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3858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剩余污泥量计算之欧阳道创编Word文档格式.docx

(7)气水比控制在(10~15):

1。

因废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本次设计采用二段式接触氧化法。

设计一氧

池填料高取3.5m,二氧池填料高取3m。

3.5.1填料容积负荷

Nv=0.2881Se0.7246=0.2881*200.7246=1.443[kgBOD5/(m3*d)]

式中Nv—接触氧化的容积负荷,kgBOD5/(m3*d);

Se—出水BOD5值,mg/l

3.5.2污水与填料总接触时间

t=24*S0/(1000*Nv)=24*231/(1000*1.443)=3.842(h)

式中S0——进水BOD5值,mg/L。

设计一氧池接触氧化时间占总接触时间的60%:

t1=0.6t=0.6*3.842=2.305(h)

设计二氧池接触氧化时间占总接触时间的40%:

t2=0.4t=0.4*3.842=1.537(h)

3.5.3接触氧化池尺寸设计

一氧池填料体积V1

V1=Qt1=1500*2.305/24=144m3

一氧池总面积A1-总:

A1-总=V1/h1-3=144/3.5=41.2(m2)>

25m2

一氧池格数n取2格,

设计一氧池宽B1取4米,则池长L1:

L1=144/(3.5*4)=10.3m

剩余污泥量:

在《生物接触氧化池设计规程》中推荐该工艺系统污泥产率为0.3~0.4kgDS/kgBOD5,含水率96%~98%。

本设计中,污泥产率以Y=0.4kgDS/kgBOD5,含水率97%。

则干污泥量

用下式计算:

WDS=YQ(S0-Se)+(X0-Xh-Xe)Q

式中WDS——污泥干重,kg/d;

Y——活性污泥产率,kgDS/kgBOD5;

Q——污水量,m3/d;

S0——进水BOD5值,kg/m3;

Se——出水BOD5值,kg/m3;

X0——进水总SS浓度值,kg/m3;

Xh——进水中SS活性部分量,kg/m3;

Xe——出水SS浓度值,kg/m3;

设该污水SS中60%可为生物降解活性物质,泥龄SRT取5d,

则一氧池污泥干重:

WDS=0.4*1500*5*(0.231-0.0462)+(0.126-0.126*0.6-0.027)*1500×

5

=648.9(kg/5d)

污泥体积:

QS=WDS/(1-97%)=648.9/(1000*0.03)=21.62m3

泥斗容积计算公式

Vs=(1/3)*h(A’+A’’+sqr(A’*A’’)

式中Vs——泥斗容积,m3;

h——泥斗高,m;

A’——泥斗上口面积,m2;

A’’——泥斗下口面积,m2;

设计一氧池泥斗高2.0m,泥斗下口取1.0m×

1.0m,

则一氧池泥斗体积:

Vs1=(1/3)*2.0*(41.2+1.0+sqr(41.2*1.0)=32.4(m3)>

21.63m3

一氧池超高h1-1取0.5m,稳定水层高h1-2取0.5m,底部构造层高h1-4取

0.8m,则一氧池总高H1:

H1=h1-1+h1-2+h1-3+h1-4+h泥斗=0.5+0.5+3.5+0.8+2.0=7.3(m)

则一氧池尺寸:

L1*B1*H1=10.3m*4.0m*7.3m

二氧池填料体积V1

V2=Qt2=1500*1.573/24=98.3m3

二氧池总面积A1-总:

A2-总=V2/h2-3=98.3/3=32.8(m2)>

二氧池格数n同样取2格,

设计二氧池宽B1取4米,则池长L2:

L2=32.8/4=8.2m

则二氧池污泥干重:

WDS=0.4*1500*5*(0.0462-0.00924)+(0.0378-0.0378*0.6-0.01134)*1500×

5=139.23(kg/5d)

QS=WDS/(1-97%)=139.23/(1000*0.03)=4.64m3

本设计接触氧化池泥斗高0.9m,泥斗下口取0.5m×

0.5m,

则二氧池泥斗体积:

Vs2=(1/3)*0.9*(32.8+0.25+sqr(32.8*0.25)=10.77(m3)>

4.64m3

二氧池超高h2-1取0.5m,稳定水层高h2-2取0.5m,底部构造层高h2-4取

0.8m,则一氧池总高H2:

H2=h2-1+h2-2+h2-3+h2-4+h泥斗2=0.5+0.5+3+0.8+0.9=5.7(m)

则二氧池尺寸:

L2*B2*H2=8.2m*4.0m*5.7m

一氧池污泥和二氧池污泥汇合。

污泥量=21.63+4.64=26.27m3,选用

DN175mm排污管,流速=0.7m/s,i=0.56%,排泥时间=3.57min。

3.5.4校核BOD负荷

BOD容积负荷为:

I=QS0/[(V1+V2)*1000]=1500*231/[(144+98.3)*1000]=1.43[kg/(m3*d)]

BOD去除负荷为:

I’=Q(S0-Se)/[(V1+V2)*1000]=1500*(231-9.24)/[(144+98.3)*1000]=1.37[kg/(m3*d)]

均符合设计要求。

3.5.5填料选择计算

本设计采用YCDT立体弹性填料,YCDT型立体弹性填料筛选的聚烯烃类和聚酰胺中的几种耐腐、耐温、耐老化的优质品种,混合以亲水、吸附、抗热氧等助剂,采用特殊的拉丝,丝条制毛工艺,将丝条穿插着固着在耐腐、高强度的中心绳上,由于选材和工艺配方精良,刚柔适度,使丝条呈立体均匀排列辐射状态,制成了悬挂式立体弹性填料的单体,填料在有效区域内能立体全方位舒展满布,使气、水、生物膜得到充分混渗接触交换,生物膜不仅能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愈来愈大的比表面积,又能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这一特征与现象是国内目前其他填料不可比拟的。

由于该填料独特的结构形式和优良的材质工艺选择,使其具有使用寿命

长、充氧性能好、耗电小、启动挂膜快、脱膜更新容易、耐高负荷冲击,处

理效果显著、运行管理简便、不堵塞、不结团和价格低廉等优点。

YCDT型立体填料与硬性类蜂窝填料相比,孔隙可变性大,不易堵塞;

与软性类填料相比,材质寿命长,不粘连结团;

与半软性填料相比,比表面积大,挂膜迅速、造价低廉。

因此,该填料可确认是继各种硬性类填料、软性类填料和半软性填料后的第四代高效节能新颖填料。

YCDT型立体填料材质特征[26]如表3-2所示。

结构部件

材质

比重

断裂强力

拉伸强度(MPa)

连续耐热温度(℃)

脆化温度(℃)

耐酸碱稳定性

丝条

中心绳

聚烯烃类

(聚酰胺)

0.93

0.95

120N

71.4DaN

≥30

≥15  

80-100

-15

稳定

表3-2YCDT填料材质特性

主要技术参数:

填料单元直径:

150mm丝条直径:

0.35mm

安装距离:

150mm成膜后重量:

50~100kg/m3

填料上容积负荷:

2-3kgCOD/m3·

d

比表面积:

50~300m2/m3空隙率:

>

99%

填料安装:

一段接触氧化池内填料安装的根数:

长:

0.15*(n+1)=5.15n=34

宽:

0.15*(n+1)=4.0n=26

则一段接触氧化池填料安装根数:

(34*26)*2=1768根

二段接触氧化池内填料安装的根数:

0.15*(n+1)=4.1n=27

则二段接触氧化池填料安装根数:

(27*26)*2=1404根

氧化池共有填料:

1768+1404=3172根

采用悬挂支架,将填料用绳索或电线固定在氧化池上下两层

支架(10cm)上,以形成填料层。

用于固定填料的支架可用塑料管焊接而成,

栅孔尺寸与栅条距离与填料安装尺寸相配合。

3.5.6接触氧化池需气量计算

Q气=D0*Q=18*1500=27000(m3/d)=18.75(m3/min)

式中Q气—需气量,m3/d,

D0—1m3污水需气量,m3/m3,一般为15~20m3/m3;

Q—污水日平均流量,m3/d

一氧池需气量:

Q1-气=0.6Q气=0.6*18.75=11.25(m3/min)

二氧池需气量:

Q2-气=0.4Q气=0.4*18.75=7.5(m3/min)

接触氧化池曝气强度校核:

一氧池曝气强度:

Q1-气/A1=5.25/(41.2/2)=0.25[m3/(m2*min)]=15.3[m3/(m2*h)]

二氧池曝气强度:

Q2-气/A1=32.8/2=16.4[m3/(m2*min)]=12.8[m3/(m2*h)]

二池均满足《生物接触氧化法设计规程》要求范围的[10~20m3/(m2*h)].

综合以上计算,接触氧化池总需气量Q气=18.75m3/min,加上15%的工程预算QS=18.75*(1+15%)=21.56m3/m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