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33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3 大小: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3页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3页
亲,该文档总共8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8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纲要文档格式.docx

第四节强化社会保障体系支撑43

第五节全面提高社会管理水平46

第七章实施“改革创优”战略全力打造创新创优先行区48

第一节深化体制机制改革48

第二节推进国内国外开放51

第八章加强规划实施保障53

第一节强化投资驱动53

第二节深化要素支撑54

第三节增强执行保障56

附件:

……………………………………………………………………58

1、名词解释…………………………………………………………….58

2、鹿城区“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61

3、鹿城区“十二五”重大项目投资安排表……………………………63

4、鹿城区“十二五”房地产投资项目表……………………………….78

5、鹿城区“十二五”市属基础设施投资项目表……………………….80

6、鹿城区空间格局示意图…………………………………………….88

7、鹿城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示意图………………………………….89

8、鹿城区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示意图………………………………….90

9、鹿城区旧村改造项目分布示意图………………………………….91

温州市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和省委“两创”总战略,按照市委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总体部署,根据《中共温州市鹿城区委关于制定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制定《温州市鹿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

本《纲要》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责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各级各类规划、制定政策和年度计划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十二五”发展的现实基础

第一节“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更有活力、更具实力、更加和谐的鹿城,组织实施“优二强三”、“文化大区”、“平安和谐”的发展战略,有效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局面不断巩固,基本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除“五年累计利用外资额”、“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的2项指标无法完成外,其余多数指标均顺利完成。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时期,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562亿元,年均增长9.3%;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9万元,年均增长8%;

财政总收入达到34.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8.8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10.6%、13.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30.5亿元,年均增长20.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530.3亿元,年均下降4.1%。

通过五年努力,全区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3%,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创意经济等新型城市经济加快发展,特色轻工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都市型农业发展取得进步,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产业竞争优势稳步提升,全区共有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4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9枚,培育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5个。

公共服务不断改善。

通过五年的努力,全区在巩固教育强区创建成果的基础上,成功通过科技强区、体育强区、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的考核验收,文化建设“六大工程”进展顺利。

社会更加稳定,“法治鹿城”建设取得成效,安全生产事故、治安案件等控制在低发生率,成功创成浙江省平安区。

农村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康庄工程”、“千万农民安全饮水工程”、“千百工程”等工程深入实施。

改革开放扎实推进。

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新增2家小额贷款公司,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取得阶段性成效;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绩效考核全面实施,政府职能不断转变,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各项社会事业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领域的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农村综合改革进一步深化,耕地流转率达到44.9%,林权配套改革扎实推进。

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外贸出口产品结构逐步优化,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8.4亿美元,年均增长27.5%。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

节能减排稳步推进,关停全区5个制革基地,实施电镀基地打非入园,一批耗能大户得到有效改造,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的减排、单位生产总值的能源降耗如期完成。

温瑞塘河综合整治、环境卫生整治、拆违治乱整治、交通秩序整治等城区四大整治全面推进,新农村“千百工程”有序开展。

循环经济“630计划”深入实施,生态区创建全面推进,建成省级生态乡镇5个,其中双潮乡建成全国环境优美乡。

生活质量逐步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16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3687元,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0%、11.2%。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以经济适用房、廉租房为重点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初步形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3%,五年新增城镇就业11.5万人。

回顾这五年来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看到仍然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产业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结构不尽合理,高新技术产业成长缓慢,产业结构调整任重道远。

二是核心城区功能不够突出,交通等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不强,旧城旧村旧片区改造缓慢,城市管理仍然粗放。

三是社会民生问题亟待改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仍然短缺,社会治安和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四是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繁重,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尚未有效形成,城乡生态环境尚未得到根本好转。

第二节“十二五”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的现实挑战。

综合判断国内外发展形势,全区总体上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国内外发展环境。

从国际环境看,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突破,发展模式快速转变,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持续,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各种形式贸易保护主义日益抬头,这既为全区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机遇,同时增加了全区扩大开放的复杂性和风险性。

从国内环境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成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主旋律,内需主导和创新驱动的政策导向进一步加强,社会政治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为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创造了有利条件。

区域发展环境。

“长三角”和“海西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将加快,区域分工协作和发展优势更加明显;

全省将深入实施“两创”总战略,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温州市将以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为目标,全力推进大都市区建设;

鹿城区作为大都市区中心城区,地位将更加突出,面临更多机遇。

鹿城区发展阶段特征。

“十二五”时期是鹿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将出现全新的阶段特征。

——城市发展将更加注重功能提升。

“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围绕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功能。

鹿城区作为全市的中心城区,不仅面临着自身主导功能提升的挑战,同时还肩负着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重任。

因此,推进城市功能提升将成为这一时期城市发展的主要内容。

——产业发展将更加注重服务引领。

近年来,全区服务业发展取得较大进步,第三产业比重达到70.3%。

但是总体上看,产业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传统商贸流通业发展比重较大,支撑现代化中心城区功能需求、引领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依然不足。

因此,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核心的产业体系,将成为这一时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

——社会发展将更加注重均衡优质。

鹿城区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已经走在全市前列,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发展将步入中等发达国家发展水平,如何进一步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并着力向均衡优质目标跨越,将成为这一时期社会民生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我省“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按照我市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的总体部署,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强三优二”、城乡互融、环境优先、文化引领、改革创优的五大战略,全力打造“宜商宜居、活力时尚”城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为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十二五”时期,全区在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必须把握五大基本原则:

坚持把转型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适应新时期新阶段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切实加大投资力度和优化投资结构,加快推进转型发展。

坚持以经济转型培育新的增长点,以城市转型占领制高点,以政府转型提升竞争力,全面推进转型发展。

通过转型发展,推动经济发展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推动城市加快发展步伐,提高现代化水平;

推动政府职能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行政效率,为经济转型、城市转型提供有效保障。

坚持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

强化全局观念,以统筹的思路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重大关系,兼顾各方利益,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统筹城乡发展,以新思维、新方法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既注重经济发展,也重视民生事业,使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协调;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城市宜居度;

统筹整体与局部关系,进一步理顺区与街道乡镇的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强大动力。

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锐气,大力弘扬敢于创新的精神,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推进改革,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通过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施内外互动发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激发创新活力,为“十二五”时期发展提供重要动力。

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最终目的。

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把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体现在富民、惠民、安民上,着力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协调好各方面利益关系,创造更加和谐的创业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推动全区群众共同团结奋斗、繁荣发展。

坚持把生态建设作为重要支撑。

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完善生态机制,切实把良好的生态基础转化为宜商宜居的环境竞争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发展战略

根据“十二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要求,要全力实施“强三优二”、城乡互融、环境优先、文化引领、改革创优的五大战略。

实施“强三优二”战略。

坚持以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目标,突出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优化服务业发展空间格局,大力实施服务业重点建设项目,着力壮大服务业总量,提高服务业质量。

继续抓好工业集聚提升,大力改造传统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产业升级。

通过实施“强三优二”战略,努力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现代都市产业体系。

实施城乡互融战略。

坚持城乡互动、互促共进、协调发展。

对接全市建设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现代化国际性大都市,加快中心城区建设、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推进统筹城乡综合改革,在更大范围内整合生产要素,形成在城乡发展空间上同谋划、城乡基础设施上同建设、城乡资源要素上同配置、城乡发展成果上同分享的格局,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实施环境优先战略。

更加重视包括经济发展环境、社会稳定环境、生态人居环境在内的大环境建设。

积极打造宜商环境,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形成高效便捷的政府服务环境、宜于创业的生产环境、宽松优惠的政策扶持环境;

积极打造宜居环境,加强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加强城市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强化基层社会管理,形成生态优美、社会和谐、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通过打造宜商宜居环境,全面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实施文化引领战略。

以先进文化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充分挖掘和集聚全市历史文化资源,弘扬新时期温州人精神,着力促进先进文化与产业、消费、服务融合,促进先进文化与人的思想、行为、信仰融合,促进先进文化与改善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智力支撑、提升城市竞争力融合,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实施改革创优战略。

坚持以改革增活力、添动力、促发展,创新政府管理模式,推进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做好做强民营经济、民间资本这个最大优势;

进一步发挥内外温州人优势、侨界群体优势、市场营销网络优势、资本优势和信息优势,健全内外互动发展机制,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机制保障。

第三节奋斗目标

围绕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力争在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城乡融合、生态环境、发展机制、生活品质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地方财政收入与国民经济保持同步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率每年达到5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9%和10%,民营经济实现新飞跃,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

产业发展结构明显优化。

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规模,服务业优势更加突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0.3:

24.7:

75。

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研究与试验发展(R&

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基本形成创新型城区。

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

围绕“一带”引领、“五区”融合的空间格局,着力推进城乡互融发展;

中心城区功能更加完善,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达到80%;

西部农村加快发展,资源要素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公共服务“城高乡低”的状况明显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

生态人居环境更加优美。

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加快形成,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指标及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六城联创”全面创成,城乡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39%,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快构筑,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科学发展机制有效构建。

主动承接新一轮市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民营经济综合配套改革、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达到新水平,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形成。

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

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各项社会事业强区创建,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健全,公共权力运行规范高效,城市宜居度有效提升,民生综合指数和民生满意度继续走在前列。

表2-1:

鹿城区“十二五”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2010年

实际值

2015年规划

绝对数

年均增长率(%)

指标属性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562

900

10

预期性

2

人均生产总值(万元)

7.9

12

9

3

三次产业比重(%)

0.3:

29.4:

70.3

75

4

城市化水平(%)

76

80

——

5

财政总收入(亿元)

34.5

56

地方财政收入(亿元)

18.8

30

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

530.5

1000

14

7

全社会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

530.3

1900

27.4

8

外贸出口总额(亿美元)

28.4

50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15①

20

R&

D经费占GDP比重(%)

1.1

1.5

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31666

48700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13687

22050

13

优质教育覆盖率(%)

70

城镇登记失业率(%)

1.3

≤4.5

15

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16

森林覆盖率(%)

39

17

五年新增城镇就业(万人)

11.5

9.5

约束性

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5

19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五年累计削减率(%)

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吨标准煤/万元)

2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氮氧化合物

22

城市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

7.5

23

活立木蓄积量(万立方米)

34.2

0.8

(新增量)

24

耕地保有量(亩)

49081.3

44415

①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

第三章实施“强三优二”战略全力打造服务经济核心区

围绕做强三产、做优二产、做精一产,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持续增强经济实力和提升城市功能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节做强三产

做强服务业“首位经济”,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力争到2015年服务业比重达到75%。

建设区域金融中心。

依托民间资金、金融创新、金融生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通过5到10年努力,争取将鹿城区打造成为全国性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

——推进金融服务集聚发展。

全力推进金融集聚区建设,着力打造滨江商务区核心金融功能区,提升车站大道金融产品零售与金融服务交易功能,培育林里等片区金融高端论坛功能。

支持驻鹿各类银行机构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全国性、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

做优做强鹿城农村合作银行,支持向区域性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迈进。

大力发展证券期货公司、保险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培育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充分发挥不同机构的独特功能和作用。

大力推动金融组织创新,扩大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放大银行融资比例,争取试点一批、壮大一批。

积极开展村镇银行试点,充分发挥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作用。

积极培育拟上市企业和优质后备企业,形成上市企业梯队,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在国内外上市,争取实现全区上市企业零突破。

——打造民资金融服务中心。

发挥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的平台作用,推进国内外投融资机构、中介服务机构、民间资本、新兴产业、有市场前景的企业和项目进驻,吸引全国性、区域性的项目和资金。

充分利用世界温州人大会平台,发挥海内外温州商会及内外温州企业家的突出优势,激活和吸引全世界温州人的资金。

梳理可以市场化的项目,精心包装政府投资项目库,推进民资和政府投资项目对接。

运用各种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推介会、洽谈会、交易会,实现资本与项目、资本与高科技、资本与企业、资本与市场、资本与资本的有效对接和转换。

联合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金融机构,组建金融人才培训机构,形成金融人力资源开发的长效机制。

——保持一流金融生态环境。

健全政银企信息沟通机制,完善金融例会制度,深化政银企对接合作。

研究制定金融业发展专项政策和优惠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措施吸引金融机构、资金、人才来鹿城投资发展。

制定金融机构评奖办法,引导银行信贷资金合理投入,加大信贷总量、产品创新力度。

加大鹿城金融协会建设力度,发挥服务、沟通、协调作用。

发挥金融机构防范风险的主体作用,完善风险预警机制和应急处理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与长三角和海西区为重点的区域间金融合作,与杭甬金融集聚区互动。

建设时尚魅力商都。

围绕日逛商都城、夜游瓯江景、乐享休闲所、食有特色佳肴,通过联动发展商贸流通业、休闲旅游业、会展服务业,着力打造富有个性的时尚魅力商都,力争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

——建设时尚消费平台。

通过建设时尚消费商圈、时尚城市综合体、时尚特色街区、时尚展览展示会,打造浙南闽北时尚消费功能区。

建设时尚消费商圈,整合以五马街、大南门为主体的城市中心商贸圈,积极培育杨府山商圈,大力提升南浦商圈,着力改造欧洲城,强化城市商圈辐射带动能力,打造浙南闽北消费者购物、休闲的区域中心。

建设时尚城市综合体,打造财富中心、鹿城广场、世贸中心等高端城市消费综合体,提升时代广场、银泰百货、开太百货等城市消费综合体功能,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时尚消费品牌,依托时尚消费综合体建设带动时尚消费发展。

建设时尚消费街区,着力发展时尚、休闲特色行业,重点建设和提升五马-解北传统步行街区、塘河文化街、人民路信息数码特色街、望江路咖啡酒吧休闲街、温州大道汽车服务街区、车站大道金融服务街、汤家桥路餐饮娱乐服务街、吴桥创意网购街区,努力提高特色商业街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建设时尚展览展示会,依托杨府山会展中心、特色街区、商务楼宇等各类会议展览资源,借助我市传统特色轻工优势,围绕各类高档消费品、时尚消费品、特色消费品,着力打造有鹿城特色的“国”字号的展览展示会。

——精心发展休闲旅游。

围绕建设浙江省省级旅游经济强县,深入推进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继续提高和完善温州都市旅游目的地核心圈的开发,着力发展滨江会展商务旅游、江心屿文化体验旅游、西部乡村生态旅游、西洲岛度假旅游,打造鹿城八大休闲旅游基地,切实建设鹿城休闲旅游产品体系。

以都市区休闲夜游、瓯江风情夜游、塘河水上夜游为主线,加强会展中心、世纪广场、九山休闲区、下吕浦街区等夜游载体建设,打响“晚上鹿城”品牌。

立足于旅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