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1542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物化实验报告Word格式.docx

关闭活塞,若5min压强变化少于0.3kPa,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1.3测大气压下沸点

使体系与大气相通,水浴加热至78℃,停止加热不断搅拌。

当b、c液面达到同一水平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重复测定,若连续两次测定沸点差小于0.05℃,则空气已排净,此时温度即为大气压下沸点。

2.1.4测定不同压强下沸点

关闭通往大气的活塞。

先开由泵,再开连油泵的活塞,使体系减压约6.7kPa。

关闭接油泵活塞,搅拌,至b、c液面达到同一水平时,立即记下此时的温度和大气压力。

继续减压,测定其沸点。

至压力差为50kPa,结束实验,读大气压力。

2.1.5整理仪器

打开所有活塞,关闭搅拌器、温度-压力测定仪、冷凝水进出口及油泵开关,将仪器放回原位。

2.2动态法测定饱和蒸气压

2.2.1熟悉仪器

熟悉测定装置各部分的结构与作用,特别注意真空系统的构成以及各个活塞的作用及调节方法。

2.2.2组装测量系统并检查气密性

两口圆底烧瓶中加入二次水至温度探头恰好位于水面处(探头尖端位于液面上侧,另一端位于液面下)。

磨口处涂抹真空脂以防止漏气。

使系统与大气隔绝而与真空泵相同,打开油泵,至压力降低50kPa,关闭连接油泵的活塞。

观察压力计读数变化,若5min变化少于0.3kPa,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2.2.3调节外压,测量不同外压下的沸点

保持系统负压在50kPa左右。

打开回流冷凝水,并调节流量适中。

加热并搅拌,当烧瓶中水沸腾且温度不再上升时,记下温度数值t,以及压力计数值。

停止加热。

微微开启缓冲瓶通大气的活塞,使少量空气进入系统,使外压差降低5kPa左右时,关闭活塞。

重新加热。

重复上述两个步骤,读取相应的几组数据。

最后一次使系统与大气完全相通,继续加热,记下沸腾时的温度。

大气压下的沸点最好平行测量3次。

从实验室的气压表上读取大气压值和室温度。

2.2.4整理仪器

打开所有活塞,关闭搅拌器、温度-压力测定仪、冷凝水进出口及油泵开关,取下圆口烧瓶并倒出烧瓶的水,将仪器放回原位。

3.实验条件

待测液体通过加热控制温度,通过油泵来控制其蒸气压。

冷凝管处于冷水冷凝回流的环境中。

二、实验数据处理

1.静态法

1.1将温度、压力数据列表,做温度、压力校正,算出不同温度的饱和蒸气压

Table1静态法数据记录表

组数

1

2

3

4

5

6

7

8

9

压强/kPa

-0.12

-7.61

-12.36

-18.51

-24.19

-30.86

-37.46

-44.01

-51.27

温度/℃

76.53

72.89

70.17

68.43

66.56

64.26

61.86

58.64

54.66

蒸气压/kPa

100.11

92.61

87.86

81.71

76.03

69.36

62.76

56.21

48.95

1.000

0.9251

0.8776

0.8162

0.7595

0.6928

0.6270

0.5615

0.4890

0.00000

-0.03382

-0.05669

-0.0882

-0.11949

-0.15937

-0.20279

-0.25066

-0.31072

沸点/K

349.68

346.04

343.32

341.58

339.71

337.41

335.01

331.79

327.81

1/T/K-1

0.0028598

0.0028898

0.0029127

0.0029276

0.0029437

0.0029638

0.0029850

0.0030140

0.0030505

计算举例,以压强为-7.61kPa,温度72.89℃为例:

蒸气压p=100.11+0.12-7.61=92.61kPa

=92.61/100.11=0.9251,

0.9251=0.03382

沸点T=76.53+273.15=349.68K,1/T=1/349.68=0.0028598K-1

1.2作蒸气压-温度的光滑曲线

1.3作图,求出斜率-A及截距B。

将p和T的关系写成如下的形式,求在此图中当外压为100.0kPa或101.3kPa(1atm)时的沸点。

由图得,A=1709.9,B=4.9078,

当外压为100.0kPa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外压为101.3kPa时,

_^_〖〗^〖〗^()^()〖〗^〖〗^()D_Dd__________努ԷϨϨ

1.4计算平均摩尔气化热,计算气化熵并与褚鲁统规则比较。

正常沸点:

当P=101.3kPa,Tb=348.77K

则摩尔气化熵:

与褚鲁统规则相比,相对误差:

2.动态法

2.1将温度、压力数据列表,做温度、压力校正,算出不同温度的饱和蒸气压

Table2动态法数据记录表

10

11

12

-48.59

-43.67

-38.01

-33.14

-28.84

-24.40

-19.89

-15.11

-10.87

-6.14

-1.71

-0.22

81.15

83.68

86.16

88.17

89.85

91.54

93.16

94.78

96.15

97.58

98.91

99.48

51.74

56.66

62.22

67.09

71.39

75.83

80.34

85.12

89.36

94.09

98.52

100.01

0.51683

0.56598

0.62152

0.67016

0.71312

0.75747

0.80252

0.85027

0.89262

0.93987

0.98412

0.99900

-0.28665

-0.2472

-0.20655

-0.17382

-0.14684

-0.12064

-0.09555

-0.07045

-0.04933

-0.02693

-0.00695

-0.00043

354.30

356.83

359.31

361.32

363.00

364.69

366.31

367.93

369.30

370.73

372.06

372.63

0.0028225

0.0028025

0.0027831

0.0027676

0.0027548

0.0027421

0.0027299

0.0027179

0.0027083

0.0026974

0.0026877

0.0026836

2.2作蒸气压-温度的光滑曲线

2.3作图,求出斜率-A及截距B。

由图得,A=2078.7,B=5.5792,

⁡(/)/_D_Dd__________¿

ȍϨϨ________________

2.4计算平均摩尔气化热,计算气化熵并与褚鲁统规则比较。

当P=101.3kPa,Tb=372.92K

三、思考与讨论

1.思考题

1.1为什么平衡管中空气要赶净?

如何判断空气已全部排出?

如未排尽空气,对实验有何影响?

怎样防止空气倒灌?

答:

若空气不赶净,则测得的压力不是纯液体的饱和蒸气压,而是与空气的混合压力,不能通过克拉贝龙-克劳修斯方程计算沸点;

在大气压下重复多次赶气并测定沸点,若连续三次测定值在误差围之(≤0.05℃)则可认为空气已被赶净;

未排尽空气,则会使得沸腾时液体上方的饱和蒸气压小于所测压强,从而使得测得的沸点偏低;

防止空气倒灌,在做完大气压下实验读取数据后,立即关闭通大气活塞,并开启油泵以及接油泵活塞,或立即重新加热,迅速使体系减压。

1.2升温时如液体急剧气化,应作何处理?

停止加热,同时缓缓放入空气,使体系压力慢慢升高,通过提高液体沸点及减少热源来避免液体急剧气化。

1.3每次测定前是否需要重新抽气?

不需要。

因为不同温度其饱和蒸气压也不同,而且饱和蒸气压随着浓度梯度升高而升高,即压力计的测量值在减小,设计温度升高梯度,可以避免每次测定前重新抽气这一步骤。

2.讨论

2.1实验系统误差来源

(1)方法误差

在由克拉贝龙方程导出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的过程中有3个近似:

将蒸气看做理想气体,设Vm=RT/P;

与气体摩尔体积相比,忽略液体的摩尔体积;

在不太大的温度间隔,将摩尔汽化热看作常数。

(2)温度的测量不作校正

(3)四氯化碳和二次水不纯等。

2.2关于褚鲁统规则

测定CCl4的摩尔气化熵为,与褚鲁统规则相比,有6.7%的相对误差;

测定水的摩尔气化熵为,与褚鲁统规则相比,有21%的相对误差。

在1atm下,CCl4的沸点为349.87K,

与实验计算值有约为0.3%的误差,误差较小;

在1atm下,水的沸点为373.15K,

与实验计算值有约为0.6%的误差,误差较小。

由上述计算可知,实验数据与褚鲁统规则数据的误差主要是由于褚鲁统规则应用到水时的不准确性引起的:

褚鲁统规则适于非缔合型液体,而CCl4是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弱,几乎没有缔合作用,所以测得的气化熵符合褚鲁统规则;

水存在氢键,缔合度很高,在气化时要破坏氢键,气化熵增大,因此褚鲁统规则不能应用于水的计算。

2.3温度读数不稳定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在温度较稳定时仍有温度仍在缓慢上升。

为防止爆沸导致测得温度的偏高,实验中当温度在45s无变化时即记为该压强下的沸点。

不妨设温度测定中存在0.05℃的误差,则测定CCl4的沸点引起的误差为

,即温度引起的误差小于0.2%,误差极小;

测定水的沸点引起的误差为

,即温度引起的误差小于0.15%,误差也是极小的。

因此,实验过程中温度读数不稳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4实验仪器的改进

图六改进后平衡管图七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仪器图

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①卫结构简单,便于装样、拆御和清洗;

②调节外两管液面相平时易于观察判断,且F管下端细小,容易控制F管液面上升的速度而防止出现放人过量空气的情况;

③调节系统真空度时,空气不会倒灌人待测空间,只会使待测空间变小,因此即使操作不熟练,也不会发生空气倒灌而必须重新装样、抽气等情况,使操作变得简单;

⑤装样时可事先在F管中装满待测液体,然后倒插人E管的液体中,这样可使得待测空间无空气或只有极少量空气,使驱气的时间缩短。

因此,等压计改进以后,使实验操作更加简单、容易,实验结果更加准确,还可节省实验时间。

此外,将机械真空泵改为水循环流泵,可减少机油可能产生的对实验的影响及可降低噪音。

四、结论

本实验测得CCl4的

〖〗^〖〗^()_D_Dd__________ð

ϨϨ________________〖〗^()^()⁡(/^)

,气化熵为水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度读数的不准确对实验的误差极小,实验误差的主要是由于静态法中肉眼判断液面平衡的不准确性以及动态法中金属测温器在沸腾过程中测温并非一端位于液面下一端位于液面上等因素所引起的。

五、参考文献

[1]物理化学实验(第4版),大学,2012年八月

[2]梁克中等,液体饱和蒸气压实验装置的改进,三峡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3]顺玉等,“液体饱和蒸气压的测定”实验的改进,师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年第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