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0588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35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职业卫生培训练习题文档格式.docx

A.人民医院B.有资质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C.社康中心D.私立医院

16.

职业

为有效地开展职业健康监护,每个健康监护体检项目应明确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

健康监护技术规范》规定健康监护的目标疾病是(B)。

A.疑似职业病、职业禁忌证B.职业病、职业禁忌证

C.职业禁忌证,其他疾病或异常D.职业病、疑似职业病

17.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为

18.

生产性粉尘属于哪一种职业病危害因素?

在(B)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A.生产活动B.职业活动C.劳动活动D.工作活动

21.职业病危害因素作用于人体时,所产生的危害与接触剂量(强度)有关,也就是说存在(D)

关系。

A.剂量B.效应C.对应D.剂量—效应

22.职业健康监护的目标是(B)。

A.监视职业病及职业健康损害的发生、发展规律

B.早期发现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及职业禁忌证

C.评价作业环境与职业危害的关系和危害程度

D.评价预防和干预措施的效果

23.用人单位在健康监护中的责任和义务哪项是错误的?

(D)

A.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健康检查

B.用人单位应安排劳动者在岗期间进行定期健康检查

C.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D.用人单位可以不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24.应进行上岗前检查的是(D)。

A.即将从事需要开展强制性职业健康监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新录用人员

B.变更工作岗位、工作内容人员

C.因各种原因较长时期脱离工作又重新返回工作岗位的人员

D.以上都是

25.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规定,(C)应当建立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

A.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B.卫生行政部门C.用人单位D.医疗卫生机构

26.职业病指(D)。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27.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C)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病危害因素。

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

粉尘、物理、放射

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粉尘、物理、生物因素

28.职业健康检查应当包括(

D)

A.上岗前B.

在岗期间

C.离岗时和应急的健康检查

上岗前、

在岗期间、

离岗时职业健康检查

29.用人单位不得安排(D)

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

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A.月经期B.婚期

C.

孕期

孕期、哺乳期

30.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C)本人的健康档案。

A.有权索取B.无权索取C.有权要求复印D.无权要求复印

31.可引起腹绞痛的化学物是(B)。

A.碘甲烷B.铅C.苯D.氯丙烯

4部门

32.2013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

该《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10大类(C)种。

A.130B.131C.132D.133

33.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劳动者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是(B)的职责。

A.劳动者B.用人单位C.职业健康监护机构D.卫生行政部门

34.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C)日内,可视为离岗时检查。

A.30B.60C.90D.120

35.正己烷的健康检查周期为(A)。

A.1年B.半年C.2年D.3年

36.苯(接触工业甲苯、二甲苯参照执行)的健康检查周期为(A)。

37.三氯乙烯的健康检查周期为(D)。

38.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A)。

39.

C)。

劳动者接触二氧化硅粉尘浓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健康检查周期为(

A.1年B.半年C.2

年D

.3

40.噪声(85dB以上)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A)。

D.3

41.振动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42.高温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43.电工作业的健康检查周期为(

C)

44.

《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苯所致白血病属于(B)。

45.《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手臂振动病属于(A)。

A.

D.其他职业病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B.职业性肿瘤C.职业性皮肤病

46.《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噪声聋属于(C)。

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B.职业性肿瘤C.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

47.《职业病分类和目录》中,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属于(A)。

A.职业性化学中毒B.职业性肿瘤C.职业性皮肤病D.其他职业病

48.经口中毒患者,毒物进入消化道后,多长时间内均应洗胃?

(C)

A.2小时B.4小时C.6小时D.8小时

49.毒物是否引起中毒,以及中毒的严重程度是由下列哪项因素决定的?

A.毒物的种类B.人体接触毒物的途径

C.人体接触毒物的时间D.毒物在机体内剂量的水平

50.粉尘的超限倍数是(B)。

A.1B.2C.3D.4

51.从事使用有毒物品作业的用人单位,其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浓度应当符合(A)。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国际标准

52.工作场所三氯乙烯的PC-TWA接触限值为(C)。

A.20B.25C.30D.35

53.适用于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劳动者的职业健康监护的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B.《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C.《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D.《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

54.以下哪项标准是国家强制执行的?

A.国家标准B.行业标准C.地方标准D.企业标准

55.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

)指以时间为权数规定的(C)小时工作日、40小时工作周的平均容许接触水平。

A.6B.7C.8D.9

56.对突发化学品中毒导致呼吸、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时,最重要的措施是(B)。

A.电击除颤B.心脏按压C.畅通气道D.建立静脉通道

57.苯,毒性较高,是一种(C)物质。

A.致畸B.致残C.致癌D.致病

58.职业活动中,苯主要以蒸汽形态主要由(A)进入人体。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其他

59.工业用的甲苯、二甲苯中往往含有(B)。

A.天那水B.苯C.甲醇D.乙醇

60.苯引起的白血病类型常以(A)多见。

A.急性型B.慢性型C.亚急性D.迟发型

61.三氯乙烯具有优良的脱脂和挥发性能,广泛应用于电子、五金等行业的(D)工艺,如清洗

表带、线路板、不锈钢五金件等。

A.粘合B.焊锡C.印刷D.清洁

62.三氯乙烯敏感者,接触(A)左右,一般会出现先发热、后出皮疹和肝损害等症状。

A.20天B.3个月C.一年D.半年

63.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患者接触三氯乙烯的量与病情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A.有明显数量-效应关系B.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

C.没有明显剂量-反应关系D.没有明显数量-效应关系

64.一劳动者从事“洗板水”清洗线路板工作约20天后发现皮肤瘙痒、皮疹等不适,数天后全身

皮疹,皮肤、巩膜黄染,尿液呈红色,考虑诊断为(C)。

A.职业性慢性正己烷中毒B.职业性慢性苯中毒

C.职业性三氯乙烯药疹皮炎D.职业性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

65.发病存在个体差异性,同工种、同样环境下仅个别发病的是(C)职业病危害因素。

A.正己烷B.苯C.三氯乙烯D.甲苯

66.商品名为白电油、开油水、抹机水的化学品,主要成分是(C)。

A.苯B.1,2-二氯乙烷C.正己烷D.三氯乙烯

67.(C)常用于印刷、电子、五金等行业的清洗工作,如清洗印刷机械、手机等液晶显示屏。

A.苯B.甲苯C.正己烷D.二氯乙烷

68.长时间、低浓度接触正己烷可引起(C)。

A.剥脱性皮炎B.哮喘C.多发性周围神经病D.多形红斑

69.长时间、低浓度接触正己烷引起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初期以感觉障碍为主,继而出现(B)。

A.听觉障碍B.运动障碍C.味觉障碍D.发音障碍

70.出现手足麻木、两腿酸软无力、行走困难、容易摔倒,严重者四肢远端肌肉明显萎缩,影响运动功能,怀疑可能是(C)中毒。

D.二氯乙烷

A.三氯乙烯B.苯C.正己烷

A)从事接触正己烷以及其他可引起周围神经损害的工作。

A.消化系统B.中枢神经系统C.周围神经系统D.运动器官

74.ABS514胶、3435胶、快干胶等可能含有(A)高毒成分。

A.1,2-二氯乙烷B.正己烷C.乙酸乙酯D.丙酮

75.2011年底至2012年初,广州发生多起的“毒胶水”职业中毒事件中,“毒胶水”的主要成分是(D)。

A.苯B.三氯乙烯C.正己烷D.1,2-二氯乙烷

76.焊锡、蓄电池焊接、铅板制板等生产工艺存在(D)职业危害。

A.苯B.锡C.铬D.铅

77.粉尘的(B)是决定粉尘生物学作用的主要因素。

A.粒径B.化学组成C.浓度D.多少

78.矿物粉尘致肺纤维化能力的强弱,主要决定于粉尘中(C)的含量,含量越高,其致纤维化

的作用越强,病变越快。

A.矿物B.纤维C.游离二氧化硅D.不游离二氧化硅

79.早期矽肺往往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以(D)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

A.末梢循环障碍B.神经系统C.消化道D.呼吸道

80.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依据,根据连续(C)年以上的职业性噪声作业史。

81.根据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GBZ49-2014,噪声聋患者(A)噪声作业岗位。

A.均应调离B.轻度可不调离C.重度必须调离,轻度、中度不用D.中度可不调离

82.(B)是手臂振动病的典型表现,局限于手指末端,随病情发展到全手指变白,发作时间一般5-10min,最长可达30min。

A.感觉障碍B.白指发作

手麻

手痛

83.常见于“三氯水”、“洗板水”的成分是(

A)

A.三氯乙烯B.正己烷

甲苯

84.三氯乙烯主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

C

)作用。

A.其他B.兴奋C.

麻醉

刺激

85.急性1,2-二氯乙烷中毒以防治(

B)

为重点,

积极治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

A.运动障碍B.中毒性脑病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86.出现牙龈边缘蓝黑色线带的是(

所致的中毒。

A.苯B.锡C.铅

87.矽肺病人常见的首发症状是(

A.胸闷B.气短C.胸痛D.咯血

88.尘肺病的诊断主要依靠(D)。

A.胸部CTB.病理检查C.普通高质量X射线后前位胸片D.高千伏X射线后前位胸片

89.一印刷作业工人出现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月经过多、牙龈出血等症状,怀疑与工作有关,可能是(B)中毒。

A.正己烷

苯C.三氯乙烯

90.个人防护用品:

指为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

B

)职业危害事故而提供的个人随身穿(佩)

戴的用品。

A.发生

免遭或减轻C.免除

导致

91.(B

)是保护劳动者健康最为重要的个人防护用品,

其按防护方法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

类。

A.头部防护用品B.呼吸防护用品C.手部防护用品D.足部防护用品

92.职业病防护用品采购(A)应及时存放至职业卫生档案中。

A.物品清单B.发票原件C.发票复印件D.发票存根

93.听觉器官防护用品主要有(A)、耳罩和防噪声帽盔三大类。

A.耳塞B.棉塞C.木塞D.布塞

94.常见的产生紫外线危害作业有金属制品的金属材料切割工序、金属表面处理及热处理的等离子

喷涂与电喷涂工序、机械工业的手工电弧焊、气体保护焊、氩弧焊、电渣焊、碳弧气刨和气割作业。

由于紫外线穿透力小,因此,接触紫外线作业人员的重点防护部位为(C)部。

A.头面B.鼻面C.眼睛和面D.口面

95.噪声强度在(A)的场所,可以不使用个人防护用品。

A.80分贝以下B.85分贝以下C.80分贝以上D.85分贝以上

96.手持振动机械立姿作业应配备的防护用品:

耳塞;

耳罩;

防振手套;

建议配备的防护用品:

(B)。

A.防振垫B.防振鞋C.防振服D.防振帽

9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

A.防毒面具以及滤毒盒均可以长期重复使用。

B.防毒面具配套的滤毒盒适合各种毒物污染的场所。

C.滤毒盒没有失效日期,可以长期保存。

D.防毒面具在佩戴时需要进行气密性检验。

9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当您戴好耳塞后大声说话,您的声音听起来有些空洞,您周围的声音将变小。

B.经常检查耳塞是否佩戴良好,如有必要,请离开噪声区域重新佩戴,否则您得不到正确的听力保护。

C.轻轻的往外拉耳塞,它不应该轻易移动。

如果耳塞被轻易拉出,请重新按正确方法佩戴耳塞,耳塞的三分之一部分应在耳道外。

D.每种耳塞的尺寸以及形状不相同,请选择正确的产品。

确保您得到听力保护及舒适的耳塞佩戴效果。

E.

对可能发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报警装置,配置现场急救

102.

(D)的规定,在醒目位

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工作场所、作业岗位、设备、设施,应当按照置设置图形、警示线、警示语句等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警示说明应当载明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种类、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A.《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

B.《建设项目职业卫生“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D.《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103.存在或产生高毒物品的作业岗位,应当按照(B)(GBZ/T203)的规定,在醒目位置设置高毒

物品告知卡,告知卡应当载明高毒物品的名称、理化特性、健康危害、防护措施及应急处理等告知内容与警示标识。

C.《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D.《高毒物品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实用指南》

104.

在可能突然泄漏或者逸出大量有害物质的密闭或者半密闭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安装事故通风装置以及与事故排风系统相连锁的泄漏(A)。

评定

C)系统的损害。

111.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而慢性中毒主要为(

A.呼吸系统

B.消化系统

C.造血系统D.泌尿系统

112.在生产过程中,控制尘毒危害的最重要的方法是(

A.生产过程密闭化

B.通风

C.发放保健食品D.

加强抽风

113.评价毒物急性毒性大小最重要的参数,

也是对不同毒物进行急性毒性分级的基础标准是

D)。

A.最小致死剂量B.最大耐受剂量

C.绝对致死剂量D.半数致死剂量

114.化学物中毒的特点哪一条是不正确的?

A.化学物中毒是一种全身损害性疾病。

B.不同的毒物中毒可有不同的靶器官。

C.凡是多系统、多器管损害就是中毒。

D.在同一环境中,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的类似综合症,要想到中毒的可能

115.以下哪种情形不能认定工伤的情形?

A

A.醉酒或者吸毒的B.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C.患职业病的D.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116.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C)的事项。

A.人身保险B.第三方责任险C.工伤保险D.安全生产责任保险

117.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C)。

A.举报B.建议C.意见D.批评和意见

118.职工因下列(B)情形之一导致本人在工作中伤亡的,可认定为工伤。

A.故意犯罪B.患职业病C.醉酒或者吸毒D.自残或者自杀

119.劳动者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A),用人单位应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

上签章。

A.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B.职业卫生“三同时”档案复印件

C.他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D.职业卫生宣传培训档案复印件

120.可能释放高毒、剧毒气体的作业场所,或可能大量释放或容易聚集的其他有毒气体的工作场所应设置检测报警点,一般设在常年主导风向的(B)位置。

A.上风向B.下风向C.南方向D.随意

121.现场急救用品应存放在车间内或临近车间的地方,一旦发生事故,应保证在(C)秒内能够获

取。

A.60B.20C.10D.100

122.《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规定,在有毒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

D和()。

A.告知栏、警示说明B.警示标识、警示说明

C.告知卡、警告说明D.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

123.《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要求从事井下、管道、地窖、船舱、油箱、油罐检修等密闭空间作业的用人单位,需要有专人对密闭空间进行检测:

包括D、和。

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氢B.一氧化碳、氧化氮、硫化氢

C.二氧化碳、氧化氮、硫化氢D.测氧、测爆、测有毒气体

124.采取集中空调系统的车间,其换气量除满足稀释有毒有害气体需要量,保持冷、热调节外,系统的新风量不应低于(A)m3/h·

人。

A.30B.20C.10D.25

125.疑似职业病病人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用人单位(A)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A.不得B.可以C.经领导批准可以D.经本人同意可以

126.可能突然逸出大量有害物质或易造成急性中毒或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的作业场所,换气次数

应不少于(A)。

A.12次/hB.10次/hC.8次/hD.18次/h

127.

粉尘、毒物的发生源如布置在多层建筑物内时,逸散有害气体的生产过程应布置在建筑物的(C)。

D.以上都对

130.某黄金冶炼公司在处理尾矿废液过程中,发生有毒HCN外溢事故,造成人员中毒。

已知HCN

是一种无色剧毒气体,遇皮肤或通过呼吸道吸入均会造成严重的中毒或死亡,HCN遇明火或强灯

光均会易燃或易爆。

它的水溶液是一种极弱的易挥发酸,结合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你认为错误的是(C)。

A.为了防止冶金络合剂氰化钠产生HCN,废液排放前应加入足量石灰和漂白粉

B.检查HCN外溢时,必须穿特制防护服,并用特制的手电筒

C.河水有自净能力,冶金废水可直接排放到河流中进行稀释、降解

D.实验室配制氰化钠溶液时,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131.生产、使用有毒物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黄色区域警示线。

生产、使用高毒、剧毒品工作场所应当设置(C)区域警示线。

A.黑色B.白色C.红色D.橙色

132.工作场所内存在多个产生相同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临近的作业岗位警示标识、中文警示说明和告知卡(B)。

A.不能共用B.可以共用C.部分共用D.必须共用

133.有触电危险的工作场所使用警示标识应使用(B)材料。

A.铝制B.绝缘C.铁质D.纸质

134.多个警示标识在一起设置时,应按(B)类型的顺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排列。

A.禁止、警告、指令、提示B.警告、禁止、指令、提示

C.禁止、指令、警告、提示D.禁止、警告、提示、指令

135.公告栏中公告内容发生变动后应及时更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