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227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docx

脉管系统掌握的内容

脉管系统

(具体内容详见《医用解剖学》116~133页)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

重要名词

1.体循环2.肺循环3.侧副循环4.终动脉5.心尖切迹6.房室交点7.卵圆窝8.隔缘肉柱9.动脉圆锥10.室上嵴11.三尖瓣复合体12.二尖瓣复合体13.窦房结14.室间隔膜部15.房室结16.心包17.心包腔18.心包窦19.心包横窦20.心包斜窦21.颈动脉窦22.颈动脉小球23.动脉韧带24.掌浅弓25.掌深弓26.危险三角27.静脉角28.胸导管29.脾切迹

核心内容

心血管系由心、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血液沿两种循环途径同时进行。

①体循环(大循环):

心室收缩时含氧多的动脉血自左心室流入主动脉,沿其各级分支,在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内与周围组织进行物质交换,营养物质和氧由组织吸收,其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则进入血液,血液出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经各级静脉属支,最后经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②肺循环(小循环):

心室收缩时,含氧少含二氧化碳多的静脉血,自右心室流入肺动脉,经肺动脉的各级分支,最后在肺毛细血管内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排出二氧化碳吸入氧,把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经肺静脉各级属支,最后经左右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血管之间有丰富的吻合。

由血管主干发出的侧支之间建立的吻合称侧副吻合,当血管主干阻塞时,可经侧副吻合建立侧支(副)循环,以代偿主干的机能。

一、心的位置

心位于中纵隔内,2/3在正中线左侧,1/3在正中线右侧。

二、心的外形

似倒置圆锥形,可分为一底、一尖、两面、三缘、三沟。

心尖向左前下方,心底向右后上方;前面称胸肋面,后面称膈面;三缘为左缘、右缘和下缘;三沟是前室间沟、后室间沟和冠状沟。

前面大部分是右心房、右心室;后面大部分是左心房、左心室。

前、后室间沟在心尖右侧会合处称心尖切迹。

后室间沟与冠状沟交汇的区域称房室交点。

三、心的各腔

心腔借房间隔和室间隔分成左、右两半。

左右半心在房室口以上部分为心房,以下部分为心室。

房间隔的卵圆窝是胎儿卵圆孔的遗迹。

室间隔大部称肌部,其上方小部为膜部。

膜部被三尖瓣隔瓣分为上、下二部:

上部称房室部,下部称室间部。

膜部是室间隔缺损好发部位。

1.右心房可分为固有心房和腔静脉窦。

有上、下腔静脉开口,下腔静脉口与右房室口之间有冠状窦口。

2.右心室以室上嵴为界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两部分,后者也称动脉圆锥。

房室口周围的纤维环上附有三尖瓣(前瓣、后瓣、隔瓣),瓣膜边缘借腱索连于乳头肌。

自前乳头肌根部连至室间隔肉柱称隔缘肉柱(节制索),内有右束支(右脚)通过。

肺动脉口周围有三个动脉瓣(半月瓣)。

3.左心房有四个肺静脉开口,左心耳是二尖瓣闭式分离术的入路。

4.左心室房室口周围有二尖瓣,分为前瓣和后瓣。

前瓣也称大瓣,以前瓣为界将左心室分为流入道和流出道,流出道也叫主动脉前庭。

出口为主动脉口,有三个半月瓣(动脉瓣)。

各瓣与膨出的主动脉壁之间的腔称主动脉窦。

左、右窦有冠状动脉开口。

四、心的血管

1.心的动脉右冠状动脉分布于右房、右室、室间隔后1/3(其中有房室束左脚的后支通过)及左室后壁。

如右冠状动脉阻塞,可引起后壁心肌梗塞和房室传导阻滞。

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分布于左室前壁,右室前壁一小部分及室问隔前2/3(其中有右脚及左脚前支通过)。

如前室间支阻塞、可引起左室前壁及室间隔前部梗塞,并可发生传导阻滞。

左冠状动脉旋支分布于左室侧壁、左室后壁及左心房。

如旋支阻塞可引起左室侧壁或后壁心肌梗塞。

2.心的静脉心大静脉、心中静脉和心小静脉汇入冠状窦回流右心房。

心前静脉和心最小静脉直接开口右心房。

五、心的传导系统

由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及其分支组成。

窦房结是起搏点,位于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心外膜深面。

房室结位于房间隔下部右侧心内膜深面,冠状窦口前上方。

房室结发出房室束穿右纤维三角,经室间隔膜部后下缘前行,于室间隔肌部上缘分为左脚和右脚(左、右束支),沿室间隔左右侧心内膜深面下行,并分支至心室肌(Purkinje纤维)。

六、心包(299~300页)

可分为纤维性心包和浆膜性心包。

向上与大血管外膜移行,下方与膈中心腱愈着。

浆膜性心包分脏壁两层,在大血管根部相移行,二层之间为心包腔。

主动脉、肺动脉干与左房前壁和上腔静脉之间为心包横窦。

左房后壁与后部心包壁层之间为心包斜窦,其两侧界为左右肺静脉。

七、动脉

(一)肺循环动脉肺动脉干起于右心室,经主动脉起始部前方至主动脉弓下方分左右肺动脉。

其分叉处偏左侧有与主动脉弓下缘相连的动脉韧带,为胚胎时期动脉导管的遗迹。

(二)体循环的动脉(身体各部动脉详见局部解剖部分)

升主动脉平第3肋间起于左心室,向右上方达后侧第2胸肋关节。

由此向左为主动脉弓,至第4胸椎体下缘续为胸主动脉。

穿膈肌主动脉裂孔入腹腔改名腹主动脉。

至第四腰椎下缘分为左右髂总动脉。

1.主动脉弓其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弓的下方有主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

自弓的凸侧向上发出三支,向右向左依次为头臂干(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

头臂干达胸锁关节后方分为右颈总动脉和右锁骨下动脉.

(1)颈总动脉沿气管和喉外侧上升,至甲状软骨上缘分为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

颈总动脉外侧为颈内静脉,后方为迷走神经,三者共同包在颈动脉鞘内。

颈总动脉末端与颈内动脉起始部膨大称颈动脉窦,壁内有压力感受器。

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后方有颈动脉小球,为化学感受器。

颈内动脉在颅外无分支。

颈外动脉的分支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

自上颌动脉发出脑膜中动脉。

(2)锁骨下动脉出胸廓上口,经第一肋上面,穿斜角肌间隙至第1肋外缘移行为腋动脉。

其主要分支有椎动脉、胸廓内动脉、甲状颈干、后者发出甲状腺下动脉。

腋动脉至大圆肌和背阔肌下缘移行为肱动脉,于桡骨颈高度分为桡动脉和尺动脉。

桡动脉在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位置表浅,为切脉位之一,其末端与尺动脉掌深支吻合形成掌深弓。

尺动脉的末端与桡动脉的掌浅支吻合形成掌浅弓。

2.胸主动脉其壁支有9对肋间后动脉和1对肋下动脉。

脏支有支气管动脉和食管动脉。

3.腹主动脉其壁支有1对膈下动脉、4对腰动脉和1支骶中动脉。

脏支成对有肾动脉、睾丸动脉(卵巢动脉)和肾上腺中动脉。

不成对的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

(1)腹腔干分支有①胃左动脉、②肝总动脉、③脾动脉。

肝总动脉又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分出胃右动脉,胆囊动脉起于肝右动脉。

胃十二指肠动脉再分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

脾动脉入脾前发出胃网膜左动脉和胃短动脉。

(2)肠系膜上动脉分支有①肠动脉(空肠动脉、回肠动脉)、②回结肠动脉(发出阑尾动脉)③右结肠动脉、④中结肠动脉。

(3)肠系膜下动脉分支有①左结肠动脉、③直肠上动脉。

4.髂总动脉分为髂内动脉和髂外动脉。

(1)髂内动脉入盆腔,分支有①臀上动脉、②臀下动脉、③闭孔动脉、④脐动脉、⑤膀胱下动脉、⑥直肠下动脉、⑦子宫动脉、⑧阴部内动脉等。

(2)髂外动脉经腹股沟韧带后方入大腿续为股动脉。

股动脉主要发出股深动脉,股深动脉发出数支穿动脉至股后部。

股动脉至股三角尖,穿收肌管,经收肌管裂孔入腘窝改名腘动脉,至腘窝下缘分为胫前动脉和胫后动脉。

胫前动脉至足背称足背动脉。

胫后动脉至足底分为足底内侧动脉和足底外侧动脉。

在体表可触摸到搏动的动脉有颞浅动脉、面动脉,颈总动脉、锁骨下动脉、桡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等。

八、静脉(身体各部静脉详见局部解剖部分)

体循环的静脉可分为上腔静脉系、下腔静脉系和心静脉系。

(一)上腔静脉系

1.上腔静脉由左右头臂静脉在右侧第1肋软骨与胸骨结合的后方汇合而成。

下降至第3胸肋关节下缘注入右心房。

2.头臂静脉由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在胸锁关节后方汇合而成,汇合处的夹角称静脉角。

(1)颈内静脉于颈静脉孔处续接乙状静脉窦。

主要收集颅内静脉。

颅外的属支有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甲状腺上静脉等。

(2)锁骨下静脉接续腋静脉

颈外静脉为浅静脉由下颌后静脉后支与耳后静脉合成,沿胸锁乳突肌表面向下注入锁骨下静脉。

上肢的浅静脉有①头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桡侧,注入腋静脉。

②贵要静脉:

起于手背静脉网尺侧,注入肱静脉。

③肘正中静脉连接头静脉和贵要静脉,为静脉穿刺常用部位。

(3)奇静脉起于右腰升静脉,至第4胸椎高度,绕肺根注入上腔静脉。

主要收集右肋间后静脉、食管静脉、支气管静脉及半奇静脉等,奇静脉是沟通上、下腔静脉的重要通道之一。

(二)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由左右髂总静脉在第5腰椎右前方合成,沿腹主动脉右侧上升,经肝的腔静脉沟,穿膈的腔静脉裂孔入胸腔注入右心房。

2.髂总静脉由髂内静脉与髂外静脉在骶髂关节前方合成。

髂内静脉收集盆部静脉,髂外静脉接续股静脉。

下肢的浅静脉有①大隐静脉:

起于足内侧缘足背静脉弓,经内踝前方沿小腿内侧上行。

过膝关节内侧,绕股骨内侧髁后方,沿大腿内侧向上,于耻骨结节外下方3~4cm处,穿隐静脉裂孔表面的筛筋膜注入股静脉。

穿筛筋膜前收集股外侧浅静脉、股内侧浅静脉、阴部外静脉、腹壁浅静脉和旋髂浅静脉5条属支。

②小隐静脉:

起于足外侧缘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升,注入腘静脉。

3.下腔静脉属支壁支有腰静脉和膈下静脉等。

脏支有①肾静脉、②肾上腺静脉、③肝静脉、④睾丸静脉(卵巢静脉)右侧直接注入下腔静脉,左侧注入左肾静脉。

4.门静脉收集腹腔不成对脏器(除肝外)的静脉。

由肠系膜上静脉与脾静脉在胰头后方汇合而成,于肝十二指肠韧带内上行,至肝门分左右二支入肝。

门静脉主要属支有①脾静脉、②肠系膜上静脉、③肠系膜下静脉(一般注入脾静脉)、④胃左静脉(胃冠状静脉)、⑤胃右静脉、⑥附脐静脉、⑦胆囊静脉。

门静脉与上下腔静脉之间的吻合:

(1)通过食管静脉丛

门静脉胃左静脉食管静脉丛食管静脉奇静脉上腔静脉。

(2)通过脐周静脉丛

门静脉附脐静脉脐周静脉丛①胸腹壁静脉胸外侧静脉腋静脉锁骨下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②腹壁上静脉胸廓内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③腹壁浅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④腹壁下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

(3)通过直肠静脉丛

门静脉肠系膜下静脉直肠上静脉直肠静脉丛直肠下静脉、肛静脉髂内静脉下腔静脉。

肝硬化门脉高压可引起呕血、便血和脐周静脉曲张。

第二节淋巴系统

(具体内容详见《医用解剖学》129~133页)

重要名词

1.胸导管2.脾切迹3.乳糜池4.淋巴结

核心内容

淋巴系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

一、淋巴管道

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毛细淋巴管以盲端起于组织间隙,吸收部分组织液成为淋巴液,沿各级淋巴管最后注入静脉。

淋巴系被看作静脉的辅助部分,但淋巴器官还有造血和防御功能。

(一)淋巴干全身有9条淋巴干:

①左颈干、②右颈干、③左锁骨下干、④右锁骨下干、⑤左支气管纵隔干、⑥右支气管纵隔干、⑦左腰干、⑧右腰干、⑨肠干,收集各相应区域的淋巴管。

(二)淋巴导管共两条,即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

1.胸导管(左淋巴导管)在第l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肠干汇合成乳糜池,从乳糜池向上经膈的主动脉裂孔入胸腔,沿脊柱前面向上升,至第5腰椎高度转向左侧,出胸廓上口至颈根部,呈弓状弯向左侧注入左静脉角。

注入静脉角之前又接纳左颈干、左锁骨下干和左支气管纵隔干。

胸导管收集两下肢、腹盆部、左半头颈、左上肢、左半胸壁、左肺、左半心的淋巴。

2.右淋巴导管长约1.5cm,收集右颈干、右锁骨下干和右支气管纵隔干,注入右静脉角。

收集的范围包括有右半头颈、右上肢、右半胸壁、右肺、右半心、肝右叶上面和部分膈的淋巴。

二、淋巴器官

包括淋巴结、扁桃体(见消化系统)、脾和胸腺(见内分泌系统)等。

(—)淋巴结淋巴管回流的途中要经过一个以上的淋巴结,淋巴结可产生淋巴细胞、过滤淋巴、产生抗体等。

人体某个器官或某个部位的淋巴都流至一定的淋巴结,该淋巴结被称为该器官或部位的局部淋巴结。

淋巴结常沿血管或在器官的门等处成群分布。

(二)脾

脾位于左季肋区,与9、10、11肋相对。

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呈椭圆形,可分为膈、脏两面,前、后两端,上、下两缘。

脏面凹陷,中央有脾门。

上缘有2~3个脾切迹,是触诊脾的标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广告传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