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123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2 大小:96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2页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2页
亲,该文档总共5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 光部分.docx

中考物理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部分

中考试题汇编精选精析——光部分

(2013广州中考)9.图8中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

下列哪一项操作可能使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放大的像()

A.透镜不动,蜡烛、光屏靠近透镜

B.透镜不动,蜡烛、光屏向右移动

C.透镜、光屏都不动,蜡烛向右移动

D.蜡烛、光屏都不动,透镜靠近光屏

【答案】B

【分析】此处考察透镜成像规律。

如图所成像为清晰缩小的像,

因此物距u>2f,像距v:

f

要调整f2f,因此答案为B。

(2013河南中考)6.生活中我们经常观察到“实像”和“虚像”,请写出二者的一项区别:

______________;在我们学过的光学元件中,能使物体成“虚像”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答案】实像可以呈现在光屏上丽虚像不能(或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虚像则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平面镜(或凸透镜、凹透镜等)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光学中虚像和实像的区别以及成虚像时的光学元件。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所以可用光屛承接;虚像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不能用光屛承接。

成虚像的光学元件有:

平面镜,放大镜,凸透镜,凹透镜,凹面镜,凸面镜。

(2013河南中考)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

(1)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11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倒立、__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__________________(填光学仪器名称)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

(2)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若将蜡烛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__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此时的像与原来的像相比_______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

【答案】

(1)(2分)(放大),投影仪(或幻灯机)

(2)(2分)靠近,变小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

(1)由图可分析,物距在一倍和二倍焦距之间,所以可得到倒立、放大的实像。

(2)物体成实像时遵守“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蜡烛远离凸透镜,则光屏应靠近凸透镜,像变小。

(2013天津中考)2.某同学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与他相距()

A.0.5mB.1mC.2mD.3m

【答案】C

【解析】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相等,此时站在竖直平面镜前1m处,物距为1m,所以像距也为1m,而镜中的像与他相距为物距与像距之和为2m

,故选C.

(2013天津中考)4.下列现象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A.桥在水中形成“倒影”B.手在灯光下形成影子

C.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D.汽车后视镜可扩大视野

【答案】C

【解析】A、岸边的树木和房屋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属于光的反射.B、“手影”,属于光的直线传播。

C、池水变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D、凸面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光的反射现象;故选C.

(2013天津中考)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在光具座的位置如图8所示,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到光具座的40cm刻度处,对于此时像的性质判断正确的是()

A.一定是放大的像B.一定是缩小的像

C.一定是倒立的像D.一定是正立的像

【答案】AC

【解析】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经分析,故选AC。

(2013重庆中考)2.在图l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A.铅笔在水面处“折断”B.树林中的阳光C.平面镜中的陶罐D.水中树的“倒影”

图1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

图析法。

分析:

题中各情景都与光学现象有关,涉及光的反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逐一分析各现象的成因,判断各选项的正误.

解答:

解:

A、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是由光的折射造成的,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树林中的阳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B正确

C和D选项中,“平面镜中的陶罐”和水中树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D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反射现象.光的直线传播是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的传播,光的反射是光照射到物体表面又返回的现象,光的折射是由于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或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传播方向发生变化的现象.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要注意区分.

(2013重庆中考)15.如图12甲所示,一束平行光经过一凸透镜,调节光屏的位置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

斑。

小楠用此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并用蜡烛作光源,实验装置如图12乙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2)实验前要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12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一个倒立、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此时所成的像与______所成的像性质相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图10图11甲图12乙

(4)如果她将蜡烛移到图12乙中30cm刻度线处,这时光屏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焦距的测量方法.找到焦点,从焦点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焦距.

(2)为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当物距在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与物体在凸透镜的两侧,v=2f.

解答:

解:

(1)由图知,光斑即焦点处,所以焦距f=40cm-30cm=10cm

(2)实验过程中,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当蜡烛、凸透镜位于图12乙中刻度对

应的位置时,物距在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4)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30cm刻度处,物距为u=50cm-30cm=20cm,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像成在二倍焦距的位置,光屏在70cm的位置,所以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

(1)10;

(2)同一高度;(3)缩小;照相机;(4)右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考查了学生对实验操作的要求.一定要注意实验前的调整工作.为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处.同时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需熟练掌握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同时考查了测量焦距的方法.

3.(3分)(2013•长沙)下列现象中与平面镜成像原理一致的是(  )

 

A.

手影

B.

水中倒影

C.

钢笔“错位”

D.

彩虹

考点:

光的反射.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比如透镜成像,水变浅了,水中的筷子折断了等;

光的反射是指光线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出去的现象,比如平面镜成像;

要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现象,知道影子的形成、日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都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根据四幅图中形成的原理不同,对其进行分类,并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解答:

解:

A、手影,是由于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故属于光的反射,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是光线通过玻璃进入空气发生两次折射:

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彩虹属于光的折射现象,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18.(4分)(2013•长沙)小明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当他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发现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为 10 cm.

(2)如图所示,在凸透镜前放置一个“近视眼睛”的镜片,调节光屏的位置,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像.现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为使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靠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等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

(1)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光屏上呈现一个倒立等大的像,则2f=20cm,所以f=10cm.

(2)近视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如果取下“近视眼镜”的镜片,相当于将原来的光线会聚一些,成的像会靠近凸透镜.

故答案为:

(1)10;

(2)靠近.

点评:

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并考查了近视镜对光线的作用.

 3.(2分)(2013•娄底)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海市蜃楼

B.

水面“折”枝

C.

水中倒影

D.

手影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专题:

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掌握三种光现象: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

A、由于空气分布不均匀,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海市蜃楼是由光的折射产生的现象,符合题意.

B、插入水中的树枝好像弯折了,这是树枝的光进入人眼时在水面发生了折射,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手影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

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平时要注意各个现象的形成原因并注意区分,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非常多,我们应该学会辨别.

21.(2分)(2013•娄底)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倒立、 缩小 的实像(填“放大”“缩小”或“等大”).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性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答:

解:

由图知,此时像距小于物距,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所成的像小于物.即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故答案为:

缩小.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关键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以及像距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善于总结,寻找规律.

2.(3分)(2013•湘西州)学习了透镜知识后,小勇回家认真研究爷爷的老花镜,并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他的这些结论中不妥当的是(  )

 

A.

老花镜是一种凸透镜

B.

老花镜可以用来做放大镜

 

C.

老花镜能在阳光下点燃白纸

D.

爷爷原来是个近视眼

考点:

透镜及其分类.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近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②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解答:

解:

老花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是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同时也可以用来当放大镜使用,故ABC正确;

远视眼是晶状体会聚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凸透镜矫正,因此爷爷是个远视眼,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远视眼矫正方法的掌握情况,同时要知道凸透镜的特点和具体应用.

4.(3分)(2013•湘西州)如果你在一平面镜中看到了另一个同学的眼睛,那么无论这平面镜多么小,该同学也一定会通过这平面镜看到你的眼睛,这是因为(  )

 

A.

光的漫反射

B.

光的镜面反射

 

C.

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D.

彼此处在眼睛的明视距离位置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当入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进入一个人的眼睛,如果反射光线变成入射光线,那么入射光线就会变成反射光线,这种现象就是光路的可逆性.

解答:

解: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因为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由此可知,原来的入射光线成为反射光线,所以当你在平面镜中看到他人的眼睛时,对方也一定能看到你的眼睛.

故选C.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光路可逆”在生活中产生的现象,解释时要结合光的反射定律(主要是两角的关系),理论联系实际.

9.(3分)(2013•岳阳)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漫反射不遵从光的反射定律

 

B.

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

 

C.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

 

D.

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考点:

漫反射;凸透

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解答此题从以下知识点入手:

①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②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

③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而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解答:

解:

A、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A错误;

B、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胶片相当于光屏,被照的物体和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在胶片上能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正确;

C、近视眼镜是凹透镜,故C错误;

D、当U<f时,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虚

像,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

此题涉及到光的漫反射、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等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

 22.(3分)(2013•苏州)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α点.现小明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乙 (甲/乙)透镜.

小明选择好透镜后再光具座上进行实验: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当物体距离透镜4cm,成 正立、放大的虚 像.在照相机、放大镜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类似的是 放大镜 .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根据图判断出甲乙对光线的作用,根据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进行判断.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

(2)根据题意,当物距等于8cm时,物距处于1倍和2倍焦距之间,当物距为10cm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

从而分析出焦距的范围,得出4cm与焦距的关系.

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解答:

解:

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所以应选择乙透镜.

当物体距离透镜8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实像,所以f<8cm<2f,得4cm<f<8cm;

又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2cm,此时物距为10cm,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实像,所以10cm>2f,得f<5cm.

若物体距离透镜4cm,则小于焦距,成放大正立的虚像.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照相机是根据成缩小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投影仪是根据成放大倒立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故答案为:

乙;正立、放大的虚;放大镜.

点评:

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解决此题的关键有二:

①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②根据已知条件判断出甲乙透镜的类型.

29.(6分)(2013•苏州)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11.3°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 反射 和 折射 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且折射角 小于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

是否存在不足?

答:

 是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三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

考点:

光的折射规律.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2)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测量是为了获取多组数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得出的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解答:

解:

(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②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评价:

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

(1)①反射;折射;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

(2)是;三次实验数据可以,但没有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做此实验.

点评:

此题考查光的折射定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

 6.(2分)(2013•泰州)如图所示的几种光现象,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B.

水中“折笔”

 

C.

水中倒影

D.

雨后彩虹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

掌握三种光现象:

①在生活中,激光准直、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的形成等都表明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②光照射到两种物质界面上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是光的反射,现象有:

平面镜成像、水中倒影等;

③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有:

看水里的鱼比实际位置浅、彩虹、透镜成像等.

解答:

解:

A、树荫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是小孔成像现象,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符合题意;

B、水中“折笔”,是光的折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是水面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D、白光经过三棱镜形成彩色光带,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属于折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一般来说:

见到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就联系到光的直线传播原理;见到镜子、倒影、潜望镜就联系到光的反射原理;见到水中的物体,隔着玻璃或透镜看物体就联系到光的折射原理.

 15.(3分)(2013•泰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距透镜20cm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则该透镜的焦距是 10 cm.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 靠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 照相机 .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专题:

透镜及其应用.

分析:

(1)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应用于测焦距

(2)①凸透镜成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②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解答:

解:

当u=20cm时,在另一侧距凸透镜20cm处的光屏上可以得到一个与蜡烛等大的像,所以2f=20cm,即f=10cm.

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可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的方向移动,

当u>2f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照相机.

故答案为:

10;靠近;照相机.

点评:

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以及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在凸透镜成像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4.(2分)(2013•镇江)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B.

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C.

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D.

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

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解答:

解: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故A错误;

B、因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故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的大小不变,故B错误;

C、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与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则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也靠近平面镜,故C错误;

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故演员以0.5m/s的速度运动时,像也以0.5m/s的速度运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要理解成正立、等大虚像的真正含义,并做到灵活运用.

24.(6分)(2013•镇江)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

(1)为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透镜,须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在屏上得到一个 最小最亮 的光斑.图1是调节完成的状态,该透镜的焦距f= 10 c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