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78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docx

生物安徽省亳州市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安徽省亳州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植物体内合成的生长素是生长素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

B.与成熟组织相比,植物体未成熟部位含有大量生长素

C.生长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从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D.生长素受体细胞膜上不一定有生长素的受体

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依赖五大类激素完成。

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的各个部位感受到光刺激时,会引起该部位激素或比例的改变

B.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植物生长,可能是因为其诱导了乙烯的合成

C.植物激素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的运输方式为极性运输

D.多种植物激素共同配合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的根本原因

3.植物激素甲、乙、丙和生长素类似物NAA的作用模式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最可能代表脱落酸和赤霉素

B.丙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

C.丙的极性运输受重力和光照等环境因素的影响

D.甲、乙、丙均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4.将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迎春花插条等分为n组,其中一组浸入清水中,其他组分别浸入不同浓度梯度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NAA)溶液中。

浸泡24h后同时取出,分别转入不同的烧杯中进行水培。

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插条生根数目,结果如图所示,图中a曲线代表不同浓度梯度的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目变

化曲线,b曲线代表浸入清水中的插条生根数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C浓度的NAA溶液促进扞插枝条生根

B.C浓度的NAA溶液中插条不能生根

C.A〜C说明NAA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B〜D浓度的NAA溶液抑制插条生根

5.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

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中的倒伏率

B.根据图1、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玉米的倒伏率越高

C.倒伏玉米茎向上弯曲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有两重性

D.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

6.在误差分析中,以下实验结果会比实际值偏大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査某双子叶植物时,取多次计数的平均值

B.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实验中,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时没有打开电灯

C.标志重捕法调查某鸟类种群密度时,被捕获个体受到惊吓

D.标志重捕法调查某种鱼的种群密度时,用大网眼的网捕鱼

7.如图是关于种群数量特征的图形,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A、B分别表示出生率和迁入率

C.D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D.a的含义是预测一个种群数量发展的变化趋势

8.某野生动物的的生存环境在b点受到破坏后,其种群数的变化趋势有下图的Ⅰ、Ⅱ、Ⅲ三种可能性,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环境被破坏时环境容纳量下降,体现了环境的制约作用

B.b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三种可能性中,曲线I说明该种群栖息地的受破坏程度较轻

D.当曲线Ⅲ趋近零时,应对该动物种群进行易地保护

9.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90度的断崖上不同高度生存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B.湖泊的深水区和浅水区生存着不同的生物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C.沙丘上造林说明了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越来越多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10.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査,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笫t+1年的种群数量)。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2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

11.如图所示为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可使K值提高

B.AB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上升,年龄组成为增长型

C.在B到C的变化过程中,天敌捕食成功率将会增加

D.曲线Y的增长率一直低于曲线X的增长率

12.在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全部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值为A,全部消费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B,全部分解者所获得的能量值为C,则A、B、C之间的关系是

A.A=B+CB.A>B+CC.A<B+CD.C=A+B

13.如图是种群数量特征的概念模型,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模型中的各种特征是各生物种群都应具有的数量特征

B.直接影响沙漠中胡杨林种群数量变化的只有①②

C.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来控制特征③,进而影响种群数量,该方法属于生物防治

14.自然界中某种群死亡率如图中曲线Ⅱ,出生率如图中曲线Ⅰ,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种群在c点之前呈J型增长,c点之后呈S型增长

B.种群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是c点时期

C.c点时期此种群的个体总数达到其生活环境容纳量(K值)

D.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变化受食物的影响

15.有关下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若该图表示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则应加上由丁到甲的箭头,并可确定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者,丁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若该图表示食物网,则丁占有三个营养级

C.若该图表示生物群落,则图中有三条食物链

D.若甲为生产者,则甲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16.下列叙述与图示模型不相符的是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以代表出生率或迁入率

B.若X表示捕食链中笫二营养级的总能量,则②代表第一营养级的总能量

C.若X表示大气中的碳元素,则②可能代表光合作用

D.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则①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17.种群和群落是促成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种群内一定没有隔离

C.退耕还林说明人类活动可以改变自然演替的的方向和速度

D.群落的垂直结构能够显著提高对环境资源和空间的利用能力

18.如图表示某地云杉林的形成过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群落的演替属于初生演特,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

B.演替的方向和速度主要与气候、土壤等条件有关,与人类活动无关

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构成不断地发生着改变,④—⑤过程中,云杉逐渐成为优势种

D.在⑤云杉林群落中有明显的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19.老鼠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老鼠啃食农作物降低了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B.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农场老鼠的种群密度

C.某农场老鼠主要分布在谷仓附近,这反映出群落的水平结构

D.防治鼠害无助于提高生产者到其他生物的能量传递效率

20.下图是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下列有关“环境容纳量”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A.图中的环境容纳量是指生态系统对人口的最大承载能力

B.据图可知:

人类能改造环境,使人口数量超越环境容纳量

C.现在的人口问题造成环境恶化,环境容纳量有下降的趋势

D.按照人与环境关系的理想程度排序,三种模式依次为Ⅰ、Ⅱ、Ⅲ

21.对植物群落的分层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①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②森林中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是受光照强度影响形成的

③动物的分层现象决定了植物的分层现象

④群落中生物的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⑤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将玉米与大豆套种,充分利用分层现象,以提高玉米和大豆的光合速率

⑥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A.①②③④⑤B.②④⑤⑥C.①②④⑤D.①②④

2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养生物只能处于第一营养级

B.—条食物链中只存在捕食这一种种间关系

C.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生产者

D.细菌可属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不同成分

23.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

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所致

C.第3年至第5年,A和B通过正反馈同时增加

D.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4.下列研究对象不属于群落水平上研究的是

A.洪水导致部分农田黑线姬鼠外迁

B.杜鹃在森林上层栖息和捕食

C.线虫寄生在小麦叶片中

D.稻田中水稻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

25.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下列不属于负反馈的是

A.草原鼠的数量上升引起蛇的数量上升,使得鼠的增加受到抑制

B.草原被蝗虫采食后,草原植物增强再生能力,减缓植物种群数量的下降

C.森林局部着火破坏了部分植被,但形成的空地土壤肥沃,光照充足,幸存植物能更迅速的萌发生长

D.池塘被倾倒入大量污水后,水生生物大量死亡,进一步引起水质变差

26.A、B两个湖泊生态系统原来基本相似,但其中一个湖泊因附近农田过度使用化肥而被污染。

下图表示目前两个湖的光合作用速率随着水深的变化情况。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A、B两湖的光合速率可知受到污染的湖是B湖

B.A、B两湖水深超过10m的区域主要分布着消费者和分解者

C.A、B两湖中植物的分层分布直接与光照有关

D.A湖固定的太阳能总量和能量传递效率比B湖高

2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流经一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就是生产者的总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B.群落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保持不变

C.狼捕食一只兔子后,所获得的能量最多为该兔子同化量的20%

D.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均存在捕食、竞争、共生、腐生等种间关系

28.为缓解人口增长带来的世界性粮食紧张状况,人类可以适当改变膳食结构。

若将(草食)动物性与植物性食物的比例由1:

1调整为1:

2,地球可供养的人口数量是原来的()倍(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

A.2/1B.14/11C.11/8D.3/2

29.下列与生物多样性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种植多种农作物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

B.动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会逐渐降低

D.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30.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B.湿地具有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C.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

D.保护生物多样性,应加强立法,禁止开发和利用生物资源

第Ⅰ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7分)回答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

(1)植物生长调节剂2,4一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它在质量浓度为10mg/L的浓度下,可促进植物的生长,具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如果把浓度升高到500—1000mg/L,就可使一些双子叶植物死亡。

因此,在农业生产上常常把它作为双子叶杂草的除草剂,同时还可促进单子叶农作物的生长。

下图是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一D浓度的反应曲线,其中表示单子叶农作物的是曲线(填“①”或“②”)。

在施用2,4一D时,应把浓度控制在(填图中字母)所对应的浓度范围内。

(2)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

取一正常生长的玉米植株水平放置,由于重力影响了生长素的重新分配,根将向地生长,茎将背地生长。

下面左图是根、茎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曲线,图示字母中表示根近地侧的是、茎的远地侧的是。

(3)生长素合成过程中有ACC合成酶的合成,而这种酶是乙烯合成所必需的,因此,一定条件下,生长素的合成,会促进乙烯的合成。

上面右图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a、b、c、d表示促进或抑制。

请回答:

①图中宇母表示促进过程的是。

②结合c、d两过程分析:

高浓度生长素条件下,细胞纵向伸长生长受到抑制可能是的结果。

③研究发现,乙烯的产生具有“自促作用”,即乙烯的积累可以刺激更多的乙烯产生,这种乙烯合成的调节机制属于调节。

32.(7分)请回答下列与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问题:

1.科学家在研究植株激素的相互作用时发现:

植物的生长物质SL与生长素共同调节着顶端优势的形成,研究者发现了一种不能合成SL的豌豆突变体(R),将R突变体与野生型(W)植株进行不同组合的“Y”型嫁接(如图甲,嫁接类型用

表示),并测定不同嫁接株的A、B枝条上侧芽的长度,结果如图乙所示。

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调节顶端优势形成的生长素由产生,运输到作用部(需要/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2)分析图乙结果可知,SL对植物侧芽的生长具有作用,其合成部位最可能(填“A”“B”或“C”),合成后运输到特定的部位发挥作用。

(3)

嫁接株中(填“含有”或“不含”)生长素。

根据图乙可知其A、B枝条均未表现出顶端优势,这说明生长素抑制侧芽的生长需要的协助。

(4)研究者将

组合中A、B部位的顶芽都切除,侧芽表现明显生长现象。

若只切除该组合中A部位的顶芽,其侧芽不会明显生长,其最可能的原因是B产生的生长素运至C处,促进,从而抑制A中侧芽的生长。

33.(9分)调査发现小型湖泊中的绿藻、蓝藻是露斯塔野鲮鱼和罗氏沼虾的食物,罗氏沼虾又是露斯塔野鲮鱼的食物。

如图1表示不同体长露斯塔野鲮鱼的食性相对值,如图2表示绿藻和蓝藻对水体中N元素、P元素吸收量及其体内藻毒素含量。

请回答问题:

(1)该湖泊中露斯塔野鲮鱼与罗氏沼虾的种间关系是。

(2)若将体长为2.8cm的露斯塔野鲮鱼增重2kg,至少需要藻类kg。

(3)调查露斯塔野鲮鱼的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被天敌发现而被捕食,则会导致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由于该湖泊受到富含P元素的生活用水的污染,导致生物的下降,某科研小组提出生态治污的方案:

首先培养藻类,用于去除水体中的P元素。

选择的藻类是,理由是。

然后投放体长大于cm的露斯塔野鲮鱼控制藻类的数量,其原因是。

(5)科研小组又单独对罗氏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数字为能量值,单位是kJ/(cm2·a)]。

摄入食物中

粪便中

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呼吸作用散失

51.6

27.0

1.5

Q

据表结果分析,罗氏沼虾呼吸作用散失量Q为kJ/(cm2·a)]。

34.(8分)在某人工高产(高密度放养)草鱼塘(以草鱼为主)中,适量混养一定比例的鲢鱼、鳙鱼与鲤鱼,其分布水层与食物如下表。

据有关生物学原理回答下列问题:

鱼类

分布水层

食物

鲢鱼

上层

浮游植物

鳙鱼

中上层

浮游动物

草鱼

中下层

池底水草、黑麦草、人工饲料

鲤鱼

下层

螺蛳、水底蚯蚓等

(1)四种鱼分布在不同水层,说明该群落具有结构,这种分层现象是由造成的。

为了调查草鱼塘中草鱼的种群数量,工作人员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第一次捕获并标记了100条草鱼,第二次捕获了200条草鱼,其中被标记个体有10条,而鱼农在两次捕获期间又向鱼塘中放养了500条草鱼,则第二次捕获时鱼塘中草鱼的种群数量约为条。

(2)高密度放养时,也必须注意草鱼的投放数量,不宜超过该鱼在此生态系统中的。

与单纯放养草鱼相比,混合放养有助于增产增收的原因是。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合理密养可以。

与单纯放养草鱼相比,混合放养的鱼塘更稳定,原因是。

(3)从鱼塘中溶氧量昼夜变化的规律和原因来看,应选择在一天中的时刻开启充氧机补充溶氧量,因为此时鱼最易缺氧死亡。

35.(9分)据环保学家统计,现在地球陆地面积的1/10是沙漠,还有43%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草原地区不合理的农垦是造成沙化的原因之一,常导致“开荒一亩,沙化三亩”,此过程进行的是演替;现在通过植树造林,将流动的沙丘固定下来,沙丘上进行的是演替。

我国通过“飞机播种造林”“沙漠边缘人工推进”等方式逐渐控制沙漠的蔓延,甚至减少沙漠的面积,这体现了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

为了解决沙漠治理种子匮乏的难题,有人提议采集各地树种支援沙漠的改造,你(填“赞同”或“不赞同”),原因是。

(2)沙漠中有一种神奇植物——复活草,即使丧失自身高达98%的水分,仍可顽强生存数十年。

沙漠多风的环境可将收缩成球形的复活草散布到沙漠多处,并生存繁殖,同时固定周围沙粒,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在相互影响中。

科学家研究发现了复活草惊人的储水力与糖基海藻糖有关,研发出化妆品,这体现了复活草的价值。

(3)沙渐是沙漠中常见的动物,主要以蚂蚁等各类小昆虫为食。

若各类昆虫同化的能量为a,沙蜥摄入的能量为b,沙渐粪便中的能量为c,沙渐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d,则昆虫—沙渐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0%。

蚂蚁被沙蜥捕食时会释放一种警告外激素,使周围的蚂蚁纷纷逃避,这属于信息传递。

参考答案

1—5DBCAD6—10DBCAD11—15BBACC

16—20BCCCB21—25DBCAD26—30CACDC

31.(7分)

(1)②C-G

(2)BC

(3)①ac

②生长素和乙烯产生拮抗作用(高浓度生长素促进了乙烯合成,从而抑制了细胞纵向伸长)

③(正)反馈

32.Ⅰ.

(1)(A、B枝条的)顶芽需要

(2)抑制(2分)C

(3)含有SL

(4)C处合成的SL向上运输至A(2分)

33.(11分)

(1)竞争和捕食:

(2)30

(3)偏高

(4)多样性绿藻绿藻体内藻毒素含量低4.2植食性比例高

(5)23.1

34.(8分)

(1)垂直各种鱼类的食物(和栖息空间)不同2000

(2)环境容纳量能充分利用食物、空间等环境资源提高能量利用率,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营养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强

(3)清晨

35.

(1)次生初生速度和方向不赞同(或赞同)全国各地的植物种类多样,不一定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2)共同进化直接

(3)(b-c)/a化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