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3842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地理复习总要点(填空).doc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一、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

①平均半径_______千米②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③赤道周长4万千米

2、地球仪

1)地轴:

地球自转的假想轴,总指向北极星附近的方向

2)极点:

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上面对着北极星方向的叫北极,下面那个点南极

3)经线与纬线的对比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定义

连接南北两极的线

同赤道平行的圆圈

形状

半圆

长度

相等

不等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起点

本初子午线(0°经线)

赤道(0°纬线)

表示符号

东经E西经W

北纬N南纬S

经纬线

判读

东加是东经(E)

西加是西经(W)

北加是北纬(N)

南加是南纬(S)

4)半球划分

东西半球(看经度):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160°E→180°→20°W)

南北半球(看纬度):

南半球:

南纬(S):

北半球:

北纬(N)

5)低中高纬度:

低纬度:

0°~30°;中纬度:

30°~60°;低纬度:

60°~90°

6)特殊的经纬线

①0°经线:

东西经的起点(本初子午线);

②180°经线:

东西经的终点;

③20°W:

东西半球的起点

④160°E:

东西半球的终点;

⑤0°纬线:

南北纬的分界点(赤道)、南北半球分界线

⑥23.5°(23°26):

回归线、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⑦66.5°(66°34):

极圈线、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

二、地球的运动

1、自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南极看:

顺时针,北极看:

逆时针)

2)周期:

24小时3)地理意义:

①昼夜更替②地方时

2、公转

1)方向:

自西向东2)周期:

1年3)意义:

①四季更替②昼夜长短

3、两分两至日

节气

日期

太阳直射点

北半球昼夜长短

南半球昼夜长短

春分

3月21日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夏至

6月22日

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秋分

9月23日

赤道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冬至

12月22日

南回归线

昼短夜长

昼长夜短

4、太阳直射区域: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区域一年有2次太阳直射;

②回归线上一年只有1次;其它区域没有太阳直射

5、北半球四季:

春季:

3~5月;夏季:

6~8月

秋季:

9~11月;冬季:

12~次年2月

6、五带

1)名称:

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2)划分:

①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②温带:

回归线到极圈③寒带:

极圈以内

二、地图和地形图

一、地图

1、地图分类:

普通地图、专题地图、遥感地图、电子地图(地图新成员)

2、地图的三要素: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

1)方向:

①有指向标的地图:

箭头指向北方

②经纬网地图:

经线指示_________方向,纬线指示_________方向

③没指向标、经纬网地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④极地地图

南极地区:

自西向东为顺时针方向,图中心为正南,四周都是北。

北极地区:

自西向东为逆时针方向,图中心为正北,四周都是南。

2)比例尺:

①公式: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②三个表示形式:

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

③比例尺大小的比较:

数值大的比例尺大

④比例尺大小的关系:

比例尺_______的,范围小,内容详细;比例尺______的,范围大,内容简单。

3、地面高度表示:

①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②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单位:

米)

二、地形图

1、陆地五种基本地形

地形名称

海拔

地表特征

世界之最

山地

>500m

地势陡峭

最长的山脉:

安第斯山

高原

>500m

地势和缓

最高:

青藏高原最大:

巴西高原

丘陵

200m~500m

起伏不大,坡度和缓

平原

<200m

地势低平

最大的平原:

亚马孙平原

盆地

海拔不定

周围高,中间低

最大的盆地:

刚果盆地

2、6种基本等高线地形图

1)山顶:

中间数值大,四周数值小

2)山脊:

数值大的线凸向小的线

3)山谷:

数值小的线凸向大的线

4)鞍部:

两山之间的连接处

5)陡崖:

不同数值的等高线重合处

6)盆地:

中间数值小,四周数值大

3、读等高线地形图的方法:

等高线的数值为海拔;等高线密集,坡度陡峭;

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4、分成设色地形图:

用绿色→黄色→褐色表示陆地上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①绿色表示平原;黄、褐等色表示山地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冰川。

②浅蓝→深蓝表示海水由浅到深的变化。

第二部分:

中国地理

一、中国疆域与人口

一、疆域和行政区划

1、地理位置

1)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2)纬度位置:

大部分北温带,小部分热带,有类似寒带的青藏高原

3)海陆位置:

亚欧大陆的东部,东临太平洋

2、中国的陆域:

1)我国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俄、加,居世界第三)

2)疆界线:

2.2万千米

3)陆上相邻:

14个国家(北俄蒙、东朝鲜,西北哈吉塔相连,西南印度尼泊尔,还有不丹紧相连,南接越老和缅甸,阿巴两国在西边)

3、中国的海洋:

1)海洋面积300万平方千米(四海一洋)

2)海岸线:

1.8万平方千米

3)隔海相望:

6个国家(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尼)

4、我国的临海:

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内海)、黄海、东海、南海

5、中国的四至点

1)最北端:

黑龙江省漠河县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

2)最南端:

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马暗沙

3)最东端:

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

4)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6、中国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划:

省、县、乡

2)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其中___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

______个特别行政区

7、34个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8、疆域之最:

①面积最大的省区:

新疆②跨经度最大的省区:

内蒙古

二、中国的人口和民族

1、人口

1)人口数量:

12.95亿(2000年;占世界21%,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人口分布:

______________(人口地理界线:

黑龙江黑河—云南腾冲)

3)人口特点:

______________

4)人口导致的问题:

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交通拥挤、就业压力大

5)我国人口基本国策:

_____________

6)人口政策基本内容: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7)人口之最:

①人口最多的省区:

河南②人口最少的省区:

澳门

③人口密度最大的省区:

澳门④人口密度最小的省区:

西藏

⑤华人华侨最多:

广东、福建

2、统一多民族的国家

1)民族数量:

56个(汉族人数最多,其它55个为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数最多的为壮族,最少的为珞巴族)

2)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汉族主要分布在东部和中部,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

3)我国的民族政策:

平等、团结、自治

4)特殊省区:

①民族最多的省区:

云南省②台湾少数民族:

高山族

③满族:

东北地区

二、中国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地势与地形

1、地势1)我国的地势:

___________________

2)地势的优越性:

有利于水气输入、水运交通、水能丰富

2、地形特征: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三级阶梯

第一级阶梯:

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高原为主: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一、二阶梯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级阶梯:

海拔1000~2000米

高原、盆地为主: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二、三阶梯分界线:

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级阶梯:

海拔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三大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4、中国主要山脉

1)东西走向:

①天山—阴山

②昆仑山—秦岭

③南岭

2)西北—东南走向:

①阿尔泰山脉②祁连山

3)东北—西南走向:

①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②长白山—武夷山

③台湾山脉

4)南北走向:

横断山脉

5)弧形山脉:

喜马拉雅山脉

5、四大高原:

①青藏高原(世界最高,中国最大)②内蒙古高原

③黄土高原(世界黄土覆盖最大)④云贵高原

6、四大盆地

①塔里木盆地(中国面积最大)②准噶尔盆地(我国纬度最高,最北)

③柴达木盆地(我国海拔最高,聚宝盆)④四川盆地(我国最湿润)

7、三大平原:

①东北平原(我国最大、黑土地)②华北平原(第二大)

③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8、主要丘陵:

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

二、中国的气候

1、气候与天气:

①气候:

长时间、较稳定气象情况;

②天气:

短时间、不稳定气象情况

2、气候的两个要素:

气温和降水

3、气温

1)时间变化:

①日变化(最高温:

14点;最低温:

日出前后)

②年变化(最高温:

7月,最低温:

1月)

2)空间变化:

①冬季:

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大(最高温:

海南;最低温:

漠河)

②夏季:

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最高温:

吐鲁番;最低温:

青藏高原)

注:

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

纬度位置、冬季风

3)一月0℃等温线:

大致沿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4)中国的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垂直温度带

4、降水

1)时间分布不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空间分布不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降水最多:

台湾火烧燎;最少:

塔里木盆地托克逊)

3)干湿区:

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区、

4)800mm等降水量线:

秦岭—淮河—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5)400mm等降水量线:

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雅山脉东南端

5、天气1)卫星云图:

绿—陆地;蓝—海洋;白色—云团

2)天气预报符号及风向示意图

6、中国的气候特征

1)气候特征:

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

2)气候类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主要气象灾害:

①天气灾害:

台风、冰苞②气候灾害:

干旱、洪涝

4)季风:

①冬季:

西北季风(来源:

蒙古、西伯利亚;性质:

寒冷干燥,风向:

内陆→海洋)

②夏季:

东南季风(来源:

太平洋;性质:

温暖湿润;风向:

海洋→陆地);西南季风(来源:

印度洋;性质:

温暖湿润;风向:

海洋→陆地)

5)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三、中国的河流与湖泊

1、外流区

1)外流河:

河水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①太平洋:

长江、淮河、珠江

②印度洋:

怒江、雅鲁藏布江③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2)外流河补给源:

大气降水

3)外流湖(淡水湖):

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江西、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洞庭湖[湖南]、太湖[江苏]、洪泽湖[江苏]、巢湖[安徽])

2、内流区

1)内流河:

河水流入内流湖泊或消失(塔里木河[中国最大最长的内流河])

2)补给源:

冰雪融化

3)内流湖(咸水湖):

青海湖(咸水湖、中国最大的湖泊)

3、外流区与内流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冈底斯山

4、长江(外流河、中国第一大长河、世界第三大河、黄金水道)

1)发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长度:

6300千米

3)注入海洋:

东海

4)上中下游分界: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①上游(源头—宜昌):

水能最丰富、水电站多

②中游(宜昌—湖口):

河流弯曲,支流湖泊众多

③下游(湖口—长江口):

水深江阔,利于航运

5)主要支流①江北:

雅砻江、岷江、嘉陵江、汉江[长江最大最长的支流]②江南:

乌江、湘江、赣江

6)主要水利工程和水电站:

葛洲坝[湖北]、长江三峡、二滩、龚嘴

7)危害:

中下游平原地区洪水

8)治理:

上游种树种草,保持水土;中游裁弯改直,退耕还湖

5、黄河(中国第二大河、世界含沙量最大河流)

1)发源:

________________

2)长度:

5464千米,流经9个省区

3)注入海洋:

渤海

4)上中下游介界:

内蒙古河口、河南旧孟津

①上游(源头—河口):

水能丰富

②中游(河口—旧孟津):

黄土流失严重

③下游(旧孟津—黄河口):

地上河(悬河)

5)主要支流:

渭河、汾河、湟水

6)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小浪底

7)危害:

下游地上河决堤改道

8)治理:

加强中游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6、京杭大运河(世界开凿时间最早、最长人工河)

1)位置:

北京通州—杭州,途经四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两市(北京、天津)

2)长度:

1800千米

3)沟通五大水系:

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

1)概念:

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

2)组成: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海洋资源

3)分类:

①可再生资源:

阳光、空气、水、土地②非可再生资源:

各种矿产资源

二、水资源(淡水资源[占世界水体2.5%])

1)水资源时空分布:

①时间分布不均:

夏季多、冬季少

②空间分布不均:

南多北少

2)存在的问题:

季节性缺水、区域性缺水、污染严重、利用率低

3)解决措施:

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防治水污染、合理利用

4)南水北调:

取长江水调往缺水的华北、西北

三、土地资源

1)特点:

①总量多,人均少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难以利用土地多,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2)土地的利用类型:

林地、耕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沙漠[西部内陆]

3)土地问题:

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流失、耕地面积逐渐减少

4)解决措施:

①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②大力调整农业结构③科技兴农

四、中国的经济与文化

一、农业

1、农业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2、农业的地区分布

1)东部季风区:

①种植业:

北方:

小麦南方:

水稻珠三角:

基塘农业

②林业:

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

③渔业:

内陆水域

2)西部非季风区:

①蓄牧业:

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②灌溉农业:

宁夏平原、河套平原

③绿洲农业:

祁连山北麓、新疆两大盆地边缘

3)南方和北方的差异:

比较区域

耕地类型

耕地方式

主要农作物

北方

旱地

一年一熟

小麦、大豆、花生、棉花

南方

水田

一年两熟至三熟

水稻、油菜、棉花

三、工业

1、重轻工业:

①重工业:

以提供生产资料②轻工业:

以供生活资料

2、矿产分布:

①煤炭(工业粮食):

华北地区(山西、陕西、内蒙古)、西北

②石油(工业血液):

东北、华北、西北、大陆架

③铁矿:

河北、辽宁、四川(特点:

贫矿多、富矿少)

3、九大钢铁工业中心:

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

4、四大工业基地:

①_______________(全国最大的综合工业中心)

②_______________(北方最大综合工业中心)

③_______________(著名重工业基地)

④_______________(轻工业为主)

5、高新技术产业

1)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代表产品:

电子和信息产业

3)产业优点:

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布特点:

大分散、小集中

5)中国硅谷:

中关村(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四、交通

1、交通运输布局:

东密西疏

2、交通方式:

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管道

3、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

运输方式

运载量

运价

速度

铁路

公路

水路

最大

最低

最慢

航空

最小

最高

最快

4、全国交通中心:

北京

5:

中国铁路主要干线——“三横五纵”

1)三横:

①陇海—_____②京包—_____③沪杭—浙赣—_____—贵昆线

2)五纵:

①京哈—_____②_____线③京沪线④焦柳线⑤宝成—成昆线

6、我国的民居、服饰

1)民居:

①内蒙古:

蒙古包(易拆装)②华北地区:

四合院(防寒保暖)

③傣族民居:

竹楼(防潮湿)④长江中下游:

两面坡式(易排水)

⑤黄土高原:

窑洞⑥西北地区:

平顶屋

2)我国服装:

①藏族:

藏袍(长袖、宽腰、大襟)

②傣族:

女装——窄袖短衣、统裙

男装——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肥大长裤

7、我国的饮食

1)八大菜系:

广东菜系、福建菜系、浙江菜系、江苏菜系、山东菜系、安徽菜系、湖南菜系、四川菜系

2)川菜:

以麻辣、厚味著称。

名菜:

宫爆鸡丁、麻婆豆腐、鱼香肉丝

3)区域主食:

北方——面食;南方——米饭;

黄土高原——小米;青藏高原——糌粑

8、世界文化遗产

1)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排名:

意大利、西班牙、中国

2)我国的文化遗产①苏州园林:

江苏(以水为主题,古典园林代表作)

②黄山:

安徽(四绝:

奇松、怪石、云海、温泉)③布达拉宫:

西藏(佛教建筑)④黄龙:

四川(人间瑶池)⑤九寨沟:

四川(人间仙境、童话世界)⑥秦始皇陵兵马俑:

陕西(世界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

⑦泰山:

山东(五岳之尊;五岳:

山东泰山[东岳]、湖南衡山[南岳]、陕西华山[西岳]、山西桓山[北岳]、河南嵩山[中岳])

五、中国的区域

一、北京

1、地理位置

1)经纬度:

40°N,116°E

2)位置范围:

华北平原的北部(燕山以南,西山以东)

2、自然环境

1)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2)温度带:

北温带(全球五带)、暖温带(中国五带)

3)干湿区:

半湿润区

4)地形:

平原为主。

由永定河冲积而成

3、城市职能:

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

4、名胜古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颐和园、天坛、长城、十三陵

5、中国的“硅谷”: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6、北京的产业变化:

第三产业增加,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

7、特色食品:

烤鸭

二、台湾

1、地理位置:

东临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祖国大陆福建省相望,南临南海,北临东海

2、组成:

台湾岛(我国最大的岛)、澎湖列岛、钓鱼岛等许多小岛

3、自然环境

1)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北部)、热带季风气候(台湾南部)

2)地形:

以山地为主(西部是平原,中东部是山地)

3)地势:

西低东高

4、台湾之最

1)我国东部最高峰:

台湾山脉主峰玉山

2)台湾最长的河流:

浊水溪

3)最大的湖泊:

日月潭

4)海港:

高雄(第一大港、第二大城市)、基隆(第二大港)

5、自然资源

1)森林:

美誉:

“植物王国”、“森林之海”。

主要树种:

樟树,樟脑产量世界首位

2)农产品:

美誉:

稻米----“海上米仓”。

甘蔗----“东方甜岛”。

热带和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水果之乡”

6、居民:

汉族(主要、祖籍广东和福建)、高山族(土著居民、少数民族)

7、经济(出口导向型经济)

1)工业分布:

西部平原。

2)美称:

四小龙。

台湾的硅谷:

新竹科技园区

8、台湾是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①与大陆福建省隔海相望,距离很近②居民大多是来自广东、福建

③台湾与福建省许多居民都共同尊奉妈祖

9、主要城市:

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高雄、基隆

三、珠江三角洲地区

1、位置:

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下游。

毗邻港澳,隔南海东南亚相望,我国的“南大门”

2、自然环境气候:

亚热带、热带地形:

三角洲

3、外向型经济

1)对外开放的发展优势:

①面临__________,便利的海路运输条件

②__________的劳动力

③著名的__________有大量华侨投资

④对外开放政策的支持

2)不利因素:

缺乏发展工业所需的各种能源和矿产

3)工业:

出口为主的轻工业为主(家电组装、服装加工、食品加工、计算机组装)

4)农业模式:

__________(杂基鱼塘),是我国重要的外向型出口创汇农业基地(粮食、桑蚕、淡水鱼、水果)

4、交通和能源

1)主要的铁路:

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2)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岭澳核电站(缓解能源压力)

5、香港(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1)位置:

位于珠江口东岸、与深圳相邻

2)组成:

香港岛、九龙、新界

3)经济特点:

发展__________、金融、信息、航运、旅游等服务性行业,

经济支柱:

对外贸易

6、澳门

1)位置:

珠江口西岸、与珠海相邻

2)组成:

澳门半岛、氹仔岛、路环岛

3)经济:

__________业和旅游业

四、黄土高原

1、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1)范围:

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南连秦岭,北抵长城

2)跨4个省区:

山西、陕西、宁夏、甘肃

3)三种地形类型:

_______________

2、中国最严重的水土流失

1)原因

①自然原因:

黄土性质:

疏松,易于流失;地表: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植被特点:

地表光秃裸露,缺乏植被保护;气候:

夏季多暴雨;

②人为原因:

森林、草原破坏严重;不合理的生产活动

2)后果向黄河下游输送泥沙,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

3、中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

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干旱、洪涝等)频繁发生

4、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

_______________、干旱

5、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①植树造林②依靠科技发展农业

③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多种经济

六、比较区域差异

一、中国四大地理区域

1、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①1月0℃等温线②800mm年等降水量线③湿润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④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⑤南方与北方的分界线⑥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2、划分依据:

自然条件、农业生产、居民生活

3、四大区域的界线

1)西北地区与北方:

大致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一致

2)南方与北方:

1月0℃等温线或800mm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

3)青藏地区:

地势第一阶梯界线

4、四大地理区域对比

区域比较项目

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

分布区域

秦岭—淮河以南季风区

秦岭—淮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