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3570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数学必做压轴题分类之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doc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

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是中考压轴题的考查重点,常考查函数解析式、交点坐标、图形面积或周长的最值、存在性问题、图形的平移、对称、旋转等.压轴题的综合性强,难度大,复习时应加强训练,它是突破高分瓶颈的关键.            

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的对称轴为直线x=-1,且抛物线经过A(1,0),

C(0,3)两点,与x轴交于点B.

(1)若直线y=mx+n经过B、C两点,求直线BC和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找一点M,使点M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

求出点M的坐标;

(3)设点P为抛物线的对称轴x=-1上的一个动点,求使△BPC为直角三角形的点P的坐标.

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1,0),B(3,0)两点,与y轴交于点

C,抛物线的对称轴与抛物线交于点P、与直线BC相交于点M,连接PB.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

(1)中位于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D,使得△BCD的面积最大?

若存在,求

出D点坐标及△BCD面积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在

(1)中的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QMB与△PMB的面积相等?

若存在,求出点Q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的顶点C的坐标为(0,-2),交x轴于A、B两点,

其中A(-1,0),直线l:

x=m(m>1)与x轴交于D.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和B的坐标;

(2)在直线l上找点P(P在第一象限),使得以P、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

的三角形相似,求点P的坐标(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3)在

(2)成立的条件下,在抛物线上是否存在第一象限内的点Q,使△BPQ是以P为直角顶

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果存在,请求出点Q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已知抛物线y=-x2-2x+a(a≠0)与y轴相交于A点,顶点为M,直线y=x-a分别与

x轴、y轴相交于B、C两点,并且与直线MA相交于点N点.

(1)若直线BC和抛物线有两个不同交点,求a的取值范围,并用a表示交点M、A的坐标;

(2)将△NAC沿着y轴翻折,若点N的对称点P恰好落在抛物线上,AP与抛物线的对称轴相

交于点D,连接CD,求a的值及△PCD的面积;

(3)在抛物线y=-x2-2x+a(a>0)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以P、A、C、N为顶点的四边形是

平行四边形?

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直线l⊥y轴于点B(0,-2),A为OB的中点,以A

为顶点的抛物线y=ax2+c(a≠0)与x轴分别交于C、D两点,且CD=4,点P为抛物线

上的一个动点,以P为圆心,PO为半径画圆.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P与y轴的另一交点为E,且OE=2,求点P的坐标;

(3)判断直线l与⊙P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6、如图,抛物线y=ax2+bx+c(a≠0)的图象过点M(-2,),顶点坐标为N(-1,),

且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C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为抛物线对称轴上的动点,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求点P的坐标;

(3)在直线AC上是否存在一点Q,使△QBM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求出Q点坐标;若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7、如图,二次函数y=x2+bx-3b+3的图象与x轴交于A,B两点(点A在点B的左边),

交y轴于点C,且经过点(b-2,2b2-5b-1).

(1)求这条抛物线的解析式;

(2)⊙M过A,B,C三点,交y轴于另一点D,求点M的坐标;

(3)连接AM,DM,将∠AMD绕点M顺时针旋转,两边MA,MD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E,F.

若△DMF为等腰三角形,求点E的坐标.

8、如图1,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点C,

若tan∠ABC=3,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两根为-8,2.

(1)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直线l以AB为起始位置,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AC位置停止,l与线段BC交于点D,P

是AD的中点.

①求点P的运动路程;

②如图2,过点D作DE垂直x轴于点E,作DF⊥AC所在直线于点F,连接PE、PF,在l运

动过程中,∠EPF的大小是否改变?

请说明理由;

(3)在

(2)的条件下,连接EF,求△PEF周长的最小值.

9、已知抛物线C1:

y=-x2,平移抛物线y=x2,使其顶点D落在抛物线C1位于y轴

右侧的图象上,设平移后的抛物线为C2,且C2与y轴交于C(0,2).

(1)求抛物线C2的解析式;

(2)抛物线C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B在点A的右方).求点A、B的坐标及过点A、B、C

的圆的圆心E的坐标;

(3)在过点(0,)且平行于x轴的直线上是否存在点F,使四边形CEBF为菱形,若存在,求

出点F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0、如图,已知直线y=-3x+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C,抛物线y=ax2+bx+c

经过点A和点C,对称轴为直线l:

x=-1,该抛物线与x轴的另一个交点为B.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在直线l上,求出使△PAC的周长最小的点P的坐标;

(3)点M在此抛物线上,点N在y轴上,以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否为平行四边形?

若能,直接写出所有满足要求的点M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11、如图,已知抛物线y=ax2+bx+c(a≠0)与x轴交于点A(1,0)和点B(-3,0),与y

轴正半轴交于点C,且OC=OB.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E为第二象限抛物线上一动点,连接BE、CE,求四边形BOCE面积最大值,并求出

此时点E的坐标;

(3)点P在抛物线的对称轴上,若线段PA绕点P逆时针方向旋转90°后,点A的对应点A′

恰好也落在此抛物线上,求点P的坐标.

12、如图,已知抛物线y=(x+2)(x-4)(k为常数,且k>0)与x轴从左至右依次交于A,

B两点,与y轴交于点C,经过点B的直线y=-x+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D.

(1)若点D的横坐标为-5,求抛物线的函数表达式;

(2)若在第一象限内的抛物线上有点P,使得以A,B,P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求k

的值;

(3)在

(1)的条件下,设F为线段BD上一点(不含端点),连接AF,一动点M从点A出发,沿

线段AF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F,再沿线段FD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到D

后停止,当点F的坐标是多少时,点M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用时最少?

13、已知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点A(m-2,0)和B(2m+1,0)(点A在点B的左

侧),与y轴相交于点C,顶点为P,对称轴为l:

x=1.

(1)求抛物线解析式;

(2)直线y=kx+2(k≠0)与抛物线相交于两点M(x1,y1),N(x2,y2)(x1

时,求抛物线与直线的交点M和N的坐标;

(3)首尾顺次连接点O,B,P,C构成多边形的周长为L.若线段OB在x轴上移动,求L最小

时点O,B移动后的坐标及L的最小值.

14、如图,抛物线y=ax2-8ax+12a(a>0)与x轴交于A、B两点(A在B的左侧),与y轴

交于点C,点D的坐标为(-6,0),且∠ACD=90°.

(1)请直接写出A、B两点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抛物线的对称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PAC的周长最小?

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及周

长的最小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4)平行于y轴的直线m从点D出发沿x轴向右平行移动,到点A停止.设直线m与折线DCA

的交点为G,与x轴的交点为H(t,0).记△ACD在直线m左侧部分的面积为S,求S关

于t的函数关系式及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

1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抛物线y=ax2-2ax-3a(a<0)与x轴交于A、B两点

(点A在点B的左侧),经过点A的直线l:

y=kx+b与y轴负半轴交于点C,与抛物线

的另一个交点为D,且CD=4AC.

(1)直接写出点A的坐标,并求直线l的函数表达式(其中k、b用含a的式子表示)

(2)点E是直线l上方的抛物线上的动点,若△ACE的面积的最大值为,求a的值;

(3)设P是抛物线的对称轴上的一点,点Q在抛物线上,以点A、D、P、Q为顶点的四边形能

否成为矩形?

若能,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思路点拨】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解析式;

(2)利用抛物线的轴对称性,BC与对称轴的交点即为M,继而求出其坐标;

(3)设P(-1,t),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PB、PC.对直角顶点分三种情况讨论,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可求得t的值.

【解答】 

(1)依题意,得

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

∵对称轴为x=-1,且抛物线经过A(1,0),

∴B(-3,0).

∴把B(-3,0)、C(0,3)分别代入直线y=mx+n,得

解得

∴直线y=mx+n的解析式为y=x+3.

(2)设直线BC与对称轴x=-1的交点为M,则此时MA+MC的值最小,把x=-1代入直线y=x+3,得y=2.

∴M(-1,2),即当点M到点A的距离与到点C的距离之和最小时,M的坐标为(-1,2).

(3)设P(-1,t),又B(-3,0),C(0,3),

∴BC2=18,PB2=(-1+3)2+t2=4+t2,PC2=(-1)2+(t-3)2=t2-6t+10.

①若点B为直角顶点,则BC2+PB2=PC2,即18+4+t2=t2-6t+10,解得t=-2;

②若点C为直角顶点,则BC2+PC2=PB2,即18+t2-6t+10=4+t2,解得t=4;

③若点P为直角顶点,则PB2+PC2=BC2,即4+t2+t2-6t+10=18;

解得t1=,t2=.

综上所述,P的坐标为(-1,-2)或(-1,4)或(-1,)或(-1,).

2、【思路点拨】 

(1)把A(-1,0)、B(3,0)两点的坐标代入y=-x2+bx+c即可求出b和c的值,进而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

(2)设D(t,-t2+2t+3),作DH⊥x轴,则S△BCD=S梯形DCOH+S△BDH-S△BOC,进而得到S关于t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D点坐标与S△BCD的最大值;

(3)因为两三角形的底边MB相同,所以只需满足MB上的高相等即可满足题意.

【解答】 

(1)由解得

∴抛物线解析式为:

y=-x2+2x+3.

(2)设D(t,-t2+2t+3),作DH⊥x轴.

令x=0,则y=3,∴C(0,3).

则S△BCD=S梯形DCOH+S△BDH-S△BOC

=(-t2+2t+3+3)t+(3-t)(-t2+2t+3)-×3×3

=-t2+t.

∵-<0,

∴当t=-=时,即D(,)时,S△BCD有最大值,且最大面积为.

(3)∵P(1,4),过点P且与BC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即为所求Q点之一,

∵直线BC为y=-x+3,

∴过点P且与BC平行的直线为y=-x+5.

由解得Q1(2,3);

∵直线PM为x=1,直线BC为y=-x+3,

∴M(1,2).

设PM与x轴交于E点,∵PM=EM=2,

∴过点E且与BC平行的直线为y=-x+1.

从而过点E且与BC平行的直线与抛物线的交点也为所求Q点之一.

由解得Q2(,-),Q3(,-).

∴满足条件的Q点为Q1(2,3),Q2(,-),Q3(,-).

3、【解答】 

(1)∵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为C(0,-2),

∴b=0,c=-2.

∵y=ax2+bx+c过点A(-1,0),

∴0=a+0-2,a=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2x2-2.

当y=0时,2x2-2=0,解得x=±1,

∴点B的坐标为(1,0).

(2)连接BC.设P(m,n).

∵∠PDB=∠BOC=90°,

∴当以P、D、B为顶点的三角形与以B、C、O为顶点的三角形相似时,分两种情况:

①若△OCB∽△DBP,则=,即=,解得n=.

∴此时点P坐标为(m,);

②若△OCB∽△DPB,则=,即=,解得n=2m-2.

∴此时点P坐标为(m,2m-2).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的坐标为(m,)或(m,2m-2).

(3)假设在抛物线上存在第一象限内的点Q(x,2x2-2),使△BPQ是以P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如图,过点Q作QE⊥l于点E.

∵∠DBP+∠BPD=90°,∠QPE+∠BPD=90°,

∴∠DBP=∠QPE.

在△DBP与△EPQ中,

∴△DBP≌△EPQ.∴BD=PE,DP=EQ.

分两种情况:

①当P(m,)时,

∵B(1,0),D(m,0),E(m,2x2-2),

解得(均不合题意,舍去)

②当P(m,2m-2)时,

∵B(1,0),D(m,0),E(m,2x2-2),

解得(均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所述,不存在满足条件的点Q.

4、【思路点拨】 

(1)把两个解析式联立,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出a的取值范围.利用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得M、A的坐标;

(2)求出两直线的交点N,从而求出其对称点P,利用面积之差得△PCD的面积;

(3)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P在y轴左侧时,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分得P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得a;②当P在y轴右侧时,利用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得P点坐标,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求得a.

【解答】 

(1)由题意联立

整理得2x2+5x-4a=0.

由Δ=25+32a>0,解得a>-.

∵a≠0,∴a>-且a≠0.

令x=0,得y=a,∴A(0,a).

由y=-(x+1)2+1+a,

得M(-1,1+a).

(2)设直线MA的解析式为y=kx+b,代入A(0,a)、M(-1,1+a),得

解得

故直线MA的解析式为y=-x+a.

联立解得

∴N(,-).

由于P点是N点关于y轴的对称点,

∴P(-,-).

代入y=-x2-2x+a,得-=-a2+a+a,

解得a=或a=0(舍去).

∴A(0,),C(0,-),M(-1,),|AC|=.

∴S△PCD=S△PAC-S△DAC

=|AC|×|xP|-|AC|×|xD|

=×(3-1)=.

(3)①当点P在y轴左侧时,四边形APCN为平行四边形,则AC与PN相互平分,点P与N关于原点(0,0)中心对称,而N(,-),故P(-,).

代入y=-x2-2x+a,得=-a2+a+a,

解得a=或a=0(舍去),∴P(-,).

②当点P在y轴右侧时,四边形ACPN为平行四边形,则NP∥AC且NP=AC,而N(,-)、A(0,a)、C(0,-a),故P(,-).

代入y=-x2-2x+a,得-=-a2-a+a,

解得a=或a=0(舍去),∴P(,-).

∴当P点为(-,)或(,-)时,以A、C、P、N为顶点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1.

(1)∵A为OB的中点,B(0,-2),∴A(0,-1).

∵抛物线y=ax2+c对称轴为y轴,CD=4,

∴C(-2,0),D(2,0).

把A(0,-1),D(2,0)代入抛物线y=ax2+c,得解得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1.

(2)设点P(x,-1),过P作PM⊥y轴于点M,则OM=OE=1.

∴|-1|=1.∴-1=1或-1=-1.

解得x1=2,x2=-2,x3=0.

∴点P坐标是P1(2,1),P2(-2,1),P3(0,-1).

(3)直线l与⊙P相切.设点P(x,-1),过P作PN⊥l于点N,交x轴于点Q.

在Rt△POQ中,PO2=x2+(-1)2=x2+-+1=++1.PN2=[-1-(-2)]2=++1.

∴PN=PO.∴直线l与⊙P相切. 

2.

(1)由抛物线顶点坐标为N(-1,),可设其解析式为y=a(x+1)2+.将M(-2,)代入,得=a(-2+1)2+,解得a=-.

故所求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x+.

(2)∵y=-x2-x+,∴x=0时,y=,∴C(0,).

y=0时,-x2-x+=0,解得x=1或x=-3,

∴A(1,0),B(-3,0),

∴BC==2.

设P(-1,m),当CP=CB时,有CP==2,解得m=±;

当BP=BC时,有BP==2,解得m=±2;

当PB=PC时,=,解得m=0.

综上所述,当△PBC为等腰三角形时,点P的坐标为(-1,+),(-1,-),(-1,2),(-1,-2),(-1,0).

(3)由

(2)知BC=2,AC=2,AB=4,所以BC2+AC2=AB2,即BC⊥AC.连接BC并延长至B′,使B′C=BC,连接B′M,交直线AC于点Q,连接BQ,BM.

∵B、B′关于直线AC对称,

∴QB=QB′,∴QB+QM=QB′+QM=MB′,又BM=2,所以此时△QBM的周长最小.

由B(-3,0),C(0,),易得B′(3,2).

设直线MB′的解析式为y=kx+n,将M(-2,),B′(3,2)代入,得解得

即直线MB′的解析式为y=x+.

同理可求得直线AC的解析式为y=-x+.由解得即Q(-,).

所以在直线AC上存在一点Q(-,),使△QBM的周长最小. 

3.

(1)把点(b-2,2b2-5b-1)代入解析式,得2b2-5b-1=(b-2)2+b(b-2)-3b+3.解得b=2.

∴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

(2)由x2+2x-3=0,得x=-3或x=1.

∴A(-3,0),B(1,0),C(0,-3).

∵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x=-1,

∴圆心M在直线x=-1上.

∴设M(-1,n),

作MG⊥x轴于G,MH⊥y轴于H,连接MC,MB.

∴MH=1,BG=2.

∵MB=MC,∴BG2+MG2=MH2+CH2.∴4+n2=1+(3+n)2.解得n=-1.

∴点M的坐标为(-1,-1).

(3)由M(-1,-1),得MG=MH.∵MA=MD,

∴Rt△AMG≌Rt△DMH.

∴∠MAG=∠MDH.由旋转可知∠AME=∠DMF.∴△AME≌△DMF.若△DMF为等腰三角形,则△AME为等腰三角形.

设E(x,0).△AME为等腰三角形,

分三种情况:

①当AE=AM=时,则x=-3,∴E(-3,0).

②当AM=ME时,∵M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MA=ME=MB,∴E(1,0).

③当AE=ME时,则点E在AM的垂直平分线上.AE=x+3,ME2=MG2+EG2=1+(-1-x)2.

∴(x+3)2=1+(1+x)2.解得x=-.∴E(-,0).∴所求点E的坐标为(-3,0),(1,0)或(-,0). 

4.

(1)∵函数y=a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且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两根为-8,2,∴A(-8,0)、B(2,0),即OB=2.

又tan∠ABC=3,∴OC=6,即C(0,-6).将A(-8,0)、B(2,0)代入y=ax2+bx-6中,得a=,b=,

∴二次函数解析式为y=x2+x-6.

(2)①当l在AB位置时,P即为AB中点H,当l运动到AC位置时,P即为AC中点K,

∴点P的运动路程为△ABC的中位线HK.∴HK=BC.在Rt△BOC中,OB=2,OC=6.

∴BC=2.∴HK=.

即点P的运动路程为.

②∠EPF的大小不会改变.

理由如下:

∵DE⊥AB,∴在Rt△AED中,P为斜边AD的中点,∴PE=AD=PA,∴∠PAE=∠PEA=∠EPD.

同理可得:

∠PAF=∠PFA=∠DPF,∴∠EPF=∠EPD+∠DPF=2(∠PAE+∠PAF),即∠EPF=2∠EAF.

又∵∠EAF大小不变,∴∠EPF的大小不会改变.

(3)设△PEF的周长为C,则C=PE+PF+EF,

∵PE=AD,PF=AD,∴C=AD+EF.

在等腰三角形PEF中,过P作PG⊥EF于点G,∴∠EPG=∠EPF=∠BAC.

∵tan∠BAC==.∴tan∠EPG==.∴EG=PE,EF=PE=AD.∴C=AD+EF=(1+)AD=AD.

又当AD⊥BC时,AD最小,此时C最小,又S△ABC=30,∴BC·AD=30,∴AD=3.∴C最小值为AD=. 

5.

(1)由题意,设D(a,-a2).则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y=(x-a)2-a2.

又∵点C在抛物线C2上,将C(0,2)代入上式,解得a=±2.又因为D在y轴右侧,所以a=2.

∴抛物线C2的解析式为y=(x-2)2-2.

(2)由题意,在y=(x-2)2-2中,令y=0,则x=2±.

∵点B在点A的右侧,∴A(2-,0),B(2+,0).

又∵过点A、B、C的圆的圆心一定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则设E(2,m),且|CE|=|AE|.则22+(2-m)2=m2+(2-2+)2,解得m=.∴圆心E的坐标为(2,).

(3)假设存在F(t,),使得四边形CEBF为菱形,则|BF|=|CF|=|CE|.∴()2+(2+-t)2=(2-)2+t2,解得t=.当t=时,F(,).此时|CE|=,|CF|===.

∴|CF|=|BF|=|BE|=|CE|.即存在点F(,),使得四边形CEBF为菱形.

6.

(1)对于y=-3x+3,当x=0时,y=3;当y=0时,x=1,

∴点C(0,3),点A(1,0).

∴解得

∴此抛物线解析式为y=-x2-2x+3.

(2)如图1,点A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是点B(-3,0),连接BC交直线l于点P,连接PA,则此时△PAC周长最小.

设BC的解析式为y=kx+m,将点B(-3,0)、点C(0,3)代入解析式中,则解得

∴BC的解析式为y=x+3.当x=-1时,y=2,∴点P为(-1,2). 

(3)如图2,以点A、B、M、N为顶点的四边形能为平行四边形.

满足要求的点M有3个,分别是M1(-2,3),M2(-4,-5),M3(4,-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