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1536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5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必背古诗75+80专项总复习Word格式.docx

6、《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咏物)诗。

诗中运用了(比喻、拟人、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柳树的描写,赞美了春天给大地带来的生机勃勃。

(1)“咏柳”中的“咏”的意思是(歌咏、赞美)。

(2)“丝绦”一词本意是(用丝编织的带子),在诗中指(春柳嫩绿的枝条)。

(3)诗人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

(4)在诗人不凡的笔触下,平常的柳树也变得异常美丽动人: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使人不禁发问: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返回故里的感怀诗,抒发了作者(浓厚的乡情和深深的无奈与)感慨。

(1)诗的感请自然、逼真,尤其是一个“笑”字,不只是说诗作得之偶然,还泄露了诗情来自生活,发于心底的这层意思。

(2)这首诗用了(对比)手法,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

诗中(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两句诗描写了作者回到(家乡)时遇到的情景。

8、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凉州词》是一首非常著名的(边塞)诗。

被誉为唐代七言绝句的“压卷之作”。

全诗既描写了西北边关的荒凉,又抒发了长年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离愁别绪,展现出他们的壮烈胸怀。

“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表达了皇帝的恩泽不能到达玉门关以西,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

(1)诗中的“春风”除了指自然现象之外,还指的是(某种温暖关怀或某种人间春意春象(皇上的恩惠或朝廷的关心)。

(2)诗歌前两句以远川高山衬托“孤城”,描绘出边地的雄阔苍凉之景。

“杨柳”是双关语,既指音乐的曲调,又指现实中的杨柳树。

诗歌用“何须”二字,由边地图景描绘转入情感抒发。

9、王翰和王之涣都是唐代诗人,他们写的《凉州词》都是边塞诗。

王翰的《凉州词》主要描写了战士们在出征前宴会上畅饮的场面,表达了将士们的豪情壮志。

(1)“欲饮琵琶”中的“欲”意思是(将要)“夜光杯”是指(用晶莹剔透的白玉做成的酒杯)。

(2)“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表现了守边将士豪放、开朗、兴奋的感情,是视死如归的勇气的精神面貌。

10、《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

前两句诗是诗人所____(见),短短的十个字,现在看来,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景,后两句是诗人所(想),要想看到最远方,就得登上更高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现在被人用来鼓励别人积极向上、不断努力。

(1)依:

傍着尽:

消失穷:

达到极点更:

再。

(2)这首诗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景物是无限的,事物也是无限,要想无止境地探望,就要无止境地登高,想要获得更多的知识就要不断努力,积极向上。

11、《春晓》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诗的开头点明了时令季节即春天的早晨。

展现了一幅春天早晨的图景,寄寓了诗人舒适、恬静、闲散的喜悦之情。

(1)“春眠不觉晓”中“晓”的意思是(A)A、早晨B、晚上C、中午

(2)“处处闻啼鸟”中“闻”的意思是(B)A、鼻子闻到B、耳朵听到C、眼睛看到

(3)“处处闻啼鸟”中“啼鸟”的意思是(A)A、鸟的叫声B、捉住了小鸟C、提着小鸟

12、王昌龄是唐代诗人,擅长写边塞诗,有“七绝圣手”“诗家夫子王江宁”的美誉。

《出塞》一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两句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将士们浴血奋战的边塞图,后两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和平安定

(1)龙城飞将指的是(李广),他是(汉)代名将,被世人成为(飞将军)

(2)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是千古名句,前半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方法。

(3)塞:

边关上险要的地方但使:

只要

教:

使、让胡马:

胡人的战马,这里指代胡人。

13、《芙蓉楼送辛渐》是唐朝(王昌龄)写的一首(送别)诗。

首句中寒雨连江(或“寒雨”)点明了诗人送别辛渐的季节是在“秋季”或“冬季”或“秋冬季”。

第二句中“孤”字既点出了眼前所见之景,也融入了作者当时孤独的心境,融情于景。

(1)“平明”的意思是(清晨)诗最后一句的意思是(他嘱咐朋友,如果远方的亲友问起我,请把我清廉耿直的心意传达给他们。

).这首送别诗实际上是表明诗人(纯洁完美)的品质。

(2)这首送别友人的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夜晚),具体地点是(芙蓉楼),友人所去的地方是(洛阳)

(3)诗中平明送客楚山孤含蓄的写出了作者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感情。

(4)最后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

表达了作者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

14、《鹿柴》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前两句“静中有动”:

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

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1)诗人王维是个才子,既是诗人,又是画家、音乐家,善绘画,多画山水与松石,宋代文学家苏轼曾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诗中“柴”读zhà

i“景”读yǐng

“闻”的意思是用耳朵听见“复”的意思是又

(3)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意境不同?

(C)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春夜喜雨》)

D.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题李凝幽居)

15、《送元二使安西》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

前两句交代了送别的地点渭城的客舍和当时的情景早晨细雨蒙蒙,草青柳绿,雨后初晴。

后两句写诗人的行动和对友人的关切。

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元二的一片深情,也对友人只身去远方、前途无定的漂泊倾注了万分的关切之情,堪称送别诗的佳作。

古人送别有折杨柳话别的习惯,表示挽留加惜别的意思。

(1)诗中“渑”的意思是湿润“尽”的意思是饮完“故人”指老朋友

(2)阳关故址在金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处,也是许多边塞经常涉及的地方,请写出一句含“玉门关”的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柳”同“留”谐音,所以在古人的送别诗中经常出现“柳”字,如本诗中的“柳色新”就蕴涵离别之意。

你还能举出这样的诗(词)句吗?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刘禹锡)(晴同情))

1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广为传诵的诗篇,诗题中“九月九日”是指重阳节,“遍插茱萸少一人”的意思是远在故乡的兄弟们今天登高时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却发现少了一位兄弟(诗人自己),深切地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用奇妙的转换方式和丰富的想象,本来是自己思念亲人,却说成登高团聚时的兄弟们在思念自己,感情纯真而浓烈。

(1)倍:

加倍、更加独:

独自异客:

在外地生活的人。

逢:

遇到忆:

思念遥知:

身在异地远远地料想到。

(2)本诗中的千古名句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打动了无数游子离人之心。

17、《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

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

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

李白有诗仙之称。

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1)诗中“凝”反映出诗人心神不定、恍惚迷离、辗转难眠的心境。

“霜”则显示了月光的清白和时令的凄冷,更好地烘托了诗人只身旅居、无亲无故的孤寂之情。

18、《古朗月行》朗月行是一个乐府古题。

李白借乐府古题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李白用了这个题目所以叫“古朗月行”,但李白并没有袭旧,而是自成以风格。

尤其是前四句,通过简单的文字写出了儿童对于月亮懵懂的认识。

(1)、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诗中(又疑瑶台镜)这一句借助神话传说,表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点。

这首诗同样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的巧妙结合,表现了一个神奇而又合乎情理的艺术意境。

(2)“又疑瑶台镜”中的“疑”和“疑是地上霜”的“疑”都是(怀疑)的意思,这两句诗分别出自李白写的(古朗月行)和(静夜思)

(3)李白的这首小诗写得是他小时候对月亮的看法,诗人把月亮比作(白玉盘)和(瑶台镜),十分幼稚而可爱,语言质朴,比喻有趣。

19、《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诗人在庐山香炉峰下,远远地观赏这里的风景。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挂”化动为静,赞颂大自然的神奇伟力,“飞”字生动写出瀑布喷涌景象,“落”字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气势。

比喻奇特,夸张又自然,新奇又真切,

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运用了夸张、比喻修辞手法,表现作者对大自然惊心动魄之美的惊叹。

20、《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缘起有一个典故《十里桃花,万家酒店》,是汪伦非常敬佩大诗人李白的才华,情动之下所作。

(1)诗的前两句是“叙事”:

先写要“离去者”,继写“送行者”,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

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

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

(2)诗的后两句是“抒情”(表现手法),进一步说明送别的地点在桃花潭。

“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点,又为结尾一句的抒情作了伏笔。

(3)结尾句“不及汪伦送我情”,抒发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真挚纯洁的深情。

(4)最后一句“不及汪伦送我情”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采用比物手法,变无形的情谊为生动的形象,自然而又情真。

所以,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2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名篇之一。

这也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

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全诗没一个“离别”,但又句句写着离别;

没有直接抒情,但却处处透着深情。

(1)故人:

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辞:

告别、辞别尽:

消失

烟花:

指暮春橄艳的景色碧空:

水与蓝天相接的地方唯:

(2)这首送别诗先后写出了送别的地点:

黄鹤楼;

送别的时间:

烟花三月;

故人的去向:

扬州;

送别的场景:

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

(3)诗中写事一句是故人西辞黄鹤楼,写景一句是烟花三月下扬州,作者站在江边久久不能离去的诗句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2、《早发白帝城》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一首写景诗。

诗人流放夜郎,行至白帝遇赦,乘舟东还江陵时而作此诗。

诗意在描摹自白帝至江陵一段长江,水急流速,舟行若飞的情况。

首句点出启程的时间是早晨,地点是白帝城。

“彩云间”写出了白帝城之高。

彩云缭绕与诗人遇赦的喜悦之情十分和谐。

二句写江陵路遥,舟行迅速,三句以山影猿声烘托行舟飞进,四句写行舟轻如无物,点明水势如泻。

全诗锋棱挺拔,一泻直下,快船快意,令人神远。

被称作“惊风雨泣鬼神”之作。

(1)描写白帝城美丽风景的诗句是:

朝辞白帝彩云间

(2)表现诗人愉快、急切心情的诗句是:

千里江陵一日还

(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轻”字既写出了船的轻快,也写出了诗人的轻松和喜悦。

用“猿声”来表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4)“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流露出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轻松喜悦之情。

23、《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李白字太白。

题目中的“望”字为诗眼,诗中景致皆为“望”见之景。

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赞美了雄伟的长江。

(1)望:

远看。

开:

通。

对:

对峙。

孤:

单独。

楚江:

指长江。

(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称流经这里的长江为楚江。

(2)本诗第一句中断写出了天门山的山势奇险;

一、二句中开、流两个字写出了长江冲决一切奔腾向前的水势;

二、三句中碧、青写出了水和山的颜色美。

24、《独坐敬亭山》作者唐朝诗人李白,通过对敬亭山景色的描写,抒发了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运用拟人的方法写出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

25、《秋浦歌》这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一首抒愤诗。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1)第一、二句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

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

(2)这首诗首句运用了夸张末句运用了借代手法,“秋霜”指代白发,具有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

26、《别董大》作者是(唐)代诗人高适一首送别诗。

题目的意思是送别友人董大。

前两句中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暗示离别的时间是冬天;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写出了作者对朋友的彼此这间深厚情谊,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的感情。

(1)黄云:

乌云。

曛:

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意思是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

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

(反问)

(3)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27、《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组诗《绝句》中的第三首,唐朝平定“安史之乱”,心情愉快所作。

前两句诗人对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后两句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1)这首诗描绘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六种景物.

(2)诗中描写颜色的词是(黄、翠、白、青、),描写声音的词是(鸣),静态描写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动态描写是(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28、《绝句•迟日江山丽》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全诗从大到小,有远有近,有静有动,让人仿佛触摸到了春天,给人无限的享受。

从春日到江山、花草,前者“丽”,后者“香”。

从视觉和嗅觉两方面,写出了大自然的壮美。

(1)诗的前两句选用了“迟日、江山、春风、花草”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2)后两句中的“泥融”“沙暖”呼应了前面的“迟日”,这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懒睡的静态写照。

(3)迟日:

春天的太阳睡:

诗中指鸳鸯的栖息

29、《春夜喜雨》作者是唐代诗人杜甫,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

与李白并称为“李杜”。

诗中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

(1)全诗的诗眼是:

喜,这首诗以“好雨”开头,作者称赞它的原因知时节(拟人)。

诗的第二联从听觉,第三联从视觉的角度来写春雨。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中“潜”用得好,运用了拟人手法。

它生动形象的写出春雨悄无声息的特点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已成历代传诵的名句,常用来比喻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和风细雨般的教诲。

(4)时节:

时令节气当:

到,正当乃:

于是,就

发生:

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潜:

暗暗地,静悄悄地。

润:

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俱:

全,都。

红:

这里指代花

野径:

乡间野外的小路重:

分量重,沉甸甸

30、《江畔独步寻花》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1)“春光懒困倚微风”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与微风相亲相伴,为春风所陶醉的情景。

(2)“江水东”“开无主”流露了诗人无奈、寂寞的心情。

31、《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这首诗被后人喻为“(生平第一快诗)”杜甫的诗多洋溢着(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1)表现诗人一家欣喜欲狂的句子是: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2)涕泪:

眼泪却看:

回头看漫:

随意地妻子:

妻子和儿女

(3)“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句,营造了一幅疾速飞驰的画面,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诗人想象中具体(回乡)路线。

(巴峡)是出发地,(巫峡)是必经之地,(襄阳和洛阳)是诗人地原籍和故乡。

32、《江南逢李龟年》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1)常:

经常君:

指李龟年寻常:

平常几度:

多次

(2)诗中描写自然景色的一句是: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其中“落花时节”有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的特殊含义。

33、《赠花卿》作者唐代诗人杜甫。

全诗四句,前两句对乐曲作具体形象的描绘,是实写;

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实而虚,虚实相生,将乐曲的美妙赞誉到了极致。

(1)首句“丝管”用了借代修辞方法,白居易的《琵琶行》里用类似手法描写音乐的句子: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34、《枫桥夜泊》是唐朝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羁旅诗。

在这首诗中,诗人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勾画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等景象,有景有情有声有色。

表发作者羁旅之思,家国之忧,是写愁的代表作。

在写法上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漂泊他乡的孤愁情怀。

(1)诗歌在景物描写中巧妙地运用冷暖对比、动静结合。

其中月落、霜天是“冷色”,江枫、渔火“暖色”;

一、二句是“静景”,第四句是“动景”。

(2)诗中作者写了月落、鸟啼、霜满天、江边的枫树、渔火、寒山寺等景物。

写景的顺序是从远到近,作者以景衬情的用秋夜的寂静、凄清、朦胧来烘托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思乡之情。

35、《滁州西涧》作者唐代诗人韦应物。

(1)独怜:

独爱,一种对幽草的独情野渡:

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春潮:

春雨横:

指随意飘浮幽草:

长在幽静处没人注意的草涧:

小溪

(2)诗的前两句“幽草涧边生”,是“静”景;

“黄鹂深树鸣”是“动”景。

(3)想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画面:

(春天的傍晚,雨急切地下着,河中的水漫了起来,一条小船孤零零地横在无人的渡口。

(4)一个“急”字显出天气变化之迅速,写出了春雨之大。

一个“自”字又显出无人之境的悠闲。

36、《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一首歌颂伟大母爱的著名诗篇。

作者抓住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塑造了母亲的高大形象,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1)吟:

吟诵,诵读。

游子:

出门远游的人。

即作者自己。

临:

将要意恐:

心里很担心寸草:

小草,这里比喻儿女。

归:

回家。

晖:

阳光。

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三春晖:

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

三春:

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

(2)诗的后两句,作者用小草比喻子女,用寸草心比喻子女的心,用春天的阳光比喻深切伟大的母爱。

没有阳光的温暖,就没有小草的成长,没有伟大的母爱,就没有儿女们的幸福。

整首诗表达了母子间的融融亲情。

37、《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作者是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字退之,世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首。

(1)诗人抓住了小雨、小草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诗中描绘早春特有景色的句子是: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报告了春天早来的消息,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3)“天街小雨润如酥”一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雨柔润滑腻的特点。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采用了对比;

将“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草色和“绝胜烟柳满皇都”的盛夏景色对比,突出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春色的喜爱之情。

(4)“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格言。

38、《渔歌子》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这首词前三句写景,时间是在春季,正是鳜鱼上市的时节,地点是在西塞山前。

作者十分注重色彩的描写,如鹭的颜色是白,桃花的颜色是红,箬笠和蓑衣的颜色分别是青和绿,给人秀丽、清新之感。

全诗呈现出“白红青绿”,等色彩,是一首用诗写得山水画。

(1)蓑衣是指用草或棕或稻草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

(2)这首词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39、《塞下曲》作者是唐代诗人卢纶,是一首边塞诗。

诗中写将军雪夜率军追敌的壮举,突出了将军杀敌卫国的精神。

“逐”“满”两个动词,前一个写边防将士的警惕与果敢,后一个写环境的恶劣,两相映衬,表现守边将士爱国热情和大无畏的精神。

(1) 塞下曲:

古时边塞的一种军歌。

月黑:

没有月光。

逐:

追赶。

 单于(chá

nyú

):

匈奴的首领。

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遁:

逃走。

将:

率领。

轻骑:

轻装快速的骑兵。

(2)诗一开始用月黑之夜大雁被惊高飞,来衬托敌军溃败夜逃的情景;

三四句写将军率领轻骑冒雪追敌,“大雪满弓刀”这一细节,既写出了环境的极度恶劣,更突出了将军的英勇刚毅。

40、《望洞庭》作者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山水小诗,该诗通过对洞庭湖高旷清超的描写,充分表现出诗人的奇思异彩,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

表达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及诗人宁静恬淡的内心世界。

诗中诗人采用比喻修辞,将平静的洞庭湖比作未打磨的镜子,朦胧中带着宁静、柔美。

(1)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第三句写远望湖中翠绿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