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3554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军事理论考试要点文档格式.docx

国防建设包括:

武装力量、边防、海防、空防、人防及战场建设,国防科技与国防工业建设,国防法规与动员体制建设,国防教育以及与国防相关的交通运输、邮电、能源、水利、气象、航天等方面的建设。

16、国防科技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国防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17、国防的基本类型为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中立型。

18、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有爱国主义精神、民族尚武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9、国防是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安全保障,对于一个国家最重要和最突出的无非两件大事,一个是发展问题,一个是安全问题。

20、国防教育中需要强化的五种观念为国土观念、国力观念、国是观念、国魂观念、国耻观念。

21、现代国防的组成主要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工业建设、战场建设、军事交通、人力动员准备、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法规等。

22、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指导思想有:

以民为本、居安思危等。

23、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建设思想有:

富国强兵、寓兵于民等。

24、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教育思想有:

爱国教战、崇尚武德等。

25、我国古代具有代表性的国防斗争策略有:

不战而胜、安国全军等。

26、中国地方学校的军事教育起源于商朝。

27、古代兵制主要包括有武装力量体制、军事领导体制、兵役制度等方面内容。

28、我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五大兵种为:

车兵、步兵、骑兵、水军、火器部队。

29、我国古代典型的国防工程建设有城池、长城、京杭运河、海防要塞等。

30、长城故址西起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东至辽东(鸭绿江),史称万里长城,现存明长城,全长6300多千米,横贯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九省、市、自治区。

3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土面积为1260多万平方千米。

32、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3、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4、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35、1999年11年20-21日,我国第一艘“神舟”号试验飞船首飞成功。

36、扩张型国防的特点:

是把本国的“安全”建立在别国屈服的基础上,把“国防”作为侵犯别国主权和领土、干涉他国内政的代名词。

37、联盟型国防中,有扩张联盟和自卫联盟两种;

从联盟国之间的关系看,有二元体系联盟和多元体系联盟两种。

38、爱国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坚持保卫祖国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等方面。

39、民族尚武精神的组成:

卫国报国的志向;

居安思危的戒备观念;

刚毅坚强的斗志;

奋发进取的竞争意识;

刻苦钻研和磨练的勇气。

40、我国新时期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可归纳成以下几点:

一是经济建设是国防建设的基础;

二是以现代化为中心建设国防;

三是以自力更生为基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国防。

41、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

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42、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重新强调了革命英雄主义的“五种精神”:

即发扬革命加拼命的精神;

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

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

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

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争取胜利的精神。

43、国家与国防的关系为:

国防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

国防是为国家利益服务的;

国家的性质、制度、政策决定着国防建设。

44、国防历史的启示:

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45、我国的国防性质与类型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利益是阶级利益、民族利益和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的高度统一。

因此,我国的国防政策是防御性的。

我们坚持和平自立的防卫原则,永不搞侵略扩张,也不允许别国侵占我国一寸土地。

在外交上,我们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与各国友好合作,不做超级大国,不称霸,不依附经济大国,不同它们结盟。

我国的国防完全是为了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因而是属于积极防御、自卫型的国防。

第二章信息化战争

1、什么是信息化战争?

信息化战争是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的必然产物,是运用信息、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进行的战争,是信息时代战争的基本形态。

2、信息化战争的六个基本点是:

一是时代性。

二是交战双方至少有一方是信息化军队。

三是要使用信息化、智能化的武器装备,各作战单元网络化、一体化。

四是要在多维战略空间进行,特别是在航天空间、信息空间和认知空间进行。

五是在物质、能量、信息等构成作战力量的诸要素中,信息起主导作用。

六是战争中的必要破坏和“流血暴力”依然存在,但附带破坏将降低到最低限度。

3、信息化战争与信息行动、信息战、网络中心战、信息斗争和信息作战的区别与联系:

信息化战争是信息时代的主导性战争形态,美军的网络中心战与我军的信息化战争大同小异,而其他概念属于作战样式范畴;

信息行动包括了“信息战”,而“信息战”只是战时的“信息行动”,与我军的“信息作战”意思相同。

信息作战是指在战场上为夺取或保持制信息权而进行的信息对抗行动。

美军的“信息战”、俄军的“信息斗争”与我军的信息作战,在内涵上大同小异。

4、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三非”作战是指:

非线式、非对称和非接触。

5、信息化条件下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

立足于遏制或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上来。

6、军队和国防建设发展的目标是: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7、信息化战争的基本特征是:

第一,战争与和平的界限模糊,战争趋向“平民化”。

第二,战争动因复杂,战争目的有限。

第三,战争的内涵扩大,战争主体多样化。

第四,作战节奏快,战争持续时间短。

第五,战争毁伤小,必要破坏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六,作战行动在全维空间进行,地理因素的影响大大减弱。

第七,战争一体化程度高,无形作战力量要素起决定性作用。

8、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表现在:

第一,传统战争的界限将被超越甚至被打破;

第二,作战效能将具有亚核战争的威力;

第三,天战将成为新的重要作战样式;

第四,军队组织将高度小型化、一体化和智能化。

9、第六代战争的定义是:

高精度突击或防御武器、新物理原理制造的武器和电子战兵器为主要手段,以粉碎敌方经济潜力为主要目的,以非接触方法进行的战略规模的战争。

10、第六代战争的内容:

使用冷兵器为第一代战争,使用火药和滑膛枪的战争为第二代战争,使用身管火炮和轻武器为第三代战争,使用自动武器、坦克、飞机、新的运输工具和通信装备的战争为第四代战争,使用核武器的战争为第五代战争,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等信息化武器为第六代战争。

11、信息化战争的历史演变有:

孕育阶段:

时间为20世纪60到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是60年代越南战争、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80年代的马岛战争;

萌芽阶段:

时间为20世纪90年代,以海湾战争为主要标志;

初始阶段:

时间是20世纪末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是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

12、新概念武器是指工作原理和杀伤破坏机理上有别于传统武器,能大幅度提高作战效能的一类新型武器。

13、“三战”是指:

心理战、舆论战、法律战。

14、未来太空战准备表现在:

一是大力发展和部署用于太空攻防作战的武器系列。

二是加快太空战场建设。

三是组建太空作战部队。

四是开始确立太空作战理论。

15、太空是未来信息化战争战略制高点的优势在于:

一是可以实现全球实时探测与预警。

在太空探测和预警系统的严密监视下,任何重大的军事活动要想不被发现将越来越困难。

二是可以实现高质量的远程洲际通信。

三是可以实现远程精确作战。

通过太空制导和定位系统,可以大大提高远程精确打击的定位精度。

四是可以不受国界、地理和气象的限制。

16、未来信息化战争的首要作战行动是:

争夺太空的控制权。

17、任何形态的战争毁伤破坏分为两类:

一类是必要毁伤,另一类是附带毁伤。

必要毁伤是与达成战争目标有直接关系的破坏,而附带毁伤是与达成战争目的无直接关系或根本无关的不必要破坏。

18、有人把信息化战争称为“实时战争”或“分秒战争”的主要原因:

一是战场上的所有作战单元实现网络化、一体化后,可实时获取、处理、传输和利用作战信息,可使指挥员对作战的指挥控制便捷高效,可使作战部队的行动非常迅速。

二是武器装备的反应快、速度高。

三是战争目的的有限性和作战的高效率,将使作战的坚决性和速决性更加突出,使交战双方都力求速战速决,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

四是信息化战争准备时间长,战争能量释放速度快,交战时间短。

19、信息化战争目的有限的主要原因有四个:

一是只要战争达成取得了主导权和一定的经济利益,提高国际地位,或者惩罚、教训、报复敌国的目的,就停止战争。

二是信息化的军事技术装备既具有高效性,又具有很强的可控性,是达成战争有限政治目的的有效手段。

三是信息化兵器价格昂贵,战争耗费惊人。

四是追求过高的战争目标,很可能导致交战双方特别是己方遭受难以承受的重大伤亡,从而引发民众的强烈反战情绪。

20、打信息化战争应具备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条件:

要出现信息化军队,因为只有信息化军队才有资格打信息化战争,机械化甚至半信息化军队打不了信息化战争。

21、高技术战争是:

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时期产生的。

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战争到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要经过一个战争形态从量变到质变、从部分质变再到整体质变的漫长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的战争形态一部分是机械化战争,另一部分是信息化战争。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机械化战争的成分会越来越小,信息化战争的成分越来越大。

对这两者兼而有之的混合型战争形态,我们称为高技术战争。

22、新概念武器主要有次声波武器、电磁脉冲武器、激光武器和气象武器等。

23、信息化战争将分为软战和硬战两部分。

软战是以信息和信息系统为武器和目标的作战样式,硬战是信息调控下的火力战。

24、信息化战争走向“平民化”的趋势。

其表现是:

首先,军队可以在商业市场上采购到某些先进装备,如个人计算机、光学仪器、电子产品等;

其次,很多军事专业技术都有相应的民用专业技术,很多民用专业技术人才稍加训练就能成为很好的军事技术专家;

再次,社会上的任何个人,只要有一台计算机和一条网线,就可以实施信息战,进行“信息暴力活动”;

第四,国家的“重心”将向民间转移,比如,金融信息系统、电力信息系统、交通信息系统、国家行政管理信息系统等,它们都将成为战争中的重要攻击目标。

25、信息化战争主体多样化是指,进行战争将不仅仅只限于民族国家或国家集团、政党或团体,非国家主体、非政府组织、跨国公司、恐怖集团、“信息勇士”等,他们都能在信息空间实施或帮助实施信息作战行动,同样能发动战争。

26、信息化战争作战行动在全维空间进行,全维空间包括有形空间和无形空间。

有形空间分为陆地空间、海洋空间、航空空间和航天空间,无形空间分为信息空间、认知空间和心理空间。

27、信息化战争一体化程度高表现在:

一是陆战、海战、空战、天战、信息战将相互交织,紧密融合,联为一体。

二是各军种间作战的界限将难分彼此,三是战略级、战役级、战术级作战的界限将模糊不清,在很多情况下用少量信息化兵器和小型信息化部队就可直接达成战略、战役目标。

四是战斗部队、支援部队和勤务支援部队等各种作战系统、各种作战职能,将联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8、新的太空作战样式主要有:

1、太空信息作战。

即运用太空电子战和太空网络战对敌方的太空平台实施“软”打击,干扰被坏敌方太空平台的电子设备和计算机系统,使其功能丧失。

运用各种反卫星武器对敌方的太空平台实施“硬”摧毁,从根本上破坏敌方的太空信息系统。

2、太空反卫星作战。

主要作战手段有反卫星导弹攻击、布设“太空雷”和定向能武器攻击。

3、太空反导作战。

主要指运用由天基、空基和地基平台共同构成的反导系统对敌方的导弹实施拦截和摧毁。

4、太空攻击大气层内目标作战。

主要指以天基武器系统攻击大气层内的空中、地面和海上的目标。

29、未来军队的组织体制在数量规模上将具有两个基本的发展趋向:

一个是军队的总规模将大幅度缩小。

另一个是作战部队的建制规模将更加小型灵巧。

30、信息化战争条件下我国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的着眼点:

1.主要着眼于应付信息化战争,而不是机械化战争或其他形态的战争;

2.着眼于应付可能发生的局部战争,而不是迫在眉睫的世界大战;

3.既着眼于打赢战争,又着眼于遏制战争。

31、我军实行跨越式发展是指:

由于我国军队目前还处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状态,这与信息化战争条件是不相符的。

但如果按照发达国家军队已经走过的道路发展,即先实现机械化再实现信息化,那就会总跟不上别人的步伐,始终落后。

所以,以信息化牵引机械化,信息化和机械化一同实现。

32、社会信息化建设包括:

发展信息技术,开发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网络,建造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信息产业,培养信息人才,形成信息文化,制定信息相关法规、政策和标准。

33、信息化条件下如何进行国防动员:

当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应在第一时间将民用的战略信息资源,如信息、通信网络、数据库、重要信息设施纳入战争体系,由军事部门实行集中统一指挥和使用。

全国各个行业,包括政府、企业、金融机构、能源基地、科研基地中的信息网络和设施,都必须立即进入战争状态,确保信息畅通和保密,抵御敌人的信息攻击。

34、国防教育如何适应信息化战争条件:

国防教育是统一全民的国防建设思想、国防观念和增强公民国防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信息化战争的形成发展过程及现代信息化战争的典型案例的分析研究,了解信息化战争的特征、特点,把握其基本规律和发展趋势,研究信息化战争条件下进行人民战争的新方法。

从而使全国人民明确我国国防建设的方向,正确理解国防政策和战略,增强国防意识,激发建设社会主义信息化社会的积极性,自觉投入到信息化人民军队和国防建设之中。

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与中国安全

1、国际战略环境是一定时期国际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等的综合形势,是一种宏观的国际环境。

任何国家(集团)的战略,无不受一定战略环境的制约和影响。

2、冷战后国际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领土争端和资源争夺明显增多,民族矜持和宗教纷争不断加剧,跨国性问题日益严重,热点地区的和平进程在曲折中发展。

3、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主要有:

经济摩擦日趋增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传统的国家主权受到挑战。

4、中国陆上邻国:

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尼泊尔、锡金、不丹、印度、缅甸、老挝、越南。

5、中国海上邻国:

朝鲜、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

6、我国安全环境的主要问题:

西藏和新疆问题;

国内社会矛盾问题;

祖国统一问题;

海洋权益问题;

周边有关国家的军事状况不容乐观。

7、冷战是指美国和苏联及他们的盟友在1945年至1990年代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冲突和竞争。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对抗双方都尽力避免导致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人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却又不诉诸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8、目前中日东海争端核心问题是东海划界与钓鱼岛。

9、国际战略环境的重点有:

时代特征,战略格局,战略动向,发展趋势。

10、现阶段大国关系调整的基本动力:

旧国际结构的瓦解是大国关系调整的第一个动力。

大国力量对比关系的彼此消长是大国关系调整最深刻、最根本的动因。

全球化给大国关系带来了深刻影响。

大国内部和政策的变革形成了大国关系调整的国内动力,它对大国关系的影响极为巨大。

11、国际战略环境的发展演变重要经过:

欧洲中心→两级对抗→多极化的过程。

12、当代国际战略环境的特征主要有:

地缘政治,恐怖主义,大国沙文主义与全球一体化等。

13、边疆、边界、领上在地缘政治中是重要因素。

地缘首先在于缘边、缘海,因此地缘政治在一定意义上可说是缘边政治、边疆政治、领土政治。

14、国家利益在国际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现为:

国家利益是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基本依据:

国家利益是国家调整对外政策和对外行为的基本着眼点:

国家利益是解释和证明国家对外政策合理性的工具:

国家利益的差异和对立、共同和一致,是推动国际关系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当今相互依存加深的国际社会中,国家利益的内容发生了变化,但国家利益的作用没有改变.

15、地缘政治学是一种探讨个人、组织或团体,因为空间分布等的地理因素,经营政治的手段及方法。

目前用于军事、外交等战略分析方面较多。

常常以地理因素为底,经济,社会,军事,外交,历史,政治等方面进行分析。

16、2001年6月15日,随着欧亚大陆一个新的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上海合作组织”宣布成立,体现这一组织宗旨的“上海精神”被首次明确提出,这就是:

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

17、地缘政治格局的追求目标是地区的实力均衡。

18、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由中国政府提出,并与印度和缅甸政府共同倡导的在建立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19、新技术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导致了国际关系格局的转换,美苏两极格局最终解体,世界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使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日益面临挑战。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对南北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

新技术革命的发展还促使人类战争观念不断发生转变,使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主旋律。

20、1983年1月,中国政府宣布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的四项原则,即“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

21、2009年3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举行例行记者会,针对菲律宾总统阿罗约签署领海基线法案,将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列为菲律宾所属的岛屿一事重申,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任何其他国家对黄岩岛和南沙群岛的岛屿提出领土主权要求,都是非法的,无效的。

22、2009年,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

确吉杰布表示他将一如既往地继承和发扬历代班禅大师爱国爱教、护国利民的光荣传统,努力引导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前世大师的“四个热爱”即: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自己的民族、热爱自己所信仰的宗教。

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西藏社会和谐、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23、2008年,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六点意见:

一、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二、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三、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四、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五、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六、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24、美国2008年大选终于落幕,民主党的奥巴马以压倒性优势赢得了大选的胜利,成为美国历史上第44位,也是美国建国200多年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从而为美国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

25、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组成“金砖四国”

26、2008年第十九届世界石油大会的主题是“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能源”。

27、历史和法律依据均证明,南沙群岛的主权毫无疑问地归属中国,但出于种种考虑,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文莱等几个东南亚国家也声称对南沙群岛拥有主权。

28、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所有在1999年5月13日缔约的国家,必须要在2009年5月13日前提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案给联合国划界委员会,让委员会审议划界案。

若逾期,有关要求不会得到承认。

  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结案的最后日期——5月13日临近,中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域领土的压力越来越大。

事实上,周边国家近来的举动也明显了许多:

  菲律宾:

今年2月17日菲律宾国会通过“领海基线法案”,将中国的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划为菲律宾领土。

  日本:

今年2月26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在国会回答民主党关于钓鱼岛受到第三国侵犯时的对策时称,钓鱼岛是日本固有领土,当然是日美安保条约适用的对象。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总理巴达维在今年3月5日中午登上我国南沙群岛的弹丸礁(马来西亚称拉央拉央岛)慰问岛上驻军,并访问光星仔礁(马来西亚称乌比乌比礁),首次以总理兼国防部长的身份,宣示马来西亚拥有其“主权”。

  越南:

今年4月中旬,越南总理阮晋勇接受香港《大公报》专访时透露,2009年中越将签署《勘界立碑议定书》及《新边界管理规定》两份文件,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经济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