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323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docx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

深圳、东莞两地图书馆考察报告

(河北省图书馆赴广东考察组 执笔:

杨洪江 杨文静)

为了充分学习借鉴兄弟馆的先进经验,开阔眼界,更好地做好新馆启新的筹备工作,2010年7月15日至21日,在孟洪涛副馆长的带领下,河北省图书馆一行四人赶赴广东,对深圳图书馆、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东莞图书馆等三座图书馆进行了参观考察。

此期间,我们考察了三个图书馆的馆舍设施、机构设置、制度建设和特色服务等情况。

深圳图书馆副馆长王林、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副馆长蔡启明、东莞图书馆馆长李东来分别同我们见了面,并进行了座谈。

一、两地三馆的基本情况

1. 两地三馆的经济背景

两地三馆同属于广东省,又同处于珠三角洲都市经济圈,广东省2009年GDP总值为39081.59亿元,是我国第一经济强省,已经连续20年保持全国经济总量第一,是我国经济最发达、文化最开放的省份。

深圳市又称为“鹏城”,位于珠江三角洲东岸,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全市土地总面积为1953平方公里,最新统计常住人口数量为1446.55万人,2009年GDP总量为8245亿元,财政收入达到880.8亿元,是全国第四大城市,全球第五大金融中心。

当前,深圳市政府正在大力实施“文化立市”战略,文明城市、知识城市、图书馆之城在其城市定位中占有重要地位。

东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侨乡,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口东岸,北接广州,南连深圳。

全市总面积24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94.98万人,2009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763.23亿元,财政收入628亿元,经济规模国内排名第九。

2010年,东莞制定文化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文化名城,并大力发展社会公益文化。

2. 深圳图书馆

2.1 概况

深圳图书馆成立于1986年,新馆2006年投入使用,位于深圳市行政文化中心区内,占地2961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9589平方米,读者座席2000个、网络节点3000个。

作为深圳市图书文献收藏和利用中心及文献信息资源开发中心,全馆现有各类文献400余万册件,每年接待读者400多万人次。

2.2 经费及编制状况

深圳图书馆2010年度财政拨款约为1亿元,其中购书经费为1600万元,没有其它专项经费。

深圳图书馆现有核定编制270个,实际在编人员257人。

其中,研究馆员6人,其它高级职称1人,副研究馆员33人,馆员94人,其它中级职称11人,即中高级职称人员占全馆员工总数的56.42%,在学历结构上,博士1人,硕士63人,本科118人,即本科以上人员达到全馆员工总数的70.82%。

用工模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编制内的职员,按照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用工制度核定,另一种是根据业务外包协议,由通过招标取得的保安、保洁等辅助性岗位人员。

2.3 机构设置

深圳图书馆在馆领导下设立四个中心,将各个部门根据工作内容属性的不同,分别归属各个中心管理。

它们分别是

管理中心:

含业务办公室、人事科、财务科、行政科、资产物业管理办公室、图书馆之城建设暨共享工程推进办、推广活动部、图书情报学会秘书处;

资源中心:

含中文采编部、外文暨数字资源采编部、典藏部;

读者服务中心:

含图书服务部、报刊服务部、数字图书馆服务部、参考研究服务部、特藏服务部、少儿服务部;

技术中心:

网络管理部、系统维护部、自助图书馆服务部

对比深圳图书馆新馆开馆初期的部门设置可以发现,仅仅过了四年,现在的部门机构已经有了较大变化,这说明在机构设置上我们需要具有前瞻性、稳定性,但是更要注意随着社会需求、自身发展来进行及时的调整。

2.4 特色服务与创新服务

2.4.1 馆内读者自助服务

自助办证机:

自助办理读者证,读者持二代身份证,在身份证感应区域感应身份证,选择你所需要开通的服务功能,办理读者证。

自助借还机:

自助借还中文图书、音像资料。

自助还刊机:

自助归还中文期刊,通过扫描期刊封面的条码,可自助归还中文期刊。

24小时自助还书机:

自助办理中外文图书归还手续。

北门外设有24小时服务的自助还书机,感应读者证,还书口开启后逐本放入图书归还。

自助复印机:

自助复印文献,自助复印机分置于一、二、三、五、六楼,可复印A3幅面和A4幅面的文献,所需纸张成本费在读者证预付款内自动扣缴。

自助打印机:

打印电子文献,互联网服务区、数字资源服务区的电脑均支持打印功能,发送打印请求后,到4楼总服务台确认并领取打印件,所需纸张成本费从读者证预付款内自动扣缴。

书目信息查询机:

自助查询书目信息等,一、二、三、四、五、六楼服务区设有书目查询系统(OPAC查询机),用于查询图书馆的馆藏信息和使用深圳图书馆网站提供的“我的图书馆”中的各项服务。

自助存取包。

2.4.2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是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重点建设项目,是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走进街区,深圳市民可就近借书、还书、申办读者证,享受图书馆预借送书等各项免费服务。

2.4.3 多种信息服务平台

读者可以通过网络、电话、短信、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来实现办证、借书、续借、还书、预借、查询等图书馆服务。

2.4.4 全城通借通还

“图书通借通还”是根据深圳市“图书馆之城”建设规划推出的服务,凡持深圳市公共图书馆网各图书馆的借书证可开通通借通还功能。

每证可借其它协议馆图书2册,所借图书可归还到任一协议馆。

功能之一:

读者可持已纳入“通借通还”体系的任一图书馆的借书证借阅上述任一图书馆的中文图书。

功能之二:

在已纳入“通借通还”体系的任一图书馆所借的中文图书可在上述任一图书馆归还。

2.4.5 读者联谊会

深圳读者联谊会成立于1986年12月22日,是国内首家以读书学习为宗旨、具有法人资格的群众社团组织,设理事会和秘书处,无脱产专职人员,经费自筹自给,日常工作由深圳图书馆图书服务部承担,联谊会办公地址设在深圳图书馆图书服务部。

读者联谊会自成立以来,共组织了各种读书活动335次,参加读书联谊活动的读者达30多万人次,连续10年举办了“红荔赛诗会”,以及“陈观玉的故事”、“理想在特区闪光”、“把爱献给祖国”、“深圳读书月游园会”等大型活动。

2.4.6 特色专题阅览区

深圳图书馆为配合政府创建创新型城市的目标,以专题阅览室的形式,开办了时装、法律、东盟、商贸、台港澳等专题文献阅览区。

2.4.7 对政府部门的专题服务与参考咨询服务

参考研究服务部与特藏服务部充分利用资源、人力优势,加大为市政府、文化局及其它相关部门的专题文献服务和参考咨询服务力度,电子版的要情通报达到了每日一报。

其中港台资料特色尤为突出,充分利用港台媒体快捷详尽的特点,从第三方角度阐述问题,着重介绍经济领域的港台和国外值得借鉴的理念和经验,是国内获取全面港台经济资讯最快捷的渠道。

3.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

3.1 概况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成立于1997年,位于深圳市福田区红荔路1011号,现有馆舍是在原深圳图书馆馆址上改建而成,2008年12月启用,占地面积2.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5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地上二层,书库六层。

目前拥有各类图书文献50多万册,期刊报纸1500余种。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设有阅览区8个,读者座席1200个,日均接待读者5000人次,是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少年儿童图书馆。

3.2 经费及编制状况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年度财政拨款约为2000万元,其中购书经费300多万元。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核定编制70个,实有各类人员80多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正高1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15人。

具有硕士学历4人,本科学历37人。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的用式模式区别于其它两馆,70个正式编制中,50个为职员编,20个为雇员编。

除了编制内的员工与辅助岗位的外包人员外,由于编制内人员不能满足工作需要,另外采用“临时工”形式聘用10多名员工,也由财政承担。

其它两馆不存在“临时工”的用工形式。

3.3 机构设置

由于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主要服务对象的特定性,因此其机构设置对我馆不具有参考价值。

3.4 特色服务与创新服务

3.4.1 国学馆

国学馆秉承“大国学”的概念,收藏反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各类文献,并设立深圳国学教育研究成果展示专柜。

现有藏书约3000多种,7000余册,光盘900多片,向青少年提供中国传统哲学、历史、文学、宗教、艺术、民族、风俗等多方面内容、多形式载体的专项阅览服务,并设立国学社,开展讲座、展览、表演、游戏、观摩、培训等主题活动。

3.4.2 经典读物阅览区

收藏古今中外文学及其它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各类经典文献20000余册。

该区藏书具有内容精选、版本多样的特点,对每一种经典读物,除了收入该作品的原著外,特别收入了少儿版、彩绘版、简写版等各种适合不同年龄段少儿阅读的版本。

3.4.3 读画世界

该区是深圳首个专门收藏图画文献的专题阅览区,以丰富的纸质图书文献为依托,结合电子、数字型动漫文献,打造动漫展示平台,现有藏书3万余册,其中中文图书18000余册,外文图书12000余册(日、韩图书主主),是我国经典连环画、本土原创漫画、日韩流行漫画、原作精美画册、专业动漫技法等参考资料的集中地。

3.4.4 国际教参资料馆

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正在筹备国际教参资料馆,预计于今年9月份对外开放。

该馆为国内首创,收藏英国、美国、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教辅材料,每套资料的投入都将需要二三十万元。

3.4.5 少儿文献资源共享――“长青藤计划”

“长青藤计划”是由深圳少年儿童图书馆、深圳市电教馆发起的,与各中小学图书馆共同建设的公益性项目,目标是构建深圳市少儿文献共建共享平台、通借通还平台,构建一个品种丰富、配置合理的少儿文献服务保障体系。

该项目启动后受到各中小学的热烈响应,400多所中小学中已经有300多所有意向加入此项计划。

4. 东莞图书馆

4.1 概况

东莞图书馆新馆位于新城市中心广场内,是东莞文化标志性建筑设施之一,2005年9月开馆,总建筑面积为44654平方米,投资1.73亿元,是一个集文献借阅、信息咨询、培训教育、学术研究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现代化图书馆。

新馆共6层,地上5层,地下1层,分图书馆功能区和购书中心区两大区域。

现有馆藏纸质文献110余万册、电子图书25万种、电子期刊9000余种,提供阅览座位3000个,网络节点2600余个。

4.2 经费及编制状况

东莞图书馆年度财政拨款为3700万元,其中购书经费为700万元,另外还有图书馆之城人大专项资金200万元。

东莞图书馆现有编制内人员119人,编外25-30人(外包服务)。

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59人,初级职称40人,学历结构上硕士8人(含3名在职硕士),本科72人,专科32人,中专等7人。

4.3 机构设置

东莞图书馆设有办公室、业务部、物业管理部、编目部、辅导部、参考咨询部、少儿部(含少儿馆筹备组)、图书借阅部、报刊部、读者服务部、网络部等11个部室。

4.4 功能布局特色

东莞图书馆馆内共6层,地上5层,地下1层,分图书馆功能区和购书中心区两大区域。

图书馆业务功能布局体现了服务至上原则,按楼层从下到上,人流从多到少的金字塔式进行服务分区,一至五层分别为大众活动区、电子服务区、书刊借阅区、研究参考区和业务办公区。

4.5特色服务与创新服务

4.5.1 24小时开放服务 

东莞图书馆拥有目前国内第一家自助图书馆和国内第一台图书馆ATM。

自助图书馆专为非正常开放时间到馆的读者提供自助借还和阅览服务,自助图书馆的开放和图书馆ATM摆脱了开放时间对读者借阅图书的限制,实现了实体图书馆真正意义上地24小时开放服务。

这样的服务让读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内借到自己需要的书,方便了读者,同时也节约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源。

4.5.2 零距离服务

通过图书流动车“方便、快捷、灵活”等特点,定时间、定路线、定服务点位市民提供办证、借阅、咨询、预约登记、送书上门等服务,被市民亲切地称为“市民身边的图书馆”。

4.5.3 特色馆中馆

东莞图书馆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取向,设立了“漫画图书馆”、“衣食住行图书馆”、“粤剧图书馆”、“台湾书屋”等10个馆中馆,集中相同主题的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于一区,使读者方便利用同一主题的多载体文献。

4.5.4 东莞动漫节

东莞动漫节是东莞图书馆举办的一个大型动漫盛会。

它依托大陆第一家漫画图书馆的资源优势,通过原创漫画精品展、COSPLAY表演、动漫画影片欣赏、周边产品展示、漫画现场比赛、知名漫画家签名售书、动漫游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市民生活,引领健康休闲文化。

截止2009年10月,东莞图书馆以漫画馆为阵地,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动漫节,累计吸引40万人次参与其中。

4.5.5 东莞读书节

东莞读书节是东莞市委、市政府举办的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文化活动,是东莞着力打造的一项知识传播品牌。

发展至今年已是第六届,今年的东莞读书节自4月下旬到10月下旬,时间长达六个月,共安排了22项活动,东莞图书馆参与担任责任单位的多达7项。

4.5.6 东莞市民学习网

东莞市民学习网是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服务手段和远程教育技术,向市民提供的一个公益性的、全开放的、多媒体远程网络学习平台。

东莞市民学习网共有课程1400多门,内容涉及科学、文化、历史、艺术、地理军事、经管、医学、艺术、人物、体育等领域,以大众课程为主、职业培训为辅、专业学习为补充、专题培训为特色、专题讲坛为亮点,以满足东莞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

二、两地三馆的几个共性特征

两地三馆在几年先后新建、改建了馆舍,在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三馆在图书馆办馆理念、办馆模式、服务创新方面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三馆尽管在具体做法上各具特色,但从中还是可以归纳出一些值得借鉴的共性特征。

(一)立足公益 以人为本

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宣言》(2008)中强调,中国图书馆人经过不懈的追求与努力,逐步确立了对社会普遍开放、平等服务、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

图书馆是一个开放的知识与信息中心,以公益服务为基本原则,以读者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然而,长期以来,各种名目的收费项目在图书馆界长期存在,并一度成为某些图书馆创收的来源。

2006年深圳图书馆吴晞馆长提出了“开放、平等、免费”的理念并率先在深圳图书馆付诸实施。

在服务方式上实行“全面开放、免证进馆、分层管理、一卡通行”,面向所有公民开放,普通阅览无需任何证件,一般性服务全部免费,打印、复印等仅收取成本费。

东莞图书馆和深圳少儿图书馆也全面推行了全免费的公益服务。

目前,两地三馆除了收取办证押金和复印成本费外已没有其它收费项目。

在深圳少儿图书馆连少儿活动实践区的手工、才艺等培训项目也全部免费,老师采取招募义工的形式解决。

另外,读者凭借阅证或身份证均可进入图书馆享受阅览服务,大大降低了进馆门槛,最大限度地方便了读者。

(二)坚持创新 科技强馆

现代图书馆必须以服务创新应对时代的挑战,图书馆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读者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知识与信息服务。

深圳图书馆创办于1986年,为与深圳这座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相匹配,深圳图书馆选择了“科技立馆”之路,把依靠科技创新图书馆事业作为立身之本,如今深圳图书馆的科技应用水平已经走在世界图书馆行业的前列。

深圳图书馆通过自主研发ILAS系统,开启了中国图书馆自动化先河,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升级其功能。

2008年由文化部产项、深圳图书馆自主研发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项目取得成功,到今年8月份,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系统在深圳市布设将达到100台,规划规模为300台,只要是居住在深圳的居民,都可以随时随地免费享受到借书读书的乐趣。

我们到达深圳图书馆之前,深圳图书馆刚刚进行了在馆文献的清点,通过采用了RFID技术的文献管理系统,仅仅用了两天,就完成了全部在馆文献的清理摸底工作,显示出这套系统的强大功能和超高效率。

2009年深圳图书馆426万册次的文献流通量中95%是通过馆内外各种自助借还设备完成的。

2005年9月东莞图书馆在开馆之初,就推出了国内首家自助图书馆,实现24小时全天候服务。

2007年12月,东莞又推出了国内第一台图书自助借还设备——图书馆ATM,可灵活设置在城市任何需要的地方,凭总分馆读者证就可在该设备上借还图书。

图书馆ATM与深圳图书馆的城市街区自助图书馆在技术和功能上各有千秋,它利用了智能机械手精准定位和抓取技术,灵活地将所借图书送出,将所还图书上架,较好地减少人工干预,提高了图书流通利用率,这在设备远离图书馆、走进市民中间的应用环境中更能显示其技术优势。

如今,平均每台设备日借还书量为50余册次,设于东莞一住宅小区的图书馆ATM上岗第一天图书借还量便达257册次。

自助图书馆、图书馆ATM运用现代科技力量创新图书馆服务载体和手段,延长图书馆服务时间,延伸图书馆服务空间,真正实现图书馆“365天天天开馆,24小时时时开放”的服务形态,现已被国家文化部选为“国家文化创新工程”扶持项目。

2007年12月,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Roy博士专程到东莞图书馆考察,将这种自助服务称为“永不关闭的图书馆”。

2008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向东莞图书馆颁发了“国际创新奖”。

(三)专题服务 因地制宜

在馆藏建设和阵地服务方面,两地三馆根据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与特点,形成了各自独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和服务格局。

深圳毗邻香港,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金融业发达,证券、基金、创投业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现代物流业持续发展。

深圳图书馆在做好大众型读者服务的同时,以专题阅览室的形式,开办了时装、法律、东盟、商贸、台港澳等专题文献阅览区。

深圳少儿图书馆开办了国学馆、经典读物阅览区、读画世界、实践区等特色服务区,并以此为平台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儿活动,注重寓教于乐,让孩子们在各种富有情趣的活动中感受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

东莞是在大陆台商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台资企业对东莞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东莞图书馆为此特别开办了台湾书屋,有台版图书8000余种,台湾报纸4种,期刊10种,为东莞台商、台商家属(包括少儿读者)以及对台湾经济文化等有兴趣的读者服务。

另外,东莞图书馆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阅读需求取向,设立了“漫画图书馆”、“衣食住行图书馆”、“粤剧图书馆”、“东莞书屋”等10个馆中馆,集中相同主题的图书、报纸、期刊、电子出版物于一区,使读者方便利用同一主题的多载体文献。

(四)整合资源,图书馆之城建设成效显著

深圳市和东莞市都在积极打造“图书馆之城”,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两地在形式上走出了两条不尽相同的道路。

深圳市政府实施“文化立市”发展战略,提出了打造“图书馆之城”的目标,即把深圳建设成为一个没有边界的图书馆网,为市民提供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图书馆服务,实现市民的文化权利。

通过逐步整合全市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系统和文献资源,在全市范围内为市民提供图书馆统一服务,包括统一读者证、统一服务规则、共享文献资源等。

读者只需拥有一张“图书馆之城”的读者证,即可在全市范围内加入统一服务的公共图书馆和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享受阅览文献、借还文献、查阅数字资源等图书馆服务。

深圳图书馆、龙岗区图书馆及其16家分馆、坪山新区坪山街道图书馆、盐田区图书馆及其沙头角分馆和全市40台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服务机已实现统一服务,其他各公共图书馆正在逐步实施统一服务。

东莞图书馆以区域图书馆协同发展思路为指导,推行总分馆制,按照中心馆---分馆---服务站的形式促进图书馆向基层延伸,即东莞图书馆为城市中心图书馆(总馆),各镇(街)、各系统图书馆为分馆,村、社区(居委会)图书馆以及图书流动车为补充,同时吸收企业、学校等其他系统加入的地区图书馆网群。

目前,已建立起拥有1个中心馆、46个分馆、102个图书流动车服务站、123余个共享工程服务点的图书馆服务网络,服务遍布32个镇(街)。

实现了“一馆办证,多馆借书;一馆借书,多馆还书”资源共享、联合服务的格局。

(五)有效利用各种社会资源

两地三馆在业务建设与发展中都能够积极利用广泛的社会资源,为图书馆的发展创造出宽松、有利的条件。

深圳图书馆紧扣深圳市政府“文化立市”的战略,从人文关怀的理念出发,提出了研发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的设想,这一计划得到了国家文化部、深圳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此项目被文化部列入部级科研项目,深圳市委宣传部和文化局颁发了《深圳市建设“图书馆之城”(2006-2010)五年规划》,明确将城市街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系统作为主要建设任务。

项目研制成功后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获得了业界的高度赞誉,更受到了社会的热烈欢迎。

深圳少儿图书馆在工作中注重加强与当地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教育部门的联系。

2009年3月,深圳少儿图书馆启动了由深圳少儿图书馆、深圳市电教馆和各中小学图书馆共同建设、文献资源共建共享的公益性项目――“长青藤计划”,它通过构建深圳市少儿文献通借通还的平台,实现全市少儿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少儿文献流通量,丰富少儿文献流通品种,推进深圳“图书馆之城”和“书香校园”建设。

截止目前,深圳市400多所各类中小学中已经有300余所有意加入这一计划,发展势头迅猛。

东莞自2005年起,连续举办了六届读书节,东莞读书节已经发展成为时间跨度长达七个月,由市委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教育局主办,市总工会、团市委、妇联、文联、东莞图书馆等单位承办,东莞书城等多家企业协办,由20多个主题活动组成的大型读书活动,读书节协调小组办公室设于东莞图书馆,负责整个读书节期间的日常工作,东莞图书馆承担了其中多项重大活动。

已经结束的2009年第五届读书节共举办了421项活动,受众人群达350余万人次,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政府的重视、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这一活动成功的重要保障。

三、思考与启迪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七天的广东之行,两地三馆的耳闻目睹,对于即将迎接新馆开馆的我们,引发诸多思考,带来许多启迪。

(一)以全免费服务为方向,以创新服务模式、引进先进科技为手段,向社会提供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产品,同时结合我省我馆实际兼顾创收。

在7月23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活动中,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就深化我国文化体制改革问题强调,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指出,新的一年政府要更加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要更好地履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责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和权益。

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图书馆,特别是政府兴办的公共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全免费开放是一个必然的方向。

为了向社会提供更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产品,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要求,我们需要更新办馆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引进图书馆领域先进的技术和产品。

从馆领导到每一位图书馆员工都应提高对公共图书馆的公益属性的认识,提高作为公共图书馆人的职业素养,将敬业爱业乐业的意识融入到我们的工作细节中去。

三座图书馆里,读者活动区的热烈氛围与阅览服务区的安静气氛形成图书馆一种特有的和谐。

带领我们参观时,一进入读者阅览服务区域,深圳图书馆马婕老师立刻将讲解声音降低这一细节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处在深圳、东莞这样在我国公认市场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三座图书馆从领导到员工加班都不少见,而且令我们尤感意外的是他们的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

当图书馆需要志愿服务时,社会义工的报名也很踊跃。

深圳少儿图书馆的才艺手工培训教师来源就是通过招募义工这种形式实现的。

由此看来,无论在什么样的地区,爱业敬业乐业都是可以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