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0884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docx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含详细解析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专题训练

本资料对相互作用所有题型进行了归纳和讲解,尤其讲解部分非常详细清楚,基础不好的同学一定要仔细看,即是不会做,也要把答案带到题中思考,结合知识点来学习。

本资料为原创作品。

1.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下列有关力的图示及表述错误的是( C )

 

解析:

由于在不同纬度处重力加速度g不同,旅客所受重力不同,故对飞机的压力不同,故A正确。

充足气的篮球的球壳对内部气体有压力作用,即内外气体对篮球壳压力的差值等于篮球壳对内部气体的压力,故B正确。

书对桌子的压力作用在桌子上,箭尾应位于桌面上,故C错误。

平地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其主动轮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是前进的动力,地面对其从动轮的摩擦力是阻力,汽车受到的动力与阻力平衡时才能匀速前进,故D正确。

2.图示为小孩从t=0时刻起逐渐增加推力推动箱子过程中三个时刻(t1、t2和t3)的漫画图。

据此,小王总结出四张箱子与水平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其中可能正确的是( C )

 

 

解析:

木箱静止的过程中受到的是静摩擦力,其大小随着推力的增大而增大;当达到最大静摩擦力后物体开始滑动,此时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并且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压力不变,则滑动摩擦力不变,则可知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如图所示,欲借助汽车的力量,将光滑凹槽中的铁球缓慢拉出,随着汽车对铁球的作用力越来越大,凹槽对球的弹力( C )

 

A.始终水平向左,越来越大

B.始终竖直向上,越来越大

C.斜向左上方,越来越大

D.斜向左上方,大小不变

解析:

汽车缓慢拉铁球时,铁球受力如图所示,

 

所以凹槽对铁球的弹力指向左上方,且FN=F2+G2,随汽车拉力的增大而增大,选项C正确。

4.射箭是奥运会比赛项目之一,如图甲为选手射箭场景。

已知弓的顶部跨度为l,弦均匀且弹性良好,其自由长度为l。

发射时弦和箭可等效为图乙的情景,假设弓的跨度保持不变,即箭在弦的正中间,弦夹住类似动滑轮的附加装置上,将箭发射出去。

已知弦的劲度系数为k,发射箭时弦的最大长度为54l(弹性限度内),则箭被发射瞬间所受的最大弹力为(设弦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 C )

 

A.kl B.1615kl

C.310kl D.2kl

解析:

弦的张力F=k(54l-l)=14kl,由力的合成得弦对箭的合力F′=2Fcosθ=2F35=310kl,故C选项正确。

5.图中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量均不计,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力不计,物体的质量都是m,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 A )

 

A.F3=F1>F2   B.F1>F2=F3

C.F1=F2=F3 D.F3>F1=F2

解析:

根据图可知,甲和丙的弹簧秤读数相等即F1=F3=mg,乙图中弹簧秤的读数F2=mgcos30°=32mg,故有F1=F3>F2,所以选项A正确。

6.将四块相同的坚固石块垒成圆弧形的石拱,每块的质量为m,其中第3、4块固定在地基上,第1、2块间的接触面是竖直的,每块石块的两个侧面间所夹的圆心角均为30°。

假定石块间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则第1、2块石块间的作用力大小为( D )

 

A.12mg B.32mg

C.33mg D.3mg

解析:

取第一块石头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则FN=Gtan30°=3mg,故选D。

 

7.如图所示,物体A放在水平桌面上,通过定滑轮悬挂一个重为10N的物体B,且已知物体A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4N.要使A静止,需加一水平向左的力F1,则力F1的取值可以为( BC )

 

A.4N B.6N

C.10N D.18N

解析:

当F1=4N时,静摩擦力为f=F2-F1=6N>4N,物体不能静止,故A错误;当F1=6N时,静摩擦力为f=F2-F1=4N,即达到最大值且方向向左,故B正确;当F1=10N,静摩擦力为f=F2-F1=0,故C正确;当F1=18N时,由于最大静摩擦力为4N,所以4N<F1-F2=8N,物体不平衡,将加速向左移动,故D错误。

所以BC正确,AD错误。

8.如图所示,清洗楼房光滑玻璃的工人常用一根绳索将自己悬在空中,工人及其装备的总重量为G,且视为质点。

悬绳与竖直墙壁的夹角为α,悬绳对工人的拉力大小为F1,墙壁对工人的弹力大小为F2,则( BC )

 

A.F1=Gsinα

B.F2=Gtanα

C.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但F1与F2的合力不变

D.若工人缓慢下移,增加悬绳的长度,则F1减小,F2增大

解析:

作出人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可得F1=Gcosα F2=Gtanα

当增加悬绳长度,α减小

F1与F2均减小

F1与F2的合力始终等于重力,综上所述B、C正确。

9.如图所示,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过程中( BD )

 

A.水平拉力F是恒力

B.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

C.细线的拉力变小

D.地面对铁架台的摩擦力增大

解析:

对小球受力分析,受拉力、重力、F,根据平衡条件,有:

 

F=mgtanθ,

T=mgcosθ,

θ逐渐增大则F逐渐增大,T也增大,故A错误,C错误;

以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平衡条件得:

Ff=F,则Ff逐渐增大,

FN=(M+m)g,FN保持不变,故B正确,D正确,故选B、D。

10.如图所示,A、B、C、D四个人做杂技表演,B站在A的肩上,双手拉着C和D,A撑开双手水平支持着C和D。

若四个人的质量均为m,他们的臂长相等,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A手掌与C、D身体间的摩擦。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BC )

 

A.A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为4mg

B.B受到A的支持力为3mg

C.B受到C的拉力约为233mg

D.C受到A的推力约为233mg

解析:

把四人看成整体,分析受力,由二力平衡可知A受到地面支持力为4mg。

把BCD看成整体,分析受力,由二力平衡可知B受到A的支持力为3mg。

由题图可知,B手臂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大约为30°,设B对C的拉力为F1,A对C的推力为F2,对C分析受力,由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1cos30°=mg,解得F1=233mg。

F1sin30°=F2,解得F2=mgtan30°=33mg,故选项ABC正确,D错误。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0分)

二、填空题(共3小题,共18分。

把答案直接填在横线上)

11.(5分)如图,把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一端固定在墙上,用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水平向左拉金属板,金属板向左运动,此时两个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图中已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放大画出),则物块P与金属板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__2.60____N。

若用弹簧测力计测得物块P重13N,根据表中给出的动摩擦因数,可推算出物块P的材料为__木头____。

(A)材料 动摩擦因数

金属—金属 0.10

橡胶—金属 0.50

木头—金属 0.20

皮革—金属 0.28

 

解析:

分析物块P的受力情况可知,物块P受金属板给P的滑动摩擦力Ff,方向向左,受弹簧测力计向右的拉力F,由二力平衡可知,Ff=F,测力计读数为2.60N,所以Ff=2.60N;又根据Ff=μG可得:

μ=FfG=0.2,从表中对比得知,物块P为木头。

12.(6分)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甲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1)某次测量如图乙所示,指针示数为__16.00(15.95~16.05)(有效数字位数正确)____cm。

(2)在弹性限度内,将50g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A,B的示数LA和LB如表。

用表中数据计算弹簧Ⅰ的劲度系数为__12.5(12.2~12.8)____N/m(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由表中数据__能___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解析:

(1)刻度尺读数需要估读到精确位的下一位,由图可知指针示数为16.00cm,考虑到误差范围,15.95~16.05cm均算对。

(2)由胡克定律F=kΔx,结合表格数据可知弹簧Ⅰ的劲度系数k1=50×10-3×1019.71-15.71×10-2N/m=12.5N/m,考虑误差范围情况下12.2~12.8N/m;对于计算弹簧Ⅱ的劲度系数,只需要测出弹簧Ⅱ的形变量,结合两个指针的变化量减去指针A的变化量,就是弹簧Ⅱ的形变量,所以能求出弹簧Ⅱ的劲度系数。

13.(7分)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

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

B.在其中一根细线上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____、__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____、__细线的方向____。

 

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重合____,记录__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____。

(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cosαcosβ=__34____。

解析:

(1)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图甲中需要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后,画出来的合力是实际值,该实验中根据钩码个数来表示拉力大小,因此需要记录的是:

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细线的方向;

该实验采用“等效代替”法,因此在用两个绳套拉橡皮筋时,要将橡皮筋与细线结点拉到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重合,同时记录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

(2)根据O点处于平衡状态,正交分解有:

竖直方向:

4mgsinα+3mgsinβ=5mg  ①

水平方向:

4mgcosα=3mgcosβ  ②

联立①②解得:

cosαcosβ=34。

三、论述、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2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4.(9分)(x疆兵团二师华山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如图所示,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水平地板上,用一原长为8cm的轻质弹簧水平拉该物体,当其刚开始运动时,弹簧的长度为11cm,当弹簧拉着物体匀速前进时,弹簧的长度为10.5cm,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k=200N/m。

(g均取10m/s2)求:

 

(1)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多大?

(2)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多大?

(3)物体与地板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

答案:

(1)6N 

(2)5N (3)0.25

解析:

(1)当物体刚开始被拉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x1=11cm-8cm=3cm,根据胡克定律可得:

弹簧的弹力为:

F1=kΔx=200N/m×0.03m=6N,此时物体所受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Ffmax=6N。

(2)当物体匀速滑动时,弹簧的伸长量为Δx2=10.5cm-8cm=2.5cm,根据胡克定律可得:

弹簧的弹力为:

F2=kΔx2=200N/m×0.025m=5N,此时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等于弹簧的弹力,即Ff=5N。

(3)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得:

Ff=μFN=μmg,求得μ=0.25。

15.(10分)薇薇老师课间在办公室玩转健身球,现将薇薇老师的手掌和健身球简化成如图所示的模型。

假设每个健身球质量为280g,直径d=50mm,手掌围成的圆弧半径R=50cm,此时手掌和健身球均静止,不计摩擦。

请你估算此时A球对薇薇老师的正压力为多大(g=10m/s2)?

 

答案:

2.8N

解析:

设一个健身球的质量为m,半径r=d/2,O点和健身球圆心连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θ,A球受力如图,则有

 

mgNA=cosθ

cosθ=R-r2-r2R-r≈1

NA≈mg=2.8N

16.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只质量m=0.6kg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系氢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

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5N,人的质量M=50kg,且人受的浮力忽略不计(g取10N/kg,sin37°=0.6,cos37°=0.8)。

求:

 

(1)水平风力的大小;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

(3)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如何变化?

(要求说明理由)

答案:

(1)水平风力的大小12N;

(2)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491N;

(3)若水平风力增强,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解析:

(1)对氢气球进行受力分析,并分解如图:

由平衡条件列式:

竖直方向:

F浮=mg+Tsin37°;

水平方向:

F风=Tcos37°;

解得:

F风=12N,T=15N。

 

(2)对人进行受力分析,并分解如图:

由平衡条件列式:

竖直方向:

FN=Mg-Tsin37°=500-15×0.6N=491N;

(3)若风力增强,只改变了水平方向的力,视气球及人为一整体可知,竖直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没改变,人对地面的压力不变。

17.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物体甲通过三段轻绳相连,三段轻绳的结点为O,轻绳OB水平且B端与站在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2的人相连,轻绳O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θ=37°,物体甲及人均处于静止状态。

(已知sin37°=0.6,cos37°=0.8,tan37°=0.75,g取10m/s2。

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求:

 

(1)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是多大?

(2)人受到的摩擦力是多大?

方向如何?

(3)若人的质量m2=60kg,人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3,则欲使人在水平面上不滑动,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多少?

答案:

(1)54m1g 34m1g 

(2)34m1g 方向水平向左 (3)24kg

解析:

(1)以结点O为研究对象,如图,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FOA分解,由平衡条件有:

 

FOB-FOAsinθ=0,FOAcosθ-m1g=0

联立得:

FOA=m1gcosθ=54m1g

FOB=m1gtanθ=34m1g

故轻绳OA、OB受到的拉力分别为54m1g、34m1g

(2)人水平方向受到OB绳的拉力和水平面的静摩擦力,

f=FOB=34m1g 方向水平向左

(3)当甲的质量增大到人刚要滑动时,质量达到最大,此时人受到的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

当人刚要滑动时,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fm=μm2g

由平衡条件得:

FOBm=fm

又FOBm=m1mgtanθ=34m1mg

联立得:

m1m=4FOBm3g=4μm2g3g=24kg

即物体甲的质量m1最大不能超过24kg。

1.漫画中的大力士用绳子拉动汽车,绳中的拉力为F,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若将F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其竖直方向的分力为( A )

 

A.Fsinθ B.Fcosθ

C.Fsinθ D.Fcosθ

解析:

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竖直方向上分力Fx=Fsinθ。

故A正确,B、C、D错误。

2.如图所示,被轻绳系住静止在光滑斜面上的小球,若按力的实际作用效果来分解小球受到的重力G,则G的两个分力的方向分别是图中的( B )

 

A.1和4 B.3和4

C.2和4 D.3和2

解析:

小球重力产生两个效果,一是使绳子拉伸,二是使斜面受压,故应按此两个方向分解,分别是3和4,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3.如图是质量为m的汽车极限爬坡时的照片,若汽车要缓慢匀速地开上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斜坡,车胎和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至少要达到__33____,汽车对斜坡的压力为__32mg____。

 

解析:

要使汽车不打滑,则有:

μmgcos30°≥mgsin30°,

解得:

μ≥tan30°=33;

重力垂直于斜坡的分力为:

N=mgcos30°=32mg;

所以汽车对斜坡的压力为32mg。

故答案为:

33;32mg。

4.用绳子将鸟笼挂在一根水平横梁上,如下图所示。

若鸟笼重19.6N,求绳子OA和OB的拉力各是多大。

 

答案:

16.97N 9.8N

解析:

如图所示,将重力按作用效果分解,由数学知识得

 

F1=G·cos30°=19.6×0.866N=16.97N

F2=G·sin30°=19.6×0.5N=9.8N

绳子OA段的拉力大小是16.97N,OB段的拉力大小为9.8N。

 

一、选择题(1~5题为单选题,6题为多选题)

1.关于力的合成与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合力与分力是等效替代关系,都同时作用在物体上

B.合力一定大于每一个分力

C.当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则分解的结果可能是无数

D.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结果是唯一的

解析:

力的合成与分解是一种等效替代,根据需要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或用一个力代替两个分力叫作力的分解或力的合成,既然替代,就不能同时作用,所以A错误;合力可以大于分力也可能等于或小于分力,所以B错误;若已知合力和一个分力,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知道,分解结果唯一,所以C错误;同样道理,若已知合力和两个分力的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结果唯一,故D正确。

2.一个体操运动员在水平地面上做倒立动作,下列哪个图中沿每支手臂向下的力最大( D )

 

解析:

将重力沿两胳膊的方向分解,合力一定时夹角越大分力越大,夹角越小时分力越小,故选项D正确。

3.小明想推动家里的衣橱,但使出了很大的力气也推不动,他回忆起物理课堂上学习的“力的分解”知识,便想了个妙招,如图所示,用A、B两块木板,搭成一个底角较小的人字形架,然后往中央一站,衣橱居然被推动了!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小明根本没有用力去推衣橱

B.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无论如何小明的力气也没那么大

C.这有可能,A板对衣橱的推力有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D.这有可能,但A板对衣橱的推力不可能大于小明的重力

解析:

小明的重力可分解为沿两个木板方向的分力,由于两个木板夹角接近180°,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分力可远大于小明的重力,选项C正确。

4.如图所示,a、b、c三根绳子完全相同,其中b绳水平,c绳下挂一个重物。

若使重物加重,则这三根绳子最先断的是 A )

 

A.a绳 B.b绳

C.c绳 D.无法确定

解析:

将重物分解为拉a绳和拉b绳的力,如图所示,显然a绳受力最大,所以A选项正确。

 

5.如图所示,用拇指、食指捏住圆规的一个针脚,另一个有铅笔芯的脚支撑在手掌心位置,使OA水平,然后在外端挂上一些不太重的物品,这时针脚A、B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力,对这两个作用力方向的判断,下列各图中大致正确的是( C )

 

 

解析:

以圆规上的O点为研究对象,O点所挂物体的重力产生两个作用效果:

一个是沿AO方向向左拉AO,另一个是沿OB方向斜向下压OB,通过圆规两脚作用在手上的力如选项C所示。

6.如图所示,重为G的小孩沿斜面匀速滑下,小孩受力如图所示,这些力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BD )

 

A.N=Gcosθ B.f=Gsinθ

C.f+N=G D.G2=N2+f2

解析:

将重力G沿平行于斜面和垂直于斜面两个方向正交分解如图所示,则N=G2=Gcosθ,A对;f=G1=Gsinθ,B对;重力G大小等于N与f合力大小,G2=N2+f2,D对。

 

二、非选择题

7.如图所示,表面光滑、质量不计的尖劈插在缝A、B之间,在尖劈背上加一压力F,则尖壁对A侧压力和B侧压力为多大?

 

解析:

将力F沿垂直劈两侧面分解,如图所示。

 

则tanα=FF1 

sinα=FF2

所以F1=Ftanα

F2=Fsinα。

答案:

Fsinα Ftanα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1、2题为单选题,3~6题为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一重为120N的球固定在弹性杆AB的上端,今用测力计沿与水平方向成37°角斜向右上方拉球,使杆发生弯曲,此时测力计的示数为100N,已知sin37°=0.6,cos37°=0.8,则杆AB对球作用力的大小为( B )

 

A.80N B.100N

C.110N D.120N

解析:

球受三个力的作用,将T分解后再合成,可得F=100N,故选B。

 

2.(河南省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月考)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的三脚架上固定着一质量为m的照相机。

三脚架的三根轻质支架等长,与竖直方向均成30°角,则每根支架中承受的压力大小为( D )

 

A.13mg B.23mg

C.36mg D.239mg

解析:

照相机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有:

3F·cos30°=mg,得F=23mg9,所以D选项正确。

3.小孙和小李课间休息时,看见一同学正在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匀速推动一个大书箱搬运书籍,爱搞恶作剧的小孙就上前“帮倒忙”,可是当小孙对大书箱施加某方向的力F后,发现大书箱的运动状态不受影响,热心的小李上前“帮正忙”,可是当小李对大书箱施加另一方向的力F后,发现对大书箱的运动状态也没有造成影响,试问小孙和小李同学施加的力F的方向可能是以下选项中的( AD )

 

解析:

小孙施加的力斜向上方,与运动方向相反;由于力有竖直向上的分量,故摩擦力减小,如果F向后的分力与减小的摩擦力相等则物体可以做匀速运动,故A正确;小孙施加的力斜向下方,与运动方向相反;则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而F有向后的分力,故物体一定做减速运动,故B错误;小李施加的力斜向前方,与运动方向相同;则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减小,摩擦力减小,而拉力有向前的分量,故物体做加速运动,故C错误;小李施加的拉力斜向下方,与运动方向相同,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增大,摩擦力增大,但拉力有向前的分量,仍有可能保证物体受力平衡,故物体可能会做匀速运动,故D正确,故选A、D。

4.自卸式运输车是车厢配有自动倾卸装置的汽车,又称为翻斗车、工程车,由汽车底盘、液压举升机构、取力装置和货厢组成。

如图所示,在车厢由水平位置逐渐抬起的过程中,有关货物所受车厢的支持力FN和摩擦力Ff,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C )

 

A.摩擦力Ff逐渐减小

B.摩擦力Ff先增大后减小

C.支持力FN逐渐减小

D.支持力FN先增大后减小

解析:

开始时物体受重力和支持力,抬起后受到向上的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即Ff=mgsinθ,随角度的增大,摩擦力增大;当角度达一定程度时,物体开始滑动,由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而滑动摩擦力Ff=μmgcosθ,cosθ随角度的增加而减小,故摩擦力将减小,所以摩擦力是先增大后减小的,故B正确,A错误;支持力FN=mgcosθ逐渐减小,C正确,D错误,故选BC。

5.如图所示,用与竖直方向成θ角(θ<45°)的倾斜轻绳a和水平轻绳b共同固定一个小球,这时绳b的拉力为T1,现保持小球在原位置不动,使绳b在原竖直平面内逆时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变为T2;再转过θ角固定,绳b的拉力为T3,则( AD )

 

A.T1=T3>T2 B.T1<T2<T3

C.T1=T3<T2 D.绳a的拉力减小

解析: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

重力、a、b两绳的拉力T、T2,根据平衡条件得知,T和T2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大小与重力相等,保持不变,作出b绳在三个不同位置时,两个拉力的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