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15287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docx

鸣矣河安宁市八街镇段河道治理一期工程第五标段施工组织设计最终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工程综合说明1

1.1工程概况1

1.2水文气象1

1.3工程地质4

1.4工程治理方案布置:

5

1.5主要施工条件10

1.6本标段的主要工程量10

2、施工组织机构人员13

2.1施工组织机构的设置13

2.2施工机构组成13

2.3施工机构主要人员的确定14

3、施工总体布置15

3.1施工总体布置条件及原则15

3.2布置内容15

3.3施工附属企业15

3.4交通条件16

3.5施工供风、供水、供电系统16

3.6建筑材料17

3.7工地试验室17

3.8施工通讯17

3.9消防设施17

3.10其它设施18

3.11弃渣场布置、规划18

3.12人员撤离18

4、施工总进度计划19

4.1施工总进度说明19

4.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9

4.3工期影响因素的风险预防措施20

4.4赶工措施21

4.5其他保证措施21

5、施工导流21

5.1引用标准21

5.2施工导流22

5.3施工排水22

6、土方明挖工程23

6.1说明23

6.2施工程序23

6.3土方开挖方法24

6.4开挖边坡的保护25

6.5土方开挖质量保证措施25

6.6开挖安全保护措施25

7、土石方填筑工程26

8.1填料开采26

8.2现场生产性试验27

8.3填料的技术规格要求27

8.4填筑施工程序27

8.5填筑28

8.6填筑质量控制措施29

8.7雨季施工措施30

8、混凝土工程31

9.1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31

9.2施工方法31

9.3混凝土施工工艺32

9、砌体工程37

10.1施工引用标准37

10.2砌石施工方案37

10.3浆砌石的砌筑39

10.4养护40

10.5水泥砂浆沟缝防渗40

10.6砌体工程的质量检查和验收41

10、泥结石路面工程42

11.1工程概况42

11.2泥结碎石路面施工程序42

11.3施工材料42

11.4施工措施43

11.5质量控制与检测44

11、植草46

12.1工程概况46

12.2草种选择46

12.3种草方式46

12.4播种量46

12.5种草施工47

12.6草皮管理47

12、苗木栽植48

13.1整地48

13.2栽植48

13.3灌水48

13.4抚育48

13、施工测量49

14.1概述49

14.2技术标准和规范49

14.3施工测量组织及保障措施49

14.4施工控制网的建立51

14.5竣工测量52

14.6资料整理52

14、工程质量及保证措施53

15.1工程质量保证体系53

15.2工程质量措施56

15.3施工质量控制办法58

15.4质量控制程序59

15、施工安全措施71

16.1安全目标71

16.2安全管理制度及办法71

16.3安全生产教育制度72

16.4安全生产检查制度73

16.5安全组织措施77

16、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82

17.1组织措施82

17.2环保、水保技术措施84

17、施工组织附表89

18.1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89

18.2拟配备本标段的实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89

18.3劳动力计划表89

18.4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89

18.5施工总平面图90

18.6临时用地表90

1、工程综合说明

1.1工程概况

鸣矣河为金沙江支流普渡河一级支流,位于安宁市西南部,地处东径102°21′~102°29′、北纬24°29′~24°53′之间,流域面积909km2,主河道长68.1km,天然落差716m,河道比降2.8‰。

其中安宁境内流程51.2km,径流面积58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900万m3。

八街镇和县街镇所在鸣矣河总面积约为572km2,占流域面积的97.3%。

鸣矣河老河面平均宽度8.0m(最窄处4.7m,最宽处10m),河流顺左堤平均宽度1.5m(最窄处0m,最宽处5m),河顺流右堤平均宽度3.5m(最窄处0m,最宽处7m),部分堤段堤身低矮、冲刷掏蚀严重,大部分堤段断面小,行洪受限。

而且沿岸不少段河堤被群众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从而加剧了河堤的破坏,河堤稳定性难于保证。

目前河道实际泄洪流量25~73m3S,而该段10年一遇的洪峰流量为77.3m3S,现有河道断面远远不能满足泄洪要求,随时都在威协着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严重制约着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鸣矣河流域是我市的粮食主产区和水源林保护区,目前鸣矣河全线防洪标准达不到5年一遇,每年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

鸣矣河河道治理工程能避免或减少汛期洪水泛滥,保护沿岸农田不再发生洪涝灾害,改善沿岸农业发展环境,对当地发展国民经济、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1.2水文气象

1.2.1流域概况

鸣矣河为金沙江支流普渡过河一级支流,地处东经102°21′~102°29′、北纬24°29′~24°53′之间,流域面积909km2,主河道长68.1km,天然落差716m,河道比降2.8‰。

鸣矣河发源于晋宁县双河乡马鹿山,高程2300米,经晋宁双河营、安宁温水入车木河中型水库至鸣矣河村,接纳二街河经耳目村下西元,至通仙桥入螳螂川。

其中安宁境内流程51.2km,径流面积588km2,多年平均径流量8900万m3。

八街镇和县街镇所在鸣矣河总面积约为572km2,占流域面积的97.3%。

截止2007年底,鸣矣河流域内共建有小

(一)型以上蓄水工程9座,总库容6575万m3,其中中型水库1座(车木河水库),总库容4840万m3,控制面积189.7km2;小

(一)水库8座,总库容1735万m3,万亩以上灌区有车木河水库灌区。

在其上游左支大营村附近将规划建设大营中型水库,控制面积79.0km2。

1.2.2气象

从鸣矣河流域来看,因鸣矣河整体属普渡河流域,其水文气象特性与普渡河基本相似。

从安宁气象站统计资料看,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为14.7℃,极值最高为33.3℃,极值最低为-6.9℃,多年平均日照数2079.6h,相对湿度为7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11.7mm,其中85%雨量集中于5~10月,7~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64%;此间也是暴雨多发季节,多年平均最大24h降雨量为73.8mm,实测最大一日降雨量为153.3mm(1989年8月3日)。

冬春季受寒冷气流影响,雨量少(仅占全年雨量的15%),气温低,极值最为-6.9℃(1974年1月6日),风速加大,多年平均为2.2mS,历年最大风速为16.3mS(相应风向为WNW);蒸发量增大,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37.9mm(E601型),因此,鸣矣河流域同样具有降雨量丰富,年内分配不均,干湿季分明的特点。

鸣矣河乃至整个普渡河流域径流量(地表、地下)均以大气降雨补给为主,径流量的年际、年内变化与降雨量具有较好对应性。

从蔡家村、小菜园、小河(中和)等站实测资料统计,5~10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74%左右,其中主要集中于7~8月,水量约占全年水量的34%,11~4月因降雨量少,蒸发量大,水资源量也相应减少,水量仅占全年水量的2.7%左右,年最小流量一般出现在4~5月间,其中尤以4月份最枯,其量仅占全年径流量的2.7%左右。

受局部地形影响,径流量的空间分布也不均匀,其多年平均产水模数介于18.5~47.3万m3km2之间,其中滇池流域(不含湖面径流)为18.5万m3km2,海口~蔡家村区间为19.4万m3km2,支流掌鸠河一带为41.3万m3km2,干流三岔河以下流域处于乌蒙山西南面,为本流域降雨高值区,相应的产水模数相继增大,在三岔河~三江口区间为42.3万m3km2,支流洗马河流域可超过50万m3km2。

从流域地形分布、水汽输送条件看,以东北部的高山及下游山区产水量大,水资源较为丰沛,东部滇池流域陆地产水量小,水资源量相应较少,总体而言,径流量空间分布与降雨一致。

1.2.3洪水

设计洪水推求:

根据综合整治工程规划需要,本次分析共布设了19年控制断面。

除大营水库坝址外,其它各控制断面洪水均由车木河水库下泄洪水与区间洪水组成,车木河水库下泄洪水过程平缓,基于此,水库以下各控制断面设计洪水采用同频率组合,即车木河水库下泄与区间洪水迭组成,结果见下表1.1。

表1-1鸣矣河各控制断面设计洪水组合成果表

序号

控制断面

面积(km2)

设计洪峰(m3s)

50a

20a

10a

1

车木河水库坝址

253

35.4

35.4

35.4

2

车木河水库支流与拟建大营水库支流交汇口(0+000)

349

80.9

70.3

62.4

3

铁厂上断面(2+345)

359

84.0

72.7

64.3

4

铁厂下断面(2+359)

404

96.9

82.6

72.0

5

东山村上断面(11+653)

438

106

89.5

77.3

1.2.4枯期施工洪水

施工期:

鸣矣河流域属高原季风气候,从5月下旬开始有大洪水产生,10月下旬结束,大洪水主要集中在6~9月份。

施工期洪水时段主要从10月下旬至次年5月上旬考虑较为合适,考虑到施工进度安排时限,结合气候成因及水文统计规律,施工期确定为12月至次年4月。

枯期施工洪水:

为满足枯期施工导流、修筑围堰的需要,需提供鸣矣河整治段枯期洪峰流量。

由于鸣矣河上游的车木河中型水库枯期主要功能为城镇及工农业供水,且该水库库容较大,枯期基本无下泄水量,故枯期控制断面洪水主要由水库以下区间产生。

表1-2      鸣矣河各控制断面枯期设计洪水成果表

序号

控制断面

面积(km2)

设计洪峰(m3s)

10a

5a

1

车木河水库坝址

253

0.00

0.00

2

车木河水库支流与拟建大营水库支流交汇口(0+000)

349

5.50

4.19

3

铁厂上断面(2+345)

359

5.87

4.48

4

铁厂下断面(2+359)

404

7.43

5.67

5

东山村上断面(11+653)

438

8.51

6.49

1.3工程地质

1.3.1地形地貌:

工程区位于安宁~八街中低山丘陵谷盆区的八街盆地。

地貌成因类型为侵溶蚀谷盆。

八街盆地为小型河谷盆地,呈南北向展布,地势南高北低,地形较平缓,盆地高程1838m~1945m。

鸣矣河自南向北流经盆地中部,沿河阶地发育。

鸣矣河河床弯曲,局部有小型坍岸现象。

盆地四周山地为构造侵蚀中山、低山及丘陵,相对高差分别为500m~1000m;200m~500m;<100m。

山地谷坡一般较稳定工程区位于安宁~八街中低山丘陵谷盆区的八街盆地。

地貌成因类型为侵溶蚀谷盆。

1.3.2地层岩性

区内地层出露较齐全,从元古界蓟县系~新生界第四系均有出露。

古生界地层广布于本区,元古界和中、新生界零星出露。

岩性大部分为沉积岩,寒武系至二迭系为浅海相碎屑沉积夹碳酸盐沉积,三迭系至下第三系为河湖、沼泽及山麓相沉积,火成岩主要为上二迭世大规模喷发的玄武岩,元古界地层受构造运动影响略有变质。

1.3.3地质构造及地震

工程区所属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为扬子准地台(Ⅰ),二级构造单元为川滇台背斜(Ⅰ2),三级构造单元为武定—石屏隆断束。

按1:

400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该场地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基岩水平动峰值加速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4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1.3.4水文地质条件

八街盆地及外围地区分布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及岩溶水。

松散岩类孔隙水:

盆地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冲积(Qha1)、冲洪积(Qha1+P1)。

堆积物受鸣矣河按制明显,但不同层序和类型堆积物所赋存地下不泊埋藏条件、水力特征、富水性有所不同。

基岩裂隙水:

区内基岩裂隙水可分为层状裂隙水、带状裂隙水。

分布于盆地基底及外围。

岩溶水:

含水岩组有阳新组、威宁组、上司段、宰格组、灯影组,昆阳群大龙口组,岩性为灰岩、白云岩。

岩石溶孔、溶隙交错成网状,中等发育,较均一。

1.3.5河堤工程地质条件

本河段较弯曲。

堤岸地质结构为多层结构:

上部为软~硬塑粉质粘土,局部有人工填土地;下部为圆砾土。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粘性土微透水,圆砾土中~强透水;地下水位埋深1.6m~3.2m。

1.3.6河基工程地质条件

本段沿线地基地质结构为多层结构,上部为软~硬塑粉质粘土,局部有人工填土;下部为圆砾土。

粉质粘土、圆砾土承载力、地基沉降可满足要求;堤基抗有、渗透稳定;本段地基土无液化土,不需考虑地震液化,抗震稳定。

1.4工程治理方案布置:

本次鸣矣河治理一期工程治理段为车木河溢洪道出口至下游13.3km,河道大部分为天然顺直河道,由于河岸低矮,河堤单薄,河道防洪标准低,根据治理段情况并结合鸣矣河防洪总体规划,一期工程治理段防洪整治以堤防工程措施为主,并辅以扩宽河道、清淤等河道整治工程措施,河闸、路桥等汇系建筑物不在此次治理范围内。

鸣矣河河道沿线有部分河段(右河堤0+000—0+134、9+350—9+060;左河堤:

9+490—9+600、9+690—10+040)作了护岸处理,并能满足洪水下泄要求,通过现场踏勘,质量可以保证,该段不再进行治理。

鸣矣河河道的堤线和堤距:

鸣矣河河段基本为土堤,河道较为顺直。

所以治理原则是堤线的走向基本维护现状不变。

鸣矣河的现状河底宽在5~14m,河顶段宽于10~16m。

在满足设计过流的情况下,设计河宽为10~19.4m,对河道进行扩宽,为了现有建筑物能正常使用、河道两岸田地的协调以及平面上整体的协调,对现有轴线进行局部调整。

根据堤线布置原则,确定各河段左、右岸防洪堤堤距:

1)七街子0+000至铁厂拦河闸2+345段

经实测,此段现状河床宽度为4.6~8.2m,堤距7~15m,堤高1.5~2.1m,高低不一,河道两岸绝大部分为农田,河线布置原则围绕原河道整治,设计过流量62.4m3S,通过过流计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此段采用二种断面形式。

桩号0+000~0+134由于顺流右岸为已建公路路肩,只对左岸进行初砌处理,河床宽度与现有断面相一致,采用矩形断面,河底宽度为10~21m,选择堤距也为10~21m。

桩号0+150~1+050段由于河岸右侧树木较多,为保护树木不受破坏,考虑将河床左移。

为减少土地占用面积,考虑此段右河堤为重力式护坡,左侧为护坡式护坡,河底宽度8m,堤距为13.3~13.7m。

桩号0+050~1+080、1+776~1+883、2+340~2+350段为渐变段,采用矩形断面,河床宽度与现有河床宽度一致,河堤为重力式护坡。

桩号1+080~1+776、1+920~2+340段为梯形断面,底宽8.0m,河堤宽度为10~13.4m。

2)铁厂拦河闸2+350至东山桥10+920段

经实测,此段现状河床宽度为4.4~19.5m,堤距8~20m,堤高1.5~3.1m,高低不一,河道两岸绝大部分为农田,河线布置原则围绕原河道整治,设计过流时77.3m3S,通过过流计算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此段采用二种断面形式。

矩形断面用于河堤与公路桥、人行桥及拌河闸相交的渐变断,为方便下一步工程改造,河底宽度与现有河床基本一致,河堤为重力式护坡。

其它河段采用梯形断面,河底宽度为8m,河堤宽度根据不同的坡降有不同的高度,河堤宽度为13.7~20.3m。

4、水土保持

(1)1#弃渣场

田家营公鸡山1#弃渣场占地面积1.50hm2,弃渣量99484m3(松方),堆渣高度达12m,方案设计在堆渣沟道外围布设浆砌石截水沟,并对1#弃渣场堆放的弃渣进行分台堆放,在1#弃渣场堆渣下边坡处修建重力式浆砌石挡墙,弃渣共分两台堆放,第一台高7m(其中挡墙高2m),第二台高5m,堆放边坡坡比为1:

2.0,分台处马道宽2m,马道内侧修建预制混凝土排水沟。

在施工准备期对其设计了表土剥离措施,并在施工结束对其进行覆土绿化。

1)表土剥离

1#弃渣场占地面积1.50hm2,平均剥离厚度为0.3m,剥离量为4500m3,表土堆放于1#弃渣场上游一脚,用于渣场后期绿化覆土。

2)绿化

施工结束后,对渣场进行覆土后播撒草籽,栽植1#渣场绿化面积为1.50hm2。

a、立地条件

渣场堆渣高程m,属高原低纬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4.7℃,多年平均降雨量911.7mm,降雨量多集中于5~10月份,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37.9mm,风速加大,多年平均为2.2mS,历年最大风速为163.3mS(相应风向为WNW)。

项目区主要土壤类型为红壤、黄壤。

b、树、草种选择

根据项目实际情况,结合弃渣场立地条件进行树、草种选择。

弃渣场堆放平台树种选择旱冬瓜和云南松,草种选择黑麦草和狗牙根。

3)整地、覆土及覆土来源

植树整地乔木采用块状整地,旱冬瓜、云南松挖坑40cm×40cm×40cm;黑麦草、狗牙根撒播40kg.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立即对混凝土养护,养护期应最少保持7天或监理工程师指示的天数。

3、质量检查和验收

(1)水泥检验

每批水泥均应有厂家的品质试验报告,应按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对每批水泥进行取样检测,必要时还应进行化学成分分析。

检测取样以200~400t同品种、同标号水泥为一个取样单位,不足200t时也应作为一取样单位。

检测的项目应包括;水泥标号、凝结时间、体积安定性、稠度、细度、比重等试验,监理工程师认为有必要时,可要求进行水化热试验。

(2)外加剂的检验

配置混凝士所使用的各种外加剂均应有厂家的质量证明书,应按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试验鉴定,贮存时间过长的应重新取样,严禁使用变质的不合格外加剂、现场掺用的减水剂溶液浓缩物,以5t为取样单位,加气剂以200kg为取样单位,对配置的外加剂溶液浓度,每班至少检查一次。

(3)水质检查

拌和及养护混凝土所用的水,除按规定进行水质分析外,应按监理工程师指示进行定期检测,在水源改变或对水质有怀疑时,应采取砂浆强度试验法进行检测对比,如果水样制成的砂浆抗压强度,低于原合格水源制成的砂浆28天龄期抗压强度的90%时,该水不能继续使用。

(4)骨料质量检验

骨料的质量检验应分别按下列规定在筛分场和拌和场进行:

a.在筛分场每班应检查一次,内容包括各种骨料的超过径、含泥量和砂的细度模数等。

b.在拌和场,每班至少检查两次砂和小石的含水率,其含水率的变化应分别控制为±0.5%(砂)和±0.2%(小石)范围内;当气温变化较大或雨后骨料含水量突变的情况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砂的细度模数每天至少检查一次,其含水率超过±0.2时,需调整混凝土配合比;骨料的超逊径、含泥量应每班检查一次。

(5)混凝土质量的检测

a.混凝土拌和均匀性检测

按监理工程师指示,并会同监理工程师对混凝土拌和均匀性进行检测;定时在出机口对一盘混凝上推出料先后各取一个试样(每个试样不少于30kg),以测定砂浆密度,其差值应不大于30kgm3;用筛分法分析测定粗骨料在混凝土中所占百分比时,其差值不应大于10%。

b.坍落度检测

按施工图纸的规定和监理工程师指示,每班应进行现场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出机口应检测四次,仓面应检测两次。

c.强度检测

现场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检测,同一等级混凝土的试样数量,每100m3成型试件3个;混凝土抗拉强度的检查以28天龄期的试件按每200m3成型试件3个,3个试件应取自同一盘混凝土。

4、自控内容

a.复测定线,放样准确;

b.混凝土配合比均经试验确认合格;

c.工作面检查,基底补强检查,及时进行基础施工,避免水泡工作面;

c.仓面检查,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检查模板、钢筋和仓面清洁情况,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

d.按规范工艺要求进行砌浇筑筑。

注意防治浇筑中的“多发病”、“常见病”。

严格行使质量否决权,严格执行有关经济奖惩规定。

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混凝土施工及监控程序

9、砌体工程

9.1施工引用标准

本标段砌体工程遵循的主要标准如下:

《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2;

《建筑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50300-2001;

《浆砌石坝施工技术规范》(试行)SD120-84;

《水利水电建设工程验收规程》SL223-1999;

9.2砌石施工方案

施工程序见下图所示。

1、砌体原材料

(1)石料的开采

砌石体的石料开采应采自施工图纸开监理人批准的料场,其开采方法应经监理人的批准。

(2)石材

1)毛石砌体:

毛石应呈块状,中部厚度不应小于15cm。

规格小于要求的毛石(又称片石),可以用于塞缝,但其用量不得超过该处砌体重量的10%;

2)料石砌体:

按其加工面的平整程度分为细料石、半细料石、粗料石和毛料石四种。

料石各面加工要求符合GBJ第6.3.2条的规定;

3)用于浆砌石体的粗料石(包括条石和异形石)应棱角分明,各面平整,其长度应大于50cm,块高于25cm,长厚比不大于3,石料外露面应修琢加工,砌面高差应小于5mm;

4)用于砌筑用的块石应经过试验,石料容重不小于25KNm3,湿抗压强度不小于60MPa。

(3)砂、砾石

1)砂和砾石的质量应符合SDJ-84表2.1.2和表2.1.3的规定;

2)要求砂、砾石的粒径为0.15~5mm,细度模数为2.5~3.0,砌筑毛石砂浆的砂,其最大粒径不大于5mm;

3)砌筑料石砂浆的砂,要求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

4)小骨料混凝土采用二级配,砾石的粒径为5~20mm及20~40mm。

(4)水泥

砌筑用的水泥品种和标号应符合本技术条款第六章3.1条中的规定。

(5)拌合用水

工程中所使用的水质要求应符合本技术条款第六3.5条中的规定。

2、砌体的粘结材料

(1)粘结材料的配合比必须满足施工图纸规定的强度和施工和易性要求,配合比应通过试验论证确定。

(2)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改变胶凝材料的配合比时,应重新试验,并经监理人批准。

(3)拌制粘结材料,应按试验确定的配料单进行配料,严禁擅自更改配比单,其称量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泥为±2%;砂、砾石为±3%;水、外加剂为±1%。

(4)粘结材料拌合过程中应保持粗、细骨料含水率的稳定性,根据骨料含水量的变化情况,随时调整用水量,以保证水灰比的准确性。

(5)粘结材料拌合时间:

机械拌合不少于2~3min,一般不应采用人工拌合,局部少量的人工拌合料至少应拌三遍,再湿拌至色泽均匀,方可使用。

(6)粘结材料应随拌随用,其允许间歇时间应通过试验论证确定,或参照下表6-5-1选定。

粘结材料的允许间歇时间

砌筑时气温(℃)

允许间歇时间(min)

普通硅酸盐水泥

矿渣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20~30

90

120

10~20

135

180

5~10

195

9.3浆砌石的砌筑

1、一般要求

(1)砌石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稠度应为30~50mm,当气温有变化时,应适当调整;

(2)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关应砌成斜搓;

(3)砌石体尺寸和位置以允许偏差,不应超过GB中的规定。

2、料石砌筑

(1)料石基础砌体的第一皮应采用丁字砌层座浆砌筑,阶梯形料石基础的上级阶梯料石应至少压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