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1577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提纲.doc

八年级数学上半期考知识点复习题纲

第一章勾股定理

1、勾股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

(2)勾股定理的适用范围:

仅限于直角三角形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证明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例题:

1.下列几组数能否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

为什么

(9,12,15)(4,3,6)

9²+12²=22542+32=25

15²=22562=36

所以9²+12²=15²所以42+32≠62

所以可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所以不可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长

3、勾股数:

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

(6,8,10)(3,4,5)(5,12,13)(9,12,15)……

4、构成三角形的条件

(1)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畅想教育)八年级数学上半期考知识点复习题纲

第二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

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包可除尽的分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2、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无限但不循环,如0.1010010001…等;

3、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如果a=—b,那么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

0的相反数是0……

2、绝对值

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若a≥0,则|a|=a;若a≤0,则|a|=-a。

0的绝对值为0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0没有倒数。

5、估算

三、平方根、算数平方根和立方根

1、算术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只有正数才有算术平方根,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值是正数,不可能等于负数)特别0的算术平方根为0

表示方法:

记作“”,读作根号a。

性质:

正数和零的算术平方根都只有一个。

2、平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表示方法:

正数a的平方根记做“”,读作“正、负根号a”。

性质:

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正,一负,它们互为相反数;只有正数有平方根,负数没有平方根。

0的平方根是0;

开平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

例题:

1.求下列各数的平方根

169121

2.求下列各式的值

注意两例题的不同(例1值等于+、-;例2值只等于+)

注意的双重非负性:

0

例题:

1.X满足什么条件才有意义?

因为的双重非负性,所以0,X-20,所以X2

2.+,求a,b的值。

因为的双重非负性,所以0

因为0,题中两式相加等于0,所以只能是0+0=0

所以b+3=0b=-3;a-5=0a=5

3、立方根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表示方法:

记作

性质:

一个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一个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零的立方根是零。

注意:

,这说明三次根号内的负号可以移到根号外面。

四、实数大小的比较

1、实数比较大小:

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数轴上的两个点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2、实数大小比较的几种常用方法(判断实数哪个大哪个小的方法有)

(1)数轴比较: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求差比较:

设a、b是实数,

(3)求商比较法:

设a、b是两正实数,

(4)绝对值比较法:

设a、b是两负实数,则。

(5)平方法:

设a、b是两负实数,则。

五、算术平方根有关计算(二次根式)

1、含有二次根号“”;被开方数a必须是非负数,也就是大于等于0

2、性质:

(1)

(2)

(3)()

(4)()

3、运算结果若含有“”形式,必须是最简二次根式,也就是须满足:

(1)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

(2)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六、实数的运算

(1)六种运算:

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2)实数的运算顺序

先算乘方和开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如果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3)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七、完全平方公式:

(a+b)²=a²+2ab+b²或者(a-b)²=a²-2ab+b²

平方差公式:

a²-b²=(a+b)(a-b)

相互转化:

a²+b²=(a+b)²-2ab=(a-b)²+2ab

例题:

a²-6a+9=a²-6a+3²=(a-3)²把9看成3²

(畅想教育)八年级数学上半期考知识点复习题纲

第三章位置的确定

一、在平面内,确定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二、平面直角坐标系及有关概念

1、平面直角坐标系

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其中,水平的数轴叫做x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铅直的数轴叫做y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x轴和y轴统称坐标轴。

它们的公共原点O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建立了直角坐标系的平面,叫做坐标平面。

2、为了便于描述坐标平面内点的位置,把坐标平面被x轴和y轴分割而成的四个部分,分别叫做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

x轴和y轴上的点(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一个象限。

3、点的坐标的概念

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平面上的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平面上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

点的坐标用(a,b)表示,其顺序是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中间有“,”分开,横、纵坐标的位置不能颠倒。

4、不同位置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1)、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x,y)在第一象限(1,2)

点P(x,y)在第二象限(-1,2)

点P(x,y)在第三象限(-1,-2)

点P(x,y)在第四象限(1,-2)

(2)、坐标轴上的点的特征

点P(x,y)在x轴上,x为任意实数

点P(x,y)在y轴上,y为任意实数

点P(x,y)既在x轴上,又在y轴上x,y同时为零,即点P坐标为(0,0)即原点

(3)、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纵坐标相同。

(4)、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各点的横坐标相同。

(5)、关于x轴、y轴或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征

点P与点p’关于x轴对称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y轴对称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y轴的对称点为P’(-x,y)

点P与点p’关于原点对称横、纵坐标均互为相反数,即点P(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为P’(-x,-y)

(6)、点到坐标轴及原点的距离

1)点P(x,y)到x轴的距离等于

2)点P(x,y)到y轴的距离等于

3)点P(x,y)到原点的距离等于

三、坐标变化与图形变化的规律:

坐标(x,y)的变化

图形的变化

x×(-1)或y×(-1)

关于y轴或x轴对称

x×(-1),y×(-1)

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x+a或y+a

沿x轴或y轴平移a个单位

x+a,y+a

沿x轴平移a个单位,再沿y轴平移a个单

(畅想教育)八年级数学上半期考知识点复习题纲

第四章一次函数

一、函数:

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与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常量:

有些量的数值是始终不变的,我们称它为常量

二、自变量取值范围

使函数有意义的自变量的取值的全体,叫做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三、函数的三种表示法及其优缺点

(1)关系式(解析)法

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有时可以用一个含有这两个变量及数字运算符号的等式表示,这种表示法叫做关系式(解析)法。

(2)列表法

把自变量x的一系列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列成一个表来表示函数关系,这种表示法叫做列表法。

(3)图象法

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

四、由函数关系式画其图像的一般步骤

(1)列表:

列表给出自变量与函数的一些对应值

(2)描点:

以表中每对对应值为坐标,在坐标平面内描出相应的点

(3)连线:

按照自变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把所描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五、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

1、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概念

若两个变量x,y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

特别地,当一次函数中的b=0时(即y=kx)(k为常数,k0),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

所有一次函数的图像都是一条直线

3、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图像的主要特征:

一次函数的图像是经过点(0,b)的直线;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0,0)的直线,因此只要再确定一个点,过这点与原点(0,0)画直线就可以了。

k的符号

b的符号(与y轴相交的点)

函数图像

图像特征

k>0

b>0

y

0x

图像经过一、二、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b<0

y

0x

图像经过一、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K<0

b>0

y

0x

图像经过一、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b<0

y

0x

图像经过二、三、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注:

当b=0时,一次函数变为正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是一次函数的特例。

4、正比例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正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图像经过第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图像经过第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5、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般地,一次函数有下列性质:

(1)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当k<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6、一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般地,当一次函数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kx+b=0的解。

从图象上看,一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kx+b=0的解。

例题:

1.已知一次函数y=kx+b图象经过点(-1,1)和点(2,7),

求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

将点(-1,1)和点(2,7)代入解析式得:

-k+b=1

2k+b=7

解得k=2b=3

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为:

y=2x+3。

(注:

学会画一次函数图象,从图象上看图解题。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

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2、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

3、二元一次方程组

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5、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加减(消元)法

6、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1)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直线y=kx+b上任意一点的坐标都是它所对应的二元一次方程kx-y+b=0的解

(2)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可看作两个一次函数

和的图象的交点。

当函数图象有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解;当函数图象(直线)平行即无交点时,说明相应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无解。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

1、刻画数据的集中趋势(平均水平)的量: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2、平均数

(1)平均数:

一般地,对于n个数我们把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2)加权平均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4、中位数

一般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第七章、平行线的证明

一、命题:

判断一件事情的句子。

如果一个句子没有对某一件事情做出任何判断,那么它就不是命题。

每个命题都由

条件和结论两部分组成。

条件是已知的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论出的事项。

命题通常可以写成“如果。

那么。

”的形式,其中“如果”引出的部分是条件,“那么”引出的部分是结论。

正确的命题称为真命题,不正确的命题称为假命题。

公认的真命题称为真理。

演绎推理的过程称为证明,经历证明的真命题称为定理。

二、平行线的判定

1、平行线的判定公理 

(1).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注意:

证明两直线平行,关键是找到与特征结论相关的角.

2、  平行线的性质. 

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定理: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定理: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三、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º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