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660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第小题1分,共30分)在第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是 ( )

A、形而上学唯心主义和辩证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C、彻底的唯心主义和不彻底的唯心主义

D、自然观上的唯心主义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2、把可直接感知的某种具体实物看作是世界的本原,这种观点属于( )

A、朴素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 (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C、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 D、人们对人生目的意义的根本观点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根本分歧是 ( )

A、肯定世界的统一性还是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B、认为世界统一于运动还是统一于静止

C、认为世界统一于主体还是统一于客体

D、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还是统一于精神

5、相对静止是指 ( )

A、事物绝对不动 B、事物永恒不变

C、事物运动的特殊状态 D、事物运动的普遍状态

6、时间和空间是 ( )

A、物质的唯一特性 B、物质的根本属性

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 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

7、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 )

A、事物数量的增加 B、事物的一切变化

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8、在生活和工作中,凡事都要掌握分寸,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和“不及”。

这在哲学上符合( )

A、容和形式相互作用的原理 B、量和质相统一的原理

C、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D、因和外因相结合的原理

9、有的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有原因的,因而一切都是必然的,偶然性是不存在的。

这是一种( )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C、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10、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在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领域普遍起作用的规律,它在( )

A、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后表现出来 B、事物经过一次辩证的否定后表现出来

C、事物发展的任何阶段上都表现出来 D、事物经过量变向质变转化后表现出来

11、在现实中还没有充分的根据,也不具血必要的条件,在目前不能实现的可能性,属于( )

A、较差的可能性 B、微小的可能性

C、现实的可能性 D、抽象的可能性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的本质是 ( )

A、主观精神的产物 B、客观精神的显现

C、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 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3、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 ( )

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

D、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14、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

这说明( )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15、判断一种观点对错的依据是 ( )

A、伟人之言 B、吾人之心 C、众人意见 D、社会实践

1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 D、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7、理解全部人类历史的钥匙,应当从 ( )

A、阶级斗争发展史中去寻找 B、生产劳动发展史中去寻找

C、地理环境变迁史中去寻找 D、政治制度演变史中去寻找

18、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 ( )

A、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来实现 B、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

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来实现 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来实现

19、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集资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是( )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0、国家就其起源来说,它是 ( )

A、暴力掠夺的产物 B、社会契约的产物

C、产品分配不公的产物 D、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21、否认主体选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的观点属于 ( )

A、非决定论 B、辩证决定论

C、机械决定论 D、唯心主义决定论

22、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23、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

杰出人物是指 (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24、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它指的是 ( )

A、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式

B、人与人之间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C、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物质变换活动

D、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依赖形式

25、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27、从根本上说,科学活动的生命力在于 (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继承他人创造的知识

C、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D、科学家之间的合理分工

28、社会进步的在根据是 ( )

A、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9、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决定人的本质的是( )

A、人的社会属性 B、人的生理结构

C、人的心理状况 D、人的自然属性

30、人生观的核心是 ( )

A、关于人生目的的观点 B、关于人生理想的观点

C、关于人生态度的观点 D、关于人生意义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材后的括号。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 ( )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和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E、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32、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在 ( )

A、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E、意识的能动作用受物质条件制约

3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 )

A、是否承认世界统一于物质

B、是否承认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是否承认世界是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D、是否承认世界是的事物是运动发展的

E、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34、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 ( )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E、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 ( )

A、实践不断为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B、实践不断为人们的认识提供经验材料

C、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认识工具

D、实践不断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力

E、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各种物质生活需要

36、国家与旧的氏族组织相比较具有的显著特征有 ( )

A、按血缘关系划分居民 B、按地区划分居民

C、管理社会公共事务 D、拥有居民的自动的武装组织

E、拥有特殊的武装队伍

37、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因为 ( )

A、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B、它是全部社会关系的总和

C、它制约着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D、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E、它决定社会形态的更替

38、下列选项中属于科学的社会功能的有 ( )

A、科学可以使人们破除迷信、解放思想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可以使人们更好地管理社会

D、科学可以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E、科学可以引起社会关系的变化

39、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进步容的有 ( )

A、物质文明的进步 B、精神文明的进步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生产力的发展

E、道德水平的提高

4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表明人的本质( )

A、是后天的,不是先天的 B、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

C、是变化的,不是不变的 D、是主观的,不是客观的

E、是自然的,不是社会的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每题7分,43、44小题每题6分,共26分)

4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容及其理论意义。

(7分)

4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7分)

43、简述生产关系的容及各项容之间的关系。

(6分)

44、简述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B 2、A 3、B 4、D 5、C

6、C 7、D 8、B 9、C 10、A

11、D 12、D 13、C 14、C 15、D

16、C 17、B 18、D 19、C 20、D

21、C 22、B 23、D 24、B 25、C

26、A 27、C 28、A 29、A 30、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评分标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给分。

31、AC 32、ABCDE 33、CDE 34、ADE 35、ABCD

36、BE 37、ACDE 38、ABCDE 39、ABCDE 40、ABC

三、简答题(共26分)

41、[参考答案]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分)

(2)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方面的容:

第一,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第二,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2分)

(3)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对其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2分)对其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1分)

42、[参考答案]

(1)感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理性认识是人们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部联系的反映。

(2分)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是:

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2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

(1分)

43、[参考答案]

(1)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经济关系。

(1分)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三项容。

(3分)

(3)这三项容互相制约、互相影响,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起决定作用,它是整个生产关系的基础。

(2分)

44、[参考答案]

(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分)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及其性质;其二,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原改变。

(2分)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为它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务时,起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当上层建筑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起阻碍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

(2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哲学是(  ) 

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C.理论化和系统化的世界观  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辩证法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三种历史形态是(  ) 

A.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 

B.唯物辩证法、社会辩证法、自然辩证法 

C.唯心辩证法、系统辩证法、科学辩证法 

D.自然辩证法、历史辩证法、革命辩证法  3.现代西方哲学的两股主要思潮是(  )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  D.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 

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  ) 

A.客观存在的各种物体  B.宇宙中存在的一切现象 

C.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D.某种具体的“原初物质” 

5.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  ) 

A.否认物质的客观性 

B.否认物质的可知性 

C.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与哲学的物质畴相混淆 

D.把可直接感知的实物当作世界的本原  6.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物质运动规律具有普遍性  B.物质运动规律具有重复性 

C.物质运动规律具有稳定性  D.物质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 

7.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  ) 

A.运动是容,物质是其形式 

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 

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 

D.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  ) 

A.事物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9.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  ) 

A.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B.事物发展的状态和形式 

C.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D.事物发展的两种趋向 

10.“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 

A.既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要做好其他各项工作 

B.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实行改革开放 

C.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积极进取 

D.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有克服困难的准备 

11.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这在哲学上属于(  ) 

A.抓事物的主要矛盾  B.确定事物的质 

C.认识事物的量  D.把握事物的度 

12.在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  ) 

A.容是相对稳定的,形式是活跃易变的 

B.容是活跃易变的,形式是相对稳定的 

C.容和形式都处在不停的显著变动状态 

D.容的变化总是落后于形式的变化 

1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B.客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C.生物性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14.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从感觉和知觉到表象的过程 

C.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  D.从意识到物质的过程 

15.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是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1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在真理观上的对立表现在(  ) 

A.前者认为真理是发展的,后者认为真理是不发展的 

B.前者认为真理中包含着错误,后者认为真理是绝对正确的 

C.前者认为真理具有客观性,后者认为真理是纯粹主观的 

D.前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客观世界,后者认为真理来源于先验原则 

17.制约人口生产的根本因素是(  ) 

A.地理环境  B.生活习惯  C.伦理道德  D.物质生产 

18.“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19.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0.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  )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21.社会意识是(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2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和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关系的是(  ) 

A.两种划分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标准划分的 

B.两种划分法是互相排斥的 

C.两种划分法是互相补充的 

D.应该用三种社会形态划分法取代五种社会形态划分法 

23.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4.人类社会发展最基本的规律是(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规律 

B.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发展的规律 

C.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 

D.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更替的规律 

25.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26.在制约科学发展的各种社会因素中,最主要的是(  ) 

A.社会整体科研能力的强弱  B.国家投入资金的多少 

C.政治上的或专制  D.物质生产发展水平的高低 

27.“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围”。

这种看法是(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28.社会进步是指(  ) 

A.社会阶级的消灭  B.社会经济的变化 

C.社会风气的好转  D.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29.人生理想是人为自己设定并为之奋斗的长远目标,是人所憧憬和向往的美好未好,其根基是(  ) 

A.个人的政治态度  B.个人的主观意志 

C.个人的文化素质  D.现实的社会实践 

30.在自由和必然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  ) 

A.主观意志的产物 

B.不受任何限制的活动 

C.对必然性的否定和超越 

D.对必然性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3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因为它(  ) 

A.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使哲学发展到了顶峰 

D.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 

E.使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  32.下列说法中,正确体现意识能动性的有(  ) 

A.胸有成竹,料事如神  B.纸上谈兵,画饼充饥 

C.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D.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E.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33.下列观点中,属于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有(  ) 

A.普遍联系的观点  B.永恒发展的观点 

C.对立统一的观点  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 

E.辩证否定的观点 

34.下列各项属于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的原因的有(  ) 

A.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B.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没有的新形式 

C.新事物抛弃了旧事物中消极的东西 

D.新事物保留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 

E.新事物中增添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有生命力的新容 

35.感觉和概念的区别在于(  ) 

A.感觉是感性认识的形式,概念是理性认识的形式 

B.感觉是对事物现象的反映,概念是对事物本质的反映 

C.感觉具有直接性,概念具有间接性 

D.感觉不可靠,概念真实可靠 

E.感觉具有形象性,概念具有抽象性 

36.在人类和人类社会形成的过程中,劳动所起的作用有(  ) 

A.劳动创造了人脑 

B.劳动创造了人手 

C.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与发展 

D.劳动产生了意识和人类所特有的抽象思维能力 

E.劳动形成了人类的社会关系 

37.下列各项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的有(  ) 

A.独立的实体性因素  B.运筹性的综合因素 

C.渗透性因素  D.准备性因素 

E.社会关系因素 

38.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人的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有(  ) 

A.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社会发展规律 

B.人类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规律的实现 

C.人类可以根据自己的愿望改变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就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E.人的活动受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 

39.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是因为(  ) 

A.个人为社会作贡献,能够得到社会的赞扬和好评 

B.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为了从社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C.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 

D.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E.个人为社会作贡献,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 

40.下列各项正确反映交往的含义的有(  ) 

A.交往是人类特有的存在方式和活动方式 

B.交往属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C.交往是以物质交往为基础的全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交往的总和 

D.交往是以主客体关系为中介的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E.交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的总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其中41、42小题各7分,43、44小题各6分,共26分) 

41.简述社会改革的实质和作用。

 

42.简述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43.简述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44.简述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C  2.A  3.C  4.D  5.C 

6.D  7.D  8.C  9.A  10.A 

11.D  12.B  13.D  14.A  15.B 

16.A  17.D  18.C  19.B  20.B 

21.A  22.C  23.C  24.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