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400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4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docx

新人美版美术小学二年级上册第16课会变的小手套公开课优质课教学设计10

《会变的小手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一节“设计应用”课程,目的是激发学生运用身边常见的材料进行有趣的创造,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

本课以人们冬季常戴的手套作为艺术再创造的原材料,使学生在对手套形象感受联想的基础上,通过思维的发散性获得新的形象。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的艺术表现手法。

应会:

能大胆地创作,通过对手套进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象。

(2)隐性内容与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动手能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思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2)难点:

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形象。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小手套、橡皮筋、碎布头、彩纸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安定学生情绪。

二、讲授新课。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出示几件手套包扎的小玩具,问小玩具里包着什么?

    变魔术般打开手套口,露出废纸团,让学生吃惊。

    总结:

废旧的东西经过包扎修饰变成了有趣的艺术品。

     板书课题——会变的小手套

   

(二)包扎材料的选择。

    1、包裹材料:

小手套。

    2、被包裹物:

纸团、泥团、稍大一点的干果、各种形状的鹅卵石等。

    (三)制作方法

     1、构思。

     2、包扎。

一头扎,两头扎,长扎,短扎,留穗扎,圆头扎,多节扎等。

     3、添加装饰。

     方法:

剪贴与描绘。

     原则:

包扎后的原形特点,突出事物形象特征,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做到画龙点睛。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小结:

  1、讲评保持原形特征、添加得当而生动的作品。

并借此再重申突出事物的主体和特征。

  2、布置下节课所带工具、材料。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习用具,安定学生情绪。

二、复习前次知识。

(一)提问回答:

1、你认为适合做被包裹物的材料有那些?

你选择了什么材料?

2、你准备用小手套做什么物体?

3、包扎的方法有那些?

(二)教师概括小结。

(三)布置作业:

每人继续制作一个小玩具,形象与上节课不同,必须突出特征。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辅导要点:

  1、鼓励学生有所创新,可以多节包扎。

  2、启发学生根据物象特征选择好包扎方法。

  3、装饰要多样化。

四、小结:

  1、分组欣赏作品。

  2、请几位优秀的小设计师叙述一下自己的构思、制作过程。

  3、教师小结,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小花饰》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就是以“小花饰”为课业,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懂得小花饰这种装饰形式的多种用途,自己能够尝试做有用途的小花饰,并能够说出各种小花饰的特点。

在这个过程种,学习制作小花饰的方法,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内容与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A.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B.在展示小花饰、讨论其特点的过程种,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

(2)隐性内容与目标:

A.在说小花饰用途、学做小花饰、分析小花饰特点的活动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形成用语言表达自己设计意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小花饰的制作方法。

(2)难点:

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具准备]范作、剪刀、胶水、腊光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两份范作,观察这些小花饰是如何制作的?

2、让学生了解把彩纸当颜料,剪刀当笔,剪剪贴贴,也能做美丽的小花饰。

3、揭示课题:

小花饰

二、发散思维,创设形象。

1、试着剪出自己想象的花。

2、多媒体演示花的构造和剪贴顺序。

(1)花瓣、花蕊、花叶的形状。

(2)先剪出花的外形,然后剪贴花蕊,最后添加花瓣和花叶。

三、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1、提示制作过程:

折——起稿——剪外形——加装饰。

2、强调色彩搭配。

3、互相交流:

鼓励学生创造出不同形象的花饰。

四、作业讲评,欣赏小结。

1、评选教室里最漂亮的小花饰。

2、花可以美化居室,渗透爱护花草树木、注意环境保护的教育。

第二课时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二、集体制作练习。

1、全班分成若干组,教师给每组发一张大白纸。

2、教师引导:

我们每人都有一个美丽的小花饰,我们把它们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花篮或者一个大花园,好吗?

3、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活动。

(1)、拼摆练习,注意花饰的前后关系。

(2)、画面组合,设计创作。

(3)、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摆出各种姿态的花朵,注意贴的先后顺序。

(4)、贴好整体外形后,再粘贴相关的装饰物。

三、展示作业,进行讲评。

 1、创设情景展示作品,进行评选:

整个画面的构图、色彩、前后关系等。

 2、完成的作业可直接用于教室、墙报等的美化工作,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后记

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材料,不同质感和色彩、不同材质的材料都应用了起来。

缺点是有的学生选择材料太多,作品繁杂却不美观。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生观察了解团花的特点,提高欣赏水平和生活情趣。

2、学生通过学习团花的制作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3、学生通过尝试实践活动,培养创新探索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难点:

纹样的设计及镂空的面积大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蜡光纸、剪刀、范例作品。

学具准备:

蜡光纸、剪刀。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引起兴趣

1、出示一些团花剪纸作品,学生欣赏。

问:

这些作品的表现方法是什么?

(剪纸)

2、继续欣赏,观察作品中的花纹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外形没有具体方向,上下左右对称。

因为折法和剪法的不同,所以才会出现不同的效果。

百变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在连续对边、对角折叠几次后,剪出一个单元的纹样,展开后便成为放射状的团花剪纸。

二、介绍团花的历史,体会用途

师:

我国的剪纸节术的很长的历史团花就是剪纸的一种,最早的团花出现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古代南北朝是《对马团花》和《对猴团花》团花是中国剪纸历史最悠久运用率最广泛的一种形式,我国的劳动人民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开始创作剪纸艺术了!

1、了解团花的象征意义。

师:

说说这两个团花的图案是什么内容?

这两幅团花通常用在什么地方?

A、欣赏《福》字团花:

寒梅报春寓意吉祥喜庆五蝙蝠图形象征五幅我们乏它为梅开五福寓意着新年的祝福(用于春节,寓意福到了)

B、欣赏《年年有余》: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也很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甚么?

(人们利用莲花、鱼的谐音和图形组成“连年有余”的吉祥图案,寓意富裕有余的美好生活)

师:

团花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C、不同的团花使用的场合也不一样《喜字团花》用在什么场

(用于婚嫁)福禄寿喜用于什么场合?

(用于生日祝寿)

师:

同学们团花真美丽,你们可千万别小看你手中的团花,它在我们的生活中可有很多用途呢!

(放课件)把团花用在了哪儿?

(运用到了我们的邮票设计中)用在不同的地方,可以有不同的名字,在贴在鞋上叫鞋花,贴在窗上叫窗花,贴在礼品盒上叫礼花。

师:

孩子们,其实这些看似复杂的团花,只需要一把剪刀、一张纸和一个想法,就可以被我们创造出来,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出美丽的团花?

三、合作探究,学做团花。

1、找准中心点

师:

请同学们翻开书到第12页,请看左下角有一幅团花作品,左下角是它的制作示意图,你能说出制作的步骤吗?

教师小结:

折——画——剪

师:

怎样折出书中的三角形?

请折好的学生示范,教师教学生找出正方形的中心点。

学生继续照书上示意图完成剪纸。

师:

大家在制作团花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吗?

生:

分散成了碎纸片了。

师:

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师:

原来是因为没有找准中心点。

团花是以正方形纸的中心点为顶点,剪的时候一定要找准中心点。

还有就是剪的时候上下不能剪到头,左右不能剪到头。

2、如何设计团花内容

师:

对照书中最下面一排图形是制作团花时常用到的花纹,看看这幅团花作品上面有哪些花纹?

你能把找出的花纹指给大家看吗?

生:

飞燕纹、柳叶纹、三角、圆点。

师:

(比较团花)教师出示两个团花,看这两个团花你更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生:

花纹种类多……

师:

看来要想把团花剪得好还得注意这几点。

花纹种类丰富的漂亮;镂空大小匀称的美丽;重复次数多得好看。

3、怎样设计花纹

师:

有些团花的花纹很多,分为好几层,例如这几幅团花作品。

你能说说怎样给团花分层的?

那么这几幅团花作品分为几层?

(课件)

小结:

把花纹相同的归为同一层。

4、怎样剪边缘轮廓

师:

请你们比较这几幅作品的边缘轮廓有什么不同?

(课件)

生:

有的是圆形、有的是多边形的。

师:

怎样使团花的边缘轮廓成圆形?

学生动手折剪并回答

小结:

在将正方形的纸经过对边或对角对折后,折的次数越多越圆,再将边缘轮廓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花纹,将多余的部分剪去,打开后的团花的边缘轮廓就是圆形的了。

5、怎样剪花心

出示几幅团花作品

师:

请你们观察他们的花心部分有什么特点?

生:

花心部分的花纹不同。

师:

怎样设计并剪出花心部分的花纹?

请大家动手试剪后回答。

小结:

花心部分是正方形的顶点部分,将纸折好后,在顶点部位画上半个图案,剪好后打开就成为几个连续的整的图形了。

6、怎样剪镂空部分

教师让学生拿着剪掉的部分贴回到原来团花中相应的部位。

师:

请你指出剪掉的部分是团花中的什么部分?

生:

是镂空的部分。

小结:

在设计镂空的部分时,要大小和团花的整体的比例要适度,否则会不好看。

另外,镂空部分的花纹只要画出一半,剪好打开后就是一个连续的整的镂空的花纹了。

教师:

下面请大家欣赏用剪纸团花做装饰的各种实物。

四、创作实践

教师:

你们想不想也把自己的团花做成一件装饰用的艺术品?

我们一起动手制作。

学生制作(学生在轻柔的乐曲声中进行)

五、展示评价

①展示:

同学们你们看,我们的手多巧!

一会儿功夫,我们就做出了这么多漂亮的艺术品,请大家介绍一下你制作的团花作品可以用来做什么?

②评价:

师:

说一说你最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从“外形、花纹、做工”等方面讲解。

也可以谈谈自己作品中最满意的地方。

③欣赏:

民间艺术剪纸及现代剪纸。

(课件)

如果你已经喜欢上了剪纸艺术,我们课下还可以继续研究

 

《我们身边的痕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我们身边的痕迹》是小学美术人美版教材第三册第七课的教学内容,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本课是“版画系列”中的一节,但严格地讲,它还不属于一节常规意义上的版画课,只是使学生认识身边的肌理美感、学习简单的拓印技巧的版画起始课。

本课知识有助于拓宽学生对美术范畴的认识。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活动空间,引导学生能从自己身边的环境发现凹凸不平的材料的质感,并能用工具采集下来,经历整个采集过程,提出一些问题或总结一些经验。

利用采集到的肌理效果,展开想象,做添加,制成新的作品。

【教学目标】

1、能够发现、采集不同肌理的材料,并利用材料再创作。

2、学习观察、体验,能发现问题,增强审美意识,提高创造能力。

3、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美。

【教学重点】

采集不同材质的肌理。

【教学难点】

拓印的技巧。

【教学准备】

彩色铅笔、油画棒、水彩笔,宣纸。

收集硬币、钥匙、树皮、毛巾等有肌理的实物。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拓印小魔术”

请同学们欣赏教师表演的魔术:

教师用拓印的方法,在实物展台上拓印毛主席像章和硬币,请同学们观察变化,并猜一猜痕迹是怎样变出来的。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请同学们摸一摸像章和硬币的表面,有什么感觉。

从而引出拓印的相关知识,并进行简单讲解。

【设计意图】了解什么样的物体能够拓印出痕迹,及拓印的方式。

二、探索体验

1、体验一:

最佳组合

(1)课件展示:

拓印中可能用到的工具及材料,分别尝试着进行拓印,看哪几种材料、工具的组合,拓印出来的痕迹最清楚。

体验后学生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自体验,找出拓印的最佳工具、材料组合。

结合体验一,请同学们说一说在拓印中遇到的问题。

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拓印时的注意事项。

(2)教师总结自己在拓印中出现的问题,并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课件展示:

问题一:

拓印的物体有时会错位。

问题二:

用笔尖拓印时容易把纸张弄破。

问题三:

用力涂,拓出的痕迹反而不清晰。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进行拓印技巧的渗透,突破难点。

教师进行总结,强化拓印的技巧。

2、体验二:

用拓印的方法,找一找身边的痕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教室内找一找凹凸不平的物体,并把它们的痕迹拓印下来。

用实物展台展示学生找到的痕迹。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拓印身边的痕迹,引导学生发现身边一切美好事物。

3、体验三:

利用色彩知识,拓印出更美丽的作品。

教师出示一幅用树叶拓印的树林: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制作的过程,教师进行总结并加以演示:

 步骤讲解:

先用绿色磨擦一遍,再用赭石色或黄色涂,要露出绿颜色,最后用黑色勾出叶脉。

【设计意图】教师边演示边讲解。

帮助学生掌握混色的方法。

教师演示多色拓印和混色拓印后,提醒学生颜色不宜过多。

学生用自己准备的物品(钥匙、树叶、硬币等)及工具、材料进行拓印。

【设计意图】巩固拓印的技巧,提高创作要求。

三、欣赏拓思

1、欣赏范作,课件展示。

了解范作中各种方法的组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制作的方法:

拓印法、剪贴法、绘画法,及综合运用。

拓展思维,教师范作。

欣赏用拓印方法,制作的请柬,门票等。

【设计意图】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自由创作

1、课件展示作业要求。

2、学生创作,教师巡视辅导。

五、交流借鉴

1、运用实物展台对学生作业进行展示

2、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

六、板书设计

我们身边的痕迹

拓印:

最佳组合:

 

(1)油画棒、彩色铅笔

(2)宣纸(薄纸)

(3)表面凹凸不平的物体

 

《新颖的泥名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设计制作泥名片的方法,用捏、搓、压、揉、粘、切、刻等技法去表现自己的创意。

2、用泥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3、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创造,增强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4、通过对作品、媒材、工具、制作过程的体验及探索,培养学生初步对艺术作品的感知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学会表达、学会交往

3、制作得新颖,生动,作品美观,富于个性。

三、教学准备:

橡皮泥、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学生自我介绍。

师:

请你来介绍一下你自己。

要说清楚你的姓名,爱好,以及其他的信息。

2、引出课题。

师:

我们班有那么多同学,就算介绍了你自己,老师还是记不住你的名字。

有什么好方法?

(制作名片)

3、教师出示自己的泥名片,感受泥名片的新颖之处,欣赏名片。

师:

你见过这么新颖的名片吗?

你平常见到的名片都是什么样的?

什么材料制作的?

(纸做的,课件出示各种名片)

4、出示课题:

新颖的泥名片

(二)、感受了解

1、师:

名片到底有什么用呢?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名片的来历,你就清楚了。

(课件演示——名片最早出现在汉代,用木片做成,称为谒。

2、请你们相互讨论:

名片的作用。

3、名片的作用:

介绍自己或者让朋友了解自己、自己了解朋友。

(三)、欣赏分析

1、通过分析老师的名片,了解名片的组成部分。

师:

了解了名片的来历,接着请小朋友了解老师。

通过我的名片,你了解了我哪些方面的信息?

(板书:

名字,爱好,还有很多装饰的花纹。

师:

这也是一张名片不可缺少的东西。

2、了解更多的名片造型,开阔学生眼界。

(1)欣赏名片,总结特点。

师:

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名片。

这些漂亮的名片最吸引你的地方在哪里?

(板书:

形状多样,色彩鲜艳,图案丰富)

(2)放手讨论探究,让学生学会自己提问,并自己解决。

掌握制作方法。

师:

看了那么漂亮、新颖的泥名片,你有什么想法?

或者你有什么不明白的想问大家?

引导学生解决:

a、这些名片是用什么来装饰的?

装饰的方法除了用橡皮泥粘,还有什么方法?

可以借助哪些工具?

(还可以用压、印的方式,寻找身边的工具,请学生示范)

b、底板的形状可以怎样做?

不同颜色的底板是怎样做的?

(教师发给学生各种形状的卡纸底板,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底板进行制作。

同时示范在卡纸底板上制作泥底板的过程,可采用搓、压等方式。

c、名字用什么方式来制作?

应注意什么?

(不要太粗了)

d、制作步骤:

底板——名字——装饰。

e、注意色彩的搭配。

3、小结:

这些同学的泥名片颜色鲜艳,形状各异,图案丰富,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

(四)、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师:

你学会了自己设计名片,可以向别人介绍自己,也可以让自己认识新朋友。

(请学生拿着自己的名片来介绍)

2、活动:

找朋友。

师:

在找朋友的活动中你欣赏了很多新颖的名片,你最喜欢谁的?

说说他的名片好在哪里?

3、总结:

同学们的名片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色彩,给了我们美的享受,我们生活中还有很的美的东西,让我们一起去寻找吧!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的:

1、学会用设计、制作文字和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2、初步尝试用美术语言表现生活、表现自我,学会个性化的创造设计,并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3、激发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美术在生活中的作用,学习用简单的图形和文字装饰、美化自己的名片。

2、绘画出新颖的、生动的、并富于个性的名片。

三、教学准备:

美术绘画工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新同学,你们想认识他吗?

2、下面请这个小朋友来做个自我介绍好吗?

(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名片:

大家好,这是我的名片,你们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3、你们认识他了吗?

是通过什么认识的呢?

4、对,是名片,板书:

名片

(二)、新课

1、上节课我们已经介绍了名片的来历,我们先来复习一下。

2、老师也有一张名片,谁能看出现代的名片和古代的名片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相同:

可以介绍自己,有自己的职业和姓名

不同:

用的材料不同,纸和木片

3、看了这两张名片,你们想不想有张属于自己的名片呢?

上节课我请大家发明一种新颖的泥名片,今天老师想请大家把你设计的名片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好吗?

4、每个人首先都要对名片进行设计,为了让每个小朋友都能设计出漂亮的名片,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个小老师,一起来看看他的名片是怎么设计的好吗?

出示课件

5、你看了以后,觉得设计名片要设计什么?

(设计形状设计花纹)

6、你看了明明的名片后,觉得他有什么爱好,喜欢做什么呢?

从哪里看出?

那你们有什么爱好呢?

7、对了,我们设计名片时,可以把自己的爱好设计进去!

8、我们可以把名片做成各种形状的名片,你想把它绘画成什么形状呢?

(三)、学生绘画:

1、看了这么多名片,老师知道小朋友们心里一定想尝试一下自己的名片,那我们就开始吧!

请为自己设计制作一张新颖的名片,将它画在作业本上,特别提醒,有的小朋友的名字比较复杂,所以做的时候可以用你的小名,例如:

奇奇等。

学生绘画,巡回指导。

(四)、点评

请每一组选择一个绘画的比较好的小朋友来展示名片,作自我介绍,可以选择跟下面的小朋友交换名片,或者跟老师交换名片。

教师举例。

课后可以互相交换名片。

 

《我们来跳舞》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知目标:

初步了解古今中外有不同形式的舞蹈,各个时代、民族的服饰各有特色,艺术家们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2、技能目标:

学会从艺术品中认识了解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文化,学习分析、描述作品中线条、色彩的表现力以及对人物动态、造型的描绘。

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古今中外各民族文化的尊重,激发学生热爱美好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难点:

1、认识舞蹈是人类源远流长的一种艺术形式。

2、欣赏古今中外舞蹈为题材的各种形式的艺术作品,指导学生分析作品,虚心作品造型、线条的表现。

3、观察、分析作品,体会不同艺术给人类带来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准备:

彩色笔、油画棒等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放一段欢快的民族音乐。

2、提问:

听到音乐后有什么感受?

你想做些什么?

3、小结:

舞蹈可以表达人们欢快喜悦的心情。

 (用舞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赏析探究。

1、板书课题。

2、问:

你知道在人类历史上,舞蹈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3、出示《舞蹈纹彩陶盆》。

介绍:

折射在墓葬中挖掘出的一个原始社会时期的彩陶盆。

4、问:

1)上面画了些什么?

2)他们跳的舞蹈是什么样子的?

请学生上前模仿。

3)你知道为什么跳舞吗?

5、欣赏中外部分民族舞蹈录像(感受不同地区舞蹈特点)。

1)你所看到的是什么地方的舞蹈?

2)舞蹈动作有什么特点?

3)请小组内的同学根据所看到舞蹈的特点一起续编这个舞蹈,最后汇报表演。

6、分析书中作品。

 1)人文性。

本课通过欣赏新石器时代的《舞蹈纹彩陶盆》,让学生了解舞蹈是很早就有的一种艺术形式,了解舞蹈的历史。

通过欣赏中外民族舞蹈,感受不同地区、国家、民族舞蹈在技巧和风格上存在着差异,体现了舞蹈的继承性与发展性。

2)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通过将照片和艺术作品进行对比,及对舞蹈造型、线条进行分析,体会到艺术家是在抓住了舞蹈者舞姿特点的基础上并融入了自己对舞蹈的理解之后进行创造性表现的,意识到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并具有审美价值。

3)亲身体验舞蹈。

(三)、创作表现。

1、思考:

1)准备用什么样方法表现舞蹈者?

2)你准备怎样表现?

2、学生作画。

 引导学生绘画前先构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四)、展示评价。

1、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

2、推荐画得好的作品。

3、说出理由。

 

《泥条头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搓泥条,用泥条缠绕瓶子,并采用捏、揉、粘、抹等技法进行像的造型创作。

2、通过表现泥条头像的脸部特征,学习分析人脸特征的观察方法和夸张、变形的手法。

3、根据瓶子的形状缠绕泥条头像。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制作泥条头像不同的缠绕法

2、:

想象、夸张头部各部件,尽量使自己制作的泥条头像与众不同。

三、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橡皮泥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揭示课题。

1、复习橡皮泥的捏法。

师:

我们以前学过那些捏橡皮泥的方法?

生:

揉、捏、压、搓、团、切……

2、比赛导入:

师:

“我们用搓的方法来进行一个小比赛,比一比在规定时间内谁搓的橡皮泥又长又均匀,好不好啊?

”(可选自己喜欢的颜色的橡皮泥去搓)

提问:

搓泥条有几种方法?

说说搓泥条时双手是怎样配合的?

体验用泥条缠绕瓶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