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5377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8 大小:223.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8页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8页
亲,该文档总共5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县新建机动车辆检测中心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项目的建设将有利于我县城市功能的完善,有利于拉动内需,有利于减轻机动车主的负担,有利于保障机动车营运安全,有效遏制、防止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将大大强化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和提高运输工具安全技术检验设备设施装备水平,提高运管部门信息收集和指挥通信能力,加大道路运输和车辆监督力度,提高车辆行驶的安全系数。

道路运输监管和服务能力的提高,能更好的保障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产业发展,确保道路交通安全、畅通,从而将诞生各种新型的服务,增加新的创收渠道。

1.10主要技术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占地面积

40.00

2

建筑面积

m2

15720

3

生产能力

50000

4

劳动定员

50

5

总投资

万元

2500

6

年均销售收入

900

7

年均税及附加

48.60

8

年均固定成本

328.67

9

年均可变成本

228.00

10

年均总成本

556.67

11

年均利润总额

294.73

12

年均所得税

73.68

13

年均净利润

221.05

14

总投资收益率

%

11.79

15

资本金净利润率

8.85

16

财务内部收益率

19.13

税前

17

财务净现值

1860.17

18

投资回收期

6.78

含建设期

19

盈亏平衡点

52.73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本项目的建设是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提升城市功能、完善车辆检测设施为目的。

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1)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机动车辆检测站的建设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为机动车辆检测涉及汽车制造、改装及改造、道路运输、汽车维修、运行安全、环境保护、保险、进出口商品、汽车商品交易、交通事故处置、旧车市场交易等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都是当地经济发展及产业政策的实际体现。

在投资分析、总体规划、确定检测规模、纲领时,要充分论证,不能脱离实际,盲目扩大规模和检测纲领,不然将会导致资源的浪费。

机动车辆检测涉及的行业多,依据和执行的法律、法规、标准也多。

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领域。

目前机动车辆检测以其所承担的检测任务,其管理分属于国家经贸部门、公安部门、交通部门、技术监督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城建部门、进出口商品检验部门、保险公司及工商部门等。

各部门在机动车辆检测方面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也有相应的检测标准,这是检测站工艺设计的重要依据。

因此,在检测站的工艺设计时要依据各部门的要求,综合分析,使之能有效的贯彻有关规定和标准。

这就要求合理确定检测项目、参数、配置设备设施并进行工艺流程设计。

(2)项目建设是推动本地汽车业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有力措施

汽车产业在我国属幼稚产业,是国家重点扶持和培育对象,发展空间广阔。

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汽车使用环境的逐渐优化,汽车消费政策的日益改善,中国内地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增长,城镇居民家庭汽车普及率将大幅度提高,小车进入家庭步伐不断加快。

2006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我国汽车保有量每千人不到30辆,与世界平均每千人120辆相差甚远,我国汽车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私人汽车消费,在未来20年将持续高速增长。

汽车行业的大发展必然产生与其相适应的检测服务业跟进,以提升城市功能和改善交通条件,提高机动车辆营运安全,有效遏制、防止和减少交通安全事故发生,项目建设很有必要。

(3)项目建设是完善交通运输工具检测系统,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管理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随着*****县经济的快速发展,运输市场份额逐渐扩大,相应的交通运输管理工作逐渐加强,特别是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技术管理要求越来越高。

目前,汽车综合性能检测技术已由国家立项,该技术是应用检测线的检测系统对在用汽车的维修质量和车辆技术等级(动力性、经济性、可靠性、安全性、废气、噪音等)实施检测鉴定与监控,以保证维修质量和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从国外看,美国、西德等国家几乎发展到每千台就拥有一条性能检测线(含检测车)。

国内几乎80%以上的中等城市的运管部门都配备了检测线(检测车)。

由于场地和资金的原因,致使*****在交通运输工具检测系统这块还属空白,严重制约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交通部《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危险货物运输管理规定》、《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及《机动车维修管理规定》的文件精神,落实国家交通运输部明确各地要建立安全技术检验站,负责本地的运输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工作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交通运输工具检测系统,促进道路运输行业管理。

项目建设是必要的。

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2.2.1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管理规定》;

(4)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通用技术条件》(GB/T17993-1999);

(5)国家计委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及现行财税制度

(6)*****省、鹰潭市的有关法规、政策、各种收费标准的规定,项目建设的地方经济及市场的价格指标。

2.2.2编制范围

(1)调查了解项目区内社会、经济发展状况,论证本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所具备的建设条件。

(2)确定项目选址用地与总平面规划。

(3)通过调查和测算分析,确定项目建设规模和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4)估算项目总投资,提出资金来源与筹措方案,拟定投资计划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议。

(5)进行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

(6)从技术、生态环境各方面对项目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对项目可行性提出结论性意见和建议。

2.2.3项目建设基本条件

(1)项目建设周边环境优越

该项目建设地点地理环境质量较好,出入方便,项目的水电管线已铺就到位,四周无任何污染源,符合工程建设条件要求。

(2)项目建设资金有保障

本项目建设资金来源为项目业主自筹。

银行已出具资金证明函,因此建设资金来源有保障。

2.2.4项目区基本情况

(1)地理交通

*****县位于*****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东与鹰潭、贵溪接壤,南和金溪相通,西界东乡,北邻万年、余干。

地处东经116°

41′~117°

09′,北纬28°

04′~28°

37′之间。

南北长达75公里,东西宽28.65公里,最狭蜂腰地段仅17.5公里。

*****交通便利,浙赣、皖赣铁路复线纵横贯穿境内。

206、302国道、311(上海至瑞丽)高速公路纵横贯穿境内。

即将开工的山东东营至香港高速公路将从*****境内穿过。

县城距最近的港口城市省会南昌106公里,至昌北机场1小时车程。

*****至上海788公里,至广州1060公里,至福州550公里,至温州500公里。

(2)自然条件

*****县位于*****省东北部,信江中下游,地貌特征为南北高,逐渐向中部倾斜,丘陵面积108.5万亩,平原面积30.3万亩,山林面积58.68万亩,耕地48万亩(水田面积41.7万亩)。

森林植被分区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森林植被类型有针叶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支林等,森林覆盖率为41.9%。

信江在我县境内主要支流有白塔河、骨头港、黄庄河、划船港,流程115.3公里,流域面积826.59平方公里。

  *****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

近50年年平均气温为17.6℃,其中一月份平均气温5.2℃,七月平均气温29.3℃。

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12℃,年极端最低气温—15.12℃。

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最多年份降水量2543.0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980.7毫米,其中4~6月份平均降水量844.8毫米,7~9月份平均降水量350.9毫米。

平均年日照时数1739.4小时,无霜期258天。

(3)综合经济

经济发展较快。

2009年经济总量进一步壮大。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1.5亿元,增长16.8%。

完成财政总收入5.0668亿元,增长77.1%,增幅列全省第一;

地方财政收入2.4237亿元,增长54.3%,增幅列全省第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亿元,增长11.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0元,增长12%;

农民人均纯收入5037元,增长10%。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6.5:

43.5:

20,二产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逆势增长,完成工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28.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1.6亿元,增长37.2%。

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实现总产值45亿元,增长28.6%。

重点企业快速扩张,拥有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企业9家,纳税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5家,保太集团已成为鹰潭本土私营企业中的纳税首户。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总产达4.77亿斤,再创历史新高;

生猪出栏96.2万头,巩固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全县63家规模以上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收入9.34亿元,带动农户2.1万户。

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总部经济和物流经济迅速发展,引进总部经济项目9个,物流企业25家,新增车辆656辆,吨位10223吨。

经济质量进一步提升。

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16.1%,提高5.4个百分点;

税收收入4.57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90.1%,提高4.7个百分点;

乡镇完成财政收入2.1亿元,增长136%。

(3)*****工业园区概况

**********工业园区是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三个基地、一个后花园”的战略构想,为加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快速转型而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

园区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经省政府核准为266.7公顷。

三年来,我们坚持以320国道和206国道为交通依托,以完善“四园两带”产业布局为工作主线,一手抓宏观造势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手抓微观操作和项目跟踪落实。

至2006年10月,园区共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资金2.2亿元,引进内资18亿元,外资1600万美元,引进项目92个,其中建成投产企业65个,在建项目27个,并已初步形成了眼镜制造、微型元件、铜材加工、轻工五金等特色鲜明的产业基地。

2006年3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我县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工业开发区。

同年11月,又荣膺“*****省眼镜产业基地”光荣称号。

眼镜产业基地位于206、320国道和311高速公路旁,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1.5平方公里已实现六通一平,这里聚集了眼镜生产企业近40家。

眼镜产业基地是一个依托传统优势,巧借“眼镜之乡”这块金字招牌而精心打造的专业化程度高、企业聚集度高、产品关联度高的“三高”基地。

从生产眼镜架、镜片、电镀、配件、成镜等一应俱全,成龙配套。

为提升园区档次、完善园区功能,眼镜产业基地已于2005年筹建了眼镜商业一条街,启动了二期开发项目,并有望在“十一五”期末成为我国四大眼镜产业基地之一。

铜材加工产业基地毗邻国家级风景胜地龙虎山,320国道贯穿其中,距华东交通枢纽鹰潭市不足4公里,交通十分便利,规划区内800亩土地已实现了“六通一平”。

耐乐铜业、金泉铜业、亚菲达铜业等一大批重点铜材加工项目落户其中,并在短短的几年就一跃而成为我县民营企业家队伍中的“小巨人”。

轻工五金产业基地位于县城西郊1公里处的五里岗新区,浙赣铁路复线和320国道南北相夹,东靠*****火车站,311高速公路入口挂线从基地西北口穿过,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基础设施完善。

目前有以生产新型节能灯为主的阳光集团、以生产微型电机为主的果喜团以及汽摩配、微型元件等10几个项目落户。

  微型元件产业基地是我县最具地方特色的产业集聚区,距锦江镇不足1公里,206国道横贯南北。

规划面积1000亩,现已开发600亩,入园企业47家,产品已拓展到钟表、仪器仪表、电子通讯、精密光学、航空等六大系列2000多个品种,是省内最大的微型元件生产加工基地,我国江南最大的微型元件集散地之一,产品远销美国、日本、韩国、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平均不足一角钱的小元件,已成为我县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当地重要财源。

第三章  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县XX车辆检测有限责任公司是由自然人何民华、熊基民、李佰贤三人共同出资组建的,主要从事机动车辆检测、维修等服务性业务,为机动车主提供高效优质服务,企业法人代表为何民华先生。

何民华先生系*****省*****县冯川镇人,1954年8月出生,1981年至1985年从事运输业,为后来创业积累了第一桶金,1985年看好*****县运输行业大发展,并抓住了良好的机遇,创建华兴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从事运输和汽车配件经营,任公司总经理到现在;

1997年在他的引领下兴办*****县宏达液化气站,2003年他又创办*****县宏达房地产开发公司、*****福德霖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二十多年来的经商经历使他具备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敏锐的思维,他视技术创新和资本动作为企业的生命和发展动力,按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组建了公司的组织体系,带领公司取得了良好的业绩,公司经营蒸蒸日上,经济效益稳定发展。

他涉足的行业比较广泛,有运输业、汽车配件、房地产业和城镇液化气供应业,企业实力得以壮大。

他的人生格言是“爱拼才会赢”。

在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中,他奉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至力于创建和谐企业。

第四章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4.1国内市场

2003年全国汽车需求量为380万辆左右,同比增长20.6%。

其中,国产轿车需求143.5万辆,同比增长26.4%左右。

进口汽车估计在17万辆,其中进口轿车9万辆左右。

(摘自新华网)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权威数字,截至2005年底,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为3160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为1852万辆,占

总量的58.6%。

私人汽车中,载货汽车452万辆,载客汽车1384万辆。

2006年,我国销售了700多万辆各类汽车,粗略估计,超过60%为私人购买。

减去2006年报废的100多万辆汽车,加上新增的400多万辆,专家估计截至2006年,我国私人汽车保有量接近2200万辆。

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新车市场。

中国的汽车消费结构大致经历了“公务配车”、“商务用车”、“私人购车”三个阶段。

在已经销售的各类车辆中,集团消费的比例因饱和而日益下降,私人购车逐渐成为增量主体。

目前我国个人购车比例已经超过50%,大中城市超过70%,轿车已快步进入家庭,个人购车从事专业运输也逐渐成为货车消费的主体。

4.2*****县汽车保有量情况

据行业部门统计,*****县现拥有各类汽车70000余辆,其中高档客车200余辆,货车5000余辆,出租车100余辆,小车4000余辆,摩托车60000余辆。

按近年来我国汽车销售增长20%的速度预测,*****县到“十二五”末汽车保量将突破10万辆,这就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有效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小车近二年增长最快,已成为交通安全监管一大难题,加之,*****县现在没有一家功能齐全、检测设备先进、检测手段领先的机动车辆检测中心(站),迫切需要建设一个A级机动车辆综合性能检测中心(站)。

第五章项目选址

5.1选址原则

(1)项目选址,必须符合《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中规定的选址要求;

(2)建设地点必须能够满足建设的各种要求;

(3)项目地点交通便捷、环境适宜、公共服务设施条件较好;

(4)尽量节约用地。

5.2选址条件

(1)气象概况

项目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8.3℃;

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1697毫米,降雨主要集中在春、夏两季;

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间1655~1777小时;

无霜期长,年均无霜期269天。

四季分明,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春季,气温回升,雨水增加,冷暖多变,常有低温阴雨天气。

5月下旬至9月下旬为夏季,初夏温度适宜,雨水充沛;

盛夏天气炎热,常有干旱。

9月下旬至11月下旬为秋季,晴天多雨天少,有干旱,9月下旬多秋寒(寒露风)。

11月下旬至3月下旬为冬季,严冬多霜雪,冻害时有发生。

(2)抗震设防

地震情况

根据《中国地震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和区内有关史料记载,设计水准为50年超越概率10%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小于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相应地震基本烈度小于Ⅵ度。

可不考虑抗震设防。

5.3选址方案

*****省*****XX机动车检测中心建设选址,拟定于*****县城郊,该区域属城郊结合部,目前城市道路、水、电供应系统都已基本到位,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1)该选址符合城市长远规划,项目兴建既满足现在需要又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

(2)该建设地点交通便捷、环境优美,供电、给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能满足项目建设的需要。

(3)选址地点范围内无工业污染,符合《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和环保要求。

第五章项目规模及方案

6.1建设规模及指导思想

项目由*****县XX车辆检测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建设,本次项目建设方案遵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设备配套、方便快捷”的要求,新建机动车辆A级检测站以及检测车间、办证(办公)大厅、待检停车场、已检停车场、外观检视车间、试车道路、驻车坡道、淋雨试验台、转弯试验场、附属设施、调修车间及调修停车场等相关的配套设施、检验设备等。

6.2检测站的设计原则

1.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

检测站是利用现代技术,使用不解体的方法,让车辆快速通过检测设备仪器即完成检测、诊断工作,故车辆检测过程是一个快速运转的流水线作业过程。

对检测站的规划设计必须考虑到当地的经济及其发展状况,汽车是经济发达程度的体现,车辆的拥有量及增长状况等因素,是确定检测站的规模的重要依据。

2.符合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原则和要求

检测站是一个一次性投入大,长期见效的工程,其规划设计时,必须考虑与当地城乡发展规划建设相吻合,符合城乡发展规划思路。

交通应安全、方便,由于进出检测站的车辆较多,不宜规划在人口密集区和车辆流量较大道路不畅的地段。

3.应有利于检测站的可持续发展

在检测站建设时,应充分满足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同时应考虑今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场地、检测车间、设备、设施和控制系统应留有扩展的空间,以保证法律、法规和检测技术标准更新时用较少的投入或不投入就能满足要求,使检测站能持续有效的运行。

4.合理利用资源

在检测站建设时,应充分根据现有的检测业务和今后能够开展的其他业务,进行设施设备的配置和场地厂房的合理布局,作到功能齐全,组合方便,以最少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汽车检测任务的要求,使一次性投入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6.3项目建设引用标准

项目建设引用标准及规范如下:

1、《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

6、《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02年版、房屋部分);

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

8、《建筑照明设计规范》(GB50034-2004);

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1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1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

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1997版;

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1997版;

1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

15、《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能力的通用要求》(GB/T17993-2005);

16、《营运车辆综合性能要求和检验方法》(GB18565-2001);

17、《汽车修理质量评定标准整车大修》(GB/T15746.1-1995);

18、《汽车维护、检测、诊断技术规范》(GB/T18344-2001);

19、《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

20、《营运车辆技术等级划分和评定要求》(JT/T198-2004)。

6.4检测中心应体现以下特点:

1.总体布局是以办证大厅为中心。

办证大厅与检测车间呈倒“L”形,这样布局可以将检测区域与辅助区域分开,再设置车辆进出站两道大门,使进入检测站的车辆有序行驶,检测流程清爽明朗。

2.根据当地的车辆保有量和今后的发展趋势,设计检测纲领为50000辆次/年,检测站所需占地面积为40亩(2668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7360平方米,停车场面积3720平方米,试车道面积2840平方米,其他试验场1800平方米,绿化面积4600m2。

3.根据检测纲领,按检测车辆长度12米计,车间内设置大车线(5工位)、小车线(6工位)及诊断线(3工位)共14个检测工位,并考虑车间与周围建筑物的匹配,所需车间尺寸为80x22x10m。

在车间进口处设置汽车废气、动力性、经济性检测工位,减少了车间内的废气和噪音污染。

在距车间进口18米处设置两道侧门,二级维护及安全检测车辆从侧门进入,提高了检测效率,保证了该站能从事营运车辆技术等级检测、车辆维修检测、安全检测及接受交通、公安、环保、商检、计量、保险和司法机关等部门、机构的委托项目的检测。

4.在总体规划中按检测车辆长度12米宽度4米计算,检测车辆流程按图中箭头所示,使车辆在站内任何一个区域内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