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065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68 大小:11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8页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8页
亲,该文档总共6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说课稿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学生通过“买文具”这一活动,结合购物的情境初步认识生活中的小数,唤起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同时在活动中让学生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的小数所表示的意义,即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

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说教法:

1、情境发现教学法。

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比较今天所学的数和以前所学的数有什么不同?

从而认识小数。

2、启发诱导教学法。

本节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情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引导学生从元角分的知识中,探索小数的意义,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

3,、自主探索教学法。

教师让学生探索小数的读法,写法,经历读写小数的过程,把小数与价钱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二)说学法:

1、自主观察思考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真正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引导学生经历了探索元角分和小数之间的关系,明白了小数可以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元角分可以用小数表示。

2、比较迁移法

学生在学习中,从元角分的知识迁移到认小数,读小数,写小数,在比较中学习了各种小数的读法,和书写的不同。

四、说教学流程

为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课时,从创设元角分这个情境入手,各种活动都围绕这一主题情境展开,整节课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索,各个环节充分给了学生表现和展示的机会。

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诱发内驱

(二)自主探究、感知建模

(三)拓展延伸、起思长智

(四)课堂小结、自我提升

第一环节:

创设情境、诱发内驱

教师在开课时,引导学生回忆以往一些购物的经历,买了些什么?

花了多少钱?

教师从学生的谈话中板书元角以及学生所说得价格,为学小数的意义做铺垫。

谈话的导入激活了学生对元角分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这样的购物经历是很熟悉的,价钱也应该能说清楚。

第二环节:

自主探究、感知建模

1、认识小数点和小数的两个部分

教师在学生已有购物,认识商品价格的基础上,创设了“买文具”的情境图,利用这个情境,让学生自由读出标价牌上的价格,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

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教师出示课件进行核对。

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在会写元角分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仔细观察和对比分析“今天商品中这些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了今天的数中都有小数点。

从而让学生认识,认读小数点,而且根据教师黑板上的书写,思考出“小数点左边的是表示什么?

右边的第一位表示什么?

第二位表示什么?

”学生然后根据现有的经验,“能否也能给其他的价格也表上小数点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师有效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既可以根据既有的经验来标出小数点,也可以根据情境图中的小数的写法来标,这样让学生对情境图中的文具的价格和小数的意义就有了初步的认识。

2、小数的读法

学生会标小数点后,教师让学生重点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分”上没有零或者“角”上没有零,或者“元”上没有零怎么办?

学生根据情境图上的价格和黑板上教师的书写,自然的联想到了要添零。

然后教师具体让学生探索,教学小数的读法,因为书中有例题,教师引导学生看书去寻找答案,培养了学生看书观察和自学的能力,学生在读出小数后,全班来归纳小数的读法。

3、小数的写法

学生会读后,教师让学生整体在感知小数的意义,从1.06开始,让学生说说,“1”表示什么?

“0”表示什么?

“6”表示什么?

学生在具体的元角分的情境中理解了小数的意义,知道了小数可以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教师出示人民币,学生说出是多少后,用小数表示,从而让学生把元角分的知识转化为小数的书写形式。

为了让学生对小数点的作用有进一步的认识,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售货员阿姨把小数点写错的情况,3.50元写成0.35元了,这样售货员阿姨就会亏本了,教师让学生明白了这两个小数表示了不同的意义和小数点的作用。

第三环节:

拓展延伸、起思长智

本课的练习我采用了分层,先完成书本上的“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全班集体反馈,书中的“练一练”,让学生也是独立完成,全班集体再反馈。

练习中可以出现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比如判断题,和统计各科书的价格,做人民币的游戏,从中找出小数。

让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第四环节:

课堂小结、自我提升

学生学习了这节课,说说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收获?

主要是让学生反思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的内容。

五、说预期效果

本节课的预期效果是:

教师创设宽松愉悦的环境,通过让学生观察,对比,自主探究等手段,学会看价格牌上的价格具体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以及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特征。

《货比三家》说课

各位评委,大家好!

(说内容)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小节:

货比三家。

(说教材)这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法的基础上展开的,也是上节课“买文具”这一情境的延续。

教材中安排了学生熟悉的主题图,从标价牌上的价格入手,由“去哪个文具店买铅笔盒更便宜?

”这一情境问题,自然地进入比较小数大小的教学,使学生经历把表示价格的小数进行比较的过程,也为后续学习小数的四则运算进行了必要的铺垫。

(说理念)主题图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学生交流探索并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体会独立观察、思考、交流进而学会知识的乐趣,体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我这节课的教学理念。

(说教法 

)由于学生对数的比较的有关知识并不陌生,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观察、发现、迁移及应用的过程、整个教学遵循由生动直观到抽象思维的认知规律,启发观察,引导发现和讲练结合是我这节课采取的主要的教学方法。

(说目的和重难点)这节课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货比三家这一情境又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再结合我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的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小数比较方法的多样性,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而会比较小数的大小,就是这节课的重点, 

难点是:

体会比较方法的多样性,另外,让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是这节课的难点。

(说学生)三年级孩子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提问,合作交流与探索的能力,再结合小学生乐于表现,好胜心强等心理特点,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 

首先,我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教材4页的主题图,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今天,学校附近新开了三家文具店,淘气想买一个铅笔盒,可是,他不知道该买哪一家的好,这节课让我们帮助淘气去这三家看一看,比一比,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来一个:

(板书课题)接着,我继续引导学生观察文具店里的铅笔盒,在学生对价格标签上的小数进行汇报的同时,复习了上节课学习的小数的读法,这样就自然地引出新知识的学习,完成了第一个环节:

激发兴趣,情境导入新课。

(二) 

然后围绕着“哪个文具店的铅笔盒便宜”这一问题,进入比较小数的大小的学习。

在教学中我采取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探讨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独自发现比较的方法。

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在师生共同总结比较方法的过程中,对学生小组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对学生的大胆尝试及时进行肯定和表扬。

然后,板书比较的结果。

(板书:

4.90元<5.10元)在对4.90和5.10这两个小数比较大小的过程有了体验之后,鼓励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新的数问题,让大家试着解决,例如:

去哪个文具店买橡皮更便宜?

为学生提供探究比较三个小数大小策略的机会。

这样的安排既体现了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信心和欲望,在民主轻松的氛围里,完成第二个环节:

合作交流,学会比较。

(三) 

在试一试这一教学环节里,我直观地运用人民币这一实物,让学生用元、角、分和小数两种方法表示钱数,既复习了人民币与小数的联系,然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比较,在师生共同研讨的过程中,自然地完成第三个环节:

直观展示,掌握比较方法。

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但起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作用,还诱发了其内在潜力,使他们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四) 

为了体现本课“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这一原则,在练一练这一环节,我运用先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教材5页的习题1,然后集体交流订正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信地熟练掌握小数的比较方法,有效地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习题2,我采取游戏的方式,用小黑板出示三家商店的商品 

价格,让学生扮演顾客,为了买到便宜的商品,在表演购物之前,学生一定积极地货比三家,达到训练的目的。

这样就更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乐中学,在趣中学,为学生构建平等交流的探究平台,同时也把课堂真正地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学生从知识情感等各方面对这节课进行总结汇报之后,我是这样激励每一个孩子的: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积极地发现了许多数学问题,还自己寻找办法解决了这些问题,你们真聪明!

相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难题,你们都不会害怕,更不会认输,因为,你们是最棒的!

”及时给予学生恰当的肯定和赞扬,用无限的耐心和爱心,谢谢大家。

(五) 

板书设计:

货比三家 

4.90元 

<

5.90元 

《买书》说课稿

教学内容:

北师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买书”。

一、说教材

(一):

教材分析:

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买书》实际上就是小数加法(不进位)和小数减法(不退位)。

本课的教学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在小数加减计算中,只要小数点对齐(即相同的数位要对齐),之后的计算与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学生理解了这点,就可以把整数计算的相关知识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掌握小数的计算方法就比较容易了。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

上节课已掌握了大小的比较,对于今天内容的学习应该很容易。

但对小数点对齐的情况,不能老师告诉,得让他们自己发现。

另外,同学们对计算的学习缺乏兴趣,教师应创造机会积极调动其兴趣与自主的意识.

(三)教学目标预设:

1、知识技能目标:

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直观模型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和不退位),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利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明确小数点对齐的算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不进位和不退位),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为什么相同的数位对齐,(即小数点对齐)。

关键:

(五)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一)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了: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话动形式.让上、中、下三类学习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尝试采取多种手段引导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过程。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学习要从已有的“最近发展区”出发,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师作为帮助者、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

(二)说教法

本节课教法上的最大特点是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自己的学、自己的示范、自己尝试的教学话动过程。

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计算教学的兴趣性。

在探究的时候,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以前的计算教学中,教师针对教学中的重难点,出相应的题目,让学生练习,然后再小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师再做最后的总结。

而今天老师把主动权放给学生:

让他们在解决情境中出现的问题以后,自己列出一道小数加减法算式,再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情况,教师有目的、有参次的选择信息,让同学们在矛盾冲突、矛盾的解决中,自己掌握新知。

这样孩子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说学法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感悟到:

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让学生感到数学的有趣和可学,在数学课堂中经过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得到观察、操作、思考、总结的方法。

使自身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学会学习,体会到“生命的狂欢”。

三、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突破重难点,抓住关键,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由浅入深。

1、回想一下,在我们这几天的数学课中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2、思考:

我们在用竖式计算整数加减法(不进、退位)时,要注意什么?

【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为今天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

1.出示淘气买书时所遇到的问题。

第一步,让学生读题并说说从题中知道了什么。

第二步,让学生根据问题列出算式。

第三步,让学生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童话故事》和《数学世界》一共需要多少元?

【这一环节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和可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道理。

】 

2.探讨算法。

(1)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试算3.2+11.5=(    

)。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思考同一个问题所需要的时间也不同。

对同一个问题,有的学生可能已经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很快就能得出结论,而有的学生则需要较长时间的思考。

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一定要给学生留足独立思考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出自己的结论,这样在后来的分组交流或全班交流时,他们才会勇于表现自己,乐于表现自己,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活动。

(2)分小组交流算法,要求组长统计算法。

【进行组与组之间的竞争,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3)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算法一:

3.2元=32角11.5元=115角

32角+115角=147角147角=14.7元 

算法二:

3元2角

+11元5角

14元7角

算法三:

因为3.2元=3元2角,11.5元=11元5角,3元2角+11元5角=14元7角

算法四:

列竖式:

学生已经学会了列竖式计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有的学生已经有了列竖式计算进位加法的知识储备,所以当学生提出可以列竖式计算时,教师就先让学生试着列竖式计算,自己讲解计算方法,然后再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4)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5)小组交流:

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

有什么不同点?

为什么小数加法竖式的小数点要对齐?

(6)小组汇报:

【通过学生比较,选算法,分组交流,使他们明白选择算法是为了计算更快速、更准确,增强学生的优化计算方法的意识。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1、计算填空

2、用竖式计算

2.5元+0.2元=3.9元—2.9元=

6.8元+3.1元=2.7元—2.0元=

6.5元+3.0元=2.3元—2.2元=

3、森林医生

3.512.627.9

+4+3.2–1.2

3.94.46267

(四)评价体验 

全面回顾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学到的,有什么样的情感体验?

目的: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回顾自己的体验,提升对自己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五、说预设效果

这节课的设计,给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经历自己的学、自己示范、自己尝试的学习过程。

感受数学来自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是学生自己的数学。

让学生亲身经历、亲自体验,得到观察、操作、思考、总结的方法。

使自身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学会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森林旅游》说课稿

说课内容:

我教学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森林旅游》。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巩固和运用小数加减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2通过活动的开展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友好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在森林旅游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数,会比较小数大小会计算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学习学习为学生提供了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的机会,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学情分析:

我校地处市中心,学生大多数来自城市,家庭环境较好,购物的生活经验较多,因此,很适合在本节课里开展由学生扮演顾客和售货员的“购物”游戏活动。

教学流程:

1导入:

通过创设淘气笑笑要去旅游的情境导出本节课的课题“森林旅游”

2讲授新知:

主要分为旅游前的准备和旅游中食品购物及旅游结束时购买纪念品三部分。

这三部分的数学我是这样设计的,在旅游准备这一部分内通过创设蓝猫商店这一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都想买些什么东西并且计算出价格,充分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和训练了孩子的发散思维。

在森林食品店这一环节内的模拟情境,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组织学生以同桌为单位进行游戏活动,同桌两人一人扮顾客,承担提出问题的任务:

另一人扮售货员承担问题的任务。

为了增加游戏的挑战性和游戏性,我还设计了一定的平分规则,在规定时间内积分最高者为“优秀售货员”或“精明顾客”的荣誉称号。

当购物地点从森林食品店转到纪念品商店,二人也随着对换角色。

这个游戏鼓励学生认真倾听,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善于评价,追求完善,友好合作地学习态度和学习品质。

课外延伸:

请同学们收集生活中的小数,并记录下来与同伴说一说,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小结:

请学生谈收获,意在于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对称、平移与旋转

轴对称图形(说课稿)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 

新课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六册第二单元《轴对称图形》。

2.教材的编写意图:

教材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实践到理论,再用实践检验理论,层次分明,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事物,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前面所学的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3.教学目标:

(1).结合图案,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

(2).通过折纸、剪纸、画图、图形分类等操作活动,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3).渗透图形类的教育,培养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难点:

在方格纸上画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二.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操作法为主,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教师适时地演示,化静为动,激发学生

探求知识的欲望,逐步推导归纳得出结论,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一操作一概括一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四.说程序设计:

课堂教学是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发展以及思想品德的养成的主要途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地规划,遵循目标性、整体性、启发性、主体性等一系列原则进行教学设计。

设计了五个主要的教学程序是:

(一)观图激趣,设疑导入。

(二)动手操作中形成概念,加深认识 

(三)展示小结。

(四)达标测试,发展思维。

附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的特点。

《镜子中的数学》

中山市小榄镇永康小学 

张美荣 

一、说教材:

(一)说课内容:

《镜子中的数学》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的第69页和第71页。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教学内容是空间与图形领域新增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前后、上下,并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和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轴对称图形》的拓展与延伸,更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材通过两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湖面的倒影、照镜子”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