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171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污水厂污泥计算Word格式.docx

7~19

96~98

1.02

2.80×

生物膜法污泥

10~21

99.2~99.6

1.005~1.008

(1)污泥含水率:

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称为污泥含水率。

1污泥中水的存在形式有:

空隙水,颗粒间隙中的游离水,约70%,可通过重力沉淀(浓缩压密)而分离;

毛细水,是在高度密集的细小污泥颗粒周围的水,由毛细管现象而形成的,约20%,可通过施加离心力、负压力等外力,破坏毛细管表面张力和凝聚力的作用力而分离;

颗粒表面吸附水和内部结合水,约10%。

表面吸附水是在污泥颗粒表面附着的水分,起附着力较强,常在胶体状颗粒,生物污泥等固体表面上出现,采用混凝方法,通过胶体颗粒相互絮凝,排除附着表面的水分;

内部结合水,是污泥颗粒内部结合的水分,如生物污泥中细胞内部水分,无机污泥中金属化合物所带的结晶水等,可通过生物分离或热力方法去除。

通常含水率在85%以上时,污泥呈流态;

65%~85%时呈塑态;

低于60%时则呈固态。

2污泥体积、重量及所含固体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V1/V2=W1/W2=(100-p2)/(100-p1)=C2/C1(8-1)

式中:

p1、V1、W1、C1——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污泥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说明:

式(8-1)适用于含水率大于65%的污泥。

因含水率低于65%以后,体积内出现很多气泡,体积与重量不在符合式(8-1)的关系。

例题8-1:

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求污泥体积。

解:

由式(8-1)

V2=V1(100-p1)/(100-p2)=V1(100-97.5)/(100-95)=(1/2)V1

可见污泥含水率从97.5%降低至95%时,污泥体积减少一半。

(2)挥发性固体(或称灼烧减重)和灰分(或称灼烧残渣):

挥发性固体近似地等于有机物含量;

灰分表示无机物含量。

(3)可消化程度:

表示污泥中可被消化降解的有机物数量。

消化对象:

污泥中的有机物。

一部分是可被消化降解的(或称可被气化,无机化);

另一部分是不易或不能被消化降解的,如脂肪、合成有机物等。

消化程度的计算公式:

Rd=[1-(pV2pS1)/(pV1pS2)]×

100(8-2)

Rd——可消化程度,%;

pS1、pS2——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无机物含量,%;

pV1、pV1——分别表示生污泥及消化污泥的有机物含量,%。

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d=V1(100-p1)/(100-pd)[(1-pV1/100)+pV1/100(1-Rd/100)](8-3)

Vd——消化污泥量,m3/d;

pd——消化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V1——生污泥量,m3/d;

p1——生污泥含水率,%,取周平均值;

pV1——生污泥有机物含量,%;

Rd——可消化程度,%,取周平均值;

(4)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

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的水重量之比值。

干固体物质包括有机物(即挥发性固体)和无机物(即灰分)。

确定湿污泥比重和干污泥比重,对于浓缩池的设计、污泥运输及后续处理,都有实用价值。

经综合简化后,湿污泥比重(γ)和干污泥比重(γs)的计算公式分别为:

γ=(100γs)/[γsp+(100-p)](8-4)

或γ=25000/[250p+(100-p)(100+1.5pV)](8-8)

γs=250/(100+1.5pV)(8-7)

γ——湿污泥比重;

γs——污泥中干固体物质平均比重,即干污泥比重;

p——湿污泥含水率,%;

pV——污泥中有机物含量,%;

(5)污泥肥分:

污泥中含有大量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肥分(N、P、K)、微量元素及土壤改良剂(有机腐殖质)。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各种污泥所含肥分见表8-2。

表8-2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肥分表

污泥类别

总氮%

磷(以P2O5计)%

钾(以K2O计)%

有机物%

初沉污泥

2~3

1~3

0.1~0.5

50~60

活性污泥

3.3~7.7

0.78~4.3

0.22~0.44

60~70

消化污泥

1.6~3.4

0.6~0.8

25~30

(6)污泥重金属离子含量:

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含量,决定于城市污水中工业废水所占比例及工业性质。

污水经二级处理后,污水中重金属离子约有50%以上转移到污泥中。

若污泥作为肥料使用时,要注意重金属是否超过我国农林业部规定的《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表8-3列举我国北京、上海、天津、西安、兰州、沈阳、黄石等几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的范围。

表8-3我国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重金属成分及含量

重金属离子名称

Hg汞

Cd镉

Cr铬

Pb铅

As砷

Zn锌

Cu铜

Ni镍

含量范围

4.63~

138

3.6~

24.1

9.2~

540

85~

2400

12.4~

560

300~

1119

55~

460

30~

47.5

农林业部农用污泥标准(GB4284-84)

酸性土壤PH<6.5

5

600

300

75

500

250

100

中性和碱性土壤PH≥6.5

15

20

1000

200

(1)污泥量计算

1初次沉淀污泥量和二次沉淀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V=100C0ηQ/1000(100-p)ρ(8-9)

V——初次沉淀污泥量,m3/d;

Q——污水流量,m3/d;

η——去除率,%;

(二次沉淀池η以80%计)

C0——进水悬浮物浓度,mg/L;

P——污泥含水率,%;

ρ——沉淀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2剩余活性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Qs=ΔX/fXr(4-113)

Qs——每日从系统中排除的剩余污泥量,m3/d;

ΔX——挥发性剩余污泥量(干重),kg/d;

f=MLVSS/MLSS,生活污水约为0.75,城市污水也可同此;

Xr——回流污泥浓度,g/L。

3消化污泥量的计算公式:

见公式(8-3)。

(2)污水处理厂干固体物质平衡:

污水处理厂内部存在着固体物质的平衡问题,通过固体物质的平衡计算,有助于污泥处理系统的设计与管理。

污水处理厂固体物质平衡的典型计算,可根据图8-1进行。

(见P332图8-1)

设原污水悬浮物X0为100,初次沉淀池悬浮物去除率以50%计,二次沉淀池去除率以80%计,悬浮物总去除率总去除率为90%。

各处理构筑物固体回收率为:

浓缩池为r1=90%;

消化池为r2=80%;

悬浮物减量为rg=30%;

机械脱水为r3=95%(预处理所加混凝剂的固体量略去不计)。

因此其平衡式为:

进入污泥浓缩池的悬浮物量:

X1=ΔX+XR(8-10)

XR=Xˊ2+Xˊ3+Xˊ4(8-11)

X1——进入浓缩池的固体物量;

ΔX——初次沉淀池排泥的悬浮物量加二次沉淀池剩余污泥中的悬浮物量;

XR——等于浓缩池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Xˊ2,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Xˊ3,机械脱水上清液悬浮物量Xˊ4的总和。

进入消化池的悬浮物量:

X2=X1r1(8-12)

浓缩池上清液悬浮物量:

Xˊ2=X1(1-r1)(8-13)

消化池悬浮物减量:

G=X2rg=X1r1rg(8-14)

进入机械脱水设备的悬浮物量:

X3=(X2-G)r2(8-15)

消化池上清液悬浮物量:

Xˊ3=(X2-G)(1-r2)(8-16)

脱水泥饼固体物量:

X4=X3r3

机械脱水上清液含有的悬浮物量:

Xˊ4=X3(1-r3)(8-17)

回流至沉砂池前的上清液中所含悬浮物总量:

XR=Xˊ2+Xˊ3+Xˊ4=X1(1-r1rg-r1r2r3+r1r2r3rg)

(X1-XR)/X1=r1rg+r1r2r3-r1r2r3rg=ΔX/X1

X1=ΔX/r1[rg+r2r3(1-rg)](8-18)

(1)污泥输送的方法:

管道输送(重力管道和压力管道);

卡车;

驳船等。

管道输送:

适用于污泥输送的目的地相当稳定;

污泥的流动性能较好,含水率较高;

污泥所含油脂分成较少,不会粘附于管壁缩小管径增加阻力;

污泥的腐蚀性低,不会对管材造成腐蚀或磨损;

污泥的流量较大,一般应超过30m3/h。

优点,卫生条件好,没有气味与污泥外溢,操作方便并利于实现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费用低。

缺点,一次性投资大,一旦建成后,输送的地点固定,较不灵活。

卡车输送:

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厂,不受运输目的地的限制,也不受污泥性质、含水率的影响,也不需经过中间转运,可以随着季节的变化或地点的变化,把污泥直接运到进行利用或处理的地方。

优点,方便灵活。

缺点,运费较高。

驳船输送:

适用于不同含水率的污泥。

优点,灵活方便,运行费用低。

缺点,需设中转站。

对管道、卡车、驳船输送综合经济比较列于表8-4。

表8-4 

管道、卡车、驳船输送综合经济比较表

建设投资

运行管理费

输送1m的成本

管道输送

1

驳船输送

0.82~1.30

2.60~4.00

6

卡车输送

2.25~7.00

27.0~34.0

30

注:

以管道输送的建设投资、运行管理费及每输送1m距离的成本为“1“单位。

(2)污泥输送设备:

输送污泥用的污泥泵在构造上必须满足不易被堵塞与磨损,不易受腐蚀等基本条件。

常见的有隔膜泵、旋转螺栓泵、螺旋泵、混流泵、多级柱塞泵和离心泵等。

(1)污泥流动的水力特性:

污泥在含水率较高(高于99%)的状态下,属于牛顿流体,流动的特性接近于水流。

随着固体浓度的增高,污泥的流动显示出半塑性或塑性流体的特性,必须克服初始剪力以后才能开始流动。

污泥流动的下临界速度约为1.1m/s,上临界速度约为1.4m/s。

污泥压力管道的最小设计流速为1.0~2.0m/s。

(2)压力输泥管道的沿程水头损失(见P336公式(8-19)和表8-4)

(3)压力输泥管道的局部水头损失(见P337公式(8-20)和表8-5)

污泥处理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污泥的性质与数量;

投资情况与运行管理费用;

环境保护要求以及有关法律与法规;

城市农业发展情况及当地气候条件等情况,综合考虑后选定。

(1)生污泥→浓缩→消化→自然干化→最终处置

(2)生污泥→浓缩→自然干化→堆肥→最终处置

(3)生污泥→浓缩→消化→机械脱水→最终处置

(4)生污泥→浓缩→机械脱水→干燥焚烧→最终处置

(5)生污泥→湿污泥池→最终处置

(6)生污泥→浓缩→消化→最终处置

(1)、(3)、(6)方案,以消化处理为主体,消化过程产生的生物能即沼气(或称消化气、污泥气),可作为能源利用,如用作燃料或发电;

(2)、(5)方案是以堆肥,农用为主,当污泥符合农用肥料条件及附近有农、林、牧或蔬菜基地时可考虑采用;

第(4)方案是以干燥焚烧为主,当污泥不适于进行消化处理、或不符合农用条件,或受污水处理厂用地面积的限制等地区可考虑采用。

焚烧产生的热能,可作为能源。

污泥最终处理方法包括作为肥料施用于农田、森林、草地或沙漠改良;

填地或投海;

作为能源或建材;

焚烧等。

不同脱水方法及脱水效果列于表8-7。

表8-7不同脱水方法及脱水效果表

脱水方法

脱水装置

脱水后含水率%

脱水后状态

浓缩法

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

95~97

近似糊状

自然干化法

自然干化场、晒砂场

70~80

泥饼状

机械脱水

真空吸滤法

真空转鼓、真空转盘等

60~80

压滤法

板框压滤机

45~80

滚压带法

滚压带式压滤机

78~86

离心法

离心机

80~85

干燥法

各种干燥设备

10~40

粉状、粒状

焚烧法

各种焚烧设备

0~10

灰状

(1)污泥浓缩的目的是降低污泥含水率,减少污泥体积,以利于后续处理与利用。

(2)常用浓缩方法的特点见表8-8。

表8-8常用污泥浓缩方法及比较

浓缩方法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重力浓缩法

贮泥能力强,动力消耗小;

运行费用低,操作简便

占地面积较大;

浓缩效果较差,浓缩后污泥含水率高;

易发酵产生臭气

主要用于浓缩初沉污泥;

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气浮浓缩法

占地面积小;

浓缩效果较好,浓缩后污泥含水率较低;

能同时去除油脂,臭气较少

占地面积、运行费用小于重力浓缩法;

污泥贮存能力小于重力浓缩法;

动力消耗、操作要求高于重力浓缩法

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特别适用于浓缩过程中易发生污泥膨胀、易发酵的剩余活性污泥和生物膜法污泥

离心浓缩法

占地面积很小;

处理能力大;

浓缩后污泥含水率低,全封闭,无臭气发生

专用离心机价格高;

电耗是气浮法的10倍;

操作管理要求高

目前主要用于难以浓缩的剩余活性污泥和场地小,卫生要求高,浓缩后污泥含水率很低的场合

(1)原理:

重力浓缩是一种重力沉降过程,依靠污泥中的固体物质的重力作用进行沉降与压密。

(2)分类:

根据运行情况分为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间歇式重力浓缩池:

是一种圆形水池,底部有污泥斗。

工作时,先将污泥充满全池,经静置沉降,浓缩压密,池内将分为上清液、沉降区和污泥层,定期从侧面分层排出上清液,浓缩后的污泥从底部泥斗排出。

(见P347图8-15)间歇式浓缩池主要用于污泥量小的处理系统。

浓缩池一般不少于两个,一个工作,另一个进入污泥,两池交替使用。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

分为竖流式和辅流式两种。

其运行基本工作状况及固体与液体平衡关系(见P339图8-6)。

剩余活性污泥经浓缩池中心管流入,入流污泥流量及其固体浓度分别以Q0、C0表示。

上清液由溢流堰溢出称为出流,其流量与固体浓度分别以Qe、Ce表示。

浓缩污泥从池底排出称为底流,底流流量与固体浓度分别以Qu、Cu表示。

浓缩池中存在着三个区域,即上部澄清区;

中间阻滞区(当污泥连续供给时,该区的固体浓度基本恒定,不起浓缩作用,但其高度将影响下部压缩区污泥的压缩程度);

下部为压缩区。

单位时间内进入浓缩池的固体重量,等于排出浓缩池的固体重量(上清液所含固体重量忽略不计)。

通过浓缩池任一断面的固体通量,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浓缩池底部连续排泥所造成的向下流固体通量;

另一部分是污泥自重压密所造成的固体通量。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的基本构造(见P346图8-12)。

其特点是装有与刮泥机一起转动的垂直搅拌栅,能使浓缩效果提高20%以上。

因为搅拌栅通过缓慢旋转(圆周速度2~20cm/s),可形成微小涡流,有助于颗粒间的凝聚,并可造成空穴,破坏污泥网状结构,促使污泥颗粒间的空隙水与气泡逸出。

(3)设计要点:

小型污水处理厂采用方形或圆形间歇式浓缩池;

大、中型污水处理厂采用竖流式和辐流式连续式浓缩池;

间歇式浓缩池的主要设计参数是水力停留时间,停留时间由试验确定。

时间过短,浓缩效果差;

过长会造成污泥厌氧发酵。

无试验数据时,可按12~24h设计。

当以浓缩后的湿污泥作肥料时,污泥浓缩和贮存可采用方或圆形湿污泥池,有效水深采用1~1.5m,池底坡0.01,坡向一端。

连续式浓缩池的主要设计参数有:

固体通量和水力负荷。

有效水深采用4m,竖流式有效水深按沉淀部分的上升流速不大于0.1mm/s进行复核。

池容积按浓缩10~16h核算。

当采用定期排泥时,两次排泥间隔可取8h。

浓缩池的上清液应回送初沉池或调节池重新处理。

(4)设计计算:

浓缩池表面积F:

选定固体通量,计算浓缩池表面积FˊS,与用水力负荷计算的浓缩池表面积FˊW进行比较,取其大者。

按固体通量,计算浓缩池表面积Fˊs(m2):

Fˊs=Qω/qs

按水力负荷计算的浓缩池表面积Fˊw(m2):

Fˊw=Q/qw

则F=max(Fˊs,Fˊw)

Q——污泥量,m3/d;

ω——污泥含固量,kg/m3;

qs——选定的固体通量,kg/(m2.d);

qw——水力负荷,m3/(m2.d);

浓缩池有效池容W和停留时间t:

根据确定的池表面积F,计算浓缩池的有效容积Wˊ,根据Wˊ复核污泥在池中停留时间tˊ。

若tˊ大于10~16h,则修定固体通量,重新计算上述各值,最终确定浓缩池设计表面积F、有效容积W和停留时间t。

计算有效容积Wˊ(m3):

Wˊ=Fh2

复核停留时间tˊ(h):

tˊ=Wˊ/Q

式中:

h2——有效水深,m。

(5)运行管理:

在浓缩池的运行管理中,应经常对浓缩效果进行评价,并随时予以调节。

浓缩效果通常用浓缩比(排泥浓度/入流污泥浓度)、固体回收率(浓缩到排泥中的固体/入流总固体)和分离率(上清液量/入流污泥量)三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一般来说,浓缩初沉污泥时,浓缩比应大于2,固体回收率应大于90%;

浓缩活性污泥与初沉污泥组成的混合污泥时,浓缩比大于2,分离率应大于85%。

如果某一指标低于以上数值,应分析原因,检查进泥量是否合适,控制的qs是否合理,浓缩效果是否受到了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采用压力溶气浮选方法,通过压力溶气罐溶入过量空气,然后突然减压释放出大量的微小气泡,并附着在污泥颗粒周围,使其相对密度减小而强制上浮,从污泥表层获得浓缩。

(2)适用条件:

适用于相对密度接近1的活性污泥的浓缩污泥,如活性污泥(相对密度1.005),生物过滤法污泥(相对密度1.025),尤其是采用接触氧化法时,脱落的生物膜含大量气泡,比重更接近于1,用浮选浓缩较为有利。

(3)气浮浓缩的工艺流程(见P347图8-16),可分为无回流,用全部污泥加压气浮;

有回流水,用回流水加压气浮两种方式运行。

进水室的作用,是使减压后的溶气水大量释放出微细气泡,并迅速附着在污泥颗粒上。

气浮池的作用,是上浮浓缩,在池表面形成浓缩污泥层由刮泥机刮出池外。

不能上浮的颗粒沉至池底,随设在池底的清液排水管一起排出;

部分清液回流加压,并在溶气罐中压入压缩空气,使空气大量地溶解在水中。

减压阀的作用,是使加压溶气水减压至常压,进入进水室起气浮作用。

气浮浓缩可以使污泥含水率从99%以上降低到95%~97%,澄清液的悬浮物浓度不超过0.1%,可回流到污水处理厂的入流泵房。

(详见P349~349)

气浮浓缩池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气浮浓缩池所需气浮面积、深度、空气量、溶气罐压力等。

溶气比的确定:

气浮时有效空气重量与污泥中固体物重量之比或气固比,用Aa/S表示。

气浮浓缩池表面水力负荷:

回流比R的确定:

气浮浓缩池的表面积:

是利用污泥中的固体、液体的比重差,在离心力场所受到的离心力的不同而被分离。

主要用于浓缩剩余活性污泥等难脱水污泥或场地狭小的场合。

(3)离心机的种类:

连续式离心机、间歇式离心机、盘式和篮式离心机。

(4)主要参数:

入流污泥浓度、排出污泥含固量、固体回收率、高分子聚合物的投加量等。

离心机的运行参数列于(P352表8-12)。

高浓度有机污泥通过厌氧或好氧消化,污泥中的挥发性固体变为稳定的腐殖质,同时减少污泥体积60%左右,并改善污泥性状,控制致病微生物,为污泥的后续处理做好准备。

经济的污泥处理系统是:

厌氧消化处理初沉池污泥;

好氧消化处理剩余活性污泥。

表8-10污泥厌氧与好氧消化的比较

消化方法

适用条件

厌氧

不需曝气,运行能耗和费用低;

可获得部分能源(沼气)

易产生臭气;

管理水平要求较高

废水处理厂,规模不限;

多采用中温消化

好氧

中小规模时,投资少、上清液中BOD、SS、NH4-N均低于厌氧消化,操作管理简便;

消化池中不加温,不产生臭气

供氧消耗的能量大,运行费用高;

消化污泥脱水性能差,有机物分解率较低

中小规模废水处理厂,特别适用于无初沉池的好氧生物污水处理厂

(1)厌氧消化的机理:

1979年,伯力特(Bryant)等人根据微生物的生理种群提出的厌氧消化的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是在水解与发酵细菌作用下,使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与脂肪水解与发酵转化成单糖、氨基酸、脂肪酸、甘油及二氧化碳、氢等;

第二阶段是在产氢产乙酸菌的作用下,把第一阶段的产物转化成氢、二氧化碳和乙酸;

第三阶段是通过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的作用,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是对乙酸脱羧产生甲烷。

参与的微生物种类,参与厌氧消化第一阶段的微生物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真菌,统称水解与发酵细菌,大多数为专性厌氧菌,也有不少兼性厌氧菌;

参与厌氧消化第二阶段的微生物是一群极为重要的菌种——产氢产乙酸菌以及同型乙酸菌;

参与厌氧消化第三阶段的微生物是甲烷菌——甲烷发酵阶段的主要细菌,属于绝对的厌氧菌。

(2)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

影响厌氧消化的主要因素有温度、生物固体停留时间(污泥龄)与负荷、搅拌和混合、营养与C/N比、氮的守恒与转化、有毒物质、酸碱度、PH值和消化液的缓冲作用等。

(3)厌氧消化池池形:

厌氧消化池池形,(见P361图8-26)。

圆柱形,池径一般为6M~35M,池总高与池径之比取0.8~1.0,池底、池盖倾角一般取15°

~20°

,池顶集气罩直径取2M~5M,高1M~3M。

蛋形一般用于大型消化池,容积可达到10000M3以上,搅拌充分、均匀,无死角,污泥不会在池底固结;

池内污泥的表面积小,即使生成浮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