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4083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模拟卷农作物旱灾情况汇报文档格式.docx

据3月29日农情统计,农作物受灾面积达210.7万亩,占秋冬季作物播种面积368.61万亩57.2%;

其中成灾面积129.53万亩,占总面积的35.1%;

绝收面积10.8万亩(其中茶园死苗3.33亿株)。

受灾最严重依次为沿河县、思南县、石阡县、印江县、德江县、松桃县。

受灾作物种类主要是茶叶、蔬菜、小麦、油菜、马铃薯。

预计粮食损失23291吨,农业经济损失39955.5万元。

(一)夏粮生产受灾(经济损失4320万元):

1、小麦(含杂粮)全区播种面积60.2万亩,受灾54.48万亩,占播种面积的90.5%;

成灾9.35万亩,绝收0.48万亩.因干旱小麦分蘖减少,幼穗萌发小,造成穗小,产量低,预计小麦与杂粮减产1.4万吨,减收2520万元。

2、秋洋芋:

全区播种面积9.7万多亩,受灾面积6.97万亩,占播面的17.9%.因干旱苗弱、苗不齐,预计减产3成,损失粮食2091吨,减收200万元。

3、春洋芋:

全区计划播种100万亩,现只完成96.06万亩,其主要原因是长期干旱土地翻犁困难,约36万亩播期同比延迟20天以上,同时,因干旱出苗不齐,苗弱,预计减产7200吨(折主粮),减收1600万元。

(二)经济作物损失35635.5万元

1、蔬菜生产,全区计划冬春蔬菜种植面积51.9万亩。

受灾面积17.96万亩,占播面的34.6%;

成灾面积6.25万亩,占播面的12%;

绝收面积1.32万亩。

其原因是干旱造成土地翻犁困难,已育的蔬菜长势不好,春季难以移栽,已栽的在小棚因缺水长势不良。

全区冬春蔬菜预计损失9260万元。

2、油菜生产。

全区完成播种面积98.6万亩,受灾面积77.81万亩,占播面的78.9%,成灾面积23.57万亩,占播面的30.3%。

因干旱油菜分枝比常年减少1-3个,个别沙壤土根本没分枝,预计今年油菜产量减少1.23万吨,经济损失达4674万元。

3、果园面积。

全区有果园面积3.5万亩,受灾面积0.97万亩,成灾面积0.13万亩.预计经济损失1300万元.

4、中药材生产。

全区有杜仲、百合、黄柏等13种中药材8万余亩,受灾面积1.83万亩,占22.87%,预计损失360万元.

5、茶叶受灾情况:

根据我委5个灾情调查组深入灾区调研,各县农业局及茶办统计汇总分析:

全区茶园总面积61.4万亩,受灾面积54.4万亩,占88.6%;

成灾面积32.1万亩,占总面积的52.3%;

共有幼龄茶园面积36.2万亩受灾,成灾面积12.9万亩,占幼龄茶园的35.6%。

平均损失率23%,茶苗死亡3.33亿株,茶苗受灾损失4995.6万元。

受干旱影响,育苗4220亩,成灾1200亩,平均损失率15%,经济损失576万元(育苗业主损失)。

投产茶园13.78万亩,平均损失率35%,预计春茶产量下降30%左右,经济损失14469.9万元(企业与农民受损)。

预计茶产业经济损失20041.5万元。

新植茶园受灾以土地整治项目受灾最重,如江口县恕溪乡地娄村、闵孝镇长坡村等部分区域成片死亡3400亩;

德江县幼龄茶园成灾2.11万亩,0.63万亩死亡;

石阡县新植茶园5.8万亩受灾,成片死苗面积较大。

从土地类型上看,土地整治项目栽茶比耕地栽茶死苗严重,其原因是新垦土地砂性重,结构已被破坏,保水性能差,也与定植质量不高有关。

茶园补植情况分析:

因去冬以来的连旱损失茶苗面积应在82500亩。

从全区育苗情况看,去年秋冬季育苗4270亩,应在今年秋冬季出苗。

按损失率15%计算,全区应有茶苗7.26亿株,可栽18.15万亩。

由此,如不再出现较大自然灾害,全区茶苗总体缺口在4000万株左右.但个别县差距可能较大,茶苗价格可能上涨。

二、春耕备耕工作进度。

截止3月29日,全区共备杂交水稻种1211吨,占总需求量的82.3%,已销售1012吨,比去年同期减少7.5%;

杂交玉米已备种1535.7吨,占需求量的96.5%,已销售1354.2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4%;

已备各种农业生产化肥14.74万吨,占总需求量的65%,已销售8.9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0.8%;

已备农膜1200.4吨,占总需求量的82.3%,已销售93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2.4%。

除杂交水稻种子有少量缺口外,其它种子、化肥、农膜等物资均能满足春耕生产需要。

全区共犁田55.1万亩,犁土90.6万亩,进度与去年同期分别减少5万亩、7.2万亩;

水稻育苗可栽大田18.6万亩,玉米育苗可栽大田58.4万亩;

已种植洋芋面积97.5万亩,其中脱毒洋芋54万亩,同比减少0.6%;

种植蔬菜面积29.6万亩,同比减少3.8%;

花生播种6.2万亩,红薯育苗可栽大田45.4万亩。

三、已采取的抗旱救灾措施

面对严峻的旱情,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抗旱救灾保春耕的要求,地区农委分别以2号、15号、21号三次下达抗旱救灾指导性文件,并三次分别派出旱情调查组、专家服务组、督促检查组到各县开展工作,积极研究部署。

按照“救小季,保大季”的指导思想,积极抓好夏收作物田间管理和抗旱保春耕工作,千方百计实现“夏收损失秋收补”,力争全年农业有个好收成。

认真落实各项救灾措施,全力开展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了夏收作物春季田间管理。

根据当前小麦、油菜、蔬菜、茶叶、中药材等作物苗情长势和气候变化,组织抓好以浇水、追肥、防治病虫为重点的田间管理工作。

组织了2240名农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认真做好查苗情、查墒情、查病虫工作,区别不同地区、不同苗情、不同墒情,有针对性地制定春季田间管理措施。

共计出动农业技术干部6.7万人次,动员群众35.6万人参与春季田间管理,对200.4万亩农作物进行了浇水、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工作,重点加强了小麦条锈病、蚜虫,油菜菌核病、蚜虫,马铃薯后期晚疫病的田间管理,共计投入农药2.6吨。

肥料2500吨对长势差的农作物进行了病虫防治和根外追肥,促进苗情升级转化,促进后期生长发育,努力做到不减产。

水源条件允许的地方,要重点抓好12.4万亩浇灌保苗,做到能浇尽浇、能保尽保,力争实现多增产。

特别是对去秋以来,新植茶苗的成活率,要采取浇水、在行间覆盖作物秸杆等一切抗旱措施,旱情解除后,要及时补苗,如松桃县补苗达1.2万亩。

同时号召,中高海拔地区大种春马铃薯达36万亩,确保完成全年种植计划。

部分农户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加强了春季药园、果园管护,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二)狠抓春耕备耕工作。

一是把指导性计划和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乡、村,落实到农户、到田块,抓好对农民的引导和指导,做到不撂荒、不闲置耕地,保证粮食播种面积。

二是大力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计划兴办1万亩生态观光茶园、5万亩商品型蔬菜产业,1万亩高标准示范,120万亩粮食增产工程,水稻、玉米高产创建、红薯标准化技术示范、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和病虫无害化技术示范等农业科技示范项目,加大示范样板点的兴办力度。

全区已办各类示范13.5万亩。

(三)加大资金、技术、物化投入,为抗旱救灾保春耕提供有力保障。

针对旱情对当前农业生产造成的严重影响,全区各级各部门切实加大了抗旱救灾保春耕的投入保障力度。

目前,全区农业部门已落实抗旱救灾资金165万元,主要用于种子、农膜、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以及示范点上的技术培训、资料打印等。

比去年同期增加50万元。

如印江县无偿发放肥料5.4吨,良种1.2吨,农膜100公斤。

德江县大力抓春耕,投入各种救灾物化补贴资金180万元。

组织地县农机部门调用抽水、运水机具6500台套,组织2240多名农技人员和农机维修人员,长期深入农村和田间地头做好指导和服务,对全区200多万亩越冬农作物加强了田间管理,有效地解决了2.4万亩农业科技示范的抗旱问题。

同时,充分利用当前旱情有所缓解的时机,积极进行补植补种,已新播种了36万亩洋芋和1万余亩速生蔬菜。

玉屏县农业局在亚鱼乡亚鱼村对马铃薯示范基地抽水抗旱1000亩。

沿河县琪滩镇组织抽水机8台,发放救灾燃油补助款4万元用于抗旱。

(四)积极开展农资打假保春耕。

进入三月以来,全区农业部门加大了以种子为重点的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共出农业执法人员1842场次,检查市场1411场次,检查经营户2812户,检查企业33个,受理举报案件4起,简易案件查处12起,一般案件立案28起,没收违法种子3850公斤,肥料28吨,农药20公斤,罚款6100元,挽回经济损失1.06万元;

地区农委组织5个组,分别由副处级领导带队,开展有春季农资市场集中整治,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促进农业生产安全。

四、下步工作打算:

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

把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宣传落实到户,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在财力分配、力量配备等方面重点向灾区、重点作物倾斜,加大保障力度,进一步强化目标责任管理。

省下拔的第一批救灾资金60万元,我委已及时下拔各县。

加大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

一是整合农业部门内部培训资源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

加快农机推广应用,落实好农机补贴政策,大力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机插秧面积7万亩,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20个,提高农机服务现代农业生产水平。

二是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的合理有序流转,推进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积极发展种植大户;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正确处理好粮经饲争地的矛盾,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提高粮食作物生产综合效益。

四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农资监管责任制度,继续积极开展农资打假,加强农资市场的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严控生产源头农残超标,促进农业生产安全。

切实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一是坚定不移地抓好生态茶产业,完成18.5万亩新建茶园任务,建成1万亩高标准示范茶园设,新发展300亩以上种茶大户(企业)100户,茶叶专业村10个。

完成幼龄茶园间作适宜作物30万亩,申报无公害、绿色或有机茶园认定面积20万亩以上。

二是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出台加快蔬菜产业发展的意见,力争在每个县开工建设1个以上标准菜田(规划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

认真抓好5万亩商品蔬菜的生产示范,其中重点打造1万亩核心示范基地;

积极开展蔬菜基地无公害产地环境认定和无公害产品认证。

三是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

进一步扩大花生的种植规模,确保种植面积在30万亩以上,重点抓好1万亩核心示范基地建设。

积极稳妥发展中药材生产,建成基地5万亩以上。

铜仁市计划在大坪乡1000亩高淀粉红薯示范,在瓦屋乡建4000亩蔬菜基地。

认真搞好配套服务。

抓好农资供应和市场监管,进一步检查春季农业所需的种子、薄膜、肥料、农药等物资的准备情况,加强春播种子调剂,特别是要加强对杂交水稻种子的调查摸底,不足的地区要及时组织调剂,满足种粮农民春耕生产需要。

要准备好20万亩幼龄茶园间作花生用种,各县不足的要立即组织资金、人力购种,要确保任务的完成。

要与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继续开展以种子、农药、化肥为重点的春季农资打假护农保春耕行动,强化市场监控,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杜绝假劣种子、未经审定和备案种子等生产资料流入市场。

要主动与物价部门联系,依法制止农资乱涨价行为,保护农民利益。

强化农业信息和农产品流通服务,及时准确地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和价格信息。

认真抓好农情信息工作。

农情信息是各级领导指导农业工作的信息源。

特别是在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准确与及时的农情信息对于开展抗灾救灾就特别重要。

我们将深入基层、深入农村认真开展调查研究,正确分析各个阶段的农情变化,认真填写相关表册,及时上报相关数据。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春耕生产受旱灾影响总体进展较慢。

一是春洋芋播种时间推迟,由于长期干旱,土壤墒情不好,土地翻犁困难,造成播种期推迟,已播种的出苗不齐,缺窝断行。

二是种植大春作物的土地翻犁困难,玉米播种期比常年普遍推迟10左右,玉米育苗移栽尚未掀起高潮,普遍出现直播现象,将对秋粮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是早春蔬菜移栽困难,移栽进度比去年同期迟缓20天左右。

(二)由于多种原因,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的现状难以在短时期内改变,尤其是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欠账较大,防灾减灾系统不完善,抗灾能力较弱,农业生产中不确定的因素仍然较多。

同时,山高、路陡、田不连片的现状,使农机具在农村推广难度较大,耕整机、旋耕机应用率不高。

(三)种子、农膜等农资价格继续走高。

水稻种子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54%,农膜价格上涨7.7%。

农产品价格下行,农产品加工、流通受阻,给农业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带来了一定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