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050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学生的实践因材施教的案例5篇材料修改版文档格式.docx

由于了解了学生的一些苦衷,老师们也能理解、宽容这些学习困难学生和行为偏差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更注重于平时加强对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纠正,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关系更亲近了。

“知生”与“爱生”同等重要要做到教育对策的综合性、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结合,也一定要了解和研究学生。

许多教师认识到,光热爱并不能解决教育上的科学和有效问题,甚至可以说,不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爱”是浅薄的“爱”,是不牢固的“爱”。

要把“爱生”和“知生”作为教师同等重要的应尽职责,作为有效地转化学习困难学生的必要前提,以此促进教师教育教

学水平的提高,这样,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就有了充分的保证。

分层必须以了解和研究学生作为前提。

不少老师认为,了解和研究学生可以从两步着手,一是了解学生的一般学习可能性,二是了解学生在从事某一项学习活动前的具体学习准备。

影响学生一般学习可能性的因素包括:

(1)学生的智能发展水平和特点;

(2)兴趣、爱好、学习态度、方法、习惯;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健康情况;

(5)家庭教养方式和文化氛围;

(6)与同学、教师的关系等。

四平中学依据校情,倡导教师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就很有特点。

旁白:

研究学生,就是把教育建立在真实有效的基础上。

因材施教:

“分层递进教学”的精髓所在“分层递进教学”的基础在于承认人有差异,人各有特点,然后进行因材施教。

分层递进教学策略思想的提出,可以说直接导源于中国传统教育实践。

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强调“有教无类”,真正体现了全员关怀的特点,是适应学生差异发展教学的传统典范。

承认学生个性差异是开展因材施教的前提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校长盛裴认为,在了解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后,必须承认个性就是差别,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

承认这种差异,目的并不是要消除它,而是在进行教育时,对这些差异进行适当的保护、引导,分层施教,让特长得到自由的发展。

比如,学生的学习动机、个人理想、兴趣、好奇心、毅力等都会有差异,如果学校教育格外重视,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那么学生就能够发现潜能,找到自己最擅长的方面,更容易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成功的喜悦,甚至可能成为某个方面的专才、奇才。

学校尊

重所有学生的个性,并把这种差异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加以开发,实践因材施教,为学生个性潜能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因此,学校在高质量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教学外,更开设了各种活动课程、特色课程,如围棋、排球、游泳、舞蹈、车技等;

开设了几十项兴趣活动项目,如科技制作、摄影、合唱、管乐、小记者、编织等。

学校为学生开辟了丰富多彩的学科教育课程和活动兴趣项目,不仅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更力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找到最合适自己的那一片田野,让自己的个性得到极致的发展,徜徉在愉快和谐的校园氛围中。

关注差异:

鼓励个性发展地球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世界因此多姿多彩;

师生间诸多差异的存在,于是成就了教育的精彩。

关注差异的目的不是消灭差别,而是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鼓励个性发展,缩短不良差异。

四平中学通过三个维度(STC)的目标管理和实践研究,学校各方面的综合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素质教育硕果累累,社会声誉逐年提升,便是一例。

“分层递进教学”的思想就是差异教学,这是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策略,可以并称为“因材施教,差异发展”。

学生之间的差异可能是影响教学活动的不利因素,但是有差异就会有发展,恰当地处理差异,就可能使差异成为一种可供开发利用的教育资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不少学校努力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通过不同学业水平、不同个性特点、不同家庭背景的同学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帮助、积极互动,来提高学习效果,促进个性发展。

虹口区义务教育质量逐步提高,得益于“分层递进教学”的大面积推广,产生了一批办得好的初

中,尤其涌现了曲阳二中、江湾初中等教育质量稳定、水准较高的学校。

因材施教的教育,才能帮助每一位学生获得同向但不一定同步的各自发展。

专家视点因材施教没有休止符因材施教,这是中国教育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教育的大同法则。

尽管岁月更迭,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仍然具有无穷的魅力,让教育人充满想象力和激情。

教育的实现是个体式的,所以因材施教蕴含着教育的真谛。

从某种意义上说,“分层递进教学”,正是起源于因材施教,起源于对被教育者的了解与研究。

因此,研究学生的深度,因材施教的力度,决定着“分层递进教学”的效度。

因材施教没有休止符,“分层递进教学”循着这条路走,才会越走越光明。

第二篇:

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

《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研究》方案

松原市宁江区第一中学田洪岩

一、课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是面向全体的国民教育,均衡发展首先要考虑的是人的发展,而素质教育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教育,因此,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按照学生身体成长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而能否构建和真正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校体制,就不可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因材施教,因为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个性,张扬个性。

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不可避免的。

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最终教育出来的孩子仍然存在极大的不同。

传统的学生评价采取整齐划一的方式,以单一的分数一统天下,导致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围着考试的指挥棒转圈,将学生的发展与考试的分数捆绑了起来,这样做来无疑是严重阻碍了不同层次学生自然发展。

久而久之,考试分数在前的孩子被尊称为“优生”,考试分数在后面的则被戴上“后进生”,甚至“差生”的帽子。

渐渐地,一部分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没有了自信,孩子们的学习不再快乐,学生评价的“一刀切”给学校的发展、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研究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为学生树立学习和生活的自信心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教育仍然是以统一标准答案考试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唯一标准,老百姓认为“学生适应这种教学模式能获得较高的分数才是真正地得到发展”。

因此使得这种教学模式在我国教学中的普遍化,导致因材施教难实施的现象困扰着我国的广大教育工作者。

首先,我们的学校教学仍然是以班集体为单位、以统一的教材和教学目标为条件进行教学,而因材施教的教育教学思想是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

我们把从个体教育教学中得出的教育原则用于群体教学,导致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难以调和的局面,这是导致因材施教难以实施层面的原因。

其次,我们的教学目标存在过多的统一,比如统一的教学目标、统一的教材、统一标准答案,与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存在着目标上的矛盾。

第三,传统的基础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反映在教育教学中中就是教师只重视讲课的速度和课程数量,而忽视了授课的内容和不同学生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造成形式上的照顾全体,并且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因材施教这一教学原则,重新受到人们的关注。

学校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不同特质的个体,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充分重视因材施教,那么每个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他们在智力、情感、性格、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优势,促进他们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能够更加自信地取长补短,使得每一个学生在发展的同时能够获得学习的快乐,促进生态课堂的有效生成。

出于对现在教育生态环境的担忧和实现促进每一个孩子获得最大化发展的愿望,针对语文教学中对孩子“以分数评价孩子”的一刀切的评价,我们选择对此项课题进行研究,试图通过研究与探索,建立符合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让每一个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学习的成就感,树立良好的自信心。

二、课题论证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建立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大评价体系。

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是构建素质教育课程评价体系的三项核心任务之一。

2、《课标》指出: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在原有起点上的提高。

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传统的将智力看作是以语言能力和逻辑——数理能力为核心的整合的能力的认识,而认为人的智力是由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能力、视觉/空间关系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等九种智力构成的。

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每个人同时拥有以上九种智力,只是这九种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

它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发展和发现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学生则通过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机制促进自我发展。

2、现代教育评价理论。

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改革的核心理念。

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自我反思,为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从而促进学生的更好的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及内容

(1)课题界定

因材施教是指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教师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的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最大化的发展。

(2)课题研究的目标:

开展促进学生差异发展的因材施教策略研究,目的是通过在教学实践中从预设到生成的过程中,教师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能够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扬长避短,进而有效地促进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有效转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能够获得一定的发展。

(3)课题研究的内容:

课堂教学中分层评价促进学生差异发展。

四、研究的步骤及主要任务

本课题研究大约一年左右,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2013年3月25日—2013年4月30日明确课题研究的目的,任务落实课题申报工作。

1、收集文献材料。

2、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精心组织实施,课题的申报、修改、开题论证等工作。

第二阶段:

2013年5月8日—2014年5月30日(研究阶段)全面开展研究工作,落实课题研究任务

1、积极组织开展学习研修活动,探索并做好因材施教、培优扶差问题的研究。

2、开展多种形式的研究活动,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改善-科研氛围,提高课题研究水平。

3、做好研究过程中的记录和材料的积累。

第三阶段:

2014年6月1日—2014年9月1日(结题阶段)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成果,完成课题结题,完善结题报告

五、研究的成果形式

《不同类型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研究的阶段分析》《不同学生因材施教管理研究的点滴策略》

第三篇:

因材施教案例

因材施教辩证育人

——小学一年级教育案例

李醒

教师的言行举止会对学生成长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

美国总统林肯就曾说过:

“关键的一句话有时会影响人的一生”。

而鼓励和肯定的话语,往往更能激发一个人的上进心。

因此,我认为,从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角度,教师在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要关心、爱护和帮助他们,勇于发现和挖掘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要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长处,并由此激发学生自身的上进心和积极性,克服自己的缺点,最终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下面我以自己的真实案例来阐述我的教育理念,表达我的教育思想,并说明因材施教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新学期,我担任了洪楼二小一年级班主任的工作。

一年级的新生,刚从幼儿园走进小学,对小学的生活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欲望。

同时,他们还没有学生的概念,自身行为还没有受到学生守则的约束,有的新生甚至非常任性,这个时候的他们是最难教育和管理的。

一、案例背景

我们班有一名同学叫雷健,他是个与众不同的学生。

他不仅是全班最胖的,也是全班个子最高的。

就是因为他的特殊,让我在开学第一天便深深地记住了他——这个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既让我头疼又让我深深感动的男孩子。

新学期开学不久,我就注意到了张忠阳调皮捣蛋,专横霸道的一面。

他身上主要是这几个缺点:

1、上课不认真听讲,要么搞小动作,要么影响别人学习,更甚者会扰乱课堂。

举个小例子说:

一次全校语文老师到我们班听课,整节课他都在不住地回头询问听课老师:

“喂,老师,你叫什么呀?

”“喂,老师,你教几年级呀?

”“喂,老师„„”。

2、作业不做,即使做了,也不完整;

有时干脆不交作业。

对于不交作业的问题,他的理由出奇的简单:

“老师,我不明白你说的作业如何去做,所以没有完成,也就没有交。

3、专横霸道、欺负弱小。

他依仗自己身材的优势,专欺负比自己瘦小的同学。

就这样,每天不是任课老师就是学生或者家长向我告状。

为了让他能够有所转变,我决定找他谈话,希望他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好好学习,按时完成作业,知错就改,争取进步,做一个他人喜欢、父母喜欢、老师喜欢的好孩子。

他开始是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后来口头上答应了,可实际上还是一切照旧,毫无长进,真是“顽固不化,屡教不改”。

二、分析原因,解决问题

对于张忠阳的态度,我的心都快冷了。

但是,自己身为班主任,对整个班集体负有责任,就算雷健“朽木不可雕”,也不能因为这点困难就退缩,绝对不能放弃将雷健转变为好学生的努力。

要想解决问题就要先找出问题产生的根源。

目前摆在我面前的有这样几个问题:

他不想进步吗?

他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吗?

他不想做个好学生吗?

为了弄清楚这一系列的问题,我开始了针对性的教育。

首先是诱导雷健认识自己的错误,于是我主动找他聊天,渐渐得到他的信任,成为他的好朋友。

然后,我又站到好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流,了解他心中真实想法。

在一次交流中,张忠阳说他害怕段老师,我就趁机进一步问为什么要害怕?

他说那是因为他打段老师班上的学生,段老师总批评他。

在了解情况之后,我便通过开导、换位思考等方式,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保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后来,他再也没有去打段老师班里的学生。

通过多次交流我发现,张忠阳其实很善良、很诚实,只是缺乏引导,只要有正确的引导,雷健很快就会转变成一个好学生。

第二步就是及时地表扬和肯定雷健的进步。

在朋友式的交流中,雷健向我保证会遵守纪律、认真听课、认真完成作业。

后来,他果然在这些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

每当他有一点进步,我就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他,让他看到了老师对他进步的肯定,让他感受到做好学生的快乐。

第三步是鼓励他融入集体。

为了让他能够融入集体,让同学们都能够接受他,我又用另外的方法让他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

当他取得进步时,除了表扬以外,我还会跟他说,这也离不开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某某同学的帮助等等。

慢慢地,

他觉得应该跟同学们好好相处。

有一次他主动找我谈话时说:

“老师,王晨同学在我读不懂题意时,给我讲解了,我很感谢他,现在我们都成好朋友了。

”我从心里感到高兴,鼓励他说:

“你长大了,懂事了,进步了,也有自己的好朋友了。

老师真替你高兴,继续加油!

经过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雷健身上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他一举由原来一个调皮捣乱、打架生事的捣蛋鬼变成了遵守纪律、认真学习、乐于助人的好学生。

现在的雷健会对老师说:

“老师,我帮你把作业本送回办公室吧;

老师,我帮你发作业本吧;

老师,我帮你擦黑板吧;

老师,我帮你„„。

当看到同学们有困难的时候,他也会伸出自己的双手,来一句:

“让我帮你吧,看我的。

就这样,他成了同学跟老师心目中乐于助人的好学生,成了老师的“小助手”,同学们心中的“大力士”。

渐渐地,他手中的小印章多了,银行卡也多了,看到“我是得星小能手”荣誉榜上自己获得的小五星越来越多时,他会得意地点点头,开心地笑起来。

五、反思

通过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样的结论:

(一)、以生为本,付出师爱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生为本”,尊重和爱护每一位学生。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

跟他们成为朋友,站到朋友的角度去跟他交心,交流。

教育的过程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更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

“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对于张忠阳这样特殊的学生,我蹲下来跟他说话,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

“从爱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认识不足,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二)、团结互助,友情感化

同学的帮助对一个后进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同学的力量有时胜过老师的力量。

同学之间一旦建立起友谊的桥梁,他们之间就会无话不说。

因此,我从同学和同学交朋友做起,让他感受到同学间的情和爱。

让他感受到同学给他的帮助和带给他的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到快乐!

通过同

学的教育、感染,促进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这就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每个学生的行为习惯,性格爱好,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

张忠阳同学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心理。

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

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

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他努力学习,互帮互助,团结同学。

2013年3月

第四篇:

因材施教案例

林芝蓉,这是我们班典型的“后进生”。

非常单瘦的女生,平时衣冠不整,11岁,父母离异,现和外婆住在一起。

她在整个班级学生群中显得特别醒目,大部分同学是不愿跟她交往,还有几个调皮的男生喜欢捉弄,欺负她,所以她给人感觉较孤僻、不合群,学习上反应偏慢,兴趣又不大,最主要是学习习惯差且比较懒惰,作业马虎潦草,常有抄袭现象。

通过观察和了解,我对林芝蓉存在的问题基本上心中有了数:

林芝蓉的孤僻、不合群,是其自卑感所致。

而她的自卑一开始主要来自她的父母已经离异,现在这种与其她同学不协调的地位,使她极想回避这个事实而又无法摆脱,这种困惑时时伴随着她,加上周围人不良暗示的反复作用。

而当她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挫折时,她就不敢求助于她人了。

长此以往,她对学习也就失去了足够的信心,自然出现反应偏慢这种状态。

反过来,学习上的不如意又加剧了其自卑感,并使其不断内化。

针对林芝蓉的情况,用常规的谈话、批评、表扬显然收效不大。

林芝蓉失去的是自我心理暗示,因此,必须先帮助她建立起良好的自我心理暗示,其她工作才能开展。

在征得家长、任课老师及同学们的理解支持帮助下,我准备这样一步一步的帮助她:

首先:

对她一开始的目标降低一点,让其也能够体验成功。

平时情况也表明,跟一个屡战屡败者大谈增强信心之类的话意义并不大;

事实也证明,学习成绩的好坏,学生仍十分看重。

因此,针对谢莎莎的状况,我把有效提高她的学习成果作为其增强信心的切人点,具体做法为:

1、分析现状,提出目标。

根据对她平时学习情况的观察,我发现她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在班级里也不是最差,但总体仍偏差,不仅在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上更是显得吃力,而且由于学习习惯差和懒惰,对于基础性,识记性的学科知识掌握得也很差。

对此,我找她进行了一次长谈,具体讨论她的学习目标问题,针对起点较低基础较差的现状,我与她共同制定了相对其她同学较低的目标,定位于书本的基础,背公式概念、做基本题,难的不作要求,比如,每天自己抽空到我这边来背诵一首古诗。

目标的接近,使她有了试一试的信心。

2、对她进行具体指导,帮助她实现目标。

目标提出后,要做到并不易,而做不到显然又无法达到转化的目的。

为此,我协同其她任课老师及部分学习较好的同学,给她各科搭配一个小帮手。

林芝蓉看到这么多老师同学全力帮她,也体现出前所未有的努力和配合。

果然,在接下来的课堂表现以及老师在平时所进行的小测验或者默写、背诵等,尽管情况也不是特别理想,但较以前进步是明显的。

3、对于她的进步及时给予充分的表扬,让其体验成功。

有了成绩的进步,哪怕就是一次默写情况的好转,我都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了一番表扬,让她在同学中也能够获得最为基本的尊重。

使她增强了信心,提起了学习的兴趣。

此后的上课,她显然比以前投入多了。

其次:

引导她正确正确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信心。

在学习上初尝成功喜悦之后,我把精力集中到解开林芝蓉心头之结上来。

因为,尽管她学习有所进步,但毕竟仍较差,再加上她仍会偶尔产生自卑的心理暗示。

此外,我还通过与她外婆的沟通、与各科老师的沟通、与全班同学的沟通,来营造正面引导的良好氛围。

让她一心扑在学习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习中去,再加上学习上略有进步,她显得较以前自信多了,偶尔甚至有点洋洋自得起来。

最后:

引导她逐渐提升目标,以正确的心态面对挫折。

信心调动起来之后如何保持?

关键在于增强耐挫力。

因此,在林芝蓉初具信心、学习略有进步的基础上,我对她适时调整了要求,将其目标适度提升,使其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