积较高,粒径分布较均匀,约为20nm,没有明显团聚现象(图2a);而CD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则团聚现象严重,颗粒的粒径变大,比表面积降低(图2b)。

文献[22]报道,随着纳米颗粒粒径的减小,比表面积的增大,催化发光体系的灵敏度会大大增强。

  利用CD工艺对凝胶进行干燥,由于气液界面毛细管力、范德华力及静电力等的作用,极易引起凝胶的收缩和碎裂,最终形成类似块状或团状的凝胶,致使后续得到的纳米粒子因团聚而长大,比表面积也大幅下降,孔隙大量减少。

而应用SCFD技术则不会产生上述不利影响。

由于超临界流体兼具气体和液体的性质,无气液界面,因此不存在表面张力,在凝胶毛细管孔中也不存在由表面张力产生的附加压力。

在超临界流体条件下对凝胶进行干燥,不会产生普通干燥过程中因附加压力而引起的凝胶结构的坍塌,避免了凝胶在干燥过程中的收缩,保持了凝胶网络框架结构,可制得颗粒粒径较小、比表面积较高、粒径分布均匀、没有明显团聚现象的纳米粒子。

表1不同气体在MgOSCFD和MgOCD纳米颗粒上的相对发光强度比较(略)表2不同气体在Y2O3SCFD和Y2O3CD纳米颗粒上的相对发光强度比较(略)  3.2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体系的建立  3.2.1催化发光响应曲线  在波长为425nm、温度为279℃的条件下,以160mL/min的空气流速将1800,3500和7000mg/m3的醋酸乙烯蒸气通过MgOSCFD纳米材料,其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其曲线形状相似(图4)。

由图4可知,发光强度最高峰均在注入样品后大约5s内出现,表明此传感器对醋酸乙烯蒸气具有快速响应性能。

  3.2.2催化发光波长的选择  图5是在测量温度279℃,载气流速160mL/min,丙酮蒸气浓度1800mg/m3的条件下,采用波长分布在400~640nm的10种干涉滤波片测量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光谱。

由图5可知,在440nm处相对发光强度达到最大,但由于陶瓷加热管在高温下产生的热辐射噪音信号随波长的增大而增大,在425nm处的信噪比(S/N)最大。

因此,催化发光的最佳波长选择为425nm。

  3.2.3催化发光温度的选择  图6是在测量波长425nm,载气流速160mL/min,醋酸乙烯蒸气浓度1800mg/m3的条件下,醋酸乙烯蒸气通过MgOSCFD纳米材料时产生的光强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由图6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催化发光的强度显著升高,但热辐射导致的背景信号也显著升高。

在264~293℃范围内,信噪比值均较大,均可作为检测温度。

但在279℃时的信噪比值最大,因此实验中选择279℃作为最佳测量温度。

  3.2.4载气流速的影响  在测量温度279℃,波长425nm处,醋酸乙烯蒸气浓度为1800mg/m3的条件下,测定载气流速对催化发光强度影响。

实验表明,载气流速在50~160mL/min,发光强度随流速的增加而明显增大;流速为160~400mL/min时,发光强度变化不大,且略有减小。

可能是由于适当的流速保证了样品蒸气与催化材料有较长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得反应更充分;然而流速过大将导致样品蒸气与催化材料接触时间过短,催化发光反应不完全,发光强度略有降低。

因此选择160mL/min作为最佳载气流速。

  3.2.5传感器的选择性和寿命  在波长425nm、温度279℃、空气流速160mL/min的最佳条件下,分别将相同浓度(500mg/L)的醋酸乙烯与丙酮、乙醛、乙酸乙酯、乙酸、甲醛、氨水、乙醇、苯及甲醇蒸气通过此传感器,比较它们的催化发光强度,结果如表3所示。

醋酸乙烯的催化发光强度远远大于其它蒸气的发光强度。

除乙醇引起3.56%的干扰外,其它气体对醋酸乙烯的测定基本不产生干扰。

以MgOCD纳米材料对醋酸乙烯进行测定研究,同在最佳条件下,乙醛、丙酮、乙醇和甲醇对醋酸乙烯的测定可分别引起13.5%,12.4%,10.2%和5.5%的干扰。

因此,本体系具有更好的选择性及灵敏度,更有实际应用价值。

表3传感器对不同气体的响应信号比较(略)  研究了这种传感器测定醋酸乙烯蒸气的寿命,连续100h通过1800mg/m3醋酸乙烯蒸气,发光强度没有明显降低,测定11次发光强度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1%。

这是由于传感器基于纳米材料表面的催化发光响应机制,测定中没有试剂的消耗。

  3.2.6工作曲线及检出限  在最佳测定条件下研究了催化发光强度与醋酸乙烯蒸气浓度的关系。

在1.8~1800mg/m3范围内,醋酸乙烯浓度与催化发光强度间呈良好线性关系:

I=2.62C+29.4(I为CTL强度,C为醋酸乙烯浓度);线性相关系数r=0.9998;检出限为0.7mg/m3。

实验表明,醋酸乙烯在MgOSCFD纳米材料上的催化发光强度是MgOCD的6倍多,说明此传感器具有很高的灵敏度。

同时对1800mg/m3的醋酸乙烯平行测定5次,其相对标准偏差为2.2%。

表明此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3.3样品分析为了考察本传感器的可行性,人工配制了3个蒸气样品进行分析。

其中,样品1中含有已知浓度的醋酸乙烯、乙酸蒸气;样品2中含有已知浓度的醋酸乙烯、苯和氨水蒸气;样品3含有已知浓度的醋酸乙烯和甲醛。

分析结果见表4。

3个样品中的醋酸乙烯都有很好的测定回收率,测定结果满意。

表4醋酸乙烯合成样品分析(略)  3.4发光机理用气相色谱仪检测醋酸乙烯在纳米MgO表面催化氧化后产生的尾气成分,从尾气中检测到了醋酸乙烯和微量的乙醛[7]。

因此,其发光机理可能是:

在特定条件下,MgO催化敏感材料产生的活性位对醋酸乙烯分子有较好的选择吸附作用,同时表面吸附态氧也具有很强的反应活性[23,24],因而醋酸乙烯在纳米MgOSCFD表面被催化氧化分解成激发态的乙醛中间体。

处于激发态的乙醛中间体很不稳定,当其跃迁回基态时释放出光量子,从而产生了催化(化学)发光现象。

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乙醇超临界流体干燥(SCFD)技术制备的MgOSCFD纳米颗粒对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强度是普通干燥(CD)技术制备的MgOCD纳米颗粒的6倍;纳米Y2O3SCFD对乙酸乙酯蒸气的催化发光强度较Y2O3CD也提高了约3倍。

说明应用SCFD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较CD技术制备的纳米材料具有更强的催化活性。

本研究利用MgOSCFD纳米颗粒设计的检测醋酸乙烯蒸气的催化发光传感器具有灵敏度较高、选择性优异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可满足快速在线检测低浓度醋酸乙烯的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