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536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docx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11

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㈠课型模式:

1、新课引入

时间:

不超过3分钟

方式:

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

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

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

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

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

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

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

课前预习

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

注重难度

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

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二:

新课导入

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

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习的能力。

2.学生动手:

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3.集中交流:

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

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

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

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

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

(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环节四:

巩固练习

1.读、说、写:

训练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教学反馈性练习:

通过练习再次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

3.巩固性实验操作:

情景再现。

环节五:

小结回顾(重在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

环节六:

发现问题。

在小结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

可以说,这种课型模式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领提升将一堂新授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实现。

㈢课型案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

投影仪

学生:

电池盒1个,开关1个,灯座2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共16组)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由学生看课本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以及自学电流表的使用技能,并能完成当天的预习作业。

[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激发疑问

[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采用有结构的材料,(2.5V的灯泡2个,3.8V的灯泡2个,有的组采用同规格的灯泡,有的组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

[新课教学]

①各抒己见,大胆猜想

[教师不倾向任何一种观点,让学生充分地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营造了课堂的民主气氛。

]

②合作交流,设计实验

[本环节设计不期望学生的设计方案统一化、标准化,提倡多样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此处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和观察时间,从而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

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评估,总结反思

[这一环节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同时让学生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

[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的及时表扬,实际上表明了教师对如何对待实验数据的态度,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

[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总结反思,意在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

]

[对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对于培养学生乐于用实验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推动作用。

]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结回顾]由学生去完成

[发现问题]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搞清楚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那么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教学反思:

学生在这一课中沉浸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完整的探究过程。

如何准确估计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驾驭课堂进程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虽然我准备得很充分,但还是差一点被学生的一些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牵着鼻子走了,这实际上就是放开学生的“度”的问题。

虽然我们为此作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还是把握不到位。

因此,如何引导?

如何将一堂课的各个小问题具体细化?

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前要认真考虑、周密安排的事情。

二、复习课

㈠课型模式:

环节一:

自主学习(时间15分钟左右)

设置前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所复习知识点先看书复习整理、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查找在本部分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基础练习进行自我训练。

环节二:

新课引入

以目标展示为主,并提出复习要求。

时间2分钟左右。

环节三:

合作学习(时间15分钟左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协调下对前置作业的知识整理、知识网络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探讨、修正和评分。

2.各小组推荐好的作业交由教师选择展示,全体学生评价,评分。

3.各小组对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4.各小组提出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讨论作答并评分。

5.教师根据上面的复习情况,以问题(协进学习部分)为载体,补充本部分重难点知识(包括探究方法等)让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并评分。

环节四:

巩固训练(时间10分钟左右)

设计所复习知识相关习题(提升学习部分),注重反馈,查漏补缺,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并再巩固。

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性。

环节五:

小结整理

学生自主小结本课复习知识,领会形成知识的网络。

整理和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时间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

自主学习

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学案的前置学习部分,应该通过设置系列性的问题或提示帮助学生归纳基本知识,并分析出贯穿整个单元或篇章的主线,也就是复习的总纲,进而找出总纲下的各个目,根据纲目之间的联系,设计出知识结构的图或表。

通过回顾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总结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能查找到自己还不理解的方面。

由于还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构建完成的知识体系很可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复习课前预先完成,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相似,提高了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环节二:

新课引入

展示复习目标,提出复习要求。

复习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层次性、可测性,要尽可能使用外显行为动词,提出明确教学要求。

复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激励、调节的功能。

环节三:

合作学习

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让学生明确了复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一环节就要用过程评价等方法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探讨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只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复习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果复习课就是做习题,尤其到了期中或者期末复习阶段,讲义满天飞,题目盖地来,学生做得怨声载道,教师评讲得疲惫不堪,这种缺乏针对性策略,面面俱到,泥沙俱下,大量的练习题不加辨别,不经筛选,拿过来就用,试图用机械反复的操练来替代理性的思考和研究,用量的扩张来求得质的保证,缺少了灵动的思维,增加了呆板的操作。

其效果犹如大海捞针,收效甚微,同时让学生心理上反感,兴趣丧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不过必要的典型例题不可缺少。

环节四:

巩固训练

通过安排有适当难度、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设计的问题在内容的呈现上和思维要求上都最好有层次性、梯度性,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练习不但为了巩固,也为了反馈,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收集和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强化正确的反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纠正错误的反应,抑制知识的负迁移。

在上述学习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体能动性,用自己的语言和经验比较知识体系中的特定内容,通过在已知领域内再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知识,在更高层面上感悟、体会,进一步丰富完善认知结构。

环节五:

小结整理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回顾合作学习和巩固训练中反映出来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及时矫正,形成网络。

即让学生从全局的高度回顾内容,把握知识体系,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内化的目的。

物理课堂教学模式

一、激情导入:

物理知识贴近生活,在导入环节中坚持从生活走进物理,用一些小故事,小实验引入新课,调动学生兴趣,快速进入新知识。

二、问题导学:

引入新课后,学生兴趣高,马上出示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思考题,让学生自带问题自学,掌握基础知识是。

三、质疑问难、引发思考:

结合学生看书掌握知识情况,教师适当引导点拨,加深学生印象,并以问题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实验探究:

如果是实验探究课或新课中带有分组实验,则在第三步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探究实验,师巡徊指导,组织纪律,并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五、训练总结:

采取精讲多练,课堂上尽量把课后题,解析,测评完成,提高全体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中物理教学模式

一、新授课

㈠课型模式:

2、新课引入

时间:

不超过3分钟

方式:

以复习、讲评、习题训练、实验、故事、图片、视频等

2、预习交流

导入新课后,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各学习小组围绕教学目标及预习试题进行自学,着重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析其中的重点、难点及需要讨论的问题,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

这段时间,老师穿插巡视各学习小组,观察、答疑、抽查、询问。

3、师生探究

全班进行重点、难点交流,教师因势利导、串讲点拨,组织学生信息加工、实验探究、归纳整理。

充分运用实验设备,设计各种活动,实施情景教学。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4、学以致用

在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出示相应习题(有一定的层次性:

多数为基础题,1~2题提高题),学生各自独立解题。

做好后,小组间互相讲评纠错,基础题组内解决,提高题集中讨论,最后教师点评。

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

5、总结归纳

组内交流,总结本节课教学内容(包括知识点、学科思想和有关实验等)、典型试题及解题思路。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纠正或点评,对表现优秀的师徒予以表扬、激励。

最后教师再出示知识体系,作简要的强调。

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

课前预习

设计课前预习题,根据上一节课的旧知识结合新授课的内容设计合理恰当的预习题。

注重难度

适中、题量适中、题型多样。

可以是知识复习、可以是实验,可以是习题。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环节二:

新课导入

A.复习提问的形式B.预习题展示C.实验引入D.设置情景(多种形式引入新课,以达到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三:

新课教学

1.学生阅读:

通过阅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归纳、分析的能力,以及自习的能力。

2.学生动手:

通过分组实验来培养学生的动手以及合作协调的能力。

3.集中交流:

通过交流来激发学生思考、理解的能力。

教师适当纠正有偏颇的思考方向,放手学生去讨论。

也可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

4.教师点拨:

A.概念的关键点B.相关的思想方法C.知识系统化

D.物理概念的深刻内涵E.正确的实验方法

(通过学生的充分参与、合作探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

环节四:

巩固练习

1.读、说、写:

训练学生理解基本概念以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2.教学反馈性练习:

通过练习再次巩固学生的知识理解。

3.巩固性实验操作:

情景再现。

环节五:

小结回顾(重在知识要点和思想方法)

环节六:

发现问题。

在小结回顾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

可以说,这种课型模式是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领提升将一堂新授课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全面实现。

㈢课型案例:

——探究“串并联电路电流特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

2、训练连接电路和使用电流表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科学探究全过程的切身体验,领会科学研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设计理念:

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因此,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和轻松、活跃、民主的课堂气氛,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用具准备:

教师:

投影仪

学生:

电池盒1个,开关1个,灯座2个,电池两节,导线若干(共16组)

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

由学生看课本了解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以及自学电流表的使用技能,并能完成当天的预习作业。

[新课引入]

设置情景,激发疑问

[重视知识的建构过程,从复习旧知识入手,采用有结构的材料,(2.5V的灯泡2个,3.8V的灯泡2个,有的组采用同规格的灯泡,有的组采用不同规格的灯泡)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

[新课教学]

①各抒己见,大胆猜想

[教师不倾向任何一种观点,让学生充分地交流,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营造了课堂的民主气氛。

]

②合作交流,设计实验

[本环节设计不期望学生的设计方案统一化、标准化,提倡多样化,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

③进行实验,收集数据

[此处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动手机会和观察时间,从而收集到真实有效的数据,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

]

④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评估,总结反思

[这一环节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同时让学生在交流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

[对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学生的及时表扬,实际上表明了教师对如何对待实验数据的态度,对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无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

[让学生对整个探究过程总结反思,意在培养学生善于总结和反思的学习习惯。

]

[对学生的整个探究活动给予充分肯定,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对于培养学生乐于用实验探究问题的习惯具有推动作用。

]

[巩固练习]

学生完成教学案上的巩固练习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小结回顾]由学生去完成

[发现问题]

今天我们通过实验的方法搞清楚了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那么串、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教学反思:

学生在这一课中沉浸在老师设计的问题中,学生经历了“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评估——交流”等完整的探究过程。

如何准确估计学生的探究能力和驾驭课堂进程是我们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事实上,虽然我准备得很充分,但还是差一点被学生的一些看似与课堂内容无关的话牵着鼻子走了,这实际上就是放开学生的“度”的问题。

虽然我们为此作了很大的努力,但仍然还是把握不到位。

因此,如何引导?

如何将一堂课的各个小问题具体细化?

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前要认真考虑、周密安排的事情。

二、复习课

㈠课型模式:

环节一:

自主学习(时间15分钟左右)

设置前置作业。

要求学生在复习前对所复习知识点先看书复习整理、初步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并查找在本部分学习中还存在的问题,并对相应基础练习进行自我训练。

环节二:

新课引入

以目标展示为主,并提出复习要求。

时间2分钟左右。

环节三:

合作学习(时间15分钟左右)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协调下对前置作业的知识整理、知识网络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探讨、修正和评分。

2.各小组推荐好的作业交由教师选择展示,全体学生评价,评分。

3.各小组对组内成员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讨论。

4.各小组提出经小组讨论不能解决的问题,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全体学生讨论作答并评分。

5.教师根据上面的复习情况,以问题(协进学习部分)为载体,补充本部分重难点知识(包括探究方法等)让学生思考、讨论、作答并评分。

环节四:

巩固训练(时间10分钟左右)

设计所复习知识相关习题(提升学习部分),注重反馈,查漏补缺,对学生知识的缺陷及时纠正,并再巩固。

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性。

环节五:

小结整理

学生自主小结本课复习知识,领会形成知识的网络。

整理和回顾本节课的收获。

时间5分钟左右。

㈡模式分析:

环节一:

自主学习

一般来讲,教师设计的学案的前置学习部分,应该通过设置系列性的问题或提示帮助学生归纳基本知识,并分析出贯穿整个单元或篇章的主线,也就是复习的总纲,进而找出总纲下的各个目,根据纲目之间的联系,设计出知识结构的图或表。

通过回顾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提高了学生总结和梳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能查找到自己还不理解的方面。

由于还没有经过进一步的深化和细化,构建完成的知识体系很可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

这一环节让学生在复习课前预先完成,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相似,提高了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环节二:

新课引入

展示复习目标,提出复习要求。

复习目标制定要有准确性、层次性、可测性,要尽可能使用外显行为动词,提出明确教学要求。

复习目标是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具有定向、激励、调节的功能。

环节三:

合作学习

通过前面的两个环节,让学生明确了复习目标,为学生创设了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这一环节就要用过程评价等方法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员参与,主动积极地思考,在探讨和交流中共同提高。

只有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使复习课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真正提高复习的效率。

如果复习课就是做习题,尤其到了期中或者期末复习阶段,讲义满天飞,题目盖地来,学生做得怨声载道,教师评讲得疲惫不堪,这种缺乏针对性策略,面面俱到,泥沙俱下,大量的练习题不加辨别,不经筛选,拿过来就用,试图用机械反复的操练来替代理性的思考和研究,用量的扩张来求得质的保证,缺少了灵动的思维,增加了呆板的操作。

其效果犹如大海捞针,收效甚微,同时让学生心理上反感,兴趣丧失,直接影响学习效果。

不过必要的典型例题不可缺少。

环节四:

巩固训练

通过安排有适当难度、具有一定综合性的练习,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高技能。

设计的问题在内容的呈现上和思维要求上都最好有层次性、梯度性,要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练习不但为了巩固,也为了反馈,为了更进一步的发展。

通过收集和处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强化正确的反应,促进知识的正迁移,纠正错误的反应,抑制知识的负迁移。

在上述学习基础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主体能动性,用自己的语言和经验比较知识体系中的特定内容,通过在已知领域内再发现和解决新问题,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知识,在更高层面上感悟、体会,进一步丰富完善认知结构。

环节五:

小结整理

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回顾合作学习和巩固训练中反映出来的共性或代表性的问题,进一步及时矫正,形成网络。

即让学生从全局的高度回顾内容,把握知识体系,并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实现内化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