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416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3.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docx

师宗县幼儿园调聘考试心里教育学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章      学习与发展 

第一节     学习的概述

1,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变化。

2,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学生的经验的过程.

4,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经验的过程.

5,美国心理学家加涅按学习内容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五类:

    

(1)智慧技能学习    

(2)认知策略学习    

(3)言语信息学习  

(4)动作技能学

(5)态度学习

第二节      学习理论 

1、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是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2、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

 

3、班杜拉是观察学习理论的集大成者。

 

4、顿悟说——苛勒;认知发展说——美国的布鲁纳;认知接受说——美国的奥苏贝尔。

 

第三节   学习与心理发展 

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答:

(1)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制约

(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判断、选择,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动力是在活动中新的要求和需要与他原有的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

 

4、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有哪些?

 

   答:

第一,过渡性。

第二,闭锁性与开放性。

第三,社会性。

第四,动荡性。

 

5、少年期是指十一二岁到十四五岁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

 

6、自我控制能力也正处于初步发展之中,初中二年级是个关键时期。

 

7、青年初期是指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的时期,大致相当于高中阶段。

 

8、2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9、判断,中学生已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重点记忆 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学与教的具备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课题主要是:

如何学、如何教与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3、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包括: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4、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都必须通过学生起作用。

 5、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6、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7、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8、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

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9、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0、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11、评价/反思过程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在教学之前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

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和反思。

 12、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有哪些?

 

答: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教学中的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有效对学生进行干预指导。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习题 

一、选择题 

1、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为该行为的(  )关键期或敏感期 

2、提出认知结构学习论的心理学家是(  )布鲁纳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强调引导儿童从原有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二、判断题 

1、以守恒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识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    ) 

2、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的学习规律中的准备律。

   (  ×  ) 三、填空题 

1、美国心理学家加涅将学生学习的内容分为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言语信息学习、动作技能学习和态度学习五类。

 2、奥苏贝尔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四、简述题 

1、简述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及意义。

   

 答:

(1)概念:

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来的。

维果斯基的研究表明,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意义:

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2、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答:

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

 五、案例分析题 

案例:

有一天,一个小女孩询问母亲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她的母亲回答说:

“是从妈妈的肚子里出来的。

”然后女孩接着问:

“那妈妈是从哪出来的啊?

”妈妈继续回答说:

“是妈妈的妈妈把我给生下来的。

”女孩若有所思,她又问:

“那最早的那个妈妈是怎么来的呢。

”突然女孩恍然大悟说:

“我知道了,是从石头里出来的,孙悟空就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

” 

   分析:

试用建构主义的学生观分析以上案例。

    答:

(1)从这个故事我们就可以看到,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合理地形成对问题的假设和推理。

 

      

(2)建构主义者强调,学习者在日常生活和先前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这些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

 

      (3)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

教师不单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现在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

 

第二章    知识学习与学习迁移 

第一节     知识学习 

1、知识学习的定义:

所谓知识学习,就是新符号代表的观念在学习者心理上获得意义的过程。

 

2、判断、选择,追求符号的意义是知识学习区别于技能学习的根本标志。

 

3、知识学习能否得以实现,既受到学习材料性质的影响,也受到学习者自身因素的影响

4、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分成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三种类型。

 

5、概念学习的实质是掌握同类事物或现象的共同关键特征或本质特征。

 

第二节     知识学习过程 

1、知识学习主要是学生对知识的内在加工过程,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这一过程一般分为知识的获得、知识的保持和知识的应用三个阶段。

 

2、在实际教学中,主要有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直观方式。

 

3、实物直观主要有观察各种实物、演示各种实验、进行实地参观访问等方式。

 

4、模像直观主要有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

 

5、促进知识概括的策略有哪些?

 

答: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3)科学地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系统。

 

7、瞬时记忆的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

 8、短时记忆的保持时间大约为5秒到2分钟。

 

9、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

 10、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

 11、促进知识保持的策略主要有:

(1)复习时机要得当

(2)复习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第三节   知识应用与学习迁移 

1、知识应用就是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作业和解决相关问题,这个过程是把理性知识具体化的过程。

选择、判断 

2、知识应用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

 

3、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即获得的知识

经验、认知结构、动作技能、学习策略和方法等与新知识、技能之间所产生的影响。

 

4、学习迁移的作用主要有:

(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

(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

(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

 5、促进学习迁移和条件有:

(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定势(4)认知结构 重点记忆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学习迁移规律?

 

答:

(1)提出明确教学目标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习题 

一、选择题 

1、在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属于(     )   概念学习 

2、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形式训练说 

二、判断题 

1、在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存储形式是语词。

   ( ×  ) 2、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记忆效果最好。

  (  ) 三、填空题 

1、知识学习的类型有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2、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叫做心向或定势。

 四、简答题 

1、如何指导学生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

 

   答:

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像直观;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2、简述学习迁移的作用。

    答:

(1)学习迁移理论是学习理论的必要组成部分,对学习迁移的实质与规律的揭示,可以丰富学习理论,完善学习理论。

(2)学习迁移机制是知识、技能向能力转化的心理机制,它是检验教育目的的重要指标。

(3)学习迁移的作用在于使习得的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

五、案例分析 

案例:

小牛顿看到苹果从树上掉下来问:

“苹果为什么不向天上飞呢?

”小瓦特看到壶盖在水蒸气推动下乱蹦乱跳,曾惊奇不已。

一个小学生看着金鱼缸问:

“老师,小鱼是怎样睡觉的呢?

” 

分析:

结合迁移规律在教学中运用,你将如何引导他们?

 答:

针对他们的的特点提出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程序,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六、论述题 

试论述促进学习迁移的条件。

 

答:

(1)学习材料之间的相同因素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3)学习定势(4)认知结构

 

第三章    技能形成与训练 

第一节    技能概述 

1、技能是通过练习而获得的使某项任务能够顺利完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技能的特点有:

(1)技能是后天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2)技能是一种活动方式(3)技能要遵守一定的活动法则,并且各动作要素有一定的执行顺序 3、技能的作用有:

(1)技能能够对活动进行调节与控制

(2)技能可以控制动作的执行顺序和执行方式从而可以使个体的活动表现出稳定性、灵活性,能够适应各种变化的环境(3)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第二节    操作技能的形成 

 

1、判断,越是复杂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长,越是简单的操作技能,保持的时间越短。

 2、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有:

(1)科学的指导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及时的反馈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活动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的特点。

选择 

2、心智活动是通过实践活动的“内化”而实现的。

选择、判断 3、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研究的是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他于1959年系统总结了有关的研究成果。

选择、判断 

4、选择,安德森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5、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有: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6、选择,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

 习题 

一、选择题 

1、在商业谈判时双方对价格调整所带来的损益能立即作出反应是属于(   )心智技能。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阅读、写作、解题、运算等都属于这类技能。

 2、在一些复杂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成绩暂停顿的现象。

这种现象是(   )高原期现象 二、判断题 

1、技能不同于本能行为,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

(   ) 2、人们常把知识技能连在一起表述,说明知识和技能是等同的。

(  ×  ) 三、填空题 

1、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包含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四个阶段。

 

2、心智技能形成的阶段包含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三个阶段。

 四、简答题 

1、简答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

答:

(1)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

 2、简述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答:

(1)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的区别:

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指依靠肌肉骨骼与相应的神经系统实现的活动方式,操作技能要求精确性和适应性。

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它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对象具有观念性②执行具有内潜性③结构具有简缩性 

      

(2)操作技能与心智技能两者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在一般情况下,心智技能对操作技能起着调节的作用,而操作技能则是心智技能的依据和体现。

人们在完成比较复杂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手脑并用,即包括了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五、案例分析 

案例:

初一

(2)班开设计算机课了,大家的积极性很高,连课间休息时都在课桌上练习输入法。

刚开始时有一些效果,可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感到进步不大,好像徘徊不前了,有些同学竟然产生了畏难情绪,觉得自己不是学计算机的料。

 

分析:

如果你是任课教师,你该怎么办?

 

答:

这是操作技能训练中的高原期现象。

这种现象是指在一些复杂操作技能形成的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暂停的现象。

 

(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感觉系统和中枢系统和机能对动作的控制和调节作用减弱;新的动作结构和方法还未形成;形成了消极的思维定式;产生了心理和生理上的疲劳,以及动机减弱、意志减退、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倦等消极情绪。

 

(2)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充分的鼓励、科学的指导、正确的练习、及时的反馈及适当的休息相结合。

 六、论述题 

结合专业特点,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

 

答:

(1)科学的指导,指导主要包括讲解与示范。

准确的示范与讲解有利于学习者不断地调整头脑中的动作表象,形成准确

 

的定向映象,进而在实际操作活动中可以调节动作的执行。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练习时首先要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其次,为了促进操作技能的形成,过度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再次,要合理分配练习时间,通常情况下,分散练习的效果要优于集中练习。

最后,要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3)充分而及时的反馈。

反馈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内部反馈,二是外部反馈。

第四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培养 

第一节    问题解决 

1、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

 

   问题具有目的指向性、认知操作序列性、情境性和经验性四大基本特征。

 

2、问题解决的过程分为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四个阶段。

 

3、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直接检验,即通过实际操作来检验假设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另一种是间接检验,即通过思维活动来检验,例如,我们研制的卫星、导弹、运载火箭等不可能一遍又一遍地进行直接检验,而是反复地进行间接的理论论证,再进行直接检验。

但是,最终的检验还是要通过实践的直接检验。

 

4、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有: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 

5、好的问题设计应该满足哪几个方面?

    答:

(1)问题设计符合该年段学生认知发展水平;

(2)问题设计能训练学生高级思维(概括、分析、综合);(3)问题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4)问题的设计要起到引导思路的作用;(5)将问题转换成问题情境,且情境自然,结合学生经验,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吸引学生探究。

 6、怎样培养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答:

(1)丰富中学生的知识经验

(2)传授问题解决的策略(3)提供练习的机会 

7、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能力?

    答:

(1)创设适合问题意识能力培养的环境。

      

(2)引导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总结、归纳、提出问题,不断增强问题意识。

 

     (3)形成多元评价体系,重在激励。

 第二节创造性及培养 

1、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它是思维活动的高级过程,是在个人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发现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2、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有:

(1)环境

(2)智力(3)个性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创造性?

    答:

(1)创设适宜的环境

(2)培养创造意识与动机(3)塑造良好的个性(4)帮助学生掌握创造性思维的策略与方法 习题 

一、选择题 

1、有6个容量1升的瓶子,每个瓶子要装2/3升牛奶,共需几升牛奶?

属于(  )有结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非常明确,个体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成为结构问题。

) 

2、让一个人尽可能举出图钉的用途,他只能说出用来钉东西这一个方面的用途,说明这个人思维缺乏(  )变通性 二、判断题 

1、定势对创造性问题解决有阻碍的作用。

   (    ) 

2、问题解决的特点是目的性、认知性、唯一性、序列性、固定性。

  ( × ) 三、填空题 

1、检验假设的方法有两种,即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2、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启发性策略有逆推、分解问题、类比和爬山法。

 四、简答题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

(1)问题的特征

(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

 

固着 

2、简述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答:

(1)环境

(2)智力(3)个性 五、案例分析 

案例:

李老师是初三的数学老师,他发现:

学生学习了某种类型的解题规则,然后老师向这位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类似的情境,以让学生用这个新学到的规则来解决,但学生常常不会用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教师运用直接教授和大强度练习的方式逼学生学,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却反而提不高„„ 

分析:

(1)好学生与差学生在解决数学题上存在差异,可能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题海”式学习,学生是否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并提高解题能力?

为什么?

 

(3)你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例提出你的建议/ 

答:

(1)好学生与差学生在解数学题上存在差异,可能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以及功能固着。

 

  

(2)“题海”式学习,并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也不能有效地提高解题能力。

因为,问题解决不仅受到知识经验的“量”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知识经验的“质”的影响。

研究表明,知识经验愈系统、愈概括、愈活化,就愈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否则,对问题解决就会产生消极影响。

 

(3)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和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④结合实例分析 六、论述题 

结合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答: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的适宜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③改革考试制度与内容。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④重视非逻辑性思维能力的培养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榜样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发散思维训练②推测与假设训练③自我设计训练④头脑风暴训练 

 

培养其学习兴趣 

第四节   情感与学习 

1、怎样培养中学生的学习热情?

 

答:

(1)促使学生“想学”。

①树立远大志向,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②制订合理的、具体的学习目标③扫除心理障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促使学生乐学。

对中学生厌学情况的调查发现,在许多情况下,教学方法失当是学生厌学、丧失学习热情的重要原因之一。

为了使学生爱学、乐学,我们应从下面几方面做工作:

第一,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要改进教学方法,协调师生关系。

第二,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第三,使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活动。

 

  (3)促使学生会学。

有些学生学习热情不高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当,跟不上教学进度。

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如何听讲?

怎样记笔记?

怎样读书?

等等。

在培养学生掌握具体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节    意志与学习 

1、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的有意识地调节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

 2、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毅力?

    答:

(1)开展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典型引路,归因导向 (3)加强磨炼毅力的实践锻炼 (4)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习题 

一、选择题 1、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   )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 

2、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的需要所产生的兴趣是(  )间接兴趣 

二、判断题 

 

1、中等程度的动机水平对学习效果的提高最有利。

(   ) 2、高中生的情感是指和生理需要联系的内心体验。

(×) 

3、初中生意志品质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出现不稳定的趋势。

(×) 三、填空题 

1、奥苏贝尔认为学校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2、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趋向或接近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向行为,远离回避某一目标。

 四、简答题 

1、根据班杜拉的理论,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含义以及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

    答:

(1)所谓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主要有:

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

 

2、一个具有学习热情的中学生有哪些特点?

    答:

(1)积极主动地学习 

(2)从学习中体验到无比的快乐 

(3)不计较个人的生活与处境,一门心思学习 (4)易于养成好学深思的学习习惯 3、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学习毅力?

    答:

(1)开展理想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2)典型引路,归因导向 (3)加强磨炼毅力的实践锻炼 (4)对中学生进行适当的挫折教育 五、案例分析 

案例:

下面是一个学生写的检讨:

 

小学刚开始我对学习还是比较有兴趣的,但学着学着觉得没有意思了,所以我开始对学习不感兴趣。

心想我以前掉下那么多,基础没打好怎么学?

一段时间后我又想我不学习干什么呢?

我又能干什么?

于是又接着学。

初一学习各门功课开始还算认真,可不久就被好玩的本性击倒了。

到了初二学习物理,觉得物理对我有所用,特别对小发明感兴趣(物理书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