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4750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7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docx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2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考古发掘的遗址和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

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在何处的考古发现()。

A.北京周口店遗址B.云南省元谋人遗址

C.浙江省河姆渡遗址D.陕西省半坡遗址

2.新华网消息:

2006年3月31日,丙戌年中华人文始祖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隆重举行。

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

A.炎帝B.黄帝C.尧D.舜

3.从夏商两代的兴亡史中,我们可以得到的认识是一国的国君应该()。

A.增强国力B.勤政爱民C.发展经济D.重视军事

4.春秋时期第一个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齐桓公B.晋文公C.楚庄王D.秦穆公

5.下列古代生产工具,在战国时使用广泛的是()。

A.石制工具B.木制工具C.青铜工具D.铁制工具

6.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自然条件优越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

7.全球各地现有孔庙1300余座。

若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查阅()。

A.《道德经》B.《论语》C.《庄子》D.《韩非子》

8.“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秦王完成统一于公元前221年,是()。

A.公元前2世纪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2世纪D.公元3世纪

9.秦统一后,全国市场上通用的货币是()。

A.圆形方孔铜钱B.刀形币C.铲形币D.蚁鼻钱

10.秦统一后,官府发布的文告使用的文字会是哪一种?

()

A.甲骨文B.大篆C.小篆D.金文

11.下列对长城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是抵御匈奴的著名城防B.体现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创造性

C.秦长城东起临洮,西至辽东D.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2.与“纸上谈兵”典故有关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城濮之战D.马陵之战

13.西汉时期出现大一统,进入强盛时期的皇帝是()。

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景帝

14.《汉书》中记述“始开西域之迹”()。

A.张骞B.班超C.卫青D.霍去病

15.下列组合有错的一项是()。

A.蔡伦——“蔡侯纸”B.张衡——地动仪

C.张仲景——“五禽戏”D.王羲之——《兰亭序》

16.下列人物,查找《史记》没有其内容的是()。

A.陈胜B.刘邦C.汉武帝D.诸葛亮

1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客观影响是()。

A.促进民族融合B.形成南北对峙

C.民族矛盾激化D.促进南北统一

18.《水经注》是一部()。

A.佛教经书B.农业科学著作C.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D.史书

19.为了纪念祖冲之,月球上有一座以他的的名字命名的环形山“祖冲之山”,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第一个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B.制造地动仪

C.写下我国第一部农业著作D.割圆术

20.某旅行社组织参观云冈石窟,做导游的你可以介绍()。

A.大量的佛像,反映西晋统治者尊崇佛教

B.大量的雕像,反映北魏社会生活的变化

C.它集中体现秦汉的造型艺术的风格

D.它代表了我国书法艺术的最高峰

二、识图判断题(第21题、22题各3分,第23题、24题各6分,共18分)

21.右图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示意图,

请你填出其中所缺内容。

(3分)

A

B

C

22.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

们了解古代灿烂辉煌的文明。

写出它们的

名称。

(3分)

 

23.某班开展历史知识竞猜活动,其中有请为下列人物图片找出他们各自的介绍语,写出他们的名字。

(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到横线上)(6分)

A.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为政以德。

B.东汉末年医学家,曾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C.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曾经统一黄河中下游地区。

 

图1图2图3

图1是图2是图3是

24.判断改错题(在题后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6分)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夏朝开始的,那时已有卜辞。

【】

(2)战国时秦国李冰父子修建的都江堰,至今仍发挥着重要作用。

【】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方面的措施。

【】

(4)《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

改正:

三、材料解析题(第25题16分,第26题12分,共28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

(2分)有什么功绩?

(4分)

(2)材料二中的“一夫”是指谁?

(2分)“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这一问题你能回答吗?

(6分)

 

(3)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请举一个方面的例子说明。

(2分)

 

26.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后,解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为三国中的哪三国?

分别由何人建立?

(6分)

 

(2)三国中哪国实力最强?

(2分)

(3)分别写出D、E战场进行的战役名称。

(4分)

 

(4)F为今天的什么地方,当时被称作什么?

(2分)

 

四、简答题(14分)

27.古代中国与世界的贸易交往与文化往来频繁,请读下丝绸之路图,探寻远去的历史。

(1)图中箭头所示路线即我国古代的“______”,这条路线的起点是______即今天的______市,最远可到达______。

(5分)

(2)这条路线最早开辟于___(朝代),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____。

(4分)

(3)公元前60年,为了管理我国西北部地区,西汉政府设置的机构是____。

(2分)

(4)这条路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你知道当时中国有哪些先进技术相继西传?

想一想,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今天看来,对历史发展有什么作用?

(3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首诗中的“烈士”指的是谁()。

A.项羽B.诸葛亮

C.刘备D.曹操

2.在右图所指的古代战争中,来自北方的军队战败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军队不习水战

B.北方军队以寡敌众

C.北方军队流行疾疫

D.南方军队战术得当

3.下列政权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是()。

A.曹魏B.刘蜀C.孙吴D.西晋

4.对三国时期的历史情况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是东汉末历史的倒退B.民族融合得到加强

C.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D.分裂中孕育着统一

5.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三国时期台湾称()。

A.夷洲B.流求C.琉球D.小琉球

6.下列人物中,对促进民族融合做出重要贡献的有()。

①王昭君②诸葛亮③袁绍④孝文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7.某剧组准备重新拍摄电视剧《三国演义》,你认为在剧中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孙权遣使给刘备送去书法珍品《兰亭序》,以示修好

B.曹操派使臣给孙权送去纸质书信,劝其投降

C.袁绍军队粮草被曹军烧毁后,士兵只好挖甘薯充饥

D.孙吴水师配备指南针后,战斗力大大增强

8.下列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A.投鞭断流B.草木皆兵

C.破釜沉舟D.风声鹤唳

9.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有()。

①匈奴②鲜卑③羯④氐⑤羌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②⑤

10.右图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常见的模型器,他体现了()。

A.南方稳定的农业经济和生活

B.当时饲养牲畜的方法很特别

C.艺术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

D.南方陶瓷业制作水平高超

11.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人口移动的方向是()。

A.由南向北B.由北向南C.由东向西D.由西向东

12.北朝和南朝最后的政权分别是()。

A.北魏和宋B.东魏和齐C.北齐和梁D.北周和陈

13.我国有“六朝古都”之称的著名城市是()。

A.西安B.洛阳C.北京D.南京

14.诗歌“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绘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美好风光,由诗歌中描绘的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是()。

A.北魏B.前秦C.后赵D.成汉

15.和右图中人物有关的事件是()。

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C.迁都洛阳D.淝水之战

16.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A.《缀术》B.《齐民要术》C.《神灭论》D.《论衡》

17.下列哪一说法与右图不相符合()。

A.体现了高超的雕塑和绘画艺术成就

B.反映了当时盛行佛教

C.为丝绸之路增添新的光彩

D.体现了中外艺术的完美结合

18.《水经注》是一部()。

A.儒家经典B.佛教经典C.水利学著作D.地理学著作

19.下列人物中精于绘画,主张“以形写神”画人物的是()。

A.王羲之B.顾恺之C.祖冲之D.王献之

20.右图中的人物被称为()。

A.医圣B.画圣C.书圣D.诗圣

二、辨别题(第21题6分,第22题8分,共计14分)

21.成语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庄重严肃而又机智幽默,蕴藏着深刻的哲理和聪颖的智慧。

请找出与下人物相关的成语,并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A.曹操B.诸葛亮C.孙权D.刘禅E.苻坚F.祖逖

()神机妙算()闻鸡起舞()望梅止渴

()势不两立()功败垂成()乐不思蜀

21.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并加以改正。

⑴【】三国初期,曹操在官渡打败袁绍,奠定其统一北方的基础。

⑵【】杜甫诗句“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赞扬了诸葛亮鞠躬尽瘁的品质。

⑶【】东汉以来,内迁的少数民族有匈奴、鲜卑、突厥、氐、羌等,合称“五胡”。

⑷【】淝水之战后前秦瓦解,北方重新陷入割据混战局面,南方社会取得暂时安定。

改正:

三、读图识史(6分)

23.请找出与下列图片相对应的文字描述(只需填出相应的英文字母):

ABC

 

⑴他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

()

⑵他擅长针炙合外科手术,研制成“麻沸散”,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

⑶他是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的人。

()

四、材料解析(第24题16分,第25题8分,共计2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与曹操有关的两个战役分别是什么?

(2分)结果如何?

(2分)

⑵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说说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

(3分)

⑶结合材料三谈谈曹操统一北方的意义。

(3分)

⑷列举材料一中三个政权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及都城。

(6分)

序号

政权名称

建立时间

建立者

都城

25.阅读下面的材料: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

魏主先出于黄帝,以土为德,故为拓拔氏。

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诸功臣旧族自代(地名)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请回答:

⑴魏主是谁?

(2分)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分)

⑵“魏主”还有哪些汉化的措施?

(2分)

⑶“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2分)

五、活动与探究(16分)

26.阅读不同时期的历史地图,可以获取很多有效信息,有助于探究重要的历史现象,请识读以下两幅历史地图,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⑴图一反映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什么样的社会现象?

(2分)这种现象有何积极意义?

(2分)

⑵《宋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江南之为国盛矣。

……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棉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问,图二与《宋书》记载的现象有何联系?

(4分)

 

⑶请根据两幅历史地图,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

(2分)

 

⑷请给两幅历史地图中反映的移民现象用简单的词语概括命名,填入右图的标注中,并在地图上画出移民示意图。

(4分)

 

⑸现代社会中也有许多移民国家(如美国)或移民城市(如深圳),请说说移民对这些国家或城市的积极作用。

(2分)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班上来了一位新同学,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说,他的姓和中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的名称相同,请问他姓()。

A.夏B.唐C.周D.秦

2.“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为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A.黄帝B.夏启C.秦始皇D.孝文帝

3.下列关于公元前210年四兄弟的情况的表述,不确切的是()。

A.老大应征去修长城,多年未归

B.老二应征去戍边,有人捎信回来说他阵亡了

C.老三是书呆子,整天在街上看诸子散文之类的书

D.老四年收入粮食1500斤,兄弟二人却经常挨饿

4.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中的“秦王”是()。

A.秦孝公B.秦始皇C.秦穆公D.秦惠文王

5.秦始皇巡游各地前要向各地颁发圣旨,让各地作迎驾准备,圣旨上文字的书写应该是()。

A.金文B.甲骨文C.楷书D.小篆

6.我国最早将货币统一成右图样式的朝代是()。

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

7.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个“他”是指()。

A.秦始皇B.乾隆帝C.唐太宗D.汉武帝

8.历史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这里的“沛公”是指()。

A.刘邦B.项羽C.陈胜D.吴广

9“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中提到的两个重大历史事件是焚书坑儒和()。

A.灭六国,统一中国B.修筑长城C.秦的暴政D.秦末农民战争

10.七年级同学在排演历史剧《汉武帝》,其中有一场景是汉武帝与朝臣议事。

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

A.颁布“推恩令”B.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

C.商讨派谁出使西域D.商议开凿灵渠

11.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A.道家学说B.法家学说C.佛家学说D.儒家学说

12.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地区陆续出土了许多汉代的丝织品,这主要反映出()。

A.西汉开始出现丝织品B.丝绸之路的开通

C.新疆在汉代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D.汉代新疆人主要穿丝绸衣服

13.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A.张骞B.玄奘C.马可.波罗D.鉴真

14.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秦朝B.汉朝C.唐朝D.明朝

15.右图示中的兵马俑,代表了我国封建王朝时期高超的雕塑

艺术水平。

这个王朝是()。

A.秦朝B.汉朝C.隋朝D.唐朝

16.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所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A.张仲景B.华佗C.黄帝D.李时珍

17.源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道教B.伊斯兰教C.佛教D.基督教

18.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记述了我国古代()。

A.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B.从夏朝到三国时期的历史

C.从商朝到唐朝时期的历史D.从战国到五代时期的历史

19.孔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

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A.丝织技术B.活字印刷术C.雕版印刷术D.造纸术

20.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

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

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李时珍

二、比较题(每小题4分,共8分)

很多历史事件有相同的名称,然而在具体的历史背景下却又有着不同的含义,请写出下列历史事件的不同。

21.①从春秋起,各国为了相互防御和抵御北方游牧部落的侵扰,在险要之处修筑长城。

因而失去了与外族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②汉王朝曾自敦煌往西至罗布泊,沿线构筑军事设施,修筑长城,设置官员镇守,以保护来往商旅,并供应给养。

22.①秦末汉初,中原长期战乱,匈奴乘机夺取河套地区,并继续南下;西汉初期,限于国力,对匈奴实行“和亲”。

②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

三、辨析指正题(本题共2小题,第23小题14分,第24小题8分,共22分)

23.辨别下列说法的正误,并加以改正。

(1)小明:

“我非常热爱中国的传统医学,长大后我立志要当一名杰出的中医,小平,你是个历史谜,能不能推荐一本中国古代的医书让我阅读啊?

”【】

小平:

“那容易,你去看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啊!

”【】

(2)有一电视剧组准备拍摄秦始皇在蔡侯纸上书写焚书令的场景。

【】

(3)汉武帝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被誉为“贞观之治”。

【】

(4)在一部电视剧里,有秦汉之际刘邦的夫人即后来的吕后,为躲避战乱逃入尼姑庵的情节。

【】

改正:

24.下面是有关汉武帝的一段叙述,其中有两处错误,请诊断并加以改正。

汉武帝是我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一生多有建树。

他在思想方面通过“焚书坑儒”来巩固中央集权;还曾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汉朝和西域的联系。

四、材料解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以下历史图画和历史地图,反映的是同一历史事件。

请仔细观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以上两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分)

(2)这一历史事件在的当时产生了怎样的作用?

(3分)

(3)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官职?

(2分)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惟商鞅变法,不顾人言,只能骤至富强,亦以召怨天下。

……虽得天下,旋接踵而亡。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

 

(2)这种观点是否正确?

(2分)请简述你的理由。

(6分)

五、活动与探究题(本题共10分)

2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有过分裂时期,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儿女不变的追求。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统一是什么?

(2分)有什么重大意义?

(2分)

(2)汉武帝时期是怎样巩固大统一局面的?

(4分)

(3)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家学说采取的政策有何不同?

(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