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545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x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闽清高级中学等四校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2014_年__11_月11__日_上_午)

(满分:

150分

完卷时间:

150分钟)

命题者:

郑家樟

校对人:

陈民

一、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固时俗之工巧兮,

(屈原《离骚》)

(2)

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韩愈《师说》)

(4)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

(5)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朝不虑夕。

(李密《陈情表》)

(6),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课内文言文阅读(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3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声非加疾也

疾:

迅速

B.而闻者彰

彰:

清楚

C.假舆马者

假:

借助

D.而绝江河

绝:

横渡

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与假舟楫者,非能水也中水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

)(2分)

A.沛公军霸上

B.籍吏民,封府库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范增数目项王

课外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黄帝者,少典之子。

姓公孙,名曰轩辕。

生而神灵。

弱而能言。

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轩辕之时,

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

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豸区、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权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

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

平者去之。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东至于海,登丸山,乃岱宗。

西至于空桐,登鸡头。

南至于江,登熊、湘。

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

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

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

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

获宝鼎,迎日推策。

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旁罗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

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

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

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

,生高阳。

高阳有圣德焉。

黄帝崩,葬桥山。

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

(选自《史记·五帝本纪第一》,有删改)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轩辕乃修德振兵

振:

整顿

B.度四方

度:

渡过

C.蚩尤作乱,不用帝命

用:

听从

D.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披:

同劈

5.下面各句中,都是黄帝惠民生,得民心的原因的一组是

(3分)

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

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死生之说,存亡之难。

时播百谷草木,淳化鸟兽虫蛾。

劳勤心力耳目,节用水火材物。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黄帝一生下来就很有灵性,出生不久就会说话,幼年时聪明机敏,长大后诚实勤奋,成年以后见闻广博,对事情的发展有先见之明。

B.轩辕所处的时代,神农氏的后代已经衰败,轩辕修行德业,整顿军旅,研究五行之气,种植五谷,采取一系列措施安抚民众,这是诸侯归顺轩辕的直接原因。

C.炎帝欺压诸侯,黄帝与他先后打了几仗,征服了炎帝;蚩尤发动叛乱,黄帝在涿鹿郊野与

蚩尤作战并杀死了他。

这很好地巩固了黄帝的统治地位。

D.黄帝顺应天地的规律,推测阴阳的变化,按照季节播种百谷草木,驯养鸟兽虫豸,测定日月星辰以定历法,收取土石金玉以供民用,而自己的身心耳目却饱受辛劳。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

(3分)

译文:

(2)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3分)

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八月

章孝标

徙倚仙居绕翠楼,分明宫漏静兼秋。

长安夜夜家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

(1)诗歌讲究炼字,分明宫漏静兼秋中的静字好在哪里?

(2分)

答:

(2)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是怎样表现主人公的愁的。

(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9、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欧也妮是老葛朗台的独生女儿,母亲去世后与守财奴父亲老葛朗台相依为命。

老葛朗台死后,她独自守着巨额财产等待堂弟查理的归来。

得知查理变心后,她嫁给了公证人的侄子德·蓬风,只做形式上的夫妻。

几年后,德·蓬风当上了法院院长。

可是当他当选为索漠城议员的第八天就死了。

欧也妮33岁就守了寡。

(《欧也妮·葛朗台》)

B、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首席陪审员认为:

裁定玛丝洛娃犯了罪,但没有蓄意抢劫,没有盗窃财物,从宽发落。

但由于疏忽,竟在裁定的意见书上漏掉是有罪,但并非蓄意杀人。

因此,玛丝洛娃被判赴西伯利亚服苦役四年。

(《复活》)

C、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的帮助,终于使玛丝洛娃的案件改判为无罪释放,他把消息告诉给玛丝洛娃,但玛丝洛娃已经决定跟西蒙松走,聂赫留朵夫再次遭到拒绝,他痛苦极了。

(《复活》)

D、聂赫留朵夫到监狱探望玛丝洛娃,向她问起他们的孩子,她开始很惊奇,但又不愿触动创伤,只简单对答几句,把他当做可利用的男人,向他要了十卢布烟酒钱以麻醉自己,第二次聂赫留朵夫又去探监并表示要赎罪,甚至要和她结婚。

这时卡秋莎发出了悲愤的指责:

你今世利用我作乐,来世还想利用我来拯救你自己!

(《复活》)

E、老葛朗台的葡萄园这一年收成非常好,他十分高兴,于是从太太的衣柜里挑了一件十分漂亮的衣服,送给了一直为主人效忠的拿侬。

这是老葛朗台送给拿侬的许多礼物中最珍贵的一件。

(《欧也妮·葛朗台》)

10、简答题。

(选择其中一题作答)(5分)

(1)阅读下面《欧也妮·葛朗台》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永远属于你。

两个人都将这句话说了两遍。

地球上没有比这种许诺更纯真的了……

说永远属于你这个许诺的,除了欧也妮,还有一个人是谁?

他离开欧也妮去了哪里?

后来他做了哪些违背这个许诺的事?

(2)阅读下面《复活》选段,根据原著故事情节,回答问题。

我给您带来一个坏消息,他用平稳的声调说,眼睛没有看她,也没有朝她伸出手去,……我早就知道会这样,她说着,声调奇怪,仿佛她在喘气似的。

聂赫留朵夫所说的坏消息指什么?

此时玛丝洛娃的生活已经有了哪些变化?

之后聂赫留朵夫为了跟随玛丝洛娃到西伯利亚流放,做了哪两件事?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11、阅读《论语》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司马牛问仁。

子曰:

仁者,其言也讱。

曰:

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

子曰:

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论语·颜渊》)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论语·为政》)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论语·里仁》)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里仁)

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宪问》)

【注】司马牛:

孔子的弟子。

讱(rn):

言语迟钝,话难说出口。

引申为说话十分慎重,不轻易开口。

躬:

身体,引申为自身。

逮:

达到。

(1)用原文词语填空。

(3分)

孔子在教育子弟时,讲同一个道理却经常变换另一种说法,比如就是讱同义词,就是行的同义词,而也与言而过其行同义。

(2)请你概述孔子对言与行的看法。

这一看法,对身处激烈竞争环境的你有何感想?

(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国学与市场经济

从表面上看,国学与市场经济似乎是两回事。

国学是以治经、史、子、集为主的传统学问,而市场经济则是以市场为主导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制度。

有人说,在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提倡国学意义不大。

但当今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学实际上已经或隐或显地与市场经济发生一定了。

而问题是:

国学通过什么方式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并发挥一定作用。

回答的前提:

一定的经济制度总是与一定的思想文化传统有着广泛的。

国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可以从隐性和显性两大层面来分析。

就隐性层面而言,国学为认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民族文化基础提供思想维度。

这种思想维度可以分为两个侧面,一是比较宏观的社会理论方面。

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植根于该国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大量文化史的研究证明,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中的经济伦理对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不论是从反面否定儒家伦理难以产生近代资本主义精神,还是从正面肯定儒家伦理有助于近代商人精神的形成,人们都承认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受到儒家思想文化传统的一定影响。

国学在研究儒家思想的过程中也必须深入研究这种影响,为中国的社会理论贡献新的思想成果。

在比较微观的学科史方面。

国学中存在大量经济方面的文献,为研究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了经济史的参照。

自《史记?

货殖列传》之后,中国的史书有了丰富的经济史文献。

《清明上河图》所反映的宋代城市商业的繁荣也可视为某些今日城市商业繁荣的历史剪影。

这些对于研究今天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许多具体问题都会具有积极的意义。

如果说国学与市场经济的隐性更多地带有间接的学理性质,那么国学与市场经济的显性则更多地带有直接的商业性质或产业性质。

国学直接作用于市场经济的领域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说到底是一种内容产业或创意产业。

国学可以为文化产业提供内容,这些内容包括大量的文化符号及文化素材。

它们通过适当的创意换就构成资源可再生的文化资本。

有人提出,今天已进入内容生产的后制造时代,已经形成服饰文化制造业、饮食文化制造业、医药文化制造业、礼仪文化制造业等等。

国学以其博大精神的内容完全可以参与这些文化产业的产品生产。

国内外已经有大量成功的文化产品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国外的如美国的动漫《花木兰》、韩国的电视剧《大长今》等,国内的收视率不断上升的央视百家讲坛及其配套的畅销书,如易中天《品三国》、于丹《于丹〈论语〉心得》等。

国学作用于市场经济的另外一个直接领域就是企业文化与管理以及市场营销。

前者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管理提供了深厚的文化资源。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企业要做强做大,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构自己的企业文化,加强对员工的精神管理。

很多华人企业都充分利用国学典籍将之作为企业文化的主干和企业精神的支柱,如有的企业要求员工人手一册《论语》,提出先做人后做事的文化理念;有的企业把《老子》的上善若水等格言作为企业管理的座右铭;有的企业还邀请大学里的国学教授去企业作企业文化和管理方面的讲座、培训或策划。

就更直接的市场经济意义而言,国学还为市场营销提供可资借鉴的销售策略。

如很多商家运用《孙子兵法》或《三国演义》的思想来进行商品的销售战略的制定,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总之,国学通过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并发挥一定作用,应该是不争的事实。

未来国学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究竟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这取决国学自身的活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2、根据文意,下列不符合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定的经济制度总是与一定的思想文化传统有着广泛的。

B、任何一个国家的市场经济的发展都植根于该国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C、国学拥有博大精神的内容,它完全可以参与这些文化产业的产品生产。

D、国学

通过隐性和显性两种方式对市场经济产生影响是不争的事实。

13、国学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3分)

答:

14、请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国学在整个企业管理领域里的作用。

(3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进城

宗利华

那天一大早,奶奶就出了家门。

奶奶是小脚,一摇一晃,走得很慢很慢,在山路上就更慢。

从山上走到山脚下的公路,得有三四里路,奶奶足足走了四个钟头。

她不能走快,一快就喘得不行。

那时候,奶奶担心会把老命断送在这段路上。

我可不能死!

她嘟囔着说,还有好多事儿呢!

坐在公路边,她后悔走得太急忘记带根棍子拄着。

不过,总算是到了路边。

她把手伸进棉袄里面的口袋,里头有块手绢,手绢里,包着二十一块钱。

进城需要四块。

上车后,奶奶跟卖票的女人商量,三块行不行?

女人一脸麻子,声音很呛人,没钱就趁早下去!

奶奶说,我可不能下去啊!

她一层一层打开手绢,把那些一角、两角、五角的钱,一张一张数给那卖票的。

奶奶刚把手绢往口袋里掖好,感觉要坏事儿,要晕车!

奶奶这辈子很少进城也很少坐车!

那滋味让她很难受!

东西南北,都分不清了,脑子也开始犯迷糊。

早晨起来喝下去的那碗稀饭,随着车的颠簸开始翻腾。

奶奶刚要喊,闺女啊闺女!

她想要个塑料袋。

可没等说出那意思,稀饭就涌出来,全吐到车里。

卖票的女人骂,这么大年纪不死在家里,窜出来干啥?

奶奶说不出话,心里却说,谁愿意无缘无故出来受这份罪?

终于到了站,奶奶下车后一屁股坐在路边,一个钟头后才站起来。

她打量着眼前的县城,觉得楼真是高啊,密密麻麻的。

车真是多啊,满大街地窜。

她不知该往哪儿走,就问路边躺在三轮车上的小伙子,去水泥厂咋走?

小伙子说,有三家呢,你说的是哪个?

奶奶当时就愣住!

谁想到这城里会有三家水泥厂呢?

只好一家一家地找了。

小伙子

一笑,三个厂在县城三个角上。

就你这小脚,要走着去得三天三夜。

我拉你去吧?

三天三夜也得走啦!

不能坐车。

钱得省着花。

扣除回家四块,还剩十三块。

三天三夜?

我老天!

总还得吃点东西吧?

奶奶想。

她开始往最近的一家走。

沿着街道一边走一边琢磨。

城里可就不一样呢!

难怪村里的小青年都喜欢进城啊进城的。

孙子当时就说,奶奶,我去城里,不管干啥都比在这地里强。

强什么呢?

不跑到城里来,会出那事儿?

奶奶一路打听着,渐渐却走出城市,走向城郊。

天一线一线黑下来,奶奶觉得有点饿。

而且,此时她浑身疼,快要走不动了。

可走不动也得走!

就是爬,也得爬了去!

幸好,路边有一根槐木棍。

她捡起来,拄在手里,觉得挺高兴。

不一会儿,看见路边有个卖馒头的。

她买了一个,坐在那里就吃起来。

卖馒头的女人和善,说老太太你咋这个吃法?

我给你倒碗热水去,要不你去我家吃。

奶奶说,不用!

我得接着赶路。

水泥厂快到了吗?

答案让奶奶兴奋。

快了,就在前面。

可奶奶站起身就兴奋不起来了。

她怎么也找不到那手绢!

手绢里包着她所有的钱呐!

奶奶哭起来。

奶奶说,不能啊!

就在这里面的。

可是钱的确找不到了。

现在连买馒头的钱也没了。

女人倒好说话,不用找了,不就一个馒头吗!

奶奶说,我这辈子从来就不欠别人的账,等我要了钱,回来就还你。

女人说,不要你还。

你要吃再拿一个。

奶奶说,不用啊,我饱啦。

奶奶急着赶路,再不走怕是要睡在荒郊野外。

女人顺口问,你去跟谁要钱?

奶奶回答,跟水泥厂的领导。

水泥厂还欠着你钱?

倒不欠我钱,欠我孙子的钱。

那你孙子咋不来要啊?

他?

现在不出门啦。

整天窝在家里,除了哭,就是睡。

哎哟,还有这样的孙子!

他爹妈呢?

他爹没了,他妈跟人家跑啦。

是我把他拉扯大的。

你这是去要什么钱呐?

奶奶站在那里,忽然伤心起来。

什么钱啊?

俺孙子的脚钱!

俺孙子进城的时候,好好一个人。

回去,就没了半只脚。

他们水泥厂怎么也得给个说法吧?

要不孩子这辈子怎么活?

他还年纪轻轻的,瘸着一条腿,怎么找媳妇

啊?

卖馒头的女人张着嘴巴,不再问了。

奶奶就继续往前走。

一边走一边想,那钱怎么就没了呢?

一周以后,孙子瘸着一条腿,走出了莽莽苍苍的大山。

那时候,他才推测奶奶去了城里。

他想,无论如何,得把奶奶找回来啊!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1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品中,一脸麻子,声音很呛人的卖票的女人对奶奶冷漠、凶横,她和奶奶的对立象征着喧嚣冷酷的城市和愚昧落后的乡村的对立。

B.她一层一层打开手绢,把那些一角、两角、五角的钱,一张一张数给那卖票的,这句话通过动作描写写出了奶奶的生活清贫、节俭,反映了她谨慎的性格。

C.她打量着眼前的县城,觉得楼真是高啊,密密麻麻的。

车真是多啊,满大街地窜,这句话从奶奶的视角写出城市的繁华,暗示奶奶是个没有见识的人。

D.孙子满怀希望走出山改变自己的命运,却没了半只脚;奶奶进城为孙子伤残讨要说法,但自己却走丢了。

悲剧的故事引起了读者的深思。

E.作品的语言朴实无华,但富有感染力,奶奶是小脚,一摇一晃,走得很慢很慢,在山路上就更慢等描写令读者对奶奶的坚毅果敢肃然起敬。

16、奶奶在城里走丢了,从小说中看,作者为这一事件作了哪些铺垫?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请结合小说的内容探究创作这篇小说的意图。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7题。

蔡元培先生

如果你丢一块石子在一池止水的湖中央,一圈又一圈的微波就会从中荡漾开来,而且愈漾愈远,愈漾愈大。

在静水中投下知识革命之石的是蔡元培先生。

他是中国文化所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但是充满了西洋学人的精神,尤其是古希腊文化的自由研究精神。

他的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植根于对古希腊文化的透彻了解,这种信仰与中国学以致用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对照。

蔡先生对学问的看法,基本上是与中山先生的看法一致的,不过孙先生的见解自然科学,蔡先生的见解则导源于希腊哲学。

蔡先生认为美的欣赏比宗教信仰更重要。

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结果产生对西洋雕塑和中国雕刻的爱好;他喜爱中国的山水画,也喜爱西洋油画;对中西建筑和中西音乐,都一样喜欢。

他对宗教的看法,基本上是中国人的传统见解:

认为宗教不过是道德的一部分。

他希望以爱美的习惯来提高青年的道德观念。

这也就是古语所谓移风易俗莫大于乐的传统信念。

高尚的道德基于七情调和,要做到七情调和,则必须透过艺术和音乐或与音乐有密切关系的诗歌。

蔡先生崇信自然科学。

他不但相信科学可以产生发明、机器,以及其他实益,他并且相信科学可以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有了系统的思想和研究,才有定理定则的发现,定理定则则是一切真知灼见

的基础。

蔡先生年青时锋芒很露。

他在绍兴中西学堂当校长时,有一天晚上参加一个宴会,酒过三巡之后,他推杯而起,高声批评康有为梁启超维新运动的不彻底,因为他们主张保存满清皇室来领导维新。

说到激烈时,他高举右臂大喊道:

我蔡元培可不这样。

除非你推翻满清,任何改革都不可能!

蔡先生早年写过许多才华横溢、见解精辟的文章,与当时四平八稳、言之无物的科举八股,形成强烈的对照。

有一位浙江省老举人曾经告诉我,蔡元培写过一篇怪文,一开头就引用礼记里的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一句。

交卷时间到时,他就把这篇文章呈交给考官。

蔡先生就在这场乡试里中了举人。

后来他又考取进士,当时他不过三十岁左右。

以后就成为翰林。

蔡先生晚年表现了中国文人的一切优点,同时虚怀若谷,乐于接受西洋观念。

他那从眼镜上面望出来的两只眼睛,机警而沉着;他的语调虽然平板,但是从容、清晰、流利而恳挚。

他从来不疾言厉色对人,但是在气愤时,他的话也会变得非常快捷、严厉、扼要———像法官宣判一样的简单明了,也像绒布下面冒出来的匕首那样的尖锐。

他的身材矮小,但是行动沉稳。

他读书时,伸出纤细的手指迅速地翻看书页,似乎是一目十行地读,而且有过目不忘之称。

他对自然和艺术的爱好使他的心境平静,思想崇高,趣味雅洁,态度恳切而平和,生活朴素而谦抑。

他虚怀若谷,对于任何意见、批评或建议都欣然接纳。

当时的总统黎元洪选派了这位杰出的学者出任北大校长。

北大在蔡校长主持之下,开始一连串重大的改革。

自古以来,中国的知识领域一直是由文学独霸的,现在,北京大学却使科学与文学分庭抗礼了。

历史、哲学和四书五经也要根据现代的科学方法来研究。

为学问而学问的精神,蓬勃一时。

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

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

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谑。

教室里,座谈会上,社交场合里,到处讨论着知识、文化、家庭、社会关系,和政治制度等等问题。

这情形很像中国先秦时代,或者古希腊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时代的重演。

蔡先生就是中国的老哲人苏格拉底,同时,如果不是全国到处有同情他的人,蔡先生也很可能遭遇苏格拉底同样的命运。

在南方建有坚强根据地的国民党党员中,同情蔡先生的人尤其多。

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政府、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

争辩不足以消除这些毫无根据的猜疑,只有历史才能证明它们的虚妄。

历史不是已经证明了苏格拉底的清白无罪吗?

(节选自蒋梦麟《北京大学与五四运动》)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章开始,就把蔡元培比拟成投入水中的石子,形象而又准确地评价了他在推翻一潭死水的满清王朝中比肩孙中山的历史功绩。

B.蔡元培既是中国文化孕育出来的著名学者,又对古希腊文化有透彻了解,他的

为学问而学问的信仰和学以致用的思想,形成强烈的对照。

C.蔡元培对中国艺术和西方艺术一样喜欢,因为他的思想中融合着中国学者对自然的传统爱好和希腊人对美的敏感。

D.蔡元培认为没有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就不能培养有系统的思想和研究的心理习惯,也就没有了定理定则这样一切真知灼见的基础。

E.蔡元培在参加乡试时,写了一篇开头就引用礼记里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怪文,见解精辟,因而考中了举人。

16、文章从哪几个方面介绍和评价了蔡元培先生?

请概括并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对蔡元培先生的介绍给你怎么样的启示?

请谈谈你的看法。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

18、根据所给材料,按要求作答。

(2分)

高大的合欢树衬着的光禄坊,飘着葱肉饼香味的安民巷,因鱼丸而闻名的塔巷口……这就是我十年前刚刚来到福州这个城中最大明清民居落的全部印象。

十年间,它先是沉寂破败,继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