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1447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现实意义文档格式.doc

 

摘要:

在党发展的过程中,可以说马克思主义思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马克思实践观就是其思想的重要构成,它穿梭于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主义的各个方面,是最为根本的依据,也是区别于其他就哲学思想的观点所在。

因此,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全面的分析,对人们、社会以及国家来说都十分重要,且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实践观;

现实意义;

分析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其基础所在,也是其核心内容。

其实践观主要就是要通过实践的思维方式来认知和研究世界,保证其客观性,并将其与实践考察相结合,以此来促进国家、社会以及人们的共同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容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分析

一方面,实践是客观存在的,其本质指的就是人们对客观事件加以改造的物质性活动,且这种改造是具有规律性和目的性的。

其主要意义就是在实践中将人们当做主体,来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和创造,有着很强的唯物辩证主义特点。

另一方面,人们在实践中活动都是有规律和目的的,人们在实践中对物质活动的改造就是在规律性和目的性的基础上,在客观条件下所完成的,可以说是人们自身需要和本质力量的外化,实现实践主体对对象客体和主体的双重改造,在主体的创造性活动中,实现人的实践不断发展深化,不断的由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超越。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现实意义分析

人类与动作在活动方式上差异性最大的就是人类能够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实践能够使活动具有客观性、创造性以及社会历史性,可以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现实意义坐在。

1.国家层面

第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思想指导。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坚持人类活动的客观性,唯物主义认识论注重对事物认识的客观性、主动性,坚持物质决定意识。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过程中,要尊重实际,要从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把握问题的本质,并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中国梦”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一个具体的实践对象。

就像十九大会议上所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要我们在尊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前提下,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目标相结合,既要在此过程中实现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又要顺势而为,充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而努力奋进,从而提升我们行为、处事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检验标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十九大也指出要将我国建设成为富强迷住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将政治、经济、文明、生态及社会发展结合为一体,而且十九大还指出,要在发展过程中使民生得到改善和保障,让人们能够幼有所育、学民的生活,这一切都需要经过实践才能验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我国新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检验标准,是新目标不断推进的客观保障。

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这些方针、政府全都坚持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核心,并在实践中进行了检验,不断加以调整和完善。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投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检验十九大提出最新目标的进展和实施效果,需要看其是否惠及了人民,是否改善了人

2.社会层面

第一,正确贯彻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

在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我们的基础和依据,可以说这也是我国试下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为原则,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是进行实践行为的主体,也是其组织者和执行者,在人类对自然进行实践的同时,人类也在对人类自身进行实践。

只有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实践才能够成功。

第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和谐社会是自然、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统一发展,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也是对生产实践、社会實践和自我实践的协调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前提。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提供了主客体统一的总体视野,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也正体现了“实践”要既合目的性,又合规律性,既要合真理性,又要合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所以正确理解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有利于构建真善美有机统一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并有助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个人层面

首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要注重和启发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动精神。

实践是人的自觉的创造性活动,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类有意识的、有目的活动,体现了人类活动的自觉能动性。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这一点就是要告诉我们只是认识和学习书本上的知识是不够的,还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并且运动到实践当中,不断创新研究,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

因此,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告诉我们,要勇于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在一次次的摸索锻炼中提高我们的创新能力。

其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激励个人在实践中全面发展。

人是实践的存在物,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人的实践活动。

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主要根源就在于实践,事物之间存在着微妙又普遍的联系,而任何事物并不是单独的个体,都有着某种关联所在,人在实践中创造自身、发展自身,不断形成自己丰富的主观世界,提升自身的本质力量、丰富自身的社会关系、培养自身自由的本质个性、创造自己的独立和自由,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文大稷.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观及其对当代中国的价值[J].社会主义研究,2017(05):

33-39.

[2]马文娟.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当代价值[J].河北企业,2014(08):

89.

[3]孙婧,王鹤岩,王勇.马克思实践观及其当代性探析[J].学术交流,2013(03):

27-30.

[4]肖磊,孟小月,金鑫.浅析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及其当代意义[J].湘潮(下半月),2012(01):

34-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