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习报告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5039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2.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生物实习报告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实习报告2.docx

《生物实习报告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实习报告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生物实习报告2.docx

生物实习报告2

目录

一.引言………………………………………………………………………2

二.实习内容和结果…………………………………………………………2

1植物学…………………………………………………………………2

1.1植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和目的………………………………2

1.2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2

1.3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3

1.4植物标本的鉴定与结果……………………………………………5

2动物学……………………………………………………………………6

2.1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和目的…………………………………6

2.2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6

2.3无脊椎动物(昆虫)…………………………………………………7

2.3.1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7

2.3.2昆虫标本的鉴定与结果…………………………………………11

三.实习总结……………………………………………………………………12

四.附录…………………………………………………………………………12

1.植物学名录………………………………………………………………12

2.动物学名录………………………………………………………………13

 

一、引言

通过植物学和动物学的理论学习,我们学会并掌握了基本的植物学以及动物学知识,但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并学以致用,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和巩固,对课堂知识进行深化和补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们进行了为期五天的野外实习。

通过实习,我们接触了大自然,了解了生物的多样性,这次实习极大程度的激发了我们积极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起到了很好的实习效果。

 

二、实验内容和结果

1.植物学

1.1植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重要意义:

植物学野外实习的主要内容是植物分类这一块,植物分类的野外实习,是高等院校生物系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植物分类学重要的教学过程。

目的:

(1)复习巩固和验证课堂上讲授的理论,把理论和实际密切地结合起来。

(2)扩大和丰富植物分类学的知识范围。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如解剖、描述、绘图(不作要求)、鉴定、采集、压制标本、制作腊叶标本、浸制标本及野外记录等。

(4)培养学生正确分析植物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1.2植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

植物学野外实习是一项综合性实习,它是运用所学植物分类学理论知识去认识植物世界的一项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

实践的主要内容及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会植物学野外工作的方法。

包括如何调查某一地区的植物资源或植被现状,如何采集植物标本,如何做好野外记录,如何观察植物,如何制作液浸标本和腊叶标本,如何鉴定植物标本等。

(2)熟练掌握解剖花、果,描述植物的技能;熟练掌握使用植物鉴定的方法以及运用检索表鉴定植物的基本方法。

(3)运用上述的基本方法,结合所学植物学知识,鉴定并识别30于种植物,从而掌握一些重点科、属的重要识别特征。

(4)实习过程中,学生分为若干实习小组,每个小组要求有相应的任课教师作指导,并在老师指导下采集一定数量的、合乎质量要求的植物标本;每个学生应根据自己的情况鉴定一定数量的植物,完成综合的实习报告。

通过实习,扩大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先前所学知识,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理解植物的多样性。

理解和认识一些我国主要珍稀濒危植物、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抗污染植物、检测植物。

并通过对不同生境调查,学习植物调查的基本方法,认识常见植物。

进一步熟悉和掌握植物形态学术语、工具书的使用,学会分析植物与环境的关系。

1.3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及保存

植物学野外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标本的采集、制作和保存。

采集与制作植物标本是进行教学、科研、资源调查及学术交流等不可缺少的技能和环节,采集制作一套完整的标本,将成为其他形式不可代替的重要资料。

(一)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器具

采集标本所需要的器具:

(1)标本夹用木条订成45cm×30cm方格板两块,并配以绳索。

(2)吸水纸吸水性强的草纸或旧报纸。

(3)采集袋或采集箱多用70cm×50cm熟料带。

(4)枝剪、高枝剪用以剪枝条或高大树木上的枝条。

(5)手锯用来采集木本植物标本。

(8)工具书贵州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植物检索表、实验指导,用来查询和鉴别植物学名以及特性等。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

1.植物标本采集的方法

⑴根据采集目的和要求,确定采集时间和地点

时间地点的不同,可以采到的植物种类和标本会有许多不同。

(2)采集植物标本应注意的事项

①根据采集目的,选择正常、无病虫害、具该种典型特征的植株作为采集对象。

②采集完整的标本:

除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或果(裸子植物有球花、球果)。

因为花、果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

木本植物剪取带花或果的枝条长25~30cm(中部偏上枝条为宜)。

对先花后叶的植物,应在同一株上先采花,后采枝叶。

雌雄异株植物,应分别采取雌株和雄株,以便研究鉴定。

2.植物标本采集采集标本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标本的完整性。

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和果实,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例如:

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没有花、果是无法鉴定的。

注意:

要采集健康的植物做标本,所谓“健康植物”是指那些没有病虫害的植株。

一方面是为了保证各标本形状的完整、准确;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使标本能够长期保存。

3.植物标本的压制和整理

标本的清理:

标本采集后,在制作前还必须经过清理,目的是除去杂质,使要展示的特征更为突出。

首先除去枯枝烂叶及凋萎的花果,若叶子太密集,还应适当修剪,但要留下一点叶柄,以示叶片着生情况。

其次是用清水洗去沙泥杂质。

冲洗时不要损伤标本,有些植物体上附属物也是分类特征,都应注意保护。

植物标本压制和整理的目的是使标本在短期内干燥,使其形态与颜色得以固定。

压制和整理标本需注意以下几点:

(1)妥善保存采集的标本,除少量进行检索观察外,若需保存应立即进行压制,如时间过长,失去水分,叶、花卷缩,将无法保持原形,降低甚至丧失保存价值。

消毒:

标本在上台纸装订前要进行消毒,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把标本放进消毒室或消毒箱内,将敌敌畏或四氯化碳、二硫化碳混合液置于玻璃皿内,利用蒸气熏杀标本上的虫子和卵,约3d后即可取出上台纸;另一种是将已压干的标本置入0.4%升汞酒精溶液(95%酒精1000ml+4g升汞)中浸泡0.5~2min(视茎叶花果的厚薄而定),然后取出放在纸中并勤换纸至干,方能装订在台纸上。

特别注意:

升汞为剧毒药品,实验时必须在教师严密指导下小心进行。

装订:

上台纸压好的标本,为了长期保存和便于利用,应装订在台纸上。

台纸一般用硬磅纸(白板纸),纸面最好为白色。

台纸大小,一般长38cm,宽30cm,装订时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取一张台纸,平整放于桌面上,然后把选好已消毒的标本放在台纸适当的位置上,右下角和左上角都要留出贴定名标签和野外记录签的位置。

在装订前,标本还需进行最后一次整形,将太长或过多的枝、叶、花果疏去。

1.4植物标本的鉴定与结果

从7月8日至7月12日,我们每天白天出去采集标本,晚上回来都将采来的标本进行整理和压制。

鉴定标本是一个很繁琐的工作,查阅工具书、记录、重新压制等,每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稍不注意就会引起差错。

我们小组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使得鉴定工作顺利完成。

7月14日上午,我们进行植物标本识别。

据统计,我们组共采集到植物标本24个科,26个种。

下面,我就我们采集到的部分标本作一下简单介绍。

1、蛛毛苣苔:

属苦苣苔科蛛毛苣苔属植物。

小灌木。

茎常弯曲,高达30厘米,幼枝具褐色毡毛,节间短。

叶对生,具叶柄;叶片长圆状倒披针形,顶端短尖,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生小钝齿或近全缘,聚伞花序伞状,成对腋生,具10余花;苞片2,圆卵形,顶端钝,基部合生,全缘;花萼绿白色,常带紫色,5裂至近基部,裂片相等,倒披针状匙形,顶端圆形,全缘,两面近无毛。

花冠紫蓝色,外面无毛;檐部广展,稍二唇形,上唇比下唇略短,2裂,裂片相等,近圆形,下唇3裂,裂片相等,近圆形。

雄蕊2,着生于花冠下方一侧近基部,花丝上部膨大似囊状,下部弯曲变细而扁平,无毛,花药大,狭长圆形,两端尖,顶端连着;退化雄蕊1或3枚。

无花盘。

雌蕊无毛,内藏,长6.5-10毫米;子房长圆形,长约5毫米,直径约1.2毫米;花柱圆柱形,长约5毫米,柱头1,头状。

蒴果线形,无毛,螺旋状卷曲。

种子狭长圆形。

花期6-7月,果期8月。

长生于山坡林下岩石上,沟边岩石上。

2、珍珠荚蒾:

属川续断目忍冬科荚蒾属植物。

植株直立或攀援状;枝披散,测生小枝较短。

叶较密,倒卵状椭圆形至倒卵形,长2-5厘米,顶端急尖或圆形,基部楔形,边缘中部以上具少数不规则、圆或钝的粗牙齿或缺刻,很少近全缘,下面常散棕色腺点,脉液集聚簇状毛,侧脉2-3对、总花梗长1-2.5厘米。

常生于山坡密林或灌丛中。

3、小苦荬:

属菊目菊科小苦荬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高10—50厘米。

根状茎短缩,生多数等粗的细根。

茎直立,单生,全部茎枝无毛。

基生叶倒披针形,不分裂,顶端极尖或钝,有小尖头,边缘全缘,但通常下部边缘或仅基部边缘有稀疏的缘毛状或长尖头状锯齿;茎叶少数;倒披针形,不分裂,基部扩大耳状抱茎;全部叶两面无毛。

头状花序多数,在茎枝顶端排成伞房状花序,花序梗细。

总苞圆柱状,总苞片2层,外层宽卵形,内层长,长椭圆形;舌状花,黄色,少白色。

瘦果纺锤形,稍压扁,褐色;冠毛麦秆黄色或黄褐色,微糙毛状。

花果期4—8月。

4、蛇莓:

属蔷薇目蔷薇科蛇莓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茎短,粗状;匍匐茎多数,长30到100厘米,有柔毛。

小叶片倒卵形至菱状长圆形,边缘具钝齿,两面皆有柔毛,或上面无毛,具小叶柄;叶柄长1—5厘米,有柔毛;托叶窄卵形至宽披针形。

花单生于叶腋,有柔毛;萼片卵形,先端锐尖,外面有散生柔毛;副萼片倒卵形,比萼片长,先端常具3—5锯齿;花瓣倒卵形,黄色,先端圆钝,雄蕊20—30,;心皮多数,离生;花托在果期膨大,海绵质,鲜红色,有光泽,外面有长柔毛。

瘦果卵形,光滑或具不明显突起,鲜时有光泽。

花期6—8月,果期8—10月。

5、毛茛:

属毛茛科毛茛属植物。

多年生草本。

须根多数簇生。

茎直立,高30—70厘米,中空,具分枝。

基生叶多数,叶片圆心形,基部心形,通常3深裂不及基部,边缘有粗齿或缺刻。

叶柄长达15厘米。

下部叶与基生叶相似,渐向上叶柄变短,叶片较小,3深裂,裂片被针形。

最上部叶线形,无柄。

聚伞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直径1.5—2.2厘米。

 

2.动物学部分

2.1动物学野外实习的重要意义和目的

重要意义: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通过实践环节促进我们对生物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增强我们对自然生物结构、生命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巩固和加深《普通动物学》理论课程所学的内容与知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我们动手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使我们更贴近自然,感受自然。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有助于把所学的知识加以鉴别,去伪存真。

通过野外实习,一方面提升我们亲自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使我们更多地了解动物世界的奇妙。

目的:

野外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专业动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通过对格凸河地区的各种动物的观察和采集,使学生对动物学课程中所学的知识有一个直观的认识,验证、巩固和提高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加深对习见动物的形态结构、分类地位、生物学和生态学的了解。

2、通过对各种动物的形态、习性及其生活环境的观察和了解,理解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密切联系,理解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复杂的各种生态关系。

2.2动物学野外实习的内容

动物实习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野外实习是动物学课堂与实践相联系的必要方式,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有着特殊且重要的意义。

同时,教学实习与国家开展的生物多样性调查有机结合起来,将有助于掌握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本底、研究生物资源及其生存环境的动态变化,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热爱祖国和保护自然环境的良好品德,以及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部分。

因此,需要加强指导,启发学生的自觉性,发挥主动性,通过实习达到并完成以下的内容及要求:

(1)必要基础知识的介绍:

开展野外实践活动前,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直观生动地介绍当地环境、工作方法、常见野生动物类群、仪器设备使用等,为学生开展活动打下基础。

(2)学会野外常用仪器及工具的使用方法:

学会使用各种观察和采集工具,如昆虫采集制作工具、标本盒等。

2.3无脊椎动物(昆虫)

2.3.1昆虫标本的采集与制作

(一)昆虫标本的采集

采集工具:

(1)捕虫网

捕虫网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工具,按结构和用途不同,可分为空网、扫网、刮网、水网四种类型。

空网:

用来采集蝴蝶、蜂类、蜻蜓等善飞的昆虫。

网圈用粗铁丝弯成,直径约33cm,两端长出的末端弯成小钩,固定在网柄上。

为了携带方便也可作成对折形。

网柄长约1m,用木棍、竹竿制成。

网袋用透气、坚韧、淡色的尼龙纱、珠罗纱、纱布等制成。

网的长度应超过网圈直径的一倍。

袋底略圆,以利于将捕获的昆虫装进毒瓶。

袋口用布镶边,内穿网圈。

扫网:

制作方法与空网相同。

但因用来扫捕树丛、杂草丛中隐蔽的昆虫,因而要用较结实的白布或亚麻布制作网袋,网框、网柄都要选择坚固的材料,以承受网扫时较大阻力。

扫网的网底也可作成开口式,用时将网底扎住,网扫后打开网底,可将昆虫直接倒入容器或毒瓶。

(2)毒瓶

毒瓶专门用来迅速毒杀昆虫。

一般应用封盖严密、磨口广口瓶和直径较粗的厚玻璃管或塑料管等做成,以保证毒气不易泄漏。

毒杀药品常采用氰化钾或氰化钠,将其铺在底层,压实后,铺一层棉花,此层不宜厚。

简便的方法是将氰化钾等粉末撒在脱脂棉上,用纱布包好,放在瓶底,压实上盖一层硬纸板,再盖一层约0.5cm厚的泡沫塑料即可。

当买不到氰化钾时,可用乙醚或醋酸乙烷代替也可。

使用时应注意蝶、蛾类不能与其它昆虫共用一个毒瓶,以免碰坏鳞片,更不能用来毒杀软体的幼虫。

在毒瓶中可放些细长的纸条,用来隔开虫体,以免互相冲撞受损。

旧毒瓶或损坏破碎不能到处乱丢,一定要深埋水解处理。

(3)采集袋

用报纸折成三角纸袋或是方形纸袋,在夹层中均匀铺上棉花即可。

注意在装带翅的昆虫时,要将翅展开,以免昆虫振翅使翅受损。

昆虫标本采集方法:

(1)网捕法:

网捕是采集昆虫最常用的方法,进行网捕的工具是捕网

捕网的使用方法有两

种是当昆虫入网后,使网袋底部往上甩,将网底连同昆虫倒翻上面来;另一种是当昆虫入网后,转动网柄,使网口向下翻,将昆虫封闭在网底部。

捕到昆虫后,应及时取出装进毒瓶。

取虫时,先用手握住网袋中部,将虫束在网底,再将毒瓶伸入网内扣取。

对蜇人的蜂类和刺人的猎蝽等昆虫,由网中取出时,不要用手碰到它,可将有虫的网底部装入毒瓶中,先熏杀后再取出。

对蝶蛾类昆虫,应隔网用手轻捏其胸部,使其丧失飞翔能力,以免因虫体挣扎,而使翅和附肢遭到损坏。

(2)扫捕法:

上述网捕是看到要捉的昆虫后才用捕网采集,而扫捕时则不一定要看到要捕捉的对象。

扫捕的工具是扫网,用扫网扫捕昆虫是采集途中的主要采集方法,可以在

片草地和灌木丛中边走边扫,扫的时候要左右摆动。

用扫网捕到的昆虫不但种类

体多,一网可得

十、数百个小型昆虫,而且时常扫捕到非常珍贵的稀有标本。

扫捕时由于反复在植物上网扫,所以扫到的不仅有昆虫,而且还会有植物的叶、花、果实,

就需要进行挑选,挑选时最好用趋光分虫器进行。

当扫捕一段时间后,打开网底,将扫集物倒入随身携带的容器内,如果网底装有塑料瓶,则在瓶内装满扫集物时取下

换。

返回住地后,将上述容器或塑料瓶中的扫集物倒入趋光分虫器中将虫分开,达到挑选目的。

如果没有趋光分虫器,可将扫网中的扫集物直接倒入毒瓶,等虫被熏杀后,再倒在白纸上或白磁盘中进行挑选。

(3)振落法:

对于高大树木上的昆虫,可用振落的方法进行捕捉。

其方法是先在树下铺上白布,然后摇动或敲打树枝树叶,利用昆虫的假死习性,将其振落到白布上进行收集。

用这种方法可以采集到鞘翅目、脉翅目(Neuroptera)和半翅目的许多种类。

有些没有假死习性的昆虫,在振动时,由于飞行暴露了目标,可以用网捕捉。

所以采集时利用振落法,可以捕到许多昆虫。

采集昆虫的时间和地点:

昆虫种类繁多,生活习性各异,一般来说,每年晚春至秋末,是昆虫活动的适宜季节,也是一年中采集昆虫的最好时期。

一天之间采集的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昆虫种类而定。

日出性的昆虫,多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活动最盛。

夜出性昆虫在日落前后及夜间才能采到。

温暖晴朗的天气采集收获较大,而阴冷有风的天气,昆虫大多蜇伏不动,不易采到。

采集地点也要依据采集目的而定,根据不同种所处生态环境而选择合适地点。

了解各种昆虫生态环境,可以帮助我们有目的地进行采集。

(1)植物上的昆虫

大多数昆虫以植物为食,植物茂盛、种类繁多的环境是采集昆虫的好地方。

(2)地面和土中的昆虫

除了少数几个目的昆虫外,绝大多数昆虫均可在地面和土中采到,地面的环境极其广泛复杂,可采到各种昆虫,在土中可挖到多种鳞翅目昆虫的蛹、步甲、虎甲、芫菁、叩头虫等的幼虫及蝗虫的卵、蝼蛄各虫态、拟步甲和食虫虻等幼虫,在植物基部或根部可以挖到土居的蚜虫和介壳虫、天牛及小蠹虫等。

(3)水中的昆虫

无论是静水、流水、盐中或温泉中均有昆虫生存,如鞘翅目中的沼梭、龙虱、豉甲等;半翅目的划蝽、仰蝽、负蝽;蜻蜓目、毛翅目、广翅目、襀翅目、蜉蝣目昆虫的幼期以及脉翅目的水蛉、长翅目的水蝎蛉幼虫均生活在水中。

双翅目昆虫的幼期有一半在水中生活。

(4)动物身体上的昆虫

如吸食人和动物血液的虱目、虱蝇;嚼食动物皮毛的食毛目昆虫。

寄生于动物体内或皮下或粘膜组织的马胃蝇、牛皮下蝇、羊鼻蛆蝇、大头金蝇以及幼虫寄生于蜗牛、鼠妇的短角寄蝇;还有寄生于蝙蝠的蛛蝇、蝠蝇、日蝇;在鸟巢中可采到丽蝇和日蝇。

动物的粪便中能采到各种粪金龟、埋葬虫、隐翅甲和蝇类。

(5)昆虫身上的昆虫

从昆虫体内外和其周围发现寄生性或捕食性昆虫,也是采集的好方法,如许多鳞翅目幼虫体内外采到各种姬蜂、茧蜂、寄生蝇;介壳虫、蚜虫、粉虱体内采到各种小蜂幼虫,而捻翅目的昆虫可以从蜂类、蝽科、飞虱、蝉科和稻虱科上采到;寄蛾科的幼虫可从蝉身上采到。

生活有蚜虫或介壳虫的植物上,往往可以采到瓢虫、草蛉、蜗蛉、蚂蚁、食蚜蝇等捕食性昆虫。

(二)标本制作及保存:

采集到的标本要及时处理,以便长期完整地保存,供研究和教学使用。

方法、步骤如下:

关于还软:

从野外采集的昆虫,在制成干燥标本以前,常己存放了一段时间,其虫体已干硬发脆,在制成标本前必须经过还软,才不致折断破碎。

建议用还软器还软,简单方便,也不会损坏标本。

如果用干燥器还软,先在干燥器内底部铺上潮湿的细沙,再将装有昆虫的三角纸包放在干燥器内瓷盘上,为了防止标本发霉,应在沙面上滴上几滴石炭酸或甲醛溶液,最后将盖盖严。

小虫可使用广口瓶自制还软器,在瓶内潮湿细沙土放一张滤纸,再在滤纸上放置装有昆虫的三角包。

如果需要还软的昆虫不多,也可将三角纸包放在潮湿的净土层中,外面罩个玻璃罩进行还软。

不管使用什么容器,夏季一两天,冬季两三天就可使昆虫还软如初。

关于昆虫针:

建议购买专业的昆虫针,有5种型号和粗细,1号最细,5号最粗,视虫子大小而选择针,大虫用粗针,小虫用细针,夜蛾类一般用3号针。

天蛾等大蛾类用4号针或5号针。

盲椿象、叶蝉、小蛾类用1号或2号针。

整型时可用大头针固定。

关于展翅:

蛾蝶、蜻蜓、蜂等昆虫,针插后还需展翅。

展翅用展翅板,是用较软的木料制成,长约1尺,两边的木条宽3寸,略微向内倾斜,其中一条可活动,以便调节板间缝的宽度。

两板间的槽沟底部装软木条。

展翅时,把已插针的标本插在槽底软木板上,使中间的空隙与虫体相适应,然后用小号昆虫针,插在较粗的翅脉上,将左右前翅向前拉。

鳞翅目,使两翅后缘稍向前倾。

蝇类和蜂类以前翅的尖端与头相齐为准。

把前翅暂时固定在展翅板上,再拉后翅,蛾堞类的后翅前缘压在前翅后缘下,左右对称,充分展平。

最后用光滑的纸条压住,经大头针固定后,放通风干处,等标本完全干燥后取下。

微小昆虫如飞虱、米象、寄生蜂等,一般用三角纸点胶法来作。

是以卡片纸剪成长5.5mm的小角纸片,尖端沾少许白乳胶或万能胶贴在虫体的中足与前足间,再用普通昆虫针从小三角形的底边插入,使它达到与昆虫一样的高度。

小三角纸的尖端向左,虫体的前端向前。

关于插针位置:

鳞翅目、蜻蜓目、双翅目昆虫,要将针向中胸背板中央稍偏右些插入,留出完整的背中线来。

鞘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右侧鞘翅的左上角,使昆虫针正好穿过腹面的中后足之间,这样就不会破坏鞘翅目昆虫分类特征的基节窝。

半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小盾片的中央偏右方,这样就可以完整地保留腹面的口器槽螳螂目和直翅目昆虫,要将针插在中胸基部土方偏右侧的位置上。

膜翅目昆虫则要插在中胸的正中央部位插针高度:

虫到针的顶端约占针长1/3。

虫体在针上的高度:

虫体背面距上部针头为8mm。

方法是将针插的标本针尖由三级台第三级插入后,拔出后再倒置于第一级孔中,使虫体背紧贴于一级台面即可。

整姿:

标本插好后要整姿,将虫体插在整姿板上,使虫体与板接触,然后用针将触角,足,尾须,产卵器等摆好,使标本的姿势尽量接近于生活时的样子。

要左右对称。

足一般是前足前伸,中,后足向后放。

插针和整型可在泡沫板上完成,用大头针固定好位置,待标本变硬后取下,给标本加标签,加标签一般要加两个标签:

上标签(采集标签):

采集时间,地点,寄主,采集人。

下标签(定名标签):

中文名,拉丁学名。

标签每级高度均为8mm,标签大小15mmx8mm。

待标签加好后放标本盒里保存(注意标本盒内要放樟脑,防止虫蛀)。

注:

展翅的昆虫标本,要在自然状态下风干两周。

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

(1)采集要求多样化,每种适量采集,不仅要注意大型种类,也要注意小型种类。

(2)对不同的动物要用不同的方法采集,事前了解各类动物的生态习性。

(3)注意采集安全,对有毒或不认识的种类用适当的工具采集,不要用手触摸和捉拿。

2.3.2昆虫标本的鉴定与结果

昆虫标本的鉴定与结果:

在经过7月10日及7月11日两天的标本采集与制作之后,7月14日下午,我们进行标本鉴定,无脊椎动物实习也就此告一段落。

据统计,我们采集到的昆虫标本共有8个目。

举例如下:

蜻蜓目:

蜻科

鳞翅目:

蛱蝶科、凤蝶科、粉蝶科、灰蝶科

鞘翅目:

天牛科

竹节虫目:

竹节虫科

直翅目:

蟋蟀科、斑腿蝗科、剑角蝗科、蚱科

还有同翅目、双翅目、膜翅目等。

 

三.实习总结

动植物学野外实习时间由2013年7月8日——2013年7月12日。

为期5天的野外实习,虽说时间由点短,但是通过着5天的野外实习让我感受颇深。

实习前学的理论知识让我感觉很枯燥,甚至厌倦这两门课程,虽然每周都有实验课,但却没法和野外实习相比,实验课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野外实习综合性较强,需要理论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们的综合能力;还有实际野外实习让我的视野开阔了许多,通过野外实习让你给我了解了自然界植物的多样性、复杂性等特征;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亲身体验了采集标本、辨别植物和制作标本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所没有学到的东西,比如如何采集标本、制作标本、辨认标本。

野外实习不仅让我学到知识,而且还让我们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加深,更重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