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08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3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docx

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精准复习模拟题(全国卷Ⅱ,B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分数:

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散文是一个现代建构,不是自古就有的。

中国的文学,本来是一个“文”的传统,到了现代,小说和诗充分完成率现代转型,但是散文的现代性转型还没有完成。

②要我看,现代以来最伟大的散文家只有一人,就是鲁迅。

在鲁迅的手里,散文真正变成了一个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比如他的杂文、他的《野草》。

可惜,鲁迅之后几乎是后无来者。

③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

每当提笔之前对自己有个建议,要写现代的散文,要让散文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

我们还不习惯在散文中表达这些。

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是,是假的。

④散文作为一种认识自我和表达世界的方式,作为一种有意义的文学形式,它的前途就在于完成现代性转型,真正地面对书写的难度。

当你有苏东坡等古人附体的时候,书写是没有难度的,但是当你要面对此时此刻的真实感受,在这个感受中确定生活的意义,把它的复杂性写得清澈,这是多么难的一件事,但是就要做。

⑤说到底,“文”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广大无边的“文”;另一个是这个小小的文学的散文,文学的散文实际上也是广大无边的“文”的一部分。

所以文学的散文承担着责任,就是要能够真实地穿透陈陈相因的东西,真实地书写自身、书写这个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说,散文是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

在我们的散文中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我们的那些各种各样的文章,可能同有此病。

⑥散文的真理也就是那么两句。

第一句,孔子说的“辞达”;第二句叫“惟陈言之务去”。

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要害在于我们要做个“新锐作家”。

以前别人没有感受到的、没有说过的,“新锐作家”现在要想办法把它说出来,给它形式,给它逻辑,最后把它形成一篇文章。

如果能够克服这个难度,你得到的一定是一篇值得写的文章。

你不仅得到了一篇文章,你也在这个写的过程中,更有力、更准确、更深入地认识了自己,或者认识了事物。

因为,无论是自己还是事物,它的真相其实都是隐藏在你那个说不出来、表达困难的地方,你把它说不出来,那你的道行、眼光和本事就都长了一层。

⑦每一个写作者,都应该努力做到“辞达”,努力力做到直接地、有力地、清晰地、有逻辑地把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表达清楚,这就是现代的散文。

(选自李敬泽《面对散文书写的难度》,有刪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真实地书写自身复杂经验、书写这个世界的散文不是自古就有的,它需要进行漫长的现代性转型。

B.如果散文是一种强有力地表达现代人复杂经验的文体,那么鲁迅是现代以来唯一最伟大的散文家。

C.作者认为,借鉴古代散文传统的散文就不难写作,独抒性灵、“我手写我心”的现代散文就难写。

D.散文的难度在于逻辑清晰地把作者自己生命里和世界里那些难以表达的东西直接而有力地写清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重新定义了现代散文,强调散文承担着先锋的、探索的责任,应表达现代的真实的复杂经验。

B.开头摆出散文尚未完成现代性转型的问题,中间依次分析其原因和病症,最后提出了解决的办法。

C.②至⑤段主要运用了例证、对比论证分析当下散文写作的常见问题,呼吁写真实自然的现代散文。

D.最后两段主要运用了引用论证来阐述观点,号召每个写作者都应努力做到“辞达”和“务去陈言”。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不扬弃古代散文中“文”的传统,不表达现代人的真切体验,就难以完成散文的现代性转型。

B.因为散文背负着最深厚的“文”的传统,一些散文充斥着套话、老调子,所以散文转型任重道远。

C.只要散文创作汲取传统中的腔调、笔法和文人气,写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那就是伪散文。

D.作家只有想人所未想、道人所未道,才能够写出一篇好文章,同时也能提升他自己的眼光和修养。

【答案】

1.A

2.D

3.C

【解析】

点睛:

考核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类试题,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

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

2.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的论证分析理解类试题,考生要注意从论证方法和论证的观点态度上作答本题。

D.曲解文意。

原文第⑥段说,“我们不可能做到绝对的‘惟陈言之务去’要害不在于是否是陈言”。

3.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C.说法绝对。

作者是现身说法,谈现代的散文应该怎样来写。

原文说,“我现在每逢写散文,要给自己立一个规矩,尽量不要带古人腔,甚至不要带文人气——那些在散文传统中深深积淀着的陈陈相因的文人气的东西,那些从古典散文传统中因袭下来的腔调、笔法”。

指出“我们很容易就被沉重的‘文’的传统裹挟,使文章变得优雅、平滑、顺溜、好看,但那是假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听到了谁的歌声

——索布日嘎之夜

鲍尔吉•原野

我的心是一块顽石,在泥泞、雾霾中泡过好多年。

这样的心常常听不到草叶在微风里细碎的摩擦音。

今年的农历六月十九,我被邀请参加索布日嘎镇吉布吐村祭拜村庄敖包的仪式。

我们凌晨三点钟出发,走了一段时间,车停了,可能停在山脚下,抬头却辨不清山峰与夜空的分割处。

我被扶上一台摩托的后座,抱住驾驶员的腰。

摩托突突行进,我听到黑暗中有许多摩托轰鸣前进。

摩托驮着我们爬上跃下,在冲过浅浅的河流之后停了下来。

这时影影绰绰看见许多人,却看不清面孔和衣服。

我们登上一座不太高的小山,一座敖包矗立眼前,上面系着飘动的哈达。

全村的男人环立敖包前,他们穿着整齐的蒙古袍,戴帽子,脸膛肃穆坚毅。

他们的面色好像比夜色还要黑,只有眼睛和鼻梁反光。

村里的敖包长宣读祭文,祈求敖包神灵庇佑村子人畜平安,风调雨顺。

我们全体俯身跪拜,起身献上自己所带的祭品。

拜过,我取一点奶豆腐带给父母吃,用我爸的话说“山神吃剩下的东西,人吃了最好”。

站在山上转身看,仿佛就在转身的一瞬间,天亮了许多。

我身边的村民笑眯眯地互致问候,他们变得轻松而欣慰。

下了山,略多的光线让我看到牧民身穿的蒙古袍有多华丽:

海蓝色蒙古袍上的银白团花和橙色的腰带,灰色蒙古袍大襟的桔红滚边。

他们的英武气质和服饰在大自然中更显出恰当。

而我想到一个村的男人们穿着华丽的衣着在夜色里穿行,该有多么诚恳,携带着他们自己才知道的美,让敖包神多么欢喜。

大地啊,你有多少我所看不到的美,坚定地、默默地发生,它们发生在事物的肌理内部,而不是表演。

也是在索布日嘎,几天前,镇里的蒙古族职员组织了一场野餐会。

他们在一棵枝叶繁盛的黑桦树下面等我,他们大多三四十岁,带着家属孩子。

他们并不说什么,却用眼光亲切地注视我,仿佛眼光是一块布,轻轻擦去我脸上的尘埃。

蒙古族人口少,同胞为他们自己民族能出一个作家而高兴,这是这么多双目光交织的眼睛送给我的信息。

我很惭愧,我还没达到让这些纯真的目光褒奖的程度,但又没法解释,只好看周围景物。

那一边山峦俊秀,这一边草场宽广。

蒙古黄榆沿河边生长,如同河流的卫士,保护着它的清澈。

黑桦树下面歌声响起来了——《诺思吉雅》,所有的人都在唱,他们的眼睛看着树,看着山,看着虚空,仿佛那里写着歌词——“海青河水长又长……”一遍唱完,再唱一遍。

他们用嗓音不断往歌的火堆里添柴,不让它熄灭。

这情形特别像海浪一遍遍冲刷堤岸,洗刷着我的心。

他们怎么知道我需要洗礼?

“吾欲仁,斯仁近矣。

”歌罢,一个小女孩用蒙古语朗诵了一首诗,诗中说“这座山哪管只有牛粪那么大,也值得跪拜,因为这是我们的土地。

”她以稚嫩的嗓音念出这么诚恳的诗句,态度却坚定,竟使我老泪纵横。

我怕在别人面前流泪,可在这样的旷野里,我能躲到哪里流泪呢?

谁让你遇到这样的歌声和这样的诗呢?

高林艾里是一个村的名字,意谓河的村——这真是一个好名字,我参加了一场牧民为我举办的篝火晚会。

听说这是为我办的,我真是惭愧至极。

那是在山坡上,村民几乎从山的各个方向走向篝火,他们好奇地看我。

一些孩子大胆地与我交谈,他们读过内教版蒙汉文课本收录的我的作品。

我觉得更值得一说的是这里的夜色——珐琅色深蓝的夜空下,山坡上卧满牧归的羊,如石羊。

篝火烧起来,有一人高,众多火星往更高处蹦跳。

村民们用胸膛迎着火歌唱,高音冲向旷野回不来了,低音被火吸走。

我走到山坡看篝火和火边的人群,远处有山的暗影,被搅碎的月色在白白的河水里流淌。

我忽然问自己,这是哪里?

我是谁?

我真忘了自己是谁,忽然感到写作跟做一个淳朴的人相比真是微不足道,到牧区来找写作资源更是卑俗至极。

人不写作也能活着,而活着值得做的事是清洗自己,我不想当我了,想变成牧民,放牧、接羔、打草,在篝火边和黑桦树下唱歌,变成脸色黝黑、鼻梁和眼睛反光的人。

长生天保佑所有诚实和善良的人。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歌声为线索,以时间为顺序,分别写到了野餐会、篝火晚会上牧民的歌声,还有蒙古族小女孩朗诵的蒙古语诗歌。

B.在祭拜敖包后村民们变得轻松、欣慰,与祭拜之前肃穆坚毅的神情形成鲜明对比,这是因为他们完成了一项庄严而重要的使命。

C.本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生动的记叙,有工笔式细腻的描写,也有适时的哲理性议论,更有源自内心深处的真诚情感的流露。

D.文章结尾作者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反省:

不应关注写作,更不该到牧区体验生活,因为写作是微不足道的事,做一个淳朴、善良的人就够了。

5.第一自然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6分)

6.作者分别选取了“祭敖包”“野餐会”“篝火晚会”三个场景,这样安排有何用意?

(6分)

【答案】

4.D

5.①表明自己在世俗的浸染中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带上了尘垢,需要接受洗礼,为后文听到歌声、接受洗礼做铺垫。

②结构上,呼应题目。

6.①从不同角度表现自己接受洗礼,三个场景分别从神、自然、人三个角度接受洗礼。

②三个场景层层深入,由受感染到接受洗礼,再到完成洗礼,想变成淳朴的牧民。

③这样安排使文章内容丰富,很好的体现了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解析】

5.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

本题主要考查开头段落的作用,散文开头的作用一般有:

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等。

本文开头第一段只有两句话“我的心是一块顽石,在泥泞、雾霾中泡过好多年。

这样的心常常听不到草叶在微风里细碎的摩擦音”,这句话主要是表明自己在世俗的浸染中变得麻木迟钝,甚至带上了尘垢。

而文章后面主要描写了自己参加野餐会、篝火晚会、朗诵诗会的情景,由受感染到接受洗礼,再到完成洗礼,想变成淳朴的牧民的过程,可见第一段在结构上是为后文听到歌声、接受洗礼做铺垫;同时也与题目相呼应。

点睛:

考查段落(语句)的作用

解答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个层面思考(有些时候也要注意语言表达)。

内容:

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

其中结构上的作用有:

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开头段:

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总领下文,统摄全篇;为下文作铺垫;揭示主题;上下文形成对照、呼应;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写景);埋下伏笔,设置悬念(小说);

中间段:

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

结尾段:

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卒章显志;点明主旨;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蕴藉,言已尽而意无穷。

点睛:

为了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选材上应注意材料与中心思想的内在联系,在结构上借助一定的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散文中常见的线索有:

(1)以含有深刻意义或象征意义的事物为线索;

(2)以作品中的“我”来作线索,以“我”为线索,由于写的都是“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侃侃而谈,自由畅达,使读者觉得更加真实可信、亲切感人。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

市场规模自2014年起稳居世界第一!

国家邮政局近日公布的2017年上半年快递行业运行情况让不少人激动了一回。

从今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已常态化进入单日快递亿件时代。

从2012年的56.9亿件到2016年的312.8亿件,再到2017年上半年就已达173.2亿件。

不仅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的快递服务时限水平也基本保持平稳上升趋势,全程时限处于58-60小时,72小时准时率从2012年的72.4%提升到2016年的75.53%;距离在1000公里以下的快件中,有84.62%能在48小时内送达。

此外,快递申诉率更是创下历史新低,上半年全国快递服务有效申诉率为百万分之6.6.同比减少3.9个点。

(摘自王钟毅、郝斐然、王若蕾《中国快递进入“单日亿件时代”市场规模世界第一》)

材料二:

高速发展的现代物流业,呼唤更精细的现代治理,而法治无疑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近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根据相关规定,“收寄快件未查验寄件人身份并登记身份信息,或者发现寄件人提供身份信息不实仍予收寄”,快递公司就要遭罚。

一个产业遭遇的问题,不是靠行业自律或市场竞争就能完全得以解决,尤其离不开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条例重点关注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直击快递业发展的隐患和瓶颈。

要落实“妥善保管用户信息等电子数据,定期销毁快递运单”,既需要整个快递业为数据“加把锁”,也呼唤管理部门在监管上“站好岗”。

从数据流通环节看,只有尽快实现信息数据的“总对总”共享,才能确保实名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与邮政总局之间单向封闭流动。

其实,从手工分拣到快递机器人,从几日达到当日达,国内快递业从未停止自我升级的步伐;从一家独大到多家放开经营,行业改革一直在路上。

只不过,当一个行业的发展速度远超人们的预期之时,注定要求治理的脚步也相应加快。

(摘自何鼎鼎《加速补齐快递业的治理短板》)

材料三:

(资料来源于高健《中国快递行业结构性分析》)

材料四:

邮政普遍服务业务下滑已是大势所趋,而快递业务则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作为国家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邮政普遍服务是邮政发展的立业之基。

国家邮政总局发布的2015年邮政行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5年全国函件业务同比下滑18.3%,包裹业务同比下滑29.6%,汇兑业务同比下滑34.1%。

下滑幅度最小的是订销报纸和杂志业务,下滑幅度分别为1.7%和7.1%。

注:

邮政普遍服务,是国家要求邮政承担的提供普遍服务的义务,即邮政服务网点要普及、资费要低廉、对传播文化类及具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邮件要给予优惠,并力求做到国家每个公民都能使用邮政。

(摘自《邮政普遍服务全线下滑快递业务还有机会提升5个百分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限缩短、准时率提高、申诉率降低是快递服务时限水平基本保持平稳上升的表现。

B.解决快递产业遇到的问题,需要行业自律和市场竞争,也需要法律法规的规范约束。

C.要确保用户信息安全,既需要快递业为数据把关,也需要管理部门实施有效的管理。

D.数据流通环节的安全必须实现信息数据在快递公司总部和邮政总局之间的共享。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3分)

A.中国快递业发展喜人,市场规模目前已稳居世界第一,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我国快递业务量单日已达亿件,进入“单日亿件时代”。

B.从材料三可知,国有企业无论在吸纳人员就业方面还是在行业收入方面,都高于其他四类企业,是快递业的主力军。

C.物品寄送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是限制快递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以受到《快递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的重点关注。

D.外资企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它的不断壮大有利于国有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给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多的服务选择。

E.与快递业务较大增长形成对比的是,邮政普遍服务业务呈现下滑势头,说明该业务已不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被快递业取代只是时间问题。

9.根据上述材料,你觉得快递业的继续发展除了法治化,还需要如何做。

请概括说明。

(6分)

【答案】

7.A

8.BC

9.①引入智能设备(机器人)来缩短服务时限;②开放多家经营,引入竞争机制。

【解析】

点睛:

信息筛选的题目,是实用类文本阅读必考的题目,有局部信息筛选和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段落,综合信息筛选集中在文章的某个部分或全文。

答题时首先要求审清题干,确定试题的类型是局部信息筛选还是综合信息筛选,局部信息筛选要对对应的段落进行划分,提取关键词语。

综合信息筛选注意对局部或全文内容的概括,重点注意各段的段首和段尾的句子。

答题是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邵雍字尧夫。

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

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

已而叹曰:

“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

”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

“道在是矣。

”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闻雍好学,尝造其庐,谓曰:

“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

”雍对曰:

“幸受教。

”乃事之才,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

虽平居屡空,而怡然有所甚乐,人莫能窥也。

及执亲丧,哀毁尽礼。

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雅敬雍,恒相从游,为市园宅。

雍岁时耕稼,仅给衣食。

名其居曰“安乐窝”,因自号安乐先生。

旦则焚香燕坐,晡时酌酒三四瓯,微醺即止,常不及醉也,兴至辄哦诗自咏。

春秋时出游城中,风雨常不出,出则乘小车,一人挽之,惟意所适。

士大夫家识其车音,争相迎候,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

“吾家先生至也。

”不复称其姓字。

或留信宿乃去。

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以候其至,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父子昆弟每相饬曰:

“毋为不善,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

”士之道洛者,有不之公府,必之雍。

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与人言,乐道其善而隐其恶。

有就问学则答之,未尝强以语人。

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吏牵迫不可为,或投劾去。

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皆贻书访雍,雍曰:

“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授将作监主簿,复举逸士,补颍州团练推官,皆固辞乃受命,竟称疾不之官。

熙宁十年,卒,年六十七,赠秘书省著作郎。

元祐中赐谥康节。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有删节)

10.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B.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C.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D.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物理性命之学”系指有关“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以及人生性命的学说”。

B.“及执亲丧,哀毁尽礼”是说到了他的至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过度导致身体毁伤。

C.“投劾”是指官员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这是古代弃官的一种方式。

D.“赠秘书省著作郎”是指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的官职,“赐谥康节”是指皇上追赐给他官爵称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邵雍少时志向远大,广泛阅读,刻苦磨砺,周游四方。

后来拜北海的李之才为师,学习《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B.邵雍安贫乐道,司马光像对待兄长一样侍奉他。

邵雍常到田间耕作,把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安乐窝”,自号安乐先生。

C.邵雍宽厚仁义。

门生故友因新法之事征询邵雍意见,邵雍认为新法固然苛严,但应该尽己之力让老百姓多受一分恩赐。

D.邵雍不重名利。

嘉祐时,皇帝下诏求贤才,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前后两次推举他任同一官职,结果他都坚决推辞,称病不赴任。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初至洛,蓬荜环堵,不芘风雨,躬樵爨以事父母。

(2)雍德气粹然,望之知其贤,然不不设防畛,群居燕笑终日,不为甚异。

【答案】

10.B

11.D

12.D

13.①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所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

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

②邵雍德行气质纯粹敦厚,看上去就知道他很贤良,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设置什么界限,没有架子,和大家在一起安闲和乐谈笑风生,和他人没有什么大不同。

【解析】

10.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可先根据句意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断开,然后再根据动宾关系及主谓关系断开;最后再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比如“故”表示下结论,表示主谓结构并列,中间断开“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

11.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和古代文化常识知识的理解。

“赐谥康节”是指皇上特地又追赐他谥号,谥:

谥号。

12.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筛选信息,概括文意。

D“前后两次推举他任同一官职”错。

点睛:

做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题目,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

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

(1)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

(2)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3)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4)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5)凭空添加,无中生有;(6)强加因果关系。

参考译文

邵雍,字尧夫。

邵雍年少的时期,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

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

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

冬天不生炉子,夏天不打扇子,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

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

”在这种情况之下,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

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游历了很长时间,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

“道就在这啊!

”于是不再出行远游。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听说邵雍好学,便亲自造访其庐。

问邵雍说:

“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

”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非常的贫寒,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不能挡风避雨。

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

虽然总是很穷苦,什么也没有,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周围的人不能理解。

(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

)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尽力守丧,哀伤过度导致身体毁伤。

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

从此,邵雍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