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2062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4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doc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分)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天降雨的概率是60%”表示明天有60%的时间都在降雨

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每抛2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

C.“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表示买100张彩票肯定会中奖

D.“抛一枚正方体骰子,朝上的点数为2的概率为”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朝上的点数为2”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稳定在附近

3.(2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B.2﹣= C.=× D.÷=

4.(2分)解分式方程+=1时,去分母变形后正确的是(  )

A.2﹣(x+2)=1 B.2﹣x+2=x﹣1 C.2﹣(x+2)=x﹣1 D.2+(x+2)=x﹣1

5.(2分)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6.(2分)如图,P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一点,过点P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连接EF.给出以下4个结论:

①AP=EF;②AP⊥EF;③EF最短长度为;④若∠BAP=30°时,则EF的长度为2.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7.(2分)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8.(2分)若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

9.(2分)从某玉米种子中抽取6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下:

种子粒数

100

400

800

1000

2000

5000

发芽种子粒数

85

318

652

793

1604

4005

发芽频率

0.850

0.795

0.815

0.793

0.802

0.801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计,该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约为  (精确到0.10).

10.(2分)计算﹣=  .

11.(2分)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一次,下列3个事件:

①向上一面的点数不小于3;②向上一面的点数是偶数;③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的倍数,其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事件是  .(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即可)

12.(2分)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x2<0,则y1  y2.(填“<”、“>”或“=”)

13.(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AB=AE,CE=CD,若∠ECD=30°,则∠ABE=  .

14.(2分)如图,△ABC中,∠ABC=64°,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AA′∥BC,则∠CBC′=  °.

15.(2分)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点,直线AC经过点C(0,﹣2)与x轴交于点D,若C为AD中点,△ABD的面积是5,则点B的坐标为  .

16.(2分)如图,矩形△ABCD中,AB=2,AD=1,E为CD中点,P为AB边上一动点(含端点),F为CP中点,则△CEF的周长最小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68分)

17.(8分)计算:

(1)(2﹣)×;

(2)(m+2+)×.

18.(6分)解方程:

1﹣=.

19.(7分)为了解今年全县2000名初二学生“创新能力大赛”的笔试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同学的成绩,整理并制作如图所示的图表(部分未完成).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  .

(2)在表中:

m=  ;n=  ;h=  .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4)根据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你获得哪些信息?

分数段

频数

频率

60≤x<70

40

0.1

70≤x≤80

120

n

80≤x<90

m

h

90≤x<100

80

0.2

20.(7分)某校为了解“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从全校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名学生只能填写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被调查的学生共有  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m=  ,n=  ,表示区域C的圆心角是  ;

(3)小明是被问卷调查的同学,那么他参加了哪项活动的可能性最大?

21.(6分)南京为建设绿色之都,计划在路旁栽树1200棵,由于志愿者的参与,实际每天栽树的棵数比计划多栽了20%,结果提前2天完成任务.设原计划每天栽x棵树.

(1)根据条件填表:

工作总量

工作时间

工作效率

计划

1200

  

x

实际

1200

  

  

(2)求原计划每天栽树多少棵?

22.(6分)如图,E、F分别是矩形ABCD的边AB、CD上一点,且AE=CF,连接BF、DE.

(1)判断四边形DEB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若AB=8,AD=4,当四边形DEBF是菱形时,求AE的长.

23.(6分)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y1=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2=(k>0)的图象交于A、B两点.

(1)若点B的横坐标为n,则点A的坐标为  ;(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

(2)若AB的长度为4,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3)在

(2)的条件下,若y1>y2,则x的取值范围为  .(直接写答案)

24.(8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F为对角线BD上两点,BE=DF,连接AE、EC、CF、FA.

(1)求证:

四边形AECF为平行四边形;

(2)若AB=AD,求证:

四边形AECF为菱形;

(3)在

(2)的条件下,连接AC交BD于点O,若AB:

BE:

AO=5:

1:

3.求证:

四边形AECF为正方形.

25.(7分)请借鉴以前研究函数的经验,探索函数y=+2的图象和性质.

(1)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为  ;

(2)填写下表,画出函数的图象;

x

﹣5

﹣4

﹣3

﹣2

﹣1

0

2

3

4

5

6

7

y

1

0.8

0.5

﹣1

﹣4

8

(3)观察图象,写出该函数两条不同类型的性质;

(4)若x>3,则y的取值范围为  ;若y<﹣1,则x的取值范围为  .

26.(7分)定义:

有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叫做三等角四边形.

(1)在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则∠A的取值范围为  .

(2)如图①,折叠平行四边形DEBF,使得顶点E、F分别落在边BE、BF上的点A、C处,折痕为DG、DH.

求证:

四边形ABCD为三等角四边形;

(3)如图②,三等角四边形ABCD中,∠A=∠B=∠C,若AB=5,AD=,DC=7,则BC的长度为  .

 

2016-2017学年江苏省南京市联合体八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2分)下列四个图案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轴对称图形和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解:

A、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C、是轴对称图形,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轴对称图形的关键是寻找对称轴,图形两部分折叠后可重合,中心对称图形是要寻找对称中心,旋转180度后两部分重合.

 

2.(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明天降雨的概率是60%”表示明天有60%的时间都在降雨

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每抛2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

C.“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表示买100张彩票肯定会中奖

D.“抛一枚正方体骰子,朝上的点数为2的概率为”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朝上的点数为2”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稳定在附近

【分析】根据概率是指某件事发生的可能性为多少,随着试验次数的增加,稳定在某一个固定数附近,可得答案.

【解答】解:

A、“明天降雨的概率是60%”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较大,故A不符合题意;

B、“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每次抛正面朝上的概率都是,故B不符合题意;

C、“彩票中奖的概率为1%”表示买100张彩票有可能中奖.故C不符合题意;

D、“抛一枚正方体骰子,朝上的点数为2的概率为”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朝上的点数为2”这一事件发生的概率稳定在附近,故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概率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含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2分)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B.2﹣= C.=× D.÷=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式子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解答】解:

不能合并成一项,故选项A错误,

∵,故选项B正确,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故选项C错误,

∵,故选项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4.(2分)解分式方程+=1时,去分母变形后正确的是(  )

A.2﹣(x+2)=1 B.2﹣x+2=x﹣1 C.2﹣(x+2)=x﹣1 D.2+(x+2)=x﹣1

【分析】分式方程变形后,乘以x﹣1去分母得到结果,即可作出判断.

【解答】解:

分式方程两边同乘(x﹣1),

去分母得:

2﹣(x+2)=x﹣1,

故选C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5.(2分)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两条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分析】本题要求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的性质以及之间的相互联系.

【解答】解:

A、两条对角线垂直并且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菱形,故选项A错误;

B、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故选项B错误;

C、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故选项C错误;

D、根据矩形的判定定理,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为真命题,故选项D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普通概念,熟练掌握基础的东西是深入研究的必要准备.

 

6.(2分)如图,P为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任一点,过点P作PE⊥BC于点E,PF⊥CD于点F,连接EF.给出以下4个结论:

①AP=EF;②AP⊥EF;③EF最短长度为;④若∠BAP=30°时,则EF的长度为2.其中结论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分析】连接PC,可证得△ABP≌△CBP,结合矩形的性质,可证得PA=EF,国判断①;延长AP交BC于点G,可证得AP⊥EF,可判断②;求得AP的最小值即可求得EF的最短长度,可判断③;当点P在点B或点D时,AP有最大值2,则可判断④;可求得答案.

【解答】解:

①如图,连接PC,

∵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AB=BC,∠ABP=∠CBP=45°,

在△ABP和△CBP中

∴△ABP≌△CBP(SAS),

∴AP=PC,

∵PE⊥BC,PF⊥CD,且∠FCE=90°,

∴四边形PECF为矩形,

∴PC=EF,

∴AP=EF,故①正确;

②延长AP交BC于点G,

由①可得∠PCE=∠PFE=∠BAP,

∵PE∥AB,

∴∠EPG=∠BAP,

∴∠EPG=∠PFE,

∵∠EPF=90°,

∴∠EPG+∠PEF=∠PEG+∠PFE=90°,

∴AP⊥EF,故②正确;

③当AP⊥BD时,AP有最小值,此时P为BD的中点,

由①可知EF=AP,

∴EF的最短长度为,故③正确;

④当点P在点B或点D位置时,AP=AB=2,

∴EF=AP≤2,

∴当∠BAP=30°时,AP<2,

即EF的长度不可能为2,故④不正确;

综上可知正确的结论为①②③,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构造三角形全等证得AP=EF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

7.(2分)若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1 .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

【解答】解:

∵式子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

∴1﹣x≥0,

解得x≤1.

故答案为:

x≤1.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知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8.(2分)若分式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x≠﹣1 .

【分析】根据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即可求出x的范围.

【解答】解:

由题意可知:

x+1≠0

∴x≠﹣1

故答案为:

x≠﹣1

【点评】本题考查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本题属于基础题型.

 

9.(2分)从某玉米种子中抽取6批,在同一条件下进行发芽试验,有关数据如下:

种子粒数

100

400

800

1000

2000

5000

发芽种子粒数

85

318

652

793

1604

4005

发芽频率

0.850

0.795

0.815

0.793

0.802

0.801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估计,该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约为 0.80 (精确到0.10).

【分析】观察表格得到这种玉米种子发芽的频率稳定在0.801附近,即可估计出这种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

【解答】解:

观察表格得到这种玉米种子发芽的频率稳定在0.801附近,

0.801≈0.80,

则这种玉米种子发芽的概率是0.80,

故答案为:

0.80.

【点评】此题考查了利用频率估计概率,从表格中的数据确定出这种玉米种子发芽的频率是解本题的关键.

 

10.(2分)计算﹣=  .

【分析】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解答】解:

原式=2﹣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

 

11.(2分)抛掷一枚均匀的正方体骰子一次,下列3个事件:

①向上一面的点数不小于3;②向上一面的点数是偶数;③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的倍数,其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事件是 ① .(填写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即可)

【分析】根据其发生的概率即可比较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解答】解:

①“向上一面的点数不小于3”的概率为,

②“向上一面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为,

③“向上一面的点数是3的倍数”的概率为,

故其中发生的可能性最大的事件是①,

故答案为:

①.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解决这类题目要注意具体情况具体对待,最准确的方法是计算出事件发生的概率进行比较.一般地必然事件的可能性大小为1,不可能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为0,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在0至1之间.

 

12.(2分)已知点A(x1,y1),B(x2,y2)是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的两点,若x1<x2<0,则y1 > y2.(填“<”、“>”或“=”)

【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解答即可.

【解答】解:

∵k=3>0,

∴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在每一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x1<x2<0,

∴y1>y2.

故答案为: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注意:

反比例函数的增减性只指在同一象限内.

 

13.(2分)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E为AD上一点,AB=AE,CE=CD,若∠ECD=30°,则∠ABE= 37.5° .

【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D的度数,再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A的度数,再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BE的度数,从而求解.

【解答】解:

∵CE=CD,∠ECD=30°,

∴∠D=×(180°﹣30°)=75°,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D=180°,

∴∠A=105°,

∵AB=AE,

∴∠ABE=×(180°﹣105°)=37.5°.

故答案为:

37.5°.

【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得出∠A的度数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2分)如图,△ABC中,∠ABC=64°,将△ABC绕点B逆时针旋转到△A′BC′的位置,使得AA′∥BC,则∠CBC′= 52 °.

【分析】首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BA′=AB,即可得到∠BAA′=∠BA′A,由AA′∥BC,得到∠A′AB=68°,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ABA′的度数,即可得到∠CBC′的度数.

【解答】解:

∵△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得到△BA′C′,

∴BA′=AB,

∴∠BAA′=∠BA′A,

∵AA′∥BC,

∴∠A′AB=∠ABC,

∵∠ABC=64°,

∴∠A′AB=64°,

∴∠ABA′=(180°﹣2×64°)=52°,

∵∠CBC′=∠ABA′,

∴∠CBC′=52°.

故答案为:

52.

【点评】本题考查了旋转的性质:

旋转前后两图形全等;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段的夹角等于旋转角.

 

15.(2分)如图,A、B是反比例函数y=(k>0)图象上关于原点O对称的两点,直线AC经过点C(0,﹣2)与x轴交于点D,若C为AD中点,△ABD的面积是5,则点B的坐标为 (,4) .

【分析】根据C为AD中点,C(0,﹣2),得到A点的纵坐标为﹣4,由于A、B关于原点O对称,得到S△ABD=|k|=5,k=5;又A点的纵坐标与B点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得到点B的纵坐标为﹣4,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

∵C为AD中点,C(0,﹣2),

∴A点的纵坐标为﹣4,

∵A、B关于原点O对称,

∴S△ABD=|k|=5,k=5;

又A点的纵坐标与B点的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点B的纵坐标为﹣4,

∴﹣4=,

∴x=,

∴B(,4).

故答案为:

(,4).

【点评】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的系数k的几何意义,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交点问题,关于原点对称的点的坐标特征,根据图象找出面积的相等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6.(2分)如图,矩形△ABCD中,AB=2,AD=1,E为CD中点,P为AB边上一动点(含端点),F为CP中点,则△CEF的周长最小值为 +1 .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得到EF=PD,得到C△CEF=CE+CF+EF=CE+(CP+PD)=(CD+PC+PD)=C△CDP,当△CDP的周长最小时,△CEF的周长最小;即PC+PD的值最小时,△CEF的周长最小;如图,作D关于A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AB于P,于是得到结论.

【解答】解:

∵E为CD中点,F为CP中点,

∴EF=PD,

∴C△CEF=CE+CF+EF=CE+(CP+PD)=(CD+PC+PD)=C△CDP,

∴当△CDP的周长最小时,△CEF的周长最小;

即PC+PD的值最小时,△CEF的周长最小;

如图,作D关于AB的对称点D′,连接CD′交AB于P,

∵AD=AD′=BC,AD′∥BC,

∴四边形AD′BC是平行四边形,

∴AP=PB=1,PD′=PC,

∴CP=PD=,

∴C△CEF=C△CDP=+1,

故答案为:

+1.

【点评】本题考查了轴对称﹣最短距离问题,三角形的周长的计算,正确的作出图形是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共68分)

17.(8分)计算:

(1)(2﹣)×;

(2)(m+2+)×.

【分析】

(1)先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运算,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括号内通分,再把除法运算化为乘法运算,然后约分即可.

【解答】解:

(1)原式=2﹣

=6﹣

=5;

(2)原式=•[﹣]

=﹣•

=﹣2(m+3)

=﹣2m﹣6.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

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也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

 

18.(6分)解方程:

1﹣=.

【分析】分式方程去分母转化为整式方程,求出整式方程的解得到x的值,经检验即可得到分式方程的解.

【解答】解:

等式两边同时乘x(x﹣1)得:

x2﹣x﹣x2=2x﹣2,

解得:

x=,

经检验x=是原方程的根.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分式方程,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解分式方程注意要检验.

 

19.(7分)为了解今年全县2000名初二学生“创新能力大赛”的笔试情况,随机抽取了部分同学的成绩,整理并制作如图所示的图表(部分未完成).请你根据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此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 400 .

(2)在表中:

m= 160 ;n= 0.3 ;h= 0.4 .

(3)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4)根据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直方图,你获得哪些信息?

分数段

频数

频率

60≤x<70

40

0.1

70≤x≤80

120

n

80≤x<90

m

h

90≤x<100

80

0.2

【分析】

(1)根据第一组的频数是40,频率是0.1,以及频率公式即可求解;

(2)依据频率公式:

频率=频数÷总数即可求解;

(3)作出第三组对应的矩形即可;

(4)利用总人数2000乘以80≤x<90的频率即可估计80≤x<90的人数.

【解答】解:

(1)此次调查的样本容量为40÷0.1=400,

故答案为:

400;

(2)n=120÷400=0.3,m=400﹣(40+120+80)=160,h=160÷400=0.4,

故答案为:

160、0.3、0.4;

(3)补全图形如下:

(4)80≤x<90的人数最多,其所占的频率为0.4,

∴估计2000名当中有2000×0.4=800名学生在这个分数段中.

【点评】本题考查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能力和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的能力.利用统计图获取信息时,必须认真观察、分析、研究统计图,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解决问题.

 

20.(7分)某校为了解“阳光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从全校2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每名学生只能填写一项自己喜欢的活动项目),并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被调查的学生共有 100 人,并补全条形统计图;

(2)在扇形统计图中,m= 30 ,n= 10 ,表示区域C的圆心角是 144° ;

(3)小明是被问卷调查的同学,那么他参加了哪项活动的可能性最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